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 专题01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暑假作业(含解析)-人教版高二化学试题_第1页
高二化学 专题01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暑假作业(含解析)-人教版高二化学试题_第2页
高二化学 专题01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暑假作业(含解析)-人教版高二化学试题_第3页
高二化学 专题01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暑假作业(含解析)-人教版高二化学试题_第4页
高二化学 专题01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暑假作业(含解析)-人教版高二化学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1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理论回顾】1.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此反应为放热反应。2.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存在化学键的断裂与化学键的形成,其中键的断裂热量,形成化学键的过程热量,当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总能量小于新化学键生成释放的总能量是此反应是反应;3.焓是与物质的有关的物理量,符号为;化学反应的焓变是指与的焓值差,符号,单位为;若为放热反应,ΔH0,若为吸热反应,△H0;4.燃烧热是指101kPa时,纯物质生成时所放出的热量;单位为,△H<0;例如:C2H2的燃烧为1299.6kJ/mol,表示在101kPa时,1molC2H2完全燃烧生成和时1299.6kJ的热量。5.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H2O时的反应热,表示方法:H+(aq)+OH-(aq)=H2O(l)△H=kJ/mol;6.热化学方程式既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例如H2(g)+O2(g)=H2O(l)△H=-285.8kJ/mol,表示在时,H2与O2完全反应生成时的热量是285.8kJ;【想一想】例题1:已知:H2(g)+O2(g)=H2O(g),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a、b、c分别代表什么意义?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反应是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H____0(填“>”、“<”或“=”)。(3)若c=241.8kJ/mol,请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题2:在25℃、101kPa下,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H3OH(l)+O2(g)═CO2(g)+2H2O(l)△H=+725.8kJ/molB.2CH3OH(l)+3O2(g)═2CO2(g)+4H2O(l)△H=-1452kJ/molC.2CH3OH(l)+3O2(g)═2CO2(g)+4H2O(l)△H=-725.8kJ/molD.2CH3OH(l)+3O2(g)═2CO2(g)+4H2O(l)△H=+1452kJ/mol例题3: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500℃、30MPa下,将0.5molN2和1.5mol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38.6kJ·mol-1B.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1,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H=2×(-57.3)kJ·mol-1C.CO(g)的燃烧热△H=-283.0kJ·mol-1,则反应:2CO2(g)=2CO(g)+O2(g)的△H=2×(+283.0)kJ·mol-1D.1mol乙醇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乙醇的燃烧热【练一练】1.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属于放热反应B.中和反应是吸热反应C.形成化学键时吸收能量D.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一定相等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如图为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N2(g)和NA个O2(g)反应放出的能量为180kJB.1molN2(g)和1molO2(g)具有总能量小于2molNO(g)具有的总能量C.通常情况下,N2(g)和O2(g)混合能直接生成NOD.吸热反应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3.下列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其它不同的是()A.铝热反应B.燃料燃烧C.酸碱中和反应D.Ba(OH)2•8H2O与NH4Cl固体混合

4.根据热化学方程(在101kpa时):S(s)+O2(g)=SO2(g);△H=-297.23kJ/mol,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S的燃烧热为297.23KJ/molB.S(s)+O2(g)=SO2(g)放出的热量大于297.23kJC.S(s)+O2(g)=SO2(g)放出的热量小于297.23kJD.形成1mol二氧化硫的化学键所释放的总能量大于断裂1molS和1molO2的化学键所吸收的总能量5.常温下,1mol化学键分解成气态原子所需要的能量用E表示.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共价键H-HF-FH-FH-ClH-IE(kJ•mol-1)436157568432298A.432

kJ•mol-1>E(H-Br)>298

kJ•mol-1B.表中最稳定的共价键是H-F键C.H2(g)→2H

(g)△H=+436

kJ•mol-1D.H2(g)+F2(g)=2HF(g)△H=-25

kJ•mol-16.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H的绝对值均正确)()A.C2H5OH(l)+3O2(g)═2CO2(g)+3H2O(g);△H=+1367.0

kJ/molB.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kJ/molC.S(s)+O2(g)═SO2(g);△H=-296.8kJ/molD.2NO2═O2+2NO;△H=+116.2kJ/mol7.将V1

mL

1.00mol•L-1

盐酸和V2

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B.该实验表明当加入酸与碱都为30mL时刚好完全反应,此时放出的热量最多C.此NaOH溶液的浓度约为1.50mol•L-1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8.炽热的炉膛内有反应:C(s)+O2(g)=CO2(g)△H=-392kJ/mol,往炉膛内通入水蒸气时,有如下反应:C(s)+H2O(g)=CO(g)+H2(g)△H=+131kJ/mol,CO(g)+O2(g)=CO2(g)△H=-282kJ,H2(g)+O2(g)=H2O(g)△H=-241kJ/mol,由以上反应推断往炽热的炉膛内通入水蒸气时()A.不能节省燃料,但能使炉火瞬间更旺B.虽不能使炉火更旺,但可以节省燃料C.既能使炉火更旺,又能节省燃料D.既不能使炉火更旺,又不能节省燃料9.下列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可燃物的燃烧热的是()A.H2(g)+Cl2(g)=2HCl(g)△H=-184.6kJ•mol-1B.CH4(g)+2O2(g)=2H2O(g)+CO2(g)△H=-802.3kJ•mol-1C.CO(g)+O2(g)=CO2(g)△H=-283kJ•mol-1D.2H2(g)+O2(g)=2H2O(g)△H=-571.6kJ•mol-110.已知H++OH-═H2O生成1mol

H2O放出57.3kJ热量,下列过程中放出热量为57.3kJ的是()A.1molH2SO4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B.稀盐酸与氨水反应生成1molH2OC.稀盐酸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1molH2OD.稀NaOH与98%浓硫酸反应生成1molH2O11.中和热的测定实验的关键是要比较准确地配制一定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量热器要尽量做到绝热;在量热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热量的散失,要求比较准确地测量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中学化学实验中的中和热的测定所需的玻璃仪器有:大烧杯、小烧杯、环形玻璃搅拌棒、_______、_______,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或纸条)其作用是___________;结合日常生活的实际该实验改在_______中进行效果会更好.

