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复习笔记_第1页
系统解剖学复习笔记_第2页
系统解剖学复习笔记_第3页
系统解剖学复习笔记_第4页
系统解剖学复习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系统解剖学复习笔记

第一节运动系统

一、骨学

(一)总论

正常成人共有206块骨,可分为中轴骨骼和附肢骨骼。

1、骨的分类(见下表)

表1骨的分类

分类形态功能分布

长骨长管状起杠杆作用四肢,如股骨、指骨等

短骨立方形能承受较大的压力腕、踝部,如腕骨、的骨等

扁骨板状围成骨腔,保护器官头、胸部,如顶骨、肋骨等

不规则骨不规则形功能多样脊柱、颅底,如椎骨、蝶骨

长骨的骨干与肮相邻的部分称为干雕端。幼年时,骨干与箭之间有箭软骨,通过软骨

细胞的分裂、繁殖、骨化使骨不断加长;成年后,筋软骨停止生长,并被骨化,在干断结

合处形成箭线。

2.骨的构造

骨由骨质、骨膜、骨髓和神经、血管等构成。

(1)骨质骨的主要成分,分为骨密质、骨松质。

骨密质由紧密排列的骨板层构成,抗压、抗扭曲能力强,分布于骨的表层。长骨的骨

干(中间较细的部分)由骨密质构成。在颅盖,骨密质构成内板与外板。

骨松质为交织成网的骨小梁构成,主要见于长骨两端(箭)和短骨骨内部。颅盖的骨

松质称为板障。

(2)骨膜紧贴于骨表面的一层结缔组织膜,富有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对骨具有营

养、生长和修复作用。

(3)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

红骨髓有造血作用,胎儿及幼儿的骨内全是红骨髓,成人仅见于长骨的箭、短骨、扁

骨和不规则骨中。

黄骨髓为脂肪组织,无造血作用,5岁以后存在于长骨骨髓腔内。

3、骨的化学成分及物理性质

成人有机物占骨重量的1/3,它作成骨的支架,赋予骨弹性及韧性;无机物占2/3,

使骨挺硬坚实。幼儿骨有机物相对较多,学习中应注意掌握幼儿和老年人骨的特点。

(二)躯干骨

躯干骨包括椎骨、肋、胸骨。即由24个椎骨(颈椎7个、胸椎12个、腰椎5个)、

舐骨、尾骨、胸骨和12对肋组成。它们分别参与脊柱、骨性胸廓和骨盆的构成。

1、椎骨

(1)椎骨的一般形态

椎体:内为骨松质,表面为骨密质

推弓:椎弓根(上、下缘各有一切迹,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参与构成椎间孔);椎

弓板(发出7个突起:横突、上关节突、下关节突各一对和一个棘突)

椎孔:由椎体和椎弓围成,各椎骨的椎孔连成椎管。

(2)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典型的颈、胸、腰椎的形态特征比较,见下表:

表2颈、胸、腰椎的形态特征比较

名称颈椎胸椎腰椎

椎体小较大最大

椎孔最大最小中等

棘突小而分叉(除第1、7外)最长,斜向后下方扁长方形,水平方向

横突有横突孔有横突肋凹无横突肋凹

肋凹无有无

(3)特殊颈椎的特征

第1颈椎:又名寰椎,呈环状,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

第2颈椎:又名枢椎,自椎体向上伸出一突起,称齿突。

第7颈椎:又名隆椎,棘突特别长,末端不分叉。

(4)舐骨由5个舐椎融合而成。略呈三角形,舐骨尖向下接尾骨,舐骨底向上连第五

腰椎。底的前缘明显向前隆凸,称岬。舐骨前面有4对舐前孔。后面正中线上的纵行隆起,

称舐正中崎,崎的两旁有舐后孔。舐骨中央有一纵贯全长的三棱形管道,为舐管,向上与

椎管延续;舐管的下口呈三角形称舐管裂孔。舐骨外侧缘上份有耳状面与馥骨相关节。

(5)尾骨由4个尾椎融合而成。

2、胸骨

胸骨基本形态结构:长形扁骨,自上而下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3部分。

胸骨角位于胸骨柄和胸骨体相接处,其两侧平对第2肋软骨。

3、肋

肋有12对,由肋骨和肋软骨构成。

(1)肋骨

分类:真肋(1、7)、假肋(8-2)、浮肋(11~12)

结构:肋头、肋颈、肋结节、肋角、肋体、肋沟

(2)肋软骨

第1肋软骨与胸骨之间为软骨结合

第2~7耽软骨与胸骨之间构成胸肋关节

第8、10肋软骨各与上位肋骨相连形成肋弓

4、躯干骨的骨性标志

(1)颈静脉切迹为胸骨柄上缘陷凹处。

(2)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相接处形成向前微凸的胸骨角,第2肋软骨连于此角的两

