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三古代诗歌阅读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_第1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三古代诗歌阅读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_第2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三古代诗歌阅读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_第3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三古代诗歌阅读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_第4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三古代诗歌阅读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三古代诗歌阅读1/289考纲要求在浙江省高考《考试说明》中没有对古代诗歌阅读单独作出要求,依据高考命题实际情况,古代诗歌阅读与文言文阅读“共用”了以下几条:1.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分析概括。2.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示技巧鉴赏。3.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评价。2/2893--123自主学习

明确高考怎么考3/2894--1231.(·浙江高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7分)北来人二首 [宋]刘克庄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著陷蕃衣。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注①东都:指北宋都城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4/2895--123(1)赏析第一首中画线句。(3分)参考答案:利用对仗(对偶)、拟人手法,借陵园、宫殿荒凉残破之景,抒亡国之痛,情景交融。解析:对诗句赏析,首先要指明手法,然后结合详细内容,赏析表示效果。这两句是诗歌第二联,“残”“泣”用了拟人手法,结合诗歌题目“北来人”——亡国破家之人、沦落之人,能够看出这两句借写残破之景,抒亡国之情。5/2896--123(2)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简明分析。(4分)参考答案:①以对比加强叙事抒情效果。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作对比,表示忧国忧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亡国前后境况对比,表现百姓流离之苦。②以“北来人”口吻叙事,表示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③叙事中流露出个人情感。如“今成独雁飞”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凄凉与孤独。解析:题目给出了赏析角度——“叙事特色”,所以要先找出诗中叙事成份,然后分析是怎样叙事。诗歌以北来人口吻写所见之景,抒心中之情。第一首诗主要写所见和所想,所见皆凄凉残破之景,所想都是国运民生。第二首诗主要利用了对比手法,将本身孤独凄凉和“甲第”豪族歌舞升平、钟鸣鼎食形成对比,表示自己老年惨景和思归之情。抓住叙事视角、口吻、对比手法、表露情感分析即可。6/2897--1232.(·浙江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7分)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 [元]张伯淳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没有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①,扫空眼底蓁②筝。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③乍雨初晴。注①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②蓁,一个弦乐器,如筝。③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7/2898--123(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相关诗句。(2分)参考答案:①浔阳江头夜送客(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②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解析:抓住“浔阳”这个表地点词来找答案;抓住“月色”这个意境找答案,即找有“月”诗句。8/2899--123(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差异。(5分)参考答案:①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演奏者、乐曲旋律复杂改变、乐曲声律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②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解析:扣住题干中“描写角度”,分别找出上下片中相关描写琵琶演奏句子,不难作答。此题相对简单,上片以正面描写乐曲为主,下片写听者反应,侧面描写琵琶演奏。9/28910--1233.(·浙江高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7分)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

吟 [南宋]徐照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①。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10/28911--123(1)这两首诗都以

来写愁。(2分)

答案:猿声解析:两首诗放在一起考查时,往往要找共同意象。第一首,未明确写愁,结句用“共听一声猿”表愁,第二首则直接写出了愁与“猿啼”关系。(2)简明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差异。(5分)参考答案:①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②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解析:使用典故,抒情、说理都是表现手法,阅读时注意比较。第二首用一小注,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答题思绪,一定要重视。11/28912--12/28913--一二三四五六方法探究

寻求考题怎样答13/28914--一二三四五六一、古代诗歌阅读知识贮备(一)古诗歌基本知识1.知道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1)结构章法七14/28915--一二三四五六(2)基本特点:情景结合①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如乐景对乐情,哀景对哀情。②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形成虚实相衬关系,如乐景衬哀情等。七15/28916--一二三四五六2.“诗家语”与诗人思维“诗家语”是诗人为了表情达意需要和诗词格律要求对诗歌语言所做变形处理。古诗词作品是怎样对语言做变形处理呢?七16/28917--一二三四五六(1)改变词性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需要,经常改变诗词中一些词语词性。南北朝时期何逊《临行与故游夜别》“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王维“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流光轻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周邦彦《满庭芳》“风老莺雏,雨肥梅子”等。我们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作动词,且一作就作得鲜活生动,呼之欲出。以上各句中“暗”“冷”“悦”“空”“淡”“红”“绿”“老”“肥”,均为形容词使动使用方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表现力、感染力。七17/28918--一二三四五六(2)改变词序①主语后置。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意即“晴川(晴朗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像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说对象。七18/28919--一二三四五六②宾语前置。杜甫《月夜》:“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诗人想象他远在鄜州妻子也恰好在闺中望月,那散发着幽香蒙蒙雾气好像沾湿了她头发,清朗月光也使得她雪白双臂感到寒意。这里“湿”和“寒”都是动词使动使用方法,“云鬟”“玉臂”本是它们所支配对象,结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语。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晋代陶渊明怎么会酷似三国时诸葛亮呢?原来作者是用他们二人来比喻友人陈亮,分别说明陈亮文才和武略,按句意实为“看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宾语“渊明”跑到了主语位置上。七19/28920--一二三四五六③主、宾换位。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霜信报黄花”显然是“黄花报霜信”意思。这种主宾换位词序表面上仍是“主—动—宾”格式,但在意义上必须将它倒过来了解。再如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门户生光彩)”,卢纶《塞下曲》“林暗草惊风(林暗风惊草),将军夜引弓”等。④定语位置。在偏正词组中,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这是古今汉语普通情况。诗词曲定语位置却相当灵活,往往能够离开它所修饰中心语而挪前挪后。下面分别举例说明。七20/28921--一二三四五六1)定语挪前。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下句中“孤城”即指玉门关,为“玉门关”同位性定语,现却被挪在动词“遥望”之前,很轻易使人误解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遥望玉门关。2)定语挪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下句意即“一月夜飞度镜湖”。“月夜”这个偏正词组本为句首时间状语,现被分拆为二,定语“月”远离中心语而居于句末,好像成了宾语中心部分,但作者“飞度”显然只能是“镜湖”,而不可能是“月”。七21/28922--一二三四五六(3)省略压缩词语诗歌语句之间往往含有跳跃性,于是,就产生了省略现象,也就出现了空白,从而为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古诗省略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①答话蕴含问话如贾岛《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明明是三番问答,最少要六句才能完成,作者采取答话蕴含问话方法,精简压缩为二十个字。作者留下大量空白,让读者、观众依据生活逻辑、经验积累、本身涵养去补充完善。七22/28923--一二三四五六②意象组合古典诗词词语与词语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能够直接拼合,甚至能够省略起连接作用词语。如辛弃疾《西江月》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午夜鸣蝉”,用是“明月”“清风”这么惯熟词语,不过,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午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皆宜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平仄和对仗工稳了。“月”和“惊鹊”,“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联络和因果关系。再如黄庭坚《寄黄几复》“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全用名词意象组合在一起,富有极大包孕性,写出了两人情谊深厚。七23/28924--一二三四五六典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下列问题。苦