(2)该实验用0.50mol•L-1

HCl和0.55mol•L-1的NaOH溶液各100mL.NaOH的浓度大于HCl的浓度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当室温低于10℃时进行,对实验结果会造成较大的误差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3)若上述HCl、NaOH溶液的密度都近似为1.0g/mL,实验进行了三次,三次实验的△T平均为3.30℃,中和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C=4.10J/(g•℃),则该中和反应放出热量为_______kJ,△H=____________kJ/mol。2.70kJ12.某实验小组用0.50mol/L

NaOH溶液和0.50mol/L硫酸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

Ⅰ.配制0.50mol/L

NaOH溶液

(1)若实验中大约要使用245mL

NaOH溶液,至少需要称量NaOH固体______g;(2)从图中选择称量NaOH固体所需要的仪器是(填字母):________。名称托盘天平(带砝码)小烧杯坩埚钳玻璃棒药匙量筒仪器序号abcdefⅡ.测定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中和热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为57.3kJ/mol):____________________;(2)取50mL

NaOH溶液和30mL硫酸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①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温度

实验次数起始温度t1/℃终止温度

t2/℃温度差平均值

(t2-t1)/℃H2SO4NaOH平均值126.226.026.130.14.0_______227.027.427.233.3325.925.925.929.8426.426.226.330.4②近似认为0.50mol/L

NaOH溶液和0.50mol/L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则中和热△H=____________(取小数点后一位);③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kJ/mol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________。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乐一乐】固态锌高一刚开学不久的一节化学课上,年轻的化学老师正兴致勃勃地讲课,教室里一片寂静。"我们初中时,曾学过怎样制作氢气,很简单,是用固态锌和稀盐酸反应来……"话未说完,却见众人已笑得前俯后仰;此时,前桌一男生忽地站起来,慢吞吞地慎重其事地说道:"陈老师,我是顾泰兴(固态锌)!"化学老师定睛一看,忍俊不禁:"哦,原来如此!"固态锌高一刚开学不久的一节化学课上,年轻的化学老师正兴致勃勃地讲课,教室里一片寂静。"我们初中时,曾学过怎样制作氢气,很简单,是用固态锌和稀盐酸反应来……"话未说完,却见众人已笑得前俯后仰;此时,前桌一男生忽地站起来,慢吞吞地慎重其事地说道:"陈老师,我是顾泰兴(固态锌)!"化学老师定睛一看,忍俊不禁:"哦,原来如此!"专题02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理论回顾】1.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常见的吸热反应有;常见的放热反应有;(填写序号)A.金属置换水或酸中氢的反应B.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固体的反应C.酸碱中和反应D.碳与水蒸气的反应E.灼热的碳与CO2的反应F.燃料的燃烧反应G.盐类的水解反应H.大多数的分解反应I多数的化合反应2.吸热反应:△H0,E反应物E生成物,E断裂吸收E成键放出放热反应:△H0,E反应物>E生成物,E断裂吸收E成键放出(用“>”或“<”填空)3.三大化石能源包括:;【想一想】例题1: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A.B.C.D.例题2: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Δ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①C(s)+O2(g)═CO2(g);△H1

C(s)+O2(g)═CO(g);△H2

②S(s)+O2(g)═SO2(g);△H3

S(g)+O2(g)═SO2(g);△H4

③H2(g)+O2(g)═H2O(l);△H5

2H2(g)+O2(g)═2H2O(l);△H6

④CaCO3(s)═CaO(s)+CO2(g);△H7

CaO(s)+H2O(l)═Ca(OH)2(s);△H8.A.① B.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例题3: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H的绝对值均正确)A.C2H5OH(l)+3O2(g)═2CO2(g)+3H2O(g);△H=-1367.0

kJ/mol(燃烧热)B.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kJ/mol(中和热)C.S(s)+O2(g)═SO2(g);△H=-296.8kJ/mol(反应热)例题4:已知:C(s)+H2O(g)═CO(g)+H2(g)△H=akJ•mol-1

