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_第1页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_第2页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_第3页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_第4页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城市道路工程技术规程

一■总则

1.0.1为加强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提高施工技术水平,确保工程

质量、安全生产、节约材料、提高经济效益,特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遵循以城市道路实践有效的施工技术,保证国家现行有关技

术标准的实现。

1.0.3城市道路工程应按设计文件施工。变更设计与工程洽商应形成设

计变更文件,并经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批准。

1.0.4本规程适用于城内一般地质环境条件下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

道路工程,市域内的小区、城镇、工厂的道路工程,以与上述道路的大中

修工程。

1.0.5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应努力实现科技进步。采用新技术、

开发新工法,应进行试验,经过评审,制定专项规定后方可实施。

1.0.6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技术质量指标、使用条件和试验方法,

应符合本规程规定。本规程未作规定者,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执

行。

1.0.7有关城市道路施工的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文物保护与防火、防

爆等要求,应遵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与规定。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已建

地上与地下设施保护、环境保护、交通保障等方面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

有关规定。

1/179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1.0.8城市道路施工与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

地方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二■施工准备

2.0.1工程施工前,参加施工的管理人员应认真学习设计文件。

2.0.2施工前,施工管理人员应参加设计交底,以掌握设计意图与要求。

当施工单位发现设计文件有错误时,应与时向设计单位与建设单位提出质

疑与变更设计要求。并按本规程1.0.3规定执行。

2.0.3施工前应根据合同规定与施工需要,进行调查研究,并应掌握下

列情况与资料:

2.0.3.1现场地形、地貌与现有建筑物、构筑物的情况;

2.0.3.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资料;

2.0.3.3气象资料;

2.0.3.4工程用地、交通运输,施工供水、供电、排水与环境条件;

2.0.3.5交通疏导、通讯条件;

2.0.3.6地上杆线、树木,地下管线与构筑物等情况;

2.0.3.7结合工程特点和现场条件的其它情况资料。

2.0.4施工前应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经市规划部门批准的施工用地图,

实测占地边线桩,核实域内的房屋、各种地上杆线、地下管线以与树木、

坟墓、文物古迹、测量标志等。

2.0.5施工前,拆迁准备工作已就绪。并应符合下列条件:

2/179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2.0.5.1居民、企、事业单位的拆迁协议已落实;

2.0.5.2地上、地下管线设施拆迁(或加固)措施已落实,协议已签署,

有关工作已进行;

2.0.5.3施工期交通疏导方案、施工便线业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2.0.6施工前应根据设计文件、工程规模、工程复杂程度与合同要求,

结合实际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

2.0.7施工前,应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会同勘察、测量单位向施工

单位交桩,办理交接桩手续,并由监理工程师验桩。

2.0.8冬、雨期施工的工程应制定冬、雨期施工技术措施。

2.0.9施工现场的机动车道与外电架空线路交叉时,架空线路的最低点与

路面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表2.0.9规定。

通行车辆载物的最高点与外电架空线路,应保持安全距离。当外电线

路电压小于1时为1.5m;1〜1.5时为3mo

施工现场的机动车道与外电架空线路

交叉时的量小垂直距离表2.0.9

外电线路电1以下1-1035

最小垂直距离67

(m)7

三测量

3/179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一般规定

3.1.1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测量作业开始前应完成下列准备工作:

3.1.1.1学习设计文件与相应的技术规范与标准,掌握设计要求;

3.1.1.2依据有关部门提交的各种平面、高程控制桩、点资料,进行

现场踏勘,并办理桩点交接手续。交桩由设计单位会同勘测单位,向施工

单位交桩;

3.1.1.3结合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程测量具体技术方案;

3.1.4对使用的仪器、工具,应认定在规定有效期内,且在使用前完

成检查、校正。

3.1.2应对给定的平面、高程控制点进行复测验线。

3.1.2.1施工单位应对接到的工程测量控制资料,作内业计算复核;

3.1.2.2施工单位在验线过程中,发现平面、高程控制点有疑问时,

应向有关部门查询,并应取得准确结果;

3.1.2.3施工单位应在合同规定的日期内向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

提交工程验线的书面报告,报告中应包括外业观测记录,并获取成果确认。

3.1.3应结合工程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措施,提前做好

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需的平面、高程测量数据的准备。开工前,依内业准备

进行施工测量。

3.1.4测量的记录应使用专用表格,按规定填写,且应编号按序保存。

■平面控制测量

4/179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2.1平面控制测量的一般规定:

3.2.1.1城市道路工程平面测量应采用北京地区坐标系统;

3.2.1.2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因地制宜,作到确保精度,满足施工的实

际需要,且方便应用;

3.2.1.3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规定的各种精度的三角点,二级(含二级)以上

