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轮复习地理教师用书第二部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_第1页
高中一轮复习地理教师用书第二部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_第2页
高中一轮复习地理教师用书第二部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_第3页
高中一轮复习地理教师用书第二部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_第4页
高中一轮复习地理教师用书第二部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eq\b\lc\|\rc\(\a\vs4\al\co1(,,,,,,,,))城市与环境第一讲城市空间结构一、城市区位分析1.城市(1)概念: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2)特点eq\b\lc\{\rc\(\a\vs4\al\co1(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2.城市区位因素(1)自然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相对稳定。(2)经济地理区位:随生产力的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经济空间格局的变化而改变。(3)政治文化地理区位: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3.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1)人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较多,并在其人流、物流的集聚部位形成比较大的城市。(2)沿河、沿湖、沿海地区城镇较多,在河流交汇处,或大的河流入海处,往往会形成比较大的城市。(3)在交通运输枢纽处,也会形成比较大的城市。(4)在历史文化圣地、著名旅游地、大规模的商品集散地和边境口岸,都有可能形成比较大的城市。自然因素往往是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城市的分布是与人口、生产力的分布相一致的,即城市密集地区必然是人口密度大、生产力水平高的地区。[温馨提示]二、城市土地利用三、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1.城市功能分区(1)功能区:商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3)中心商务区:①主要功能:具有商务枢纽职能、交通中心职能、房地产开发职能、旅游职能。②特点eq\b\lc\{\rc\(\a\vs4\al\co1(商业、服务、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高度集中,建筑物以高层为主,交通运输便捷,零售商业发达))2.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化(1)含义: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2)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3)影响因素:①经济因素eq\b\lc\{\rc\(\a\vs4\al\co1(地租的高低\b\lc\{\rc\(\a\vs4\al\co1(交通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远近)),不同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②社会因素eq\b\lc\{\rc\}(\a\vs4\al\co1(收入,知名度,种族或宗教))导致住宅区的分化③历史因素:早期的土地利用对日后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四、中心地理论1.含义:是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和功能布局的城市区位理论。2.城镇体系特点(1)城镇规模的大小与数量成反比。(2)中心地服务范围表现为以中心地为核心的正六边形。(3)高级中心地比低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大、彼此相距远、数目少。(4)高级中心地包容低级中心地,高级中心地服务范围覆盖低级中心地服务范围,构成层次分明的空间网络系统。一、知识联系串一串二、核心问题想一想1.城市功能分区的特点及形成原因有哪些?2.如何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并对其进行评价?3.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哪些?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有何差异?以考纲为纲eq\b\lc\|\rc\(\a\vs4\al\co1(,,,))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以真题为范eq\b\lc\|\rc\(\a\vs4\al\co1(,,,))eq\a\vs4\al(深挖考题内涵·把握命题精髓)[考题精妙][典例](2017·全国卷Ⅲ)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如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1)~(3)题(1)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A.站点的用地面积B.周边的人流量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D.周边的环境质量(2)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A.中心商务区B.森林公园C.大型住宅区D.产业园区(3)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解析]第(1)题,地铁站点的主要服务对象为流动人口,人流量越大消费市场往往越大,地铁站点的服务功能越全,其等级也就越高,故本题选择B。地铁站点的用地面积是根据服务等级而定的,A项所述内容存在因果关系错误。地铁站点的信息化水平高,其综合服务等级不一定高。地铁站点周边的环境质量对其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影响不大。第(2)题,由图可知,甲、乙、丙三个站点位于内环或其附近地区,地价较高;甲、乙、丙站点等级较高;这三个站点分布相对集中,所以人流量较大。综上可知,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应为中心商务区,故本题选择A。其他三项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区一般不会位于城市内环附近,故B、C、D错误。第(3)题,从图中可知,与河流垂直的方向上有多个一级站点,推测该城市有多个核心区,所以该城市最可能为多核心结构,其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答案](1)B(2)A(3)C[命题出发点]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城市功能分区及城市空间形态。