行 刘克庄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押衣敕使①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长安城中多热官②,朱门日高未启关。重重帏箔③施屏山,中酒不知屏外寒。注①敕使:奉皇帝命令办事使者。②热官:指有权势大官僚。③帏箔:帐幔和帘子。七24/28925--一二三四五六(1)翻译诗歌正文。参考答案:十月里边境上气候恶劣,北风一阵比一阵强;官军们身上还只是穿着薄薄衣衫。送棉衣来使臣早该到了,如今却还不见踪影;可怜战士们披着铁甲,几乎冻僵,在漫漫长夜中难以入眠。京城中多有炙手可热高官,太阳高高升起,朱漆大门依然牢关。无数重帘幕低垂屏风密遮,他们喝醉了酒沉睡,不知道门外地冻天寒。(2)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参考答案:可分为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写初冬边疆骤冷,战士们衣薄难眠;后四句为第二层,写京城官僚暖床醉酒,长睡不起。七25/28926--一二三四五六(二)读懂古诗歌方法第一步

初步感知抓两头古诗两头是指标题和注释。1.标题常蕴含信息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丰富载体,是我们了解诗歌主要切入点。读标题能够从以下方面来读:(1)揭示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2)交代写作缘由或目标,暗含情感;(3)奠定作品感情基调;(4)揭示作品线索;(5)表明诗歌题材;(6)暗示诗歌表示技巧。如:七26/28927--一二三四五六七27/28928--一二三四五六典题阅读下面诗歌题目,指出从诗歌题目中读出主要信息。(1)秋暮吟望 (2)春日秦国怀古(3)咏素蝶诗 (4)送友人参考答案:(1)①点明了写作时间(秋暮);②交代了诗歌内容(望);③暗示了诗歌感情基调(吟)。(2)①交代了写作时间(春日)、地点(古秦国)和事件(怀古);②点明了诗题材(怀古诗);③暗示了诗情感基调(怀古伤今)。(3)①交代了写作对象(素蝶);②点明了诗题材类别(咏物诗);③暗示了写作手法(托物言志)。(4)①交代了写作目标(送别友人);②暗示诗歌感情基调(离别之情);③表明诗歌题材(送别怀人诗)。七28/28929--一二三四五六2.注释所蕴含信息高考所选诗歌题材各种多样,大多附有注释。注释类型及作用普通有以下几个:七29/28930--一二三四五六答案示例七30/28931--一二三四五六注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四代孙,五代前蜀诗人。韦庄曾经家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又为病困,写作此诗时正值黄巢兵乱。②吴娃:吴俗谓好女为娃。③青娥:指年轻貌美女子。七31/28932--一二三四五六典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列问题。少

游润州作,代人寄远① 苏轼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②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注①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三月底、四月初,任杭州通判苏轼因赈济灾民而远到润州时(今江苏镇江),为寄托自己对妻子王润之思念之情,写下了这首词。②姮娥:嫦娥。(1)题目提供信息。(2)注释暗示信息。七32/28933--一二三四五六参考答案:(1)“润州作”点明了写作地点,事件(代替他人而写),表明写作目标(思念远方之人)。(2)注释表明苏轼因赈济灾民而远到润州,以此词来寄托自己对暂居杭州妻子思念,表示了深深眷恋之情。七33/28934--一二三四五六第二步

微观细研泡中间“中间”,即诗歌正文,诗正文是阅读关键,读懂正文也是读懂诗歌关键所在。怎样读懂正文?怎样对诗歌正文进行细研巧析呢?借用谢冕话说,就是要“泡”。“泡”诗歌就像泡茶叶一样,把诗歌深厚内蕴和内敛情感泡出清香,泡出韵味。“泡”诗歌正文就是要“泡”诗歌结构,“泡”诗家语,“泡”意象,“泡”诗句和“泡”情感。下面我们就尝试“泡”开诗歌正文,以明诗情。七34/28935--一二三四五六1.关键词句中国古典诗歌大都篇幅短小,钱钟书用“闪电战”来形容古典诗歌。而其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含蓄而有跳跃性。所以,读诗时千万不能急忙一扫而过,这么绝对是读不懂、读不透。而应一个字一个字地品读,边读边想其意,力争还原诗歌画面。当然,最主要是抓住关键诗词句,快速定位情感基调。2.景、事、情任何类别诗歌都离不开“景”“事(典故)”“情”三要素,其中“景、事”是表象,“情”是诗内核。我们要做就是,仔细阅读全诗,对文字信息进行检索分类,注意诗中出现景物意象、人物事件,由意象、事件生发开去。只有一个意象画面,如荷花、菊花、竹子,本身就含有诗人全部思想感情;众多意象组成画面意境,其中也以一两个意象为主体。经过对景、事提炼、了解,围绕人之常情,推导出诗主旨。七35/28936--一二三四五六典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列问题。思