侧,是计数肋骨的重要标志。

(3)第4腰椎棘突与骼崎最高点相平(其它腰椎棘突可依此计数)。

(4)舐角临床上以此来确定舐管裂孔的位置。

(三)颅

颅的组成和功能:颅位于脊柱上方,由23块扁骨和不规则骨组成(中耳的3对听小

骨未计人)。除下颌骨和舌骨以外,彼此借缝或软骨牢固连结。颅分为后上部的脑颅和前

下部的面颅。

1、脑颅骨

脑颅由8块骨组成。不成对的有额骨、筛骨、蝶骨和枕骨,成对的有撷骨和顶骨。它

们构成卢页腔.颅腔的顶是穹窿形的颅盖,由额骨、枕骨和顶骨构成。顿腔的底由中部的蝶

骨、后方的枕骨、两侧的飘骨、前方的额骨和筛骨构成。筛骨只有一小部分参与脑颅,其

余构成面颅。

(1)颍骨

1)鳞部位于外耳门的前上方。

2)鼓部位于外耳门下方。

3)岩部位于外耳门的内、前方,其尖端伸向前内,内有属于中耳的鼓室及内耳。岩部

后份扩大下垂形成突起,称乳突。

(2)筛骨位于两眶之间,构成鼻腔上部,此骨额状切面呈“巾”字形,分3部。

1)筛板呈水平位,构成鼻腔的顶,板上有许多小孔,称筛孔。

2)垂直板构成骨性鼻中隔的一部分。

3)筛骨迷路内含筛窦,迷路内侧壁上有两个向下卷曲的小骨片,即上鼻甲和中鼻甲。

(3)蝶骨形似蝴蝶,居颅底中央,分体、大翼、小翼和翼突4部。

1)蝶骨体位居中央,内含蝶窦,上面中央的陷凹为垂体窝。

2)蝶骨小翼自蝶骨体向两侧伸展,构成颅前窝的后缘。

3)蝶骨大翼位于小翼后方,在大翼的根部有三个孔,自前向后为圆孔、卵圆孔和棘孔。

4)翼突向下的一对突起,根部有一矢状方向的翼管。

2、面颅骨

面卢页骨共有15块。成对的有上颌骨、颈骨、腭骨、鼻骨、泪骨和下鼻甲。不成对的

有下颌骨、犁骨和舌骨。

(1)上颌骨

1)上颌体内含上颁窦,上面有眶下沟、眶下管;内侧面有上颌窦裂孔。

2)4个突起额突、飘突、牙槽突和腭突。

(2)下颌骨

1)下颌体呈弓形,上缘为牙槽弓。

2)下颌支自体后方伸向上后的骨板。可见在前方的冠突、后方的靓突。下颌头、下颌

颈、下颌切迹、下颌孔、下颌小舌。在下颌支后缘与下颌体下缘交界处为下颌角。

3、颅的整体观

(1)颅顶面观额骨与两侧顶骨连接构成冠状缝。左右顶骨连接为矢状缝。两侧顶骨、

枕骨之间连接成人字缝。

(2)颅后面观枕鳞中央最突出部是枕外隆凸。

(3)颅内面观上矢状窦沟,颗粒小凹,动脉沟,颅前窝,颅中窝及颅后窝。

1)颅前窝最高,由颈骨、筛骨和蝶骨小翼构成,有筛孔通鼻腔。

2)颅中窝较低,由蝶骨和颍骨构成。中间部有垂体窝、鞍背(两者统称蝶鞍)、视神经

管、颈动脉沟和破裂孔(由此通颈动脉管内口);两侧部有眶上裂(通眶)、圆孔、卵

圆孔、棘孔、三叉神经压迹,弓状隆起和鼓室盖。

3)颅后窝最低,由频骨和枕骨构成。内有枕骨大孔(通椎管)、斜坡、内耳门、舌下神

经管内口、枕内隆凸、颈静脉孔、横窦沟及乙状窦沟。

(4)顿底外面观凹凸不平,孔裂多。可见牙槽弓、鼻后孔、翼突;颊弓、下颌窝、关

节结节、枕骨大孔、枕靓、乳突、茎突、茎乳孔、颈动脉管外口、颈静脉孔和舌下神经管

外口等。

(5)顿侧面观外耳门、额弓、在颔弓的内上方的颍窝、在颊弓下方的颍

下窝。翼点是额、顶、颖、蝶四骨会合处,骨质薄弱,内面又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若

该处骨折,易损伤动脉而形成颅内血肿。

(6)颅前面观

1)眶位于额部下方,上邻颅前窝,下邻上颌窦,内邻筛窦。为一对四面锥体形深隙,

有一尖一底四壁。尖:向后内,有视神经管(通颅中窝)。底:朝前外,眶上缘,眶上

切迹(孔),眶下缘和眶下孔。上壁:外侧部有泪腺窝。下壁:眶下沟,眶下管通眶下

孔。外侧壁:与上壁交界处有眶上裂(通颅中窝),与下壁交界处有眶下裂(通撅下窝)。

内侧壁:最薄,泪囊窝(经鼻泪管一下鼻道)。

2)骨性鼻腔:位于面颅中央,介于两眶和上颌骨之间。呈不规则形,上窄下宽,由弗骨

和筛骨垂直板构成的骨性鼻中隔,将其分为左右两半。鼻腔顶主要由筛骨筛板构成,

有筛孔通颅前窝。底由骨腭构成,前端有切牙管通口腔。外侧壁由上而下有三个向下

弯曲的骨片,称上、中、下鼻甲,每个鼻甲下方为相应的鼻道,分别称上、中、下鼻

道•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之间的间隙,称蝶筛隐窝。鼻腔前方开口称梨状孔,后方开

口称鼻后孔,通咽腔。

鼻旁窦:是上颌骨、额骨、蝶骨及筛骨内的含气骨腔,位于鼻腔周围并开口于鼻腔。

上颌窦:位于上颌体内,开口于中鼻道。窦口高于窦底,直立时不易引流。额窦:居眉弓

深面,左右各一,开口于中鼻道前部。窦口向后下。筛窦:分前、中、后三群,前、中群

开口于中鼻道,后群开口于上鼻道。蝶窦:居蝶骨体内,向前开口于蝶筛隐窝。

(四)上肢骨

上肢骨由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组成。

1,上肢带骨

(1)锁骨呈“〜”形•内侧端为胸骨端,有关节面与胸骨柄相关节。外侧端为肩峰端,

有小关节面与肩胛骨肩峰相关节。内侧2/3凸向前,外侧1/3凸向后。全长可在体表摸到。

锁骨骨折多位于中、内1/3交界处。

(2)肩胛骨为三角形扁骨,贴于胸廓后外面,介于第2到第7肋骨之。间。可分二面、

三缘和三个角。腹侧面或肋面与胸廓相对,为一大浅窝,称肩胛下窝。背侧面有一横崎,

称肩胛冈。冈上、下方有冈上窝和冈下窝。肩胛冈向外侧延伸的扁平突起,称肩峰,与锁

骨外侧端相接。上缘短而薄,有指状突起称喙突。内侧缘薄而锐利,又称脊柱缘,外侧缘

肥厚邻近腋窝,又称腋缘。上角平对第2肋。下角平对第7肋或第7肋间隙。外侧角最肥

厚,朝外侧方的浅窝,称关节盂,与肱骨头相关节。盂上下方各有一粗糙隆起,称盂上和

盂下结节。

2、自由上肢骨

(1)肱骨分一体和上下两端。

上端:上端有朝向上后内方呈半球形的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相关节。头周围的环

状浅沟,称解剖颈。肱骨头的外侧和前方有隆起的大结节和小结节向下各延伸一崎,称大

结节帽和小结节崎。两结节间有--纵沟,称结节间沟。上端与体交界处稍细,称外科颈,

较易发生骨折。

体:三角肌粗隆:位于肱骨中部外侧。槎神经沟:在肱骨体后面,自内上方斜向外下

方的浅沟。

下端:内上黑:内侧突起,其后下方有尺神经沟。外上骸:外侧突起。肱骨滑车:滑

车形关节面,位于内侧,与尺骨滑车切迹构成关节。肱骨小头:半球形关节面,位于外侧,

与槎骨头上面的关节面构成关节。鹰嘴窝:位于后面的深窝。

(2)尺骨长骨,居前臂内侧,分一体两端。

上端:粗大,前面有一半圆形深凹,称滑车切迹,与肱骨滑车相关节。切迹后上方的

突起称鹰嘴,前下方的突起称冠突。冠突外侧面有楼切迹,与税骨头相关节;冠突下方的

粗糙隆起,称尺骨粗隆。

体:尺骨体上段粗、下段细、外缘锐利,为骨间缘,与槎骨相对。

下端:为尺骨头,其前、外、后有环状关节面与楼骨的尺切迹相关节,下面光滑借三

角形的关节盘与腕骨隔开。头后内侧的锥状突起,称尺骨茎突。在正常情况下,尺骨茎突

比槎骨茎突约高10cm。

(3)槎骨位于前臂外侧部,分一体两端。

上端:膨大称槎骨头,头上面的关节凹与肱骨小头相关节;周围的环状关节面与尺骨

相关节;头下方略细,称梳骨颈。颈内下侧有突起的梯骨粗隆。

楼骨体:呈三棱柱形,内侧缘为薄锐的骨间缘。

下端:前凹后凸,外侧向下突出,称茎突。下端内面有关节面,称尺切迹,与尺骨头

相关节,下面有腕关节面与腕骨相关节。

(4)手骨包括腕骨、掌骨和指骨

1)腕骨8块排成近远二列。近侧列由梯侧向尺侧为: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

远侧列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8块腕骨构成一掌面陷凹的腕骨沟。

2)掌骨为小型长骨,5块,分学骨底、体和头三部。

3)指骨为小型长骨,14块,除拇指2节外,其他4指都是3节,由近侧至远侧,分别

为近节指骨、中节指骨和远节指骨。

(五)下肢骨

下肢骨的分部,组成及排列:

「骼骨]

下肢带骨4坐骨F合成一髅骨,位于臀部

L耻骨J

股骨:位于大腿部

馥骨:位于膝前

自由下肢骨,中间部胫骨:位于小腿内侧份,腓骨:位于小腿外侧份

「附骨:7块。后列为跟骨(在上方)和距骨(在上方);

