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教案全集_第1页
2020届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教案全集_第2页
2020届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教案全集_第3页
2020届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教案全集_第4页
2020届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教案全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民基本权利

O•••嗷材分析

本课时对宪法列举的公民基本权利依据内容进行归类,重点介绍了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和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阐述了权利的内涵以及行使权利的个人价值

与社会意义,有助于学生理解基本权利的内涵及其价值,增强权利意识。

O•••谆情分析

初中生对法律相对比较陌生,如果平铺直叙地讲法律知识,学生会感到无趣。从学生的心

理特点和认知程度来看,在此之前,学生从未学习过系统的法律知识,其法律知识水平参差不

齐,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学习上的困难。从学生平时的生活学习来看,法律与学生学习和生活息

息相关。因此,本节课要密切联系生活中的实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权利意识渗

透到学生心中和日常生活中。

O•••嗷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体系目标:知道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了解这些基本权利的含义;掌握公民基本权利

的重要意义。

素质能力目标:提高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认识能力,能认识和辨别侵害公民基本权利的违

法行为。增强法律观念,养成崇尚法律的思维习惯和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

价值取向目标:逐步增强权利意识,进一步感受宪法与每个人的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活动体验法、问题探究法

/教学过I?设计(一)——+―+-—

一、导入新课

今天,在人才网站上老师看到了一份个人简历。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PPT展示:

我叫刘斐,喜欢绘画,现有多幅作品被出版社采用。大学期间,我积极努力,品学兼优,获

得了优秀党员的称号。在日常生活中,我参加勤工俭学,凭双手挣钱,自立自强。在政治生活

中,我积极参加党建活动,在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中,被光荣选为市人大代表。

问题:请说说刘斐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姓名权、受教育权、著作权、荣誉权、获得劳动收入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这些权利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和了解的内容。

板书:公民基本权利

二、讲授新课

(一)政治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链接资料】

2016年H月15日,习近平在北京市西城区中南海选区怀仁堂投票站参加北京市区人大

代表选举投票。习近平主席行使了自己享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问题:(1)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是否也具有这样的权利?

(2)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需要具有哪些条件?其意义是什么?

(3)我们班级选班干部是在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吗?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参与班级交流。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出总结,得出以下正确认知:

(1)我们中学生不具有这样的权利。

(2)条件: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意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

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3)我们班级选班干部并不是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知识拓展】

人民是政治概念,人民是相对于敌人而言。公民是法律概念,在我国,凡具有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籍的人都是我国公民。

剥夺政治权利是指依法剥夺犯罪分子一定期限参加国家管理和政治活动权利的刑罚方

法。

剥夺政治权利包括剥夺以下四项权利:

(1)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国家机关包括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

以及军事机关。也就是说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不能担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的任何职务。

(2)担任国有公同、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可以在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中继续工作,但是不能担任领导职务。

(3)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

管理的必要前提和有效途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当然不能享有此项权利。

(4)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这六项自由,是我国宪法规定的

公民的基本政治自由,是人民发表意见、参加政治活动和国家管理的自由权利,被依法剥夺政

治权利的人不能享有这些自由。

2.政治自由

(D内容: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2)意义: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3.监督权

【链接资料】

罗先生通过媒体实名举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刘某违法犯罪的问题,经调查,刘某非法收

取巨额财产,利用职务之便,为亲友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属实。

问题:罗先生实名举报行使的是什么权利?行使这种权利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公民行使监督权。具体表现: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

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

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注意问题: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链接资料】反腐败必须重视“群众举报”

据有关人士透露,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查处的违纪违法、贪污腐败案件中,群众举报的

案件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总量也不断攀升,群众举报在反腐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3月,

中央纪委信访室一位负责办理群众来信的工作人员说,某省的群众来信在2013年之前,每月

不过几百封,目前达到了每月近3000封。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群众举报,已经成为各级党委反腐败的秘密武器。这也难怪包括中