[命题落脚点]考查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试题评价](1)命题背景:站在地铁角度,体现城市发展。河流穿越,体现最早城市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内环、二环、三环体现了城市的空间形态;地铁站点等级的高低,体现了客流量的大小;地铁站点分布及大小与环线的关系,体现了其影响因素。由此可以看出,培养良好的读图、析图和信息获取能力是解题的基础和关键。(2)命题角度:明在站点等级,实为城市结构。本题以地铁站点分布为切入点,综合考查了服务等级体系、功能分区及城市空间结构,综合性较强。这也从另一个角度体现出高考对考生的知识迁移与综合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考查方式:看似了然于心,贵在考查广度。本题的考查方式和命题角度,与常规考题基本相同,但通过简单的地铁线和站点等级分布,将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体现得淋漓尽致:建设地铁、高架桥、城市快速通道等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现象,分散城市职能、建设新城、卫星城等缓解用地紧张、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考点(一)城市功能分区的特点[学法:练全悟透·快速通关]eq\a\vs4\al([题点全练])(2015·四川高考)如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读图回答(1)~(2)题。(1)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A.行政区 B.商务区C.住宅区 D.工业区(2)根据城市地域结构特点推断,该城市位于()A.丘陵地区 B.平原地区C.山地地区 D.沟谷地区解析:(1)C(2)B第(1)题,甲地带0:00时人口密度较大,10:00时人口密度较小,符合住宅区的人口变化特点,故选C。第(2)题,该城市的地域形态属于团块状,道路呈网格状分布,城市地域呈同心圆状向外延展,可判断为平原地区的城市,故选B。eq\a\vs4\al([知能全握])“六看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看面积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看距市中心远近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看形态商业区一般呈点状、条状,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看人口变化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看建筑物密度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住宅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看分布趋势住宅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市中心比例逐渐下降;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上升幅度较大考点(二)城市功能分区的合理布局[学法:通知识·提能力·融会贯通]eq\a\vs4\al([贯通知识])1.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分析(1)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功能区分化的主要因素,其中土地地租的高低在经济因素中又占据主要地位。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是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两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②交通通达度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交通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城市不同区位土地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着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2)其他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2.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布局的分析(1)分析风向:结合文字材料或图中的经纬度位置、相关的地理事物、指向标及风频图等,确定风向。例如,图中该城市的主导风向是东北风和东南风,因而仅从风向、空气清新的角度考虑,东南方和东北方是城市扩展的首选之地。(2)分析河流流向: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变化、等高线弯曲方向、河流的宽窄变化等,确定河流流向。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的流向相反,由此可知图中的河流流向。(3)分析位置和交通通达度:依据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及是否位于干道交会处,确定某功能区在城市中的位置优势及交通通达度。eq\a\vs4\al([典题领悟])(2016·江苏高考)如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最有可能是住宅区的是()A.① B.②C.③ D.④(2)沿甲—乙方向,气温、地租变化趋势曲线最有可能的是()[学审题析题](在“____”上填关键点)1.审设问,圈定答题方向关键词句答题方向第(1)题最有可能是住宅区城市功能分区的特点第(2)题甲—乙方向,气温、地租变化趋势(1)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2)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2.析图表,获取解题信息[答案](1)A(2)Ceq\a\vs4\al([题组冲关])1.(2018·广州测试)如图为某城市土地利用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影响下列城市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工业区——行政因素 B.商业区——经济因素C.住宅区——环境因素 D.科教区——历史因素(2)自来水厂应建在图中的()A.①处 B.②处C.③处 D.④处解析:(1)B(2)D第(1)题,商业区位于地价最高的市中心,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住宅区位于商业区的外围,也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科教区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主要受环境因素影响;工业区的形成受经济、环境、交通等因素共同影响。第(2)题,根据图中河流干、支流的特点,可判断出河流大致自西北向东南流,④地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适宜建自来水厂。2.如图为我国某集中团块式城市现状及规划范围图,据此完成(1)~(2)题。