远侧部,中间为舟骨;前列从内到外为内侧、中间、

I(足骨)外侧楔骨及骰骨

跖骨:5块

趾骨:14块,拇指2块,其它趾3块

1、下肢带骨

髅骨形状不规则,左、右骸骨与舐、尾骨连结成骨盆。髓骨山器、耻、坐3骨组成,

幼年时,为软骨连接,成年后在髓臼处相互融合。

(1)骸骨构成骸骨上部,分为肥厚的骸骨体和扁阔的骼骨翼。体构成嵌臼的上2/5,翼

上缘肥厚,形成弓形的骼崎。器崎前端为器前上棘,后端为骼后上棘,骼前上棘后方5~7

cm处,骼崎外唇向外突起,称骼结节。在能前、后上棘的下方各有一薄锐突起,分别称鹘

前下棘和骼后下棘。骼后下棘下方有深陷的坐骨大切迹。骼骨翼内面的浅窝称骼窝,器窝

下界有圆钝骨崎,称弓状线。骸骨翼后下方粗糙的耳状面与舐骨相关节。耳状面后上方有

骼粗隆与舐骨借韧带相连结。

(2)坐骨构成骸骨下部,分坐骨体和坐骨支。体后缘有尖形的坐骨棘,棘下方有坐骨

小切迹。坐骨棘与骼后下棘之间为坐骨大切迹。坐骨体下后部向前、上、内延伸为较细的

坐骨支,其末端与耻骨下支结合。坐骨体与坐骨支移行处的后部是粗糙的隆起,为坐骨结

节,可在体表摸到。

(3)耻骨构成股骨前下部,分体和上、下二支。体组成髓臼前下1/5,与骸骨体的结合

处骨面粗糙隆起,称能耻隆起,由此向前内伸出耻骨上支,其末端急转向下,成为耻骨下

支。耻骨上支上面有一条锐帽,称耻骨梳,向后移行于弓状线,向前终于耻骨结节。耻骨

结节到中线的粗钝上缘为耻骨崎,耻骨上、下支相互移行处内侧的椭圆形粗糙面,称耻骨

联合面,两侧联合面借软骨相接,构成耻骨联合。耻骨下支伸向后下外,与坐骨支结合,

这样,耻骨与坐骨共同围成闭孔。

髅臼山骼、坐、耻三骨的体合成。窝内半月形的关节面称月状面。窝的中央未形成关

节面的部分,称酸臼窝。股臼边缘下部的缺口称髓臼切迹。

2、自由下肢骨

(1)股骨是人体最长最结实的长骨,长度约为体高的1/4,分一体两端。

上端:股骨头:球形,朝向前、上、内方,其关节面与髓曰构成关节。在股骨头关节

面中央稍下有小的股骨头凹。股骨颈:股骨头下外侧的狭细部称股骨颈。颈与体连接处h

外侧的方形隆起,称大转子。颈体交界处内下方的隆起称小转子,在大小转子之间的前面

有转于间线。在大小转子之间的后面有转子间崎。

股骨体:上段呈圆柱形,中段呈三棱柱形,下段前后略扁。

下端:有两个向后突出称为内侧牌和外侧镰。内上牌:内侧牌的内侧面最突起处,内

上联上方的小突起,称收肌结节。外上靓:外侧例的外侧面最突起处。

(2)胫骨位于小腿内侧,分一体两端。

上端:向两侧突出,形成内侧牌和外侧镰,上有关节面,与股骨内、外侧牌相关节。

两散!之间向上的隆起为靓间隆起。在上端前面的粗糙隆起为胫骨粗隆。

体:呈三棱柱形。

下端:下关节面与距骨相关节。内侧份向下伸出的突起为内踝。

(3)腓骨细长,分一体两端。

上端:上端稍膨大,称腓骨头,头下方缩窄,称腓骨颈。

下端:下端膨大,形成外踝。其内侧有外踝关节面,与距骨相关节。

(4)足骨包括附骨、跖骨和趾骨。

1)附骨:7块,属短骨。后列包括上方的距骨和下方的跟骨;中列为位于距骨前方的足

舟骨;前列为内侧楔骨、中间楔骨、外侧楔骨,及跟骨前方的骰骨。距骨上面有前宽

后窄的关节面,称距骨滑车,与内、外踝和胫骨的下关节面相关节。距骨下方与跟骨

相关节。跟骨后端隆突,为跟骨结节。距骨前接足舟骨,其内下方隆起为舟骨粗隆。

2)跖骨:5块,为第广5跖骨。

3)趾骨:14块,拇指2块,其他趾3块。

二、骨连结

(一)总论

全身的骨都借结缔组织以一定的形式相连结。连结的形式有两类:直接连结和间接连

结。

1、直接连结

直接连结是骨与骨之间借韧带、软骨或骨直接相连,中间不留空隙,一般运动幅度较

小。其中有的借致密结缔组织相连,称纤维连结,如椎弓间的韧带连结、前臂骨之间的骨

间膜和户页骨之间的缝等。借软骨连接相邻的两骨,称软骨连结,如椎体间的椎间盘,第1

肋与胸骨之间的软骨连结等。由骨组织将相邻的骨紧密相连,称骨性连结,如颅盖骨之间

的缝被骨化以后,颅骨之间不再活动。

2、间接连结或关节

间接连结即骨与骨之间由膜性的结缔组织囊相连结,中间留有空隙,因而能进行较广

泛的运动,这种骨连结又称滑膜关节或关节,主要分布在四肢。

关节的结构包括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两部分。

(1)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1)关节面是构成关节的骨面,关节面上覆盖有薄层的关节软骨。关节软骨很光滑,可

减少运动时的摩擦,同时软骨富有弹性,可以缓冲运动时的震荡和冲击。相邻关节两

骨的关节面,常是一凸,一陷。凸的称关节头,凹的称关节窝。

2)关节囊为结缔组织构成的膜性囊,多附着于关节面周缘及其附近的骨面上,密闭关

节腔,可分内、外两层。纤维膜为外层,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有丰富的血管神经。

纤维膜的厚薄和紧张的程度与关节的功能和作用相统一。下肢各关节负重大而活动度

较小,故关节囊的纤维膜坚厚紧张;而运动灵活的上肢各关节则纤维膜薄而松弛。滑

膜居内层,紧贴纤维膜的内面,并移行附着于关节软骨的周缘。滑膜呈淡红色,表面

光滑,薄而柔润,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能产生滑液,以减

少关节运动时关节软骨间的摩擦,并有营养关节软骨的作用。

3)关节腔为滑膜和关节软骨之间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腔内含有少量滑液。呈负压,

这对维持关节的稳定性有一定作用。

(2)关节的辅助结构关节的辅助结构是指某些关节适应特殊功能的需要而分化的一些

特殊结构。包括:

1)韧带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位于关节周围或关节腔内,分别称为囊内、外韧带,对

关节的稳固性有重要作用。

2)关节盘是介于两关节面之间的纤维软骨板,多呈圆形,中间稍薄,周缘略厚,附着

于关节囊的内面,把关节腔分成两部分。膝关节内的关节盘呈半月形,称为半月板。

关节盘使两关节面更为适合,并缓冲外力的冲击和震荡,由于它把关节腔隔成两部分,

使单关节变成复关节,关节运动的范围得以进一步扩大。

3)关节唇附着在关节窝周缘,为纤维软骨环,有加深关节窝,增大关节面的作用,也

可缓冲撞击关节的作用力,如肩关节盂唇。

(2)关节的运动关节的运动形式与关节面形状有着密切的关系,各关节的关节面形状

不同,运动形式也各不相同。关节的运动形式有以下几种:

1)屈和伸即互相关节的两骨围绕额状轴上的运动。相互关节两骨的夹角变小为屈,夹

角增大为伸。

2)内收和外展骨围绕矢状轴上的运动。即骨向身体中线靠近称为内收,远离则为外展。

3)旋转骨在垂直轴上的运动。骨的前面向内旋转称旋内,向外旋转则为旋外。

4)环转凡具有额状轴和矢状轴两个运动轴的关节都可做环转运动。它是屈、外展、伸

和内收4种动作的连续运动。环转运动时,骨的近端原位旋转,远端作圆周运动。

(-)躯干骨连结

1、脊柱

脊柱位于躯干背部的中央,构成人体的中轴,由24块椎骨、1块舐骨和1块尾骨连结

构成,它是人体的支柱,具有承托颅部、支持体重和保护脊髓以及运动躯干的功能。

(1)椎骨的连结即各游离椎骨之间以软骨、韧带和关节连接起来。包括:

1)椎间盘它由互相移行的内外两部分构成。外部为纤维环,由无数层纤维软骨同

心排列组成,坚韧而富有弹性;内部为髓核,是白色而富有弹性的胶状物。

2)韧带分为连结相邻两个椎骨的短韧带和纵贯脊柱全长的长韧带。短韧带有黄韧

带、棘间韧带和横突间韧带。黄韧带连结相邻的两个推弓板,故又称弓间韧带.

