2020-高考上海语文卷详解版(《宋若水传》《守约轩记》全文翻译)_第1页
2020-高考上海语文卷详解版(《宋若水传》《守约轩记》全文翻译)_第2页
2020-高考上海语文卷详解版(《宋若水传》《守约轩记》全文翻译)_第3页
2020-高考上海语文卷详解版(《宋若水传》《守约轩记》全文翻译)_第4页
2020-高考上海语文卷详解版(《宋若水传》《守约轩记》全文翻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高考语文卷详解版(附《宋若水传》《守约轩记》的全文翻译)

积累运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①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②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柳永《八声甘州》)③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两句,写梦中山路曲折,主人公流连忘返,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晚。(古诗文的默写,在平时背诵中一定要精准记忆。另外,默写好后,翻译一下句子,看看句意对否,以防出现错别字。)2.按要求选择。(5分)⑴学校新建一座亭子,想要悬挂一幅楹联,以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志存高远,你认为合适的一联是(D

)。(2分)A.读书作文,我用我法;莳花种竹,吾爱吾庐。B.无事且从闲处乐,有书时向静中观。C.事到知足心常惬,人至无求品自高。D.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名句的运用题--用语得体题的解题思路:明确题干的要求+对选项中的名句理解准确+辨析出四名句间的差别+结合语境做选择。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本题“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志存高远”。其次须完全理解名句的含义。A.读书作文,我用我法;莳花种竹,吾爱吾庐。是翁同穌《题厅堂》上联指出,读书作文,应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独特理解,着意寻求一种适合自己个性的方法。下联谓读书作文之余,栽花种竹,以美化家园,陶冶情操。从中表达了作者对居室的热爱,同时又借竹的贞节虚心,群居不倚,寄托了自己追求人格独立,不媚世俗的主观情志。B.无事且从闲处乐,有书时向静中观。是清代画家、诗人方薰的自题联。意思是无事时以悠闲自得为乐,时常以静心读书自娱。C.事到知足心常惬,人至无求品自高。是清浙江钱塘人陈锷写,对于世事能够知足,心中会常常感到快意;人到了与世无争、与人无求的地步,品性自然就高洁了。D.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是孙中山的言志联。上联但愿拥有高远志向,下联甘愿刻苦学习,潜心钻研,读它十年书。由上面名句解读可知,未有D才符合题干要求。)⑵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一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B

)。(3分)远远望去,美术馆造型如同几个大小不一的方盒子堆叠交错,富于现代的几何感;外观黑白相映,

。融传统与现代于一身的第一印象,似乎预示着这座美术馆将助力传统艺术走向现代,走向世界。①俨然从建筑立面上绘就一幅中式画卷②又恰好是水墨与宣纸的颜色③也突显出江南建筑的特点A.②③

B.②①

C.③①②

D.①②③(语意连贯题语序排列题的做题五步骤:①初读知大意--关注陈述对象--主语。②再读各选项--从选项看,先排除或确定。③又读找顺序--时间、空间、事物情感发展、情感的变化、总分顺序…④精读巧排列--从空格前后文内容看。⑤朗读细审定--通读一遍,看语义是否连贯。这三句其实紧承空行前的“外观黑白相映”,“又恰好是水墨与宣纸的颜色”是对上一句的解释,“俨然从建筑立面上绘就一幅中式画卷”是对“外观黑白相映”的进一步解释,“也突显出江南建筑的特点”显然是个总结性句子,所以放在最后。)

阅读

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中国古代有儿童文学吗?①中国古代有儿童文学吗?这个问题百年来一直存在争议。②中国儿童文学自古有之这一观点始于1913年。当时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虽无“儿童文学”之名,却有儿童文学之实,并以部分古代小说与民间娱儿故事为证,后来认为古代存在儿童文学的学者几乎都以此为依据。而反对者认为,儿童文学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产物,“中国古代并未发现‘儿童’,没有‘儿童’的发现作为前提,为儿童的儿童文学不可能产生。因此,儿童文学与一般文学不同,它只有现代而没有古代。”③应注意的是,无论观点如何,双方都是在现代的儿童文学理论基础上立论的。不可否认,中国古代确实不存在“儿童文学”的概念,自然也就没有相应的判断标准。要对中国儿童文学做历史考察,不妨使用现代儿童文学标准的核心部分来衡量古代作品。之所以不是完全采用现代标准,是因为古今有别,考察时应避免以今衡古。④在中国古代,最容易为儿童接受的文学形式莫过于童谣。不过有很多童谣被统治阶级用来制造舆论,也有不少被用来向儿童灌输封建伦常,这些童谣都不能纳入古代儿童文学的范畴。当然,仍有相当数量的童谣与儿童生活息息相关,这类童谣明代以后尤多,如明代杨慎所编《古今风谣》中的部分童谣、清代郑旭旦所编《天籁集》、意大利人韦大利1896年所编《北京儿歌》、美国人何德兰1900年所编《孺子图歌》。这部分童谣,内容取自儿童日常生活,没有牵强附会,也没有强加道德诠释,且言辞质朴,多用叠音,节奏明快,适合儿童记诵,符合儿童的心理和接受能力。⑤蒙书专为儿童编写,作启蒙发智之用,但细分又有不同。一类为识字百科,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从目的和效果来看,这类书更像是后来的识字课本。另一类则有一定的文学色彩,虽然内容简单,但都有明晰的人物、故事情节,用浅显的语言讲述故事,用符合儿童性情的方式教之以事,以事寓理,或诱之以趣,以趣入情。如元代虞韶的《日记故事》,搜集有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等描写儿童才智的小故事。又如始撰于明代的《龙文鞭影》,虽看似为典故大全,但对其中所含故事的讲解可以作为儿童启蒙的途径。这类作品应归入儿童文学的范畴。⑥另外,不能认为只要是描写儿童的作品,就属于儿童文学。像左思《娇女诗》、李商隐《骄儿诗》等以儿童入诗,情感真挚、刻画逼真、手法多样,但这不是儿童文学,因为这些诗只是以成人的视角来审视孩子,用成人的笔触来描写孩子,表达的是成人内心的情感活动,唤起的是与诗人身份、环境相近的那些人的共鸣。现在我们用这类作品来对儿童进行文学启蒙,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⑦还有一些文学作品,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既适合儿童阅读,又符合儿童接受能力,如《山海经》中的“精卫填海”、《搜神记》中的“李寄斩蛇”、《西游记》中的部分篇章等。不过,这部分作品不是专为儿童编写、创作的,它们可被视为一种文化资源,经过加工后可供今天的儿童阅读,但不能直接称为“儿童文学”。⑧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文学中有为儿童创作的、符合儿童心理且适宜儿童接受的文学作品,因此,中国古代虽没有“儿童文学”这一概念,但存在儿童文学的事实。说中国古代不存在儿童文学是不客观的,只能说,中国古代的儿童文学不是完全契合现代的儿童文学理论和体系,中国古代的儿童文学作品的体裁、题材没那么丰富,数量也没那么繁多。

