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监测服务水质监测方案_第1页
水质监测服务水质监测方案_第2页
水质监测服务水质监测方案_第3页
水质监测服务水质监测方案_第4页
水质监测服务水质监测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水质监测布点方案 1一、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原则 1二、河流监测断面的布设 2三、湖泊、水源地监测垂线(或断面)的布设 3四、采样点的确定 3五、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4第二节水质采样方案 5一、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5二、水样采集与保存方法 6三、监测方法和技术的选择 9第三节质量保证及结果表达 10一、质量保证 10二、结果表达 13第一节水质监测布点方案一、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原则1.有大量废污水排入江、河的主要居民区、工业区的上下游,支流与干流汇合处,入海河流河口及受潮汐影响的河段,湖泊、水源地出入口,应设置监测断面。2.饮用水水源地和流经主要风景浏览区、自然保护区、与水质有关的地方病病发区、严重水土流失区及地球化学异常区的水域或河段,应设置监测断面。3.监测断面位置要避开死水区、回水区、排污口处,尽量选择河床稳定、水流平稳、水面宽阔、无浅滩的顺直河段。4.监测断面应尽可能与水文监测断面一致,以便利用其水文资料。二、河流监测断面的布设为评价完整江、河水系的水质,需设置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对于某一河段,只需设置对照、控制和削减(或过境)三种断面。1.背景断面:设在基本上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段,用于评价一个完整水系污染程度。2.对照断面:为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而设置。这种断面应设在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地方,避开各种废污水流入处和回流处。一个河段一般只设置一个对照断面。有主要支流时可酌情增加。3.控制断面:为评价监测河段两岸污染源对水体水质影响而设置。控制断面的数目应根据城市的工业布局和排污口分布情况而定,设在排污口下游,废污水与江、河水基本混匀处。在流经特殊要求地区(如饮用水源地及其有关的地方病发病区、风景游览区、严重水土流失区及地球化学异常区等)的河段上也应设置控制断面。4.削减断面:是指河流受纳污废水后,经稀释扩散和自净作用,使污染物浓度显著降低的断面,通常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上。另外,有时为特定的环境管理需要,如定量化考核、监视饮用水源和流域污染源限期达标排放等,还要设置管理断面。三、湖泊、水源地监测垂线(或断面)的布设湖泊、水源地通常只设监测垂线,当水体复杂时,可参照河流的有关规定设置监测断面。1.在湖(库)的不同水域,如进水区、出水区、深水区、浅水区、湖心区、岸边区,按照水体类别和功能设置监测垂线。2.湖(库)若无明显功能区别,可用网格法均匀设置监测垂线,其垂线数根据湖(库)面积、湖内形成环流的水团数及入湖(库)河流数等因素酌情确定。3.受污染物影响较大的重要湖泊、水源地,在污染物主要输送路线上设置控制断面。四、采样点的确定设置监测断面后,应根据水面的宽度确定断面上的监测垂线,再根据监测垂线处水深确定采样点的数目和位置。对于江河水系,当水面宽≤50m时,只设一条中泓垂线;水面宽50~100m时,在近左右岸有明显水流处各设一条垂线;水面宽>100m时,设左中右三条垂线(中泓及近左右岸有明显水流处),如证明断面水质均匀时,可仅设中泓垂线。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不足0.5m时,在1/2水深处设采样点;水深0.5~5m时,只在水面下0.5m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10m时,设三个采样点,即水面下0.5m处、河底以上0.5m处及1/2水深处各设一个采样点。湖泊、水源地监测垂线上采样点的布设与河流相同,但如果存在温度分层现象,应先测定不同水深处的水温、溶解氧等参数,确定分层情况后,再决定监测垂线上采样点的位置和数目,一般除在水面下0.5m处和水底以上0.5m处设采样点外,还要在每个斜温层1/2处设采样点。五、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为使采集的水样能够反映水体水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必须合理地安排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力求以最低的采样频率取得最优时间代表性的样品。