(1)该城市的布局模式不利于()A.节约用地 B.节省基础设施投资C.缓解交通拥堵 D.加强各区之间联系(2)该城市拟建设一个大型工业园区,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最合适的是()A.甲 B.乙C.丙 D.丁解析:(1)C(2)D第(1)题,读图,根据图例,该城市商业区位于市中心,环线较少,过境车辆影响市内交通,高速公路的出入口少,只有两个,容易造成交通拥堵,C项对;城市功能区布局紧凑,节约用地,节省基础设施投资,便于各区间的联系是有利方面,A、B、D三项错。第(2)题,读图,甲地位于河流上游,可能对城市有水污染,A项错;乙处位于河流上游,盛行风的上风向,对城区污染严重,B项错;丙处位于车站附近,容易造成交通拥堵,C项错;丁处面积广大,地价低,位于河流的下游,最小风频的上风向,D项对。考点(三)城市区位与城市等级体系[学法:练全悟透·快速通关]eq\a\vs4\al([题点全练])1.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据此完成(1)~(2)题。(1)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A.地形 B.气候C.公路交通枢纽 D.港口(2)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A.位置适中 B.资源丰富C.气候宜人 D.经济中心解析:(1)D(2)D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甲地位于非洲东北部亚丁湾西岸,扼红海入印度洋的要冲,海运便利,这是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第(2)题,甲城市优越的地理位置及便利的交通条件促使该城市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2.(2016·全国卷Ⅰ)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km2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1)~(2)题。(1)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A.服务种类 B.服务等级C.服务范围 D.服务人口(2)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 B.降低人口密度C.促进城市竞争 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解析:(1)A(2)D第(1)题,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使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说明各核心城市的服务职能和服务种类各不相同,即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等级、服务范围和服务人口是难以通过空间规划限制的。第(2)题,该区的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乡村地带)的周围,且城镇之间设置的绿地不可侵占,既有利于城市群的发展,又有利于城市环境的保护,充分说明了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优化了城乡用地结构。3.(2018·衡水一模)20世纪80年代前,我国很多平原地区在各集镇形成周期性集市。逢一、三、五在甲地,逢二、四在乙地,逢六、七在丙地,逢八在丁地,逢九在戊地,如图所示(以农历计,初一、十一、廿一为逢一,其余类推)。据此回答(1)~(2)题。(1)该地区()A.集镇分为两级B.集市的周期为三天C.甲地的服务范围比乙地小D.丙地的服务功能比戊地齐全(2)图中丁地不能每日都成为集市的根本原因是()A.供交换的商品种类太少 B.为方便各地居民的日常生活C.当地居民的购买力不足 D.各集镇之间交通不便解析:(1)D(2)C第(1)题,从材料和图中可看出集镇分为三级;集市的周期为十天;甲地逢一、三、五,乙地逢二、四,故甲地等级高于乙地,服务范围大于乙地;丙地逢六、七,戊地逢九,故丙地等级高于戊地,服务功能比戊地齐全。第(2)题,丁地不能每日成为集市的原因是服务人口少,当地居民购买力不足,故选C。eq\a\vs4\al([知能全握])1.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2.影响城市服务范围大小的因素城市按规模和等级来看有大小、高低之分,一般规模大、等级高的城市的服务范围比规模小、等级低的城市大,而规模和等级相当的城市的服务范围需进行综合考虑分析。现从单一因素角度进行分析如下:影响因素原因分析实例地理位置地理位置优越,如沿海地区,便于对外联系,服务范围广;相反如处于内陆或地形不利的地区,其服务范围小上海市、乌鲁木齐市资源条件资源丰富的城市如矿业城市,或特种资源城市如旅游城市,以资源为依托,可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内提供服务大同市、黄山市交通条件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借助便捷的交通,可为更远的地区提供服务株洲市人口密度与消费水平人口密度大、消费水平高的地区,较小范围内的人口与消费活动即可使城市提供的服务功能达到饱和,同种服务的范围相对人口密度小、消费水平低的地区要小上海市3.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与空间分布的关系[锁定命题热点——备考超人一步][热点关注]1.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不断发展壮大,城市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合理进行城市功能区规划和布局是解决城市问题的有效途径。高考一般以具体区域功能区分布图的形式考查功能区布局的合理性及其影响,考查考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及地理实践能力。2.住房问题是人们生活中面临的重大问题。高考一般以地租等值线图、房价等值线图等考查住宅区的合理布局等知识,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热点押题]1.为了引入气流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北京将构建多条宽度500m以上的通风道。读北京城市规划风道分布图,回答(1)~(2)题。(1)风道建设完成后对北京的影响是()A.提高城市化水平 B.降低中心地区地价C.减轻城区大气污染 D.提高人口自然增长(2)风道中最适合布局()①绿地②工业用地③交通用地④商业用地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解析:(1)C(2)C第(1)题,城市风道或通风廊道相当于城市的肺。风道本身不完全是为了引风和排风,还考虑了生态效应。风道既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又能为城市创造绿色空间,减轻城区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当然,风道也不完全都是建在绿色生态廊道上面,像二环、三环这样的城市主干道,也能起到风道的作用。故选C。第(2)题,由题可知,规划风道建成之后城市中交通以及生产、生活产生的空气污染和废热会沿着通道扩散。在风道中布置绿地有助于净化空气,减少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故①正确。