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图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第四章  自然地理实践的基本方法_第1页
2023中图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第四章  自然地理实践的基本方法_第2页
2023中图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第四章  自然地理实践的基本方法_第3页
2023中图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第四章  自然地理实践的基本方法_第4页
2023中图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第四章  自然地理实践的基本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中图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自然地理实践的基本方法

注意事项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

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右图示意云南“路南石林”景观。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在野外观察图示地貌景观时,宜选择()

A.深山密林里B.深谷洼地处

C.视野开阔的地方D.视野狭小的地方

2.下列关于地貌观察的叙述,错误的是()

A.观察地貌,观察点和观察点周围自然景观内容都要及时真实记录全

B.观察地貌,完全不需要借助地形图、等高线图

C.应选择能观察到尽量多的自然地理要素的观察路线

D.应选择能到达观察区域中自然地理结构最有意义的地点的观察路

线

我国某校地理小组开展“观察家乡的地貌”活动,在此过程中,

某同学通过手机软件获取了一个观察点的海拔。下面为观察点海拔及

该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观察地貌的高度很重要,图b中观察点5和观察点2的相对高度可

能是(

A.122mB.82mC.108mD.98m

4.关于甲、乙两地坡度和光照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坡度大,光照条件好B.甲地坡度大,光照条件差

C.乙地坡度大,光照条件好D.乙地坡度大,光照条件差

右图为我国南方某一中学的地理兴趣小组在当地

夏令营活动中的野外实习观察线路(虚线)和附近等高

线(单位:米)地形图。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5.此次野外实习需要准备哪些装备(

①世界地形图②地质锤③卫星定位仪

④植物标本夹⑤羽绒服⑥雨衣

A.①②③④B.①④⑤⑥C.③④⑤⑥D.②③④⑥

6.此次野外实习活动选定地点后,接下来的步骤顺序正确的是()

①撰写报告②查找相关资料

③规划观察线路④实地观察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②③④①D.④③②①

7.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小组同学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陡崖e的相对高差可能是200米

B.从c处可以看到d处的风景

C.c、d之间的路段线路曲折,耗费体力

D.两山峰的海拔相等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到郊区山地进行了红壤的野外观测调查,制作

了土壤剖面,采集了剖面中不同土层的土样标本,回校后完成了土样

的土壤组成及酸碱性测定实验,并撰写了学习报告。据此完成下面两

题。

8.在野外对土壤进行观察,最容易观察的是()

A.土壤剖面构造B.土壤质地C.土壤肥力D.土壤颜色

9.观测发现,与陡坡相比,缓坡的土壤肥力一般较高。这是因为缓坡

()

A.土壤呈红色B.有机质积累多

C.生物残体分解快D.矿物养分流失快

“碳卫星”能在全球和区域尺度上准确获取碳排放数据,由于技

术难度极高,目前仅有两颗卫星能够从太空监视地球温室气体排放。

下图为“碳卫星”工作流程图。据此完成下题。

■frX卫星(传感器)

'\\\t以信息接收、处理

瞽':一零L#需

扣'标一匕,分析判断

地立表面实况调查

io.图中各流程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A.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导航卫星系统遥感

C.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D.地理信息系统

南华礁为南沙群岛中部的一个珊瑚环礁,是中国固有领土。科学

家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观测到某国曾在礁盘两侧填出了0.03平方千

米的陆地。下图为南华礁西航道两个不同时期轮廓对比图。读图,完

成下题。

11.我国科学家分析南华礁面积变化趋势使用的技术有()

①北斗导航卫星系统②遥感

③地理信息系统④数字地球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地理信息系统为干旱区划的研究提供了新手段。下图为山东省降

水量、土壤含水量、气温和干旱等级分区分布图,其中数值越大,越利

于干旱的形成。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气温干旱

12.山东省干旱等级相对较低的两个地区是()

A.a>bB.b>eC.c>fD.a>d

13.干旱会引起植物原生质脱水,进而使植物长势不健康。要想获取植

物的受灾情况,需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B.遥感

C.虚拟现实技术D.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据某气象台发布的信息,2021年11月24日20时至11月25日