此韧带坚韧而富有弹性。棘间韧带连结相邻两个棘突。横突间韧带连结相邻两个

横突。长韧带有前纵韧带、后纵韧带和棘匕韧带。前纵韧带为人体中最长的韧带,

上起自枕骨,下经各椎体的前面,止于舐骨的前面。后纵韧带位于椎体的后面(椎

管前壁)。棘上韧带细长而坚韧,连结各椎骨棘突的尖端。

3)关节突关节由相邻椎骨的上、下关节突构成,可作轻微的运动。

(2)脊柱整体观及运动成人脊柱长约70cm,女性及老年人略短。全部椎间盘的厚度约

占脊柱全长的1/4。从前面观察脊柱时,可见脊柱椎骨的宽度,自第2颈椎向第2舐椎有

显著增大,这与重力的承担不断增加有关,下位椎体负重较多,故椎体也较大。;从脊柱

后面观察时.,可见各部椎骨棘突的形态和倾斜度不相同。从侧面观察脊柱时,可见脊柱有

4个生理弯曲,即颈曲、胸曲、腰曲和能曲。从整体上观察,脊柱的弯曲对维持重心和吸

收震荡有关。其中胸曲和舐曲凸向后,在胚胎时已形成,并在出生后继续存在,颈曲及腰

曲凸向前,为生后代偿性弯曲。脊柱具有广泛运动的功能,可沿额状轴作屈伸运动:沿矢

状轴作侧屈运动;沿垂直轴作回旋运动,也可作环转运动。

2、胸廓

(1)胸廓的组成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胸骨和它们之间的连结构成。胸廓有一定

的弹性和活动性,具有支持、保护胸腹脏器,并参与呼吸运动的功能。

(2)肋与椎骨的连结肋后端与胸椎连结,称肋椎关节,此关节可分为肋头关节,由肋

头的关节血与胸椎的肋凹组成;肋横突关节,由肋结节关节而与横突肋凹组成,这两个关

节在功能上是联合关节。

(3)肋与胸骨的连结肋的前端较低,第1、7肋(真肋)前端都与胸骨相连。其中第1

肋与胸骨柄之间为软骨结合,第2~7肋与胸骨分别构成微动的胸肋关节,而第8~10肋

软骨各与上位肋软骨构成软骨间连结,因此形成左、右肋弓。第8~12肋又称假肋,而第

11、12肋称浮肋。

(4)胸廓整体观及其运动成人胸廓近似扁圆锥形,前后径比横径短,上窄下宽。胸廓

有上、下口。胸廓上口较小,由胸骨柄上缘、第1肋和第1胸椎围成。上口的平面,向前

下方倾斜,故胸骨柄上缘平对第2~3胸椎体之间的椎间盘。胸廓下口较大,宽而不整齐,

由第12胸椎、第12对肋、第11对肋软骨及肋弓和剑突构成。胸廓除支持和保护胸部脏

器外,主要参与呼吸运动。呼吸运动时,肋产生上举和下降运动,同时伴随着胸骨的前上

和后下移动,使胸腔容积增加和缩小,促成肺呼吸,从而协助完成呼吸运动。

(三)颅骨连结

各颅骨之间,大多以缝或软骨直接连结,彼此间结合极为牢固。舌骨以韧带与颅底相

连,仅下颌骨与题骨构成颠下颌关节。

颍下颌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方式:颍下颌关节又名下颌关节,由下颌骨的下

颌头与颗骨的下颌窝和关节结节构成。关节囊前部薄而松弛,后部较强,外侧有坚韧的外

侧韧带加强。关节腔内有关节盘,盘的周缘附着于关节囊,左、右下颌关节是联合关节,

可作上提、下降、前进、后退和左、右侧方运动。

(四)上肢骨连结

上肢骨的连结包括上肢带骨的连结和自由上肢骨的连结。

1、上肢带骨的连结

(1)胸锁关节是上肢骨与躯干骨连结的唯一关节。由锁骨的胸骨端与胸骨的锁切迹及

第1肋软骨的上面构成,属于多轴关节。关节囊坚韧、周围被韧带增强。囊内有纤维软骨

构成的关节盘,将关节腔分为外上和内下两部分。

(2)肩锁关节由锁骨的肩峰端与肩峰的关节面构成,属于平面关节,是肩胛骨活动的

支点。关节的上方有肩锁韧带增强。

(3)喙肩韧带为三角形的扁韧带,连于肩胛骨的喙突与肩峰之间,它与喙突、肩峰共

同构成喙肩弓,架于肩关节上方,有防止肱骨头向上脱位的作用。

2、自由上肢骨的连结

(1)肩关节是典型的球窝关节,由肱骨头与肩胛骨关节盂构成。关节盂浅而小,虽然

关节盂周缘有纤维软骨构成的盂唇,使之略微加深,但它仍仅容纳肱骨头的l/ri/3,因

此,肩关节的运动幅度较大。关节囊薄而松弛,其肩胛骨端附着于关节盂周缘,肱骨端附

着于肱骨解剖颈,其内侧可达外科颈。肱二头肌长头起于盂上结节,行于关节囊内,经结

节间沟走出关节囊外。关节囊的上壁有喙肱韧带,连接喙突至肱骨大结节,部分纤维编织

于关节囊的纤维层,囊的前壁和后壁,也有许多肌腱的纤维编人关节囊的纤维层,以增加

关节的稳固性。囊的下壁没有肌腱和韧带加强,最为薄弱,故肩关节脱位时,肱骨头常从

下壁脱出,发生前下方脱位。肩关节为全身最灵活的关节,可作屈、伸,收、展旋内、旋

外及环转运动。

(2)肘关节是由肱骨下端与尺、槎骨上端构成的复合关节,包括三个关节:

1)肱尺关节山肱骨滑车和尺骨滑车切迹构成;

2)肱梯关节由肱骨小头和槎骨头关节凹构成;