交通运输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热和废气,因此将交通用地布置在风道中有助于加快废热和废气的转移,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和空气污染;由于交通用地贯通性好,对风具有很好的引流作用,因此风道中适合布局交通用地,故③正确。由图可知部分风道会穿过中心城区,地价较高,生产成本较大;且工业生产产生的污染会进一步恶化城区环境,加之工业建筑对风有阻挡作用,所以风道内不适合布局工业用地,故②错误。城市中产生的废气等会沿着风道扩散,因此不适宜布局有较大人流量的城市功能区,故④错误。综上所述,本题应选择①③,正确答案为C。2.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如图为江西省某城市房价等值线图,读图回答(1)~(2)题。(1)该城市各地点房价最大差值(元/m2)可能是()A.6000 B.5000C.4000 D.3000(2)如果你的“房子是用来住的”,购房性价比最高的地点是()A.M点 B.E点C.F点 D.P点解析:(1)B(2)A第(1)题,图示房价最高处在D点附近,为6600~7600元/m2之间;最低值在P、K两地附近,为1600~2600元/m2之间;则差值介于4000~6000元/m2之间,但不会等于6000元/m2,故最大差值可能是5000元/m2。第(2)题,图示M点地势较高、位于河流上游而水质较好,距离市中心也不太远且房价较低,故性价比最高的地点是M点。[解读热点素材——认知多人一点]1.城市风道城市风道也叫城市通风廊道,就是在城市建设生态绿色走廊,在城市局部区域打开一个通风口,让郊区的风吹向主城区,增加城市的空气流动性,对城市的雾霾会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夏天还可以缓解“热岛效应”。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通风廊道”更多的是一种对城市结构的改造,对城市功能的完善。打造城市“通风走廊”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构建“绿色廊道”,即沿城市主要道路、公路、铁路、河流、湖泊等周边规划一定宽度的绿带,即城市的带状绿地;二是建设被誉为城市“绿色项链”的环城林带。两者双重复合,产生叠加效益,其整体的生态效益比起单纯的一项都要强。2.几类常见的城市地租水平与交通通达度关系图类型图形示意特征坐标图横坐标表示距离市中心的远近,纵坐标表示地租水平;曲线上的某点表示在某距离条件下,地租水平的数值立体图立体图类似于地势图,最为直观地显示了地租水平的高低,位置越高,地租水平越高等值线图数值越高,地租水平越高[课时跟踪检测]一、选择题(2018·豫晋冀模拟)如图为我国东部某城市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1.该地早期形成城市的有利条件有()①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②地形平坦③土壤肥沃,便于农耕④有高速公路经过,交通便利A.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2.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最适合建高级住宅区的是()A.甲 B.乙C.丙 D.丁3.图中布局不合理的设施有()A.工业区、批发市场 B.批发市场、普通公路C.高速公路、工业区 D.高速公路、普通公路解析:1.D2.B3.C第1题,注意关键词“早期”,故排除高速公路选项。第2题,乙位于河流上游,且临河分布、周边无工业区,具有环境优美的特点,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第3题,图中高速公路穿城而过,会干扰市内交通,布局不合理;部分工业区布局在河流的上游,也不合理,我国东部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工业区应布局在垂直盛行风向的郊外,图中布局不合理。(2018·江西鹰潭一模)城市空间的极度蔓延是目前城市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低碳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某学者通过构造城市空间形态低碳绩效模型对城市空间增长的典型模式进行分析,从公共服务中心的出行距离角度探索城市空间增长的低碳化模式,为城市规划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下表为我国某市公共服务中心的平均出行距离比较(单位:km),据此并结合典型城市增长的模式及其公共服务中心分布图,完成4~5题。现状圈层增长模式双城增长模式新城增长模式市级3.403.503.316.17区级1.861.951.841.87综合2.212.332.212.944.城市空间增长模式中最优的低碳化模式是()A.现状 B.圈层增长模式C.双城增长模式 D.新城增长模式5.最优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是()A.新组团规模大体和中心城市处于同一水平B.新组团职能转移中心城市的经济职能C.新组团职能控制中心城市人口增长规模D.城市发展向各个方向均衡无限增长解析:4.C5.A第4题,表中数据显示双城增长模式出行距离最短,则消耗的能源最少,排放的碳也最少,故C正确。第5题,图示双城增长模式中两个城市范围相当,中心城市均为市级服务中心,说明规模大体和中心城市处于同一水平,则A正确。(2018·南宁模拟)如图为位于平原地区的某城市等地价线分布概况图(地价等值线数值a、b、c、d依次递减)。读图回答6~7题。6.根据图中信息可推知()A.图中等值线弯曲与交通通达度有关B.a→d分布有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C.市区边界应在d线附近D.城市主干道为环行道路网7.该城市计划新建一座大型火电厂,在图中①②③④处选择厂址,则最佳位置可能是()A.①处 B.②处C.③处 D.④处解析:6.A7.C第6题,城市地价一般自市中心向四周递减,但在一些交通便利的地区,地价会偏高,从而导致这些交通便利的地区地价等值线向外凸出。第7题,大型火电厂会污染大气,应布局在远离城区的盛行风的下风向,结合风频玫瑰图可知,该地吹偏北风的几率较小,故应将大型火电厂布局在北方,并要位于热岛环流边界线以外,③处为最佳位置。(2018·日照一模)如图为某城市规划图,为加强新区建设,将新建居住地、公路线各一处。有居住地B1、B2、B3和公路L2、L3作为选址方案。据此完成8~9题。8.新建住宅区和公路线的最佳组合是()A.B1、L2 B.B3、L2C.B2、L3 D.B3、L39.关于该城市叙述正确的是()A.工业区分散布局利于环境保护B.为改善城市环境设置了基本农田C.工业新区位于市中心的下风向D.城市空间形态主要受交通线的影响解析:8.D9.A第8题,图中B1占用耕地,不合适;B2距城区较远,两面被铁路包围,易遭受噪声污染;B3位于工业区的上风向,邻山、邻湖,环境较好,最适宜建住宅区。L2占用耕地,从市内穿过,易造成市内交通拥堵;L3不占用耕地,且从城市外缘经过,不影响市内交通,同时又连接规划的居民点B3,故最适宜修建公路线。第9题,该地北部、东部为丘陵地形,城区布局空间较小,主导风向为东南风。若工业区集中布局,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将会加大环境压力,故工业区分散布局利于环境保护。图中显示工业新区位于市中心的东北部,位于与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该城市空间形态受地形和河流影响较大。(2018·广州模拟)读图,回答10~11题。10.城市等级体系从大到小依次是()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11.