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学课件:利润表_第1页
企业会计学课件:利润表_第2页
企业会计学课件:利润表_第3页
企业会计学课件:利润表_第4页
企业会计学课件:利润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学》

第一节利润表概述第二节利润表具体项目释义第三节利润表分析利润表第一节概述利润表依据概念利润表设计及其结构利润表的编制方法一、利润表概念利润表: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一定期间经营成果:经营成果的表现形式:利润、亏损。反映企业利润总额及其构成。收入亏损费用企业要想从经营中取得效果,就会形成一定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亦即费用。包括工资、设备、材料消耗等而企业支出的结果,应当形成一定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亦即收入。包括提供商品、劳务会计工作的最重要内容,就是要比较二者之差,确定企业的经营损益。按照法规的规定进行分配我们应当说:这是从动态的角度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进行分析的结果。

进一步解释:我们对企业的经营过程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即从经济利益流入方面的收入,从经济利益流出方面的费用,和作为二者比较结果的利润或亏损。费用收入利润二、设计依据二、利润表结构设计的依据收入-费用=利润单步式多步式三、编制根据损益类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计算填列根据报表各项目的关系填列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利润利润也称净利润或净收益,是指收入与费用的差额。税前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与营业费用的差额。

投资净损益:投资收益与投资损失的差额。

营业外收支净额: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的差额。税后利润

净利润:税前利润减去所得税。第二节利润表具体项目释义营业收入与营业费用其他业务收支期间费用营业利润其他损益所得税利润及其分配一、营业收入营业收入是指企业在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入。特点:日常活动中形成;经济利益流入;所有者权益增加。

营业收入按内容分类,分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等形成的收入;按业务活动的频繁分类,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一)营业收入核算1、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2、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3、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与计量1、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与计量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条件是:

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企业即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商品实施控制;

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计量。当上述四个条件同时满足时,确认为收入;如果不能同时满足仍然作为存货处理。销售商品收入的计量:按成交金额计量。

(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风险主要指商品由于贬值、损坏、报废等造成的损失。

报酬主要指商品中包含的未来经济利益,包括商品因升值等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

例:企业尚未完成售出商品的安装或检验工作,且此项安装和检验任务是销售合同的重要著称部分,如电梯的销售。

例:销售合同中规定了由于特定原因买方有权退货的条款,而企业又不能确定退货的可能性,如新产品的销售。

(2)企业即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商品实施控制。

如果企业对售出的商品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或对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则此项销售不能成立,如联合开发房地产的销售;如果企业对售出的商品保留了与所有权相关的管理权,则此项销售在满足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可确认为销售的实现,如保留对房产的物业管理权。

(3)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是指直接或间接流入企业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如在销售商品的交易中,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即为销售商品的价款。

强调交易的实质。

(4)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不仅确认收入,而且确认相关的成本。

例:主营业务收入配比的成本是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例:其他业务收入配比的成本是其他业务支出。例:下列各种情况是否确认收入?为什么?如果确认,何时确认收入?1、销售新试制的产品,承诺3个月内无条件退货。提供商品的同时,款项已收到存入银行。2、甲公司将土地出让给乙公司。现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 A方案:乙公司付清土地款,承诺土地开发完成后由甲公司进行物业管理。 B方案:乙公司开发后所得利润为1亿元以上时加以公司按一定比例分成。3、销售并负责安装电梯。销售并负责安装空调。4、销售商品并办妥收款手续,但对方发生财务困难。5、销售委托加工的商品,尚未确定加工成本。

销售商品收入的计量:按成交金额计量,但需要考虑折扣、折让、销售退回等因素。折扣: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折让:冲减收入销售退回:冲减收入分期收款销售:主营业务收入实现的收入转入本年利润(1)满足收入确认的条件(2)按成交金额计量折让、退回登记利润表的金额销售商品: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退货或折让:借: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贷:银行存款等期末转出:借:主营业务收入

贷:本年利润2、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与计量(1)在同一会计年度内开始并完成的劳务,在劳务完成时确认收入。(2)提供劳务的期间跨越一个以上会计年度,并且提供劳务的交易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应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