央、各省市的巡视组在开展巡视的时候,都要在巡视的省内各大主流媒体公布各个巡视组的

联系方式、巡视任务等,广泛宣传、鼓励大家积极反映巡视对象的问题线索。中央认为,只有

调动了群众反腐倡廉的积极性,让群众参与到反腐败工作中来,反腐败工作才可能真正地取

得群众满意的实效。

人民群众是“老虎”“苍蝇”身边的监督员,任何蛛丝马迹都逃脱不了他们“雪亮的眼

睛”。盯住“四风”新动向,不仅要靠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也要靠广大群众,因为他们是反腐

败的秘密武器。

问题:材料给你什么启示?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肯定学生的正确观点,作出总结:

(D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2)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意义: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

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意义

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

经济和文化事业,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形式。

(二)人身自由

教师指导学生把握以下要点:

1.人身自由含义: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2.人身自由内容: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

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3.人身自由的重要性: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

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4.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表现:

教师展示幻灯片或请学生阅读课本P35-36内容。

幻灯片一: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

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

搜查公民的身体。

幻灯片二: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

陷害。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幻灯片三:住宅不受侵犯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幻灯片四: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

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

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案例分析】

侵犯公民权利的案例

材料一上海一名女大学生在屈臣氏公司的一家超级市场连锁店购物。在离开时,防盗

铃骤响,商场女保安将她带入地下室进行搜身检查,女保安用手提电子探测器对女大学生进

行全身检查后,探测器测出其髓部带有磁信号,女保安当即要求女大学生脱裤检查。女大学生

以侵犯人身权、名誉权为由,状告上海市屈臣氏有限公司和屈臣氏四川北路店,要求公开赔礼

道歉和赔偿精神损失费50万元。

材料二刘老师因为学生小吴没完成作业,中午放学后,将小吴锁在办公室不让其回家

吃饭。

材料三严某通过网络发帖检举乡政府违法占用村民承包地。次日一早,乡政府工作人

员破门而入,将还在睡梦里的严某强行带到乡政府“教育”了一整天。

这三则材料分别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权利?

学生作出判断,交流反馈:材料一侵犯了公民的人格尊严权;材料二侵犯了学生的人身自

由权;材料三侵犯了公民的住宅权和人身自由权。

(设计意图: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材料,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

巩固新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三)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权利

教师指导学生把握以下几项权利:

1.财产权

(1)重要性: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及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财产。

(2)宪法规定: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

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

【知识拓展】

财产权,是指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民事权利。财产权是可以以金钱计

算价值的,一般具有可让与性,受到侵害时需以财产方式予以救济。财产权既包括物权、债权、

继承权,也包括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以物质财富为对象,直接与经济利益相联系的民事权利,

如所有权、继承权等,简称产权。

2.劳动权

(1)内容: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2)宪法规定: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3)意义:劳动权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通过劳动,参与社会生产与服务活动,获得

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既可以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知识拓展】

宪法第四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

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

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国有企业和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都应

当以国家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劳动。国家提倡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

工作者。国家提倡公民从事义务劳动。

国家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

第四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

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

3.物质帮助权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

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过渡语】财产权、劳动权和物质帮助权属于公民享有的社会经济方面的权利。受教育

权属于公民哪一方面的权利呢?

4.受教育权

(D含义: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

权利。

(2)教育的重要性或作用: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

族和国家的未来。

(3)国家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政策或措施: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

接受义务教育;制定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

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教师安排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本P37-38的探究与分享,完成P38提出的问题:

问题一:从三名同学的对话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请把关键词填写在横线上。

问题二:结合这段材料,请你和同学讨论:国家为什么要从制度上保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

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教师在学生讨论后安排小组发言。

教师总结:根据对话图中最左边和最右边同学的回答可知:国家通过制定资助政策,不让

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并且设有物质保障机制。根据中间一位同学的回答可知:

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国家制定资助政策,不让一

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样就使得

学生读得起书,读书没有后顾之忧。

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5.文化权利

宪法规定: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

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

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予鼓励和帮助。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课本P39的探究与分享,思考回答:国家为什么要对公民的科学文化

活动给以鼓励和帮助?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活动经费由国家承担,活动场地由国家出面解决,免费使用,有专门人员协助