古雷的居民在寻求下列几组不同的服务时,合理的城市选择是()A.到东山购买鱼虾等副食品B.到漳州购买彩电、冰箱等生活用品C.到厦门看疑难重病,购买高档商品D.只要有钱,到哪里消费都一样解析:10.A11.C第10题,图中的①厦门是副省级城市,级别最高;②是市级城市,级别次于厦门;③是县级城市;④是乡村,级别最低。第11题,人们在消费时,一般会采取就近的原则,如购买鱼虾等副食品,在一般的乡村就可进行;而购买彩电、冰箱一般可到距离较近的县级城市;但如果看疑难重病、购买高档商品,则应到级别最高的厦门。二、非选择题12.读某城市建成区用地面积变化图(图甲)与该市土地利用结构比例图(图乙),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该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式,说明5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趋势。(2)说出该市的A、B、C三大城市功能区类型,指出形成这种功能分区的最主要因素。(3)分析高新技术企业布局在该市中心城区外围的原因。解析:第(1)题,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主要有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等,各种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呈上升趋势。第(2)题,商业区一般分布在市中心,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主要是离市中心越远,地租越低。第(3)题,高新技术企业布局因素: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附近。答案:(1)该市土地利用以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公共设施、交通和道路广场用地为主。总体上,各种土地利用面积呈上升趋势,到21世纪以后,工业用地减少,住宅用地面积迅速增加。(2)A:商业区(商业文化区);B:住宅区;C:工业区。经济因素(地租高低)。(3)老城区地价高,交通拥堵,环境质量下降,而郊区地价低,交通便捷,环境质量好,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天津市、秦皇岛市、沧州市的服务范围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石家庄原来是一个村庄,读图回答影响其城市等级变化的因素是什么?(3)简述图示地区东南部城市密集的原因。解析:第(1)题,对照图例可读出三城市的城市等级,城市的等级与其服务范围呈正相关。第(2)题,石家庄位于铁路交通枢纽处,交通便利,且是河北省省会,有政策优势。第(3)题,根据图中所给城市的名称可以知道该区域东南部位于沿海平原,地形平坦便于建设,临海且多交通线路,便于对外联系,经济发达,人口密集且有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辐射带动,加上国家对外开放的政策,因而其城市分布较为密集。答案:(1)天津市、秦皇岛市、沧州市(2)交通(铁路枢纽)、政策。(3)临海、地形平坦(为平原)、交通发达、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稠密、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强、政策支持等。第二讲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城市化过程与特点1.城市化的概念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2.城市化的标志(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3)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3.城市化的意义4.城市化的动力机制(1)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2)城市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关系尤为密切。(3)城市的兴起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密切关联。5.城市化特点(1)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2)发展中国家:起步晚、水平低、出现“虚假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现象。[温馨提示]城市化不只是表现为城市人口的增多,还表现在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观念的转变上。二、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1)城市化使人们的生活发生很大的变化。(2)城市现代文明影响人们的传统生活习惯和劳作方式。(3)交通运输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使城乡差距缩小。2.城市环境问题(1)产生原因:人类产业活动密集,长期高强度的工业生产使城市及附近地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2)表现: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环境趋于恶化、地价房租昂贵、环境质量下降、就业比较困难、社会不太安定等。(3)逆城市化:居民向生态环境较好、房租地价便宜的郊区或卫星城迁移。3.我国城市发展趋势一、知识联系串一串二、核心问题想一想1.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有何差异?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有何有利与不利影响?3.“城市病”的表现有哪些?如何解决?以考纲为纲eq\b\lc\|\rc\(\a\vs4\al\co1(,,,))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以真题为范eq\b\lc\|\rc\(\a\vs4\al\co1(,,,))eq\a\vs4\al(深挖考题内涵·把握命题精髓)[考题精妙][典例](2014·全国卷Ⅱ)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握手楼”(如图)。据此完成(1)~(2)题。(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2)“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A.居住人口减少B.城区房价昂贵C.人居环境恶化D.城区不再扩大[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该地的“握手楼”楼房密度很大,其主要的、直接的目的是通过出租“握手楼”增加收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了大量外地人前来务工、经商,房屋出租市场广阔,故选D。第(2)题,根据材料,“握手楼”分布在城市周边,布局拥挤,居住环境较差,但却吸引租房者租住,说明了该中心城市的城区房价昂贵,收入较低的外来务工经商者不得不到房价较低的郊区租房,故选B。[答案](1)D(2)B[命题出发点]城市“握手楼”景观修建的直接目的和原因。