3.第②段中的“发现‘儿童’”具体是指认识到儿童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认识到儿童的特征(2分)/认识到儿童的爱好/认识到儿童的性情/形成“儿童”这一概念(1分)(准确理解短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解题时要结合上下文,尽量用文中词句。第②段中“中国古代并未发现‘儿童’,没有‘儿童’的发现作为前提,为儿童的儿童文学不可能产生”。这跟第④段中“这部分童谣…适合儿童记诵,符合儿童的心理和接受能力。”第⑦段中“既适合儿童阅读,又符合儿童接受能力,如…不过,这部分作品不是专为儿童编写、创作的…但不能直接称为‘儿童文学’”。从中可见答案。)4.能够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A

)。(3分)A.凡属古代儿童文学的童谣均不是为制造舆论而作。B.《北京儿歌》《孺子图歌》等童谣集专为儿童编写。C.对儿童进行文学启蒙的作品只能是儿童文学作品。D.作为儿童文学作品的诗歌不宜出自成年诗人之手。(文意推断题,A由文中第④段的“在中国古代,最容易为儿童接受的文学形式莫过于童谣。不过有很多童谣被统治阶级用来制造舆论,也有不少被用来向儿童灌输封建伦常,这些童谣都不能纳入古代儿童文学的范畴。”可推出。B文中第④段的“意大利人韦大利1896年所编《北京儿歌》、美国人何德兰1900年所编《孺子图歌》”无法推断“专为”。C从第⑤段“蒙书专为儿童编写,作启蒙发智之用…一类为识字百科…另一类则有一定的文学色彩…”看,无法推断“只能”。D看第⑥段,无法推断“不宜出自成年诗人之手”)5.下列表述与作者观点一致的一项是(

C

)(2分)A.“儿童文学”与“现代儿童文学”内涵相同。B.容易为儿童接受的文学作品应属于儿童文学范畴。C.某一文学概念与相关文学事实可以不在同一时间产生。D.现代儿童文学不必满足为古代儿童文学设立的判断标准。(文意理解题:一定要从文本种找依据。A与第⑧段中“中国古代的儿童文学不是完全契合现代的儿童文学理论和体系”不一致。B与第⑧段中“中国古代文学中有为儿童创作的、符合儿童心理且适宜儿童接受的文学作品”不一致。C与第⑧段中“中国古代虽没有“儿童文学”这一概念,但存在儿童文学的事实”一致。D与第③段中“中国古代确实不存在“儿童文学”的概念,自然也就没有相应的判断标准”不一致。故选C)6.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5分)

本文以“中国古代是否有儿童文学”为论题,基于中国古代没有“儿童文学”这一概念及相应判断标准的事实,根据古代文学实际情况,使用现代儿童文学判断标准的核心部分,对不同门类的作品进行具体分析,同时对一些容易产生的误判进行澄清,最终得出“中国古代存在儿童文学的事实”这一结论。(概括论证思路题。首先要理清行文结构思路,然后概括表示。论题和结论1分,论证过程4分。)7.小洁同学读完本文,从图书馆借来《龙文鞭影》阅读,却产生了疑惑,按照本文作者提供的判断标准,《龙文鞭影》真的可以归入古代儿童文学作品吗?请结合下面《龙文鞭影》的节选部分,向小洁谈谈你的看法(4分)名高麟阁,功显云台①。朱熹正学②,苏轼奇才。〔注〕①麟阁、云台:汉代皇宫中的两处建筑,朝廷在此画像表彰功勋卓著的大臣如霍光、邓禹等。②正学:合乎正道的学说。虽然《龙文鞭影》是为儿童创作的,但我认为该书不应归入古代儿童文学作品。部分内容如“名高麟阁,功显云台”充满为朝廷建功立业的色彩,不符合儿童心理;“朱熹正学”包含的内容过于抽象复杂,超出儿童的接受能力;使用过于浓缩的表达方式,也不利于儿童接受;作者对《龙文鞭影》归属的分析偏离了作品本身,而是着重于对书中故事的讲解,改变了分析对象。(对指定问题进行探究,形成自己的见解。一定要结合文本内容来分析。是否可以归入的判断不作为评分依据,依据所做论述的合理程度给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5分)

