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的课件完整版本_第1页
枇杷的课件完整版本_第2页
枇杷的课件完整版本_第3页
枇杷的课件完整版本_第4页
枇杷的课件完整版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果树栽培学各论——枇杷主要内容第一节、经济价值和栽培历史第二节、分布区域和生产现状、发展趋势第三节、主要品种及其分类第四节、生物学特性第五节、栽培和管理技术一经济价值和栽培历史1营养价值枇杷果肉柔软多汁、酸甜适度、风味佳美,同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枇杷中所含的有机酸,能刺激消化腺分泌,对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吸收、止渴解暑有相当的作用。枇杷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是营养的保健水果。枇杷富含纤维素、果胶、胡萝卜素、苹果酸、柠檬酸、钾、磷、铁、钙及维生素A、B、C。丰富的维生素B、胡萝卜素,具有保护视力、保持皮肤健康润泽、促进儿童的身体发育的功用。一经济价值和栽培历史2经济价值枇杷果实除鲜食之外,还可制作糖水罐头、果汁、果酱、果膏、酿酒等,种子富含淀粉,可供酿酒货提取工业用的淀粉。枇杷枝粗叶绿、四季常青,是优良的庭院和绿化树种。枇杷生长快,经过精心管理,嫁接苗后在定植后2—3年投产,6—9年就进入盛果期,盛果期20—30年。由于果大质优,淡季上市,果实售价高,枇杷的栽培效益很高。在福建莆田产区,每公顷可盈利3万—6万(8—10元/kg)即使降低到4元/kg,也仍可为果农带来收益。

由枇杷制成的产品枇杷汁由枇杷制成的产品一经济价值和栽培历史3药用价值枇杷中含有苦杏仁甙,能够润肺止咳、祛痰,治疗各种咳嗽;枇杷果实及叶有抑制流感病毒作用,常吃可以预防四时感冒;中医认为,枇杷味甘、酸,性平,有润肺止咳、止渴和胃、利尿清热等功效,用于肺痿咳嗽、胸闷多痰。除果实外,枇杷叶及枇杷核也是常用的中药材,枇杷叶具清肺胃热、降气化痰功能,用于肺热干咳、胃痛、流鼻血、胃热呕秽;枇杷核则用于治疗疝气,消除水肿,利关节枇杷,是我国南方特有的珍稀水果。一经济价值和栽培历史4栽培历史及传播历史

枇杷的栽培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世纪西汉司马迁所撰《史记·司马相如传》中记载:卢柑夏熟,黄甘橙楱,枇杷然柿,……

枇杷向国外传播始于唐朝。日本“遣唐使”把枇杷带回日本,所以才有了“唐枇杷”之说。

法国巴黎植物园于1784年从我国广东引入枇杷,1887年英国皇家植物园也从广东引入枇杷,由此,枇杷开始在西半球各地传播开来。一经济价值和栽培历史宋朝赵佶《枇杷山鸟图》

明朝的青花瓷二分布区域和生产现状、发展趋势1分布区域

目前,枇杷的分布区主要在南北纬度20°~35°之间的国家和地区。⑴亚洲东部和东南部有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巴基斯坦、泰国等。⑵美洲有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等⑶欧洲地中海沿岸主要产国是西班牙、意大利⑷非洲地中海沿岸以及南非和马达加斯加⑸澳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二分布区域和生产现状、发展趋势1分布区域

目前,枇杷在我国的分布区域有:江南各省,秦岭以南的陕西汉中、安康和甘肃的武都、河南的西部、湖北中北部、江苏中部、西藏东部等。主要产区在福建,浙江、台湾、四川、江苏、安徽等。其中福建的莆田最为出名。

二分布区域和生产现状、发展趋势2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

枇杷的主产国有中国、西班牙、日本、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意大利、巴西、以色列等,我国2000年的年产量达20万t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国,西班牙4万多t,日本、土耳其和巴基斯坦均超过1万t。随着人民购买力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我国农村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优势产业—果品,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而枇杷作为我国南方特有的珍稀水果,老少皆宜,世人青睐。因此,枇杷的生产将步入一个新的阶段。三主要品种及其分类1主要种类

