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报告心得体会课件_第1页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报告心得体会课件_第2页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报告心得体会课件_第3页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报告心得体会课件_第4页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报告心得体会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有感读经典文化品幸福人生作为教师的我们该如何去感受幸福呢?幸福是一种心态,是自我的一种体验,幸福是需要用心去营造的。做幸福的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做幸福教师,享受“文化存款”做幸福教师,要懂得享受读书做幸福教师,要懂得享受课堂做幸福教师,要懂得享受读书读专业书、读经典书,使自己的知识面广博起来,才能拓宽自己的专业领域,才能开阔自己的视野,才能不断地汲取生命的营养,才能收获人生的感悟,享受人生的幸福。做幸福教师,要懂得享受读书记得一位学者这样说过:“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我想作为一名教师,就要多读书。我们需要学习教育家教育大师的著作来充实自己,让自己在他们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中更透彻地领悟教育真谛,从而更加成熟。我们需要常与大师对话,多与名师交流,从各方面,多角度来感受大师的风采,反思自己的教学,这样才能让自己更有灵性,更有见解,才能走出自己的教育特色之路。

做幸福教师,要懂得享受课堂“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如果只有知识,那你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看到一粒沙子仅是一粒沙子而已。但是一旦拥有了智慧,就可以从一块石头里发现一道风景,从一粒沙子中感悟灵魂的律动。”做幸福教师,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学科教学的主要阵地,是教师点燃生命的平台。在这里,我们倾注心血,默默耕耘,书写青春,实现着人生的价值与梦想,展现着生命的全部意义。这何尝不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舞台。课堂教学是生命与生命的对接,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是有感情的交流,是有温度的对话。当你用知识和智慧开启学生心灵大门的时候,看到的是一双双水灵灵的眼睛,一朵朵像花儿一样美丽的笑脸。如同粮农面对着长势喜人丰收在望的庄稼,如同果农面对着硕果累累压满枝头的果园,这怎能不是一种慰藉、一种享受!做幸福的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所谓“宽容”,是指老师对学生实施教育过程中的一种方法,其前提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目的在于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宽容与严格是矛盾的统一体,宽容是另一种意义的严格。宽容应该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因事而别。教师应做到:原则问题不让步,是非面前不糊涂,评判学生看主流,心存善意看发展。做幸福教师,享受“文化存款”“教师要想发展起来,就要给自己的心灵留下一个阅读经典的空间,从而使自己的教学登上‘会当凌绝顶’的境地。”让我们保持一颗进取的心,用阳光心态享受教育,享受读书,享受生活,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谢谢聆听走进教育家——李镇西解读《做最好的老师》一、李镇西简介李镇西,男,1958年生。1982年2月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2003年6月在苏州大学完成教育哲学博士学业。先后在四川乐山一中、成都玉林中学、成都石室中学担任班主任兼语文教师。曾短暂供职于成都市教科所。现在执教于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系成都市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结合中学教育实践,长期致力于民主教育和语文教育的研究与探索。已在《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人民教育》、《中学语文教学》等数十家报刊发表教育文章500余篇。李镇西老师著有教育教学专著21本,是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

二、什么是“最好的教师”李镇西老师在序言中说:“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所谓“最好的教师”,就是用我的今天与我的昨天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我今天组织班集体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教师”的境界靠近。