的导线点与相应精度的点,根据施工需要,均宜作为城市道路工程的首级

控制,可使用一点方向建立独立控制网;

3.2.1.4城市道路工程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可采用三角测量、导线测量、三

边测量和边角测量等方法;

3.2.1.5应作好道路工程与桥梁工程控制网的衔接。

3.2.2三角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3.2.2三角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3.2.2.1的要求;

三角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表3.2.2.1

测角测回数三角形

平均边起始边边最弱边边

中最

控制等级长相对中长相对中

误差2U6大闭合

(m)

误差误差差

(")

5/179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

W

一级小三100052415

1/400001/20000

二级小三W1/W1/

500101230

角2000010000

注:中误差、闭合差均为正负值。

3.2.2.2三角测量的网(锁)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各等级的首级控制网,宣布设成近似等边三角形的网(锁),且其三角形

的内角最大不应大于100°,最小不应小于30°;因受地形、地物的限制,

个别的角可适当放宽,但也不应小于25°;

2)控制网的加密方法与一、二级小三角的布设,应符合《工程测量规范》

(50026)的规定。

3.2.3导线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3.2.3.1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3.2.3.1的要求;

3.2.3.2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的边数,但不得超过表

3.2.3.1中相应等级导线平均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

于表3.2.3.1中规定的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

6/179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3.2.3.3导线宣布设成直伸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当附和导线长

度超过规定时,应布设成结点网形。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

线长度,不应大于表3.2.3.1中规定长度的0.7倍。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表3.2.3

测角测距测回数

导线平均方位角

测距相

控制相对

中误中误

长度边长闭合差

差差

等级26闭合差

中误差

0()(")

(")0

WW

一级40.551524

1/1/

3000015000

WW

二级2.40.2581513

1/1/

1400010000

注:表中n为测站数。

3.2.4三边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2.4.1各等级三边网的起始边至最远边之间的三角形不宜多于10个,三边

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3.2.4.1中的要求;

7/179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3.2,4.2各等级三边网的边长宜近似相等,其组成的各内角宜为30°〜

100°o当受条件限制时,个别角可适当放宽,但不应小于25°,图形欠

佳时,应加测对角线边;

控制等级平均边长()测距中误差()测距相对中误差三边测量

一级小三边125^1/40000的主要技

术要求

二级小三边0.5250/20000

3.2.4.1

3.2,4.3当以测边方法进行交汇插点时,至少应有一个多余观测,根据多

余观测与必要观测的结果计算的纵、横坐标差值,不应大于3.5。

3.2.5水平角观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3.2.5.1水平角量测的技术要求和精度,应符合控制测量中水平角观测的

有关规定;

3.2.5.2水平角观测所用的光学经纬仪、电子经纬仪和全站仪,在使用前,

应进行下列项目的检验,并应符合规定的技术要求:

1)照准部旋转轴正确,各位置长气泡读数误差,2型仪器不应超过一格;

2)光学仪器的测微器行差、仪器的隙动差,2型仪器不应大于2〃;

3)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2型仪器不应超过15〃;

8/179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4)仪器垂直微动螺旋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应产生偏移;

5)仪器底部在照准部旋转时,应无明显位移;

6)光学对点器的对中误差,不应大于。

3.2.5.3水平角观测采用方向观测法。当方向数不多于3个时,可不归零。

方向观测法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3.2.5.3的要求:

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表3.2,5.3

一测回同一方向

光学测微器两半测回

控制等仪器类2C互各测回互

测回数次重合读数差归零差

级型差差

nn

(")(")

一级223±12±18±12

64/±18/±24

二级213±12±18/

62/±18/±24

3.2.5.4水平观测结束后,应计算三角形闭合差或导线闭合差,并应按下

列计算测角中误差

1)三角网的测角中误差:

9/179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式中

测角中误差n;

w三角形闭合差(〃);

n三角形的个数。

2)导线(网)测角中误差:

式中测角中误差n;

附和导线或闭合导线环的方位角闭合差(“);

10/179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n计算九时的测站数;

N附和导线或闭合导线环的个数。

3.2.6距离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3.2,6.1距离测量宜优先采用I级或级电磁波测距仪,使用普通钢尺时,

应使用I级尺;

3.2.6.2电磁波测距仪测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磁波测距仪按标称精度分级;

⑴仪器标称精度表达式为(-D)

式中一一测距中误差();

a——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

b——标称精度中的比例误差系数(或);

D——测距长度()。

(2)当测距长度为1()时,电磁波测距仪测距精度为:

I级:W5士

11/179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n级:±5ww±io

2)电磁波测距仪与辅助工具的检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新购置或修理后的电磁波测距仪,应送技术监督部门或其授权的专业