被劝进来的病人

干亚群①逢三与逢七,是小镇的市日,类似于我老家的赶集。碰上市日,医院比较忙,病人把集赶了,顺带把自己的病也看了。②市日把村民赶到镇上。毫无遮拦的市场里,村民们挑肥拣瘦,掂斤捻两,最后以惊人的耐心杀价掐价。市场上的果蔬大多是自产自销,所以,他们买卖人的身份一个月里经常在换,轮到别人向自己砍价时,嘴上吵吵嚷嚷,手上却不让人吃亏,秤早已捏了起来,秤尾往上一翘,顾客的头随之一歪,一桩生意就完成了。③太阳跳上树梢,把市场照得像块煎饼时,人们各自完成买与卖,然后周围的声音慢慢浅下去,摊位上的东西也渐渐薄起来,零乱的脚印,散落的垃圾,以及花花绿绿的鸡屎,跟灵感跑了一半的油画似的。④市日把一撮人劝进了医院。他们带着集市的痕迹来看病。他们把拖拉机的突突声拐进了医院的大门,手推车咕噜咕噜,一个侧身依在墙角,自行车前架后搁,心事重重似的靠过来,医院的天井一点点被它们拥塞。清洁工阿德挥舞着扫帚,指挥着拖拉机停这边,手推车放那边,至于自行车,一律摆到车棚。容不得商量。一旦有人把车放错了位置,阿德就提着扫帚跑过去,如果来人不配合,阿德的脸就开始涨红,话也结巴,脖子上青筋凸起。如果有人来看病找不到医生,他会满医院地帮忙去找,一边找,一边大声咳咳,似乎在打暗号。⑤到了医院,买卖人变成了病人。对他们而言,医院跟集市无非是换了个场景,仍用刚才吵吵嚷嚷的声音陈述自己身上的某个痛点。医生当然不会仅限于病人一句肚痛头晕就开方子,肯定要问清肚痛的来龙去脉、前因诱因。而病人翻来覆去跟烙饼似的停留在自己的痛点上,医生需要的信息仍云遮雾绕。⑥我坐在童医生对面,彼此是同事,但在和病人打交道这件事上,她是我老师。吵吵嚷嚷的声音里,童医生看上去很惬意,看见病人既不问病史,也不做检查,而是先笑嘻嘻地问病人今天市日又买了啥,然后夸病人会买东西,价格实惠。病人听了,似乎觉得自己捡了一个大便宜,语气开始亲切起来,甚至掀开篮子给童医生看自己买的东西,童医生侧过身,极认真地看了看病人的篮子,再次夸病人会买东西。俩人像是街头偶遇的老朋友拉起了家常,饮食咸淡,起居习惯,聊天把买卖人劝进病人角色。他们一股脑儿地把自己最近的生活史复习了一遍。就在病人絮絮叨叨时,医生的问话戛然而止,一张处方已递到病人面前,仿佛是市日里的一杆秤。⑦病人一坐到我前面,我根本不会像童医生那样转弯抹角地先跟病人温习市日,而是直截了当地开启病人与医生的模式。他们的病痛大多是积累起来的,问他们为什么不早点来看,回答几乎是一模一样,等市日时来看,似乎特意来看病是一件难为情的事。

⑧他们看过内科看外科,看过外科看牙科,一次次来到医生面前。而她们,闪进了右侧的诊室。她们进来时不像是看病,倒像探病,一身花衣服。她们手里提着七七八八的东西,声音也是七七八八,似乎集市的热闹仍然悬在舌头上。有时等我给病人做好检查出来时,发现突然少了几个人,原来是跑到院子里做生意去了。她买她的花裤子,她买她的红番茄,然后,俩人你提着我的花裤子,我拎着你的红番茄,再次进入诊室,脸上荡漾着番茄红。还好,她俩的病情不一样,否则我真怀疑她们刚才把病也交易了。⑨市日上的事,像边角余料似的被病人带进了医院。有人说有一个老头,每次市日摆旧书摊,可等他把书摆好,市日就散了,于是他又把书一本本收起来,几乎没有做过一笔生意,看上去像来晒书的。我置身在他们的闲谈中,忍不住问,他是卖的,还是租的?说话的人摇摇头,然后一屁股坐到童医生那儿,似乎把老人旧书摊这件事压了下去。⑩虽然市日是医院看病最忙的日子,但病人看病的时间都不长,大多病人出去时手里只不过多了一张方子,有的甚至方子都没有。到了十点半后,重新空荡荡的,却留下了一堆堆的花花绿绿,已经分不清是鸡屎盖着鸭屎,还是鸭屎压着鹅屎,唯一可以辨别的是羊粪,院长戏称是“六味地黄丸”。⑾阿德站在院子里咳咳咳。不一会儿,大家从科室里出来,脖子上挂着听诊器,而手里提着扫帚、冲水器,听从阿德的指挥,开始清扫院子,仿佛走的是客人。8.第⑧段画线部分的语言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连用四个指称模糊的“她”,然后用两组互称的“你”“我”变化视角,表现买卖双方身份的融合和关系的密切。“荡漾在脸上”的“番茄红”和拎在手上的“红番茄”形成呼应,就近取物形容,巧妙表现心情愉悦;“把病也交易了”想象新奇,不合事理却生动有趣,夸张地表达了交易双方的投入程度。全句风趣幽默,活泼明快,很有表现力。(赏析作品的语言特点。语言运用包括遣词造句,修辞,语言特色,人称运用等多方面。本题一个角度2分,整体评价1分,给满4分为止)9.结合作品内容,分析标题“被劝进来的病人”中“劝”的含义。(3分)第一层含义是市日赶集顺便就医的便利,使村民来看病;第二层含义是医生通过聊天了解病情,形成就医时自在和谐的氛围,使村民不知不觉进入病人角色。(理解词语、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劝”本意是“拿道理说服人,使人听从”。结合文本,就会发现文中是“市日赶集顺便就医的便利,使村民来看病”“医生通过聊天了解病情,形成就医时自在和谐的氛围,使村民不知不觉进入病人角色”。第一层含义1分,第二层含义2分)

