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居住建筑节能检验评定标准_第1页
合肥市居住建筑节能检验评定标准_第2页
合肥市居住建筑节能检验评定标准_第3页
合肥市居住建筑节能检验评定标准_第4页
合肥市居住建筑节能检验评定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合肥市居住建筑节能检验评定标准

(围护结构部分)

合肥市建设委员会

2008.12.10

前言

为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建筑节能、爱护环境、改善居住条件的法律法规、

条例、规定和规范标准,提升人们对建筑节能的认识,爱护居住建筑使用

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建筑节能事业健康有序的进展,在规范建筑节能设计、

施工和验收的基础上,加大对节能建筑的现场检测和监督,评定建筑节能

成效,全面推进合肥市的建筑节能工作。按照合肥市建设委员会的要求,

特编制本标准。

本导则是在广泛调查研究,参考和借鉴了国内的有关标准、规范、规

定以及兄弟省市的先进体会,结合合肥市的具体情形,通过科学的试验研

究,并在征求有关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的。

本导则共分五章,其内容为:总则、术语、差不多规定、居住建筑围

护结构节能现场检测、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评定及其附录。

本导则有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负责讲明。各有关单位在执行过

程中,请持续总结体会和积存资料,随时将意见和建议函寄安徽省建筑科

学研究设计院(地址:合肥市环城南路28号;邮编:230001),以便今后

修改时参考。

本导则起草单位:合肥市建设委员会

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安徽省建筑工程质量第二监督检测站

安徽建工集团科技开发中心

本导则参加单位: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要紧起草人员:章茂木丁昌杰王俊贤章家海

倪立峰彭尧曾伟

目次

1总则

..............................................................................................................3

2术语、符号

......................................................................................................3

3差不多规定

......................................................................................................5

4居住建筑围护结构节能现场检测

..............................................................7

4.1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

....................................................................7

4.2外窗窗口整体气密性能检测

..................................................................9

4.3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检测

.................................................................9

4.4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测

.................................................................10

4.5外围护结构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检测

..............................................12

5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评定

..............................................................13

5.1现场检测指标法

..................................................................................13

5.2建筑节能软件运算法

..........................................................................14

5.3建筑节能综合评定

15

附录A仪器外表的性能要求

............................................................................17

附录B建筑物外窗窗口整体气密性能检测操作程序

.................................18

附录C室外气象参数的现场检测方法

...........................................................19

附录D建筑物平均室温现场检测、运算方法

.............................................20

附录E建筑物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的检测流程

........................................22

附录F《民用建筑节能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附录二中的附表2.2和附表2.3..............................................2

附录G合肥市室外要紧气象参数

..............................................................24

附录H《合肥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试行)对外窗传

执八\、

系数限值、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的规定要求.......25

附录I《合肥市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技术治理若干规定》

(合建设[2007]15号)...................................27

附录J本标准用词讲明

.....................................................................................31

条文讲明

32

1总则

1.0.1为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建筑节能、爱护环境、改善居住条件的法

律、法规、条例、规定和规范、标准,评定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成效,

爱护居住建筑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建筑节能事业健康有序进展,制定

本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合肥市新建、扩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节

能检验评定。检验评定时以居住建筑或试点居住建筑的单体为对象,或对

多栋同一类型居住建筑进行节能检测评定。

1.0.3从事建筑节能检测评定的机构,应是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定

并授权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且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检测机构承担。检测评

定人员应通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

1.0.4在进行居住建筑的节能检验评定时,除应遵守本导则规定外,尚

应符合国家和地点现行有关标准、规定的要求。

2术语、符号

2.1术语

2.1.1居住建筑

为人们提供生活、休息场所为要紧目的的建筑,如住宅建筑(包括一

般住宅建筑、公寓或住宅、连体不墅和独栋不堂)、集体宿舍、幼托建筑。

2.1.2试点居住建筑

被列入国家或省市级打算,以推广建筑节能新技术、新理念、新工艺、

新材料为目的而建筑的带有示范或验证性质的单栋居住建筑物或建筑群。

2.1.3围护结构

建筑物及房各面间的围挡物。它分透亮和不透亮两部分:不透亮围

护结构有墙、屋顶、楼板和地面等;透亮围护结构有窗户、天窗和阳台门

等;按是否同室外空气直截了当接触以及在建筑物中的位置,又可分为外

围护结构和内围护结构。

2.1.4热流计法

指用热流计进行热阻测量并运算传热系数的测量方法。

2.1.5围护结构传热系数

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度温差为1K,在单位时刻内通过单位面

积围护结构的传热量。

2.1.6外墙平均传热系数

外墙构件中,对各部分(如主墙体、钢筋混凝土梁和柱等)的

传热系数按面积计权的平均传热系数。

2.1.7外窗窗口单位空气渗透量

在标准空气状态下,当窗内外压差为lOPa、外窗所有可开启窗扇均已

正常关闭的条件下,单位窗口面积单位时刻内由室外渗入的的空气量,单

位:m3/m2.ho该渗透量中既包括通过窗本身的健隙渗入的空气量,也包括

通过外窗与围护结构之间的安装缝隙渗入的空气量。

附加渗透量

在标准空气状态下,当窗内外压差为lOPa时,单位时刻内通过受检外

窗以外的缝隙渗入的空气量,单位:m3/h

2.1.9红外热像仪

基于表面辐射温度原理,能产生热像的红外成像系统。

2.1.10热像图

用红外热像仪拍照的表示物体表面表观辐射温度的图片。

2.1.11参照温度

在被测物体表面测得的用来标定红外热像仪的物体表面温度。

2.1.12环境参照体

用来采集环境温度的物体,它并不一定具有当时的真实环境温度,但具

有与被测物相似的物理属性,并与被测物处于相似的环境之中。

2.1.13热桥(冷桥)