检定部门检定;

(2)电磁波测距仪配套使用的温度计、气压计,亦应送检,以保证其示值

准确;

3)使用电磁波测距仪进行距离测量时,测距边的选择,应满足以下要求:

(1)测距边宜选在地面覆盖物相同的地段,不宜选在烟囱、内燃机等发热

体上空;

⑵测线上不应有树枝、电线等障碍物,并应离开地面1.3m以上;

⑶测线宜避开高压线、电焊机、配电箱等强电磁场的干扰;

(4)测距边的测线倾角不宜太大。

4)使用电磁波测距仪进行距离测量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1)应在仪器加电3后观测;

(2)测距时应在目标棱镜成象清晰和气象条件稳定时进行,雨、雪和大风

天气不宜作业,严禁将仪器照准头对准太阳;

(3)当在测线延长方向上有反射物体时,应在棱镜后方使用测伞遮挡;

12/179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4)宜按仪器性能在规定的测程范围内使用规定的棱镜个数,作业中使用

的棱镜应与仪器检定时棱镜一致;

(5)测距时,对讲机应暂时停止通话;

(6)仪器安置后,测站、镜站不应离人,对仪器应专人保管和维护。

5)电磁波测距仪测距边的水平距离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气象改正应按相应的图表或公式进行;

(2)仪器固定常数、比例常数的改正,应依照仪器计量检定的结果进行;

(3)测距仪与棱镜在平均调和高程面上的水平距离,应按下式计

算:

式中一一水平距离(m);

S——经气象与固定误差、比例误差改正后的斜距(m);

h——棱镜与仪器间的高差(m)0

6)电磁波测距仪测距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3.2.6.2的要求:

电磁波测距仪测距的技术要求表3.2.6.2

一测回读数较差

仪器等级测回测回间较往返测或不同时

13/179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数()差间

0所测较差()

I级>2<5<72(•D)

n级22<10<152(-D)

7)按下式计算平均测距中误差

式中d——各边往返距离的较差();

n——测距的边数。

3.2.6.3普通钢尺测距应符合下列技术规定:

1)可采用一根钢尺往返丈量或两根钢尺同方向丈量一次。丈量时,应使用

弹簧秤,丈量结果应进行尺长、温度、拉力、倾斜等项改正;

2)普通钢尺测距的主要技术指标,应满足表3.2.6.3要求。

普通钢尺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表3.2.6.3

控制作业丈量读尺同尺各次或

边长丈尺段估读温度

14/179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等级量尺数总次高数读次数同段各尺的较

数差

较差的差较值至数值

差至()

相对误()

差()(℃)

1/

一级24W50.50.53W2

40000

1/

1-22W100.50.53W2

20000

二级

1/

1-22W100.50.52W3

10000

3.2.7内业计算要求应符合下列要求:

3.2.7.1计算所用全部外业资料与起算数据,应经两人独立检核,确认无

误后方可使用;

3.2.7.2各级平面控制点的计算,可根据需要采用严密平差法或近似平差

法。计算时应采用两人对算或验算方式;

3.2.7.3使用电子计算机平差计算时,应对所用程序进行确认,对输入数

据进行校对,对输出数据进行检验;

15/179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3.2.7.4经平差级的坐标值为控制的依据,对方位角、夹角和距离应按平

差结果反算求得。

■高程控制测量

3.3高程控制测量应采用北京市高程系统。应采用直接水准测量辅以电磁

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城市道路工程按二、三等级水准测量方法建立首级

工程控制。高程控制点的布设宜沿道路方向,每200m〜500m布设一点。

高程控制测量应起闭于设计给定的城市水准点。

3.3.2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3.3.2中的要求。

3.3.3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与水准尺,应符合下列规定:

3.3.3.1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1不应超过15〃,3型不

应超过20";

3.3.3.2水准尺上的米间隔平均真长与名义长之差,对于锢瓦水准尺,

不应超过0.15,对于双面水准尺,不应超过0.5;

3.3.3.3二等水准测量采用补偿式自动安平水准仪时,其补偿误差4a

不得超过0.2〃;

3.3.3.4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3.3.4中的规定。

3.3.4三等以下高程控制可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3.3.4.1高程观测应起讫于不低于三等水准的高程点上,其边长应不超

过1,边数不应超过6条。当边长不超过0.5或单纯作高程控制时,边数

可增加1倍;

16/179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3.3.4.2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对向观测应在较短的时间内

进行,计算高差时,应考虑折光差的影响;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表3.3.2

观测次数

每千米

水准仪

高差全路线往返较差、附

与已知时合式

中误差长度

等级的型号水准尺

点联测环线

0(m)