10.与聚焦单个人物形象不同,本文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分析这种写法的作用。(4分)本文刻画了和蔼亲切的童医生、热心耿直的阿德、虚心学习的我、淡泊自在摆书摊的老头;尤其是赶集求医的村民们(/买卖人/“她们”),众多人物形象共同组成了一幅乡村生活画卷(多角度/多元/全面/整体/完整等);相比聚焦单个人物形象,群像塑造的写法更有利于表现风土民情的丰富多彩(多元立体,更能体现乡民的淳朴/对眼前所见淳朴和谐民风的喜爱)。(评价作品使用的手法塑造群像。群像的分析2分,写法的作用2分)11.本文重点写村民就医,而②③两段描绘集市场景,这种安排体现了作者的巧妙构思,请对此加以赏析。(4分)第②③两段描绘的集市场景正是就医画面的参照对象。这样的构思,讲集市场景穿插进就医场景,讲集市上浓郁的生活气息融入医院,描绘出充满活力、和谐自然的乡村风貌,新颖独特。(赏析作品的构思特点。对构思的概括2分,对构思的赏析2分。)(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12—14题。(8分)

(北宋)孔武仲万里长江一叶舟,客心萧索已惊秋。乱霞影照山根寺,落日光翻水面楼。浅浦耀金知跃鲤,前滩点雪见栖鸥。少年壮气悲寥廓,未忍沧江下钓钩。

12.根据诗意,适合做本诗题目的一项是(

D

)。(1分)A.夜泊

B.野寺

C.山

D.江上(概括对象特点、文章主旨、思想观点。)13.对第二、三联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2分)A.景象悠远宽阔,笔触则又细腻传神。B.写景远近结合,丰富立体而有情致。C.写秋日景色萧条冷落,富有画面感。D.写眼前所见,也含有诗人揣度之辞。(赏析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14.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5分)首联以“万里长江”映衬“一叶舟”传递出羁旅的寂寞萧索,而秋天触动诗人,让他心绪难平;二、三两联描绘秋光烂漫,一片生机的景象,这样的景象消释了作者的寂寞萧索;尾联写廖廓江天激发慷慨昂扬的少年壮志,以不愿垂钓沧江、归隐江湖表达积极入世、兼济天下的志向。(分析作者的情感。结合诗句逐联分析其情感。分析3分,情感2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20分)

宋若水传

(宋)朱熹①宋公讳若水,字子渊,成都府双流县人。自幼即知刻苦为学。从州举试外省,得奏名,对策廷中,切直无所避,考官不说,犹以冠乙科。授嘉州龙游县主簿。宋先生名若水,字子渊,是成都双流县人。从小就知道刻苦学习。经过各种考试,最终获得了礼部录取的进士名册送呈皇帝审核,在就政事、经义等应试回答中,他恳切率直无所回避,考官不高兴,就录取在乙科。被授予嘉州龙游县主簿。②移知神泉县,始至,承废弛之余,首罢追胥①之扰,但以幅纸书负租,与民为期,无敢后者。不数日,尽偿前令宿逋②。邑产黄雀,岁供诸司百万计。公请罢之,民用不扰,而物生亦遂,至今为法。诸司知其治行,徙知嘉州犍为县。神泉民相率留之,不能夺也。后来宋若水被调任神泉县知县,刚到任,一些措施应施行而未施行时,首先停止公差追租骚扰百姓的事,只用一张纸写下所欠的租,跟百姓约定还租日期,再也没有人拖后了。不出几天,全部偿还了前任县令拖欠上级官府的赋税。神泉县盛产黄雀,每年要供给各部门数百万计。宋若水请求停止岁供黄雀,百姓们财用不受影响,而万物也能顺利生长,直到现在还是这样。各部们都知道宋若水的施政的措施,调任他为嘉州犍为县知县。神泉县的百姓相继要挽留他,但不能改变调令留下他。③除秘书丞,公为书数万言,历数当时刑赏之缪,宰相闻之怒,出公提举江东常平等事。上称公诚实,俾移福建。汀州远且多盗,又名瘴乡,常时使者按行多避不往。至是群盗甫平,死伤横道,疫疠大作,公独慨然引车罙入,煮药自随,亲问病者饮之。后来,宋若水被授予秘书丞,他写了几万字的信,逐一列举当时刑罚赏赐的错误之处,宰相听到这事后很生气,使宋若水出京做提举江东常平官等。皇上称赞宋若水诚实,使他调任福建。汀州路途遥远而且又有很多盗贼,又叫瘴乡,当时使者常常避开而不前往。到这时众多盗贼刚被平定,死伤之人横陈道路,瘟疫大规模发生,宋若水却精神昂扬地驾车深入,煮好汤药随身带着,亲自慰问病人并给他们喝药。④除湖南提点刑狱公事。衡山浮户③有与土人不相中者,曰:“衡山,国之寿岳④。祠城东故有溪,并城南出。后或凿城北址,导水使西,不能无断地脉。请筑山决水,使复故道。”公曰:“水西出岁久,故道皆为民居。今欲东之,则是数百家者不无荡析离居之苦。且寿岳之云,无所经见。就如其言,则国家中兴在西流之后,尤不宜妄有改作。”事乃得已。宋若水后来被任命为湖南提点刑狱公事。衡山没有固定户籍的人与当地人不和睦,他们是说:“衡山是庇佑国运昌盛,福寿绵延的山。祠城东面本来有溪流,在城南流出。后来又在城北开凿河流,导引水向西流,不能无缘无故地隔断地脉。请求修筑山洞引导水流,使故道恢复。”宋若水说:“水从西面流出年岁已久,故道边都是百姓房屋。现在想要在东面开河,就会有几百户居民动荡离散,饱受生活之苦。再说寿岳庇佑国运的说法,经典上没有地方记载。即使就像他们说的,那么国家中兴也是在开凿河流,导引水向西流之后,更加不应该胡乱地改凿河流。”这件事才得以停止。⑤被旨摄帅事,飞虎军素骄悍,白昼掠人,吏不敢问。公一以军律绳之赏信罚必士民以是得安其居而军吏亦皆悦服。宋若水奉圣旨治理军事,飞虎军一向骄横凶悍,白天侵掠百姓,小吏们不敢过问。宋若水全部用军律绳之以法,该赏一定赏,该罚一定罚。百姓们因此能够安居乐业,而将士们也都心悦诚服。〔注〕①追胥:追租的公差。②前令宿逋:前任县令拖欠上级官府的赋税。③浮户:没有固定户籍的人口。④寿岳:指庇佑国运昌盛,福寿绵延的山。⑤奏名:科举考试,礼部将拟录取的进士名册送呈皇帝审核。⑥对策: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称为对策。自汉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⑦切直:恳切率直。⑨乙科:古代考试科目的第二等级。又,明清科举,称举人为“乙科”。⑩提举常平官:宋代官名。简称提仓。⑾赏信罚必:指该赏一定赏,该罚一定罚。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⑴不能夺也