按照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劳务收入的条件:

①劳务的完成程度能够可靠估计;②与提供劳务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③相关合同总收入和合同总成本能够可靠计量。完工百分比法:本年确认的收入=劳务总收入×本年止劳务的完成程度-以前年度已确认的收入本年确认的费用=劳务总成本×本年止劳务的完成程度-以前年度已确认的费用

※如果在资产负债表日不能对劳务的结果进行可靠的估计,分别下列情况进行确认与计量:①如果已经发生的成本估计能够全部得到补偿,应按已经发生的成本金额确认收入,并按相同的金额结转成本,不确认损益;②如果已经发生的成本估计能够部分得到补偿,应按估计部分得到补偿的金额确认收入,并按已经发生的成本结转劳务成本,按两者的差额确认损失;③如果已经发生的成本估计全部不能得到补偿,则不能确认收入,但应按已经发生的成本结转劳务成本,将其全部确认为损失。发生劳务成本:借:劳务成本

贷:银行存款

应付职工薪酬

原材料等提供劳务: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期末转出:借:主营业务收入

贷:本年利润3、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与计量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条件: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流入企业;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计量:如:利息收入的计量、出租资产收入的计量等。销售商品的会计处理:满足收入实现条件的作为收入处理。如果是企业的主营业务,通过“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核算;如果是企业的其他业务,通过“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核算。不满足收入实现条件的,作为存货处理,通过“发出商品”、“委托代销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等科目核算。与主营业务收入配比的成本和税金主要指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与其他业务收入配比的成本和税金主要指其他业务支出。

成本的计量可以按照存货发出计价的各种方法计算,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销售商品收入会计处理示意图银行存款(现金)应收帐款预收帐款产成品应交税金营业收入营业费用营业成本营业税金业务说明:①销售商品货款未收回、货款存入银行或销售预收货款的产品。②预收货款存入银行。③以银行存款支付销售费用。④结转销售产品的制造成本。⑤结算应交纳的税金。①①①③②④⑤(二)营业收入的披露在利润表中的列示利润表中“营业收入”项目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实现的收入净额。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业绩。要求企业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不能提前确认收入,也不能延期确认收入。在报表附注中的披露收入的详细情况收入的会计政策(三)营业收入的分析绝对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收入的构成分析其对利润的贡献,包括品种、地区、关联交易的销售本年与上年相比分析收入的变化趋势资产周转率技术投入比率案例:某上市公司三年的有关数据如下:财务数据表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净利润435044174500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35813957867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172561972019601预收账款42675607965营业收入132221720823652评价该企业的营业收入。二、营业成本

(一)费用费用是指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减少,其表现形式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而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减少,但不包括与所有者分配等有关的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费用的分类:本年税前费用、所得税费用

营业费用: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为了取得营业收入而发生的费用。

投资损失:企业在从事各项对外投资活动发生的净损失。

营业外支出:企业在经营业务以外发生的支出。

所得税:在会计税前利润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营业费用是指企业在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出。特点:日常活动中形成;经济利益流出;所有者权益减少。

营业费用与收入相配比确认。确认的方法有直接配比确认、期间配比确认。直接配比:主营业务收入=销售数量×单位售价主营业务成本=销售数量×单位成本期间配比: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直接抵减收益。(二)营业成本核算(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按照配比原则确认,计算公式为:主营业务成本=销售数量×单位成本单位成本的计量方法:存货的各种方法均可适用主营业务成本计算的销售成本转入本年利润其他业务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非主营业务。主要包括无形资产、包装物、固定资产出租,提供运输等非工业性劳务和出售材料物资等。按重要性原则进行会计处理。其他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在从事其他业务过程中取得的收入,通过设置“其他业务收入”科目对其进行核算。确认其他业务收入时记入贷方,期末将本期其他业务收入发生额全部从借方转出,转入“本年利润”科目贷方进行损益汇总。其他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是指企业在从事其他业务过程中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其他业务成本,通过设置“其他业务成本”科目对其进行核算。确认其他业务支出时记入借方,期末将本期其他业务支出发生额全部从贷方转出,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借方进行损益汇总。【例】A企业2002年出租包装物,取得租金2000元,存入银行;包装物成本1500元,出租时一次结转成本。其会计处理为:借:银行存款 2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2000借:其他业务支出 1500

