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普通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语文试卷答案_第1页
湖北省十堰市普通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语文试卷答案_第2页
湖北省十堰市普通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语文试卷答案_第3页
湖北省十堰市普通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语文试卷答案_第4页
湖北省十堰市普通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语文试卷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高三2月月考答案1.A2.D3.C4.①引用的诗句说明只照亮自己的诗歌终将会被人们遗忘;②论证了诗歌的本质是要表现生活、提炼生活、又要高于生活的观点。5.①注重审美价值:从古典诗词形式美中吸取影响,注重汉语诗歌的基本美学特征,注意韵律和节奏,保持个性化的语言和个性化的体验。②精选题材内容:坚守诗歌的时代性、社会性、人民性,贴近底层劳动大众、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③承担社会责任:诗人应当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社会良知,注意社会精神与民众道德,避免诗歌写作的社会性被庸俗化、浅显化。【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也有诗歌结构技巧、语言等内部原因”错误。原文“我们也要反思诗歌创作本身存在的问题。诗人和学者们在谈论诗歌的时候,大多是从诗歌的结构、技巧、语言等微观视角进行探讨。诗歌的时代性和人民性,强调得不大够”可知,内部原因主要是“诗歌的时代性和人民性,强调得不大够”。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发挥其匕首和投枪的作用”错误。原文“俄国的美学大师别林斯基说过:‘任何伟大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们是社会、时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别林斯基的观点强调诗人感知社会生活,并为之发声,强调的是诗人的社会性、人民性。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我独自凭著船窗闲憩,静看著一河的波泛,静听著远近的音籁,——又一度与童年的情景默契”,徐志摩的诗作《乡村里的音籁》强调的是童年故乡情,是私人化写作。材料二强调坚持文学的“人民性”,诗歌的社会功能、审美价值以及目前存在的两种突出的弊病,所以不符合材料二的观点。。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引用诗句的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所引诗句的内容,二是所引诗句要论证的观点。6.C7.C8.①通过侧面烘托来营造。文章描写了听众及茶园个体户的强烈反响,以此侧面烘托窦凤琴演唱秦腔的魅力。②通过正面描写来营造。窦凤琴那“高、亮、甜、脆”的声音本来是听觉形象,文章用“旋舞”这一视觉形象来形容,运用通感,生动地写出了窦凤琴演唱秦腔的魅力。9.①影视、迪斯科、西部摇滚等新艺术形式的兴起给秦腔带来了巨大的冲击。②现代青年如“我”的小儿、厌烦秦腔的西部青年等对秦腔不认同,会动摇秦腔的群众基础。③一些秦腔演员不安于演唱秦腔“走穴”争利,争上电视剧求名。【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只有从历史结构的角度才能更好地揭开秦腔的生存之谜”错误。根据文意,要揭开秦腔的生存之谜,应该把地理结构、历史结构、群众基础结合起来,多角度分析。故选C。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强化了窦凤琴之平凡普通”错误,应是强化窦凤琴之平易近人。故选C。【答案】10.DFH11.A12.D13.(1)魏君礼敬他,天下没有谁不知道,恐怕不能对魏国用兵吧?(2)(段干木)年少时贫穷且地位低下,坚守道义而不做官。魏文侯相见他,登门拜访。他翻墙躲避。14.因为君子礼遇贤者,心怀仁义,不战而屈人之兵。【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魏文侯的名声超过齐桓公,大概是他尊重段干木、敬重卜子夏、以田子方为友的缘故啊。