枇杷,中文古名芦橘,又名金丸、芦枝,是蔷薇科中的苹果亚科的枇杷属,与山楂属亲缘较近。常绿小乔木,树冠呈圆状,树干颇短,一般树高3至4米。叶厚,深绿色,背面有绒毛,边缘成锯齿状。枇杷原产中国东南部,因果子形状似琵琶乐器而名。

三主要品种及其分类

1根据地区分类

枇杷属蔷薇科枇杷属。该属共20余种,原中国的有14个种,多数原产长江中上游及西南山地,其主要品种有:

⑴普通枇杷普通枇杷为常绿小乔木,高6~10米,树干灰褐色,粗糙,新梢密被茸毛,叶倒卵形或长椭圆形,近无柄,革质,叶背生锈色绒毛,叶缘锯齿状缺刻。圆锥状花序,小花白色,花萼、瓣各5枚,雄蕊多数,花柱5裂,子房下拉,5室,胚珠各2枚。果大,橙红色或橙黄色。种子2~6粒。各栽培品种均属木种。特点是冬花夏果。原生种分布于湖北、四川等地。三主要品种及其分类⑵台湾枇杷台湾枇杷又称赤叶枇杷,原产台湾恒春。叶薄,果小,圆形,10月成熟,味甜可食,有治热病功效,耐寒力弱。可作砧木。其特点是夏花秋果。台湾、广东分布。⑶南亚枇杷又称云南枇杷,光叶枇杷,云南及印度北部有原生种。常绿大乔木。叶两面平滑无毛,有光泽,叶柄长2~3厘米。花有山楂香气。果小,椭圆形。种子1~2粒。特点是冬花夏果。三主要品种及其分类台湾枇杷

↑→

云南枇杷三主要品种及其分类

⑷大花枇杷大花枇杷在四川西部有原生种。叶缘反卷,初具茸毛,后脱落,叶柄长2.5~4.0厘米。花大,直径2.0~2.5厘米,雌蕊3枚。果较大,近圆形,橙红色,光滑。种子1~2粒。分布于四川、贵州、湖北、湖南、江西、福建。特点是春花秋果。大花枇杷三主要品种及其分类⑸栎叶枇杷栎叶枇杷产云南蒙自等及四川西部。小乔木。叶背密生倒伏状灰色茸毛。子房半上位。果小,卵形,肉薄可食。独核(1粒种子)。特点是秋花夏果。⑹怒江枇杷怒江枇杷产云南怒江沿岸。小乔木。叶面光亮,叶背黄色长柔毛。果球形。独核(1粒种子)。6~8月成熟。特点是春花秋果。⑺

大渡河枇杷大渡河枇杷别名大红籽。常绿小乔木,高达10m。叶缘大多锯齿状,稀波浪状。花梗被绣色绒毛。花较大,花柱3~4。果径1.5~3cm,果实苦涩。种子较大,1~3个,可作砧木。分布于四川石棉,汉源等地。三主要品种及其分类2其他分类

根据成熟期分:可分为早、中、晚熟三类,相邻熟期相隔10d左右。早熟品种五月即能面市,中熟品种于六月大批登场,晚熟品种可延至七月上旬。

根据果形分:可分为圆果种、长果种。一般圆果种含核较多,长果种核少或独核者居多。

根据用途分:可分为鲜食种和罐藏种。

根据其生态型分:可分为温带型和热带型。

三主要品种及其分类根据果实色泽分:分为红肉种和白肉种。红肉种枇杷因果皮金黄而被称为“金丸”,如宋代陆游所写的“难学权门堆火齐,且从公子拾金丸。”白肉种枇杷肉质玉色,古人称之为“蜡丸”,正如宋代郭正祥所写“颗颗枇杷味尚酸,北人曾作蕊枝看。未知何物真堪比,正恐飞书寄蜡丸”。前者寿命长、树势强、产量高,但品质不如后者,著名品种有圆种、鸡蛋红等;白沙枇杷生长、产量等都不如红沙枇杷,但品质优良,著名品种有圆种、育种、鸡蛋白等。