在建筑外围护结构中包含金属、钢筋混凝土或混凝土墙、梁、柱、肋

等部位,在室内外温差作用下,显现局部热流密集的现象,内表面温度较

低(或较高)的部位,这些部位形成传热(或冷)的桥梁,称为热桥(或

冷桥)。

2.1.14热工缺陷

当保温材料缺失、受潮、分布不均、其中混入灰浆或围护结构存在空

气渗透的部位时,则称该围护结构在此部位存在热工缺陷。

2.1.15体型系数

居住建筑物与室外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外表面

积中不包括地面和不采暖(或空调)楼梯间隔墙和户门的面积。当居住婕

筑物附带地下室或半地下室时,应以首层地面以上作为运算对象。关于两

层或两层以下为商铺且每间面积不大于300m2的居住建筑物,均按居住建

筑运算。

2.1.16检验批

按规定的要求或方式汇总起来供检验用的,由一定数量样本组成

的检验体。

2.1.17典型气象年

以近30年的月平均值为依据,从近10年的资料中选取一年

各月接近30年的平均值作为典型气象年。由于选取的月平均值在不同的年

份,资料不连续,还需要进行月间平滑处理。

2.1.18采暖年耗电量

按照冬季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和设定的运算条件,运算出的单位建筑

面积采暖设备每年所要消耗的电能。

2.1.19空调年耗电量

按照夏季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和设定的运算条件,运算出的单位建筑

面积空调设备每年所要消耗的电能。

2.1.20热惰性指标

表征围护结构对温度波衰减快慢程度的无量纲指标。单一材料围护结

构,D=RS;多层材料围护结构,D=ERS。式中的R为围护结构材料层的

热阻,S为相应材料层的蓄热系数。

2.1.21露点温度

在大气压力一定、含湿量不变的情形下未饱和的空气因冷却

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

2.1.22冷凝或结露

特指围护结构表面温度低于邻近空气露点温度时,表面显现冷凝水的

现象。

2.2符号

R一围护结构的热阻(m2-K/W)

Olj一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的第j次测量值(()

6Ej一围护结构外表面温度的第j次测量值(匕)

qj—热流密度的第j次测量值(W/m2)

K一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m2•K);

R1—内表面换热阻,应按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附录二附表2.2的规定采纳,一样取0.11m2.K/W;

Re—外表面换热阻,应按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附录二附表2.3的规定采纳,一样取0.04m2.K/W;

〃一受检表面缺陷区域面积与主体区域面积的比值;

夕一受检内表面由于热工缺陷所带来的能耗增加比;

刀一受检表面主体区域(不包括缺陷区域)的平均温度(℃);

《一受检表面缺陷区域的平均温度(℃);

见一第i幅热像图主体区域的平均温度(℃);

%—第i幅热像图缺陷区域的平均温度(℃);

出,一第i幅热像图主体区域的面积(m2);

A?.,一第i幅热像图缺陷区域的面积,指与T1的温度差大于或等于

1℃的点所组成的面积(m2);

T。一环境温度(℃);

,一热像图的幅数,i=l〜n;

j—每一幅热像图的张数,

”一受检表面缺陷区域面积与主体区域面积的比值;

夕一受检内表面由于热工缺陷所带来的能耗增加比;

十一受检表面主体区域(不包括缺陷区域)的平均温度(℃);

♦一受检表面缺陷区域的平均温度(℃);

兀一第i幅热像图主体区域的平均温度(℃);

72,一第i幅热像图缺陷区域的平均温度(℃);

儿一第i幅热像图主体区域的面积(m2);

4.,一第i幅热像图缺陷区域的面积,指与T1的温度差大于或等于PC

的点所组成的面积(m2);

”一环境温度(℃);

一室内外运算温度下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

4m一检测连续时刻内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逐时值的算术平均值(。0;

tem一检测连续时刻内室外空气温度逐时值的算术平均值(匕);

tdi一室内运算温度(。0,应按照具体设计图纸确定或按国家标准《民

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第4.1.1条的规定采纳;

tde一室外运算温度((),应按照具体设计图纸确定或按国家标准《民

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第2.0.1条的规定采纳;

trm一检测连续时刻内房间平均室温(匕)。

3差不多规定

3.0.1居住建筑的节能检验评定以居住建筑或试点居住建筑的单体为

对象,也可对多栋同一类型居住建筑进行节能检验评定。当需对多栋同一

类型居住建筑进行节能检验评定时,其条件应符合本导则第305条、第3.