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错误。使动用法,让……做相国。/名词,丞相。句意:于是魏文侯就请段干木做国相。/让子婴做丞相。B.正确。认为。/用……做成。句意:秦君认为司马唐说得很对。/冶炼它们铸造成十二个铜人。C.正确。都是“要求”。句意:又要求我礼遇你。/对人对事过分挑剔,要求完美无缺。/对别人要求要宽,对自己要求要严。D.正确。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声名远远比不上段干木,理应对他凭轼以表敬意”错误,魏文侯礼敬段干木是因为段干木是个贤者,富有德义,并非因为自己“声名远远比不上段干木”;而且原文也没有“声名远远比不上段干木”的意思。故选D。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礼”,礼敬;“莫”,没有谁;“无乃……乎”,恐怕……吧;“加兵”,用兵。(2)“贱”,地位低下;“仕”,做官;“造”,拜访;“逾”,翻越。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材料一中魏文侯对待段干木很尊敬,“魏文侯过段干木之间而轼之”,并且请段干木做国相,被拒绝后“文侯乃致禄百万,而时往问之”,受到国人称赞,“吾君好正,段干木之敬;吾君好忠,段干木之隆”;当秦军想要攻打魏国时,司马唐劝谏秦君说“段干木贤者也,而魏礼之,天下莫不闻,无乃不可加兵乎?”,秦君“以为然,乃案兵,不攻之”。由此可见,君子用兵,能够做到“莫见其形,而攻已成”,是因为君子礼遇贤者,心怀仁义,不战而屈人之兵。参考译文:材料一:魏文侯从段干木居住的里巷经过,手扶车轼表示敬意,他的车夫说:“您为什么要扶轼致敬?”魏文侯说:“这不是段干木住的里巷吗?段干木是个贤者,我怎么敢不致敬呢?段干木在德行上显耀,而寡人只是在地位上显耀;段干木在道义上富有,而寡人只是在财物上富有。”他的车夫说:“既然如此,那么您为什么不让他做国相呢?”于是魏文侯就请段干木做国相,段干木不肯接受。文侯就送给他丰厚的俸禄,并且时常到他家里去探望他。于是国人都很高兴,共同吟咏道:“我们的国君喜欢正道,于是敬重段干木;我们的国君喜欢忠诚,于是推崇段干木。”过了没多久,秦国想出兵攻打魏国,司马唐劝谏秦君说:“段干木是个贤者,魏君礼敬他,天下没有谁不知道,怕不能对魏国用兵吧?”秦君认为司马唐说得很对,于是让军队停下,不再攻魏。魏文侯可以说是善于用兵了。曾听说君子用兵,没有看见军队的举动,而大功却已告成,说的大概就是这种情况啊。鄙陋无知的人用兵,则是鼓声如雷,喊声动地,烟尘满天,飞箭如雨,扶救伤兵,抬运死尸,踩着尸体,踏着血泊,无事百姓尸横遍野,而国家的存亡、君主的生死仍然不可预料,这种做法离仁义实在是太远了!魏文侯见段干木,站得很疲倦了也不敢休息。等到见翟璜的时候,就蹲在朝堂和他交谈。翟璜不高兴。魏文侯说:“段干木,我给他官住他不接受,我给他俸禄他不接受。现在你想做官就让你做了国相,想要俸禄就给了你上卿的俸禄。已经接受了我的赏赐,又要求我礼遇你,恐怕太难了吧?”材料二:段干木,是晋国人。(段干木)年少时贫穿且地位低下,坚守道义而不做官。魏文侯想见他,登门拜访。他翻墙躲避。魏文侯以对待客人的礼节对待他,外出经过他的住处,抚轼而立表示敬意。他的车夫问:“段干木是一介平民,您为什么对他扶轼致敬呢?”魏文侯说:“段干木,是个贤者,他不因为权势、利益而改变节操,心怀君子之道,虽隐居在偏僻的里巷,声名却远驰千里。我怎么敢不表示敬意呢?段干木以德行为先,而寡人以权势为先;段干木在德义上富有,而寡人在财富上富有。权势不如德行高尚,财富不如道义贵重。”文侯又请求段干木做国相,段干木不肯。魏文侯的名声超过齐桓公,大概是他尊重段干木、敬重卜子夏、以田子方为友的缘故啊。【答案】15.D16.①“丈夫气”是作者评价李白作品,素材丰富绚丽,意境恢弘壮阔,语言抑扬顿挫,情感自由奔放,体现出豪迈的“大丈夫”气概。②李白的诗意象瑰丽神奇,开阔壮美。《梦游天姥吟留别》选取了云霓、青云梯、天鸡、熊、龙、青冥、金银台、仙人等的意象,营造了雄奇壮丽的意境。③李白的诗抒情狂放不羁,不拘世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对光明、自由的渴求以及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体现了“大丈夫”气概。【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D.“‘锵金铿玉’指数量众多,如金玉般色彩华丽、弥足珍贵”错误,“锵金铿玉”比喻音节响亮,诗句优美。故选D。1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结合“须知一一丈夫气,不是绮罗儿女言”可知,“丈夫气”是充满雄健、雄强之气的阳刚博大的“大丈夫”气概,结合李白作品风格,体现在素材丰富绚丽,意境恢弘壮阔,语言抑扬顿挫,情感自由奔放。