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909躺平思想不可得人生短暂需拼搏_第1页
2023-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909躺平思想不可得人生短暂需拼搏_第2页
2023-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909躺平思想不可得人生短暂需拼搏_第3页
2023-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909躺平思想不可得人生短暂需拼搏_第4页
2023-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909躺平思想不可得人生短暂需拼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909躺平思想不可得,人生短暂需拼搏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

(第909期)

主题:躺平思想不可得,人生短暂需拼搏

【作文指导】

【文题在线】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近段时间,网络上流行一个词“躺平”,用来形容当下年轻人对工作生活的状态。大体是面对现实中无法改变、无法掌控、无法解决的事,摆出无所谓的态度,不奋斗不努力,赚多少就花多少,即一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态。面对“躺平”的年轻人,忧国忧民一族很是担忧,担心“躺平"演变下去,会上升到民族危机。2021年5月25日,《南方日报》就“躺平”现象发文表示:躺平就是毒鸡汤,不仅不正义,而且可耻!表达了对“躺平族"的批判,也因此引发了全网对于“躺平”的讨论。

对于“躺平”,你有怎样的思考与认识?请选好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文题解析】

核心内涵

据材料可知,命题人传达的如下内涵:

第一,告知考生,何为躺平,即,“躺平”的概念。

第二,关于“躺平”,命题人是什么观点,即,“面对“躺平”的年轻人,忧国忧民一族很是担忧,担心“躺平"演变下去,会上升到民族危机。”,再据《南方日报》的例证观点,考生可知,对于“躺平”,命题人是持反对态度的。

第三,反对的理由即是本题的最佳立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拒绝躺平,应时刻保持着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驱动任务

据“对于‘躺平’,你有怎样的思考与认识?”这句话,考生可知,你的“思考与认识”,最好是命题人的观点。

虽然在一定的合理状态下,青年可以稍微放松,但这些不足支撑青年人“躺平”的理由,故,这些支持“躺平"观点的因素,也只能作为“负面”素材论据,来有力地论述反对“躺平"的观点。

【立意参考】

①拒绝躺平,让人生更精彩;

②心态好,更有利于身心健康;

③不忘初衷,才能享受生活的乐趣;

④积极的人生,才是最美的人生;

⑤物欲横流之时,更应有淡泊情怀;等等。

【佳作赏析一】

躺平思想不可得,人生短暂需拼搏

生活的现实中,难免遇见一些无法预测的挫折,面对它们,我们可以在某个深夜无力,但我们不可以丧失拥有“必胜”生活的信念和勇气,更不能怀揣着一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态,我们应该把现实中的所有的不顺,化为“拼搏"的药水,为短暂的青春人生注入力量,让人生精彩绝伦。

于己,作为新时代青年,应拒绝躺平,践行奋斗的青春。

古人颜真卿的一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勤奋使人快乐,勤奋使人无悔。古有书巢勤学的陆游,一生留下近万首诗,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今有百米世冠的刘翔,起初在训练队里是最差的一个,经过勤奋练习,终为中华民族的自豪。古有凿壁偷光的匡衡,深受邻居的感动,终得郎中、博士的仕途人生;今有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小时候的勤奋读书造就他如今文坛上的五彩画卷。他们与拼搏奋斗相伴,无时无刻都在践行着自己的青春,作为青年的我们,怎有理由“躺平"?

于家,作为新时代青年,应拒绝躺平,树立拼搏的榜样。

荀子的《劝学》有言:“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思想和态度的端正,既使我们远离“躺平”,也利于树立人生的标杆。你可知,一位一手拽着背包,一手抱着孩子,佝偻地背着比自己高的行囊,负重前行,目光坚毅的“春运母亲”;你可知,凭借短视频,以充满诗意而精致的内容讲好中国故事的李子柒。他们也在不停地拼搏,努力成为美好的榜样。因此,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于家,要树立一个拼搏的榜样。