[命题落脚点]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试题评价](1)命题背景源于生活:“握手楼”这一特色景观,一般出现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周边地区,考生并不陌生。本题借“握手楼”来进行命题,既体现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有用的地理”这一学科特色,又给试题增加了生活气息。(2)命题角度体现热点:伴随着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大量人口涌入经济发达的城市,导致房价升高,致使许多流动人口纷纷转向城郊租房。本题的命制正是体现了这一社会热点。(3)命题寓意关注民生:关注民生,社会才会更加稳定。房价过高,导致“买不起”和“卖不出”成为一种常态。为此,国家通过一系列政策的调整,在惠民生的同时去库存,从而达到协调发展。考点(一)城市化的进程[学法:练全悟透·快速通关]eq\a\vs4\al([题点全练])1.(2015·重庆高考)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回答(1)~(2)题。(1)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A.20%~30% B.30%~40%C.40%~50% D.60%~70%(2)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A.工业化程度提高 B.人口增长率增大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解析:(1)B(2)A第(1)题,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的时间大约是1965年,此时最上面的一条曲线代表的国家城镇化水平最高(60%~70%),乡村人口比重最小,为30%~40%。第(2)题,由图可以看出,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为最下面的一条曲线代表的国家,其城镇化水平低,但是城镇化水平提高很快,说明其工业化程度提高。2.(2018·衡水模拟)下图反映了世界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分布状况(含预测)。读图,完成(1)~(2)题。(1)关于世界两类地区城市化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1950~1965年期间,两类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差不大B.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依然很快C.欠发达地区在2025年时城市化水平接近发达地区D.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2)由图可知()A.该时期内,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下降B.未来城市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C.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数量呈减少趋势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发达地区多于欠发达地区解析:(1)D(2)B第(1)题,据图可知,1950~1965年期间,两类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差较大,A错;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但速度慢,B错;欠发达地区在2025年时城市化水平尚不到60%,而发达国家已接近90%,C错;目前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仅达到50%左右,仅接近发达地区1950年水平,D对。第(2)题,由图可知,全世界城市人口在欠发达地区比例越来越大,在发达地区比例越来越小,所以未来城市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3.(2018·河北质检)如图示意安徽省1990~2030年城市化水平统计及预测。读图,完成(1)~(2)题。(1)安徽省城市化进程的表现有()A.2000~2010年已进入城市化后期成熟阶段B.2020~2030年城市化速度最快C.2010~2012年城市化速度减缓D.1990~1995年城市化速度最慢(2)目前安徽省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是()A.水平较低,发展较快 B.水平较高,发展快C.水平低,发展慢 D.水平高,发展慢解析:(1)D(2)A第(1)题,注意该图横坐标时间间隔并不均衡。据图可知,2000~2010年为城市化中期加速增长阶段;2010~2012年和1990~1995年时间段长短不同,但城市化水平增长数值相近,故2010~2012城市化仍在以较快速度增长,1990~1995年城市化速度更慢。2020~2030年10年间城市化水平提高10个百分点,速度较慢。因此D项正确。第(2)题,从图中看出,安徽省的城市化水平较低,处于城市化中期加速增长阶段。因此A项正确。eq\a\vs4\al([知能全握])一、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1.时间差异2.地区(空间)差异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图示表达起步时间早(自工业革命开始)晚(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开始)目前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在70%以上较低,许多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不足40%发展趋势城市化速度放慢,甚至停滞;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少数大城市迅速膨胀合理性农业现代化使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相对合理城市化速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出现许多社会问题二、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判断方法1.郊区城市化指城市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绝对数量下降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如图1所示。2.逆城市化指城市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并且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如图2所示。3.再城市化发达国家针对大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带来的问题,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萎缩,并实施了一系列城市复兴计划,使大城市出现再城市化的现象。如图3所示。考点(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法:通知识·提能力·融会贯通]eq\a\vs4\al([贯通知识])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2.