人 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1)题目提供信息。(2)翻译诗歌正文。(3)找出词中表示情态关键句,并标出其中关键词。(4)这首词表示了什么样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示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七36/28937--一二三四五六参考答案:(1)交代了写作目标(思念远方之人),暗示诗歌感情基调(思念之情),表明诗歌题材(怀人诗)。(2)木叶红,菊花黄,暮秋寒意深,思念千里远行人。飘飞浮云已然过尽,南归大雁杳无音信,哪里才能寄出我书信?泪水弹洒不尽,任它临窗滴落,就着砚石研成泪墨。渐渐写到离别凄楚,离别情深处,那红格笺纸竟也黯然失色。(3)①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思念)②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盼归)③泪弹不尽临窗滴。(难过)④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深情)(4)这首词表示了对远方行人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特殊色调,渲染离别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思念情怀。七37/28938--一二三四五六3.题材鉴赏诗歌时,我们总能发觉有些诗歌题材相同。因为题材相同,诗中情感是相近,手法是相同。为此,我们阅读诗歌,完全能够从题材入手,取得“读一首诗,知一类诗”效果。依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羁旅思乡诗、送别怀人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爱情闺怨诗等几个类型。当然,这些诗极难有清楚明确界限。阅读时,既要把握诗大致题材,更要把功夫花在对诗词内容准确把握和了解上。七38/28939--一二三四五六(1)咏史怀古诗七39/28940--一二三四五六七40/28941--一二三四五六典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武昌怀古 栖一①战国城池尽悄然,昔人遗址遍山川。笙歌罢吹几多日,台榭②荒凉七百年。蝉响夕阳风满树,雁横秋岛雨漫天。堪嗟世事如流水,空见芦花一钓船。注①栖一:唐末五代诗僧。②台榭:孔颖达疏《尚书》曰:“台,积土为之,所以观望也。台上有屋谓之榭。”后世多称“歌舞台榭”。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感情?请简明分析。参考答案:作者看到昔日战乱不休城池如今已是悄然无声,山川之上,昔人遗址还历历在目;歌舞欢乐好像就在昨日,而当年热闹台榭却已荒凉冷落了七百年,历史悲剧不停重演,眼前之景又令人忧烦。此情此景,不免让作者发出兴亡如梦、世事皆空感叹。七41/28942--一二三四五六(2)咏物言志诗七42/28943--一二三四五六七43/28944--一二三四五六典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依据提醒,感受下片寄寓情感。汉

春梅 晁冲之①潇洒江梅,向竹梢稀处,横两三枝。东君②也不珍惜,雪压风欺。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惟是有、南来归雁,年年长见开时。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③何似,茅舍疏篱?难过故人④去后,冷落新诗。微云淡月,对孤芳、分付他谁。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注①晁冲之,北宋词人,因朝廷党争遭贬,后隐居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②东君:司春之神。③玉堂:指华贵宫殿。④故人:指宋代诗人杜逋。七44/28945--一二三四五六下片借梅花寄寓了词人丰富思想感情:①“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表示了对官场厌倦以及对隐居生活向往;②“难过故人去后,冷落新诗”表示了对林逋仰慕和追思;③“对孤芳、分付他谁”借林逋逝世后无人观赏梅孤芳,表示了对无人赏识自己忧愤;④“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表示了坚守自己高洁品格情怀。七45/28946--一二三四五六(3)羁旅思乡诗七46/28947--一二三四五六七47/28948--一二三四五六典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依据提醒,感受诗中表示丰富情感。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魏野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本诗表示了作者丰富情感:“异乡”“独上”表示了诗人身处异乡孤独、凄凉;“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表示了生活在边塞艰辛环境中凄苦;“贫官”“客”“离恨”表示了人生不如意郁闷、无奈。七48/28949--一二三四五六(4)送别怀人诗七49/28950--一二三四五六七50/28951--一二三四五六典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列问题。临

仙 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荣。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地方。这首词蕴含着丰富情感,请简明概括。参考答案:这首词蕴含情感主要有:①久别重逢喜悦;②宦海沉浮悲惋无奈;③离别在即愁绪。七51/28952--一二三四五六(5)边塞征战诗七52/28953--一二三四五六七53/28954--一二三四五六典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依据提醒填空,分析诗中刻画边将形象及寄寓诗人情感。塞下曲(其六) 戎昱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注①骎骎(qīn

qīn):形容马跑得很快样子。②卢龙塞:古地名。这首诗刻画了一个

边将形象。颈联表现了

,尾联表现了

。全诗寄寓了

七54/28955--一二三四五六参考答案:饱受戍边、思乡之苦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苦难同情对从古至今接连不停战争厌倦诗人渴望和平美好愿望七55/28956--一二三四五六(6)山水田园诗七56/28957--一二三四五六七57/28958--一二三四五六典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山居即事 王维寂寞掩柴扉,沧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诗后四句写出了怎样景与情?参考答案:该诗后四句情景交融(关系)。写出了绿竹青翠、红莲花谢,炊烟四起,人们采菱而归清新之景(景),表示了作者对乡村生活喜爱以及陶醉于自然美景闲适之情(情)。七58/28959--一二三四五六(7)爱情闺怨诗七59/28960--一二三四五六七60/28961--一二三四五六典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闺

怨 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诗中是怎样描写少妇心理改变?为何“陌头杨柳色”会勾起少妇幽怨情怀?参考答案:先写少妇兴致勃勃,梳妆打扮后上楼观景;转而写她看见路边杨柳,勾起了对丈夫离愁,心情由高兴变为后悔。因为杨柳是古人临别时赠物,少妇看见杨柳,自然就想起与丈夫分别情景,后悔之情也就油然而生。七61/28962--一二三四五六二、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是诗歌鉴赏中最主要步骤之一。此考点要求从内容、主题、思想、感情四个方面对古代诗歌进行评价,用当代观念审阅作品,评价其主动意义和历史局限。但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真正要求做出评价极少,即使是包括这一层面,其设题点也大多集中在诗歌内容、抒发思想感情等方面。高考对于本考点考查,多以“概括并分析诗中抒发思想感情”命题思绪出现。故本学案主要从“掌握两大思维方式和两步答题规范”和“破解诗人含蓄、复杂思想感情四个角度”两大方案突破。总体方法指导——掌握思维方式和答题规范七62/28963--一二三四五六【设问方式】(1)这首诗主旨是什么?请结合全诗简明分析。(2)这首诗主要表示了作者怎样感情?结合全诗简明分析。(3)这首诗某一联表示了作者什么样心情?请简明分析。(4)这首诗表示了作者什么样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给予分析。七63/28964--一二三四五六典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本诗表示了作者怎样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明分析。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主旨把握。解答时需要注意:一是读懂诗歌,了解情感;二是要会逐联分析,明了内容(画面及其特点)和主题;三是语言准确优美,表示出诗人心境,鉴赏出诗歌美感。另外,一定要抓住关键词句把握主旨,如尾联是卒章显志。七64/28965--一二三四五六参考答案:本诗表示了作者热爱自然之情,追求高洁坚贞、自由闲适之志。首联从夕照美景吸引作者游兴写起,点名访问山家之由;颔联写兰径和山家槐庭美景:幽兰散发阵阵香味,落日透过庭槐洒下斑驳光影,暗示山家主人为高洁隐士;颈联写山谷幽静空阔、风声之响、月色之浓,展现出山间特有景致;尾联直接表示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坚贞高洁品格追求。七65/28966--一二三四五六典题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列问题。临