2C(s)+O2(g)═2CO(g)△H=-220kJ•mol-1

H—H、O=O和O—H键的键能分别为436kJ•mol-1、496kJ•mol-1和462kJ•mol-1,则a为()A.-332B.-118C.+350D.+130【练一练】1.下列变化中,一定不存在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的是()A.干冰气化 B.金属冶炼 C.炸药爆炸 D.食物腐败2.化学键的键能是指气态原子间形成1mol化学键时释放的能量.如:H(g)+I(g)→H﹣I(g)+297KJ即H﹣I键的键能为297KJ•mol﹣1,也可以理解为破坏1molH﹣I键需要吸收297KJ的热量.化学反应的发生可以看成旧化学键的破坏和新化学键的形成.下表是一些键能数据(单位:KJ•mol﹣1):键能键能键能H﹣H436Cl﹣Cl243H﹣Cl432S=S255H﹣S339C﹣F427C﹣Cl330C﹣I218H﹣F565C﹣O347H﹣O464阅读上述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键能越大,物质的热稳定性越强B.热化学方程式H2(g)+Cl2(g)═2HCl(g);△H=﹣QkJ•mol﹣1中,Q的值为185C.H﹣O键的键能大于H﹣S键的键能,所以H2O的溶沸点高于H2S的溶沸点D.C﹣Br键的键能应在218kJ•mol﹣1﹣330kJ•mol﹣1之间3.关于反应2HI(g)H2(g)+I2(g)﹣11kJ,正确的是()A.反应物的总键能低于生成物的总键能B.1molI2(g)中通入1molH2(g),反应放热11kJC.等物质的量时,I2(g)具有的能量低于I2(l)D.平衡时分离出HI(g),正反应速率先减小后增大4.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8gH20中含有的中子数为10NAB.6.4g铜完全溶解于一定浓度的硝酸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C.1L0.1mol/L的Na2CO3溶液中,离子总数为0.3NAD.在密闭容器中,2HI(g)H2(g)+I2(g)△H=+14.9kJ•mol﹣1,若投入NA个HI分子,反应平衡时,吸热7.45kJ5.有下列物质:①NaOH固体:②浓硫酸;③NH4N03晶体;④CaO固体.现将它们分别装入有水的锥形瓶里,立即塞紧带U形管的塞子,发现U形管内滴有红墨水的水血.呈形如图所示状态,判断加入的物质可能是()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6.认真归纳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并回答,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①加热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取O2②蜡烛的燃烧③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④将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的混合物放入水中⑤将碳酸钠晶体和硝酸铵晶体混合均匀放在日光下暴晒⑥将黏土、石子、水混合均匀⑦将生石灰倒入海水中⑧煅烧石灰石.A.①③④⑤⑧ B.③④⑤⑥⑧ C.②④⑤⑥⑦ D.①②④⑤⑧7.由N2O和NO反应生成N2和NO2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过渡态的能量B.反应物能量之和大于生成物能量之和C.N2O(g)+NO(g)→N2(g)+NO2(g)+139kJD.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大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8.参照反应Br+H2→HBr+H的能量对反应历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不变C.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D.升高温度可增大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9.已知:2H2(g)+O2(g)═2H2O(l)△H=﹣571.6kJ•mol﹣12CH3OH(l)+3O2(g)═2CO2(g)+4H2O(l)△H=﹣1452kJ•mol﹣1H+(aq)+OH﹣(aq)═H2O(l)△H=﹣57.3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g)的燃烧热为571.6kJ•mol﹣1B.0.5H2SO4(aq)+0.5Ba(OH)2(aq)═0.5BaSO4(s)+H2O(l)△H=﹣57.3kJ•mol﹣1C.同质量的H2(g)和CH3OH(l)完全燃烧,H2(g)放出的热量多D.3H2(g)+CO2(g)═CH3OH(l)+H2O(l)△H=+131.4kJ•mol﹣110.图分别表示红磷、白磷燃烧时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白磷比红磷稳定B.白磷燃烧产物比红磷燃烧产物稳定C.1mol白磷转变为红磷放出2244.7kJ的热量D.红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4P(s)+5O2(g)→P4O10(s)+2954kJ11.在化学反应中,只有极少数能量比平均能量高得多的反应物分子发生碰撞时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这些分子被称为活化分子.使普通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需提供的最低限度的能量叫活化能,其单位通常用kJ•mol﹣1表示.请认真观察下图,然后回答问题.(1)图中所示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2)已知拆开1molH﹣H键、1molI﹣I、1molH﹣I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151kJ、299kJ.则由1mol氢气和1mol碘反应生成HI会(填“放出”或“吸收”)kJ的热量.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是将转化为.(3)下列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属于吸热反应的是.①物质燃烧②炸药爆炸③酸碱中和反应④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碳⑤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⑥铁粉与稀盐酸反应.12.煤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煤的脱硫可减少环境的污染,利用煤矸石中的硫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和烟道脱硫得到的硫酸盐生产硫酸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硫铁矿和硫酸盐燃烧的装置M的名称为.(2)炉气净化过程包括除尘(防止堵塞管道)、洗涤(除去有害物质,防止在转化器中使催化剂中毒)和干燥,干燥的目的是.(3)转化器中的催化剂是V2O3,而反应条件选择400~500℃和常压的原因是.已知每生成1molSO2(g),释放148.5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该反应过程中通入稍过量O2的目的是.(4)实验生产中常采用两次转化,其目的是,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5)该方法合成硫酸的优点是;按目前技术水平生产硫酸的流程中,反应热的利用约为,试提出利用富余反应热的方法:.【乐一乐】第一个享用氧气的老鼠第一个享用氧气的老鼠我们知道,没有氧气人类就不能生存。然而,是谁发现了氧气呢?在众多讨论发现氧气的著作中,约瑟夫·普利斯特里所著的名为《几种气体的实验和观察》,最饶有兴味。约瑟夫·普利斯特里在1733年3月13日生于英国黎芝城附近的飞尔特黑德镇。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实际上是当牧师,化学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他所著的《几种气体的实验和观察》于1766年出版。在这部书里,他向科学界首次详细叙述了氧气的各种性质。他当时把氧气称作“脱燃烧素”。普利斯特里的试验记录十分有趣。其中一段写道:“我把老鼠放在‘脱燃烧素’的空气里,发现它们过得非常舒服,我自己受了好奇心的驱使,又亲自加以试验。我想读者是不会感到惊异的。我自己试验时,是用玻璃吸管从放满这种气体的大瓶里吸取的。当时我的肺部所得到的感觉,和平时吸入普通空气一样;但自从吸过这种气体以后,经过好多时候,身心一直觉得十分轻快舒畅。有谁能说这种气体将来不会变成时髦的奢侈品呢?不过现在只有我和两只老鼠,才有享受呼吸这种气体的权利啊!”当时,他没有把这种气体命名为“氧气”,而只是称它“脱燃烧素”。在制取出氧气之前,他就制得了氨、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和同时代的其他化学家相比,他采用了许多新的实验技术,所以被称之为“气体化学之父”。1783年,拉瓦锡的“氧化说”已普遍被人们接受。虽然普利斯特里只相信专题03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理论回顾】1.化学反应速率(1)表示方法:用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来表示。(2)表达式:;单位;(3)化学反应速率通常是指某一段时间内的反应速率,而不是速率;(4)由于在反应中纯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是的,因此对于有纯液体或纯固体参加的反应一般不用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2.对于化学反应:aA(g)+bB(g)=cC(g)+dD(s),下列恒等式:v(A):v(B):v(C):v(D)=△c(A):=△n(A):=a:3.(1)有效碰撞:能够引发的碰撞。(2)活化分子:能够发生的分子。(3)活化能:活化分子比普通分子所高出的。活化能越小,变通分子就越容易变成。如图所示:反应的活化能是,反应热是。4.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分子、有效碰撞的关系(1)在一定条件下,活化分子所占的百分数是固定不变的。活化分子的百分数越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越多,单体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反应速率。(2)影响①内因:取决于反应物的性质;②外因:主要有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3)升高温度反应速率;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发生。【想一想】例题1:将化合物A的蒸气1mol充入0.5L容器中加热分解:2A(g)B(g)+nC(g).反应到3min时,容器内A的浓度为0.8mol•L-1,测得这段时间内,平均速率ν(C)=0.6mol•L-1•min-1,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值为_______,ν(B)=_______mol•L-1•min-1。例题2:可逆反应2A(g)+3B(g)2C(g)+D(g),在四种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①υ(A)=0.5mol•(L•min)-1

②υ(B)=0.6mol•(L•min)-1

③υ(C)=0.35mol•(L•min)-1

④υ(D)=0.4mol•(L•min)-1

该反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①B.②C.③D.④例题3: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B.反应开始到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C.反应开始到10s时,Y的转化率为79.0%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g)+2Y(g)Z(g)例题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大反应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B.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若增大压强,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C.升高温度能使反应速率增大的主要原因是减小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D.催化剂能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成千上万倍地增大反应速率例题5:0.1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和0.1mol/L硫酸溶液各10mL与5mL水混合,初始反应速率为v1mol/(L•s);0.2mol/L