维护秩序等,都是国家提供支持和帮助的表现;国家给予的这些支持和帮助,可以促进科学文

化事业的发展,培养人才,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青少年的兴趣爱好等。

6.其他权利

此外,我国公民还享有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

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权利等

基本权利,这些权利作为我们人权的一部分,宪法都有明确的保护规定。我们要珍惜、爱护、

依法行使这些权利。

四、布置作业

让学生试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对本框内容作出总结。

二妹书设计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主体;意义

政治权利和自由卜政治自由:内容;意义

---------I监督权:内容;意义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内涵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原因;内容

T人身自由H住宅不受侵犯:意义;内涵―

通信自由和通佶秘密受法律保护:内涵

公民

除财产权:意义;内涵

权利劳动权:意义;内涵

社会经济与文物质帮助权:内涵;形式

化教育权利受教育权:内涵;意义;实现

文化权利:实现

平等权

宗教信仰自由

其他权利

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

敢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这三个

方面的内容。学生对公民的这些权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很多权利名词比较抽象,不利于学

生理解,因此要结合教材中的例子和生活实际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

/教学过带设计(二)+-+-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教师播放幻灯片或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32运用

你的经验,完成填空。教师展示幻灯学生根据检查学生

小云上学,体现了她享有受教育权;妈妈当选人片,展示所要填已有知识预习知识

大代表,体现她享有被选举权;爸爸妈妈上班,写的内容。和预习情的情况,

体现他们享有劳动权;爷爷奶奶领取养老金,体况,完成填导入新

现他们享有物质帮助权。空。课。

除此之外,公民还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呢?接下来

我们就一起来学一下公民基本权利。

板书:公民基本权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政治权利和自由

通过课前预习,教师提问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通过案例,引导

包括哪些内容。学生记忆关键

学生回答。点:我国年满18学生阅读

(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周岁的公民;未材料,思考

活动一:投上宝贵的一票被剥夺政治权问题,从课

“我这次回家,主要是来参加村委班子的换届利。本中找答

选举。选好村委班子,是搞好村建设的关键。我案。

要珍惜这神圣的一票,选好村里当家人!”从外

地打工回家的某村民杨某真诚地说。为了这宝

贵神圣的一票,在外打工人员有的按规定写委

托书,委托他人代投,有的则借机回乡参加选

举。

思考:公民享有选举权应同时具备什么条件?

续表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公民行使选举权有什么意义?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L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必

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年满18周岁;

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让学生意识到政

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治自由我们时刻

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根据自身在享有,离我们的

(二)政治自由生活实际,生活并不遥远。

读一读:学生阅读课本,找出公民政治自由的谈谈自己

含义,阐述其意义。享有的政

说一说:在你的生活中,你享有哪些政治自治自由。

由?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

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公民享有政治自由,

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

己的意愿。

(三)监督权

活动二:探究监督权的行使

读漫画,回答问题。

提醒学生通过回答捏造事

权利要依实、诬告陷害他人

法行使。掌握监督的后果,让学生认

权的含义,识到正确行使监

明确行使督权的重要性,以

思考:实名举报是在行使什么权利?在行使这

这一权利提醒自己,规范自

项权利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应注意的己的行为。

学生回答:实名举报是行使监督权。行使监督

问题。

权应该注意: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和法律;要对举报内容的真实性、客观性负

PPT展示

责,不得捏造事实、制造假证、诬告陷害他人;

知识小

等等。

结。要求直观地展现知识

思考: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会有什么后

学生抓关点,有助于学生对

果?