0.6条的规定。

3.0.2居住建筑围护结构节能现场检测项目应符合表302的规定。

表3.0.2

分类要紧检测项一样检测项

围护结构(包括:外墙、屋面、与室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

外空气直截了当接触的楼板)传热系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

居住建筑

数;外围护结构热桥部位内表

外窗窗口整体气密性能;面温度;

围护结构(包括:外墙、屋面、与室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

外空气直截了当接触的楼板、分户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

试点居住

墙、层间楼板)传热系数;

建筑

外窗窗口整体气密性能;

外围护结构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

注:外门窗传热系数、外窗的气密性能、保温材料的热工性能等见证

取样实验室检测;外墙节能构造现场实体检测等应满足本导则第3012条

的规定要求。

3.0.3对新建、扩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围护结构节能现场检测

评定,应在围护结构体差不多干透的情形下进行。检测的抽样数量、检测

和评定的方法应满足本导则的相应规定。

3.0.4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现场节能项目检验的检测数量应以单栋或“同

一类居住建筑”中的“代表性居住建筑”作为一个检验批,进行随机抽样

确定,并应按表3.0.4的规定执行。

表3.0.4

检测项目检测数量规定

1、每个检验批中的检测数量不得少于3套(间),其中顶层不得少于1

套(间);

围护结构

2、检测部位按表3.0.2规定执行。受检部位应从受检套(间)的围护结构

传热系数

中随机抽取。顶层受检套(间)的受检部位不得少于2处,其中屋面受

检部位不得少于1处;其他受检套(间)的受检部位不得少于1处。

外窗窗口整1、每个检验批中的检测数量不得少于3套(间),位于底层的不得少于1

体气密性能套(间),每套(间)不得少于1模外窗;

2、同一类型居住建筑物的受检数量应为每栋不得少于一套(间),当多于

一套(间)时,则应位于不同楼层内;

3、每个检验批应为同系列、同规格、同材料、同生产厂家的产品。

1、每个检验批中的检测数量不得少于3套(间),其中顶层不得少于1套(间);

2、检测部位包括:外墙、屋面。受检部位应从受检套(间)中随机抽取,

外围护结构

每一受检套(间)的受检部位不得少于1处,屋面不得少于1处。;

隔热性能

3、同一朝向外墙主体部位受检面的数量不得少于3面,且至少有3面分布

在不同的受检套(间)。

1、每个检验批中的检测数量不得少于3套(间),其中顶层不得少于1套(间);

外围护结构2、外墙或屋面的受检部位应以建筑内部分隔(开间)为依据。受检外表面

热工缺陷应从受检套(间)的外墙或屋面中随机抽取。每一受检套(间)的外墙

受检面数不得少于1面;顶层屋面不得少于1间。

外围护结构1、每个检验批中的检测数量不得少于3套(间),其中顶层不得少于1套(间);

热桥部位内2、检测部位应在受检套(间)内随机抽取。每一受检套(间)的检测部位

表面温度不得少于1处;顶层屋面不得少于1处。

3.0.5当居住建筑同时符合下列条件时,应视为“同一类型居住建筑”:

1相同的体型系数;

2相同的朝向(朝向偏差不大于150)

3相同的外围护结构构造:包括选用的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的品

种和厚度及其做法;

4相同的建筑层数;

5相同的窗墙面积比;

6相同的窗框材料和玻璃品种。

3.0.6当在“同一类型居住建筑”中随机抽取“代表性居住建筑”作为

检验批时,应依据其规模、朝向和层数等综合确定。

3.0.7检测中使用的仪器外表应具有法定计量部门出具的有效期内的

检定合格证或测试证书。其性能指标应符合本标准中的有关规定。

3.0.8建筑物年采暖耗电量的室内运算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室内运算温度:18℃;

2换气次数:1.0次/h;

3.0.9建筑物年空调耗电量的室内运算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室内运算温度:26℃;

2换气次数:1.0次/h;

3.0.10室外运算气象资料应采纳合肥典型气象年的逐时数据进行运

算。

3.0.11运算居住建筑年采暖耗电量和年空调耗电量的参照建筑物应按

下列原则确定:

1参照建筑物的形状、大小、朝向、内部的空间划分和使用功能等均

应与受检居住建筑完全相同;当设计的建筑体形系数大于现行节能设计标

准时,参照建筑的每面外墙应按比例缩小,使参照建筑的体形系数符合节

能设计标准的规定。

2参照建筑物各朝向和屋顶的开窗面积应与受检建筑物相同,但当受

检居住建筑某个朝向的窗(包括屋面的天窗)面积超过我国现行节能设计

标准的规定时,参照建筑物该朝向(或屋面)的窗面积应减少到符合节能

设计标准的规定;

3参照建筑物外墙、屋面、分户墙、层间楼板、架空或外挑楼板、外

窗、外门的各项性能指标均应符合我国现行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

4采暖、空调设备为家用气源热泵空调器,空调额定能效比取2.3,采暖

额定能效比取1.9;

5室内照明得热为每nf每天0.0141kWh;室内其它得热平均强度为4.3

2

W/mo

3.0.12对居住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进行检验评定时,应提供下列技术文

件:

1法定审图机构对施工图节能设计的审查文件:建筑节能专项审查意

见、合格证书等;

