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03 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解析版)2024年中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_第1页
热点03 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解析版)2024年中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_第2页
热点03 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解析版)2024年中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_第3页
热点03 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解析版)2024年中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_第4页
热点03 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解析版)2024年中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2023年10月时政热点专题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2023年10月12-16日,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四川成都成功举行。本届国际非遗节以“共享履约实践深化文明互鉴”为主题,将开展多项特色节会活动,展示国际非遗保护成果,共享中国履约实践经验。为期5天的非遗盛宴举办了五洲非遗、神州非遗、巴蜀非遗、云上非遗四大板块35项特色鲜明的重要节会活动、579项子活动,来自国内和47个国家和地区的900余个非遗项目、6000余名代表和非遗传承人相聚成都,交流互鉴,共襄促进人类非遗保护事业的盛会。数据显示,第八届非遗节现场参与38万余人次;产品销售额1273余万元;意向授权金额8200余万元。相关活动直播观看量235万人次,网络相关话题阅读量7658余万人次。绚丽多彩的天府大巡游,交流互鉴的非遗成都论坛,琳琅满目的国际手工艺展……作为今年继成都大运会成功举办之后的又一场国际盛会,第八届非遗节恰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发布20周年,国内外嘉宾云集,上演了一场有颜值、有深度、有影响的国际性文化盛会。非遗节不仅是链接中国与世界的国际化展示平台,更是对话与交流平台。作为成都国际非遗节学术活动品牌的非遗成都论坛,吸引来自21个国家的218名国内外非遗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回顾国际社会履约实践,深化非遗保护交流互鉴。非遗节体现了中国政府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缔约国对非遗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是宣传非遗保护成果、交流非遗保护经验的国际盛会,同时也是展示和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可结合四川省的地理知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进行考查。一、四川省1、位置四川,简称"川"或"蜀",省会成都,位于中国大陆西南腹地,自古就有"天府之国"之美誉,是中国西部门户,大熊猫故乡。四川今与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青海、甘肃、陕西诸省市交界。2、地形:四川东部为川东平行岭谷和川中丘陵,中部为成都平原,西部为川西高原。3、四川省的人文地理知识:四川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工业、农业、军事、旅游、文化大省。省会成都在199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是中国第四大航空港。四川省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境内有中国第二大藏区(甘孜州、阿坝州)、中国最大彝区(凉山州)和中国唯一羌族自治县(北川县),其中甘孜州是康藏文化的核心区。

四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然风光绚丽多彩,拥有九寨沟、黄龙、都江堰、青城山、乐山大佛、峨眉山、三星堆、金沙遗址、武侯祠、杜甫草堂、宽窄巷子、阆中古城、海螺沟、四姑娘山、稻城亚丁等享誉海内外的旅游景区。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达、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众提供持续的认同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公约》所定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1.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2.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3.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4.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5.传统体育和游艺;6.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选择题1.(2023秋·四川成都·八年级校考期末)近期,四川提出新的旅游口号,三九大,安逸走四方。所谓三九大,分别指三是位于德阳的三星堆,九是指九寨沟,大就是指国宝大熊猫,从成都出发,到图中三个景游旅参观,我们选择最适合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A.内河运输 B.航空运输 C.铁路运输 D.公路运输【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三星堆、九寨沟、大熊猫繁殖基地都位于四川省内,距离成都较近,公路运输便捷性较高,适合较近距离的出行,是最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D正确;距离较近,内河运输速度慢。不方便,A错误;距离较近,航空运输的成本较高、便捷程度较低,B错误;铁路运输一般承担中远途客运,C错误。所以选D。(2023秋·福建龙岩·八年级龙岩二中校考阶段练习)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副剪纸作品。据此完成2-4小题。2.当地形成这种景观的自然特征是(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较少3.图中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A.塔里木盆地 B.华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长江三角洲4.关于我国四大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面平坦、一望无垠、东部水草丰茂的是黄土高原B.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地形丰富多姿的是云贵高原C.地面崎岖不平、农田多为重重叠叠梯田的是内蒙古高原D.牧草如茵、山巅白雪皑皑、冰川广布的是青藏高原【答案】2.B3.D4.D【解析】2.图中“小桥流水”反映的是我国江南水乡的景观。我国江南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长江三角洲等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B正确;A项内容反映的是黄土高原地区的景观,A错误;江南地区地形并不封闭,C错误;江南地区不具备山河相间的特点,且江南地区降水丰沛,D错误。故选B。3.图中“小桥流水”反映当地景观特点是地势低平,降水丰沛,河湖密布。长江三角洲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地势低平,河湖密布,D正确。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地表径流缺乏,A错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降水较少,河湖较少,BC错误。故选D。4.地面平坦、一望无垠、东部水草丰茂的是内蒙古高原,A错误;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地形丰富多姿的是黄土高原,B错误;地面崎岖不平、农田多为重重叠叠的梯田的是云贵高原,C错误;牧草如茵、山巅皑皑、冰川广布的是青藏高原,D正确。故选D。(2023秋·陕西宝鸡·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手捧如歌的哈达/心儿像格桑花明亮/风沙扬起青春的热望/冰霜铸就高原的坚强/各族同胞携手情深意长/雪域儿女筑起人间天堂/…”这是对支援某一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赞美的诗句。完成5-6小题。5.由诗句内容判断,这一少数民族地区是(