或环线闭合差

往返各往返各

二等2—1锢瓦

一次一次

往返各

1锢瓦

往返各

一次

6W50

往返各

三等一次

3双面

一次

注:①结点之间或结点与高级点之间,其路线的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

的0.7倍;

②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0;

③三等水准测量可采用双仪高法单面尺施测。

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表3.3.3.4

17/179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基本分划、辅基本分划、辅

前后视线距

前后视

水准视线助分划、或黑助分划、或黑

视距地面最

等级仪的长度面、红面的读面、红面所测

累计差

较差低高度

型号(m)数较差高差较差

00(m)

()0

二等150130.50.50.7

11000.31.01.5

三等

3752.03.0

36

注①二等水准视线长度小于20m时,其视线高度应不低于0.3m;

②三等水准采用变动仪器高度进行观测单面水准尺时,所测两次高差较

差,应与黑面、红面所测高差之差要求相同。

3.3.4.3三角高程测量的边长测定,应采用不低于级精度的测距仪;

3.3.4.4内业计算时,垂直角度的取值,应精确至0.1";高程的取值,

应精确至lo

3.3.5对高程控制网应进行平差计算,高程控制点高程以平差后结果为准。

3.4.1道路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是根据施工的需要,按工序要求给出控制

施工中线、构筑物位置与设计高程的标志。

3.4.2道路中心线的恢复、校测和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

3.4.2.1中线直线部分的测量方法宜采用解析法,当采用正倒镜分中

法延长直线时,正倒镜点位的横向偏差,每100m不应大于5。曲线部分除

解析法外,还可采用极坐标法、偏角法、中心角放射法或支距法等;

18/179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3.4.2.2道路工程施工中线桩的间距,直线宜为10〜20m,曲线为10m;

遇有特殊要求时,应适当加密,包括中线的起(终)点、折点、交点、平(纵)

曲线的起终点与中点、整百米桩、施工分界点等;

3.4.2.3道路工程分段施工时,中线测量应进入相邻施工段50〜100m,

对分界点相邻施工单位共同进行校核确认;

3.4.2.4为便于恢复施工中线,可采用栓桩法、边线桩法进行控制。

栓桩点应选择不妨碍施工与拆迁的地点,可选用交会法、顺切线延长量距

法栓桩;

3.4.2.5自路基以上,每完成一道工序后,均应对中线、边线桩进

行测设。保持中心桩点、折线点与其控制的各点的准确传递。

测设时应以附近控制点为准,并用相邻控制点或其他准确参照物进行

校核。控制点与测设点之间距离不宜大于100mo采用电磁波测距仪时可适

当放大,但不宜超过200m;

3.4.2.6道路中线位置的偏差应控制在5内。

I)采用2级仪器时角度至少测一测回;采用6级仪器时,角度至少测

两回;

2)距离用普通钢尺往返测一测回;用电磁波测距仪可单程测定。

3.4.3施工设计高程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

3.4.3.1施工水准测量应在相邻两个高程控制点间,采用附合水准测量方

法,其闭合差应小于(L为两控制点间距,以计),或(n为测

站数);

19/179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3.4.3.2临时水准点,在市区内宜每200〜300m设置一个,临时水准

点的位置应选在施工范围以外,必要时应加密。临时水准点应定期校核,

在雨后与季节变化时应与时进行校核;

3.4.3.3分段施工时,相邻施工段间的水准点,宜布设在施工分界点

附近,并在工程开工前,由双方共同校核加以确认;施工高程测量应进入

相邻施工段100〜200m;当高程有疑问时,应检查原因,并向监理工程师

查询,避免在施工中造成大的系统误差,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3.4.3.4施工前,应对路中线现状地面高程进行校测,并与设计纵断

面图进行核对;

3.4.3.5为控制路基的开挖,在道路中心桩测设后,应测量横断方向,

根据道路设计横断面与现状地面高,计算确定道路两侧边桩位置(包括挖

方、填方数值);

3.4.3.6在道路中线桩、边桩上标出设计高程位置(包括竖曲线);在铺

筑路面工程时,应为机械摊铺提供高程标志;

3.4.3.7高程标志的测设应控制在5之内,一般用3级水准仪施测,

视线长度应控制在75m之内;

3.4.3.8应在道路中线桩、边线桩的测设中完成竖曲线桩测设。控制桩

点线段宜10〜20m;曲线段为10m,有特殊要求时应适当加密;

3.4.3.9路口路面高程标志按设计给定的高程方格网分层测定高程。

3.4.4施工测量的记录与成果均应在正式记录本上填写,并按规定整理

测量资料。

四路基

20/179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一般规定

4.1.1路基应按设计文件施工。

4.1.2路基施工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土方施工方案与保证质量和安全措

施进行。

4.1.3路基施工应在对道路工程的高程、平面控制测量、施工测量成果

校核无误后开始。

■排水

4.2.1路基施工排水方案,应保证路基土壤天然结构不受扰动,并应保证附

近建筑、构筑物的安全。

4.2.2路基施工采用明沟排水,应符合下列要求:

4.2.2.1路基范围内有积水,挖、填土前应先将积水排除;

4.2.2.2集水井应有足够的深度和容积,集水井到排水沟的间距不应

小于1m;集水井所排出的水,应引向离路基较远的地点;

4.2.2.3路基土壤的透水量,可参考表4.2.2.3计算;

各类土每平方米的透水量表4.2.2.3

土质种

透水量(m3)土质种类透水量(m3)

细砂0.16砾

石20.00

中砂0.24

有裂缝的石0.40

粗砂0.30-3.00灰岩

21/179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4.2.2.4应根据施工条件、排水量、扬程与吸程要求选择排水泵;

4.2.2.5排水沟的断面与纵坡,应根据地形、地质与有关资料决定,

确保排水通畅。

4.2.3当地下水位高,路基土是细砂、粉砂土时,应根据现场情况、施

工条件,采用适宜的人工降水方法,防止流砂。

4.2.4施工中陡坡截水沟的横断面和纵向坡度,应根据水文地质情况,

在施工方案中予以规定。

4.2.5填筑土路基时应将其表面筑有2%〜4%横坡。路基两侧应挖排水沟,

以排除地表水。施工期,路基不得积水浸泡。

4.2.6当地下水位高,导致路基发软时,应提请设计洽商解决。

■挖方

4.3.1路堑边坡坡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如地质情况与原设计不符时,应按

本规程2.0.2规定办理设计变更。

4.3.2当地质条件较好,且无地下水,深度在5m以内的路基,其边坡

的最陡坡度应符合设计规定。

4.3.3挖土时应自上向下分层开挖,严禁掏洞取土。

4.3.4路堑开挖应根据地势情况、路堑尺寸与土壤种类,确定施工方法。

4.3.5路堑边坡为易塌方土壤,原设计不能保持边坡稳定时,应按本规程1,

0.3规定办理设计变更。

22/179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4.3.6挖土路基范围内的树根处理,应按设计文件执行。处理后,应经

监理工程师作隐蔽验收。

4.3.7路基施工期间,应保持排水系统畅通,防止路基浸水,施工期可在

路肩上挖横向排水沟。

4.3.8开挖路基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4.3.8.1应对地下建筑、构筑物、各种管线等进行调查。开工前,建设

单位应召开配合会,请各主管单位对调查结果核实。

繁华地区或重要地下管线设施不明,宜进行雷达探测,并应在管理单位到

现场监视下进行探测、施工;

4.3.8.2挖土机行走时,应注意架空线路,严禁在带电架空线路下工作。

当在高、低压架空线路一侧工作时,垂直与水平安全距离均不应小于表

4.3.8.2规定。

4.3.9开挖路基时,不应直接挖至设计标高,应预留找平压实厚度。冬、

雨期施工应适当增加预留厚度。

4.3.10应采取措施防止冬期路基受冻;防止雨期路基被雨水浸泡。

挖土机与吊车在架空输线路一侧

工作时与线路的安全距离表4.3.8.2

允许沿输电导线垂直

允许沿输电导线水平

输电线路电距

压方向最近距离(m)

离方向最近距离(m)

()

2

1以下1.51.5

23/179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1—153.02.0

20-244.04.0

60-1105.05.0

2206.06.0

①遇有大风、雷雨、大雾的天气时,机械不得在高压线附近施工;

②如因施工条件所限,不能满足上表要求时,应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采

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后,方可施工。

■填方

4.4.1路基填方高度应按设计标高的预沉量施工。预沉量应根据工程性质、

填方高度、填料种类、压实系数和地基情况与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

设计单位共同商定取得确认。

4.4.2填方边坡坡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如填方高度或填土土质与设计不符,

应按本规程1.0.3规定办理设计变更或洽商。

4.4.3填土破坏地面原有排水系统时,应在填土前做好地面新的排水系

统。

4.4.4填方前应将原地面积水排干,淤泥、杂物等挖除。并应将原地面大

致找平,具备碾压条件后,方得进行填方作业。

24/179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4.4.5对原地面下的坟坑、水井等较大坑穴,应按设计规定进行处理,至

原地面高程,并应经监理工程师作隙蔽验收。

4.4.6运、填土前应作好运输便线,运输便线不得妨碍碾压,且应符合行

车安全要求。

4.4.7应根据土壤透水性作好土壤分类,并根据设计要求制定填土调配方

案。

4.4.8填土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4.4.8.1应按不同种类土壤分层填筑;