于国,作为新时代青年,应拒绝躺平,挑起担当的大梁。

古人云:“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想,这也是我们奋斗不止,做好一名公民的初心。“青年人,尊重的描写罢,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这是冰心对青年人的寄托,也是对未来希望的勉励。我们虽处于青年时期,但我们应当有理性的心智和长远的抱负,拒绝躺平,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为国家繁荣昌盛而全力以赴,为民族的崛起而厚积薄发,从而挑起民族责任担当的大梁,实现自己的人生辉煌。

生活在新时代青年们,没有理由不去践行奋斗的青春,没有理由不去树立拼搏的榜样,没有理由不为民族崛起而挑起大梁。我们要拒绝躺平,要汲取一切能动性的精神养料,确立自己符合青年人的奋斗精神,端正自己符合民族梦的人生态度,从而摆脱躺平思想,助力民族复兴。

【佳作赏析二】

祖国正待奋进,青年岂可躺平

当个人的声音逐渐湮没于时代的洪流,当个人的脚步逐渐失落于时代的征途,有人因生活设置的种种问题和压力,以无所谓的姿态选择躺平,或许无可厚非。然而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今日的中国,正行走在民族复兴的前夜,正需要一群蓬勃向上的青年为她注入更大活力。在祖国正待奋进的历史时刻,青年岂可以躺平应之?

为青年者,当如红日初升,有光照华夏之广博胸襟。

君可见,“躺平青年"的鼻祖陶渊明也曾高呼:“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若以东晋局势观照之,应该说,所谓陶渊明之躺平,也不过是万般无奈下的苦闷抉择。五四青年所处的中国,军阀混战,列强环伺,何其黑暗。可就是这般黑暗,他们也没有选择躺平,终以如椽之笔刺破这黑暗,还华夏以光明,所恃者何?是为生民立命的使命呼唤,为天地立心的精神传承,亦是为万世开太平的历史襟怀!若我辈青年此心已无,则诚为可悲!

为青年者,当如春水初生,有润泽九州之万丈豪情。

从毛泽东的“人生无处不青山"到周恩来的“邃密群科济世穷”,从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到陈毅元帅的“此头须向国门悬”,伟人豪情经时光之洗炼,流传到今天,愈加光辉夺目。如我辈青年人人能撷取伟人豪情之万一,汇涓涓细流为汪洋大海,以奔腾之势滋润中华大地,则为中华民族之大幸!世界大同之大幸!

为青年者,当如五岳挺拔,有名标史册之浩然正气。

鲁迅先生说:“青年要摆脱冷气,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我们的国家是五岳向上,我们的青年亦当学五岳挺拔,不必理会那通行于四海愚夫的事不关己之论,更不必用一句开心就好麻醉自我、随波逐流。我们要“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不断寻求生命的突破,用无限的激情、饱满的力量、流淌的活力照耀千秋史册,激励万代人心!

一个民族的活力,其实就是她的青年的活力。青年暮气沉沉,民族万马齐喑。青年朝气蓬勃,民族欣欣向荣。迫于压力的短暂躺平或许无可厚非,然而长此以往,躺下的是个体的身体,倒下的却是一个民族的意志!如今,中华民族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光明的未来,我辈青年更应该奋起直追,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民族,青春之国家!

【阅读拓展】

(一)直不起腰的父亲

每个直不起腰的父親,身后都背负着一个家,他们如同我的父亲,有着迎难而上、绝不退缩的担当……

在大街上,经常能看到驼背的中老年人,男性偏多。头前倾,背部凸起,他们像一座弯峰,一副腰总也直不起来的模样。

每次看到他们,我都不禁想起我的父亲,他也直不起腰,且背驼得厉害。生命最后的那几年,他走路时,弓着背,看得我好揪心,想流泪。

父亲也曾去不少医院看过,但都未能看好,医生说他的脊椎已经严重变形了,不可逆。

父亲直不起腰,不是没来由的。长年累月辛苦操劳,咬牙坚持地负重前行,像一根根稻草,一点点压弯了他。

我儿时,为了养家糊口,父亲给窑厂当挑货郎,把“窑货"挑到镇上去。所谓的窑货,就是窑厂烧制好的土陶品,各种瓶瓶罐罐……

父亲要挑着它们,走十多里的山路,送到镇上指定的商店里去,挣些运费。挑担时,通常都是大窑货里放着中窑货,中窑货放着小窑货,水缸里放着晒缸,晒缸里又装着钵子,钵子里还盛着碗碟,加起来重达上百斤。

