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凹版印刷(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1页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凹版印刷(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2页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凹版印刷(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3页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凹版印刷(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4页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凹版印刷(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3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凹版印刷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编制组

12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凹版印刷》

编制说明

一、项目背景

环境保护部《关于开展2009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工作的通知》(环办函

[2009]221号),将《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印刷》列入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项目统

一编号为1292.18,由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承担该标准项目的编制工作。为了保证标准

的先进性和有效性,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邀请印刷技术协会、北京绿色事业文化发展中

心、印刷企业、印刷行业原辅料生产供应商和大学院校共同展开标准的制定工作。标准编制

组主要由环保部环境发展中心的曹磊、刘尊文、冯晶,印刷技术协会的刘毅勇负责。

二、工作过程

2009年6月-7月份召开标准启动会,成立标准编制组,确定标准制定方向、适用范围、

参考依据。

2009年7月至2010年3月,编制组组织专家在北京、上海、广州、济南四地进行了现

场调研,最终形成标准的草案。

2010年2月,环保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在北京就绿色印刷以及印刷环境标志标准进行会

谈,并探讨了标准的实施意义、对社会的影响

2013年1月,组织相关企业进行生产设备、工艺所用原辅材料进行调研。

2013年7月召开编制组和专家组会议对标准草案提出修改建议。

2013年8月起草单位对标准进行修改,提出标准征求意见稿,上报环保部。

三、行业概述

3.1国内行业发展概况

凹版印刷是四大印刷方式其中的一种印刷方式。是一种直接的印刷方法,是图像从表面

上雕刻凹下的制版技术。一般说来,将油墨从印版凹下的部分传送到纸张上。以其印制品墨

层厚实,颜色鲜艳、饱和度高、印版耐印率高、印品质量稳定、印刷速度快等优点。

从应用情况来看,在国内,凹印则主要用于软包装印刷,同时在纸张包装、木纹装饰、

皮革材料、药品包装上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食品、饮料、卷烟、医药、保健品、化妆品、

洗涤用品以及服装等工业的迅猛发展,在对凹版印刷的需求越来越多,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

形势下,我国凹版印刷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市场

15

经济的不断发展,涌现出许多技术领先、经济效益突出的骨干凹印企业,截止目前为止具有

一定规模的凹版印刷企业已有3000余家,特别是有不少技术已经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在中

国印刷100强企业中,大部分是凹版印刷企业,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凹版印刷已经是我们印

刷行业的主要力量。

根据不同的产品用途凹版印刷设备可分为三大类(主要是进口设备):

1、塑料薄膜凹印机,其产品有塑料软包装(凹印、复合)、方便面、奶粉、茶叶、小

食品(休闲食品等)、饮料、糖果、蒸煮袋、腌制蔬菜及肉类制品、冷冻鱼虾、味精、各种

调味品以及食盐种类繁多。

2、纸塑兼用凹印机;其产品有化妆品、洗涤用品包装,主要为洗发膏、润肤膏、洗衣

粉等配套;医药包装,如PTP铝箔、SP复合膜、铝箔泡罩等,主要为中药片剂、胶囊、丸

剂、粉剂、饮片等配套;种子包装,主要为各种农作物种子和蔬菜、花卉种子等配套;工业

品包装,主要为服装、针织内衣、妇女儿童用品等包装。

3、纸张印刷专用凹印机,其产品有纸包装,主要为烟盒、酒盒、酒标、香皂包装、药

盒、保健品等配套。此外,我国印刷的钞票、邮票、卷烟过滤嘴使用的水松纸和家具的水绞

纸也是用凹印机来印刷的。

近年,由于国内凹印产生的发展,带动了其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主要有BOPP膜(双

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凹印制版电子雕刻机、黏合剂、油墨等,国内已先后能生产,无论从

质量上和数量上,都已能满足凹印生产的需要。

尤为显现的是凹印设备制造业和油墨生产业:

设备制造业,国内一批印刷机器制造企业看好了这一形势,积极投入力量研制开发各

种类型的凹印机及配套设备,并取得丰硕成果,进而替代了一部分进口,也填补了国内凹印

机生产的空白。其中塑料薄膜型凹印机生产的厂家较多,如陕西北人、中山松德、顺德德堡、

浙江瑞安、汕头华鹰等,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特别是欧洲)仍然有着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

印刷设备应用技术方面,如:润滑系统、封闭刮刀系统、无轴传动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等。

油墨生产业。油墨是印刷业的重要污染源之一,苯溶性油墨多年来在软包装印刷油墨

中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由于环保问题日益突出,带动了国内凹版油墨生产企业研发和加

工,正向水性油墨方向发展,环保的脂溶性或醇溶性油墨正在逐步将苯溶性油墨取代。

由于社会的环保呼声越来越高,国家已制定了一些相关的环保法规,印刷企业对工人

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都增加了印刷行业对各种环保油墨的需求。如适用于浅版

凹印的高浓度低黏度油墨,无苯的醇溶性油墨和水溶性塑料凹印油墨都是塑料凹印油墨的发

16

展方向,目前在我国的软包装印刷行业中以水性油墨、醇溶型油墨、UV油墨为代表的环保

型油墨正日益受到印刷厂商们的青睐。

凹印发展到今天的大好局面,是通过众多行业的共同努力而形成的。印刷行业新工艺

的实施等无不推动着凹印向着繁荣发展的方向迈进。当然,市场的需求是凹印积极发展的重

要环节。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饮料、医药、保健品、化装品、洗涤用品以及服装等行

业的迅猛发展,对凹版印刷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在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需求形势促进下,我

国凹版印刷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我国各种印刷形式的市场份额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凹印成

为仅次于平版印刷的第二大分支,是包装印刷的主要印刷方式。

3.2国外行业和技术发展情况

从世界范围看,凹印主要应用于四大领域:出版领域、包装领域、纺织领域和装饰领域,

主要分布在三大区域;欧洲、北美洲、日本。从应用情况来看,在国外,凹印主要用于杂志、

产品目录等精细出版物,包装印刷和钞票、邮票等有价证券的印刷,而且也应用于装饰材料

等特殊领域。

从1999年至2005年欧美印刷市场各种印刷方式的变化情况看,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

四大印刷工艺中,胶印、凹印和凸印的市场比重均呈下降趋势,胶印从50年代初期的55%

下降到目前的35%左右,凹印也从30%的市场比重下降到目前的15%左右。

在欧美市场凹版印刷一直是四大印刷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年,凹版印刷在欧美市

场上的份额呈现逐渐下滑趋势,现在已经下降到20%以下。对于凹版印刷的市场发展前景,

业内人士说法不尽相同。一部分人认为,目前柔版印刷增长市场迅猛,抢占了许多凹版印刷

的市场,凹版印刷可能会慢慢的失宠于用户,不再受到重视,发展前景会比较黯然。而另一

部分人则对凹版印刷的前景依然持乐观态度。凹版印刷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环

境污染问题造成,近年来欧洲市场对凹印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行了调整:从设备的革新(增设

溶剂回收)、限制使用苯溶性油墨、采用返璞归真的动作——很多工厂回归到六色印刷甚至

四色印刷。欧洲的软包装印刷厂家跟版辊制造厂商及用户结成小组,提倡使用更少颜色的印

刷、更健康环保的图案设计等措施,同时凭借秀的印刷品质和色泽饱满等优势,仍然在一些

高档商品的包装印刷中占有重要地位。欧洲市场大约有八成的名牌商品都选择了凹版印刷工

艺。另外,凹版印刷也在不断的扩大自己的应用领域,比如地板革、壁纸等装饰材料的印刷,

大约有46%采用凹印工艺。

17

四、标准制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环保印刷的发展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以及生存发展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产品包装市场

呼吁“绿色包装材料”,即提高环保性能,选择节能、低耗、无毒、无污染、易降解的无公

害包装材料。“绿色包装材料”是未来包装印刷材料的发展趋势,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同