4.4.8.2当透水性较差的土壤,在透水性较佳的土壤下层时,其表面应自

道路中心线向两侧做不小于4%的横坡;

4.4.8.3透水性较大土壤的边坡不宜被透水性较小土壤所覆盖;

4.4.8.4受潮湿与冻融影响较小的土壤应填在路基的上部;

4.4.8.5淤泥、含水量大的土壤、腐殖土、垃圾土等不得使用;

4.4.8.6在路基总宽度内,应采用水平分层方法填筑,每层虚铺厚度宜符

合下列要求:

羊足碾(6t—8t)WO.50m

振动压路机(1—12t)WO.40nl

25/179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8t〜12t压路机^0.20~0.25m

12t〜15t压路机W0.25〜0.30m

动力打夯机W0.20〜0.25m

人工打夯WO.20m

4.4.8.7路基填土中断时,应对已填路基表面与边坡进行维护;

4.4.8.8大于10的土块应打碎或剔除。

4.4.9高度大于12m的填土,应根据专项设计进行。并按设计要求,对土

种预先进行试验检查。

4.4.10地面横向坡度在1:10〜1:5时,应先翻松表土再进行填土;坡度

陡于1:5时应做成台阶形,每级台阶宽度不得小于1m,台阶顶面应向内倾

斜;在沙土地段可不作台阶,只翻松表层土。

4.4.11加宽旧路应符合下列要求:

4.4.11.1宜选用透水性较好的土壤或与原路基土壤相同的土壤;

4.4.11.2清除地面杂草、垃圾、腐植土等;

4.4.11.3按本规程4.4.10规定翻松、留坡。

4.4.12施工人员应据土壤性质,按土壤调配方案确定卸土位置;按压实机

具确定虚铺厚度,并与时清理运输便线、调整运土出入口。

26/179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4.4.13在山坡上修筑路基时,应先把山坡整修成台阶形状,由最低一层

开始分层填筑、压实,将所有台阶填完后,再分层填筑至设计高程。

4.44修筑与河、湖相关的路基,应按设计文件与有关主管单位规定,制

定方案实施。

4.45在已筑好路基段内修建涵管,或在填筑路基预留缺口区域内修筑涵

管,其回填土应制定措施,使涵管区域内填土的沉降与两侧相邻路基的填

土沉降一致。

4.4.16填土路基压实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4.4.16.1土质路基压实度应符合表4,4.16.1规定:

土质路基压实度表表4.4.16.1

最低夺实度(%)

深度范围

填挖

快速路与主

类型

()次干路支路

干路

0-895/9893/9590/92

填方80-15093/9590/9287/90

>15090/9287/9087/90

挖方0-3093/9593/9590/92

27/179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注:①表中数字,分子为重型击实标准的压实度,分母为轻型击实标准的

压实

②两者均以相应的标准击实试验方法求得的最大干密度为100%;

③表列深度均由路基顶面向下算起@

④填方高度小于80与不填、不挖路段原地面以下0—30范围内,土的压

实度不应低于表列挖方的要求。

4.4.16.2当管道沟槽位于路基范围内时,管顶以上50范围内不得用压路

机压实;25范围内其回填土的压实度不应小于87%(为轻型击实标准);其

它部位回填土的压实度应符合表4.4.16.2与图4.4.16.2的规定。

4.4.17填土路基压实应符合下列要求:

4.47.1路基应分层填筑。回填土的每层虚铺厚度应按压实工具和压实度确

定。不同压实工具,虚铺厚度按本规程4.4.8.6的数值选用;

4.4.17.2压实应按先轻后重碾压;

4.4.17.3回填土每层的压实遍数,应按压实度、压实工具、虚铺厚度和

含水量,经现场试验确定。每层土壤压实前均应找平;

虚填土作为培基的压实度表4.4.16.2

28/179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由路基顶压实度(%)

算起

的深度范道路类别重型击轻型击

实标准实标准

()

快速路与主干路9598

W80次干路9395

支路9092

快速路与主干路9092

80~150次干路9092

支路8790

快速路与主干路9092

>150次干路8790

支路8790

注:表中重型击实标准的压实度和轻型击实标准的压实度,分别以相应的

标准击实试验法求得的最大于密度为100%。

29/179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4.4.17.4采用重型压实机械压实或有较重车辆在回

填土上行驶时,管道顶部以上应有一定厚度的压实回

填土,其最小厚度应按压实机械的规格、车重和管道

的设计承载力,通过计算确定;

4.4.17.5碾压应自路基边缘向中央进行,压路机轮每次宜重叠15—20,

约碾压5—8遍,至表面无显著轮迹,且达到要求

压实度为止;