2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节能设计文件:建筑节能设计讲明书及有关图

纸、热工运算书和建筑节能设计一览表、节能设计修改文件或设计修改通

知书(或单);

3由具有建筑节能有关检测资质的法定检测机构按《建筑节能工程施

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要求,出具的现场见证取样复验或检测报告,

包括:

①保温材料(包括保温墙材)导热系数、密度、抗压强度或压缩强度、

燃烧性能;

②粘结材料的粘结强度;

③增强网的力学性能、抗腐蚀性能;

④墙体保温层后置锚固件的锚固力拉拔试验、保温板材与基层粘结强

度的拉拔试验;

⑤围护结构的外墙节能构造现场实体检测报告;

⑥从施工现场随机抽取的外门窗(含阳台门)及保温材料所作的热工

性能复验报告,包括:外门窗传热系数、外窗的气密性能等级等;

4外门窗(含阳台门)及保温材料等生产厂商的产品认定证书;

5外墙墙体、屋面和热桥部位的保温施工做法或施工方案;

6隐藏工程、施工过程质量的验收记录;关于已竣工的工程项目,应

提交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报告、竣工图。

4居住建筑围护结构节能现场检测

4.1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

4.1.1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现场检测宜采纳热流计法。

4.1.2热流计及其标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用热流计》JG/T3016

的规定。

4.1.3温度传感器用于温度测量时,不确定度应小于0.5P;用一对温

度传感器直截了当测量温差时,不确定度应小于2%;用两个温度值相减求

取温差时,不确定度应小于0.22。

4.1.4热流和温度测量应采纳巡检仪,数据储备方式应适用于运算机分

析。测量外表的附加误差应小于4uV或O.UC。

4.1.5测点位置应按照检测目的并宜采纳红外热像仪协助确定,不应靠

近热桥、裂缝和有空气渗漏的部位,不应受加热、制冷装置和风扇的直截

了当阻碍,且应幸免阳光直射。现场检测时,内、外表面温度测点各不宜

少于3点,热流计的数量不得少于两块。

4.1.6热流计和温度传感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热流计应直截了当安装在受检围护结构的内表面上,且应与表面完

全接触;

2温度传感器应在受检围护结构内、外表面安装。内表面温度传感器

应靠近热流计安装,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宜在与热流计相对应的位置安装。

温度传感器连同0.1m长引线应与受检表面紧密接触,传感器表面的辐射系

数应与被测表面差不多相同。

4.1.7检测环境和条件应满足下列要求:

1检测时刻宜选在冬季最冷月且应躲开气温剧烈变化的天气;

2关于设置集中采暖或分散采暖系统的,冬季检测应在采暖系统正常

运行后进行;

3关于无采暖系统的,应适当地人为提升室内温度后进行检测。在室

内、外温差较小的季节,可采取人工加热或制冷的方式建立室内、外温差。

受检围护结构内、外表面逐时温差应不小于10℃,且检测过程中的任何时

刻,受检围护结构内、外表面温度的高低关系应保持一致;

4检测连续时刻不应少于96h,在检测期间,室内空气温度应保持差不

多稳固;

5热流计不得受阳光直射,围护结构受检区域的外表面宜幸免雨雪侵

袭和阳光直射。

4.1.8检测期间,应逐时记录热流密度和内、外表面温度,每次记录的时

刻间隔不大于30分钟。

4.1.9数据分析宜采纳算术平均法,并应满足下列条件:

1围护结构热阻的末次运算值与24小时之前的运算值相差不大于

5%;

2检测期间内第一个INT(2XDT/3)天内与最后一个同样长的天

数内围护结构热阻的运算值相差不大于5%。

£(为_%)1NT表示取整数部分。

R-,—析时,应按式(4.1.10)运算围护结

n

构的£%-的整数倍)进行运算:

7=1(4.1.10)

式中:R—围护结构的热阻(m2-K/W)

Olj一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的第j次测量值(()

OEj一围护结构外表面温度的第j次测量值,C)

qj—热流密度的第j次测量值(W/m2)

4.1.11应按下式(4.1.12)运算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K=l/(Rl+R+Re)(4.1.12)

式中:K—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m2・K);

R1—内表面换热阻,应按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附录二附表2.2的规定采纳,一样取0.11m2.K/W;

Re—外表面换热阻,应按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附录二附表2.3的规定采纳,一样取0.04m2.K/W;