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影响成因措施资源短缺耕地面积减少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占用大量耕地城市、公共建设节约用地,尽量少占耕地水资源短缺产业和人口的大量集中,用水量增大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治理水污染生态破坏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减少地下水开采;雨季回灌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家庭炉灶、工矿企业、交通工具等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大量烟尘、废气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固体垃圾污染建设规模扩大、工业生产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实行分类回收、利用,采用填埋、燃烧、堆积处理方法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社会问题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公交优先;加快住房建设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乡村人口无序迁入,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eq\a\vs4\al([典题领悟])(2015·山东高考)近年来,北京市出现了一些大型城郊居住区,而大量就业岗位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产生了“钟摆”交通现象。完成(1)~(2)题。(1)该图为某工作日北京市部分路段路面交通实时路况示意图。图示时刻最有可能是()A.8:00 B.12:00C.14:00 D.18:00(2)为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可以()A.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B.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C.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D.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学审题析题](在“____”上填关键点)题号(1)(2)题干解读图示交通实时路况出现的时刻缓解“钟摆”交通现象的措施知识迁移城市化产生的影响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信息获取图中信息信息1:由郊区到市区单向拥挤路段越来越多。信息2:单向拥挤路段多位于进城方向文字信息信息1:出现大型城郊居住区。信息2:大量就业岗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综合分析由交通实时路况示意图分析可知,人口由郊区流向市区,应为上班时间“钟摆”交通现象是由工作地和居住地空间分异造成的,故解决措施应该将部分工作单位迁至居住地,从而减轻对交通的压力[答案](1)A(2)Deq\a\vs4\al([题组冲关])1.(2016·海南高考)职位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如图是2015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1)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A.二环与三环之间 B.三环与四环之间C.四环与五环之间 D.五环与六环之间(2)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导致就业人群的()A.平均居住成本上升 B.平均出勤距离增加C.平均经济收入增加 D.平均通信费用增加(3)针对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带来的问题,北京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①大力发展快速交通②郊区兴建大型住宅区③部分产业迁至郊区④提高郊区产业集聚度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解析:(1)C(2)B(3)A第(1)题,根据职住比的计算公式,职住比最为平衡,也就是职住比在1.00附近。读图可知,北京职住比最为平衡的区域在图中0.95~1.00,即四环与五环之间。第(2)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经济飞速发展,人口和产业向市中心集聚,由于市中心地价高、交通通达度好,形成典型商业区。由于城区出现各种城市问题,环线间的职住比差异不断加大,人口开始向市中心外迁移,但产业多数在市中心,所以就业人群的出勤距离逐渐增加。第(3)题,北京环线职住比差异加大,说明产业集中在城区,人口居住在外围,就业人群平均出勤距离增加,带来比如交通拥挤等问题。所以采取应对措施有大力发展快速交通或者把产业迁移到郊区,减少就业人群出勤距离,缓解交通拥挤。2.(2018·浙江宁波镇海中学模拟)交通拥堵指数是指城市设置的综合反映道路网畅通或拥堵的概念性指数值。2016年4月20日,高德地图联合清华大学正式发布了《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其中2016年第一季度与2015年第四季度相比较,各大城市拥堵情况变化显著。读图回答(1)~(2)题。(1)2016年第一季度天津、上海等城市交通拥堵指数较2015年第四季度下降显著,其原因最可能是()A.社会文化因素 B.城市基础设施改善C.产业转移 D.卫星城市的建立(2)城市拥堵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顽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区域经济的不协调发展会加剧中心城市的拥堵状况B.GIS可作为解决城市拥堵问题的重要技术手段C.城市拥堵会使城市资源紧缺与环境污染的问题更加突出D.在城郊重点开发房地产可有效改善城区拥堵状况解析:(1)A(2)D第(1)题,2016年第一季度天津、上海等城市交通拥堵指数较2015年第四季度下降显著,引起短时间内交通拥堵情况变化的最可能是社会文化因素,如实施新的交通法规、错开上下班高峰时间、实行智能化交通管理等,A正确。短时间内城市基础设施改善比较困难,B错误。产业转移和卫星城市的建立短时间内对交通拥堵的改善效果没有这么明显,C、D错误。选A。第(2)题,区域经济的不协调发展,使人口向中心城市集聚,会加剧中心城市的拥堵状况;GIS可以用来分析交通情况,可作为解决城市拥堵问题的重要技术手段;城市拥堵使城市道路资源更加紧缺,交通拥堵会增加汽车尾气排放,使环境污染加重;在城郊重点开发房地产,如果人们还在市内上班,可能加剧城区交通拥堵状况。选D。[锁定命题热点——备考超人一步][热点关注]1.国家“十三五”规划指出,我国要在现有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围绕城市绿色经济发展、资源环境保护等制定专项城市绿色发展规划。由此可见,建设绿色城市已成为国家重点发展战略,也是高考命题重点关注的载体。高考一般以具体现象(如潮汐车道、植物墙、破墙透绿等)为切入点,考查相关城市化问题及其解决措施。2.