(改变

⑵俾移福建

使)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⑴民用不扰,而物生亦遂(

D)A.通达

B.严厉

C.舒展

D.长成⑵历数当时刑赏之缪(A

)A.逐一

B.严厉

C.清楚

D.反复(理解词语、句子在诗文中的含义。结合具体语境回答,注重平时积累)17.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至是群盗甫平,死伤横道,疫疠大作,公独慨然引车罙入,煮药自随,亲问病者饮之。到这时众多盗贼刚被平定,死伤之人横陈道路,瘟疫大规模发生,宋若水却精神昂扬地驾车深入,煮好汤药随身带着,亲自慰问病人并给他们喝药。(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注意“至是群盗甫定”“死伤横道”“疫疠大作”“公独慨然引车罙入”“煮药自随”“亲问病者饮之”为6个点,1点1分。)18.第⑤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分)公一以军律绳之赏信罚必士民以是得安其居而军吏亦皆悦服公一以军律绳之/

赏信罚必

/

士民以是得安其居/

而军吏亦皆悦服。(运用语文知识,依据语境、内容,进行断句。标识三处或以内的,标对一处给1分。标识三处以上的,多标一处扣2分,扣到0分为止。)19.第②段写到宋若水离任时“神泉民相率留之”,分析神泉民众这样做的原因。(3分)宋若水上任后,不许公差追租骚扰百姓,而与百姓约定还租日期,使百姓不受打扰。停止岁供黄雀,百姓财用不受影响。宋若水的做法有利于百姓,因此神泉民众挽留宋若水。(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作用。1点1分,给满3分为止。)20.第④段写宋若水反驳衡山浮户恢复溪水故道的请求,很有说服力,请加以分析。(4分)宋若水指出,恢复故道会让数百户居民动荡离散,危害极大。而寿岳庇佑国运的说法不见经典记载,不足为据。即使认为地脉影响国运的说法成立,由于国家中兴发生在改道之后,那么恢复故道就会影响大好国运,这与恢复故道的理由自相矛盾。宋若水从后果的严重性,对方论据的权威性、对方论述的严谨性三个角度进行反驳,针对性强,很有说服力。(概括结构特点,梳理行文思路。理清第段段层次,再概括归纳即可。1点1分,给满4分为止。)(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1分)守约轩记

(明)祁顺①东莞有隐德君子曰谢先生叔仁,尝以约名轩。其子济领贡来京师,因征余言,为守约轩记。余曰:“善哉,先生之名轩也。《语》不云乎,‘以约失之者鲜矣’。斯约也,用之于身而身修,行之于家而家齐,传之于后可以纳子孙于无过之地。约之义其大矣哉。”东莞有个施德于人而不为人所知的君子,姓谢名叔仁,曾经用约命名他的轩。他的儿子谢济拿贡品来到京城,趁机征询我的意思,能否替守约轩作记。我说:“先生用约命名这轩,真妙啊。《论语》上不是这样说:‘以约失之者鲜矣’。这约,它用在自己能修养自身,施行在家就能理好家政,传给后代就可以让子孙进入没有过错的境地,这约的意义作用其实是很大的啊。”②世有侈然自放者,骄肆而流荡,盘乐而荒汰,踰分渎礼,罹愆致咎,君子无取焉。君子存之心者,确乎其不放;行之身者,介乎其不苟。至于一事一物,莫不道义之是循,礼法之是遵。故居处取其蔽风雨,而不慕乎高堂广厦也;饮食取其充饥渴,而不尚乎食前方丈也;衣服取其适寒暑,而不愿乎轻裘文绣也。