三、“最好的教师”应有怎样的情怀李镇西老师说最好的教师需要有“三心”:“童心、爱心和责任心”。1、“三心” (1)童心童心就是要和学生保持共同爱好,用四句话来概括做有童心的教育者就是: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三心”之中李老师把童心放在了首位。因为教育,仅有爱心是不够的,爱学生就要首先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一句话也就是要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所以需要有一颗童心,在教育中体会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引导他们认知的兴趣、求知的欲望。1、“三心”(2)爱心爱心就是师生之间的相互依恋。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孩子的依恋之情”是教育修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正是因为这种依恋,李老师在博士毕业后放弃了教科室相对轻松的工作,还是回到了学校,回到了学生的身边,也正是因为学生对李老师的依恋,也才会有火车站一大帮学生送李老师去读书时边哭边追着火车和老师说再见的情景。“爱心与童心”,是李老师的事业真谛,是李老师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认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感情,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托尔斯泰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常被别人关心、爱护,就能学会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爱护别人”,所以我们所有老师一定也要像李老师那样,不能吝啬我们的爱,在学生最需要关心爱护的时候充分体现自己的爱心和善举,相信学生也会用同样的爱心和善举来回报这个世界的。1、“三心”(3)责任心 责任心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李老师把教育当作了他的生命中的一部分,他的演讲不是在说教育,而是在享受最美好的生活。他不用干涩的“学院式词汇”,而把几十年的教学历程展现在我们眼前,看着那车站依依惜别的动人画面,听着他把教过的孩子的名字、特点、情况等等,如数家珍般地说出,感受着他重新开始写班主任日记时的欢欣,他对于一学期63万字记录的溢于言表的得意,我终于明白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对学生对教育有着怎样的一颗赤子之心,他和孩子们一起在成长……李老师对教育的强烈责任心归根结底还是源于他的对学生和教育的爱心。有许多青年教师问他,当班主任疲倦了怎么办,他的回答是:感受学生的爱,为了学生的爱,尽自己的责任;李老师觉得为了对得起学生对他的爱,他无论怎样对学生好都是应该的,是在还学生的债。三、“最好的教师”应有的情怀李镇西老师说最好的教师也需要成为“三家”:“专家、思想家、心理学家”。2、“三家”(1)专家:课堂教学很棒,并有专业造诣

“最好的教师”首先应该是某一学科领域的“专家”。他当然必须要有出色而且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艺术,但还不能仅止于此,他还应有教学以外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一技之长,使教师对学生产生一种不断进取的潜移默化的感染教育作用,也使教师本人对学生保持着一种源于知识的人格魅力。(2)思想家: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李老师认为“最好的教师”同时又应该是一位“思想家”。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天平凡的工作。成天忙于应付补课、编资料而使自己思想视野愈来愈狭窄、思维触觉越来越麻木的“教书匠”,显然无法胜任“素质教育”的重任。作为“思想家”的教育者,在既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具体教育工作的同时,还应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乃至教育细节,同时能不断关心着、思考着社会发展与学校教育的相互影响,甚至当代思想理论界的热门讨论、国际上的风云变幻都能使他想到自己的教育。(3)心理学家:用心灵赢得心灵“最好的教师”还应是一位“心理学家”。《爱心与教育》翻开书的第二页就是李老师的这句话“用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当中手记四就是“回答心灵的呼唤”,其中有心理教育的途径与形式介绍及案例分析。这里有他给一位高三女生进行心理辅导而写的一封信,同时这封信被李老师放在了《做最好的老师》一书的序言当中。李老师说这封信也是写给他自己的。四、李老师的“五个一工程”1、上好一堂课在课堂上,李老师注意营造对话的课堂情景,以学生的心灵为起点来进行阅读教学。李老师的语文课很强调与生活密切联系。2、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

“李老师每天都要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谈心的对象不是针对那些调皮捣蛋者或是所谓的“后进生”,而是按照学号轮流。他发现同学们有什么问题了,他就不断地给同学们写信,同学们也非常愿意和他互相通信。很多年来,李老师在所带的每一个班,都与十几位有特殊性的学生进行通信交谈,到了1994年,对这些通信的整理改编,便成了李老师的第一本正式出版的专著:《青春期悄悄话——致中学生的100封信》。四、李老师的“五个一工程”3、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对于一些教育问题,很多人只是在谈,而他则是写下来,把教育教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感悟都写下来,所以李老师用自己的教育实践写出来的书很受一线老师的欢迎,对他的成果是很认可的,觉得他是大家可以亲近的专家。4、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李老师比较注意读这四类书:1、经典书籍,2、教育报刊,3、人文著作,4、校园文学。5、写一篇教育日记李老师说写作不仅仅是单纯的写作,它必然伴随着实践、阅读与思考。任何一位教育者都应该同时又是一位思考者。而教师的写作,便是教育思考的很重要的途径。我由衷地佩服李老师,尊敬李老师,因为他是那么富有童心和爱心。也正是因为是这样,李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总是充满无限真情,也正是因为这样,李老师以爱回报爱,从而使教育获得最终的“成功”。他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我想我如果早几年就看了这本《做最好的老师》,可能未必有像现在这样深切的感动,让我们用“心”爱孩子吧,让爱一路伴随他们成长。从而实现爱的教育的最终目的,也就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我也希望自己在以后漫长的工作生涯都能多一些爱心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