三主要品种及其分类

枇杷的综合分类及其代表性品种:

1.白肉品种群白肉枇杷的最突出特征是果肉白色至淡黄色。

①照种

产于江苏吴县洞庭山。该品种树势中庸偏强,节间短,分枝多。果皮薄、果汁多、可溶性固形物(TSS)13.0%~13.6%,含酸量0.46%甜酸适度,品质极佳。该品种较丰产稳产。花期迟,在当地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盛花,较耐寒。果实6月中旬成熟。较耐贮运,为外贸出口品种。

②软条白沙

产于浙江余杭,是当地最优良的古老品种,也是我国著名的枇杷品种。树势中庸,树形开张,枝细长,较软,斜生,单果重约25克。果面淡黄色,果皮极薄,易剥。果肉黄白色或乳白色,肉质较细且柔软,含可溶性固形物13%-18%。果实有核2-5粒,可食率为68.4%左右。在浙江余杭于6月上旬成熟。该品种果实品质极佳,惟不耐贮运。成熟前若遇多雨天气,则易裂果。该品种抗性差,管理不善,易引起大小年现象。三主要品种及其分类③白梨产于福建莆田.白梨枇杷因果肉雪白,质细,风味如山东梨,故名白梨。至今有80余年栽培历史。果实圆形,单果重31克左右,果皮淡黄色,皮薄易剥离,果肉乳白,质细,汁多,香甜味浓,可食率70.54%,不易裂果,品质佳,果实4月下旬成熟。丰产性好,是优良鲜食品种。但是果实容易碰伤擦伤,不耐贮藏运输。

三主要品种及其分类2.黄肉中果型品种群黄肉中果型多为北亚热带品种。该类群抗寒性较强,树势较强。果小型至中等,果肉黄色,橙黄色或橙红色,肉质致密较粗,风味较浓,代表品种有:

①浙江大红袍

产于浙江余杭,为当地主栽品种。该品种树冠开张,枝条粗细中等。叶片大小中等,长椭圆形或长卵形。果实圆形或扁圆形,果汁中等,可溶性固形物12.3%,酸0.419%,风味偏甜。该品种树势中庸,丰产稳产。在当地11月中旬盛花,果实6月初或5月底成熟。果形整齐,色泽佳,耐贮运,加工制罐性也好。但近10多年来,树势偏弱,叶少,果小,且多病,需更新复壮。

②洛阳青

产于浙江黄岩,为当地主栽品种之一。果实成熟期在5月中下旬,呈圆形或圆形,纵横径为4.1厘米×3.9厘米,平均单果重32.9克,最大果重达65克。果面麦秆黄,肉橙红色,肉质粗且致密,汁多、甜酸适度,可溶性固形物9.5%,种予平均2.6粒,可食率70.8%。果实耐贮运,果实除鲜食外,为加工用优良品种。至于还有一些品种,如夹角、安徽大红袍、光荣、茂木等也都是黄肉中果形品种群。

三主要品种及其分类3.黄肉大果型品种群黄肉大果型多为南亚热带品种,抗寒性较差。枝梢生长量大木质疏松。叶片大、开花期和果实成熟期较一致,果大,果肉橙黄色或橙红色,风味较淡。适合霜冻的中、南亚热带及热带边缘地区栽培。主要代表品种有:

①解放钟福建省莆田县从“大钟”实生苗中选出,1949年结果,故命名“解放钟”。该枇杷品种树势强,半直立。树冠平顶,圆头形,枝条粗壮,分枝为中等,叶大而厚,长椭圆形。叶缘外卷明显。先端短尖。叶面浓绿,果梗中等长细而软,绿色,有灰色茸毛。单果重70-80克。果坚指数1.18。果顶微凹,略呈五菱形。果皮厚,橙红色,果粉多,果实倒卵形至长卵形,果肉厚,橙红色,易剥皮,酸甜适度,凤味浓。可食率71.46%,固形物11.1~12%,含酸量0.51%。原产地福建已基本停止发展,在枇杷新区可适量发展,但不宜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三主要品种及其分类②早钟六号系福建省农科院果树所于1981年以解放钟为母本、日本良种森尾早生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而培育出新品种。1998年已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正在省内外迅速推广应用。该品种果实倒卵形至洋梨形,平均单果重52.7克,最大的可超过100克。果皮橙红色,鲜艳美观,锈斑少,厚度中乖,易剥离。果肉橙红色,平均厚0.89厘米,可食率70.2%,质细,化渣,味甜,可溶性固形物11.9%,含酸量0.26%,有香气。每果平均有种子4.6粒。鲜食和制罐均宜。

该品种兼具有父母本特早熟、大果、优质、丰产性好等优良性状,比一般品种早熟15-20天;抗逆性强,枝梢抽花比率高。三主要品种及其分类③其他的一些品种如长江三号、田中、大五星等等,尤其的大五星是成都龙泉驿区通过实生选种育成的最新品种,是建国以来在枇杷育种上取得的重大成果,被称为枇杷之王。它具有果特大,商品性能好,树势中庸,早果性能好,极丰产。风味浓甜,糖度高,品质极上等,克服了解放钟风味偏酸的缺点。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管理简便,病虫害少,生产成本低,适合南方所有枇杷产区大力发展。果实硬度高,果皮韧性强,耐贮藏运输。常温下可贮运10天以上,在冷藏条件下可贮藏两个月。淡季上市。一般在成都地区5月初成熟,比解放钟早熟半个月。三主要品种及其分类四生物学特性一生长发育特性1营养器官的生长习性㈠根系生长

根系的生长发育在很大程度上受环境条件特别是土壤条件所支配,环境条件的好坏不仅影响根系的形态结构,而且还影响它的生理机能。在土层深厚的沙质土上,主根深度可达1.5米以上。但80%的吸收根都分布在离地面10~50厘米土层中,50厘米以下很少有根,其水平分布则多密集在离主干1~1.6米周围。这说明枇杷根系分布较浅而窄,容易受旱和被大风折倒,所以要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以促进根系的发育。

四生物学特性㈡枝梢生长

1.春梢1月下旬至4月份抽生的枝梢称春梢。一般生长充实,短而粗壮,长约3~9厘米。幼树抽梢较整齐,大多数在3~4月份抽生春梢。成年树开花量大时,春梢抽生少,这样容易形成大小年。枇杷树春梢的数量和质量对枇杷的生长结果特别重要。

2.夏梢5~7月份陆续抽生的枝梢称夏梢。一般比春梢细长,可达20~30厘米,叶也较春梢上的小。夏梢一般从春梢顶芽或邻近腋芽上抽生,或从采果后的结果技近顶部抽出。枇杷夏梢是主要的结果母枝,促进夏梢生长发育充实,是获得枇杷年年丰产的重要技术措施。

四生物学特性3.秋梢8~10月份抽生的枝梢称秋梢。幼树和结果的树上抽生的营养性秋梢较多。与夏梢相似,叶片较小。成年结果树在春梢或夏梢健壮枝上抽生的花轴枝也称为秋梢或结果枝。投产前培育健壮的秋梢可以扩大树冠。秋雨多的地区,花量少而树势较旺者要控制营养性秋梢的大量抽发,以防引起严重落花落果。4.冬梢11~12月份抽生的枝梢称冬梢。在冬季温暖的地区幼旺树多能抽生冬梢。而在北缘地区的幼树,在营养充分、气温较高的条件下可以抽生冬梢,温度下降时停止生长,翌年回暖时再抽生成冬春连梢。