Na2S2O3溶液与0.2mol/LH2SO4溶液各5mL和20mL水混合,初始反应速率为v2mol/(L•s);则v1和v2的关系是()A.v1>v2B.v1<v2C.v1=v2D.无法肯定例题6:反应C(s)+H2O(g)CO(g)+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使其反应速率增大的是()A.增加C的量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的压强增大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的体积变大【练一练】1.关于反应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是可逆反应B.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C.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D.使用过量乙醇能使乙酸完全转化为乙酸乙酯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物质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B.光是影响某些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之一C.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浓度D.增大浓度、加热、加压或使用催化剂,都是加快反应速率的方法3.在气体反应中,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百分数同时增大的方法是()①移去生成物②升高温度③增大压强④增大反应物的浓度⑤加入催化剂.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⑤ D.③④4.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善于做“表面文章”的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他的成就之一是证实了气体在固体催化剂表面进行的反应,开创了表面化学的方法论.在汽车尾气净化装置里,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O2是该过程的最终产物B.NO和O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C.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是CO2和NOD.该催化转化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NO+O2+4CO4CO2+N25.下列情况下,反应速率相同的是()A.等体积0.1mol/LHCl和0.1mol/LH2SO4分别与等体积0.2mol/LNaOH溶液反应B.等质量锌粒和锌粉分别与等体积1mol/LHCl反应C.等体积等浓度HCl和HNO3分别与等质量的Na2CO3粉末反应D.等体积0.2mol/LHCl和0.1mol/LH2SO4与等量等表面积等品质的石灰石反应6.对于100mL0.5mol/LH2SO4溶液与铁片的反应,采取下列措施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①升高温度;②改用100mL1.0mol/LH2SO4溶液;③改用300mL0.5mol/LH2SO4溶液;④用等量铁粉代替铁片;⑤改用质量分数为98%的H2SO4溶液()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⑤7.在一定温度下,反应C(s)+H2O(g)CO(g)+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A.增加C的量B.将容器的体积减小一半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氢气使体系的压强增大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氮气使体系的体积增大8.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硫酸的消耗量常被视为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一种标志.目前的重要生产方法是“接触法”,有关接触氧化反应2SO2+O22SO3,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故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和氧气不可能全部转化为三氧化硫B.达到平衡后,反应就停止了,故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均为零C.一定条件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SO2和1molO2,则从反应开始到达到平衡的过程中,正反应速率不断减小,逆反应速率不断增大,某一时刻,正、逆反应速率相等D.在利用上述反应生产三氧化硫时,要同时考虑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和化学反应速率两方面的问题9.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2mol/L、0.2mol/L、0.2mol/L,当反应达到反应限度时可能的数据是()A.c(SO3)=0.4mol/L B.c(SO2)=c(SO3)=0.15mol/LC.c(O2)=0.35mol/L D.c(SO2)+c(SO3)=0.4mol/L10.在可逆反应中,改变下列条件一定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A.增大反应物的量B.升高温度C.增大压强D.使用催化剂11.将镁带投入盛放在敞口容器的盐酸里,产生H2的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可由如图表示.(1)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2)在下列因素中①H+的浓度②镁带的表面积③溶液的温度④Cl﹣的浓度能影响该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填序号);(3)解释图中AB段形成的原因;(4)解释图中t1时刻后速率变小的原因.12.某探究小组同学用金属铝分别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方法研究金属与不同酸反应的差异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实验药品:2.0moL/L盐酸、4.0mol/L盐酸、2.0mol/L硫酸、4.0mol/L硫酸,质量和相同的铝片和铝粉(金属表面氧化膜都已除去);每次实验各种酸的用量均为50.0mL,金属用量均为9.0g.(Ⅰ)甲同学用铝片分别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实验及其现象如下:反应进程(分钟)12515204.0mol/L盐酸少量气泡较多气泡大量气泡反应剧烈反应结束2.0mol/L硫酸无明显现象极少量气泡少量气泡4.0mol/L硫酸无明显现象少量气泡有比较连续的气泡请回答:(1)写出铝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反应1~15min内,铝与盐酸的反应速率逐渐加快,其原因是.(3)以上探究铝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速率有差异,你认为其原因有哪些可能?请提出你的假设(写出2种可能):(Ⅱ)(1)乙同学设计了如下影响反应速率因素的实验(温度控制为25℃和35℃).请你根据实验目的帮助该同学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用量:酸均为50.0mL、铝为9.0g过量):实验目的实验编号温度金属铝形态盐酸浓度/mol·L﹣11实验①和②探究盐酸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2实验①和③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3实验①和④探究金属规格(铝片、铝粉)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①25˚C铝片4.0②③④【乐一乐】火柴生产小史安全火柴必须擦在火柴盒上才会燃烧起来,即使是以锤子敲打火柴头,也不会着火。而最早的火柴是“一擦即着”,与任何粗糙表面摩擦都能生火,哪怕是老鼠啮着火柴头,也会燃烧起来;用锤子敲,还会爆炸。安全火柴的着火原理,是火柴上的化学物质与火柴盒上的一种化学物质产生反应。擦火柴所产生的热力,会触发这种化学反应。若火柴头与摩擦表面没有接触,火柴就不会燃烧。现代火柴的始祖是英国药剂师和克。1827年,他制成属于一擦即着的火柴,不过并不十分可靠。1830年,法国的索里埃发明用黄磷作火柴头,制成更好的火柴。这种火柴称为摩擦火柴,一直沿用至19世纪末。摩擦火柴非常可靠,而且方便储存。不过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容易致命。黄磷燃烧时放出毒烟,长期接触会引起一种称为磷毒性颌骨坏死的病,患者颌骨烂掉,最终死亡。火柴厂工人受影响最大。黄磷在上世纪末禁用于制造火柴,由三硫化四磷取代。19世纪50年代中期,瑞典制造商伦德斯特罗姆将磷与其他易燃成分分开,创制出安全火柴。他把无毒的赤磷涂在火柴盒的摩擦面上,其他成分则藏于火柴盒中。现在,火柴都是以自动化机器制造。每小时生产量达200万根,并把火柴装进盒子备用。标准火柴的制作是先把原木切成小木条,每根厚约2.5公厘,再把小木条切成火柴枝,浸于碳酸铵中,这是为了确保火柴枝不会闷烧。火柴枝由机器插入一条不停移动有孔长钢带,末端浸在热石蜡中;石蜡渗入木材的纤维,可助火焰由火柴头外层烧至火柴枝顶端。然后,火柴浸在制造火柴头的混合物中。安全火柴的火柴头含有硫磺和氯酸钾,硫磺的作用是产生火焰,氯酸钾则用于供应氧。火柴头干后,火柴枝被击落,掉在输送带上的火柴盒内匣里。火柴盒的外匣在另一行平行的输送带上。两条输送带每隔数秒就停下来,内匣被推进外匣里。匣子两旁加上涂有赤磷的划纸,造成擦面。若是一擦即着的火柴,摩擦面则由玻璃砂纸或含砂树脂制成。专题04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上):【基础回顾】1.对于已知反应mA(g)+nB(g)pC(g)+qD(g),其化学反应速率可用不同的反应物或生成物来表示,当单位相同时,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值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即v(A):v(B):v(C):v(D)=。2.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1)内因:是主要因素。如相同条件下Mg、Al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大小关系为MgAl;(2)外因①升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反之减小;②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反之;③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加压,反应速率,反应之;④使用正催化剂,反应速率;⑤增大接触面积,反应速率。3.平衡状态的特征是:①逆:反应;②动:化学平衡是一种平衡;③等:;④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分的保持恒定;⑤条件,平衡状态发生移动。【想一想】例题1: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对该反应的推断合理的是()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4D6A+2CB.反应进行到1s时,v(A)=v(C)C.反应进行到6s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mol/(L•s)D.反应进行到6s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相等例题2:一定温度下在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2X(g)Y(g)+Z(s),以下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B.反应容器中Y的质量分数不变C.体系压强不再变化D.Z的浓度不再变化例题3: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A和B,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xB(g)2C(g),达到平衡后,在不同的时间段,分别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反应速率分别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A.30~40