20时,北京北部、河北北部和西部、山西东部等地区森林火险气象等

级较高。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4.上述地区在该时段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有

()

①空气湿度小②气温较高③人口密集④风力较大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15.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监测森林火灾,不能(

A.用来分析引起火灾的原因

B.制作电子地图,查询火灾地点范围

C.分析火势蔓延方向,预测将发生森林火灾的地点

D.应用叠加层图,预测森林火灾所造成的后果

下图是运用某地理信息技术对某地一次灾害过程进行评估的示

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降水植被翠面堆.甲

J资料图果层图,*「

径流量植被覆盖率地质地形

I________,_____I

最终成果图

16.该种灾害和所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最有可能分别是()

A.洪涝、遥感B.地震、遥感

C.泥石流、地理信息系统D.滑坡、地理信息系统

17.甲最可能是()

A.陡谷B.河漫滩C.曲流D,三角洲|

甘肃莫高窟西接鸣沙山,周围都在沙漠中。根据莫高窟风沙环境

特征,当地人采取以固为主,固、阻、输、导相结合的防护原则,形成

了一个由工程、生物、化学措施组成的多层次、多功能的“六带一体”

综合防护体系(下图)0据此完成下题。

18.关于莫高窟风沙危害监测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A.利用遥感模拟沙丘移动过程

B.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采集积沙量信息

C.利用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监测植被生长状况

D.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分析与共享

2021年第22号台风“雷伊”于2021年12月16日14时30分

许在菲律宾锡亚高岛附近登陆后减弱为强台风级,先后8次登陆菲律

宾诸岛,17日夜间进入南海。据悉,“雷伊”已成为1949年以来影响

南沙群岛的最强台风与有气象记录以来影响南海最晚的超强台风。12

月26日,菲律宾国家减灾委发布简报称,今年第22号台风“雷

伊”(强热带风暴级)已至少导致菲律宾378人死亡,另有60人失

踪,742人受伤。中央气象台借助地理信息技术制作了“雷伊”移动

路径概率预报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9.中央气象台制作台风“雷伊”的移动路径概率预报图,应用到的

地理信息技术有()

①遥感②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③地理信息系统④虚拟现实技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救灾决策部门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此次台风造成的洪涝灾情,

需要叠加使用的专题地图有()

①土壤类型分布图②水系分布图③地形分布图

④地质构造分布图⑤降水量分布图

A.①②③B.②③⑤C.③④⑤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大题,共5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9分)

材料一寒假期间,浙江某中学在全国各地开展“植被与土壤”

为主题的研学活动,活动分甲、乙、丙、丁四个小组进行,各小组拍摄

了其研学地的典型景观照片,还观察了研学地的典型土壤剖面。返校

后,各小组整理好研学活动中获取的素材,并进行成果研讨交流活动。

材料二图1是研学地位置分布简图,图2是各小组拍摄的研学

地典型景观照片。

图2

⑴写出各小组在研学地拍摄的对应景观图。(4分)

甲一,乙一,丙一,丁一O

(2)制作、观察土壤剖面并采集土壤标本时,需要用到多种工具,在标

签、铁锹、锤子、罗盘仪、相机、标本盒、自行车、望远镜、剖面刀、

袖珍秤、手电筒等工具中选择三种可能用到的工具:、

、o(3分)

⑶返校后,同学们对各研学地拍摄的典型植被进行了探讨,得出①②

两地植被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③④两地植被疏密状况差异

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说出森林对大气环境的主要生态价值。

(4分)

(4)土壤的发育与其所处环境关系密切,并进一步表现出一定的剖面

特征,描述甲研学地典型土壤的剖面特征,并结合气候与植被说明其

发育环境。(8分)

22.阅读材料,判断正误。(若正确则填“正确”即可;若有错误,则填

“错误”,并说明理由。)(11分)

野外考察是提升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考察报告主要由同

学自主完成,有时候会出现少许错误。下图为温州某中学地理社团考

察金华双龙景区时撰写的报告。请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报告中的内容是

否正确。(判断正确得1分,理由正确得2分,共11分)