样凹版印刷过程中也存在的诸多问题:

1、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用甲苯调节油墨黏度,其后果不仅使残留的溶剂影响了印刷品

的安全性,也是造成凹印塑料软包装溶剂污染的主要原因。由凹印设备废气排放系统排放含

溶剂的废气造成了环境污染,甲苯等毒性气体还会影响工人的健康,因此塑料凹印溶剂墨的

污染问题,是当今凹印业中一个老大难问题。

2、由于车间温度过高或过低,很多印刷企业在印刷过程中通常要给油墨中添加各种助

剂,如防静电剂、快干剂或者慢干剂。这些添加剂的使用不仅加大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

回收的难度,还给环境造成危害。

3、不少凹版印刷工厂在配备油墨时还依靠油墨工,他们凭借对颜色的敏感和使用油墨

的经验配出的都是完全不可复制的配方,其配色可能会因心情有些微变化。同时,这种靠经

验的配墨方式也不会十分精确,有时会产生过多的旧油墨。

4、印刷车间、复合车间的味道特别大,就是由于油墨槽或者干湿复合的胶水槽都是敞

开的,而敞开会加大溶剂的挥发,影响车间工人健康,溶剂的过分挥发会影响油墨的黏稠度

从而导致颜色改变,甚至会把渗泡大量油墨的机材带到烘箱中造成溶剂最低爆炸浓度超标。

诸多的环保问题造就了凹版印刷为整个印刷行业的环境污染重灾区,而上述问题除了企

业加强自身治理和调整如:采购环保油墨、控制好车间环境,减少添加剂的使用、使用油墨

供应商提供的追色软件、油墨槽和胶水槽加盖、使用油墨黏稠度装置和使用VOC处理系统,

可以把所使用的各种溶剂回收,变成溶剂再循环使用外,必须建立相关的环境产品技术要求

标准,从生产环境的控制、原辅材料的控制、生产过程的控制、产品的环保要求控制行程一

套完整的体系,同时也为凹版印刷企业提供了一项量化指标。从根本上改变凹版印刷环境问

题。

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在凹版印刷开展环境标志标准的制定是非常必要的。

五、技术内容的说明

5.1名称

凹版印刷是四大印刷方式重要的一种印刷方式。凹版印刷的印版,印刷部分低于空白部

分,而凹陷程度又随图像的层次有深浅同,图像层次越暗,其深度越深,空白部分则在同一

18

平面上,印刷时,全版面涂布油墨后,用刮墨机械刮去平面上(即空白部分)的油墨,使油

墨只保留在版面低凹的印刷部上,再在版面上放置吸墨力强的承印物,施以较大的压力,使

版面上印刷部分的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获得印刷品,如图所示。因版面上印刷部分凹陷的

深浅不同,所以印刷部分的油墨量就不等,印刷成品上的油墨层厚度也不一致,油墨多的部

分显得颜色较浓,油墨少的部分颜色就淡,因而可使图像显得有浓淡不等的色调层次。

5.2适用范围

凹版印刷全球主要集中于出版领域、包装领域、纺织领域和装饰材料领域,但在中国凹

版印刷主要应用食品包装和药品包装等相关产品的印刷。

凹版印刷适用的产品主要包括纸质和塑料作为基材印制的食品、药品和其他类产品的包

装产品。

5.3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只对印刷相关标准未涉及而在本技术内容中使用的术语以及不易理解的名词术

语进行了定义,以便使用者准确了解标准。本标准涉及的有关技术术语和定义引自GB/T

7707-2008、GB/T18348和CY/T6等相关术语。

5.4基本要求

环境标志标准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了通过环境标志认证的企业和产品应满足的要求,其

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笫一,印刷产品的质量必须达到国家或者行业的质量标准要求。我国已经颁布的涉及凹