仙 侯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故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注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频频被人嘲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这首词表达了侯蒙什么样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给予简析。七66/28967--一二三四五六参考答案: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他人嘲讽。②侯蒙乐观自信。他人把他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鄙,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局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七67/28968--一二三四五六解题指导1.概括分析情感内容题两大思维方式方式一:抓诗题,确定题材,感知情感趋向如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一诗题材就是送别友人诗,其情感大致方向就明确了。方式二:抓关键,结合诗句,明确情感表示这里关键主要指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依据诗中情感词,析明示情感。诗歌中一两个字往往直接揭示情感,这么字往往就是诗中情感语言。如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人自难过水自流”中“难过”和“青山万里一孤舟”中“孤”,很显著透露着凄伤孤寂之情。七68/28969--一二三四五六二是依据诗中人、事、景(意象),析暗示情感。人、事、景均是诗歌表示情感载体,在琢磨诗歌思想感情时要学会逐句(联)发掘人、事、景背后蕴含情感,从而全方面把握。值得注意是在逐句分析时,应有所侧重,写人重在分析人所蕴含感情,写事重在分析事所蕴含感情,写景重在分析景所蕴含感情。2.概括分析情感内容题两步答题规范准确概括思想情感及志向。用相关诗句详细分析怎样表示这种情感和志向。七69/28970--一二三四五六即学即练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下列问题。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请简明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改变过程。示例:乘兴而往——怅惘不遇——观赏叹慕。七70/28971--一二三四五六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列问题。点

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尽长无侣。自对黄鹂语。絮影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此词写春,有些人读出了愁,有些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了解。七71/28972--一二三四五六示例:(1)此词主要表示了春色恼人孤独惆怅之感。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无奈、缺乏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观赏惋惜、吟诗而未成遗憾、梨花飘落如雨怅惘之情。(2)此词主要表示了春景无限欣悦自得之情。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畅快、虽无友人却独对鸟语悠然之情,下片抒发了飘飘絮影脉脉香春在无人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沉醉之情。(3)此词现有孤独惆怅春愁,又有春景无限欢欣自得。比如上片有午梦初回浓浓春愁,也有自对鸟语趣味横生悠然;例以下片有春在无人处惊喜,也有梨花飘落如雨怅惘。七72/28973--一二三四五六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下列问题。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 苏轼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②。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注①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四黎:子云、威、徽、先觉四人都是海南黎族人,姓黎,故称“四黎”。②翁:苏轼自称。请结合作者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人生态度。七73/28974--一二三四五六示例: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因为受到佛道思想影响和黎民百姓热情欢迎,所以表现出曾点曾经有那种逍遥自在、随遇而安人生态度。[或: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因为受到佛道思想影响和黎民百姓热情欢迎,所以依然向往曾点描述礼乐之治,表现出主动乐观人生态度。]七74/28975--一二三四五六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①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①一水:亦作“二水”。“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示了诗人什么样思想感情?七75/28976--一二三四五六参考答案: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含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解析:结合作者经历及诗歌内容,能够推知是比喻修辞方法,“浮云”比喻那些蒙蔽君王奸邪小人,遮住了自己望长安,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被统治者所重用。七76/28977--一二三四五六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下列问题。题青州兴龙寺老柏院 张在南邻北舍牡丹开,年少寻芳日几回。唯有君家老柏树,春风来似不曾来。“春风来似不曾来”有两层意思,请详细说明这句诗含有哪两层意思。参考答案:一层意思是就老柏树而言,表现老柏树不受自然条件干扰,不论春风来还是不来,它都一直保持自己原有四季常青风姿;另一层意思是突出兴龙寺主人从容淡定、荣宠(春风)不惊高尚品格。七77/28978--一二三四五六三、鉴赏诗歌情感古代诗歌表示感情往往是含蓄、隐晦,少有直白;情感内容是丰富、复杂,少有单一、简单;诗人在诗歌中流露情感有时是发展改变,而不是固定、静止。针对情感表示含蓄、复杂性,高考对诗歌情感类考查:一是切口小,多为局部语句思想感情了解、领悟;二是从整体上了解,要求从不一样角度和层面解读思想感情。所以解答情感类题目时应尤其注意多角度、多层面地思索,防止答案中缺失关键点。七78/28979--一二三四五六1.从时间角度,把握情感作者含蓄、复杂、改变思想感情经常表达在不一样时间阶段,我们能够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段来分析诗歌,给诗歌划分层次,从而找出多个感情关键点。词上下片(阕),每片(阕)包含几个句子,能够分成几个时间段,就能够分为几个层次,有几个层次就有几个感情关键点。七79/28980--一二三四五六典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春日京中有怀① 杜审言今年游寓独游秦②,愁思看春不妥春。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寄语洛城风日道③,明年春色倍还人。注①作者曾跟随武则天在东都洛阳居住,并认识了许多文臣武将,成为知己和挚友,第二年春天,他又伴驾回到西都长安。②游秦:此处指游长安。③风日,春光风物。道,说。这首诗表示了诗人怎样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明分析。七80/28981--一二三四五六答题步骤示意图七81/28982--一二三四五六情感①:表现了诗人孤寂以及对友人思念之情。时间①:今年“独游秦”,“公子南桥应尽兴”,表现了诗人独在异乡为异客寂寥情怀,突出对友人思念深沉和思归之切。情感②:表示了对洛阳万物无比眷恋和热爱之情,表现出昂扬向上乐观情怀。时间②:“明年春色倍还人”,写出了诗人对洛城友人思念,对洛城春光风物眷念与热爱。将感情升华为喜悦自信,表现出昂扬向上乐观情怀。解析:分析这首诗表示感情,可从时间角度来切分,今年春日独游和想象中洛阳友人赏春欢宴情景为一层,构想明年春色为一层,两个情感点,两种感情。七82/28983--一二三四五六2.从关键词角度,体悟情感这里“关键词”,即精练、生动一个字,或活用字,或利用了修辞方法一个字,或表示作者感情词语,尤其是有点石成金之效动词。典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列问题。鹧

