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2024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2024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2024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2024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2024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2024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1.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襄阳古城以一座“城”的方式,传承、承载了汉江流域的历史文脉。②襄阳是国务院确立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③因此古城文化是襄阳历史文化的核心。④襄阳古城则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载体。⑤打造一个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高质量发展示范区。⑥未来襄阳古城将以遗产保护为前提。A.⑤②③④①⑥ B.②④①③⑥⑤ C.③②④⑤⑥① D.①③⑥⑤④②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炽痛(zhì)羁绊(bàn)骈进(pián)姹紫嫣红(chà)B.隽永(juàn)忌讳(jí)坎坷(ké)断壁颓垣(yuán)C.信笺(jiān)嘹亮(liáo)寻觅(mì)梦寐以求(mèi)D.曙光(shǔ)垂涎(xián)粗犷(kuàng)舐犊情深(shì)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矜持(jīn)滑稽(jí)笑容可掬(jū)B.滂沱(páng)角色(jué)兴致勃勃(bó)C.折本(shé)窗棂(líng)未雨绸缪(móu)D.吞噬(shì)阑珊(shān)面面厮觑(xū)4.下列句子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尽管各国海关动植物检疫中心对这些害虫严加妨范,但很难保证没有漏网之“虫”。B.马路上急弛而过的汽车声……人,开始了声音的“过滤”。C.从声音里,人学会了分辨,感受各种喜怒哀乐,也吸收了知识。D.得到了囊胚细胞核的卵细胞在人工培养下大部分妖亡了。5.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论语》)________,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公输》中写出公输盘已经技穷,墨子还有守卫方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请把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默写完整。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阅读下列片段,回答文后问题。我知道房间里有一个陌生人,他既不属于盖茨黑德府,又与里德太太没有任何关系,我感到说不出的宽慰和安心,深信自己得到了保护……我认识他,他是药剂师劳埃德先生。……在这个信念的支持下,我的身体一天天好了起来。(《简·爱》第三章)劳埃德先生针对简爱给里德太太提出了什么建议?二、阅读7.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①欲缚之自辩数乃置②不肯为通③。陈王出,遮道④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涉之为王沉沉者⑤!”楚人谓多为夥,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⑥,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⑦,言陈王故情⑧。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专)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此其所以败也。①宫门令:守卫宫门的官长②置:放在一边,不理他③通:传达④遮道:拦路⑤夥,多。颐,语气词。意思是陈胜当了个王,还蛮像一回事嘛。⑥夥涉为王:形容一个人的突然富贵。⑦发舒:放肆。⑧故情:指陈涉贫困时情况。1.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已为王,王陈/或王命急宣 B.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去粗取精C.客出入愈益发舒/多多益善 D.客愚无知/是金陵人,客此2.用三条“/”给下列句子断句。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3.结合原文,分析为什么“陈王斩之”。8.解释加点的字:山门圮于河(__________)四时俱备(_________)劳其筋骨(____________)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_______)9.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下面小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雨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救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拂:衡: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3.从选文来看,作者认为要成为人才需要具有怎样的条件?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10.中科协2014年启动的科普信息化建设专项“科普中国”栏目和互联网+科普活动,已经成为科学传播领域的响亮品牌。“科普中国”各栏目频道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模式,与人民网、新华网、百度、腾讯等互联网企业进行合作,上线1年的科普信息内容资源已达1.5TB,累计浏览量和传播量达到50亿人次。中国科普研究所王康友所长认为,我国目前有6亿多网民,其中多数人是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科普工作是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主要途径。5年前的科普主要依靠文字、展板、场馆等传统手段传播科学技术。尽管全国建有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但与十几亿人口和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平台的现状极不对等。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发展,还存在着先进科学知识仅被少数人掌握、大多数人提升较慢的现象。要全面提升,就要转变工作思路,让互联网公司投身进来。