版印刷的质量标准包括《凹版装潢印刷品》GB/T7707-2008、《商品条码条码符号印制质

量的检验》GB/T18348和《凹版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CY/T6的要求。

第二,在印刷企业的生产行为方面,要求环境标志产品生产企业的污染物排放必须达到

19

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对于印刷企业的污染物排放主要涉及工业废水排

放、工业废气排放和企业噪声等三部分重点环节。除此以外,企业的固废,尤其是危险废弃

物因进行重点控制。

第三,本标准鼓励企业在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考虑环境因素,采用清洁生产工艺,从而

最大程度地减少对人身及环境的危害。

5.5技术内容的说明

凹版印刷基本流程和主要环境污染如下图所示:

5.5.1印刷原辅料的要求

1、油墨的要求

凹版印刷油墨属于印刷和印刷产品中重要环境污染源,不但在印刷过程中污染环境,危

害人身健康,在印刷产品上的有机残留物还会继续污染环境,因此,有必要进行控制。

目前环境标志已颁布了凹印和柔印油墨环境标志标准。分别对有害物、溶剂的使用种类、

VOC含量等环境指标进行了规定,因此本标准在实施过程中要求,所使用的凹印油墨应达到

环境标志标准要求。

2、溶剂的种类限制要求

有机溶剂可溶解许多天然树脂和合成树脂,是凹版印刷经常使用的原辅材料,在设备清

洗、油墨稀释和产品覆膜中被大量使用。有机溶剂在完成它的作用后,会不断地向大气中散

发,有机溶剂虽可以被生物降解,但对于工业和人口集中的地区,进入大气的有机溶剂局部

含量过高,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部分溶剂会损害人体及皮下脂肪,长期接触

会令皮肤乾裂、粗糙,如果渗入皮肤或血管,会随血液危及人的血球及造血机能;被吸进气

管、支气管、肺部或经血管、淋巴管传到其他器官,甚至可能引起肌体慢性中毒。甚至可以

致癌或致突变,还有一部分会与灰尘中的细微尘埃粒子和其他物质结合,形成灰雾,刺激人

20

体肺部,并对动、植物等各种生物的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

受到设备、工艺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凹版印刷依然需要使用大量溶剂,因此现阶段不能

实现溶剂型的产品水性化。本标准主要通过溶剂低毒化的发展,根据环境标志其他类似产品

标准中有机溶剂的限制要求以及美国EPA的相关法规要求,确定了凹版印刷的有机溶剂的

限制要求。限制后,行业在有机溶剂的选择主要集中于酯类、醇类和酮类产品以及复合型溶

剂,同时鼓励行业加快研发水溶性产品替代溶剂型产品。

3、胶粘剂的要求

在纸质凹版印刷产品后期加工中可能会使用胶粘剂,目前国内使用的胶粘剂主要分为两

大类:溶剂型和水性。根据产品特点使用水性胶粘剂可满足要求,因此本标准禁止在印后加

工使用溶剂型胶粘剂。

5.5.2对于印刷产品限制要求

(1)与药品直接接触类产品的要求

我国药品包装类产品的强制性标准为《药品包装用复合膜、袋通则》(YBB00132002)。

该标准要求包括外观、阻隔性能、氧气透过量、机械性能、复合袋的热合强度、溶剂残留量、

袋的耐压性能、袋的跌落性能、溶出物实验、重金属、易氧化物、不挥发物、微生物限度、

异常毒性。由于该标准要求包含了产品的毒性要求、质量要求、环保要求,因此不再另行要

求。

(2)与食品直接接触类产品要求

我国食品包装类产品的强制性要求为《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GB9683-1988)。该

标准要求分为两部分: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其中理化指标包括:甲苯二胺、蒸发残渣、高

锰酸钾消耗量、重金属。由于要求包含了产品的物理要求、质量要求,因此不再另行要求。

(3)一般产品要求

由于我国对于产品的包装材料未规定环保要求,因此参考食品包装中的重金属要求进行

限制,以保证产品在废弃过程中对环境危害较低。

5.5.3印刷用原辅料的环境行为评价要求

5.5.3.1纸张的要求

(1)可持续森林认证要求

20世纪80年代,全球的森林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热带国家木材的大量输出,造成当