我国水质监测规范要求如下:1.饮用水源地、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交界断面中需要重点控制的监测断面,没有至少采样监测1次,采样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2.较大的水系、河流、湖、库的监测断面,每逢单月采样监测一次,每年6次。采样时间为丰水期、枯水期和平水期,每期采样两次。水体污染比较严重时,酌情增加采样监测次数。底质每年在枯水期采样监测一次。3.受潮汐影响的监测断面分别在大潮期和小潮期进行采样监测。每次集涨潮、退潮水样分别监测。涨潮水样应在断面处水面涨平时采集,退潮水样应在水面退平时采集。4.属于国家监控的断面(或垂线),每月采样监测一次,在每月5-10日进行。5.如某必测项目连续三年均未检出,且在断面附近确无新增污染源,而现有污染源排污量未增加,在此情况下,可每年采样监测一次。一旦检出,或断面附近有新增污染源,或现有污染源新增排污量时,即回复正常采样。水系背景断面每年采样监测一次,在污染可能较重的季节进行。第二节水质采样方案一、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XX河属于潮汐河流,为了保证水样对水质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规律的反映我国水质监测对此有特别要求:潮汐河流全年在丰、平、枯水期采样监测,每期采样两天,分别在大潮期和小潮期进行,每次应采集当天涨、退潮水样分别测定。而采样频率的确定则要依据不同的水体功能、水文要素和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等实际情况,力求以最低的采样频次,取得最有时间代表性的样品,既要满足能反映水质状况的要求,又要切实可行。XX河属于潮汐河流,每天两涨两落,为了保证水样对水质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规律的反映,原则上“潮汐河流和河口全年按丰、平、枯三期进行采样”。二、水样采集与保存方法1.监测项目:根据《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地表水监测必测项目:水温、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BOD5、氨氮、总氮、总磷、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铬(六价)、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和粪大肠菌群此外,官洲河是潮汐河流,所以需要增加氯化物作为必测项目。根据官洲河的受污情况,选择悬浮物、总有机碳为选测指标。2.采样方法:用细绳将采样容器固定在竹竿上,伸到确定的采样点处,待一定时间后取水完成。做好采样记录。对某些特定项目如溶解氧、生化需氧量等需要特别处理。3.运输过程中的保存措施:采样后放在冰块中,以保持低温条件。在运输过程中,样品用黑色塑料袋或保密性较好的箱子装,从而避免光照。根据《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水样保存方法如下:序号项目采样容器保存方法保存期采样量(mL)1水温G.P现场测定2pH*G.P现场测定3溶解氧*/**溶解氧瓶加入硫酸锰,碱性碘化钾,现场固定24h2504高锰酸盐指数G2d5005化学需氧量G加硫酸,Ph<22d5006五日生化需氧量**溶解氧瓶12h2507挥发酚G加磷酸,Ph<2;加抗坏血酸,避光24h10008氨氮G.P加硫酸,Ph<224h2509总磷G.P加盐酸、硫酸,Ph<224h25010总氮G.P加硫酸,Ph<27d25011氯化物**G.P30d25012六价铬G.PNaOH,pH=8~914d25013铜p硝酸,1L水样中加浓硝酸10mL14d25014氟化物P14d25015总砷G.P硝酸,1L水样中加浓硝酸10mL,DDTC法,盐酸2mL14d25016总汞G.P盐酸,1%如水样为中性,1L水样中加浓盐酸10mL14d25017硒G.P盐酸,1L水样加浓盐酸2mL14d25018阴离子表面活性剂G.P24h25019硫化物G.P乙酸锌溶液,氢氧化钠溶液,1L水样加2mol/L乙酸锌2mL7d25020油类G加盐酸,Ph<27d25021氰化物G.P氢氧化钠,pH>912h25022总有机碳G加硫酸,Ph<27d25023悬浮物G.P冷藏7d50024锌P硝酸,1L水样中加浓硝酸10mL14d25025铅G.P.硝酸,1%如水样为中性,1L水样中加浓硝酸10mL14d25026镉G.P.硝酸,1L水样中加浓硝酸10mL14d250注:1.*表示应尽量作现场测定;**表示单独采样。2.G为硬质玻璃瓶;P为聚乙烯瓶(桶)。