天送人 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二分之一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些人间行路难。“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二分之一山”蕴含了什么样思想感情?七83/28984--一二三四五六答题步骤示意图情感①:上句蕴含了惜别之情。关键词①:翘首远望,天边流水远送无穷树色,一个“送”字突显了诗人依依不舍之情深厚。情感②:下句满含对行人关切和自己担忧之情。关键词②:阴云低垂,掩埋半山。“埋”字令人顿感山高水长、前途迷茫、心情郁闷,油然而生对远行之人关切之情。七84/28985--一二三四五六解析:了解“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二分之一山”蕴含感情,能够抓住词句中关键词“送”和“埋”。抓住这两个词,细细品味,就不难发觉其中寄寓情感。写是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天边流水远送无穷树色,和构想行人别后行程相关,表示是依依不舍之情;雨中阴云埋掉二分之一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相关,表示对离别之人关切,世路艰难,前途茫茫,自己内心又多了一份忧愁。抓住了关键词,情感内涵也就轻易分析了。七85/28986--一二三四五六3.从描述对象角度,解读情感诗歌都是经过描述或议论人、事、景、物来表情达意,从每个描述对象都能够解读出一个情感。从描述对象来看,能够分为描述主体和描述客体,描述主体即诗人或诗歌抒情主人公,描述客体即描写到人、事、景、物,不一样描述客体也有可能表示不一样情感。从这两个角度自然也能全方面而准确地把握作者含蓄、复杂、改变情感。七86/28987--一二三四五六典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列问题。江

子乙卯①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②。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③。注①乙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苏轼四十岁,当初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②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来,生死双方隔绝,什么都不知道了。茫茫:不明貌。作者写这首词时候,他妻子王弗恰恰死去十年。③短松冈:指墓地。在遍植松树小山冈上。这首词蕴含了作者哪些感情?请结合词句简明分析。七87/28988--一二三四五六答题步骤示意图七88/28989--一二三四五六步骤一情感①:表示了作者生活凄凉、辛酸和伤痛。描述对象①:上片从词人自己角度,写“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表示了内心无处诉说苦闷之情。“尘满面,鬓如霜”,把对妻子想念与现实中自己遭遇联络起来,既道出了死者孤坟凄凉,也写出了生者辛酸。步骤二情感②:表示对亡妻深深思念之情。描述对象②:下片从妻子角度,写梦会亡妻,妻临窗而坐,对镜梳妆,再现当年闺房生活情景。表现了深挚夫妻情意,表示出对亡妻永不能忘怀浓郁情思。七89/28990--一二三四五六4.从意象角度,捕捉情感意象是诗人情感寄托和载体。诗人描写意象发生了改变,表示思想情感也要随之改变,要找出诗歌中不一样意象并琢磨其特点、含义,借此捕捉到其中情感。七90/28991--一二三四五六典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下列问题。村

行① 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②树似吾乡。注①这首诗是王禹偁于太宗淳化二年(991)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写。②原:原野。从全诗来看,作者感情经历了怎样改变过程?请联络全诗进行分析。七91/28992--一二三四五六答题步骤示意图七92/28993--一二三四五六感情改变:作者感情经历了由悠然到惆怅改变过程。分析①:前三联写作者骑马走在山路上,看到黄菊、山峰、落叶、荞麦花,听到秋声,观赏到山村美景,心情悠然自得。分析②:尾联写看成者看到原野上酷似故乡大树时,则勾起了乡愁,再加上仕途受挫,所以心情一下子变得惆怅起来。七93/28994--一二三四五六即学即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下列问题。喜

雨 杨万里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风乱万畴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更无瓶。诗题为“喜雨”,尾联却写“愁”情,这是为何?请简明分析。参考答案:尾联之愁,正是反衬出对雨喜爱。尾联写了两种愁,往年愁没有粮食和酒,是真愁;这场雨带来丰年,今年将愁没有储粮储酒之器,是“假愁”,是以愁反写喜。所以,尾联先以真愁衬假愁,再以假愁衬喜悦,从而更突出对雨能带来丰收、丰年喜爱。七94/28995--一二三四五六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下列问题。[双调]殿前欢客中 张可久望长安,前途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雁,行路艰难。青泥小剑关①,红叶湓江②岸,白草连云栈。功名半纸,风雪千山。注①青泥:指青泥岭,坎坷难行。剑关:剑门关,地势险要。②湓江:长江支流。在这首元曲中,“望”和“随”深深地表示了作者内心情感,请对此进行详细分析。参考答案:“望长安”,可见作者对功业之渴望,但“可望而不可即”,前途渺茫,鬓发已斑。“随征雁”,言极被动,明知功名虚幻,却还要四处奔走。作者内心无法摆脱矛盾,以及无法把握人生无奈和悲伤从字里行间渗透出来。七95/28996--一二三四五六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列问题。定