键词记比记忆。

学生根据认知回答。

忆。

教师总、结:捏造事实进行举报,侵犯他人的合

法权益,会使自己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根据图表

小结知识点:

内容,快速

政治权

记忆,同桌

利和自含义意义

可以相互

检查。

我国年满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

选举权

十八周岁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

和被选

的公民,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

举权

都有选举社会的基础

权和被选

举权;但

是依照法

律被剥夺

政治权利

的人除外

我国公民

有言论、

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

政治自出版、集

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

由会、结社、

意愿

游行、示

威的自由

提出批评

和建议的

权利;向

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

国家机关

监督权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

提出申

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诉、控告

或者检举

的权利

目标导学二:人身自由

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整体掌握人身自由的

内容和维护公民人身自由的意义。

续表

教师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活动

活动三:案例回放一一于欢故意伤害案

相比一审以故意伤害罪判处于欢无期徒刑,二审虽

然同样定为故意伤害罪,却依法按照各种情节判处

有期徒刑5年。于欢是在人身安全面临现实威胁的了解案例,把案例应用于

情况下才持刀捅刺,且其捅刺对象都是在其警告后回答问题,课堂教学。-

仍向前围逼的人,可以认定其行为是为了制止不法重点学生大胆表方面,能有效

侵害;于欢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构成故意伤害罪。讲述述自己的观解决课堂问

判决书中有一句话说得好:于欢及其母亲苏某的人该案点,明确应题;另一方面,

身自由和人格尊严应当受到法律保护,但于欢的防例给依法行使自能以事实告诫

卫行为超出法律所容许的限度,也应当依法承担刑我们己的权利,学生必须依法

事责任。的启而又不侵犯保护人身自

思考:ZJ\o他人的合法由,否则会使

(1)于欢及其母亲的什么权利受到了侵犯?权利。自己走上违法

(2)该案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犯罪的道路。

学生回答:(D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到了侵犯。(2)

人身自由受法律保护,不受他人非法侵犯。要学会

依法维权,而又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

活动四:权利辨析一一私拆、毁弃他人信件

生活中会有这样的现象:未经同意,老师拆看学生揩书面知识服

的信件,父母拆看子女的信件,领导检查下级的信务实际生活,

件。拆看信件者均认为自己有教育或管理的权利。规范学生行

为。活学活用,

―/«,他有别R

组织提高学生分析

学生问题、解决问

肩避交流题的能力,同

时丰富学生生

1.说一说:上述行为是否合法?请简要说说理由。展示

活经验。

2.谈一谈,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自己

学生回答问题参与全班交流,总结出正确答案。观

点。

学生回答:(1)不合法。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

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

(2)遇到自己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被侵犯时,自

己应该申明自己的这一权利不受非法侵犯;加强与

父母的交流沟通,让父母对自己放心。

3.总结: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住宅不受侵犯解决课堂任务

人身自由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要有详有略,

4.教师归纳:对公民的人身权利,我国宪法都有明可发挥学生学

确规定,我们要明确自己的权利,学会依法维护自要求习的主体作

己的权利,而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学生用,提高学生

目标导学三: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识记。自学的能力。

1.财产权

活动五:情景再现一一抓小偷

(阅读课本P37的第一个探究与分享)

思考:警察征用摩托车的行为涉及公民的哪项基本

权利?

提示:财产权。展示

(1)重要性: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及物质和文化生活案例根据已有知

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财产。内容识,对问题

(2)宪法规定: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作出判断。

产不受侵犯。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

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

活动六:走进生活,作出判断

下列哪些行为是依法享有财产权?

(1)小王领取工资,去游戏室打游戏;

(2)赵超买股票获得股息;

续表

学生活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3)张亮把自己的积蓄以高出银行利息10倍的

方式借给急需要用钱的吴能;

(4)警察借用他人汽车,造成损坏,按市场价给以赔

偿。

提示:(1)(2)(4)属于公民依法享有财产权。

过渡:除了财产权之外,我们在课程开始的时候,提

到了小云的爸爸妈妈去上班,体现了他们有劳动

权;小云的爷爷奶奶领养老金,体现他们有物质帮

助权,这两项权利属于啷方面的权利?它们的具体强调:劳动识记知

含义是什么?既是公民识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权利又是

2.劳动权公民义务。

(1)内容: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劳动就业和取

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2)宪法规定: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