山路本就难走,何况还有易碎的重货在肩。一路上,父亲左右肩轮换着挑,却不肯轻易歇担,其负重之累可想而知。

返回时,他也舍不得空着肩,会挑一担柴火到窑厂,再赚点运力钱。

那时,我刚上小学,学校离家较远,途中都是逼仄的小径,高高低低,多的是沟沟坎坎。每当山洪暴发时,洪水便会淹没小路。这时,父亲又多了一个任务,他得送我上学,遇到水深的地方,要背着我蹚过去。

虽然家里没什么好吃的,可那时的我,却是个胖小子,重重地压在父亲的肩背上。父亲那时,正值壮年,腰板挺直,一点都不在乎。

我到县城上中学时,家里的开销更大了,挑窑货的收入,已经远远不够应付了。恰好,我有个亲戚,住长江边上的一个码头旁。在他的帮助下,父亲找到了一份新工作:在码头上,当扛麻袋的装卸工人。

报酬不错,但活也更累,每个麻袋重达上百斤,扛上肩,还要爬上一段很长的台阶,送到岸边的货车上去。扛一袋能有两毛钱,父亲一天能扛到200多袋,有四五十块钱的收入。

有年暑假,我去看父亲。烈日火辣,江水粼粼,热浪滚滚。父亲光着膀子,将一袋鼓胀的麻袋,压到肩上,然后侧开脑袋,弯着腰,一袋又一袋,一趟又一趟地来来回回。

沉重的麻袋渐渐压得他抬不起头,直不起腰。晚上,父亲带我去吃饭,跟在他身后,我发现,父亲已经有些驼背了,走路的姿势,跟扛麻袋时的差不多,仿佛随时要卸货。

后来,码头卸货直接改用叉车了,父亲和他的工友们,也就无货可扛了。但他却并没有因此停下来,结束挑担扛肩的日子。不久,县城迎来了棚户区改造,许多老旧房子被拆,父亲又找到了一份给包工头拉砖、挑砖的工作,用肩扛,用板车拉,依然流着汗,从早到晚。

父亲就是在这样的劳累中,背慢慢驼了起来。每个直不起腰的父亲,身后都背负着一个家,他们如同我的父亲,有着迎难而上、绝不退缩的担当,他们咬牙坚持,驼背前行,只为让家人能过得更好一点,生活能更幸福一些。

(二)所有的横空出世,都是厚积薄发

他從小就梦想当一名侦察兵,却在刚刚结束的集团军创破纪录比武中,打破集团军通信兵500米收放线纪录,获得冠军,他就是“95后”战士左训宜。

五年前,左训宜应征入伍,想到很快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当一名既能上天入地还能下水的“三栖精兵"——侦察兵,他开心不已。然而新兵下连的时候,他却成了一名有线兵,失望和沮丧,让他成天无精打采。连队领导多次找他谈心,讲有线通信在信息化战争中的优势和作用,劝导他:“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你体能好,为什么不认真训练,做一名出色的通信兵呢?”

听了领导的话,左训宜打开了心结,他斗志昂扬地走进训练场。然而,他刚接触有线专业训练就遇到了困难,为此,要强的他暗下决心:练,一遍不行就练十遍、百遍!他向班长求教收放线和爬杆技巧,每天都在3米多高的松木杆上爬个近百次,手掌上扎满了芝麻粒大小的刺,又痒又痛,他把刺挑出来后继续练;他背负着七八公斤重的络车,在崎岖不平的沙石地上奔跑,被覆线埋放、架设线路、勾杆打结……他仿佛不知疲惫似的苦练着,不知跑坏了多少双鞋,磨破过多少件衣服,他的训练成绩也不断提高。年终考核的时候,他的收放线成绩在全营排名第二。2018年,在旅创破纪录比武中,他取得400米第一名的好成绩;次年,又荣获军体运动会100米跑第一名。

