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初二(下)期末物理试卷汇编:内能能量转化_第1页
2022年北京初二(下)期末物理试卷汇编:内能能量转化_第2页
2022年北京初二(下)期末物理试卷汇编:内能能量转化_第3页
2022年北京初二(下)期末物理试卷汇编:内能能量转化_第4页
2022年北京初二(下)期末物理试卷汇编:内能能量转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北京初二(下)期末物理汇编内能能量转化一、多选题1.(2022·北京延庆·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压下活塞,观察到硝化棉燃烧起来。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硝化棉被点燃,表明筒内气体的温度升高B.下压活塞的过程中,筒内气体内能减小C.下压活塞的过程中,活塞对筒内气体做了功D.下压活塞的过程中,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2.(2022·北京房山·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用力迅速压下活塞,观察到硝化棉燃烧起来。活塞与玻璃筒间的摩擦力忽略不计,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下压活塞的过程中,筒内气体被压缩,说明气体分子间存在空隙B.下压活塞的过程中,筒内气体的压强逐渐增大C.下压活塞的过程中,因为活塞对筒内气体做了功,气体的温度升高,所以点燃了硝化棉D.下压活塞的过程中,筒内气体内能增加,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3.(2022·北京房山·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适量水,用橡胶塞塞住管口,将水加热至沸腾一段时间后,橡胶塞被推出,管口出现大量“白气”。根据实验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试管内能逐渐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的B.温度升高的过程中,水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增加C.管口出现大量“白气”属于汽化现象D.水蒸气推出橡胶塞的过程中,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橡胶塞的机械能4.(2022·北京通州·八年级期末)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和内能,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B.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D.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二、单选题5.(2022·北京延庆·八年级期末)在下列实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用热水袋暖手,手温度升高B.将冰块放入饮料中,饮料的温度降低C.在炉子上烧水,水的温度升高D.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的温度升高6.(2022·北京石景山·八年级期末)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与搓手取暖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相同的是()A.扬汤止沸 B.釜底抽薪C.钻木取火 D.炙手可热7.(2022·北京门头沟·八年级期末)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两手相互摩擦,手发热

B.用火炉烧水,水的温度升高C.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

D.用砂轮磨菜刀,菜刀的温度升高8.(2022·北京通州·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属于用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双手摩擦生热B.返回舱进入大气层产生高温C.古人钻木取火D.电暖气使室温升高9.(2022·北京房山·八年级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炎热的夏天,雪糕周围出现的“白气”是雪糕冒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发生扩散现象的原因是气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C.0℃的冰比0℃的水含有的内能少D.实验室常用的水银温度计是根据水银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10.(2022·北京门头沟·八年级期末)下列实例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春天,杨柳絮满天飞B.冬天,大雪纷飞C.厨房中飘出饭菜的香味D.拍打窗帘,看到尘土落下11.(2022·北京房山·八年级期末)在下列实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热水倒入茶杯,茶杯的温度升高B.锯木头时的锯条温度升高C.加入冰块的饮料温度降低D.刚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鸡蛋的温度降低三、综合题12.(2022·北京顺义·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热

管如图甲是青藏铁路通过千年冻土区的照片,照片中插在路基两旁的一排碗口粗细的金属管是热管(还有一部分埋在路基下面),这是为了解决“冻土”区路基在温度过高时会变得松软不牢固而采取的其中一种方法.热管是两端封闭的金属管(如图乙是管内物质物态变化的示意图),管内装有容易汽化的液体,其上方一端处在温度较低的地方,下方一端处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当它的下方一端受热时,里面的液体会吸热而汽化,蒸气跑到温度低的上方一端时放热而液化,液化后的液体通过重力作用(或其他途径)又回到受热的下方一端,如此循环往复,热管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根据上述内容回答:(1)热管里面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和________.(2)当热管“制冷”时,上方一端的温度__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下方一端的温度.此时,热管把从高温处吸收的________搬到低温处放出,当上方的温度和下方的温度相同时,热管________(选填“开始”或“停止”)“制冷”.13.(2022·北京房山·八年级期末)请阅读《北京冬奥火炬的科技“外衣”》并回答题。北京冬奥火炬的科技“外衣”2022年2月4日,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隆重开幕,奥运火炬再次在“鸟巢”点燃,北京成为世界上首个“双奥之城”。如图所示,是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它银红相间的颜色、旋转上升的外形象征着“冰火相约,激情飞扬,照亮冰雪,温暖世界”。火炬“飞扬”不仅造型优美飘逸,它的“外衣”还蕴含着新科技。它是中国研发团队利用碳纤维与高性能树脂研制出的一种新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的,这堪称世界首创。由于碳纤维质量约为同体积钢质量的四分之一,但强度却是钢的7至9倍,这使得火炬不仅手感轻,而且还很坚固。另外,为了使火炬“飞扬”不仅环保,还能在极寒天气中使用,“飞扬”采用氢作燃料,但氢的燃烧温度能达到800℃,一般的复合材料都经不住500℃的考验。于是中国研发团队利用一种耐高温树脂材料—聚硅氮烷树脂,经过测试与工艺调整,这种新材料可以经受1200℃的高温。它作为第三代树脂材料,兼具了有机物超强附着力与无机物耐高温的特点,同时集耐腐蚀、耐磨损、防污防水等优势于一身,达到了奥运火炬的设计要求。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火炬“飞扬”的外壳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碳纤维的密度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钢的密度;(2)火炬“飞扬”的燃料是氢,已知氢的热值为1.4×108J/kg,若完全燃烧10g的氢,所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J。四、实验题14.(2022·北京门头沟·八年级期末)如图是某种物质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你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2)在第12min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_(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3)该物质在第4min时的内能_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10min时的内能。