义务。

(3)意义:劳动权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通过

劳动,参与社会生产与服务活动,获得劳动报酬和

其他收益,既可以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

价值,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让学生明确

3.物质帮助权受教育的现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实意义,从

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明确三个而珍惜受教

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学生的对育权利,自

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话所包含觉履行受教

【过渡语】财产权、劳动权和物质帮助权属于公民的信息:义育义务。

享有的社会经济方面的权利。那受教育权属于公民务教育、保

哪一方面的权利?障、资助。

4.受教育权

阅读课本P37-38,探究与分享。指明受教学生接

思考:育既是公受教师

(1)从三名同学的对话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民权利又的引导,

(2)结合这段材料,请和同学讨论:国家为什么要从是公民义初识教

制度上保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务。育公平。

提示:⑴国家采取措施,努力实现教育公平。

(2)①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要求学生

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②教育为识记文化

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权利的内

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③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容。

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④国家制阅读课

定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本基础

学,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知识,明

育。确内容。

5.文化权利

PPT展示:国家表彰科学研究工作者、组织艺术表

演、修建图书馆阅览室等图片。

思考:国家这样做是为了保障公民的什么权利?为

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国家这样做,是为了保障公民的文化权

利。

宪法规定: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

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

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

以鼓励和帮助。

国家对公民的科学文化活动给予支持和帮助,可以

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培养人才,丰富人们的

精神文化生活,培养青少年的兴趣爱好等。

知识点小结:

财产权

劳动权

物质帮助权

受教育权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文化权利

续表

教师学生设计

教学过程

活动活动意图

除此之外,我国公民还享有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妇

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及宪法是怎

样保护公民权利的,知道了这些基本权利的重要性,提高了对公民

权利的认识,增强了权利意识。

四、板书设计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五、教学反思

面面俱到的课堂教学,势必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加重教师自身负担,培养不出学生良好的

自学能力。不如把一些知识点交由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搜集资料,进行整理研究,这样可达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本节课活动目标参考答案

教材P321运用你的经验】

[例答]受教育被选举劳动物质帮助

教材P331探究与分享】

公民享有选举权需要哪些条件?

[例答]公民享有选举权的条件有:

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

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你心目中的人大代表是什么样的?

[例答]我心目中的人大代表应该是: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努

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教材P331探究与分享】

罗先生实名举报是在行使什么权利?他在举报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例答]罗先生实名举报是在行使监督权。

他在举报时应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

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贴大字报、聚众闹事。

教材P351探究与分享】

乡政府的行为是否违法?你认为严某的哪些基本权利受到了侵犯?

[例答]乡政府的行为是违法的。严某的人身自由、言论自由、监督权等受到了侵犯。

教材P371探究与分享】

警察征用摩托车的行为涉及公民的哪项基本权利?

[例答]财产权。

教材P37-38【探究与分享】

从三名同学的对话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请把关键词填写在横线上。

[例答]义务教育、保障、资助。

结合这段材料,请你和同学讨论:国家为什么要从制度上保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

困难而失学?

[例答]因为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

的权利。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国家

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国家制定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学

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教材P39【探究与分享】

国家为什么要对公民的科学文化活动给以鼓励和帮助。

[例答]国家对公民的科学文化活动给予鼓励和帮助,可以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培

养人才,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青少年的兴趣爱好等。

二、相关资料

1.公民享有平等权。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实现“公民在法律面前

一律平等”,就要消灭特权。特权是公民平等权可能被侵犯的主要表现。有的干部自视为不

受法律约束的“特殊公民”,他们不但不守法,而且还以权谋私,徇私枉法,包庇、纵容违法者。

但公民的权利是平等的。一个人无论职位高低,都要遵守、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允

许有任何特权。

公民在平等权被侵犯时,要懂得用法律来捍卫自己的权利。

2.宗教信仰自由。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有宗教信仰自由。”

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

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面,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

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

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依法行使权利

O•••嗷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承接上一课时,在学生了解了公民基本权利包括什么之后,还要了解行使权

利的正确方法。本课时通过行使权利有界限,以及维护权利守程序两部分内容,帮助学生明白

行使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权利需要依法行使的道理,明确维护权利守程序的原因和方式。