min间该反应使用了催化剂B.反应方程式中的x=1,正反应为吸热反应C.30

min时降低温度,40

min时升高温度D.30

min时减小压强,40

min时升高温度例题4:在一个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高温下发生反应:Fe(s)+CO2(g)FeO(s)+CO(g)。其中CO2、CO的物质的量(mol)随时间(min)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1)反应在1min时第一次达到平衡状态,固体的质量增加了3.2g.用CO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v(CO2)=________________;(2)反应进行至2min时,若只改变温度,曲线发生的变化如图所示,3min时再次达到平衡,则ΔH________0(填“>”、“<”或“=”);(3)5min时再充入一定量的CO(g),平衡发生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写编号);a.v正先增大后减小b.v正先减小后增大c.v逆先增大后减小d.v逆先减小后增大表示n(CO2)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填写图中曲线的字母编号)。(4)请用固态物质的有关物理量来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____________;【练一练】1.下列关于可逆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逆反应就是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B.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的同时,三氧化硫又分解生成二氧化硫和氧气,因此该反应是可逆反应C.对于合成氨的反应,如果调控好反应条件,可使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达到100%D.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在常温下生成碳酸钙,因此这两个反应是可逆反应2.在密闭容中发生下列反应aA(g)cC(g)+dD(g),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8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的转化率变大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D的体积分数变大 D.a<c+d3.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g)+3B(g)2C(g),有关下列图象说法的不正确的是()A.依据图a可判断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在图b中,虚线可表示使用了催化剂C.若正反应的△H<0,图c可表示升高温度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由图d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可推知正反应的△H>04.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Z(g)B.反应开始到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C.反应开始到10s时,Y的转化率为79.0%D.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5.苯乙烯(C6H5CH=CH2)是生产各种塑料的重要单体,其制备原理是:C6H5C2H5(g)C6H5CH=CH2(g)+H2(g),实际生产中常以高温水蒸气作为反应体系的稀释剂(水蒸气不参加反应),如图为乙苯的平衡转化率与水蒸气的用量、体系总压强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两点转化率不等,但是化学平衡常数相等B.b点转化率为50%,则混合气体中苯乙烯的体积分数为C.恒容时加入稀释剂(水蒸气)能减小C6H5C2H5平衡转化率D.b点和c点温度和压强相同,故其反应速率也相等6.在一定温度下,将一定量的气体通入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使其发生反应,有关物质X、Y、Z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Z═3X+2YB.t0时,X、Y、Z的质量不再改变C.t0时,Z的浓度为1.2mol/LD.t0时,反应停止,反应速率为07.在恒温条件下,有甲、乙两容器,甲容器为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乙容器为一个带有理想活塞(即无质量、无摩擦力的刚性活塞)的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两容器起始状态完全相同,都充有C气体,若发生可逆反应C(g)A(g)+B(g),经一段时间后,甲、乙两容器反应都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衡时C的转化率:乙>甲 B.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乙>甲C.反应速率:乙>甲 D.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甲>乙8.已知,I2(aq)+I﹣(aq)I3﹣(aq).某I2、KI溶液中,c(I3﹣)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曲上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I2(aq)+I﹣(aq)I3﹣(aq)△H>0B.状态A的c(I2)比状态D的小C.A点对应的反应速率大于C点对应的反应速率D.其他条件不变,向溶液中加入KI固体,平衡由C点移动到D点9.深海中存在可燃冰(CH4•nH2O固体).已知:CH4•nH2O(s)CH4(g)+nH2O(l)﹣Q(Q>0)深海中能够存在可燃冰,是因为深海具有以下条件中的()A.低温高压 B.高温低压 C.低温低压 D.高温高压10.在一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A和1molB发生反应2A(g)+B(g)4C(g)+D(s),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wmol•L﹣1,若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四种配比方案作为反应物,达平衡后,使C的浓度仍为wmol•L﹣1的配比是()A.4molA+2molBB.4molC+1molD+2molA+1molBC.1.6molC+0.3molD+1.2molA+0.6molBD.4molC+0.8molD11.反应C+H2O═CO+H2,在一可变的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试回答:(1)增加C的量,其正反应速率的变化是(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以下相同).(2)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其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平衡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以下相同).(3)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其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平衡移动.(4)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的体积增大,其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平衡移动.12.