一榻虽小,容身之外吾何求?百亩匪多,恒产之外吾何忧?寂澹而优游,谨饬而清修,其外由由,其中休休①。行寡悔而言寡尤,视彼踰分渎礼者,奚啻《韶》濮之与薰莸②。世上有骄纵自大,自我放纵的人,骄纵放肆又闲荡,整天玩乐又骄奢,过分轻慢不符合礼,招致罪过,君子们对此不取为己有。君子有约之心,他们确实不放纵;用约施行在自身的人,他们做任何事都不苟且。甚至在每一事一物上,没有不遵循道义和礼法的。所以他们的住处只要能遮蔽风雨,而不仰慕那高堂大厦;他们的饮食只要能填饱肚子及解除口渴,而不崇尚吃得阔气(吃饭时前面一丈见方的地方摆满了食物);他们的衣服只要能御寒蔽体,而不在乎是轻暖的皮衣还是绣着漂亮的花纹。一只床虽然很小,只要能容得下自身又有什么它求?百亩之地不多,日常的出产之外又有什么可担忧?宁静淡泊又悠闲自得,严格修治又清静修行,表现为外在的愉悦,内心的安乐。行为很少有后悔,语言也少有指责,看到过分轻慢和对人不恭敬的人,这难道不就像风格雅正的《韶》乐和以侈靡之乐闻名的濮上之乐般优劣香臭分明吗?③先生循理安分,躬俭勤而蹈规矩,□无忝于约之义矣。所以修其身、齐其家,以贻其后,又焉往乎不获哉?余以是而知名轩之善也。虽然,自守非难,而能世其家范为难。请为先生记之,俾揭于轩,匪徒昭示于今,抑后之人将有所观感,而相守于无穷也。谢先生遵循事理,安守本分。自身节俭勤勉又循规蹈矩,绝没有辱没约的要义。他用约来修养自身,治理自己家庭,来留给代后辈,又怎么能让以后的人而没有收获?我因此才知道用约命名轩的妙处。虽然这样,用约来约束自己不难,但要想能使家族世世代代相承并规范他们行为就难了。请允许我替谢先生写篇记,使它高悬于轩,不仅仅昭示于今天,还要使后代之人看到后也有所感受,就这样一直流传至永远。

④于是乎书于是我就写了这篇记。〔注〕①其外由由,其中休休:由由,愉悦的样子。休休,安乐的样子。②《韶》濮之与薰莸:《韶》,即《韶》乐,风格雅正。濮,古水名,濮上以侈靡之乐闻名。薰,一种香草。莸,一种臭草。③隐德:施德于人而不为人所知。④以约失之者鲜矣:因为约束自己而犯错误,这样的事比较少。⑤侈然:骄纵,自大。⑥自放:自我放纵;摆脱礼法的约束。⑦骄肆:骄纵放肆。⑧流荡:指流动;飘荡;闲荡,闲游。⑨踰分:超越本分;过分。⑩渎礼:不符合礼,指对礼不恭敬的行为。⑾罹:遭受苦难或不幸,引申义是忧患,苦难21.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C

)。(1分)A.且

B.岂

C.盖

D.然(运用语文知识,依据语境、判断虚词填空。熟悉常见虚词的用法,结合文意判断。“且”有表并列,选择,递进等;“岂”用在句首一般表反问“盖”用在句首一般表发表议论。“然”用在句首一般表转折。)22.分析第①段引用《论语》“以约失之者鲜矣”这句话在说理上的作用。(3分)

这句引文点明了守约轩的名称来源于《论语》,而《论语》是古人普遍信奉经典,这样的引用强化了守约轩命名的权威性。这句引文强调了对自己的节制、约束的重要性,为后文展开议论打下基础。(分析所用材料、方法的作用。这是分析引证的作用,解题思路同现代文阅读理解。1点1分,给满3分为止。)2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第②段写法上特点的一项是(D)(2分)A.骈散结合

B.排比铺陈

C.正反对比

D.欲扬先抑(分析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首先要熟悉常用术语及其形式、作用,其次结合文本,逐项手法再第②段种找。)24.概括本文的写作意图。(5分)作者对谢叔仁用“约”给轩命名表示赞赏,夸奖他循理安分、躬守规矩的操守品行,也对逾分渎礼的人提出批评,揭示“约”即遵循道义礼法对修身齐家的重要作用,提倡将守约传于后世,形成家风,代代承袭(分析作者的情感、写作的背景和意图。揭示‘约’即遵循道义礼法对修身齐家的重要作用”2分,“提倡将守约传于后世,形成家风,代代承袭”2分,其他1点1分,给满5分为止。)

写作

70分25.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要求:⑴自拟题目;⑵不少于800字。材料类型:现象类思辨型话题词: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材料侧重:材料提出:面对意想不到的重要的转折,我们对事物发展进程是否无能为力?“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言下之意“世界上也有一些重大的转折是可预测的、可把握的。”另外“是否”给我们提供充分的自由度,虽一般可赞同,可反对,可补充思辨。但这则材料隐含了价值判断,所以我们一般选“否”,即“当有所为”。漂亮标题 ①处变不乱,积极应对②意想之外,事理之中③于无力处用力,在无为处有为④化意外为惊喜⑤直面意外,努力拼搏⑥化危机与转机⑦虽事与愿违,但事在人为⑧以人力迎变数⑨苦难中成长,黑暗中凿光⑩因势利导,定有转机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

语文试卷

积累运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①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②不忍登高临远,

。(柳永《八声甘州》)③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两句,写梦中山路曲折,主人公流连忘返,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晚。2.按要求选择。(5分)⑴学校新建一座亭子,想要悬挂一幅楹联,以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志存高远,你认为合适的一联是(

)。(2分)A.

读书作文,我用我法;莳花种竹,吾爱吾庐。B.

无事且从闲处乐,有书时向静中观。C.