在传播内容、方式、主题上,多思考公众需要,根据公众的自我选择意识,化公众被动接受为主动需要,利用云计算、云平台等分析工具,分析公众的搜索习惯,精准推送内容,做到因人而异,按菜单点菜。另外,也要完善科学家从事科普工作的机制。项目年份科普方式传统科普方式占有率我国公民参与比例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2012年传统方式83%23.5%3.27%2017年传统方式、PPP模式、互联网+46%53.4%6.20%(材料四)科普事业的持续发展,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要有机结合,事业和产业并举,产业是事业的有力补充。截至目前,我国科普产业总体来说仍散、小、弱,市场化程度不高,竞争力不强,缺乏良好的社会氛围,科学家参与传播的机制不够完善,多数科学传播工作还没有变成“有利可图”的事。商业氛围能让科学传播事业有较好的市场保障,一些科普节目要面向市场盈利。再说,开展科学基金资助活动,让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变得家喻户晓。1.下列表述,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A.“科普中国”栏目上线1年来,我国有6亿多人接受科普。B.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发展不合理、不均衡。C.互联网+的科普模式已经完成代替了传统的科普手段。D.无利可图,是我国科普产业至今没有发展起来的根本原因。2.分析材料三,归纳出三条有意义的结论。3.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怎样做才能让科普工作有更好的发展?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①一般来说,我国历史上的烽火台是在西周时期出现的。据史料记载,在周朝时,中央与各诸侯国都在边疆或通往边疆的道路上每隔一定距离就修筑一座烽火台。烽火台上堆满了柴草,哨兵一旦发现有外族入侵,便点燃柴草以烽火报警。各路诸侯见到后,就会派兵前来接应,同御外敌。②说到这里,很多人都会想起《东周列国志》中一个很有名的故事——烽火戏诸侯。故事说的是荒淫无度的周幽王为博得美人褒姒开心一笑,夜举烽火,戏弄诸侯援兵。其下场我们也都知道了,周幽王命丧西戎刀下,褒姒也在劫难逃。西周从此走向了灭亡之路。③西周的灭亡并不意味着以烽火通报军情的历史就此终结。相反,到了汉代,烽火台的建设规模更大了。用土木筑成的被称为“烽燧”的烽火台,在边陲重镇和交通要道上随处可见。今天,在新疆库车县境内,还留存着一座汉代烽燧,其雄伟的气势可使我们约略窥见当时烽火通信的盛状。那时,烽火台的使用也有了较为完备的规则。白天发现有外敌入侵时,哨兵就在烽燧上燃起柴草或狼粪,其烟直上不散,远远地就能被人看见,人们称之为“狼烟”或“烽烟”;夜间则点燃柴草,以火光报警。点燃的烽火还可以悄悄告诉你一些简单的信息:放一道烽火,表示入侵者在500人以下;放两道烽火,则表示入侵者在500人以上。④在古代,烽火总是与战争联系在一起,烽火出现,便意味着战争来临。南朝吴均有诗句“羽檄起边庭,烽火乱如萤”,大意是说军情文书从边疆传来,报警的烽火像萤火虫一样乱飞;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春望》中也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名句。这些都是当时紧张气氛的生动写照。⑤用烽火报警的通信方式一直延续了多个朝代,直至清朝末年。随着电报、电话等现代通信方式的出现,古老的烽火通信终于销声匿迹,退出了历史舞台。1.结合全文,简要说说我国“烽火通信”方式从出现到消亡的过程。西周时期,__________;汉代,________________;清朝末年,________________。2.从说明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点燃的烽火还可以悄悄告诉你一些简单的信息3.作者在说明过程中或讲述故事,或引用诗句,任选一个方面,举例分析其作用。三、应用1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小题(材料一)2000年,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极具前瞻性、创造性地做出了建设“数字福建”的战略决策,提出了“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慧化”的历届峰会数字福建建设目标,开创了数字省域建设的先河。2018年4月22日,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省福州市开幕,本届峰会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为主题,展示我国电子政务和数字经济发展最新成果,交流数字中国建设体会和看法,进一步凝聚共识。2019年5月6日至8日,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届峰会的主题是“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为期3天的峰会共对接数字经济项目587项,总投资额453亿元,其中签约项目308项,总投资额2520亿元。(材料二)2018年5月24日,由环球网主办的“数字中国”大数据发展论坛暨环球大数据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楼隆重举行。大数据战略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数字建设给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管理、社会治理、人民生活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数字建设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信息化技术和信息资源支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驱动数字中国建设向纵深推进;信息化代表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将助成生产力质的飞跃,引发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材料三)主要行业数字化水平变化表行业数字化年份占比2015年占比2016年占比2017年占比2018年占比农业数字化4.90%5.30%6.50%6.90%工业数字化14.20%16.20%17.20%20.10%服务业数字化23.10%26.30%32.60%45.10%——根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9)》整理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A.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举办背景是(材料一)的第一句话。B.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主要任务是展示我国电子政务和数字经济发展最新成果,交流数字中国建设体会和看法,进一步凝聚共识。C.