地森林面积锐减,森林退化加剧,环境恶化严重。这引起了欧洲一些环境保护的非政府组织

(NGOS)的关注。为了消除热带国家的森林危机,欧洲及北美掀起了限制进口热带木材运

21

动,使热带国家的木材无法出口到消费国。通过这场运动,使消费国的消费者普遍形成了热

带国家的木材质量劣于非热带国家木材质量的观念。但是到了90年代,这种观念遭到了北

方木材生产国(主要是北欧及北美国家)的非政府组织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本国的森林经

营也并非全是可持续性经营的,长此以往下去,必然会极大损害本国的森林资源,破坏当地

的生态环境。同时热带国家的森林并非是完全不符合可持续经营的标准,并且也有木材出口

的需求。因此,消费国的一些非政府组织又发起一场运动,试图使消费者改变以往的观念,

即无论木材产地在哪里,只要它们来源于一片可持续经营的森林,那么它们就可以被接受和

利用。反之,就应该被禁止使用。这样就需要有一套被大家广泛认同的方法和标准,使消费

者可以知道并追溯到木材的来源,由此就产生了森林认证。

森林认证分为两类,即森林经营认证(ForestManagementCertification,FMC)和产销

监管链认证(ChainofCustody,CoC)。森林经营认证是对森林经营单位进行的认证,是由

独立的认证机构根据认证原则和标准(包括森林调查、经营规划、营林、采伐、森林基础设

施以及有关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方面)对森林经营单位进行审核,如果其森林经营活动满足

认证标准要求,便可以颁发证书并允许其使用认证标志,证明其生产的木材来自于可持续经

营的森林或良好经营的森林。简单地说,森林经营认证是对森林的认证。

产销监管链认证(CoC)则是对加工和销售林产品的商贸机构进行认证,是跟踪林产品

加工的原料来源及产品的存贮,运输和销售的整个过程,即从森林到消费者的整个过程。林

产品认证的整个过程,即从森林到最终消费者,通过CoC认证的产品可以贴上认证标志,

告诉消费者生产该产品所使用的是来自通过认证森林的木材。简单地说,产销监管链认证是

对森林产品的认证,确保所有认证的产品,其主要原料均直接或间接来自经营良好的森林,

也就是获得森林经营认证的森林。

为了保证森林资源的有效和可持续使用,本标准鼓励印刷企业采购可持续森林认证的纸

张用于印刷。

(2)无氯漂白纸的要求

指整个生产过程不使用任何化学漂染剂的纸。这类纸由于不使用荧光增白剂,白度在

70-74度,可保护视力,因此在教材及学生作业本已有较多应用。也由此扭转了人们对纸张

“越白越好”的看法。另外,本色纸张中部分产品的纸浆为非木浆,对于木材资源的保护有

较大的支撑作用,而生产过程不使用漂染试剂(特别是氯气),大大降低了环境负荷。因此

本标准鼓励企业使用本色纸张。

(3)无溶剂复合纸张的要求

22

无溶剂复合,是采用100%固体的无溶剂型胶黏剂,在无溶剂复合机上将两种基材复合

在一起的一种方法,又称反应型复合。1974年,德国的Herberts公司将单组份无溶剂胶黏

剂投入工业化生产,标志着无溶剂复合开始正式推广。如今,此种工艺在复合材料的软包装

中应用越来越多,并很有可能成为今后主导的复合方式。

无溶剂复合的主要特点:

1,复合包材中没有溶剂残留,特别符合现代食品和药品包装的卫生要求。

2,生产中没有挥发性溶剂排放,对大气环境没有污染,生产环境优良。

3,由于不采用通常的干燥系统,因此可显著降低能耗。

4,生产成本较低,涂胶和总成本比现有工艺有一定的降低。

5,机速快,占地面积少,无火灾与爆炸风险。

5.5.3.2塑料的要求

(1)使用单一类型的聚合物或者共聚合物的要求

由单一的聚合物或者共聚物通过聚合形成的热塑性塑料,由于其树脂分子链是线型或带

支链的结构,可以反复加热和成型,具有较好的再生循环性能;因此要求使用单一的均聚物

和共聚物。

(2)使用可降解塑料的要求

可降解塑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如淀粉、改性淀粉或其它纤维素、

光敏剂、生物降解剂等),稳定性下降,较容易在自然环境中降解的塑料。

(3)不使用聚氯乙烯的要求

2011年3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9号令)。其

中“PVC食品保鲜包装膜”被列为限制类,“直接接触饮料和食品的PVC包装制品”被列为

淘汰类,应立即淘汰。

根据2005年国务院发布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第十五条:限制类主要是工

艺技术落后,不符合行业准入条件和有关规定,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督促改造和

禁止新建的生产能力、工艺技术、装备及产品;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明确

规定“生产者不得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销售者不得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销

售的产品和失效、变质的产品。”

2013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21号令突然解禁:“直接接触饮料和食品的聚氯乙烯(PVC)

包装制品”也从淘汰类中删除,并从今年5月1日起实施。

但是,聚氯乙烯是由聚氯乙烯树脂、增塑剂和防老剂组成的树脂,本身并无毒性。但所

23

添加的增塑剂、防老剂等主要辅料有毒性,日用聚氯乙烯塑料中的增塑剂,主要使用对苯二

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等,这些化学品都有毒性,聚氯乙烯的防老剂硬脂酸铅盐也

是有毒的。含铅盐防老剂的聚氯乙烯(PVC)制品和乙醇、乙醚及其他溶剂接触会析出铅。含

铅盐的聚氯乙烯用作食品包装与油条、炸糕、炸鱼、熟肉类制品、蛋糕点心类食品相遇,就

会使铅分子扩散到油脂中去,所以不能使用聚氯乙烯塑料袋盛装食品,尤其不能盛装含油类

的食品。另外,聚氯乙烯塑料制品在较高温度下,如50度左右就会慢慢地分解出氯化氢气

体,这种气体对人体有害,因此聚氯乙烯制品不宜作为食品的包装物。

本标准禁止使用聚氯乙烯包装材料。

5.5.3.3印版电镀的要求

由于凹版印刷机为圆压圆式的轮转印刷机,因此凹版印版必须呈圆筒形,才能上机印刷,

这种圆筒形的印版称为凹版滚筒。凹版印版是以空心的铸铁或刚质的圆柱体的表面为基础,

经镀铜最为版基,经过晒版、腐蚀等一系列的制版过程而制成的。电镀铜是制版的重要环节,

其环境污染是最大的,因此在本标准要求采用无氰电镀工艺。

5.5.3.4无软片雕刻制版的要求

所谓无软片雕刻,就是用计算机图文数据来代替电子雕刻机的扫描原稿,利用计算机将

图文数据通过接口送给电雕机进行雕刻的方法。无软片雕刻系统是对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凹版

印刷的制版工艺——电子雕刻工艺进行重大改进的一项新技术。采用无软片雕刻工艺以后,

降低了显影、拷贝、软片等制版成本,同时也省去了软片、记录、显影、拷贝、电雕扫描等

工艺,避免了中间误差对凹印制版的影响,也减少了环境污染。

5.5.3.5油墨的要求

1、酮类油墨的限值要求

印刷油墨经常使用的油墨溶剂有:

1)醇类溶剂:乙醇(酒精)、异丙醇、正丁醇

2)酯类溶剂:醋酸乙酯、醋酸丁酯、醋酸异丙酯

3)苯类溶剂:甲苯、二甲苯

4)酮类溶剂:环己酮、丙酮、甲乙酮(丁酮)