3)梯尺近侧关节由楼骨的环状关节面和尺骨槎切迹构成。

上述3个关节包在一个关节囊内。肘关节囊前、后壁薄而松弛,两侧壁厚而紧张,并

有韧带加强。囊妁后壁最薄弱,故常见槎、尺二骨向后脱位,移向肱骨的后上方。

肘关节的韧带有:梯侧副韧带,位于囊的槎侧,由肱骨外上嵌向下扩展,止于楼骨环

状韧带;尺侧副韧带,位于囊的尺侧,由肱骨内上牌向下呈扇形扩展,止于尺骨滑车切迹

内侧缘;槎骨环状韧带,位于槎骨环状关节面的周围,两端附着于尺骨槎切迹的前、后缘,

与尺骨槎切迹共同构成一个上口大下口小的骨纤维环,容纳税骨头,防止横骨头脱出。幼

儿4岁以前,梯骨头尚在发育之中,环状韧带松弛,因此,在肘关节伸直位猛力牵拉前臂

时,椅骨头被环状韧带卡住,有时部分环状韧带可夹在肱槎关节之间,发生槎骨小头半脱

位。肘关节的运动以肱尺关节为主,肱尺关节属滑车关节,主要行冠状轴上的屈、伸运动。

伸前臂时,前臂偏向外侧,构成约10°的外偏角,称提携角。肱骨内、外上黑和尺骨鹰嘴

都易在体表摸到,当肘关节伸直时,此三点位于一条直线上,当肘关节屈至90°时,此三

点的连线构成-尖端朝下的等腰三角形。肘关节发生后脱位时,鹰嘴向后上移位,三点位

置关系发生改变。

(3)前臂骨连结槎、尺骨借槎尺近侧关节、梯尺远侧关节和前臂骨间膜相连。

1)前臂骨间膜连结于尺骨和槎骨的骨间缘之间,是一坚韧的纤维膜,纤维的方向主要

是从梯骨斜向下内达尺骨。当前臂处于旋俞或旋后时,骨间膜松弛,前壁处于半旋前

时,骨间膜最紧张,这也是骨间膜的最大宽度。因此,处理前臂骨折时,应将前臂固

定于半旋前或半旋后位,以防骨间膜挛缩,影响愈后前臂的旋转功能。

2)梯尺近侧关节见肘关节。

3)梯尺远侧关节由尺骨头环状关节面构成关节头,由槎骨的尺切迹及关节盘共同构成

关节窝。关节盘为一三角形纤维软骨板,将尺骨头与腕骨隔开。关节囊松弛,附着于

关节面和关节盘周缘。

槎尺近侧和远侧关节是联合关节,属于车轴关节。前臂可沿旋转轴作旋转运动。其旋

转轴为通过梯骨头中心至尺骨头中心的连线,运动时.,槎骨头在原位自转,而梯骨下端连

同关节盘围绕尺骨头旋转,所以,实际上只是槎骨作旋转运动。当梯骨转至尺骨前方并与

之相交叉时,手背向前,称为旋前。与此相反的运动,即槎骨转回到尺骨外侧,称为旋后。

(4)手关节包括槎腕关节、腕骨间关节、腕掌关节、掌骨间关节、掌指关节和指间关

节。

1)梯腕关节又称腕关节,是典型的椭圆关节,由槎骨的腕关节面和尺骨头下方的关节

盘做成关节窝,手舟骨、月骨和三角骨的近侧关节面构成关节头。关节囊松弛,关节

腔宽广,关节的前、后和两侧均有韧带加强,其中掌侧韧带较坚韧,因而腕后伸运动

受到限制。槎腕关节可作屈、伸、展、收及环转运动。

2)腕骨间关节为相邻各腕骨之间构成的关节,各骨借韧带连结成一整体,屑微动关节。

3)腕掌关节由远侧列腕骨与5个掌骨底构成。除拇指和小指的腕掌关节外,其余各指

的腕掌关节运动范围极小。拇指腕掌关节:由大多角骨与第1掌骨底构成,是典型的

鞍状关节,为人类及灵长目所特有。关节囊松弛,可作屈、伸、收、展、环转和对掌

运动。

4)掌骨间关节是第2~5掌骨底相互之间的平面关节,其关节腔与腕掌关节腔交通。

5)掌指关节共5个,由掌骨头与近节指骨底构成。掌指关节可作屈、伸、收、展及环

转运动。手指的收展是以通过中指的正中线为准,向中线靠拢为收,远离中线的运动

是展。

6)指骨间关节共9个,由各指相邻两节指骨的底与滑车构成,属典型的滑车关节。除

拇指外,各指均有近侧和远侧两个手指间关节。关节囊松弛,两侧有韧带加强,只能

作屈、伸运动。

(五)下肢骨连结

下肢骨的连结包括下肢带骨的连结和自由下肢骨的连结。

1、下肢带骨的连结

(1)舐骼关节山舐骨和骼骨的耳状面构成,关节面凹凸不平,彼此结合得很紧密。关

节囊紧张,其前、后面均有韧带加强,分别称为舐器前、后韧带。此外,后方尚有强厚的

舐骼骨间韧带连于相对的舐、骸骨粗隆之间。舐骼关节结构牢固,活动性极小。

(2)髅骨与脊柱间的韧带连结股骨与脊柱之间借骼腰韧带、舐结节韧带、舐棘韧带加

固。骼腰韧带强韧肥厚,由第5腰椎横突横行放散至骼崎的后上部,有防止腰椎向下脱位

的作用。舐结节韧带位于骨盆后方,起自舐、尾骨的侧缘,扇形,集中附于坐骨结节内侧

缘。舐棘韧带位于舐结节韧带的前方,起自舐、尾骨侧缘,三角形,止于坐骨棘,其起始

部为舐结节韧带所遮掩。舐棘韧带与坐骨大切迹围成坐骨大孔,舐棘韧带、舐结节韧带和

坐骨小切迹围成坐骨小孔。有肌肉、血管和神经等从盆腔经此二孔达臀部和会阴。

(3)耻骨联合由两侧耻骨联合面借纤维软骨构成的耻骨间盘连结构成。耻骨间盘中常

有矢状位的裂隙,女性较男性的厚,裂隙也较大。在耻骨联合的上方有连结两侧耻骨的

耻骨上韧带,下方有耻骨弓状韧带。

(4)馥骨的固有韧带即闭孔膜,封闭闭孔并供盆内外肌肉附着。膜上部与闭孔沟围成

闭膜管,有神经、血管通过。

(5)骨盆由左右骸骨和舐、尾骨以及其间的骨连结构成。骨盆以界线为界分为上方的

大骨盆和下方的小骨盆。界线是由舐骨的岬向两侧经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至耻骨联

合上缘构成的环形线,为大、小骨盆的分界。

小骨盆分为骨盆上口、骨盆下口和骨盆腔。骨盆上口由上述界线围成,骨盆下口由尾

骨尖、舐结节韧带、坐骨结节、坐骨支、耻骨支和耻骨联合下缘围成,呈菱形。

2、自由下肢骨的连结

(1)酸关节山股臼与股骨头构成,是典型的杵臼关节。髅臼的周缘附有纤维软骨构成

的馥臼唇,以增加酸臼的深度。髅臼切迹被馥臼横韧带封闭,从而使股臼内的半月形关节

面扩大为环形的关节面,增大了酸臼与股骨头的接触面。股骨头的关节面约为圆球的2/3,

几乎全部纳入酸臼内,与龌臼的关节面接触,酸臼窝内充填有脂肪组织•关节囊紧张而坚

韧,向上附着于馥臼周缘及横韧带,向下附着于股骨颈,前面达转子间线,后面仅包罩股

骨颈的内侧2/3。故股骨颈骨折可分为囊内、囊外骨折。关节囊周围有韧带加强,其中以

前方的骼股韧带最为强大。器股韧带起自骼前下棘,向下呈人字形,经关节囊前方止于转

于间线。此韧带除增强关节囊外,还可限制大腿过伸,对维护人体直立姿势有很大作用。

关节囊后下部较薄弱,股骨头易向下方脱位。关节囊内有股骨头韧带,连结于股骨头凹和

儆臼横韧带之间,为滑膜所包被,内含营养股骨头的血管。微关节囊的韧带,除器股韧带

外,尚有耻股韧带、坐股韧带、轮匝带。髅关节可作屈、伸,收、展,旋内、旋外以及环

转运动。但由于股骨头深藏于骸臼内,关节囊紧张而坚韧,又受各种韧带的限制,故其运

动幅度远不及肩关节,而具有较大的稳固性,以适应其支持和行走功能。

(2)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骸骨构成。膝关节的

关节囊薄而松弛,附于各关节面的周缘,周围有韧带加固,以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囊的前

