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人的山水情怀专题_第1页
中国文人的山水情怀专题_第2页
中国文人的山水情怀专题_第3页
中国文人的山水情怀专题_第4页
中国文人的山水情怀专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文人的山水情怀12寄情山水传统上古时期:是顶礼膜拜式样的崇敬

“山无大小,皆有神灵。山大则神大,山小则神小”(《抱朴子·登涉》),

2生产方式艺术题材备注狩猎、畜牧动物的皮毛、角、羽毛;动物的斑纹等渔业鱼纹、水纹等农业植物花卉等自然事物成为原始艺术题材32024/5/5人与自然的联系,从文化意义上来看,应该说,中国人的作为更周到、更细密、更深刻。中国的山水艺术成熟于魏晋时期-中国最早的山水诗:曹操(东汉末)《观沧海》-中国最早的山水画:传顾恺之(东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存《展子虔(隋)《游春图》-中国最早的山水游记:马第伯(东汉初)《封禅仪记》

山水意识与文人情怀-山水意识构成中国古代文人情怀的核心内涵山水艺术是中国文化的骄傲42024/5/5以物比德“君子比德于玉”(《礼记·聘义》)

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仁者乐山,知者乐水”(《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道德经》老子)

古人认为自然物含有或类有人的道德属性,从而成为人的某种道德属性的象征。“知水仁山”揭示了人格和自然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人在欣赏自然美时,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带有本身的性格、情感和伦理色彩,进行不同的选择。由于从自然美中可发现人格美,因此人格美也可通过自然美体现。52024/5/56梅傲——高洁傲岸

67兰幽——幽雅空灵

78竹坚——虚心有节

89菊淡——冷艳清贞

9以景畅神基本涵义

语出宗炳《画山水序》:应目、会心、畅神山水自然,声色熏暧,悦目怡听即为应目;哲理事态,契合心绪是为会心;玄机幽妙,逞怀养性所谓畅神。-“望春山而生欣然之意,观秋树而生凋零之叹。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诗中表现:-通感:“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天眼:“千里莺啼绿映红”-直觉:“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游目:“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102024/5/5

中国文人山水情怀的历史演进

-屈原-陶渊明-王孟-李商隐-苏轼112024/5/5屈原---政治“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鸷”指鹰、雕一类凶猛的鸟,“鸟”指一般的鸟,这里分别比拟诗人自己和周围群小。“制芰(jì)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所写的衣着佩饰都比拟诗人的美德。正直、善良、傲岸、刚烈的文人情操与现实政治剧烈冲突122024/5/5陶渊明----自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其五)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移居》其二)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正直、善良、傲岸、刚烈的文人们避开与现实政治剧烈冲突的精神家园132024/5/5唐王孟---禅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反映了诗人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142024/5/5到了宋,诗人们往往从山水中得到哲理的启示宋诗---理

书扇示门人(范仲淹·北宋)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后人在后头。琴诗(苏轼·北宋)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152024/5/5李商隐---生命春蚕到死丝方尽(无题·相见时难)暮秋独游曲江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正直、善良、傲岸、刚烈的文人们不仅面临与现实政治剧烈冲突的压力同时开始更清醒地面临着“此身非我有”的终极压力。这个压力更令人难堪。临江仙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162024/5/5苏轼----天人合一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明确地用自弃超主客、泯物我,实现真正的天人合一。不是让自然山水之大比衬出自己的渺小和羸弱,也不满足于自己单单的一个心态之大,关键是能够把自己的生命完全融入自然山水的生命中,让自己的小命进入天地的大命,让个体汇入整体,让有限纳入无限,从而实现人格的至大至刚、无为逍遥。172024/5/5

山水游记三大经典选文

-游褒禅山记-兰亭集序-赤壁赋182024/5/5兰亭集序天地宇宙恒大;生命时间短暂易逝人的心境可比天地宇宙,但人本身却短暂渺小,个中纠结、苦闷无法排解19赤壁赋作为游记四个关键:一、山水特点:雄大二、人文积淀:辉煌三、常人议论:悲伤四、东坡情怀:乐观天地之大,尽在山水人之大,但有问题:-逞豪杰英雄之大,有时而尽-据山林田园之大,不可乎骤得苏轼的境界:超越其中,又深入其中,以“无主客、泯物我”的禅意玄思,真正解决实现人之大的若干问题。20

游褒禅山记自然的廓大幽深;历史的悠远沧桑。写法特殊:明在喻理,意在经济致用。21中国文人的山水情怀

景----情、趣、理、志1.触景生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乐景悲情

2.借景说理3.托物言志222024/5/5A、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官场仕途的厌倦,怀才不遇的苦闷。《归园田居》B、对大自然的喜爱,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

《再别康桥》《醉翁亭记》《归园田居》C、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赤壁赋》D、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

《兰亭集序》《沁园春长沙》《游褒禅山记》山水田园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

232024/5/5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书圣王羲之观兰亭美景,悟到“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感吾生之行作”;田园诗人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大学士苏东坡于明月之夜畅游赤壁,而生“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感慨。

中国古代有天人合一之说,大自然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又从自然山水中悟到了什么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