三、监测方法和技术的选择根据《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各指标监测方法如下表:序号项目方法1水温温度计测量法(GB/T13195-1991)2pH精密pH试纸(6~9)3溶解氧碘量法(GB/T7489-1987)4高锰酸盐指数酸性高锰酸钾法(GB/T11892-89)5化学需氧量重铬酸钾法(GB/T11914-1989)6生化需氧量稀释与接种法(HJ505—2009)7挥发酚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HJ503-2009)8氨氮蒸馏-中和滴定法(HJ537-2009)9总磷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T11893-89)10总氮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GB/T11894-89)11氯化物硝酸银滴定法(GB/T11896-89)12六价铬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T7467-87)13铜、锌、铅、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7475-87)14氟化物离子选择电极法(GB/T7484-87)15总砷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GB/T7485-87)16总汞高锰酸钾-过硫酸钾消解法双硫腙分光光度法(GB/T7469-87)17硒2,3-二氨基萘荧光法(GB/T11902-89)18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亚甲蓝分光光度法(GB/T7494-87)19硫化物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GB/T16489-1996)20石油类红外光度法(GB/T16488-1996)21氰化物的测定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HJ484—2009)22总有机碳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HJ501—2009)23悬浮物重量法(GB/T11901-89)第三节质量保证及结果表达一、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图(一)采样时质量控制1.采样前测量现场水样的物理化学特征参数,同时测量当天气象参数。2.采样时,首先用水样荡洗容器,再用采集的样品反复荡洗样品容器3-5次。3.水样采集后,在现场根据所测项目的要求添加保存剂。盖好盖塞,填写标签贴在容器壁上,记好采样记录。将样品妥善装箱准备运到实验室。4.三个取样点安排人员尽可能同时取样,以保证其时间的可比性。5.采用相同规格的采样及保存仪器,尽可能排除干扰。6.采样时不可搅动水底的沉积物。7.采样时尽量保证采样点的位置准确。8.保证采样按时、准确、安全。9.采样结束前,应核对采样计划、记录与水样,如有错误或遗漏,应立即补采或重采。10.如采样现场水体很不均匀,无法采到有代表性的样品,则应详细记录不均匀的情况和实际采样情况,供使用该数据者参考。11.测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和有机污染物等项目时,水样必须注满容器,上部不留空间,并有水封口。12.如果水样中含沉降性固体(如泥沙等),则应分离除去。分离方法为:将所采水样摇匀后倒入筒形玻璃容器(如1~2L量筒),静置30min,将不含沉降性固体但含有悬浮性固体的水样移入盛样容器并加入保存剂。测定水温、pH、DO、总悬浮物和油类的水样除外。(二)实验时的质量控制1.每个实验配制标准样品,以检验所配试剂的准确性。2.监测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方法,确保数据结果的权威性。3.设置空白组、平行组实验。同一个实验由同样的实验人员操作,以保证减少系统误差;再由另一个同学随机做一组实验,以确保其可信度,减少随机误差。4.同一个实验由同样的实验人员操作,以保证减少系统误差;再由另一个同学随机做一组实验,以确保其可信度,减少随机误差。5.数据处理严格遵守数据的修约规则。二、结果表达1.采样现场记录表采样点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削减断面备注采样日期涨潮退潮涨潮退潮涨潮退潮温度气压风向相对湿度现场测定水温PH感官描述2.实验数据记录表日期: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削减断面备注指标涨潮退潮涨潮退潮涨潮退潮水温pHDOCODBOD5挥发酚TOC六价铬氨氮总PSS3.水质评价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依据地表水水域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