4.2外窗窗口整体气密性能检测

4.2.1外窗窗口整体气密性能的现场检测应在外窗安装完毕且能正常

使用后、受检外窗几何中心高度处的室外瞬时风速不大于3.3m/s的条件下

进行。

4.2.2外窗窗口整体气密性能检测,执行《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

压性能现场检测方法》JG/T211-2007标准,检测装置的安装位置和检测操

作程序见本导则附录B。

4.2.3环境参数(室内外空气温度、室外风速和大气压力等)应进行同

步检测。

4.2.4每个检验批在开始正式检测前,均应对检测系统附加渗透量进行

一次现场标定。标定用外窗应为受检外窗或与受检外窗相同的外窗,附加

渗透量不应大于受检外窗窗口总空气渗透量的20%。

4.2.5在检测装置、现场检测人员和操作程序完全相同的情形下,当检

测其它相同外窗时,检测系统本身的附加渗透量可不作再次标定。

4.2.6每槿受检外窗的检测结果应取连续三次检测值的平均值。

4.2.7差压表、大气压力表、环境温度检测仪、室外风速计和长度尺的

不确定度分不不应大于2.5Pa、200Pa、1(、0.25m/s和3mm。空气流量测

量装置的不准确度不应大于测量值的13%。

4.2.8外窗窗口单位空气渗透量检测值的处理,按照《建筑外窗气密性

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7-2002标准的规定执行。

4.3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检测

4.3.1居住建筑的东(西)外墙和屋面应进行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现场

检测。

4.3.2隔热性能现场检测宜在夏季最热时刻段进行,检测连续时刻不应

少于24h,数据记录时刻间隔不大于30min。

4.3.3检测期间室外气候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检测开始前2天应为晴天或少云天气;

2检测日应为晴天或少云天气,水平面的太阳辐射照度最高值不宜小

于《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附录三附表3.3给出的合肥市夏季太

阳辐射照度最高值的90%;

3检测日室外最高逐时空气温度不宜小于351;

4检测日室外风速不应超过5.4m/s。

4.3.4检测部位或房间应符合下列条件:

1受检外围护结构内表面所在房间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环境;

2围护结构外表面的直射阳光在白天不应被其它物体遮挡;

3检测时,房间的窗应全部开启。

4.3.5在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现场检测时,应同时检测如下内容:

1室内、外空气温度;

2受检外围护结构内外表面温度;

3室外风速;

4室外水平面太阳辐射照度。

其检测方法应分不符合本导则第4.1节、附录C和附录D的规定。白

天太阳辐射照度的数据记录时刻间隔不应大于15min,夜间可不记录。

4.3.6内、外表面温度的测点应对称布置在受检外围护结构的两侧,与

热桥部位的距离应大于墙体(屋面)厚度的3倍以上。每侧温度测点应至

少各布置3点,其中一点布置在接近检测面中央的位置。

4.3.7内表面逐时温度应取内表面测点所有相应时刻检测结果的平均

值。

4.4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测

4.4.1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测应包括外表面热工缺陷检测和内表面

热工缺陷检测。

4.4.2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宜采纳红外热像仪进行检测,检测流程宜符

合本标准附录E的规定。

4.4.3红外热像仪及其温度测量范畴应符合现场检测要求。红外热像仪

设计适用波长范畴应为8.0〜14.0pm,传感器温度辨论率(NETD)应小于

0.08℃,温差检测不确定度应小于0.5P,红外热像仪的像素不应少于7680

0点。

4.4.4检测前及检测期间,环境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检测前至少24h内,室外空气温度的逐时值与开始检测时的室外空

气温度相比,其变化不应大于10℃。

2检测前至少24h内和检测期间,建筑物外围护结构内外平均空气温度

差不宜小于10℃o

3检测期间与开始检测时的空气温度相比,室外空气温度逐时值变化

不应大于5P,室内空气温度逐时值的变化不应大于22。

4lh内室外风速(采样时刻间隔为30min)变化不应大于2级(含2

级)。

5检测开始前至少12h内受检的外表面不应受到太阳直截了当照耀,

受检的内表面不应受到灯光的直截了当照耀。

6室外空气相对湿度不应大于75%,空气中粉尘含量不应专门。

4.4.5检测前宜采纳表面式温度计在受检表面上测出参照温度,调整红

外热像仪的发射率,使红外热像仪的测定结果等于该参照温度;宜在与目

标距离相等的不同方位扫描同一个部位,以评估临近物体对受检外围护结

构表面造成的阻碍;必要时可采取遮挡措施或关闭室内辐射源,或在合适

的时刻段进行检测。

4.4.6受检表面同一个部位的红外热像图,不应少于2张。当拍照的红

外热像图中,主体区域过小时,应单独拍照1张以上(含1张)主体部位

红外热像图。应用图讲明受检部位的红外热像图在建筑中的位置,并应附

上可见光照片。红外热像图上应标明参照温度的位置,并随红外热像图一

起提供参照温度的数据。

4.4.7受检外表面的热工缺陷应采纳相对面积3评判,受检内表面的

热工缺电场采纳能耗增加比B评判。3和B应按照下列公式运算。

沙=十」(4.4.7-1)

/=1

(4.4.7-2)

(4.4.7-3)

(4.4.7-4)

(4.4.7-5)

(4.4.7-6)

(4.4.7-7)

(4.4.7-8)

式中〃--受检表面缺陷区域面积与主体区域面积的比值;

P-受检内表面由于热工缺陷所带来的能耗增加

比;

T,-受检表面主体区域(不包括缺陷区域)的平均

温度(℃);

T2-受检表面缺陷区域的平均温度OC);

九一第i幅热像图主体区域的平均温度(。0;

TZi-第i幅热像图缺陷区域的平均温度(。0;

A,.,.-第i幅热像图主体区域的面积(m2);

4.,--第i幅热像图缺陷区域的面积,指与T1的温度差大于或等于

1℃的点所组成的面积(m2);