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签署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助推数字中国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D.大数据战略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所以各行各业将很快完成数字化建设。2.请结合(材料三)分析我国主要行业数字化水平有什么特点。3.结合以上材料说说推进数字化建设有何意义。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1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没有湿度,种子就不会发芽;没有阳光,向日葵就不会开花;没有水流,鱼类就不能生存;没有草原,马儿就难以长大。万物的成长,都离不开一定的条件。那么,我们的成长需要什么?请以“成长需要”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4)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5)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一、积累1、B【解析】

排序题主要看以下三点:1、是否同一。话题是否同一,句式是否同一,意思是否同一。2、是否呼应。整体语段是否呼应,局部前后词语的暗示或句子逻辑关系是否呼应。3、是否协调。整体情境是否协调,局部音节是否协调。此题注意②总起,概述古代的襄阳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④①具体阐述襄阳的历史地位;③小结;⑥⑤对未来襄阳的设想。顺序由古到今。因此选B。2、C【解析】

A:zhì——chì。B:jí——jì,ké——kě。D:kuàng——guǎng.故选A。3、C【解析】

A.稽(jí)——jī,B.滂(páng)——pāng,D.觑(xū)——qù。4、C【解析】

C句子中无错别字。A防范。B疾驰而过。D夭亡。5、匹夫不可夺志也独怜幽草涧边生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解析】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是:幽,墨。6、让简•爱离开里德太太家,送去到学校上学。【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累能力。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阅读《简·爱》,把握其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再根据问题进行回答即可。劳埃德先生针对简爱给里德太太提出了让简•爱离开里德太太家,送她去学校上学的建议。二、阅读7、1.C2.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3.①这些客人进入陈胜宫殿后,肆无忌惮,不顾及陈胜身份,语言和行为都不讲究分寸,毫无规矩。②涉不念旧情,淡泊情意,为了维护自己的威严,听信身边人的建议。最终把贫贱之交杀死。【解析】1.A.称王/皇帝。B.离开/去除。C.更加。D.客人/客居。2.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2)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3)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4)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5)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6)句首语气词之后要要停顿;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句末语气词前,要停顿。根据句意:守宫门的长官要把他们捆绑起来。经过他们一再解释,才算放了他们,但仍然不肯替他们通报。故句子划分为: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他听信了“客人说的话污损自己威严”的谗言;客人越来越放肆,总提起陈王的旧事;陈王已蜕变成了地主阶级。所以陈王斩杀故人。【点睛】译文:陈胜总共做了六个月的王。称王的地方在陈县,所以就叫陈王。那些曾经和他一起当雇农的老朋友们听说了,就到陈县来,敲着宫门说:"我要见陈涉。"守宫门的长官要把他们捆绑起来。经过他们一再解释,才算放了他们,但仍然不肯替他们通报。后来陈王的车驾外出,他们拦路呼喊陈涉的名字。陈王听见了,才召见了他们,与他们同乘一辆车子回宫。到了宫殿里边,这伙客人看见高大的宫殿,堂皇的帷幕帐帘,禁不住惊叹说:"伙颐!陈涉做了王好阔气呀!"楚地人称多叫"伙",所以这件事就在天下传开了;"一朝称王,阔气异常",这句话就是从陈涉那时开始的。乡下的客人在宫中出出进进,越来越随便放肆,常常说起陈涉贫困时候的情形。有人就向陈王报告说:"这伙客人愚昧无知,专门胡说八道,有损大王的威严。"陈胜就把这些来客杀死了。从此以后,原来跟随他的那些老朋友都纷纷自动离去,因为这个,再没有和陈胜亲近的人了。8、①圮:倒塌;②时:(四)季节;③劳:使……劳累;④被:通披,穿着【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注意“时”古今异义,这里解释为“季节”;“劳”这里是使动用法,使……劳累;“被”是通假字,通“披”,穿着的意思。9、1.(1)违背(2)通“横”,梗塞,不顺2.(1)通过这些使他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2)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和祸患,国家常常会灭亡。3.要能经受住艰苦环境的磨炼,还要能战胜内心的苦恼与困惑。【解析】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注意一词多义词,拂:违背。通假字词“衡”通“横”,梗塞,不顺。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语: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韧。入: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内。拂,同“弼”,辅佐。出: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外。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只有这样,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也就是要能经受住艰苦环境的磨炼,还要能战胜内心的苦恼与困惑。【点睛】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任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任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任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任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收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原来没有的才能。