向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充入2molA和1molB,发生如下反应:2A(g)+B(g)3C(g)+D(g),2分钟后,反应达到平衡,C的浓度为1.2mol/L.(1)平衡后继续向容器中充入惰性气体,平衡移动.(填“正向”,“逆向”,“不”)(2)用A表示2分钟内平均反应速率,A在第1分钟平均速率第2分钟平均速率(填“<”、“>”、“=”).(3)容器温度升高,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则正反应为(填“吸热”或“放热”)反应.(4)为了增大B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用序号填空)①加入A②加入B③加压④再加入1.6molA+0.8molB⑤将C分离出容器(5)体积可变,维持容器压强和温度不变,按下列方法加入起始物质,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仍为1.2mol/L的是(用序号填空)①4molA+2molB②3molC+1molD+lmolB③3molC+2molD④1.6molA+0.8molB+0.6molC+0.2molD.【乐一乐】化学系女生的生活畅想化学系女生的动手能力很强,因为在实验室里经常搭各种实验装置;化学系女生的生活畅想化学系女生的动手能力很强,因为在实验室里经常搭各种实验装置;化学系女生的胆很大,因为在实验室里经常和有毒有害药品打交道;化学系女生的反应很敏锐,因为必需注意各种化学反应的进程;化学系女生的观察力很强,因为实验现象的观察练就了她们的双眸;化学系女生很可爱,因为她们在实验室里寻找不变的诺言;化学系女生很执着,因为她们相信有不变的诺言;不相信,那么对面的男孩看过来!专题05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知识回顾】1.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里达到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难溶物质的溶解度是小于。2.溶解度可以非常的小,但仍有溶解度。溶与不溶是,没有的物质。所谓沉淀完全在化学上通常指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3.溶解平衡的表达式:AgCl(s);注意:标明。4.在一定温度下,在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为一常数,叫做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用表示。(1)表达式:MmAn(s)mMn+(aq)+nAm-(aq)Ksp=(2)溶度积规则①离子积MmAn(s)mMn+(aq)+nAm-(aq)Qc=②溶度积规则(1)Qc>Ksp时,溶液,有,直至达到平衡。(2)Qc=Ksp时,沉淀与的平衡(3)Qc<Ksp时,溶液,若体系中有沉淀,则会。4.溶度积Ksp仅仅是的函数;溶度积与溶解度均可表示物质的;相同类型的物质,溶度积越小,其溶解度。5.用平衡移动的原理分析Mg(OH)2溶于盐酸和NH4Cl溶液的原因:。【想一想】例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不溶于水的物质溶解度为0B.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C.某离子被沉淀完全是指该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为0D.物质的溶解性为难溶,则该物质不溶于水例题2:以MnO2为原料制得的MnCl2溶液中常含有Cu2+、Pb2+、Cd2+等金属离子,通过添加过量难溶电解质MnS,可使这些金属离子形成硫化物沉淀,经过滤除去包括MnS在内的沉淀,再经蒸发、结晶,可得纯净的MnCl2.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可推知MnS具有的相关性质是()A.具有吸附性B.溶解度与CuS、PbS、CdS等相同C.溶解度大于CuS、PbS、CdSD.溶解度小于CuS、PbS、CdS例题3:试利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下列事实:(1)FeS不溶于水,但能溶于稀盐酸中。(2)CaCO3难溶于稀硫酸,却能溶于醋酸中。(3)分别用等体积的蒸馏水和0.010mol/L硫酸洗涤BaSO4沉淀,用水洗涤造成BaSO4的损失量大于用稀硫酸洗涤的损失量。【练一练】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gCl水溶液中Ag+和Cl﹣浓度的乘积是一个常数B.AgCl水溶液的导电性很弱,所以AgCl为弱电解质C.温度一定时,当AgCl水溶液中Ag+和Cl﹣浓度的乘积等于Ksp值时,此溶液为AgCl的饱和溶液D.向饱和AgCl水溶液中加入盐酸,c(Cl﹣)增大,Ksp值变大2.在25℃时,FeS的Ksp=6.3×10﹣18,CuS的Ksp=1.3×10﹣36,ZnS的Ksp=1.3×10﹣24.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25℃时,CuS的溶解度大于ZnS的溶解度B.25℃时,饱和CuS溶液中Cu2+的浓度为1.3×10﹣36mol•L﹣1C.向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FeCl2、ZnCl2的混合液中加入少量Na2S,只有FeS沉淀生成D.除去某溶液中的Cu2+,可以选用FeS作沉淀剂3.25℃时,在氢氧化镁悬浊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Mg(OH)2(s)═Mg2+(q)+2OH﹣(aq),已知25℃时Ksp[Mg(OH)2]=1.8×10﹣11,Ksp[Cu(OH)2]=2.2×10﹣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向Mg(OH)2浊液中加入少量NH4Cl(s),c(Mg2+)会增大B.若向Mg(OH)2浊液中滴加CuSO4溶液,沉淀将由白色逐渐变为蓝色C.若向Mg(OH)2浊液中加入适量蒸馏水,Ksp保持不变,故上述平衡不发生移动D.若向Mg(OH)2浊液中加入少量Na2CO3(s),固体质量将增大4.已知25℃时Ksp[Mg(OH)2]=1.8×10﹣11,Ksp[Fe(OH)3]=8.0×10﹣38,Kb(NH3•H2O)=1.8×10﹣5,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25℃时,向等浓度的MgCl2和FeCl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出现红褐色沉淀B.25℃时,MgCl2溶液中有少量FeCl3时,可以加入MgO进行除杂C.25℃时,加大量水稀释氨水,电离程度增大,溶液导电能力增强D.25℃时,NH4++H2O⇌NH3•H2O+H+的平衡常数为5.6×10﹣105.已知BaCO3和BaSO4均为难溶电解质,其溶度积分别为Ksp(BaCO3)=5.1×10﹣9mol2•L﹣2,Ksp(BaSO4)=1.1×10﹣10mol2•L﹣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aSO4可做钡餐而BaCO3不能是因为Ksp(BaSO4)<Ksp(BaCO3)B.在制腈纶纤维的1L溶液中含SO42﹣为1.0×10﹣3mol,则加入0.01molBaCl2不能使SO42﹣完全沉淀C.在清理有关仪器的BaSO4沉淀时,常加入饱和Na2CO3溶液,使BaSO4转化为BaCO3再用酸处理D.用稀H2SO4洗涤BaSO4效果比用水好,BaCO3也能用此法处理6.已知PbI2的Ksp=7.0×10﹣9,将7.5×10﹣3mol/L的KI与Pb(NO3)2溶液按体积比为2:1混合,则生成PbI2沉淀所需Pb(NO3)2溶液的最小浓度(mol/L)为()A.8.4×10﹣4 B.5.6×10﹣4 C.4.2×10﹣4 D.2.8×10﹣47.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已知I2可溶于KI形成KI3,向两支盛有KI3溶液的试管中,分别滴加淀粉溶液和AgNO3溶液,前者溶液变蓝,后者有黄色沉淀,说明KI3溶液中存在平衡:I3﹣I2+I﹣B.