贷:包装物 1500(三)营业成本的披露在利润表中的披露在报表附注中的披露(四)营业成本分析(1)毛利=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毛利率=毛利÷主营业务收入×100%成本率=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毛利率+成本率=1毛利是企业实现利润的源泉。毛利率的高低说明企业在行业中是否处于垄断地位。毛利率的高低说明企业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毛利率的高低对产品结构的影响。(四)营业成本分析(1)毛利=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毛利率=毛利÷主营业务收入×100%成本率=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毛利率+成本率=1毛利是企业实现利润的源泉。(2)营业成本的高低,反映企业的竞争能力。(3)营业成本是补偿的尺度。案例:某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新会计准则,销售商品成本的计价方法有后进先出法改为先进先出法。有关资料如下:收入成本表项目后进先出法计价先进先出法计价营业收入416267416267营业成本384605326494毛利3166289773净利润507144005思考:1、计算两种计价方法的成本率、毛利率。在后进先出法下,该企业采用怎样的盈利模式(经营活动主导型、投资主导性、资产重组型、会计操纵型)?2、不同的发出存货计价方法,如何对损益和资产产生影响?3、结合当年的物价说明该企业利润的真实性。4、结合案例说明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是企业重要的会计政策。模式经营主导型投资主导型资产重组型会计操纵型消耗的资源经营资产投资资产股东持有其他公司的资产不直接消耗资产业绩表现核心利润,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增加投资收益,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增加核心利润,投资收益,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增加利润增加,现金流量良性发展特征核心利润小于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权益法确认的投资收益的汇款大于相应投资收益的1/3前两项良性发展的后果经营活动现金支付能力增强投资收益形成的支付能力前两项三、营业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主要包括消费税、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分别根据税法的要求计算,借记“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等科目。存在增值税时,“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项目,看不出与主营业务收入之间的直接配比关系。(二)披露(三)特点政策较强非工商企业中与营业收入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工商企业的营业税金中仅包括城建税和教育附加【例1】A企业销售商品,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销售价款为10万元,增值税税款为17000元。该批商品的成本60000元。货到后购货方发现质量不合格,要求在价格上给予10%的折让。假定购货方开具了红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其会计处理为:销售实现:借:应收账款 117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17000结转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 60000

贷:库存商品 60000折让:

借:主营业务收入 1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1700

贷:应收账款 11700收款:借:银行存款 105300

贷:应收账款 105300【例2】A企业2002年8月10日以托收承付方式销售商品给B企业,成本为40000元,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售价70000元,增值税税款11900元。B企业当时发生暂时财务困难,估计未来有可能收回货款。2002年12月2日获悉B企业财务状况发生好转,并承诺付款。其会计处理如下:提供商品:借:发出商品 40000

贷:库存商品 40000

借:应收账款 119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11900承诺付款:借:应收账款 7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70000结转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 40000

贷:发出商品 40000四、期间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一)营业费用

营业费用是企业在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等主要经营业务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

内容: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广告费、专设销售机构的费用。

营业费用发生的费用转入本年利润计算销售人员工资借:营业费用贷:应付职工薪酬支付日常费用借:营业费用贷:银行存款销售部门的折旧费用借:营业费用贷:累计折旧支付包装费用等借:营业费用贷:包装物(二)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是企业在经营业务过程中为组织和管理经营活动发生的各项费用。内容:公司经费、工会经费、待业保险费、劳动保险费、咨询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研究与开发费等等。