考察前的理论学习

地貌

A①地貌是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

二氧化碳②地貌景观特征描述角度:形态(包

溶解于水

括形状、颜色、植被覆盖、规模等)、

一物质组成、成因等;

山③某典型地貌形成过程示意图(如

-

石左图)。

着植被

一①植被是覆盖一个地区的各类植物

群落的总称;

I匆Li匹积卷L1

②植被景观特征描述角度:分布密

A^C3度、种类数量、高度、季相(含颜

色)、典型植物特征等。

、考察报告

金华双龙洞

(甲同学手绘)

地乙同学:此地广布可溶性岩石,地势落差大造成了强烈

的流水侵蚀、溶蚀,形成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双龙洞

有内、外两个洞,就像一个地下大厅。洞内石钟乳、石

笋奇形怪状、纵横交错,有的像洪钟,有的像神灯……

考察

当地植被

对象

植被丙同学:入眼是绿色的高大树木,种类多种多样。叶子

特征较为宽大,没有绒毛,是典型的常绿阔叶林。

坐车沿着公路盘曲而上,眼前是银杏树笔直的身姿,迎风

日挺立的树木,仿佛两列夹道欢迎的队伍,热烈而震撼;

耳旁是树叶的沙沙声,随风落下的树叶,好似轻盈飞舞

录的翩翩蝴蝶,自由而优美。下了车子,一阵冷风扑面,

黄的、绿的、半黄半绿的梧桐"巨伞",伴随着树叶奏响

的美妙乐章,在风中摇曳生姿……(摘自丁同学的日记)

J\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甲同学手绘图中的文字标注全部正确。

(2)乙同学对金华双龙洞地貌类型的判断是正确的。

(3)乙同学正确地表述了双龙洞地貌成因。

(4)丙同学从四个角度简单地描述了当地典型自然植被的特征。

(5)丁同学的日记中描述了春季的植被季相。

23.读下表,完成下列各题。(10分)

案例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洪水的跟踪、动态监测——遥感;评估

2021年7月河南发生暴雨洪灾

工作——地理信息系统

2021年7月台风“烟花”侵袭浙江、上监测台风移动路径——遥感;绘制台风

海等地移动路径图——地理信息系统

灾情监测——遥感;确定滑坡、堰塞湖

2017年8月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地震等次生灾害的准确位置——全球导航

卫星系统;综合评估——地理信息系统

(1)用于防灾减灾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包括、

、。其中

技术是自然灾害空间监测系统的核心技术。(4分)

⑵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的技术基础是。举例说明该

技术在自然地理研究中的应用,填写下表。(6分)

应用举例

位置分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过去30年秦岭大熊猫栖息地的空间分布及其变

②_________________

化情况

分析一个地区的气候、土壤与特定植被之间的关系

③_________________

模拟分析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有关南极科考与地理信息技术的材料,

开展研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据新华社南极昆仑站2019年1月5日消息,经过18天、

1250多千米的风雪跋涉和沿途科考,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昆仑队

16名队员于当地时间4日17时30分顺利抵达南极昆仑站。

材料二科考队员正在安装视宁度测量望远镜。

(1)南极科考队为安装大型望远镜设备选址并准备场地,应用的地理

信息技术是和;科考队员监测南

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0(3

分)

(2)“数字南极”是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将南极数据纳入互

联网,将南极研究的各类数据和信息进行存储、分析、更新。利用“数

字南极”能(多选,3分)()

A.查阅南极地区的三维地图等信息

B.对附近地区冰川、海岸线变化进行观察分析

C.为极冰融化提供治理技术

D.为极冰融化的治理提供有用的分析数据

⑶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在对南极地区进行勘探研究中,除了上述应用

外,还有哪些用途?试举两例。(4分)

第四章自然地理实践的基本方法

1.C2.B3.C4.D5.D6.C7.A

8.D9.B10.A11.B12.C13.B14.A

15.A16.C17.A18.D19.B20.B

1.c在野外进行地貌观察时,选择在深山密林里观察视线会被遮挡,

观察范围小,A错误;深谷洼地处,四面高的地方会遮挡视线,B错误;