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2CO3和Na2CO3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c(Na+)>c(HCO3﹣)>c(CO32﹣)>c(OH﹣)>c(H+)C.已知:Ksp(AgCl)=1.8×10﹣10,Ksp(Ag2CrO4)=2.0×10﹣12,将等体积的浓度为1.0×10﹣4mol/L的AgNO3溶液滴入到浓度均为1.0×10﹣4mol/L的KCl和K2CrO4的混合溶液中产生两种不同沉淀,且Ag2CrO4沉淀先产生D.25℃时,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和水电离出的c(OH﹣)的乘积一定等于10﹣148.有关CaCO3的溶解平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CaCO3沉淀析出和沉淀溶解不断进行,但速率相等B.CaCO3难溶于水,其饱和溶液几乎不导电,属于弱电解质溶液C.升高温度,CaCO3沉淀的溶解度增大D.向CaCO3沉淀中加入纯碱固体,CaCO3的溶解量降低9.已知CuSO4溶液分别与Na2CO3溶液、Na2S溶液的反应情况如下:(1)CuSO4+Na2CO3主要:Cu2++CO32﹣+H2O→Cu(OH)2↓+CO2↑次要:Cu2++CO32﹣→CuCO3↓(2)CuSO4+Na2S主要:Cu2++S2﹣→CuS↓次要:Cu2++S2﹣+2H2O→Cu(OH)2↓+H2S↑下列几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Cu(OH)2>CuCO3>CuS B.CuS>Cu(OH)2>CuCO3C.CuS<Cu(OH)2<CuCO3 D.Cu(OH)2<CuCO3<CuS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反应4Fe(OH)2(s)+2H2O(l)+O2(g)═4Fe(OH)3(s)能自发进行,证明该反应的△H<0B.常温下,BaSO4分别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2SO4溶液和Al2(SO4)3溶液中的溶解度相同C.常温下,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少量BaSO4粉末,过滤,向洗净的沉淀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常温下Ksp(BaCO3)<Ksp(BaSO4)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H3•H2O溶液与NH4Cl溶液混合后溶液呈碱性,说明NH3•H2O的电离程度小于NH4+的水解程度11.锰的用途非常广泛,在钢铁工业中,锰的用量仅次于铁,90%的锰消耗于钢铁工业,10%的锰消耗于有色冶金、化工、电子、电池、农业等部门.以碳酸锰矿(主要成分为MnCO3,还含有铁、镍、钴等碳酸盐杂质)为原料生产金属锰的工艺流程如下:已知25℃,部分物质的溶度积常数如下:物质Mn(OH)2Co(OH)2Ni(OH)2MnSCoSNiSKsp2.1×10﹣133.0×10﹣165.0×10﹣161.0×10﹣115.0×10﹣221.0×10﹣22(1)步骤Ⅰ中,MnCO3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步骤Ⅰ中需要加入稍过量的硫酸,其目的有3点:①使矿物中的物质充分反应;②提供第Ⅱ步氧化时所需要的酸性环境;③.(3)步骤Ⅱ中,MnO2在酸性条件下可将Fe2+氧化为Fe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加氨水调节溶液的pH为5.0~6.0,以除去Fe3+.(4)步骤Ⅲ中,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5)步骤Ⅳ中,在(填“阴”或“阳”)极析出Mn,电极反应方程式为.(6)电解后的废水中还含有Mn2+,常用石灰乳进行一级沉降得到Mn(OH)2沉淀,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Na2S,进行二级沉降.欲使溶液中c(Mn2+)≤1.0×10﹣5mol•L﹣1,则应保持溶液中c(S2﹣)≥mol•L﹣1.12.铁是目前人类使用量最大的金属,它能形成多种化合物.(1)取5.6g的生铁与足量的稀硫酸混合反应,无论怎样进行实验,最终收集了的气体体积均小于2.24L(标准状况),最主要的原因是,所得溶液在长时间放置过程中会慢慢出现浅黄色,试用离子方程式解释这一变化的原因.(2)ZnFe2Ox是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可将工业废气中的某些元素转化为游离态,制取纳米ZnFe2Ox和用于除去废气的转化关系如图ZnFe2O4ZnFe2Ox.若上述转化反应中消耗的n(ZnFe2O4):n(H2)=2:1,x的值为.请写出ZnFe2Ox与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用前一问求出的具体值).(3)LiFePO4(难溶干水)材料被视为最有前途的锂离子电池材料之一.①以FePO4(难溶于水)、Li2CO3、单质碳为原料在高温下制备LiFePO4,该反应还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则反应方程式为.②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有几种类型,其中一种(中间是锂离子聚合物的隔膜,它把正极与负桩隔开)工作原理为FePO4+LiLiFePO4.则放电时正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4)已知25℃时Ksp[Fe(OH)3]=4.0×10﹣38,此温度下若在实验室中配制5mol/L100mLFeCl3溶液,为使配制过程中不出现浑浊现象,则至少需要加人mL2mol/L的盐酸(忽略加入盐酸体积).【乐一乐】问渠哪得清如许许久以前,有个蒙族奴隶,受王爷之命去狩猎。随着弓弦响声,一头梅花鹿应声中箭。受了伤的梅花鹿,奋力跃进一处泉水里,挣扎着游上彼岸,竟没事似的,一溜烟逃得不见的踪影。凶残的王爷,硬说奴隶故意放走了梅花鹿,打断了他的双腿,扔到野外去喂狼,这个奴隶发出阵阵悲怆的啸声,拖着断腿在草原上爬行,他找到了那处泉水,头无力的垂下,浸在水里,本能地吮吸着甘甜的泉水。奇迹出现了,他觉得伤口不那么痛了,一会儿便坐了起来,他用泉水洗涤伤口,几天后,断腿居然接好。这个成吉思汗的后代,彪悍的身躯站了起来……这是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广泛流传的阿尔山宝泉的故事。这虽然是一种神奇的传说,但现代化学家们发现矿泉水中溶解了大量的矿物质元素,对多种疾病是有特殊疗效的。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生理上不可缺少的矿物质化学元素,有十五种之多。钙能强筋壮骨,调适心跳频率、血凝速度和神经传导等功能;还可消除紧张,防止失眠。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质,睡前喝杯热奶,可催你进入梦乡。成人每天需八百毫克钙,孕妇需一千二百毫克。缺钙的人,骨骼易折。人体血液中,起输氧作用的血红素,就是一种含铁的物质。缺铁会引起贫血,使人气短、晕眩、倦怠,精力无法集中,影响工作和学习。芹菜等蔬菜、鸡蛋以动物的肝脏里,都含有大量的铁,但这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口服一些维生素E,作为补充。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十一、二岁的孩子,女孩往往比男孩高许多。这是为什么呢?这个年龄的男孩,体内的锌元素,全部供性器官发育,再没有余力顾及骨骼的增长了。但青春期已过,男孩个儿突然超过女孩很多。“二十三蹿一蹿”,这句俗语是有一定道理的锌还能防止动脉硬化、皮肤疾病。缺锌可引起侏儒症、皮肤病等;癌症的成因,也与缺锌有关。应多吃一些富锌的食品,如海味、豆类、动物肝脏等。每天还可吃15至30豪克的硫酸锌或葡萄糖锌,以补偿人体发育之不足。钠、钾的作用,早为人们所熟知;氟可促进血红蛋白的形成,可使钙在骨骼和牙齿中积聚;碘可防治甲状腺肿,镁能使肌肉富有弹性;铬、硒等稀有元素,可使人长寿……人们为什么能生命不息?是矿物质化学元素的功劳。有人称颂矿物质化学元素是生命的源泉,一点也不过分。