《梦游天婼吟留别》在构思和表现手法方面,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围绕着一场游仙的梦幻来构思的,直到最后才落到不事权贵的主旨上。这样的构思,给诗人幻想的驰骋开拓了广阔的领域。跟这样的构思相适应的是,大胆运用夸张的手法来描述幻想中的世界,塑造幻想中的形象。在这方面,诗人显示了非凡的才能,他写熊咆龙吟,写雷电霹雳,写空中楼阁,写霓衣风马……把幻想的场面写得活灵活现,真是令人眼花缭乱,惊心动魄。营造了雄奇壮丽的意境,语言新奇飘逸。作者写神仙世界的美丽,正是反衬现实世界的丑恶;写自己一心想遨游仙境,正是表现对现实世界的憎恶,不愿跟权臣贵戚同流合污。这种叛逆的精神,体现了“大丈夫”气概。17.(1)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3)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18.A可阻断火势蔓延

B肥水不外流(肥水不流外人田)19.①在“石板”前面添加“用(由)”;④将“充满”改为“感到”;⑦删去“最出名的”,或者将“以”改为“是”并删去“最为著名”。【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A处,因为马头墙,又叫封火墙,而马头墙独特的设计不仅仅是造型上的精美,在遭遇火灾时,马头墙的设计就能阻止火势的蔓延,可填“可阻断火势蔓延”。B处,“四水归堂”是指让所有的雨水流向水枧内,流入天井,并且体现的是徽商聚财、敛财的思想,所以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含义,可填“肥水不外流”或“肥水不流外人田”。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①“石板铺砌”错误,成分残缺。“石板”是天井地面铺砌的材料,应作“铺砌”的状语,所以应在“石板”前面添加“用(由)”;④“充满清凉和闲适”错误,搭配不当。“清凉和闲适”是人们的一种感受,所以应将“充满”改为“感到”;⑦“其中最出名的以西递、宏村最为著名”错误。“最出名的”和“以……最为著名”句式杂糅。删去“最出名的”,或者将“以”改为“是”并删去“最为著名”。【答案】20.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连成一片”的“几座山”喻为“远远地立着”的“一面黛色的面屏”,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几座山”的色彩、形态和整体美感。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山峰人格化,写山峰“张开巨臂将我们拥入怀中”,突出了山峰之高耸、热情,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人在山间行进时的独特感受。③修辞手法的运用表现了青川县的山的独特之美,表达了作者对青川县的山的喜爱之情。(每点1分,共3分)21.①原句使用短句,与文章多用短句的特点一致,在表达上有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的效果。②原句中“古色古香”有突出廊桥历史悠久的作用:原句中“半圆的瓮形”形象地交代城墙的造型特点,让读者对城墙有更深刻的印象。(每点1分,共2分)22.①删去括号;②将句号放到反引号的外面;⑥将句号改为问号。(每点1分,共3分)23【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记叙性的材料作文题。材料一主要讲90后“天才少年”张霁不断努力进取,不断提升自己的事迹;材料二主要讲中科院博士黄国平论文《致谢》部分内容,其中讲述了他在童年、青少年时期家庭条件非常差,他克服了种种困难……两则材料讲述两个成功的人,为了自己的成功,他们面对很多困难,但是没有止步,仍然不断努力,不断提升。再结合提示中所给的“圣人无死地,智者无困厄”,可以进一步立意。“圣人无死地,智者无困厄”是说,一个大圣人,再怎样恶劣的状况,无论如何也不会走上绝路。一个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根本不会受环境的困扰,反而可从重重困难中解脱出来。从材料来看,无论是张霁,还是黄国平,都有过恶劣的状况,尤其是黄国平,他生存的环境可谓很差,但是他没有走上绝路,能够从重重困难中解脱出来,应该就圣人和智者。古往今来,大凡成功者,都应该有过张霁或黄国平的经历,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