4.4.17.6应将路基填土向两侧各

加宽50;碾压时,压路机轮外侧距

路基填土边缘宜为40—50,碾压

成活后修整到设计宽度。路基边缘处不易碾压时,应用人工或振动振荡夯

实机等夯实;

4.4.17.7压实应在回填土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时进行压实。碾压应均

匀一致,施工过程中,应保持土壤的含水量,并经常检测土壤含水量,按

规定检查压实度,作好试验记录。

30/179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4.4.18涵管沟槽的回填土应符合下列要求:

4.48.1回填土应保证涵管结构安全,外部防水层与保护层不受破坏;

4.4.18.2涵管两侧应同时回填,两侧填土高差不得大于30;填土应自涵

管两端起均匀的分层填筑,每层填土虚铺厚度不得大于25;

4.4.18.3预制涵管的现浇混凝土基础强度与预制件装配接缝的水泥砂浆

强度大于5时,即可回填土;

砖砌涵管应在预制盖板安装后,砌体砂浆强度达到5后进行回填;

现浇钢管混凝土涵管,其侧壁回填土宜在拆模后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

标准值70%进行,顶部应在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

4.4.18.4对有防水层的涵管应回填细粒土,填土中不得含有碎石、碎砖

与大于1的硬块;

4.4.18.5涵管沟槽位于路基范围内时,其顶部与两侧回填土按本规程

4.4.16.2规定执行;

4.4.186土壤最佳含水量应由试验决定,当不具备试验条件时,可参考表

4.4.18.6选定。

各种土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参考值表4.4.18.6

土的最佳含最大干密土的种最佳含最大干密

31/179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种类水量度类水量度

(质量(3)(质量(3)

%)%)

1.80-重亚粘1.67-

砂土8~1216-20

1.88土1.79

亚砂1.85〜粉质亚1.65~

9〜1518-21

土2.08粘土1.74

1.61〜1.58〜

粉土16〜22粘土19-23

1.801.70

亚粘1.85〜

12-15

±1.95

■爆破

4.5.1城市道路的爆破工程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土方爆破工程施工

与验收规范》(201)与国家、地方现行有关规定。

4.5.2爆破工程作业,必须由取得爆破专业技术资质的单位承担,由经

过培训具有上岗资格的人员操作。现场有专人负责,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

的爆破安全规程执行。

4.5.3根据被清除、开挖对象与环境条件,选择爆破方案,确定爆破

方法。

32/179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4.5.4在市区应禁止使用扬弃爆破。

4.5.5爆破工程必须在完成下列各项准备工作后方可进行:

4.5.5.1爆破方案与方法业经政府与有关部门批准;

4.5.5.2已做好爆破影响区内的房屋、构筑物和设备的安全防护工

作;

4.5.5.3已设置好警戒区窗挡,警戒哨和指挥站已就位;各项组织

工作已完成;

4.5.5.4已将准备进行爆被工程情况与其警告标志、信号的意义和

规定起爆时间等通知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和居民;

4.5.5.5与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确认施爆区内人畜等已撤出现

场,工作人员已到达安全地带。

4.5.6超爆前爆破人员必须作好下列各项检查,并应作文字记录。

4.5.6.1放置药包甩的各类炮眼应符合设计要求;

4.5.6.2药包与导爆线路安置完毕,并符合设计要求,

4.5.6.3起爆器灵敏有效,并已确定线路电阻和所需电源;

4.5.6.4电力起爆导线线路正确有效。

■路基整修与软土路基处理

4.6.1路基填、挖工程接近完成时,应恢复道路中线、路基边缘线;检查

纵断面与横断面高程;复核施工衔接段中线高程,按设计要求进行路基整

形。

33/179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4.6.2挖方路基应碾压,碾压应按本规程4.4.16与4.4.17有关规定执行。

4.6.3路肩碾压要求与路基相同,因碾压而被破坏的路肩边缘应重新

修整。

4.6.4填土路肩,压路机难压实处,应用人工或小型机具夯实。

4.6.5路肩的纵、横坡度与肩线应符合设计要求。

4.6.6修整边沟时,应清除淤泥。

4.6.7填土路基填到顶层后,应进行边坡的修整,整修时应沿路基挂线,

削坡整修,使之符合设计要求。

4.6.8开挖岩石边坡应一次达到设计标准。如在边坡上有附着不牢的石块,

或在净空范围内有突出的石块,均应即时清除。

4.6.9在土质不良或边坡易被雨水冲刷的地段,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加固;