这正是“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来水。”专题06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上)【知识回顾】1.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判断依据电离特点物质类别溶液中存在的微粒化合物类型2.电离平衡(1)建立:电解质速率=离子电解质的速率(2)特征:(3)影响因素:(4)电离常数:只与有关CH3COOHCH3COO-+H+Ka=3.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1)水的电离方程式:H2OH++OH-影响条件:抵制水的电离有;促进水的电离有;(2)水的离子积:Kw=;改变,Kw。(3)溶液的酸碱性:酸性c(H+)c(OH-)碱性c(H+)c(OH-)中性c(H+)c(OH-);(4)溶液的pH:pH=(5)某溶液使甲基橙显黄色,石蕊显红色,酚酞不显色,由此可知道该溶液的pH范围是。4.有关pH的计算(1)溶液的稀释一般情况下,强酸溶液每稀释10倍,pH值就1个单位,但稀释后pH值一定小于;强碱溶液每稀释10倍,pH值就1个单位,但稀释后pH值一定大于。(2)强酸与强酸、强碱与强碱混合(0.3法则)已知pH的两强酸等体积混合,混合液的pH=已知pH的两强碱等体积混合,混合液的pH=(3)酸碱混合先判断过量,求出剩余的的浓度,再求c(H+)。5.酸碱中和滴定归纳(1)原理:(2)滴定终点判断的依据——溶液pH的变化在接近滴定终点(pH=7)时,很少量(约1滴,0.04mL)的碱或酸就会引起溶液pH的突变,此时指示剂明显的颜色变化表示反应已,即反应达到。(3)主要仪器:滴定管、滴定管、锥形瓶、滴定管夹、烧杯等。(4)操作步骤:洗涤→检漏→→→装液→排气泡→→放出待测液→→滴定→记录→计算。【想一想】例题1:将浓度为0.1mol/LHF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增大的是()A.c(H+)B.Ka(HF)C.D.【练一练】1.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A.NaHCO3═Na++H++CO32﹣ B.Ba(OH)2═Ba2++OH﹣C.Al2(SO4)3═2Al3++3SO42﹣ D.H2SO4═H2++SO42﹣2.下列关于强、弱电解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强酸、强碱及大部分盐类属于强电解质,弱酸、弱碱属于弱电解质B.所有的离子化合物都是强电解质,所有的共价化合物都是弱电解质C.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D.SO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SO2是电解质3.关于常温下pH=11的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氨水溶液的浓度大于氢氧化钠溶液B.NH3•H2O的电离方程式:NH3•H2O=NH4++OH﹣C.c(NH3•H2O)+c(NH4+)=0.001mol•Lˉ1D.往两溶液中加入盐酸恰好中和,则反应后溶液的pH值相同4.下列关于25℃的NaHCO3溶液的相关事实,能够证明H2CO3为弱酸的是()A.溶液中存在CO32﹣B.溶液中c(Na+)>c(CO32﹣)C.与等物质的量的NaOH恰好中和D.溶液中c(H+)•c(OH﹣)=10﹣145.在下列溶液中通入CO2至过量,原溶液一直保持澄清的是()A.硅酸钠溶液 B.氯化钡溶液 C.石灰水 D.漂白粉溶液6.水的电离过程为H2OH++OH﹣,在25℃、35℃时其离子积分别为K(25℃)=1.0×10﹣14、K(35℃)=2.1×10﹣14,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的电离度α(25℃)>α(35℃) B.c(H+)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C.在35℃时,纯水中c(H+)>c(OH﹣) D.水的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7.有人曾建议用AG表示溶液的酸度(acidityarede),AG的定义为AG=lg([H+]/[OH﹣]).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在25℃时,若溶液呈中性,则pH=7,AG=1B.在25℃时,若溶液呈酸性,则pH<7,AG<0C.在25℃时,若溶液呈碱性,则pH>7,AG>0D.在25℃时,溶液的pH与AG的换算公式为AG=2(7﹣pH)8.现有强酸甲溶液的pH=1,强酸乙溶液的pH=2,则酸甲与酸乙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不可能的是()A.2:1 B.5:1 C.10:1 D.20:19.用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未知浓度的盐酸(酚酞作指示剂)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a>bB.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00mol•L﹣1C.指示剂变色时,说明盐酸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D.当滴加NaOH溶液10.00mL(忽略反应前后体积变化),该混合液的pH=1+lg310.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待测浓度的盐酸(盐酸置于锥形瓶中),以下操作会造成所测盐酸溶液浓度偏低的是()A.酸式滴定管未用待装溶液润洗B.碱式滴定管未用待装溶液润洗C.滴定达终点时,仰视滴定管内液体的凹面的最低点D.在滴定前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11.(1)PH=2的HCl溶液稀释1000倍,所得溶液的PH(2)PH=2的CH3COOH溶液稀释1000倍,所得溶液的PH范围(3)PH=11的NaOH溶液稀释100倍,所得溶液的PH(4)PH=11的NH3•H2O溶液稀释100倍,所得溶液的PH范围(5)pH=3和pH=5的两种盐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PH(6)pH=8和pH=13的两种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PH。12.常温下有下列四种溶液:①②③④溶液pH=4的NH4ClpH=4的盐酸0.1mol•L﹣1的醋酸0.1mol•L﹣1的NaOH已知该温度下醋酸的电离平稀常数Ka=1.8×10﹣5.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④的标准液滴定③宜选用(填“石蕊”、“酚酞”或“甲基橙”)作为指示剂;①②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之比为.(2)将②③④三种溶液分别加水稀释10倍,pH变化最小的是(用序号表示),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操作方法是.(3)都是0.1mol/L的①NH4Cl、②NH4HCO3、③CH3COONH4、④NH4HSO4的溶液中NH4+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用序号填写)(4)取适量溶液③滴定20mL溶液④,滴定曲线如图所示,则a点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为.若b点时消耗③的体积为VmL,则V20(填“>”、“<”或“=”).【乐一乐】表面张力两个生物化学家坐在实验室前喝咖啡,有个美丽的女人从外面走过。较老成持重的生化家看到他同事脸上痴呆的神色,便说道:她跟我们一样,百分之七十五以上是水。同事依旧神色痴呆著说:是的,可是你看看人家的表面张力!专题07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知识回顾】1.金属腐蚀是指跟接触的发生而的过程;其本质是金属原子发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