事到知足心常惬,人至无求品自高。D.

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⑵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一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远远望去,美术馆造型如同几个大小不一的方盒子堆叠交错,富于现代的几何感;外观黑白相映,

。融传统与现代于一身的第一印象,似乎预示着这座美术馆将助力传统艺术走向现代,走向世界。①俨然从建筑立面上绘就一幅中式画卷②又恰好是水墨与宣纸的颜色③也突显出江南建筑的特点A.②③①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①②③

阅读

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中国古代有儿童文学吗?①中国古代有儿童文学吗?这个问题百年来一直存在争议。②中国儿童文学自古有之这一观点始于1913年。当时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虽无“儿童文学”之名,却有儿童文学之实,并以部分古代小说与民间娱儿故事为证,后来认为古代存在儿童文学的学者几乎都以此为依据。而反对者认为,儿童文学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产物,“中国古代并未发现‘儿童’,没有‘儿童’的发现作为前提,为儿童的儿童文学不可能产生。因此,儿童文学与一般文学不同,它只有现代而没有古代。”③应注意的是,无论观点如何,双方都是在现代的儿童文学理论基础上立论的。不可否认,中国古代确实不存在“儿童文学”的概念,自然也就没有相应的判断标准。要对中国儿童文学做历史考察,不妨使用现代儿童文学标准的核心部分来衡量古代作品。之所以不是完全采用现代标准,是因为古今有别,考察时应避免以今衡古。④在中国古代,最容易为儿童接受的文学形式莫过于童谣。不过有很多童谣被统治阶级用来制造舆论,也有不少被用来向儿童灌输封建伦常,这些童谣都不能纳入古代儿童文学的范畴。当然,仍有相当数量的童谣与儿童生活息息相关,这类童谣明代以后尤多,如明代杨慎所编《古今风谣》中的部分童谣、清代郑旭旦所编《天籁集》、意大利人韦大利1896年所编《北京儿歌》、美国人何德兰1900年所编《孺子图歌》。这部分童谣,内容取自儿童日常生活,没有牵强附会,也没有强加道德诠释,且言辞质朴,多用叠音,节奏明快,适合儿童记诵,符合儿童的心理和接受能力。⑤蒙书专为儿童编写,作启蒙发智之用,但细分又有不同。一类为识字百科,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从目的和效果来看,这类书更像是后来的识字课本。另一类则有一定的文学色彩,虽然内容简单,但都有明晰的人物、故事情节,用浅显的语言讲述故事,用符合儿童性情的方式教之以事,以事寓理,或诱之以趣,以趣入情。如元代虞韶的《日记故事》,搜集有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等描写儿童才智的小故事。又如始撰于明代的《龙文鞭影》,虽看似为典故大全,但对其中所含故事的讲解可以作为儿童启蒙的途径。这类作品应归入儿童文学的范畴。⑥另外,不能认为只要是描写儿童的作品,就属于儿童文学。像左思《娇女诗》、李商隐《骄儿诗》等以儿童入诗,情感真挚、刻画逼真、手法多样,但这不是儿童文学,因为这些诗只是以成人的视角来审视孩子,用成人的笔触来描写孩子,表达的是成人内心的情感活动,唤起的是与诗人身份、环境相近的那些人的共鸣。现在我们用这类作品来对儿童进行文学启蒙,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⑦还有一些文学作品,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既适合儿童阅读,又符合儿童接受能力,如《山海经》中的“精卫填海”、《搜神记》中的“李寄斩蛇”、《西游记》中的部分篇章等。不过,这部分作品不是专为儿童编写、创作的,它们可被视为一种文化资源,经过加工后可供今天的儿童阅读,但不能直接称为“儿童文学”。⑧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文学中有为儿童创作的、符合儿童心理且适宜儿童接受的文学作品,因此,中国古代虽没有“儿童文学”这一概念,但存在儿童文学的事实。说中国古代不存在儿童文学是不客观的,只能说,中国古代的儿童文学不是完全契合现代的儿童文学理论和体系,中国古代的儿童文学作品的体裁、题材没那么丰富,数量也没那么繁多。

3.第②段中的“发现‘儿童’”具体是指

。(2分)4.能够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3分)A.凡属古代儿童文学的童谣均不是为制造舆论而作。B.《北京儿歌》《孺子图歌》等童谣集专为儿童编写。C.对儿童进行文学启蒙的作品只能是儿童文学作品。D.作为儿童文学作品的诗歌不宜出自成年诗人之手。5.下列表述与作者观点一致的一项是(

)(2分)A.“儿童文学”与“现代儿童文学”内涵相同。B.容易为儿童接受的文学作品应属于儿童文学范畴。C.某一文学概念与相关文学事实可以不在同一时间产生。D.现代儿童文学不必满足为古代儿童文学设立的判断标准。6.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5分)

7.小洁同学读完本文,从图书馆借来《龙文鞭影》阅读,却产生了疑惑,按照本文作者提供的判断标准,《龙文鞭影》真的可以归入古代儿童文学作品吗?请结合下面《龙文鞭影》的节选部分,向小洁谈谈你的看法。(4分)名高麟阁,功显云台①。朱熹正学②,苏轼奇才。〔注〕①麟阁、云台:汉代皇宫中的两处建筑,朝廷在此画像表彰功勋卓著的大臣如霍光、邓禹等。②正学:合乎正道的学说。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5分)