T。-环境温度(℃);

i——热像图的幅数,z=l-n;

每一幅热像图的张数,〜m。

4.5外围护结构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检测

4.5.1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宜采纳热电偶等温度传感器贴于受检表面

进行检测,检测外表应符合本导则第4.1节的规定。

4.5.2检测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时,内表面温度测点应选在热桥部位温

度最低处,具体位置可采纳红外热像仪协助确定。室外空气温度测点布置

应按本导则附录C的执行。室内空气温度测点布置应按本导则附录D的执

行。

4.5.3内表面温度传感器连同0.1m长引线应与受检表面紧密接触,传

感器表面的辐射系数应与受检表面差不多相同。

4.5.4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检测条件:

1应在采暖系统正常运行工况下进行;

2检测时刻宜选在最冷月;

3应躲开气温剧烈变化的天气。

检测连续时刻不应少于72h,数据应每小时记录一次。

4.5.5室内外运算温度下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应按下式(4.5.5)运算:

/一4

(4.5.5)

式中:

-室内外运算温度下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C);

4m-检测连续时刻内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逐时值的算术平均值

(℃);

tem—检测连续时刻内室外空气温度逐时值的算术平均值(();

tdi-室内运算温度(P),应按照具体设计图纸确定或按国家标准《民

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第4.1.1条的规定采纳;

tde-室外运算温度(匕),应按照具体设计图纸确定或按国家标准《民

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第2.0.1条的规定采纳;

trm一检测连续时刻内房间平均室温(。0。

5居住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评定

居住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评定应以核验符合本导则第3012条规定的“技

术文件”、现场检测指标法、建筑节能软件运算法为内容进行的综合评定。

5.1现场检测指标法

5.1.1围护结构传热系数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现场检测值应小于或等于“建筑节能设计运算书”

中相应的设计值。当设计不明确时,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值应小于

或等于合肥市地点标准限值的规定。

1当住户或房间围护结构受检部位传热系数的现场检测值均满足上述

规定时,应判定该检验批合格。

2当受检部位显现一处不合格时,应对其进行重新检测,受检面不变,

检测的具体部位能够调整。当经重新检测满足上述规定时,可认定该检验

批合格。

3当受检部位的现场检测值显现两处不满足上述规定或显现一处经复

测仍不满足上述规定的,则判定该检验批不合格。

5.1.2外窗窗口整体气密性能

居住建筑窗洞墙与外窗本体的结合部应密闭,外窗窗口整体气密性能

应与外窗本体相同,并应满足设计规定,且不得低于国家现行节能设计标准、

规范或地点节能规定的外窗气密性等级要求。外窗气密性能分级见表5.1.2c

1当所有受检外窗的检测结果均满足本规定要求时,判定该检验批合

格。

2当受检窗中有一槿外窗的检测结果不满足本规定时,应重新随机

抽取一橙外窗作为受检窗,经检验满足本规定要求的,可判定该检验批合格。

3当不满足本规定的受检窗数量超过一橙或再次抽取的复检窗仍不满

足本规定时,应判该检验批不合格。

表5.1.2外窗气密性能分级

3/(m2.h)]