波次高左藏使君韵① 黄庭坚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莫笑老翁犹气岸②,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注①本词为作者谪居黔州(今四川彭水)时所作。②气岸:气度傲岸。③两谢:谢瞻、谢灵运。二人曾在戏马台前赋诗为乐。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详细分析。参考答案:开头两句,抒发了在恶劣环境中苦闷之情;“及至”一句,抒发了适逢佳节天晴欣喜之情;“莫笑”“君看”,抒发了虽年高但不服老自得之情;“追两谢”“拍古人肩”,抒发了虽身经忧患却心胸开朗豪迈之情。七96/28997--一二三四五六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下列问题。次韵东坡还自岭南① 李之仪②凭陵岁月固难堪,食蘖多来味却甘。时雨才闻遍中外,卧龙相继起东南。天边鹤贺瞻仙袂,云里诗笺带海岚。重见门生应不识,雪髯霜鬓两毵毵③。注①写作背景:苏轼因新旧党争被发配岭南,元丰年间遇赦返京,作者在他即将归来时作了此诗。②李之仪:苏轼门生,与苏轼感情深厚。③毵毵(sēn

sēn):毛发纷披散乱状。诗中作者情感是怎样改变?请结合全诗进行简明分析。七97/28998--一二三四五六参考答案:由悲伤转为欣喜,又由喜悦回归悲伤。首联作者为东坡先生遭遇党争打击、需要独自承受生活艰辛而悲伤;颔联、颈联为老师能够等来皇帝赦免,重新返京而无限欣喜,自己想早日见到他,内心充满渴望;尾联作者想到时光飞逝,岁月无情,师生都已老迈,而感叹万千。七98/28999--一二三四五六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列问题。水

吟① 朱敦儒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北容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②。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③,泪流如雨。注①本词写于金兵南下,作者初离洛阳,由水路南行之时。②孙郎良苦:三国时吴主孙皓闻晋军沿江来犯,遂以铁索横江拒敌,惜为晋人所破。此处暗喻宋为金所迫局面。③梁父:即《梁甫吟》,乐府歌曲。《三国志·诸葛亮传》载诸葛亮隐居襄阳隆中时,好为《梁甫吟》。七99/289100--一二三四五六“泪”是古代诗词中常见意象,比如《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蜀相》中“长使英雄泪满襟”,《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试举其中一例谈谈“泪”这一意象在诗词中表示情感与本词“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有何不一样。参考答案:①本词写出了作者面对家国不幸后悲痛以及对时局无力回天无奈。②《蜀相》中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献身精神高尚景仰和他对事业未竟痛惜心情;看似抒发吊古之情,实则也是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理想难以实现悲伤和苦痛。《雨霖铃》中,柳永写了自己与恋人不忍分别又不能不别情形,表现了依依不舍深情。《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辛弃疾自伤理想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慰藉孤独、寂寞、悲怆、愤慨。七100/289101--一二三四五六四、鉴赏诗歌形象诗歌创作目标是抒情,而诗人思想情感往往是借助诗中形象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所以,鉴赏古诗歌,首先必须把握古诗歌形象。诗歌形象,指是诗人依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含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详细生动人、物或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或思想感情艺术形象。诗歌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详细生活环境都是形象。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抒情主人公(能够是人,也能够是物)就是形象。近年来从考查题型来看,高考主要从以下五大角度命题:意象含义(内涵)及作用分析、事物形象鉴赏、画面描述、意境赏析、人物形象鉴赏。七101/289102--一二三四五六1.意象含义(内涵)及作用分析意象是主观“意”和客观“象”结合,即熔铸了诗人主观思想感情客观事物,是作者内在思想情感与外在客观物象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景”或“托物言志”中“物”。在诗词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意象,它们基本含义是固定,熟悉这些意象含义,有利于解读诗歌。分析了解意象含义,既要把握常见诗词意象内涵,又要善于分析意象在特定语境中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分析了解意象作用,要熟悉意象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方面所起作用。分析了解意象含义和作用是诗歌鉴赏中一个新考查形式,这类题型命题方式单一,要求指出诗中某种意象含义(内涵)或简明分析某一意象作用等。七102/289103--一二三四五六【设问方式】(1)分析意象含义概括某几个意象共同内涵。指出诗中某种意象含义(内涵)。(2)分析意象作用①全诗重点写了某一意象,在描写上有何特点?②请结合全诗简明分析某一意象作用。七103/289104--一二三四五六典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列问题。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能够濯吾缨。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共同内涵。七104/289105--一二三四五六解析:“兰”“蕙”“菊”都是美好花草,自古以来美好花草便寄寓了古人对美好品德、节操追求。如《爱莲说》中周敦颐就以莲“出淤泥而不染”象征自己纯洁高尚节操。结合注释,联络课文《离骚》中学到关于这三个意象特点,由此确定它们共同内涵。参考答案: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品格和节操。七105/289106--一二三四五六典题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下列问题。江

上 董颖①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摩挲②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注①董颖,大致生活在宋高宗绍兴初前后,一生穷困潦倒,迫于生计而常年奔走异乡。②摩挲:用手抚摩。前两句写景寄情,选取意象“一双鸥”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写镜子一样平静清澈沧江水面,天空成双翱翔雪花一样雪白、飘逸、轻巧鸥鸟。为首句寂静秋江点缀了生机,组成一幅动静相间江上秋色图;反衬了诗人孤独,使诗人孤寂心情跃然纸上。七106/289107--一二三四五六解题指导(1)分析意象含义方法及步骤了解意象含义时,需要联想到平时学习中积累常见意象含义,然后再抓住诗歌中描述该意象关键性词语,结合诗人经历或背景,找到“物”与“志”“情”契合点,把握其特定语境中深层含义,往往都是象征义,答题步骤以下:步骤一:分析表层属性。步骤二:探求深层含义。七107/289108--一二三四五六(2)分析意象作用两步骤和五角度描述意象,并指出意象特色。分析作用,点出效果。分析时主要从以下五个角度:①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营造意境方面作用。②塑造环境或背景作用。它通常表现为经过多个意象组成群,为人物活动提供环境或背景。③表情达意方面作用。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作用往往是固定,如“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出“诗人羁旅之苦”,“空城落花”传达出“作者对国势衰危哀叹”及“一腔爱国情”。意象在详细诗歌中传达情感方面作用,则由详细诗歌决定。④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作用,多表现在咏物诗中。⑤结构上线索作用。有意象贯串一直,则往往为线索。七108/289109--一二三四五六2.事物形象鉴赏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物象。所谓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描写对象。这些物象大多带有诗人主观色彩,波折地表现诗人品格和思想感情。“托物言志”是其常利用表示技巧,故此,明确“物”特征,找出“志”内容,即鉴赏事物形象两个关键要素。【设问方式】(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事物形象?(2)这首诗中描写某物有什么特征?请结合诗句详细分析。(3)这首诗中某物含有什么品格?七109/289110--一二三四五六典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下列问题。小