被劝进来的病人

干亚群①逢三与逢七,是小镇的市日,类似于我老家的赶集。碰上市日,医院比较忙,病人把集赶了,顺带把自己的病也看了。②市日把村民赶到镇上。毫无遮拦的市场里,村民们挑肥拣瘦,掂斤捻两,最后以惊人的耐心杀价掐价。市场上的果蔬大多是自产自销,所以,他们买卖人的身份一个月里经常在换,轮到别人向自己砍价时,嘴上吵吵嚷嚷,手上却不让人吃亏,秤早已捏了起来,秤尾往上一翘,顾客的头随之一歪,一桩生意就完成了。③太阳跳上树梢,把市场照得像块煎饼时,人们各自完成买与卖,然后周围的声音慢慢浅下去,摊位上的东西也渐渐薄起来,零乱的脚印,散落的垃圾,以及花花绿绿的鸡屎,跟灵感跑了一半的油画似的。④市日把一撮人劝进了医院。他们带着集市的痕迹来看病。他们把拖拉机的突突声拐进了医院的大门,手推车咕噜咕噜,一个侧身依在墙角,自行车前架后搁,心事重重似的靠过来,医院的天井一点点被它们拥塞。清洁工阿德挥舞着扫帚,指挥着拖拉机停这边,手推车放那边,至于自行车,一律摆到车棚。容不得商量。一旦有人把车放错了位置,阿德就提着扫帚跑过去,如果来人不配合,阿德的脸就开始涨红,话也结巴,脖子上青筋凸起。如果有人来看病找不到医生,他会满医院地帮忙去找,一边找,一边大声咳咳,似乎在打暗号。⑤到了医院,买卖人变成了病人。对他们而言,医院跟集市无非是换了个场景,仍用刚才吵吵嚷嚷的声音陈述自己身上的某个痛点。医生当然不会仅限于病人一句肚痛头晕就开方子,肯定要问清肚痛的来龙去脉、前因诱因。而病人翻来覆去跟烙饼似的停留在自己的痛点上,医生需要的信息仍云遮雾绕。⑥我坐在童医生对面,彼此是同事,但在和病人打交道这件事上,她是我老师。吵吵嚷嚷的声音里,童医生看上去很惬意,看见病人既不问病史,也不做检查,而是先笑嘻嘻地问病人今天市日又买了啥,然后夸病人会买东西,价格实惠。病人听了,似乎觉得自己捡了一个大便宜,语气开始亲切起来,甚至掀开篮子给童医生看自己买的东西,童医生侧过身,极认真地看了看病人的篮子,再次夸病人会买东西。俩人像是街头偶遇的老朋友拉起了家常,饮食咸淡,起居习惯,聊天把买卖人劝进病人角色。他们一股脑儿地把自己最近的生活史复习了一遍。就在病人絮絮叨叨时,医生的问话戛然而止,一张处方已递到病人面前,仿佛是市日里的一杆秤。⑦病人一坐到我前面,我根本不会像童医生那样转弯抹角地先跟病人温习市日,而是直截了当地开启病人与医生的模式。他们的病痛大多是积累起来的,问他们为什么不早点来看,回答几乎是一模一样,等市日时来看,似乎特意来看病是一件难为情的事。

⑧他们看过内科看外科,看过外科看牙科,一次次来到医生面前。而她们,闪进了右侧的诊室。她们进来时不像是看病,倒像探病,一身花衣服。她们手里提着七七八八的东西,声音也是七七八八,似乎集市的热闹仍然悬在舌头上。有时等我给病人做好检查出来时,发现突然少了几个人,原来是跑到院子里做生意去了。她买她的花裤子,她买她的红番茄,然后,俩人你提着我的花裤子,我拎着你的红番茄,再次进入诊室,脸上荡漾着番茄红。还好,她俩的病情不一样,否则我真怀疑她们刚才把病也交易了。⑨市日上的事,像边角余料似的被病人带进了医院。有人说有一个老头,每次市日摆旧书摊,可等他把书摆好,市日就散了,于是他又把书一本本收起来,几乎没有做过一笔生意,看上去像来晒书的。我置身在他们的闲谈中,忍不住问,他是卖的,还是租的?说话的人摇摇头,然后一屁股坐到童医生那儿,似乎把老人旧书摊这件事压了下去。⑩虽然市日是医院看病最忙的日子,但病人看病的时间都不长,大多病人出去时手里只不过多了一张方子,有的甚至方子都没有。到了十点半后,重新空荡荡的,却留下了一堆堆的花花绿绿,已经分不清是鸡屎盖着鸭屎,还是鸭屎压着鹅屎,唯一可以辨别的是羊粪,院长戏称是“六味地黄丸”。⑾阿德站在院子里咳咳咳。不一会儿,大家从科室里出来,脖子上挂着听诊器,而手里提着扫帚、冲水器,听从阿德的指挥,开始清扫院子,仿佛走的是客人。

8.

第⑧段画线部分的语言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9.

结合作品内容,分析标题“被劝进来的病人”中“劝”的含义。(3分)

10.

与聚焦单个人物形象不同,本文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分析这种写法的作用。(4分)11.本文重点写村民就医,而②③两段描绘集市场景,这种安排体现了作者的巧妙构思,请对此加以赏析。(4分)

(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12—14题。(8分)

(北宋)孔武仲万里长江一叶舟,客心萧索已惊秋。乱霞影照山根寺,落日光翻水面楼。浅浦耀金知跃鲤,前滩点雪见栖鸥。少年壮气悲寥廓,未忍沧江下钓钩。

12.根据诗意,适合做本诗题目的一项是(

)。(1分)A.夜泊

B.野寺

C.山行

D.江上13.对第二、三联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景象悠远宽阔,笔触则又细腻传神。B.写景远近结合,丰富立体而有情致。C.写秋日景色萧条冷落,富有画面感。D.写眼前所见,也含有诗人揣度之辞。14.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