参考答案1.AC【详解】ABC.迅速压下活塞,此时活塞对筒内的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变大,温度升高,空气和棉花之间发生热传递,使得棉花的温度升高,达到着火点,发生燃烧,故AC正确,B错误;D.下压活塞时,活塞对筒内的空气做功,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空气的内能,故D错误。故选AC。2.ABC【详解】A.下压活塞的过程中,筒内气体被压缩,分子之间的距离减小,气体体积减小,说明气体分子间存在空隙,故A正确;B.下压活塞的过程中,筒内气体被压缩,压力逐渐增大,筒内气体的压强逐渐增大,故B正确;C.下压活塞的过程中,因为活塞对筒内气体做了功,气体的温度升高,达到了硝化棉的燃点,所以点燃了硝化棉,故C正确;D.下压活塞的过程中,筒内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气体的内能,故D错误。故选ABC。3.BD【详解】A.试管内的内能增加,是由于酒精灯加热,使得试管内温度升高,通过热传递使得内能增加,故A错误;B.水温逐渐升高,试管内的内能增加,水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增加,故B正确;C.水蒸气对外做功,推出橡胶塞,同时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气,故C错误;D.水蒸气推出橡胶塞的过程中,水蒸气对外做功,推出橡胶塞,同时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橡胶塞的机械能,故D正确。故选BD。4.AB【详解】A.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有质量、温度、状态等,因此,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故A正确;B.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就越剧烈,故B正确;C.海绵内有空隙,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C错误;D.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吸收了热量,内能增加了,但是温度不变,故D错误。故选AB。5.D【分析】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而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详解】A.用热水袋暖手,手的温度升高,是热传递改变了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B.将冰块放入饮料中,饮料的温度降低,是热传递改变了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C.在炉子上烧水,水的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D.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的温度升高,是手对铁丝做了功,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6.C【详解】搓手取暖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A.扬汤止沸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B.釜底抽薪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故B不符合题意;C.钻木取火需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故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故C符合题意;D.炙手可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7.B【详解】A.手相互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手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不符合题意;B.烧水时火的内能转移到水上,使水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符合题意;C.锯木头时机械能会转化为锯条的内能,使锯条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D.磨菜刀时通过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菜刀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8.D【详解】A.双手摩擦生热,克服阻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改变内能,故A不符合;B.返回舱进入大气层产生高温,克服阻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改变内能,故B不符合;C.古人钻木取火,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改变内能,故C不符合;D.电暖气使室温升高属于热传递改变内能,故D符合。故选D。9.D【详解】A.炎热的夏天,雪糕周围出现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到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但不仅仅是气体分子,也包括液体、固体分子,故B错误;C.物体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等有关,只根据温度、状态不能判定物体内能的大小,所以0℃的冰含有的内能不一定比0℃的水小,故C错误;D.实验室常用的水银温度计属于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故D正确。故选D。10.C【详解】A.扩散现象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柳絮飞扬,是物体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不是扩散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大雪纷飞,是物体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不是扩散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厨房中飘出饭菜的香味,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是扩散现象,故C符合题意;D.打扫窗帘,看到的尘土是固体小颗粒,属于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1.B【详解】A.热水倒入茶杯,茶杯的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物体的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B.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是由于克服摩擦做功,使锯条的内能增大,故B符合题意;C.将冰块放入热饮中,饮料的温度降低,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物体的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D.刚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鸡蛋的温度降低,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2.

汽化

液化

低于

热量

停止【分析】材料中的内容介绍了热管制冷过程和原理,涉及到的物态变化以直接给出,只需提炼关键信息根据题设的要求作答即可:【详解】(1)根据材料中的内容“管内装有容易汽化的液体,其上方一端处在温度较低的地方,下方一端处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当它的下方一端受热时,里面的液体会吸热而汽化,蒸气跑到温度低的上方一端时放热而液化,液化后的液体通过重力作用(或其他途径)又回到受热的下方一端”可知,热管里面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和液化;(2)所以当热管工作时,当上方一端的温度低于下方一端的温度,会发生热传递,热量从下方高温部分传递向上方低温部分,即热管把从高温处吸收的热量搬到低温处放出,当上方的温度和下方的温度相同时,不存在温度差,所以不能发生热传递,热管此时停止制冷;【点睛】此题难度不,主要考查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对材料中的关键内容进行提炼;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