山① 谢枋得②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大旋涡。这首诗刻画了小孤山怎样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七110/289111--一二三四五六参考答案:小孤山身处江中凶险环境,坚强不屈;虽孤独无依,独立江中,却能阻挡狂风巨澜,实乃中流砥柱。小孤山“孤”与孤臣“孤”,字面对应;小孤山砥柱中流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壮士情怀相合;偶然存留孤山与没世仅存孤臣对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示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身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坚定信念。七111/289112--一二三四五六解题指导鉴赏事物形象三步骤步骤一:概括物象基本特征(自然属性)这一步主要是提炼表达物象描写特征词语(描写物象形态、色泽、特征以及所处环境等),概括其外在特色,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步骤二:链接“物”特点与“人”品格这一步主要是将“物”与“人”之间相同点或相关点连接起来。步骤三:点出物象意义(社会属性)这一步主要是明确诗人借助物象所抒发感情或表现寓意,要注意联络诗人经历或相关背景。七112/289113--一二三四五六3.画面描述本题型与后面“意境赏析”有相同之处,不过详细答题时有一定区分。画面描述,顾名思义就是把诗歌中经过意象所组成有特点画面描述出来,显而易见,意象和画面特点是画面描述两大关键要素。【设问方式】(1)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画面?是由哪些景物组成?请简明叙述。(2)这首诗(词)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画面?到达了什么样效果?(3)这首词上片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画面?请简明赏析。七113/289114--一二三四五六典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下列问题。次石湖①书扇韵 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画面?是由哪些景物组成?请简明叙述。七114/289115--一二三四五六参考答案:步骤一: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香恬静优雅隐居风光图。步骤二: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石湖风景。七115/289116--一二三四五六解题指导画面描述题鉴赏两步骤步骤一:概述画面概述画面时可采取“一幅+修饰语+画面”格式,比如:描绘了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夜景;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江南乡村初春生活画面。其中修饰语依据诗歌特点,往往包含“时间(如深秋)”“地点(如边塞)”“景物特点(如萧瑟荒凉)”等。附:景物特点(意境)术语七116/289117--一二三四五六步骤二:描绘景物描绘景物,指描摹出诗中主要景物,无须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把主要景物找出来加以描述。尤其提醒若题干中还要求分析画面(或者分析画面蕴含情感),则应不但限于上面两步,要依据题干要求答出诗歌描绘景物时所利用技巧,并分析画面景物所蕴含情感。七117/289118--一二三四五六4.意境赏析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诗中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意境。命题者经常考查考生对景物形象特点整体把握,或者对某种意境描述。要注意是,诗中景物作为“意象”,已融入了作者情感;诗中多个意象组合,已营造出某种意境。因而,对诗中景物形象赏析,不能只停留在景物形态等外部特征上,还应揭示出其中蕴含思想感情,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设问方式】(1)这首诗(词)营造了一个怎样意境(气氛)?表示了诗(词)人什么样思想感情?(2)请从意境营造角度,赏析全诗(词)。七118/289119--一二三四五六典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度破讷沙①(其二) 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辟鸟鹈泉②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辟鸟鹈泉:泉水名。请从意境营造角度,赏析全诗。解析:意境要从“情”和“景”两方面入手解答。前两句写部队凯旋度过破讷沙情景,后两句写一轮红日从地平线喷薄而出,在广袤平沙之上,行进部队宛如游龙,战士盔甲如银鳞普通,在日照下冷光闪闪,而整个沙原上,沙砾与霜华也闪烁光芒,鲜明夺目。这是一幅何等有生气壮观景象!七119/289120--一二三四五六参考答案:步骤一: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图景。步骤二: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现有胜利者喜悦,也有征人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含蕴丰富意象,经过喜忧、暖冷、声色等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意境。步骤三: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情怀。七120/289121--一二三四五六解题指导意境赏析题答题三步骤步骤一:描景描绘诗中展现图景。描绘时可参考“画面描述”步骤一。步骤二:构境概括分析诗中景物所营造气氛特点。概括时所用术语可采取“画面描述”所列术语。分析时要注意重点是将诗中意象、所用表示技巧分析出来。步骤三:析情点明意境所蕴含感情。注意:不要仅说表示了什么情感,还要答出情感产生原因。七121/289122--一二三四五六5.人物形象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又分为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形象,二是诗歌所刻画人物形象。(1)鉴赏抒情主人公形象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产物,必定带有诗人痕迹。诗人以此表示自己爱憎、价值和人生追求,所以,抒情主人公形象往往实际上就是诗人自己形象。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形象,就是把我们在阅读这首诗时所感悟和想象诗人形象用语言准确形象地描述出来。(2)鉴赏诗歌中所刻画人物形象在偏重叙事或诗人隐身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人物或隐喻人物表示自己对生活感受、对社会看法、对人生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理想。七122/289123--一二三四五六【设问方式】(1)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诗人(主人公)形象?试加以分析。(2)诗(词)中人物形象含有怎样特点?试加以概括(或分析)。(3)请简明概括(或分析)诗(词)中诗人(作者)形象特点。(4)某一联刻画了一位什么样主人公形象?请简明分析。七123/289124--一二三四五六典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下列问题。竹轩诗兴 张钅兹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①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加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①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请结合全诗,简明分析诗人形象。七124/289125--一二三四五六解析:诗题“竹轩诗兴”,点明地点和人物活动,表明此诗是一首写景诗,给人一个闲情雅致之感。其次把握人物形象,主要经过对诗歌中关于其生活环境描写及人物一些表现来进行概括和分析。开头两句经过对“柴门”“狭径”等生活环境描写,突出了环境优雅,足以引发诗人诗兴。颔联写诗人观赏“梢影”细落院中,“叶声”轻轻飘来,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闲适自得。经过颈联,作者告诉人们:暑天,这里宜于乘凉倦卧,冬天,能够坐在这里吟诗。“倦卧”“闲吟”等反应了诗人洒脱人生态度。通观全诗,“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了诗人高雅人生志趣。七125/289126--一二三四五六参考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诗人形象。经过对“柴门”“狭径”等描写了简单清幽生活环境,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应了诗人洒脱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人生志趣。七126/289127--一二三四五六解题指导(一)鉴赏人物形象四大思索角度1.看标题、注释,初步琢磨形象有诗歌标题有极强暗示性,对于形象、情感都有提醒。如《最爱东山晴后雪》,很显著经过标题就能够大致揣测出本诗塑造了一个热爱自然美景诗人形象。有诗歌注释也有暗示性。如《劳停驿》(欧阳修)注释“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据此能够琢磨,诗中所塑造人物形象大致是“被贬蛮荒、漂泊在外”形象。七127/289128--一二三四五六2.赏景物(意象),分析形象要抓住诗中所描写景物、利用意象来分析形象。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心理起衬托作用,是人物心境直接流露。比如诗中若出现“菊”“狭径”“柴门”等形象,则极可能是“远离官场,热爱自然隐者形象”。3.抓描写,分析形象要抓住诗歌中人物“肖像”“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描写,尤其是细节描写,仔细分析对应关键词,探寻人物形象特点。“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一句中“醉眼”就是一个神态描写,很显著这个描写能够表达出人物“旷达洒脱”。七128/289129--一二三四五六4.析典故,分析形象引用古籍中故事,或词句,借他人(事)来比况自己,为用典。比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用典,作者以廉颇自比,雄心不减当年,渴望为国效力,叹无人前来问讯,徒有英雄豪情。尤其提醒要适当地想象补充古典诗歌中人物形象普通不如小说中形象丰满、完整,对其描绘能够是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心理改变,或者一组人物语言、声音,或是一个经典细节,等等。这些形象往往以片段形式表现出来,需要读者用自己联想和想象去深入补充。七129/289130--一二三四五六(二)鉴赏人物形象答题三个步骤步骤一:概括人物形象特点概括时采取“性格+身份”格式,比如:为国杀敌边关将士形象。步骤二:结合诗句分析形象在本步骤中,要联络上面“四大思索角度”,分点概括分析。步骤三:概括形象意义意义,主要是指形象中诗人所寄寓感情或蕴含哲理。步骤三有时能够不包括。七130/289131--一二三四五六即学即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明说明。参考答案: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回绕,近看芳草当门。七131/289132--一二三四五六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江陵使至汝州① 王建回看巴路在云间,寒食②离家麦熟还。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注①本诗是王建一次出使江陵回来路上行近汝州时写。汝州,今河南临汝县,离王建故乡颍川很近。②寒食:即寒食节。每年四月四日这一天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作“寒食节”。这首诗第二、三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画面?请简明描述。参考答案:描绘了一幅清新明媚画面,天气晴朗,麦子一片金黄,山峰青如染出,轮廓鲜明。七132/289133--一二三四五六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题大庾岭①北驿 宋之问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注①大庾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为五岭之一。宋之问流放钦州(治所在今广西钦州东北)途经大庾岭时,写在岭北驿一首五律。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分界限,因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传说。“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描绘了一幅怎样画面?请概括并简明描述。七133/289134--一二三四五六参考答案:描绘了一幅凄清寂寥画面。江上潮水下落,水面平静得令人寂寞,林间昏暗不明,瘴气弥漫,暮色渐浓。七134/289135--一二三四五六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列问题。菩