O•••谆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公民基本权利所包含的内容之后,已初步树立起权利意识。但是,对于权利

应如何行使,以及当权利受到侵犯时应该如何维护自身权利仍旧不甚了解。本节课将帮助学

生了解如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在学习行使权利有界限时,学生可能会觉得这一内容与上

节课所学的政治自由、人身自由相冲突,教师需循循善诱,帮助学生理解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

作出的限制性规定是对公民权利的保护。

O•••嗷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体系目标:知道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权利需要依法行使的道理;明确维护权利守

程序的原因和方式。

素质能力目标:结合正确解决纠纷的案例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会依法行使权利和维护

权利。

价值取向目标:明白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制性规定是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增进

热爱宪法的情感,自觉遵守宪法,自觉维护宪法尊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

一、导入新课

读漫画,明事理。

问题:观察这幅漫画,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任何权利的行使都不能随心所欲,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

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否则要承担法律责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依法行使权利》

这一课。

(设计意图:漫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庄于谐,在轻松愉快中让学生明白事理,直接导

入课题。)

板书课题:依法行使权利

二、讲授新课

(一)行使权利有界限

探究活动一:阅读课本P41探究与分享的案例。

问题:1.甲队球迷的行为可能造成哪些危害?

2.案件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规范答案:

1.危害他人生命健康权,扰乱社会秩序等。

2.(1)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过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2)

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

自由和权利。(3)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也不得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PPT展示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定性规定:

宪法第41条规定:“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

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宪法第49条规定:“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

宪法第5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

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教师解说法律规定: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制性规定,说明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

的,权利需要依法行使。同时我们要明白,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制性规定是对公民权

利的保护。

过渡:现在我们知道了行使权利是有范围的。但是,在生活中,我们的权利总会被他人有

意或无意地侵犯。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犯时,我们应该怎样去维护自身权利呢?让我们通过下

面的学习来探究一下吧。

(二)维护权利守程序

探究活动二:阅读课本P41运用你的经验的案例。

晓明的妈妈参加某公司网上促销活动,购买了一套座椅按摩垫,却一直没有收到货。晓明

建议妈妈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消协经调查发现该公同构成虚假宣传及欺诈。经调解,该公司

向晓明的妈妈返还了贷款,并给予赔偿。

1.在消费过程中你是如何维护自己权益的?

2.遵守正当程序的原因有哪些?

3.公民应怎样维护自身权益?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2.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

3.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链接材料,走进生活

2017年7月16日上午,在北京飞往上海的上海吉祥航空公司H01252次航班上,因一名

四岁儿童在未购票的情况下登机,致该航班的全体乘客不得不重新安检,原计划6点55分起

飞的飞机延误至11点59分起飞。吉祥航空公司对此次航班长时间延误而耽误旅客的行程深

表歉意,并表示,针对当日航班旅客的补偿工作已经启动。

思考:1.假如你是这次航班的乘客你会主动维权吗?

2.维护权利时需要遵守程序吗?为什么?

提示:1.会(或不会)。

2.需要。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

过渡:我们说维护权利要按法定程序办事,怎样才算维护权利守程序?让我们通过下面的

学习来了解一下吧。

探究活动三: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的做法。

教师:做一件事我们往往是先有意识,后有行动,维护权利同样如此。它要求每个公民首

先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然后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1.协商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42第二个探究与分享思考:张某与村民、厂家的纠纷可以通过哪些

方式解决?你认为哪种解决方式较为合适?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

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

和诉讼等。

协商是当事人之间自行解决纠纷的方式。一些常见的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等,

当事人可以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依据法律,直接对话,分清责任,达成协议,解决纠纷。日

常生活中大量的权益争议是通过协商解决的。

过渡: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刚刚我们知道了协商的含义,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下调解、仲裁和诉讼。

2.调解

阅读课本P43探究与分享。

请说说人民调解在解决民事纠纷中具有哪些独特优势?