壁有股四头肌腱、歌韧带和骸骨。嵌韧带起于骸骨下缘,止于胫骨粗隆,它是股四头肌腱

的下续部分。囊的外侧有腓侧副韧带,其上方附于股骨外上镰,下方附于腓骨头。囊的内

侧有胫侧副韧带,起自股骨内上靓,止于胫骨内侧靓的内侧面,与关节囊和内侧半月板紧

密结合。胫侧副韧带和腓侧副韧带在伸膝时紧张,屈膝时松弛,半屈膝时最松弛。因此,

半屈膝时允许膝关节作少许内旋和外旋运动。囊的后壁有过掴斜韧带,起自胫骨内侧镰,

斜向上外方,与关节囊融合,止于股骨外上黑,可防止膝关节过度前伸。此外,关节内还

有山滑膜衬覆的膝交叉韧带,膝交叉韧带有前、后两条;前交叉韧带起自胫骨黑间隆起的

前方,斜向后上外方,附于股骨外侧牌的内侧面;后交叉韧带起自胫骨牌间隆起的后方,

斜向前上内方,附于股骨内侧例的外侧面。膝交叉韧带牢固地连结股骨和胫骨,可防止胫

骨前、后移位。前交叉韧带能防止胫骨前移,后交叉韧带可防止胫骨后移。在股骨内、外

侧牌与胫骨内、外侧牌的关节面之间,垫有两块由纤维软骨构成的半月板,分别称内侧半

月板和外侧半月板。半月板下面平坦,上面陷凹,外缘厚,内缘薄。半月板两端借韧带附

着于胫骨镰间隆起。内侧半月板较大,呈“C”,形,外侧半月板较小,近似“0”形,半

月板的作用:①增大了关节窝的深度,使膝关节稳固,又可同股骨嵌一起对胫骨作旋转运

动;②缓冲压力,吸收震荡,起弹性垫作用。由于半月板随着膝关节的运动而移动,故在

强力骤然动作时,易造成损伤或撕裂。关节囊的滑膜层宽阔,附着于各骨关节面周缘,除

关节软骨和半月板以外,覆盖关节内所有结构。滑膜在骸骨上缘以上,沿股骨下端的前面,

向上突出于股四头肌腱的深面,达5cm左右,形成骸上囊,与关节腔相通。另外,还有不

与关节腔相通的滑液囊,如位于骸韧带与胫骨上端之间的旗下深囊。在骸骨下方中线的两

侧,滑膜层部分突向关节腔内,形成一对翼状裳,裳内含有脂肪组织,充填于关节腔内的

空隙。

膝关节属于屈成关节,主要作屈、伸运动。膝在半屈位时,小腿尚可作旋转运动。半

月板的位置,随膝关节的运动而改变。屈膝时,半月板滑向后方,伸膝时滑向前方;屈膝

旋转时,一个半月板滑向前,另一个滑向后。由于半月板随膝关节运动而移动,因此在急

骤强力动作时可造成损伤。且由于内侧半月板与关节囊及腔侧副韧带紧密相连,因而内侧

半月板损伤机会较多。

(3)小腿骨间连结胫、腓二骨的连结紧密,上端山胫骨外侧部的腓关节面与腓骨头构

成微动的胫腓关节,两骨干间有坚韧的小腿骨间膜连结;下端

借胫腓前、后韧带构成坚强的韧带连结;所以小腿两骨间活动度甚小。必要时,腓骨部分

切除后并不影响下肢的功能。

(4)足关节包括距小腿关节、跑骨间关节、跑跖关节、跖骨间关节、跖趾关节和趾骨

间关节。

1)距小腿关节亦称踝关节,由胫、腓骨的下端与距骨滑车构成,关节囊附着于各关节

面的周围,其前、后壁薄而松弛,两侧有韧带加强,内侧有内侧韧带(又名三角韧带),

起自内踝尖,向下呈扇形展开,止于足舟骨、距骨和跟骨,很坚韧。外侧有三条独立

的韧带,前为距腓前韧带,中为跟腓韧带,后为距腓后韧带,三条韧带均起自外踝,

分别向前、向下、向后内,止于距骨和跟骨,均较薄弱。踝关节属屈戍关节,能作背

屈(伸)和跖屈(屈)运动。距骨滑车前宽后窄,当背屈时,较宽的滑车前部嵌入关

节窝内,关节较稳定;但在跖屈时,由于较窄的滑车后部进入关节窝内,于是足能作

轻微的侧方运动,此时关节不够稳定,故躁关节扭伤多发生在跖屈的情况下。

2)跑骨间关节为附骨诸骨之间的关节,以距跟关节(距下关节)、距跟舟关节和跟骰关

节较为重要。射骨各骨之间还借许多坚强的韧带相连结,主要的韧带有跟舟足底韧带、

分歧韧带。跟舟足底韧带(又名跳跃韧带)连于跟骨与足舟骨之间,位于足底,对维

持足弓起重要作用;分歧韧带,“V”字形,起自跟骨背面,向前分为两股,分别止于

足舟骨和骰骨。

3)跑跖关节(又名Lisfranc关节)由3块楔骨和骰骨的前端与5块跖骨的底构成,属平

面关节,可作轻微滑动及屈、伸运动。

4)跖骨间关节山2~5跖骨底毗邻面构成,属平面关节,连结紧密,活动甚微。

5)跖趾关节由跖骨头与近节趾骨底构成,可作轻微的屈、伸、收和展运动。

6)趾骨间关节由各趾相邻的两节趾骨的底与滑车构成,可作屈、伸运动。

(5)足弓附骨和跖骨借其连结而形成的凸向上的弓,称足弓。可分为前后方向的内、

外侧纵弓和内外侧方向的一个横弓。内侧纵弓由跟骨、距骨、舟骨、3块楔骨以及内侧3

个跖骨连结构成。外侧纵弓由跟骨、骰骨和外侧2个跖骨构成。内侧纵弓较外侧纵弓为高。

横弓由骰骨、3块楔骨和跖骨构成。

三、肌学

(一)总论

1、肌的形态和构造

肌(横纹肌)附着于骨,由肌腹和肌腱两部分构成。

(1)肌腹主要由横纹肌纤维组成,色红、柔软、有收缩能力。肌腹外包有肌外膜。

(2)肌腱主要由平行的胶原纤维束构成,无收缩能力,位于肌腹两端,附着于骨。扁

肌的腱性部分称为腱膜。

2、肌的辅助结构

在肌周围有许多辅助装置协助肌活动,具有保持肌的位置、减少运动时的摩擦和保护

等功能,它们包括筋膜、滑膜囊、腱鞘和籽骨。

(1)筋膜分浅筋膜和深筋膜两种。

浅筋膜又称皮下筋膜位于真皮之下,包被整个身体,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浅筋膜

内大多含有脂肪、皮下静脉、皮神经和淋巴管等。

深筋膜又称固有筋膜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包裹肌、血管和神经等。

(2)滑膜囊为封闭的结缔组织小囊,壁薄,内有滑液,多位于腱与骨面相接触处,以

减少两者之间的摩擦。有的滑膜囊在关节附近与关节腔相通,如骸上囊。

(3)腱鞘是包围在肌腱外面的鞘管,存在于活动性较大的部位,如腕、踝、手指和足

趾等处,它使腱固定于一定的位置,并减少腱与骨面的摩擦。

腱鞘可分纤维层和滑膜层两部分。腱鞘的纤维层又称腱纤维鞘,它位于外层,为深筋

膜增厚所形成的骨性纤维性管道,它对肌腱起滑车和约束作用。腱鞘的滑膜层又称腱滑膜

鞘,位于腱纤维鞘内,由滑膜构成,为双层圆筒形的鞘。滑膜层的内层包在肌腱的表面,

称为脏层;外层贴在腱纤维层的内面和骨面,称为壁层。脏、壁两层之间含少量滑液,所

以肌腱能在这个鞘内自由滑动。腱滑膜鞘在骨面移行到肌腱的两层滑膜部分,称为腱系膜,

其中有供应肌腱的血管通过。由于肌腱经常运动,腱系膜大部分消失,仅在血管神经出入

处保留下来,称为腱纽。

(-)躯干肌

躯干肌可分为背肌、颈肌、胸肌、膈、腹肌和会阴肌。会阴肌(包括盆膈)一般在生

殖系统中描述。

1、背肌

位于躯干后面的肌群。肌的数目众多,分层排列,可分为浅、深两群。浅群主要为阔

肌,如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它们起自脊柱的不同部位,止于上肢带骨或

肱骨。深群位于棘突两侧的脊柱沟内,主要是竖脊肌。

(1)斜方肌位于项部和背上部的浅层,起自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第7颈椎和

全部胸椎的棘突,止于锁骨的外侧1/3部分、肩峰和肩胛冈。作用: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