由于酮类油墨在印刷后产品有较大气味,消费者在购买时不能适应,因此在目前酮类溶

剂的使用受到较大限制。丙酮、丁酮、环己酮和四甲基二戊酮具有一定毒性,因此在本标准

中禁止使用。

2、水性油墨的要求

24

水性油墨是凹印油墨的未来发展,因此在标准中鼓励使用。

5.5.3.6胶黏剂的要求

1、复合溶剂的要求

复合溶剂是异丙醇和乙酸乙酯混合的溶剂大量用于胶粘剂的稀释,按照现行工艺溶剂挥

发后还可回收再次使用,因此标准要求塑料凹印的印后使用回收后的复合溶剂。

2、水性胶黏剂

纸塑复合技术可以提高产品的保存时间。目前国内主要使用两大类胶水:溶剂型胶水和

水性胶水。其中溶剂型胶水主要使用苯类溶剂,毒性大危害性强,因此本标准要求使用水性

胶黏剂。

3、无溶剂胶黏剂

无溶剂复合技术是塑料包装的新工艺,其主要优点是无溶剂,减少VOC排放。但是由

于此类工艺身缠的包装材料在质量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因此不能完全替代溶剂覆合的产品。

5.5.4对凹版印刷产品生产过程中环境保护的要求

本标准对印前、印刷和印后等各工序环境保护所涉及的资源节约、节能和回收再利用提

出要求,这些指标是标准编写组深入企业调研和有关参编企业实际核算制定出的。为此,标

准编制组根据印刷全过程的生命周期分析印刷过程的重要环境影响,确认凹版印刷过程主要

环境问题涉及:印刷材料利用率、废弃物产生和回收率、印前印版电镀、印中和印后的溶剂

收集和回用在处理等项目。根据凹版印刷的特点,参考平版印刷和商业票据环境标志标准,

以及凹版印刷印前、印中和印后的比重进行评价表以及权重的设计。

本项指标考核中突出了减少VOC排放的要求,其中涉及减少VOC排放的要求在评分

标准中占据24分。主要体现在明确提出溶剂挥发的重点工位必须安装独立的溶剂回收装置,

同时在后期中进行溶剂的再使用的各种方式:溶剂的热能回收,溶剂的再使用等等。

5.5.5对检测方法的说明

此次最终产品的检测按照国家标准进行。

25

目次

一、项目背景.........................................................................................................................15

二、工作过程.........................................................................................................................15

三、行业概述.........................................................................................................................15

四、标准制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8

五、技术内容的说明.............................................................................................................18

14

HJ□□□□-201□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需控制的邻苯二甲酸酯

中文名称英文名称缩写

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iso-nonylphthalateDINP

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i-n-octylphthalateDNOP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i-(2-ethylhexy)-phthalateDEHP

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isodecylphthalateDIDP

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utylbenzylphthalateBBP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phthalateDBP

—138—

HJ□□□□-201□

不使用聚氯乙烯(PVC)塑料20

印版电镀使用无氰电镀15

印版30

制版胶片使用无软片雕刻制版15

使用无酮类油墨(丙酮、丁酮、环己酮、四甲基二戊酮)5

油墨10

使用水性油墨10

溶剂型溶剂重复使用20

胶黏

水性水性胶黏剂应符合HJ/T220中包装用水基胶黏剂的要求2530

无溶剂胶黏剂使用无溶剂胶黏剂30

5.4印刷过程宜采用表4所要求的环保措施,其综合评价得分应超过60。

表4印刷过程中环保措施

指标工序要求分值分配总分值

建立实施印版管理程序4

建立实施印刷工艺管理程序2

印前10

优化版面设计,合理编程2

制版阶段应通过清洁生产审计2

降低校版套印、墨色签样的基材、根据印版周长规定油墨的消耗量,

3

调整印版间距。

使用报废料或降级材料校版。2

减少接料损耗:不停机自动接料。调整好合理的印刷速度。2

提高整体印刷成品率控制油墨的粘度,确保印品色相一致。2

控制印刷张力,达到高成品率。2

资源

印刷对印刷中不良品标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