)A.新疆 B.宁夏 C.内蒙古 D.西藏6.下列是少数民族“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其连线正确的一组是(

)A.藏族《格萨尔》史诗 B.新疆维吾尔族大歌 C.蒙古族木卡姆艺术 D.侗族呼麦【答案】5.D6.A【解析】5.哈达是藏族人民在来往时最通行的一种礼物,格桑花一直寄托着藏族人民期盼幸福吉祥的美好情感。由诗句中的“哈达”“格桑花”可知这一少数民族地区是西藏自治区,D正确,ABC错误。故选D。6.《格萨尔》史诗是藏族的文化遗产,A正确;大歌是侗族的文化遗产,B错误;卡姆艺术节属于新疆维吾尔族文化杰出代表,2005年维吾尔的“十二木卡姆”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C错误;呼麦是蒙古族特有的单人发出多声部唱法的高超演唱形式,是一种“喉音”艺术,呼麦是一种古老的歌唱方式,D错误。故选A。(2023秋·河南信阳·七年级统考阶段练习)“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016年11月30日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完成7-9小题。7.造成“二十四节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地球的形状 D.地球的大小8.申遗成功这一天,阳光直射在(

)A.南回归线 B.北回归线 C.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 D.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9.夏至时,北半球昼夜长短的情况是(

)A.昼短夜长 B.昼长夜短 C.昼夜等长 D.昼最短夜最长【答案】7.B8.C9.B【解析】7.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的变化等现象,一年二十四节气的变化也是地球的公转产生的,B正确;地球的自转产生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等现象,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与二十四节气无关,ACD错误。故选B。8.根据材料可知,申遗成功是2016年11月30日,此时地球公转到秋分(9月23日前后)和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C正确,ABD错误。故选C。9.夏至(6月22日前后)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B正确,ACD错误。故选B。(2023秋·七年级课时练习)西江千户苗寨,由10余个自然村寨相连,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读苗寨聚落景观图,完成10-12小题。10.苗寨聚落景观反映出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①气候温暖湿润②地形崎岖③河流密集④水陆交通便利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1.“架空下部,以木柱支撑起建筑,抬高居住层面”是苗寨吊脚楼独特的建筑风格,其主要作用有(

)A.防潮通风 B.利于保暖 C.便于排水 D.防火防盗12.西江千户苗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保护与开发措施合理的是(

)A.定期修缮维护 B.大力翻新扩建C.全部维持原貌 D.禁止游客参观【答案】10.A11.A12.A【解析】10.读图可知,苗寨依山而建,当地地形崎岖;底部架空,利于通风散热,说明当地气候较为温暖湿润,①②正确;河流密集的地区往往地势较为低平,地形崎岖,交通不便,③④错误,故选A。11.吊脚楼高悬地面,通风干燥,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不利于保暖,排水不是主要作用,不能防火防盗,A正确,BCD错误。故选A。12.西江千户苗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进行定期修缮维护,A正确;大力翻新扩建会破坏原有建筑特色,B错误;全部维持原貌,不加修缮,不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C错误;禁止游客参观不利于文化的传承,D错误。故选A。(2023·四川德阳·统考一模)2022年2月,“德阳潮扇传统工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德阳潮扇源于广东潮州团扇,其制作以慈竹丝、丝线、宣纸为原材料,扇面有猪腰型等多种,上面配以山水画、诗词等,凭借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在近现代历史上曾为贡品。据此完成13-15小题。13.潮扇传入德阳后得以发展壮大,主要是因为(

)A.当地原料充足且优质 B.当地人们对团扇喜爱C.政府对其发展的支持 D.风格独特而技艺精湛14.为了进一步促进德阳潮扇的传承和发展,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减少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B.引进设备,扩大生产规模C.加大创新,培养专业人才 D.减少产量,提高销售价格15.德阳潮扇扇面经常配以绵竹年画,是地区文化的不断融合。曾主要销往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各国,其主要原因是(

)A.物美价廉 B.实用性强 C.文化的相似性 D.海陆交通便利【答案】13.D14.C15.C【解析】13.由材料可知,潮扇传入德阳后得以发展壮大,主要是因为潮扇风格独特而且技艺精湛,深受人们的喜爱,故D正确。ABC选项不是主要原因,故选D。14.依靠科技,加强创新,培养专业人才、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发展和文化传承,故C正确。减少生产数量,提高销售价格不利于传承和发展,故A错误。引进机械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但不利于传统制作工艺的传承和发展,故B错误。减少工序虽然降低了生产成本,但失去了产品本来的质量,故D错。故选C。15.由题目可知,德阳潮扇扇面经常配以绵竹年画,是地区文化的不断融合,主要销往东南亚各国,主要是东南亚各国与我国南方地区文化具有的相似性,受到当地居民的热爱,故C正确。ABD选项不是主要原因,故选C。二、解答题16.(2023秋·四川成都·八年级校考期末)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欧班列是指往返于中国和欧洲之间的铁路货运列车。首趟班列于2019年10月9日从浙江义乌鸣笛启程,最后到达比利时列日。材料二:2021年7月1日上午8时,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仪式。材料三:中国主要铁路干线分布图。(1)中欧班列横贯整个亚欧大陆,途经中国段的铁路是②-兰新线,沿此班列,从我国运送到欧洲的货物有可能是和(填番号)。①棉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