视野开阔的地方观察范围广,是最佳观测点,C正确;视野狭小的地方

观察范围小,D错误。

2.B观察地貌,需要借助观察区域的地形图或等高线图,甚至航空图

和卫星影像等,一般需要准备一份比例尺稍大的地形图或等高线图,B

项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3.C图a显示观察点5的海拔为162米;根据图b中等高线数值,确

定等高距为20米,则观察点2的海拔为40〜60米。计算可得,观察点

5和观察点2的相对高度为102〜122米,结合选项判断,C符合题意。

4.D图b显示甲地等高线稀疏,坡度小,乙地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根

据指向标判断,甲坡为南坡,光照条件好,乙坡为北坡,光照条件差。故

D正确。

5.D在山区进行定位需要用到卫星定位仪,但不需要准备世界地形

图,①错误、③正确;在山区进行野外实习需要准备地质锤进行地质观

察,用植物标本夹将采集到的标本进行收集,②④正确;由图示信息可

知,图中最高处海拔不到700米,并且考察时间为夏季,考察地区位于

我国南方地区,因此气温不会太低,不用准备羽绒服,⑤错误;由材料

信息可知,该野外实习为我国南方地区的夏令营活动,该地夏季高温

多雨,需要准备雨衣,⑥正确。故选D。

6.C由所学知识可知,野外实习地点确定后,需要先查找相关资料,

然后规划观察线路,再进行实地观察,观察结束后撰写报告,所以步骤

的正确顺序是②③④①。

7.A根据陡崖相对高度计算公式(n-1)d<H<(n+1)d,其中n表示陡

崖处相交的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本题中陡崖e处有3条等高

线相交,等高距为100米,计算可得200米WHV400米,A正确;d处海

拔为400米,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而c、d之间等高线向海拔

低处凸,据此可知c、d之间为山脊,其海拔为400-500米,因此从c

处看不到d处的风景,B错误;c、d之间为山脊,而c、d之间的路段线

路曲折,可以降低坡度,从而减少耗费的体力,C错误;两山峰的海拔均

为600~700米,有可能不相等,D错误。

8.D用眼睛可以直接看出土壤颜色;土壤质地需要用手触摸后分析

得出;观察土壤剖面构造,需要从地表垂直向下挖掘土壤纵切面;土壤

肥力需要综合观察土壤颜色、土层厚度、土壤形态、土壤上草本植被

类型等后分析得出。因此,在野外对土壤进行观察,最容易观察的是土

壤颜色。

9.B材料显示,该观测是对郊区山地红壤的野外观测,缓坡土壤呈红

色表示富含赤铁矿或水化赤铁矿,呈酸性,腐殖质含量小,肥力差,A错;