2021年1月,集团军组织创破纪录比武,他果断报名参加。左训宜深知:要想在高手如云的比赛中脱颖而出,除了刻苦训练,没有任何捷径可走。为了提升速度,每天凌晨五点,他就出现在训练场上,在1000米的跑道上来回冲刺,一趟、两趟……十趟。为了加大训练难度,他把比武用的铜丝换成了钢丝,装备的重量增加了2公斤,达到了17公斤,络车操作起来难度极大。他背着沉重的装备奔跑着,放线、收线,汗水浸湿了他的军装,又渗进脚下的泥土中。

长时间负重训练,他的右手臂出现肌腱损伤,医生警告他:“你的肌腱鞘膜下出现了积液,不能再高强度训练了,否则积液会更严重。"战友们纷纷劝说他:“身体最重要,多休息休息,等好了再练。”

左训宜回答说:“对手不会给你机会,我现在不加练,比武场上肯定‘走麦城’!"他吃了几粒药后,就扛起络车又去了训练场。三个月的高强度训练,他的体重减轻了10余斤,不过奔跑的速度越来越快,收放线的动作也越来越熟练。

比武那天,左训宜像一阵风似的冲出去,他左手控制着身后的络车,脚不点地地飞奔,身后的线如一条长蛇般在地上扭动。跑到指定地点后,他迅速转身,同时把络车移到身前,一边用双手熟练地配合着收线,一边飞快地往回跑。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他累得瘫倒在地上,听着广播里播报的成绩,他欣慰地笑了。3分35秒!他夺得了冠军,还打破了集团军500米收放线纪录!

记者采访左训宜时问:“有人说你是横空出世的天才通信兵,你怎么看?”他不无感慨地说:“哪儿来的天才,不过就是1%的天赋加上99%的汗水。一滴滴汗水,一次次冲刺,才能换来一点点进步。所谓横空出世,不过是厚积薄发的结果而已。"

【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题。

父亲是个兵

邓一光

1945年,东北的战争态势捉摸不定,苏军冲入关东军将大和民族的骄子碾成肉酱,大部分大中城市落入苏军之手,少部分为抗日联军占领,楚汉两界开始频繁易主,新的军事势力迅速地渗透东北。东北是什么?中国最大的重工基地,最大的产粮区和军事工业所在地。

1945年11月,冀东八路军和国民党军火力接触,国共双方终于为争夺东北拉开了战争的帷幕。

11月7日,我的父亲揣着十九旅代旅长兼山海关卫戍司令的委任状,带着几名参谋警卫星夜赶往山海关。在他们身后,相隔一天时间,父亲的老四十八团也以急行军的速度赶往山海关。同时,国民党13军石觉的部队在美式道奇十轮卡车的运载下,已抵近山海关。

裆里磨得皮开肉绽,半伏在马背上不断地摊开军用地图看,途中与国民党开展遭遇战,丢掉通讯参谋和警卫员,自己的左腿被子弹击……

如果仅仅是上述这些小麻烦,父亲无论如何不会犯下他此生最大的一次错误。就在父亲星夜赶往山海关的时候,山海关的军事局势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方山海关守军仅八千,面对全美式装备的三万国军,无异于以卵击石。守军请求避免正面作战,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同意放弃山海关,部队在11月14日开始不顾一切地往下撤。

所有这一切父亲都不知道。

父亲碰到第一支大逃亡的部队时简直惊呆了。父亲问:你们是哪支部队?营长喘着气抹一把汗说:十九旅四十六团×营的。父亲说:谁让你们撤下来的?营长说:还能是谁,当官的呗。父亲说:现在我命令你停止撤退,原地待命!营长说:你是谁?你凭什么命令我?营长说完,跳上马背,朝马屁股上猛抽一鞭,快步去追自己的队伍。父亲怒气冲天,钢发乍立,一把拽出警卫员胯下的盒子枪,对准营长的坐骑就是一枪。马应声倒下,把马背上的营长摔了个老王抢瓜,父亲吼道:让你的人立刻停下来!再走一步,我打烂你的头!