上部肌束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使肩胛骨下降。

(2)背阔肌为全身最大的扁肌,位于背的下半部及胸的后外侧,以腱膜起自下6个胸

椎的棘突、全部腰椎的棘突、舐正中崎及骼崎后部等处,肌束向外上方集中,以扁腱止于

肱骨结节间沟底。作用: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

(3)肩胛提肌位于项部两侧、斜方肌的深面,起自上4个颈椎的横突,止于肩胛骨的

上角。作用:上提肩胛骨。

(4)菱形肌位于背上部斜方肌的深面,为菱形的扁肌,起自第6、7颈椎和第广4胸椎

的棘突,止于肩胛骨的内侧缘。作用: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并略向上。

(5)竖脊肌为背肌中最长、最大的肌,纵列于躯干的背面,脊柱两侧的沟内,居上述

肌的深部。起自舐骨的背面和骼崎的后部,向上分出三群肌束,沿途止于椎骨和肋骨,并

达到撅骨乳突。作用:使脊柱后伸和仰头。

2、颈肌

颈肌可依其所在位置分为颈浅肌群,舌骨上、下肌群和颈深肌群三组。

(1)颈浅肌群

1)颈阔肌位于颈部浅筋膜中,为一皮肌,作用:拉口角向下,并使颈部皮肤出现皱褶。

2)胸锁乳突肌斜列于颈部两侧,大部分为颈阔肌所覆盖。起自胸骨柄前面和锁骨的胸

骨端,二头会合斜向后上方,止于撅骨的乳突。作用:-侧肌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

脸转向对侧;两侧收缩可使头后仰。

(2)舌骨上、下肌群

1)舌骨上肌群在舌骨与下颌骨和颅底之间,每侧由4块肌组成,为二腹肌、下颌舌骨

肌、领舌骨肌和茎突舌骨肌。舌骨上肌的作用:上提舌骨,并可使舌升高,因而能协

助推进食团人咽。当舌骨固定时,下颌舌骨肌、须舌骨肌和二腹肌前腹均能拉下颌骨

向下而张口。

2)舌骨下肌群位于颈前部,在舌骨下方正中线的两旁,居喉、气管、甲状腺的前方。

每侧也有4块肌,为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舌骨下肌

的作用:下降舌骨和喉。甲状舌骨肌在吞咽忖可提喉使靠近舌骨。

(3)颈深肌群可分成内、外侧两群肌。

1)外侧群:位于脊柱颈段的两侧,有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和后斜角肌。各肌均起自颈椎

横突,其中前、中斜角肌止于第1肋,后斜角肌止于第2肋,前、中斜角肌和第1肋

之间的空隙为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2)内侧群在脊柱颈段的前方,有头长肌和颈长肌等,合称椎前肌。

3、胸肌胸肌可分为胸上肢肌和胸固有肌。

(1)胸上肢肌均起自胸廓外面,止于上肢带骨或肱骨。

1)胸大肌位置表浅,覆盖胸廓前壁的大部,呈扇形,宽而厚。起自锁骨内侧半、胸骨

和第1'6肋软骨等处。各部肌束聚合向外,以扁腱止于肱骨大结节崂。作用:使肱骨

内收、旋内和前屈。

2)胸小肌位于胸大肌深面,呈三角形,起自第3~5肋骨,往上止于肩胛骨的喙突。作

用:拉肩胛骨向前下方。当肩胛骨固定时,可上提肋以助吸气。

3)前锯肌位于胸廓侧壁,以数个肌齿起自上8个或9个肋骨,肌束斜向上内方「经肩

胛骨的前方,止于肩胛骨内侧缘和下角。作用:拉肩胛骨向前和紧贴胸廓;下部肌束

使肩胛骨下角旋外,助臂上举。

(2)胸固有肌参与构成胸壁,如位于肋间隙内的肋间内、外肌等。

4、膈

膈为向上膨隆呈穹窿形的扁薄阔肌,位于胸腹腔之间,成为胸腔的底和腹腔的顶。膈

的肌束起自胸廓下口的周缘和腰椎前面,可分为三部:胸骨部起自剑突后面;肋部起自下

6对肋骨和肋软骨;腰部以左、右两个膈脚起自上2~3个腰椎。各部肌束均止于中央的中

心腱,所以膈的外周是肌性部,而中央部分是腱膜。

膈上有三个裂孔,在第12胸椎前方,左右两个膈脚与脊柱之间有主动脉裂孔,有主

动脉和胸导管通过;主动脉裂孔的左前上方,约在第10胸椎水平,有食管裂孔,有食管

和迷走神经通过;在食管裂孔的右前上方的中心腱内有腔静脉孔,约在第8胸椎水平,内

通过下腔静脉。

在膈的起始处,胸骨部与肋部之间以及肋部与腰部之间,往往留有三角形小空隙,没

有肌束,仅有一些疏松结缔组织和膈肌筋膜,成为膈的薄弱区,称胸肋三角和腰肋三角.

腹部脏器有可能经此突人胸腔,形成膈疝。

作用:膈为主要的呼吸肌,膈与腹肌同时收缩,则能增加腹压,协助排便、呕吐和分

娩等活动。

5、腹肌

腹前壁、侧壁和后壁的大部分均为腹肌构成。腹前壁有二对纵行的直肌,两侧是三层

宽阔的扁肌,这三层肌的肌束方向彼此交叉,并在腹前壁处形成广阔的腱膜。腹肌可分为

前外侧群(构成腹腔的前外侧壁,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利后群(位

于腹腔后壁,包括腰方肌和腰大肌)。

(1)腹外斜肌为宽阔扁肌,位于腹前外侧部的浅层,起自下位8个肋骨的外面,肌束

由外上斜向前下方,后部肌束向下止于骼崎前部,上中部肌束向内移行于腱膜,经腹直肌

的前面,并参与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终于白线。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骼前

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称为腹股沟韧带.腹股沟韧带的内侧端有一小束腱纤维向下后方止