管理费用发生各项费用转入本年利润计算管理人员工资借:管理费用贷:应付职工薪酬支付日常费用借:管理费用贷:银行存款管理部门的折旧费用借:管理费用贷:累计折旧支付有关税费借:管理费用贷:应交税费例:两类企业的有关资料如下:项目药业矿业营业收入66141444606销售费用258018497销售费用率39%2%管理费用322723567管理费用率4.88%5.3%(三)财务费用财务费用是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内容:利息支出、利息收入、汇兑收益、汇兑损失、手续费等等。财务费用利息支出汇兑损失手续费转入本年利润利息收入汇兑收益转入本年利润存款利息收入借:银行存款贷:财务费用支付借款利息费用借:财务费用贷:银行存款汇款结算等手续费用借:财务费用贷:银行存款(四)期间费用在利润表中的列示1、“营业费用”项目反映企业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发生的费用,反映经营活动的业绩。将“营业费用”与主营业务收入对应起来分析。2、“管理费用”项目反映企业管理经营活动发生的费用,反映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3、“财务费用”项目反映企业筹集资金发生的费用。应与资产负债表中的借款、应付债券等对应起来分析。(五)披露(六)特点与期间有关,与收入没有直接关系是收入的直接扣除销售费用的高低与产品的销路有关管理费用的高低与企业管理水平有关(七)分析绝对数分析费用水平比率分析财务费用分析杠杆的利用五、资产减值损失(一)资产减值损失的核算提取减值准备:

转回减值准备:借:资产减值损失

借:坏账准备贷:坏账准备

存货跌价准备

存货跌价准备

持有至到期减值准备

持有至到期减值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商誉减值准备(二)资产减值损失的披露(三)资产减值损失的特点减值损失的核算涉及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金融资产和流动资产等减值可以转回长期资产的减值一般不可以转回可收回金额具有不确定性(四)资产减值损失的分析(四)资产减值损失的分析分析企业是否存在通过资产减值损失的提取、转回操纵利润。可收回金额计算是否准确。经营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成本费用=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特点:企业自己进行经营活动实现的利润。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一)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核算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交易性金融资产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借:投资收益贷:投资收益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借:资本公积贷:资本公积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披露(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特点账面上的损益影响各期的损益(四)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分析案例:某公司有关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资料如下:

交易性金融资产资料表单位:万元项目2007年2008年2009年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成本158001580015800年末公允价值250001900013000公允价值变动损益92003200-2800经营利润500050005000利润总额1420082002200思考:1、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利润总额的影响。

2、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如何受证券市场的影响?

3、上述资料如何影响报表?七、投资收益投资净收益是投资收益与投资损失的差额。投资收益是指企业从事各项对外投资活动取得的收益(各项投资业务取得的收入大于其成本的差额);投资损失是指企业从事各项对外投资活动发生的损失(各项投资业务取得的收入小于其成本的差额)。

应设置“投资收益”科目对投资损益进行核算。取得投资收益时,记入该科目贷方,发生投资损失时记入借方,期末将本期投资净收益,即投资收益与投资损失之差额转出,转入“本年利润”科目进行损益汇总。投资净损失是投资收益与投资损失的差额。投资损失是指企业从事各项对外投资活动取得的收益(各项投资业务取得的收入小于其成本的差额);投资损失是指企业从事各项对外投资活动发生的损失(各项投资业务取得的收入小于其成本的差额)。(一)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是指企投资净收益是投资收益与投资损失的差额。投资收业从事各项对外投资活动取得的收益(各项投资业务取得的收入大于其成本的差额);投资损失是指企业从事各项对外投资活动发生的损失(各项投资业务取得的收入小于其成本的差额)。投资收益债券利息成本法下现金股利权益法下损益调整处置收益转入本年利润权益法下损益调整处置损失股权投资差额转入本年利润(二)投资收益的披露(三)特点(1)投资收益包括的内容较丰富。包括:债券投资的利息、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时分回的股利、处置投资时实现的损益、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时调整的净损益、投资减值计提的减值准备。上述内容需要根据减值准备明细表、报表附注等有关资料分析。(2)有些是实实在在的,有些是虚拟的,称为虚拟利润、或观念上的利润。(3)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因为是根据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的。(4)与资产负债表中的对外投资结合分析。(5)收益是间接的。(四)投资收益的分析与长期股权对应分析,投资的收益情况分析投资收益对利润贡献程度投资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损益例:某公司的有关资料如下:项目金额附注营业收入10261经营利润833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552股票公允价值变动投资收益311751其中64万元为处置收益,320万元为权益法核算的投资收益投资损益313303营业利润312684思考:1、该公司的盈利模式是什么?2、分析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1552万元的真实性。3、该公司在什么情况下能够控制投资收益?八、营业利润营业利润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获得的利润,表现为全部营业收入扣除全部营业费用后的余额。营业利润=经营利润+投资损益销售(营业)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例】以银行存款支付广告费5000元,支付车船使用税1250元,预提本月应负担的利息支出6000元。会计处理如下:借:营业费用 5000