蛮 晏几道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当筵秋水漫,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这首词描写是一个什么景象?主要内容写是什么?参考答案:这首词描写了一位弹筝女子在筵席间演奏情景。主要内容是描写弹奏乐曲和弹筝女神情、动作。解析:“声声写尽湘波绿”写筝曲之妙;“纤指”突出了弹筝女年轻秀美特征;“幽恨”既写曲中情,也写弹筝女心声;“当筵秋水漫,玉柱斜飞雁”“春山眉黛低”含蓄地写出弹筝女神态和表情。七135/289136--一二三四五六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十五夜望月 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画面?表示了诗人怎样思想感情?参考答案:画面:诗人描绘了一幅中秋月夜图。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树荫里,鸦鹊聒噪声逐步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梦乡。在万籁俱寂深夜,秋露轻盈无迹,打湿了庭中桂花。感情:全诗营造了寂静、空灵、清美意境,将思乡情意表示得委婉感人,抒发了诗人对月怀远情思。七136/289137--一二三四五六五、鉴赏诗歌语言鉴赏诗歌语言就是要求了解诗歌语言特点,经过想象、联想、比较等各种方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领悟诗歌精妙之处。分析诗歌语言妙处,除了了解诗歌语言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表示效果,进而把握好诗歌表情达意语言特色。从历年高考试题看,对诗歌语言鉴赏包含:品味关键词、赏析诗眼、赏析关键句和赏析语言格调。七137/289138--一二三四五六1.品味关键词(炼字)沈德潜曾言:“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从很多诗例来看,成功炼字都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炼字,就是使“意”——作者主观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生活详细化、生动化、纵深化与美学化,只有炼出详细生动富于美学内容和启示性字,才能使“意”含有感染人力量。七138/289139--一二三四五六【设问方式】1.已明确关键词(1)某字从来被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这首诗中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3)请对某句中某字妙处加以赏析。(4)某句中某字带给你怎样感觉?(5)某字另一版作另一字,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何?2.未明确关键词(1)诗中某句(联)中最精彩是哪个字?请找出来加以赏析。(2)诗中哪个字最为精彩传神?请找出来加以赏析。七139/289140--一二三四五六(一)动词动词是表现人(物)动作词语,分析时可从人(物)动作特点角度进行,同时,要注意挖掘动词“语境义”。典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早

发 罗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表示效果。七140/289141--一二三四五六解析:本题中,表示效果应包含所用表现手法和表示情感。首先了解“独向长空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