于耻骨梳,为腔隙韧带(陷窝韧带)。在耻骨结节外上方,腱膜形成近乎三角形的裂孔,

为腹股沟管浅(皮下)环。

(2)腹内斜肌在腹外斜肌深面。起始于胸腰筋膜、器崎和腹股沟韧带的外侧1/2或1/3,

肌束呈扇形,即后部肌束几乎垂直上升止于下位3个肋骨,大部分肌束向前上方以不同斜

度放散而变成腱膜,在腹直肌外侧缘分为前后两层包裹腹直肌,参与构成腹直肌鞘的前、

后两层,在腹正中线终于白线。腹内斜肌的下部肌束行向前下方,作凸向上的弓形,跨过

精索后,延为腱膜,再向内侧与腹横肌腱膜会合形成腹股沟镰或称联合腱,止于耻骨梳的

内侧端。腹内斜肌的最下部发出一些细散的肌束,向下包绕精索和睾丸,称为提睾肌。

(3)腹横肌在腹内斜肌深面,较薄弱,起自下6个肋软骨的内面、胸腰筋膜、骼崎和

腹股沟韧带的外侧1/3,肌束横行向前,延为腱膜,腱膜的上部与腹内斜肌腱膜后层愈合

并经腹直肌后方至腹白线,下部则和腹内斜肌腱膜后层•起经腹直肌的前方至腹白线,分

别构成腹直肌鞘的后层和前层。腹横肌最下部分分别参与提睾肌和腹股沟镰的构成。

(4)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居腹直肌鞘中,为上宽下窄的带形多腹肌,起

自耻骨联合和耻骨崎,肌束向上止于胸骨剑突和第5“7肋软骨的前面。肌的全长被『4条

横行的腱划分成多个肌腹。

腹前外侧群肌的作用:共同保护腹腔脏器及维持腹内压,保持腹腔脏器

位置的固定。增加腹压以协助排便等功能;还可降肋助呼气并能使脊柱前屈、侧屈与旋转。

(5)腰方肌位于腹后壁,在脊柱两侧,起自骼暗的后部,向上止于第12肋和第1、4腰

椎横突。

(6)腰大肌位于腰方肌前面,自腰椎体到股骨小转于。使脊柱侧屈。

(7)腹部的局部结构

1)腹直肌鞘包绕腹直肌,由腹外侧壁三个阔肌的腱膜构成。鞘分前后两层,前层由腹

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愈合而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与腹横肌腱

膜愈合而成,在脐以下4~5cm以下,鞘的后层完全转至腹直肌的前面参与构成鞘的前

层。所以自此以下是由三个阔肌腱膜愈合成鞘的前层,而缺乏鞘的后层,但可见后层

的游离下缘呈凸向上方的弧形线,称弓状线(半环线),此线以下腹直肌后面与腹横筋

膜相贴。

2)白线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上,介于左右腹直肌鞘之间,由两侧的腹直肌鞘纤维彼此交

织而成。

3)腹股沟管为男性精索或女性子宫圆韧带所通过的一条肌和腱之间的裂隙,位于腹前

外侧壁的下部。由外上斜贯向内下方,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长约4.5cm。管

的内口称腹股沟管深(腹)环,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1.5cm处,为腹横筋膜向外

的突口。管的外口即腹股沟管浅(皮下)环。管有四个壁,前壁是腹外斜肌腱膜和腹

内斜肌;后壁是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上壁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为

腹股沟韧带。

4)海氏三角海氏(腹股沟)三角位于腹前壁下部,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

壁下动脉围成的三角区。

(三)头肌

头肌可分为面肌和咀嚼肌两部分。

1、面肌

为扁薄的皮肌,位置浅表,大多起自颅骨的不同部位,止于面部皮肤,主要分布于面

部孔裂周围,如眼裂、口裂和鼻孔周围,可分为环形肌和辐射肌两种,有闭合或开大上述

孔裂的作用,同时牵动面部皮肤显示喜怒哀乐等各种表情。主要面肌有颅巧肌、眼轮匝肌

和周围肌等。

2、咀嚼肌

咀嚼肌包括咬肌、颍肌、翼外肌和翼内肌,它们均配布于下颌关节周围,参加咀嚼运

动。

(1)咬肌起自颗弓的下缘和内面,向后下止于下颌支和下颌角的外面。

(2)颗肌颓肌起自颍窝,肌束如扇形向下会聚止于下颌骨的冠突。

(3)翼内肌起自翼窝,向下外方止于下颌角的内面。

(4)翼外肌在频下窝内,起自蝶骨大翼的下面和翼突的外侧,向外方止于下颌颈。

(四)上肢肌

上肢肌可按不同的部位分为上肢带肌、臂肌、前臂肌和手肌。

1、上肢带肌

上肢带肌配布于肩关节周围,均起自上肢带骨,能运动肩关节。又能增强关节的稳固

性。包括:

(1)三角肌位于肩部起自锁骨的外侧段、肩峰和肩胛冈,肌束从前、外、后包裹肩关

节,逐渐向外下方集中,止于肱骨体外侧的三角肌粗隆。作用:使上臂外展。

(2)冈上肌位于斜方肌深面,起自肩胛骨的冈上窝,止于肱骨大结节的上部。作用:

使上臂外展。

(3)冈下肌位于冈下窝内,起自冈下窝,止于肱骨大结节的中部。作用:便上臂旋外。

(4)小圆肌位于冈下肌的下方,起自肩胛骨外侧缘上2/3的背侧面,止于肱骨大结节

的下部。作用:使上臂旋外。

(5)大圆肌位于小圆肌的下方,起自肩胛骨下角的背侧面,止于肱骨小结节崎。作用:

使上肢内收和旋内。

(6)肩胛下肌起自肩胛下窝,止于肱骨小结节。作用:使上臂内收和旋内。

2、臂肌

臂肌覆盖肱骨,形成前、后两群,以内侧和外侧两个肌间隔相隔。前群主要为屈肌,

后群为伸肌。

(1)前群包括浅层的肱二头肌和深层的肱肌和喙肱肌。

1)肱二头肌呈梭形,起端有二个头,长头起自肩胛骨盂上结节,通过肩关节囊,经结

节间沟下降:短头在内侧,起自肩胛骨喙突。两头在臂的下部合并成一个肌腹,并以

一个腱止于襟骨粗隆。作用:屈肘关节;当前臂处于旋前位时,能使其旋后。

2)喙肱肌起自肩胛骨喙突,止于肱骨中部的内侧。作用:协助上臂前屈和内收。

3)肱肌位于肱二头肌下半部的深面,起自肱骨下半的前面,止于尺骨粗隆。作用:屈

肘关节。

(2)后群有肱三头肌,起端有三个头,长头起自肩胛骨盂下结节,外侧头起自肱骨后

面税神经沟的外上方的骨面,内侧头起自楼神经沟以下的骨面。向下肱三头肌的三个头会

合以一个坚韧的腱止于尺骨鹰嘴。作用:伸肘关节。长头尚可使上臂后伸和内收。

3、前臂肌

前臂肌位于尺、楼骨的周围,共19块肌,分为前、后两群,大多数是具有细长的肌

腱的长肌。

(1)前群位于前臂的前面和内侧面,共9块,分四层排列。

1)第1层有5块肌,自楼侧向尺侧依次为肱楼肌、旋前圆肌、楼侧腕屈肌、掌长肌、

尺侧腕屈肌。

①肱槎肌自肱骨外上牌上方到槎骨茎突。作用:屈肘关节。

②旋前圆肌自肱骨内上牌止于槎骨中部外侧面。作用:前臂旋前、屈肘关节。

③横侧腕屈肌自肱骨内上镰止于第2掌骨底。作用:屈腕关节并外展。

④掌长肌有细长的腱,自内上嵌止于掌腱膜。作用:屈腕。

⑤尺侧腕屈肌自内上部止于豌豆骨。作用:屈腕关节并内收。

2)第2层只有一块指浅屈肌起自肱骨内上牌,肌纤维往下移行为四条肌腱,通过腕管

和手掌,分别进入第2~5指的屈肌腱鞘,止于中节指骨体的两侧,作用为屈近侧指间

关节、屈掌指关节、屈肘和屈腕关节。

3)第3层有两块肌肉,位于梯侧的拇长屈肌和位于尺侧的指深屈肌.

①拇长屈肌:起自槎骨上份前面及附近的骨间膜,肌下行移行为腱,经腕管人手掌,

止于拇指远节指骨底掌面。作用:屈拇指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

②指深屈肌:起自尺骨上份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