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排泄课件_第1页
第八章 排泄课件_第2页
第八章 排泄课件_第3页
第八章 排泄课件_第4页
第八章 排泄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排泄第八章排泄1、排泄的定义:机体将代谢终产物、过剩的、异物经血液循环排出体外的过程。2、排泄的途径:①呼吸器官:②消化器官:③皮肤:④肾脏:尿液特点:量大、种类多是机体排泄的主要器官。3、肾脏的功能:①排泄功能②内分泌功能概述:第八章排泄第一节肾的结构与血液循环特点一、肾的结构特点:(一)肾单位和集合管:1、肾单位:两种肾单位2、集合管:第八章排泄(二〕球旁器1、近球细胞:

分泌肾素2、致密斑:

感受小管中Na+

含量变化3、球旁系膜细胞致密班近球细胞交感N远曲小管球外系膜细胞肾小球旁器示意图第八章排泄二、肾血液循环的特点(一)血流量大,主要分布于皮质:

安静时两肾的血流量约1200ml/分,

流进肾皮质约94%.

(二)有两套毛细血管: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高,有利于尿液生成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血压低,有利于重吸收第八章排泄(三)肾血流量的调节:肾动脉Bp80~180mmHg肾血流量相对稳定自身调节1、自身调节:2、神经-体液调节:交感N+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Adr、NE+第八章排泄尿生成基本过程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第八章排泄第二节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球滤过:

无蛋白的血浆经滤过膜滤入肾小囊生成原尿的过程。

※滤过动力:有效滤过压

※滤过的结构基础:滤过膜第八章排泄一、滤过膜及其通透性结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基膜层肾小囊上皮细胞层滤过屏障(通透性)机械屏障:裂孔限制分子量>70000、直径

>3.6nm通过.唾液蛋白电学屏障:唾液蛋白限制带负电的物质通过.第八章排泄二、有效滤过压1、原尿生成的动力: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渗压+囊内压)入球小动脉:EFP=45mmHg-(25mmHg+10mmHg)=

10mmHg出球小动脉:EFP=45mmHg-(35mmHg+10mmHg)=0第八章排泄2、肾小球滤过率:

定义:

单位时间内(分钟)两侧肾脏生成原尿总量。正常值:125ml/分钟

3、滤过分数:定义: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值:125ml/660ml×100%=19%第八章排泄三、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第八章排泄(一)有效滤过压1、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肾动脉Bp80~180mmHg自身调节肾小球毛细血管Bp相对稳定GFR基本不变肾动脉Bp<80mmHg肾小球毛细血管↓GFR

↓尿量↓肾动脉Bp<50mmHgGFR=O无尿第八章排泄2、血浆胶体渗透压3、囊内压:囊内压↑有效滤过压↓GFR↓尿量↓尿道梗阻有效滤过压↑GFR↑尿量↑静脉输入大量生理盐水血浆稀释血浆胶体渗透压↓第八章排泄(三)肾血浆流量(二)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两肾总滤过面积:1.5M2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的速度减慢毛细血管全长段都有滤过滤过率↑尿量↑肾血浆流量↑第八章排泄第三节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及其分泌作用一、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重吸收:小管液中的水和溶质重新返回血液的过程(一)重吸收的部位和方式:

第八章排泄2、重吸收的方式(1)主动重吸收:有机物、阳离子

(2)被动重吸收:阴离子、H2O1、重吸收的部位:

近球小管:重吸收65~70%髓攀:重吸收10%左右远曲小管和集合管:10~20%第八章排泄(二)几种物质的重吸收1、NaCl和H2O的重吸收:1)近球小管:65~70%泵-漏学说2)髓攀:20%3)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10~20%

机制:

①醛固酮调节②抗利尿激素调节第八章排泄2、K+重吸收

每天滤过的量:36g;排出的量:2.3g;

重吸收量占滤过总量的94%。

部位1)近球小管:65~70%

2)髓攀:少量

3)远曲小管和集合管:5~10%第八章排泄3、HCO3-的重吸收:小管液中的HCO3-是以CO2的形式吸收的:①近球小管:80~90%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10~20%

Na+H

+HCO3-H2CO3CACO2+H2O毛细血管NaHCO3肾小管Na+H++HCO3-H2CO3H2O+CO2K+Na++HCO3-组织液第八章排泄4、葡萄糖的重吸收①部位:近曲小管②机制:G+载体+Na+③衡量肾小管重吸收的能力:

肾糖阈:尿中不出现葡萄糖时的最高血糖浓度。值:8.96~10.08mmol/LNa+GNa+GNa+GNa+AAK+葡萄糖吸收极限量:男性:375mg/分女性:300mg/分第八章排泄5、其它物质的重吸收氨基酸、无机盐等重吸收基本同葡萄糖相同。第八章排泄(三)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因素第八章排泄1、小管液中的溶质浓度: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小管液中渗透压↑妨碍对水的重吸收尿多渗透性利尿:

由于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加,渗透压增加,使水的重吸收减少而发生的尿量增多的现象。例如:糖尿病病人的多尿,山梨醇、甘露醇脱水第八章排泄2、肾小球滤过率与肾小管重吸收之间的关系球-管平衡:

肾小球滤过多,肾小管重吸收多,肾小球滤过少,肾小管重吸收少,近球小管重吸收量始终占滤过量的65%~70%,这种定比关系,球-管平衡。

生理意义:

使尿量不致于因肾小球滤过率的的增减而发生大幅度变化。第八章排泄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第八章排泄(一)H+的分泌

部位:各段肾小管

方式:

Na+-H+交换生理意义:重吸收NaHCO3,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Na+H+Na+H+HCO3-

肾小管肾小管上皮细胞毛细血管NaHCO3第八章排泄(二)NH3的分泌部位:主要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谷氨酰胺脱NH3而来。方式:扩散生理意义:促进H+分泌和重吸收NaHCO3,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Na+H+Na+H+HCO3-

肾小管肾小管上皮细胞毛细血管NaHCO3NH3

谷氨酸谷氨酰胺

NH3NH4++NH4ClCl-第八章排泄(三)K+的分泌分泌部位: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方式:Na+-K+交换生理意义:重吸收NaHCO3

。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Na+H+Na+H+HCO3-肾小管肾小管上皮细胞毛细血管NaHCO3+K+K+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之间的存在竞争:

Na+-H+交换↑,Na+-K+交换↓

Na+-H+交换↓,Na+-K+交换↑;酸中毒时:

Na+-H+交换↑,Na+-K+交换↓,导致高血K+。第八章排泄第四节尿的浓缩与稀释第八章排泄一、尿浓缩和稀释的基本过程1、实验现象:

①在近球小管是等渗性尿②远球小管内的是低渗尿③髓攀和直小血管是“

U”

形管,

具有逆流倍增和逆流交换的作用。

④冰点降低法测得:皮质部组织液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1.0

从外髓到内髓,组织液的渗透压为血浆的2.0、3.0、4.0第八章排泄2、尿浓缩和稀释的基本过程低渗的小管液(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管周膜对水的通透性↓,水的重吸收↓尿液稀释机体不缺水ADH↓小管液中的水经管周膜被重吸收尿液浓缩机体缺水ADH↑低渗的小管液(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第八章排泄二、肾髓质渗透压梯度的形成和保持(一)肾髓质渗透压梯度的形成

1、外髓部渗透压梯度的形成:

Nacl主动重吸收2、内髓部渗透压梯度的形成:尿素再循环及Nacl扩散(二)髓质高渗梯度的保持直小血管的逆流交换第八章排泄第五节尿生成的调节第八章排泄一、抗利尿激素(ADH)(一)来源和作用

1、合成和释放部位:

合成部位: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

贮存和释放的部位:神经垂体

2、作用:

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加,尿少。第八章排泄(二)抗利尿激素释放的调节血浆晶体渗透压↑循环血量↓抗利尿激素释放的有效刺激第八章排泄血浆晶体渗透压↑下丘脑释放ADH↑血液循环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增加水的重吸收↑尿量↓晶体渗透压感受器例:大量出汗,严重的腹泻、呕吐1、血浆晶体渗透压:第八章排泄水利尿:定义晶体渗透压感受器血浆晶体渗透压↓下丘脑释放ADH↓血液循环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减小水的重吸收↓尿量↑大量饮清水第八章排泄20151050306090120150时间(min)尿量(ml/min)第八章排泄2、循环血量的改变容量感受器下丘脑释放ADH↑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增加水的重吸收↑尿量↓迷走神经循环血量↓第八章排泄二、醛固酮(一)来源和作用1、来源: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2、作用: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Na+重吸收增加,

K+的分泌增加,同时促进Cl_和水的重吸收(二)醛固酮分泌的调节第八章排泄1、肾素-血管紧张素的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Ⅲ肾上腺皮质球状带醛固酮保Na+排K+交感神经循环血量↓

致密斑小管液Na+↓2、血Na+↓、K+↑近球细胞第八章排泄第六节血浆清除率指单位时间内,肾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的某种物质完全清除除去的血浆毫升数。(plasmaclearance)计算血浆清除率(C)牵涉到三个参数:该物质的血浆浓度:P

该物质在尿中浓度:U

每分钟的尿量:V由于该物质全部来自血浆:U×V=P×CC=U×VP第八章排泄二、测得血浆清除率意义1、测得肾小球滤过率:例如:菊粉可经肾小球自由滤过,而不被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

菊粉的血浆浓度:P=1mg/100ml在尿中的浓度:U=125mg/100ml

每分钟的尿量:V=1mg/min故肾小球滤过率:

125ml/min由于该物质从肾小球滤过,全部由尿中排出。故血浆清除率即为肾小球滤过率。C=U×VP125mg/100ml×1mg/min1mg/100ml==125ml/min第八章排泄2、测定肾血浆流量例如:碘锐特和对氨基马尿酸这类物质从肾小球滤过、从肾小管分泌,但不被肾小管重吸收。如果给物质在血浆中保持一定的浓度,循环一周后,静脉几乎为零,则血浆清除率实际上就代表了肾血浆流量碘锐特血浆浓度:P=1mg/100ml在尿中的浓度:U=220mg/100ml

每分钟的尿量:V=3mg/minC=U×VP220mg/100ml×3mg/min1mg/100ml=故肾血浆流量:660ml/分=660ml/min第八章排泄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