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高考会以此为背景,考查设立雄安新区的原因及其意义,考查考生知识迁移与应用能力。[热点押题]1.2016年2月21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完成(1)~(2)题。(1)住宅建设从大院式向街区式转变,将会()①提升主干道路密度②促进土地节约利用③降低商业网点密度④优化城市空间布局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2)以下城市功能区不适宜采用“街区式”布局的是()A.仓储区 B.绿地C.高等院校 D.小学、幼儿园解析:(1)C(2)D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住宅建设从大院式向街区式转变,随着空间的扩大,有利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促进土地节约利用。第(2)题,并不是所有的功能区都适合街区式布局,例如小学、幼儿园。小学生和幼儿缺少自主和自我约束能力,因此,不宜采用街区式布局。2.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三县设立雄安新区,规划初始人口规模在100万人左右。设立雄安新区,可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读图,完成(1)~(3)题。(1)设立雄安新区的主要目的是()A.吸引国家和外企投资 B.增加北京市服务功能C.降低北京市人口密度 D.减少北京市工业污染(2)与京津地区相比,在河北设立新区的主要原因是()①该地区农业历史悠久,基础好②该地区开发程度低,用地充足③该地区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④新区的建设有利于带动河北发展,打造世界级城市群A.①② B.①③C.③④ D.②④(3)雄安新区能够提供大量长期工作职位,其所属的主要部门为()A.农业 B.重工业C.建筑业 D.服务业解析:(1)C(2)D(3)D第(1)题,设立雄安新区,主要是为了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因此,其主要目的是降低北京市人口密度。第(2)题,京津冀地区农业发展历史同样悠久;该地区开发程度低,用地充足,地价低,便于新区开发;与北京、天津相比,该地区基础设施较差,交通不便;该新区的开发,有利于带动河北发展,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第(3)题,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主要为服务功能,其相关部门转移到雄安新区,能够提供的大量长期工作职位,其所属的主要部门为服务业;农业、重工业不是雄安新区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在建设初期,建筑业能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但建筑业不是能够长期提供大量工作职位的部门。[解读热点素材——认知多人一点]1.街区制是城市建设布局的一种形式,它的特点是在城市规划的道路边上建设房子,且不设围墙,它的优点是可以增加公共道路和路网密度,从而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缺点是给治安管理带来困难。2.雄安新区设立的目的及发展定位(1)设立目的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职能,探究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新驱动、发展新引擎。(2)发展定位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开放发展先行区。[课时跟踪检测]一、选择题(2018·合肥调研)德国是欧洲人口较稠密的国家,2016年德国人口总数为8200多万。下表是德国不同规模城市个数统计表,下图示意德国不同规模城市及乡村人口比重。据此完成1~2题。城市人口规模个数>100万的大城市450万~100万的中等城市1010万~50万的小城市70<10万的乡镇135001.图表数据表明,德国()A.城市化水平高,逆城市化进程快B.环境质量下降,城市问题严重C.城市人口比重大,集中在中小城镇D.卫星城市众多,形成城市群(带)2.德国的城市结构与人口分布产生的积极影响是()A.有效阻止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B.不断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C.第三产业的空间布局趋于平衡D.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均衡发展解析:1.C2.D第1题,图示德国城市人口比重为58.32%+32.91%,则体现了城市人口比重大;其中小城镇人口比重达58.32%,人口在50万以上的城市只有14个,体现了人口集中在中小城镇。故C正确。第2题,图示德国城市结构以中小城市为主,人口分布以小城镇人口比重最大;这种布局与分布,有利于小城镇的发展,也有利于资源要素分散到小城镇,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2018·河北名校联考)如图示意2001~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率与建成区面积增长率的比较(%)。读图,完成3~5题。3.2001~2008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面积()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C.呈增加趋势 D.呈减少趋势4.据上图结合相关知识可判断,2001年以来我国()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D.大量农业人口迁入城市5.为解决图示城市化问题,我国应该()A.加快中小城市向大城市的转化B.避免城市用地规模的盲目扩张C.把农民工全部转变为城市人口D.使农业用地尽快转化为非农业用地解析:3.C4.D5.B第3题,图示2001~2008年间,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大于城镇人口增长率,则人均城市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第4题,据图可知,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率在2%~8%之间,而同时期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应小于1%,则城镇人口增长率远大于人口自然增长率,说明城镇人口增长主要来自于农业人口的迁入。第5题,图示反映的城市化问题是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大于城镇人口增长率,必然造成土地资源的低效利用,故应避免城市用地的盲目扩张。(2017·全国卷Ⅰ·节选)如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下题。6.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C.景观规划不同 D.行政管辖不同解析:选D由材料可知,同一街道,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说明隔离带景观存在差异可能是由于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