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10、1.B2.①科普方式有了新的变化,ppp模式,互联网+已经参与科普;②传统科普方式的占有率下降,人们逐渐通过新的方式接受科普;③公民参与比例提升。3.示例:转变科普方式,积极采用新的科普方式;科普内容上注重公众的自主选择意识,适应公众的需要;完善科学家从事科普工作的机制;大力发展科普产业,用产业推动科普工作。【解析】1.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信息比对能力。这是一道选择题,在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从材料中找出各选项相对应的句子,进行仔细的分析比对,即可作出选择。A、材料一指出“我国目前有6亿多网民”,并非指所有的网民。与原文不符;C、材料三的数据表明,到2015年互联网+的科普模式影响下,传统方式的占有率依然为46%,它并没有代替了传统的科普手段,与原文不符;D、与原文“多数科学传播工作还没有变成‘有利可图’的事。”不符;B、材料二指出:“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发展,还存在先进的科技知识仅被少数人掌握,大多数人的科学素质水升较慢的现象”,表明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发展不均衡,分析与原文相符;故选B。2.考查图文转换。答题的原则有两个,一是用好表格中的文字提示;二是将表格中的数字虚化,抽象为文字。可从表格的横向或纵向角度,寻找出数字变化的某种规律,并用文字表达出来,解答此题要对表格内容要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对比,从比较中找思路、观点。从“科普方式”“传统科普方式”“公民参与比例”三方面作答。3.本题考查学生信息的提取能力。解答此题在第(1)题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科普产业存在的问题,从相对应原材料中筛选出相应的对策。有效的信息主要分布在材料二与材料四中。材料二中“要全面提升,就要转变工作思路,……根据公众的自我选择意识,化公众被动接受为主动需要,另外,也要完善科学家从事科普工作的机制。”材料四中“开展科学基金资助活动,让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变得家喻户晓。”概括回答即可。11、1.西周时期,烽火台出现;汉代,烽火台建设规模更大,使用规则进一步完善;清朝末年,延续使用多个朝代的烽火通信方式消失。2.“悄悄告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烽火台”拟人化,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3.示例1:文中讲述烽火戏诸侯的历史故事,(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烽火台在古代战争中的报警作用。这亲写使文章内容更加生动,增加文章的可读性,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答案示例2:文中引用吴均的诗句“羽檄起边庭,烽火乱如萤”(杜甫的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具体真实地说明在古代烽火是与战争密切相连的。这样写增加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可读性),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题干中已给出朝代提示,到文中筛选出“我国历史上的烽火台是在西周时期出现的”“到了汉代,烽火台的建设规模更大了。”“那时,烽火台的使用也有了较为完备的规则”“用烽火报警的通信方式一直延续了多个朝代,直至清朝末年。随着电报、电话等现代通信方式的出现,古老的烽火通信终于销声匿迹”概括即可。2.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这类试题需要首先分析语句的手法,然后根据其所在的句子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主要体现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加点字“悄悄告诉你”将“烽火台”拟人化,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解读能力。说明文引用故事、名言、寓言、谜语、时代新闻等,作用有:①引出说明对象;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描写性语言)生动形象地引出将要说明的事物事理;④结合说明方法分析。做题时还要结合文章作出准确判断。如文中讲述烽火戏诸侯的历史故事,这是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烽火台在古代战争中的报警作用。这亲写使文章内容更加生动,增加文章的可读性,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引用诗句则从引用的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三、应用12、1.D2.①工业数字化在加快。②服务业数字化持续领先。③农业数字化相对落后。3.①数字化建设给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管理、社会治理、人民生活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②数字化建设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信息化技术和信息资源支撑。③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驱动数字中国建设向纵深推进。④信息化代表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将助成生产力质的飞跃,引发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解析】

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文中没有“所以各行各业将很快完成数字化建设”的说法。故选D。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三中表格数据的变化趋势。根据“4.90%、5.30%、6.50%、6.90%”可知,农业数字化相对落后;根据“14.20%、16.20%、17.20%、20.10%”可知,工业数字化速度在加快;根据“23.10%、26.30%、32.60%、45.10%”可知,服务业数字化处于领先地位。3.本题考查材料探究的能力。结合“数字建设给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管理、社会治理、人民生活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数字建设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信息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