当设计无要求时,应按本规程1.0.3规定办理设计变更。

4.60软土路基施工应根据设计文件规定进行。应首先进行软土层土质

性能试验与施工工艺试验。

4.6.11软土路基施工应按设计要求记录各项控制观测数值,用以指导施

工。

4.6.12施工中遇有软土地层,且软土层被作为路基组成部分,设计未

作处理规定时,应接本规程L0.3规定办理变更设计,按变更设计实施。

4.6.13遇有翻浆,宜采取以下措施:

4.6.13.1在非雨期施工时,宜采取晾晒土壤方法处理;

34/179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4.6.13.2土壤在短期内不易晾干时,宜换用于土、砂土、矿碓或石

灰土回填;

4.6.13.3在排水不良、地下水位高的路基上或在雨期施工,发生局

部翻浆应制定具体处理措施。

4.6.14采用石灰土处理软土路基应符合下列要求:

4.6.14.1土壤应符合设计要求,宜就地取材;

4.6.14.2设计允许时,旧路结构中的级配砾石、砂石等粒料,可作为石

灰土的掺拌料;

4.6.14.3房硝土、粉砂土等,应经试验后决定其是否使用或使用条件;

4.6.14.4应用1—3经的磨细生石灰,使用前,应对石灰进行活性氧

化物含量测定,以确定掺拌量;

4.4.14.5石灰的等级标准见表5.3.2.1;

4.6.14.6石灰土的配合比,应按设计要求与土壤种类、石灰质量确定;

4.4.14.7磨细生石灰可直接使用。

4.6.15采用砂桩、石灰土桩等处理软土地基时,应先进行试验,并制定具

体施工技术措施。

■雨期施工

4.7.1雨期施工应加强防雨与排水工作,充分利用地形与排水设施,避免

因雨增大翻浆面积。

4.7.2应集中工力、设备分段流水、快速施工,不得全线大挖大填。

35/179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4.7.3对易翻浆与低洼积水等不利地段应在雨期前施工。

4.7.4施工前或大雨后,应对施工地段进行调查,测出土壤含水量与地

下水位,以预估翻浆面积,采取措施避免翻浆。

4.7.5路基因雨产生翻浆时,应立即进行处理,并符合下列要求:

4.7.5.1逐段处理,不得全线开挖;

4.7.5.2每段“挖、填、压”应连续成活;

4.7.5.3翻浆部位土体应全部挖出;

4.7.5.4小片翻浆相距较近,应予以挖通进行处理;大片翻浆应制定

专项方案,集中处理。

4.7.6填土段或挖土段,应按原地面排水系统作好临时排水沟,与时排

除积水和雨水。

4.7.7填土时宜筑成大于2%的横坡。每日停止作业前,应将填土碾压密

实平整。填土过程中遇雨,应对已摊铺的虚土与时碾压。

4.7.8雨后应检查:路拱与路边沟等排水设施的排水效果;完成碾压与进行

过初碾填土路基的排水与渗水情况;路基积水情况;边沟、集水坑、渗水

坑等使用性能。

■冬期施工

4.8.1冬期施工应编制冬期施工技术措施。

4.8.2挖土地段应据工程现场情况,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适宜的冻

土破碎方法和相应设备。

36/179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4.8.3冻土开挖应尽量作到当日开挖至规定深度,并与时整理碾压成活,

成活面与挖土段均应采取防冻措施。

4.8.4应配合控土与时进行挖方边坡的修整与加固。

4.8.5填土作业应根据施工期间室外平均气温确定。在气温低于一5℃

时,填土高度应符合表4.8.5规定,碾压应制定具体措施,对铺土层与时

碾压密实,已填铺地段不得受冻害。

填土高度表表4.8.5

温度t(℃)填土高度(m)

-5〜-10W4.5

W3.5

-15~-20W2.5

4.8.6填方前应将原地面冰雪与杂物、草根、冻结层等彻底清除,按水

平分层压实,继续填方。

4.8.7填方土层宜用未冻、易透水的好土。在气温低于-5°。时,每层虚

铺厚度较常温施工所规定的标准值小20%〜25%。

4.8.8使用粘性土填筑路基时,除应符合以上有关规定外,并应注意以

下要求:

4.8.8.1施工前应测定土壤含水量;

4.8.8.2施工中有较长时间中断时,路基分段的结合部应留成阶梯

形,每层宽度不小于1m;

37/179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4.8.8.3埋设于道路范围内的管道沟槽不得用冻土回填,并采取措施使

回填土不受冻;

4.8.9应预先掌握气象变化资料,与时作好防冻工作。在施工现场与其

周围采取有效的防冻、防滑措施。

4.8.10冬期施工中的冻土,堆放时要堆置稳定,严禁掏洞取土。

■质量要求

4.9.1路基压实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4.9.1.1填土经碾压夯实后不得有翻浆、“弹簧”现象;

4.9.1.2填土中不得含有淤泥、腐殖土与有机物质等杂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