父亲就这样在他的人生历程中走出了最致命的一步,在山海关战役后被指认为建制独立思想,受到行政撤职的处理,从此一蹶不振。实际上,父亲不久就知道了摆在他面前的严酷局势,并且拿到了总部同意放弃山海关的电报,他完全可以要参谋长通知部队按原撤退方案进行,然后调转马头,轻轻磕一下马肚子,轻松地离开那个造成他人生误区的是非之地。从我日后收集到的所有资料来看,就父亲个人的军人生涯而言,他所指挥的战斗胜多败少,他属于那种素质和运气都不差的军人。那么,究竟是什么动机使父亲放弃了这个机会,反而做出了坚守山海关的决定?

11月15日上午,13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进攻山海关,总指挥是名将杜聿明。

战斗进行得极其残酷。13军以整团的兵力实施强攻,潮起潮落,云卷云舒。那架式,极似一群去赴宴的饿鬼。

守军则苦多了。没有太多的重武器,装备落后。战斗一开始就用上了全部兵力,八千男儿,各据一隅,顽强抵抗。美丽宁静的山海关被飞机炸弹、120毫米榴弹炮和82毫米坦克炮弹整整翻了一个个。

入夜时,进攻停止了。父亲命令部队抓紧时间清点伤亡人数、清理弹药和抢修工事。父亲也许在这个时候还抱有一线幻想,他派出一个连的兵力下山去袭击13军的一个野炮阵地,企图扰乱敌方的阵脚。父亲没有等回那个派出去的连队,山脚下密集的枪声疏落之后,父亲知道,再不会有什么奇迹出现了。

16日凌晨,旅指挥所几乎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父亲带着那个脸无血色的宣传员来往奔跑于各个阵地,父亲能够说的只有一句话:“不惜一切代价死守阵地!”父亲实际上已经成为一名战斗员。

事过半个世纪后,我已经知道了,就在父亲和他的八千兄弟顽强坚守山海关时,在他们身后不远的绥中守军已经开始撤退,绥中实际上已经变成一座空城。这一切,父亲并不知道,他唯一知道的只是死死守住他自己的阵地,用他军人的荣誉、信念和十九旅八千兄弟的血肉之躯。

父亲拖着他那条肿亮的伤腿在战壕里移动。在每一个战死或战伤的战士面前停下来,目光深沉地看着他们。父亲浑身浸透了鲜血,阵地上,到处都是十九旅士兵安静的尸体。

撤退的命令在太阳落山的时候送到父亲手中。四边的枪声此刻已稀落了,远处的山头用力支撑着一大片令人心怵的铁青色积雨云,天空是那种摇摇欲坠的样子,部队这个时候正在抓紧空隙补充弹药、掩埋尸体。父亲从电文纸上抬起目光,看了看面前被打废了的山海关,良久,才沙哑着喉咙对身后的参谋长吐出两个字:“执行!"

17日凌晨1时,山海关守军留下两千余具遗体,在夜幕的掩护下悄然撤离阵地。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11月7日”“17日凌晨1时”,这些具体时间,突显战事的紧迫性,集中表现了父亲从接受任命到撤退的紧张过程。

B.小说草灰蛇线,匠心深藏,如父亲走出最致命一步的动机,其实早在开篇对东北重要性的介绍以及东北战争态势的描写中已作了充分交代。

C.父亲在拿到了总部同意放弃山海关的电报后仍决定坚守,以卵击石终遭惨败,可见有着丰富指挥经验的父亲也有判断失误的时候。

D.小说结尾的自然环境描写颇具味道,阴暗、压抑的景象既呼应了故事凄惨的结局,也是对父亲未来命运的一种暗示。

2.作品题目为“父亲是个兵”,父亲这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