分级12345

单位面积18>q>12122q>7.57.52q〉4.54.5^q„>l.5qWl.5

分级指标值5

5.1.3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

在房间自然通风条件下,夏季居住建筑的东、西外墙和屋顶的内表面

逐时最高温度应不大于36.8℃o

1当所有受检部位的检测结果均满足本规定时,判定该检验批合

格。

2当受检部位显现一处不满足本规定时,应重新随机抽取一处进行检

测,经检测满足本规定要求的,可判定该检验批合格。

3当受检部位的现场检测值显现两处不满足上述规定或显现一处经复

测仍不满足上述规定的,则判定该检验批不合格。

5.1.4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

受检外表面因缺陷区域与主体区域面积的比值应小于20%,且

单块缺陷面积应小于0.5m2;受检内表面因缺陷区域导致的能耗增加比值应

小于5%,且单块缺陷面积应小于0.5m2。

1热像图中的专门部位,宜通过将实测热像图与受检部分的预期温度

分布进行比较确定。必要时可采纳现场取样的方法进行确定。

2当受检外表面的检测结果满足本标准的上述规定时,应判为合格;当

受检内表面的检测结果满足本标准的上述规定时,应判为合格。

3当受检的围护结构某一内或外表面的检测结果不满足本标准的上述

规定时,应对其不合格的受检表面进行复检。当复检结果合格时,可判定该

检验批合格;若复检结果仍不合格,则判定该检验批为不合格。

5.1.5外围护结构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

在室内外运算温度条件下,围护结构热桥部位的内表面温度不应低于

室内空气露点温度。在确定室内空气露点温度时,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应按6

0%运算。

当所有受检部位的检测结果均满足本规定时,判定该检验批合格,

否则判不合格。

5.2建筑节能软件运算法

5.2.1居住建筑的年采暖、空调总耗电量

利用建筑节能软件运算进行评定的居住建筑年采暖、空调总耗电量应

小于或等于参照建筑物的年采暖、空调总耗电量指标,且当居住建筑为五

层及五层以上时,尚应满足合肥市对节能建筑规定的能耗指标限值要求。

1居住建筑年采暖、空调总耗电量应采纳经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技

术鉴定并通过、安徽省和合肥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建筑节能运算

软件”进行动态运算。

2居住建筑年采暖、空调总耗电量的运算应以栋为差不多单位;当居

住小区或建筑群为一个评定对象时,应在同一类型居住建筑物中随机选取,

每一类型居住建筑取一栋。

3居住建筑外围护结构尺寸应以建筑竣工图纸为准,并参照现场实际。

建筑面积、体积、体形系数、窗墙比等的运算应符合现行节能设计标准中

的有关规定。

4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应采纳符合本标准规定要求的现场检

测数据;外窗、外门的传热系数应以现场见证取样复检数据为依据;其它

参数均应以现场实际做法的测试数据等为运算依据。

5当居住建筑带有地下室时,可按不带地下室运算;当居住建筑的首

层和二层设置店铺且每间店铺面积不大于300m2时,整体可按居住建筑运

算。

6室内运算条件应符合本导则第3.0.8条、第3.0.9条规定;室外运算

气象资料应按本导则第3.0.10条规定执行。

7参照建筑物应符合本导则第3.0.11条的规定。

8居住建筑年采暖、空调总耗电量运算结果的评定应符合以下规定:

关于单栋建筑,当该建筑物的节能运算结果满足本导则规定时,

判定该建筑节能指标合格,否则判不合格。

关于居住小区或建筑群,在“同一类型居住建筑”中,当节能运算结

果满足本导则规定时,则判定该居住小区或建筑群中“同一类型建筑”节能

指标合格,否则判不合格。

如果居住小区或建筑群中“所有类型的建筑”节能运算结果均满足本

导则规定要求,则判定其居住小区或建筑群中”所有类型的建筑”节能指

标合格,否则判不合格。

5.3居住建筑围护结构节能的综合评定

5.3.1建筑节能综合评定的合格条件应满足下列要求:

1居住建筑

1)核验符合本导则第3012条规定的“技术文件”,并满足有关

标准、规范要求;现场见证取样检测的保温材料导热系数、外门窗传热系

数、外墙节能构造应满足设计要求,并应符合国家和地点有关标准、规范

的规定。

2)现场检测的要紧检测项包括外围护结构(外墙、屋面)传热系

数、外窗窗口整体气密性能应检测合格。

3)现场检测的一样检测项包括:建筑物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外

围护结构热工缺陷、外围护结构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等三项中至少有两项

检测合格。

2试点居住建筑

1)核验符合本导则第3012条规定的“技术文件”,并满足有关

标准、规范要求;现场见证取样检测的保温材料导热系数、外门窗传热系

数、外墙节能构造应满足设计要求,并应符合国家和地点有关标准、规范

的规定。

2)现场检测的要紧检测项包括外围护结构(外墙、屋面、与室外空气

直截了当接触的楼板、分户墙、层间楼板)传热系数、外窗窗口整体气密

性能、外围护结构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应检测合格;同时应满足本导则第5.

2节“建筑节能软件运算法”的规定要求。

3)现场检测的一样检测项包括:建筑物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外

围护结构隔热性能等两项中至少有一项检测合格。

5.3.2当不满足本导则规定的“合格条件”时,则建筑节能综合评定结

论为不合格。

5.3.3居住建筑围护结构节能综合评定报告应包括以下要紧内容:

1建筑物的差不多概况:

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层数、面积;建筑年份;

使用的墙体材料及厚度;

围护结构的保温类型、保温材料名称及保温层厚度、;

外窗类型、玻璃名称、厚度要求;当采纳中空玻璃时的中空层尺寸等。

2综合评定内容:

1)核验符合本导则第3.0.12条规定的“技术文件”,并提出分析

意见;

2)建筑节能要紧检测项的现场检测结果分析;

3)建筑节能一样检测项的现场检测结果分析;

4)对试点居住建筑利用本导则第5.2节“建筑节能软件运算法”

运算结果分析。

3综合评定结论与建议

4附件(可按照居住建筑或试点居住建筑的综合评定内容确定):

1)保温材料导热系数、外门窗传热系数、外墙节能构造见证取样检测

报告;

2)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各分项检测报告:

居住建筑为:外墙、屋面;

试点居住建筑为:外墙、屋面、与室外空气直截了当接触的楼板、分

户墙、

层间楼板。

3)外窗窗口整体气密性能检测报告;

4)外围护结构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检测报告;

5)建筑物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测报告;

6)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检测报告;

7)建筑物年采暖、空调总耗电量运算结果的评定报告;

8)建筑节能检测评定机构的法人证书、省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

发的检测资质等级证书;

5附表

附表居住建筑围护结构节能综合评定报告

报告编号:托付编号:报告

日期:

项目名称建筑时刻

建设单位联系电话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结构类型层数建筑面积

建筑物的墙体材料墙体厚度

差不多概保温类型保温材料保温厚度

况外窗类型玻璃名称厚度要求

核验符合《合肥市居住建筑节能检验评定导则》(围护结构部分)第3.0.12条规定内

容的意见分析:

分项(可附页)