学生看课本,找答案。

提示:有利于纠纷双方相互体谅,便于以平缓的方式解决纠纷。

调解是通过调解组织解决纠纷的方式。调解人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社会公德为依

据,对纠纷双方进行疏导、劝说,促使他们相互谅解,进行协商,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我

国调解方式主要有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

过渡:在双方相互体谅的情况下,纠纷双方可以通过协商、调节的方式解决矛盾。但是,

当纠纷双方不愿意协商或不满意调解结果时,就需要用到更有强制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那

就是仲裁和诉讼。

3.仲裁

仲裁是通过仲裁机构解决纠纷的方式。公民与其他个人或组织之间发生合同纠纷和其他

财产权益争议(适用范围)时,可以申请仲裁。当事人根据他们之间订立的协议,自愿将其争议

提交仲裁,并受仲裁裁判约束。

相关链接:

与其他争议解决方式相比,仲裁具有以下特点:

①在仲裁中,当事人享有选定仲裁员、仲裁地、仲裁语言以及适用法律的自由,还可以协

议设计符合自己特殊需要的仲裁程序。与法院严格的诉讼程序和时间相比,仲裁程序较为灵

活。

②仰裁不同于法院判决,仲裁裁决不能上诉,一经作出即为终局,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

③仲裁案件不公开审理,从而有效地保护了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和商业信誉。

④《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现有缔约国家和地区100多个。根据该公约,仲裁

裁决可以在这些缔约的国家和地区得到承认和执行。

过渡:具有强制力的纠纷解决方式除了仲裁之外,还有一种我们更为熟悉的方式就是诉

讼。

4.诉讼

诉讼是通过人民法院解决纠纷的方式。公民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维护自身权益。

公民遇到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的争议,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公民对于某些侵犯自

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公民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

了自己的权益,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知识点小结,PPT展示:

参与人依据适用

协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

当事人事实法律道理

商事故纠纷

调当事人事实、法律法规政

广泛适用

解调解人策、公德

合同纠纷

仲当事人

仲裁协议、法律财产权益争议等民事纠

裁仲裁庭

诉当事人、代理人及人人身、财产争议违法行

事实、法律法规

讼民法院政行为

材料链接,走进生活

小刘在某商场买了一双名牌运动鞋。两天后,发现这双鞋有严重的质量问题,于是小刘找

到该商场负责人进行协商,要求退货并给予一定的赔偿。由于协商不成,小刘一气之下将该商

场的几个柜台砸烂。

问题:请对消费者小刘的维权途径进行简要评析。

学生思考,生成自己的答案,同桌进行交流,得出正确认知。

教师总结:小刘通过与商家协商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正确的;但小刘一气之

下将该商场的几个柜台砸烂的行为,是错误的。因为:①任何公民必须采取合法的方式来维护

自己的合法权益;②公民在维护自身合法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利;③小刘在与商家

协商不成的情况下,应该通过调节、仲裁、诉讼等其他合法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依法行使权利。知道了行使权利有界限,行使任何权利都不能损害国

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明确了维护权利守程序的原

因和方式;知道了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采取正确的途径和方式来维权。

四、布置作业

1.识记课本基础知识。

2.调查周围人群,看看身边的人们是通过哪些方式维护自身权益的。并写出一份简易的

调查报告。

一始书设计

不得超越权利本身的界限

本节课内容较少,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探讨如何依法行使权利。第一个问题:行使权利有界

限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行使权利有界限可结合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来认识,特别是结合

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制性规定来认识,这些限制性的要求就是权利的界限。第二个

问题:维护权利守程序这一知识点比较容易理解,结合具体事例较容易掌握。

/教学过靛设计(二)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针对学习程度不学生回答问题,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宪法规定我国公同的同学指名提同学之间相互能巩固所学知识,也能

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问。矫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

学生回答问题,针对学生回状态。

答问题情况,可酌情给学生

两三分钟的时间强化记忆。

教师: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

权利,那拥有的这些权利怎

样去行使,怎样去维护呢?是

随心所欲还是有所约束?这播放视频,组织学生观看视频,

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学生讨论前三个思考问题,小组

内容。问题。提醒学生之间展开讨论。

板书:依法行使权利回答问题要运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