陡坡水流速度快,侵蚀性强,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有机质、矿

物养分难以保留,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缓坡水流速度慢,地表疏松

物质迁移速度较慢,有机质、矿物养分积累多,土壤肥力一般较高,B

对;温度高,生物残体分解快,陡坡和缓坡温度差异不大,C错;陡坡矿

物养分流失快,缓坡矿物养分流失慢,D错。

10.A卫星(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电磁波信息应用了遥感(主要作用

是收集信息和监测),处理信息、分析数据、制图等应用了地理信息系

统(主要作用是分析数据、处理信息等),故选Ao

11.B分析南华礁面积变化趋势,一是要获取南华礁相关的面状地理

信息,需要借助遥感;二是要对获得的地理数据信息进行比对、模拟分

析,需要借助地理信息系统,②③正确。北斗导航卫星系统主要用于定

位和导航,数字地球是把地球信息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

术系统,均不是科学家分析南华礁面积变化趋势主要使用的技

术,①④错误。故选Bo

12.C由材料“数值越大,越利于干旱的形成”可知,干旱等级相对

较低的地区降水量、土壤含水量、气温等级较低。读图可知,c、f两

地区降水量、土壤含水量和气温等级数值较小,因此干旱等级相对较

低。故选C。

13.B干旱会引起植物原生质脱水,植物体内含水量不同,所反射的

电磁波也不同,因此可以利用遥感获取植物的受灾情况。

14.A据材料可知,该时段为11月下旬,此时我国北方地区降水较少,

多大风天气,因而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①④对;此时我国北方地区

气温较低,②错;人口密集对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影响较小,③错。故选

Ao

15.A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监测森林火灾时,可通过制作电子地图,查

询火灾地点范围;通过分析火势蔓延方向,预测将发生火灾的地点;结

合农作物分布信息、居民点分布信息等,预测森林火灾所造成的后果;

发生火灾的原因有很多,存在偶然性,因此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不能分

析引起火灾的原因。故选A。

16.C由所学知识可知,图层叠加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A、B

错;根据图中显示的该种灾害发生所具备的径流量、植被覆盖率、坡

面堆积等条件,可推断该自然灾害为泥石流,C对、D错。

17.A读图可知,甲和坡面堆积图层叠加后形成地质地形图层,则甲

最可能是陡谷,地势陡峭的谷地是形成泥石流的地形条件。故选A。

18.D由所学的地理信息技术知识可知,利用遥感无法模拟沙丘移动

过程,A错;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无法采集积沙量信息,B错;应利用

遥感监测植被生长状况,C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进行数据分析与

共享,D对。

19.B遥感可以远距离实时监测台风的运动过程,并制成遥感影像,

地理信息系统对输入的遥感影像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制作出台风移动

路径图,并对台风移动路径进行预报,①③对;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主

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不能获取影像和制作地图,②错;虚拟现实技术

利用计算机模拟生成实时动态的三维立体逼真虚拟环境,不是制作台

风移动路径概率预报图主要应用的技术,④错。故选B。

20.B洪涝灾情与发生地区的降水、地形、水系分布状况有关,运用

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洪涝灾情时要用到水系分布图、地形分布图和降水

量分布图,②③⑤对;土壤类型分布图更多用来分析农作物情况,与洪

涝灾情关系不大,①错;地质构造分布图更多用来分析地震和地质灾

害,④错。故选B。

21.答案⑴④(1分)③(1分)①(1分)②(1分)

⑵标签铁锹相机标本盒剖面刀(任选3个得3分)

⑶水分(1分)水分(1分)调节气候(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促进碳平衡);吸烟滞尘,净化空气。(2分)

⑷剖面特征:呈红色;(2分)有机质层薄,腐殖质少,淋溶层厚。(2分)

发育环境:气候温暖湿润,有机质分解速度快;(2分)常绿阔叶林植被

茂盛,有机质以枯枝落叶形式进入土壤。(2分)

解析⑴甲为我国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

绿阔叶林,对应④;乙位于陕北地区,黄土广布,对应③;丙位于我国内

蒙古高原地区,为典型的畜牧业,对应①;丁位于我国长白山区附近,

植被主要为针阔叶混交林,对应②。

⑵采集土壤标本需要用铁锹;对采集的土壤标本进行分类,需要用到

标签和标本盒;另外,观察土壤剖面以及土壤标本的制作,还需要用到

相机、剖面刀等工具。

⑶①对应丙,②对应丁,二者纬度差异不大,海陆位置差异明显;②距

海更近,水分充足,适合森林生长;①距海相对较远,水分较少,适合草

原植被生长,故两地植被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③位于黄土高

原,为内陆,受夏季风影响较小,降水较少,植被稀疏;④位于我国南方

丘陵地区,距海相对更近,受夏季风影响较大,降水充足,植被茂密,故

③④两地植被疏密状况差异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也是水分o森林通过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促进碳平衡,调节区域小气候(增

加空气湿度,减小温差);同时,森林还有吸烟滞尘、净化空气等生态价

值。

(4)甲研学地的土壤剖面特征可以从土壤层次、结构和颜色等方面加

以描述。甲研学地为我国南方丘陵地区,在土壤剖面中,土壤颜色为红

色,有机质层薄,腐殖质少,淋溶层厚度大。这些土壤剖面特征是由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