贷:银行存款 5000借:管理费用 1250

贷:银行存款 1250借:财务费用 6000

贷:预提费用 6000利润操纵的手段:1、调节资产转化为费用的时间,如推迟或提前确认资产减值准备、推迟在建工程转化为固定资产的时间、折旧期间的调整、营业成本计量方法的选择等等。2、通过关联交易推迟或提前确认收入、销售价格的确定。3、应计费用的推迟。4、收入入账时间的确认。九、营业外收支净额营业外收支净额是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的差额。

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在经营业务以外取得的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固定资产清理净收益、出售无形资产收益、非货币交易收益、教育附加返还款、罚款收入。应设置“营业外收入”科目对其进行核算。确认营业外收入时,记入该科目贷方,期末将本期营业外收入全部发生额从借方转出,转入“本年利润”科目贷方进行损益汇总。

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在经营业务以外发生的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固定资产清理净损失,非常损失、对外捐赠支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非货币交易损失、出售无形资产损失、罚款支出、债务重组损失、罚款支出。应设置“营业外支出”科目对其进行核算。企业发生营业外支出时,记入科目借方,期末将本期营业外支出发生额从“营业外支出”科目的贷方转出,转入“本年利润”科目进行损益汇总。例:某上市公司有关资料如下:项目金额附注营业利润-96营业外收入1832其中200万元为政府补贴,1632万元为处置固定资产的收益。营业外支出210利润总额1526思考:1、该公司的盈利模式是什么?2、该公司的经营是否具有持续性?为什么?特点:(1)与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没有直接的关系,是正常经营活动之外发生的收支。通常将营业外收入利得,营业外支出称为损失。(2)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之间没有配比关系。(3)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是不对称的。十、所得税所得税是指企业取得收益后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应向国家交纳的税金。一、会计税前利润与应纳所得额

二、应纳所得税额与所得税费用(一)会计税前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

1、会计税前利润会计税前利润是指欺压在交纳所得税之前实现的利润,也称利润总额。其计算公式为:

会计税前利润=营业利润±投资净损益±营业外收支净额2、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按所得税法规定的项目计算确定的收益,是计算交纳所得税的依据。由于企业会计税前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口径、计算时间不一致,产生差异。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税前利润±各种差异-弥补以前年度亏损3、差异会计制度与税法的目的不同,对收益、费用等的确认时间和范围不同,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之间产生差异,包括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永久性差异:指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口径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其类型有:(1)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作为收益计入会计报表,在计算应税所得时不确认为收益。(2)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不作为收益计入会计报表,在计算应税所得时确认为收益。(3)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作为费用计入会计报表,在计算应税所得时不确认为费用。(4)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不作为费用计入会计报表,在计算应税所得时确认为费用。时间性差异:指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其类型有:(1)企业获得的收益,按会计制度规定应当确认为当期收益,但按税法规定需待以后期间确认为应税所得。(2)企业获得的收益,按会计制度规定应当于以后期间确认为收益,但按税法规定需计入当期应税所得。(3)企业发生的某项费用或损失,按会计制度规定应当确认为当期费用或损失,但按税法规定需待以后期间从应税所得中扣减。(4)企业发生的某项费用或损失,按会计制度规定应当于以后期间确认为费用或损失,但按税法规定可以从当期应税所得中扣减。(二)应纳所得税额与所得税费用

1、应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