四生物学特性2开花结果特性

㈠结果母枝的类型由生长充实的春梢顶芽发生的夏梢是主要的结果母枝,这种枝条短二粗,故有短结果母枝或中心枝之称。

㈡花芽分化及开花习性结果树每年的花量和花质是当年产量的基础。枇杷的花芽分化是在结果母枝的顶芽中进行的。枇杷的花芽分化可归属于夏秋分化类型。

㈢果实发育大多数枇杷可自花结实,成熟枇杷果实的果肉由花托形成,萼筒由花尊形成,子房壁形成包围种子外的内膜。幼果子房有5室,每室有2个胚珠,但受精的胚珠不一定能发育成种子,中途有的退化,有的冻死,幼果仍能继续生长。

四生物学特性二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

㈠气候因子

影响枇杷生长的气候因子主要有:温度、水分、光照、风等。枇杷原产亚热带,要求较高的温度,年平均气温12℃以上即能正常生长,但进行经济栽培的年平均气温应在15~17℃,且无严寒天气。枇杷花期在冬末春初,冬春低温将影响其开花结果。气温-6℃时对开花、-3℃时对幼果即产生冻害;10℃以上花粉开始发芽,20℃左右花粉萌发最合适。

㈡土壤条件

枇杷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较广,一般土壤均能生长结果,但以含砂或石砾较多疏松土壤生长较好。土壤pH6.0为最适宜。五栽培和管理技术一、育苗

枇杷的育苗可采用实生、嫁接、压条和试管育苗。目前采用最多的是嫁接繁殖。试管育苗繁殖系数最高,但是需注意取成年树上的茎尖,且需剔除变异苗。

㈠砧木的实生繁殖

枇杷嫁接育苗的砧木有石楠、本砧等。石楠砧的枇杷根系发达、寿命长、耐寒耐旱,适宜丘陵地栽培,且不受天牛为害。但初果时果实品质不佳。目前枇杷产区以本砧为最多进行嫁接繁殖,嫁接成活率高、生长结果好。但其根系较深,易致使树体徒长,延迟结果,因此在定植时一般需剪去主根,不使其继续垂直伸入土中。

五栽培和管理技术㈡嫁接

枇杷有多种嫁接方法,如大树高位切接或嵌接,小苗切接、插接或劈接、折砧腹接、芽片贴接等。以小苗留叶切接和剪顶劈接法最常用。

1.留叶切接法

12月下旬至翌年2月中旬的砧木基部留叶1~3片,其余枝叶剪去即可切接。接穗用单芽或双芽,长3~5cm,薄膜包扎时芽眼外露,接后15~20d就可发芽。

2.小苗剪顶劈接法

福建果农多用此法,砧木种子成熟后立即播种,加强砧木苗的管理,翌年2月中旬到3月下旬即可嫁接,在这么上对正在萌生、尚未充实的春梢剪顶1/2~2/3,剪口的粗度要达1cm左右,然后进行单芽或双劈接。接后约10d就可发芽。㈢压条

可以选择二至四年生的枝条,枝粗2~4cm,直立或斜生,在离分枝10cm左右处环状剥皮,环剥带宽3~4cm,将形成层刮除干净,以苔藓、熟化的园土相拌作生根基质。

五栽培和管理技术㈣离体繁殖

离体繁殖也称为试管育苗或组培育苗。从结果盛期的枇杷树上取茎尖,取材时间以夏梢停止生长后而秋梢尚未萌发前最佳。外植体的处理按离体培养的常规操作进行,介入培养基的外植体以2~5cm为宜。

五栽培和管理技术二、建园和定植园地的选择、整地

枇杷种植宜选择平整,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历年耕种的高产旱地,以土壤pH6.0为最适宜,选地必须考虑水源,保证在每年的11月至翌年的5月果园能灌溉,交通和运输方便。不宜选用地势低平容易积水的土地。种植前要全面深耕30cm以上。定植

定植时期

有灌溉条件宜在2~3月份种植;没有灌溉条件的应在6月中旬(雨季初期)种植。

种植密度

气候温暖,枇杷树生长快,种植密度宜为960.5株/hm,株行距3m×3.5m,定植3年后可投产。经一定年限后再实行间伐,有利于管理和获得早期丰产。

五栽培和管理技术三、施肥管理

肥料以有机肥为主,平衡施肥。投产枇杷园每年株施农家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