核验核验符合《合肥市居住建筑节能检验评定导则》(围护结构部分)规定“节能现场检

符合测项目”的检测结果分析:

“标准”

情形(可附页)

分析核验符合《合肥市居住建筑节能检验评定导则》(围护结构部分)第5.2节“建筑节

能软件运算法”的运算结果分析:

(可附页)

综合评定结论与建议:

(可附页)

附录A仪器外表的性能要求

A.0.1在按本导则进行节能检测过程中,除另有规定外,所使用的仪器

外表的性能应符合表A的有关规定。

表AO1仪器外表的性能要求

序检测参数外表功能总不确定度

1空气温度应具有自动采集和储备数据功能,W0.4℃

空气温差并能够和运算机接口

2相对湿度应具有自动采集和储备数据功能,<10%(测量值)

并能够和运算机接口

3耗电量应能显示累计电量或能自动储备、<5%(测量值)

打印数据、或能够和运算机接口

4风速宜具有自动采集和储备数据功能,WO.5m/s

并能够和运算机接口

5太阳辐射宜具有自动采集和储备数据功能,<10%(测量值)

照度并能够和运算机接口

附录B建筑物外窗窗口整体气密性能检测操作程序

BO1对受检外窗的观感质量进行目检。若存在明显缺陷,则应停止该

项检测工作或另行选择外窗。同时应对室内外温度、室外风速和大气压力

进行检测。

B.0.2连续开启和关闭受检外窗5次,受检外窗应能工作正常。

B.0.3在确认受检外窗已完全关闭的情形下,按照附图BO3要求安装检

测装置。现场利用密封板、围护结构和外窗形成静压箱,通过供风系统从

静压箱抽风或向静压箱吹风在检测对象两侧形成正压差或负压差。在静压

箱引出测量孔测乳测量空气渗透量。

室外室内

3

1234567

1H_

5

Ml'工

1—外窗;

2一围护结构;

3一检查门;

4—静压箱密封板(透亮膜);

5一差压传感器;

6—供风系统;

7—流量传感器

附图B.0.3检测装置示意图

B.0.4密封板与围护结构组成静压箱,各连接处应密封良好。

B.0.5密封板宜采纳组合方式,应有足够的刚度,与围护结构的连接应

有足够的强度。

BO6试件及检测要求

压差/Pa

200——

1501515

n

100

:开

0

赢/s

面无范

-100——T叫

畴9-150-150-150密

-200—

封省预备加压检测加压预备加压检测加压

-300

行:

检查密封板(或透明膜)的密封状态

附图B.0.8.2气密检测压差顺序图

a预备加压:正负压检测前,分不施加三个压差脉冲,压差绝对值为1

50Pa,加压速度约为50Pa/s。压差稳固作用时刻许多于3s,泄压时

刻许多于1s,检查密封板及透亮膜的密封状态。

b附加渗透量的测定:按照附图B.O82逐级加压,每级压力作用时刻约为

10s,先逐级正压,后逐级负压。记录各级测量值。附加空气渗透量系指除

通过试件本身的空气渗透量以外通过设备和密封板,以及各部分之间连接

缝等部位的空气渗透量。

c总空气渗透量测量:打开密封板检查门,去除试件上所加密封措施薄膜

后关闭检查门并密封后进行检测。检测程序同ao

B.O.8每槿外窗检测终止时应对室内外温度、室外风速和大气压力进行

检测并记录,取检测开始和终止时的两次检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环境

参数的最终检测结果。

附录C室外气象参数的现场检测方法

C.1一样规定

C.1.1室外气象参数测点的布置位置、数量、数据记录时刻间隔应满足

本附录的规定,检测起止时刻应满足室内有关参数的检测需要。

C.1.2需要同时检测室外空气温度、室外风速、太阳辐射照度等参数时,

宜采纳自动气象站。

C.1.3室外气象参数检测仪的测量范畴应满足测量地点气象条件的要

求。

C.2室外空气温度

C.2.1室外空气温度的检测,应采纳温度自动检测仪逐时检测和记录。

C.2.2室外空气温度传感器应当设置在外表面为白色的百叶箱内,百叶

箱应放置在距离建筑物5〜10m范畴内;当无百叶箱时,室外空气温度传感

器应当设置防辐射罩,安装位置距外墙外表面宜大于200mm,且宜在建筑

物2个不同方向同时设置测点。超过10层的建筑宜在屋顶加设1〜2个测

点。温度传感器距地面的高度宜在1500〜2000mm的范畴内,且应幸免阳

光直截了当照耀和室外固有冷热源的阻碍。温度传感器的环境适应时刻不

应少于30min。

C.2.3室外空气温度逐时值应取所有测点相应时刻检测结果的平均值。

C.3室外风速

C.3.1室外风速宜采纳旋杯式风速计或其它风速计逐时检测和记录。

C.3.2室外风速测点应布置在距离建筑物5〜10m、距地面1500~2000

mm的范畴内。当工作高度和室外风速测点位置的高度不一致时,应按下式

进行修正:

V=V^[0.85+0.0653^—)-0.0007—)2](C.3.2)

式中V—工作高度(〃)处的室外风速(m/s);

匕一室外风速测点布置高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