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三国演义》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_第1页
解读《三国演义》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_第2页
解读《三国演义》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_第3页
解读《三国演义》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_第4页
解读《三国演义》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解读《三国演义》马荣江1/105一、为何学习《三国演义》从公元前221年开始,一直到公元1912年结束,一共历时2132年。在中国历史上2132年中,一共有494个皇帝。第一个问题:你最熟悉朝代是?第二个问题:你最熟悉帝王是?中国文学史上有两个排行榜:第一次在明末“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第二次在清末“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2/105二、《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俗称《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有代表性长篇历史演义小说。第一次大量称“三国演义”是毛宗岗评本。第二是建国之后,五十年代。三国演义3/105《三国演义》作者是谁?第一、罗贯中:一、嘉靖刊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署着两行字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二、明高儒《百川书志》卷六《史部·野史》条载:《三国志通俗演义》二百四[十]卷,晋平阳侯陈寿史传,明罗本贯中编次三、蒋大器《三国志通俗演义序》:若东原罗贯中以平阳陈寿史传,考诸国史……留心损益,目之曰《三国志通俗演义》弘治七年(1494)4/105四、《三国志传加像序》:而罗贯中氏则又虑史笔之艰深,难于庸常之通晓,而作为传记。嘉靖二十七年(1548)五、诚德堂刻本《新刻京本补遗通俗演义三国全传》熊清波序:《三国志》一书,创自陈寿……罗贯中氏又编为通俗演义,合之明白易晓。万历二十四年(1596)5/105《三国演义》作者是谁?第二、非罗贯中:一、明胡应麟(1551—1602)《少室山房笔丛》:胜国(按指元朝)末村学究编魏、吴、蜀演义。因传有羽守坯见执曹氏之文,撰为斯说。乾隆间大学者翟灏亦采信此说二、章学诚则说:《演义》本无姓氏……罗氏之说,不知所出,俟考。三、陈鼎《黔游记》考“关索”事:但不知王实甫作《三国演义》,据何稗史,而忽插入关索乎四、孙璧文《新义录》:《三国志演义》王实甫作。6/105《三国演义》作者是谁?第二、非罗贯中:五、最主要证据是黄正甫刊本《新刻京本按鉴考订通俗演义全像三国志传》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新刻京本按鉴考订通俗演义全像三国志传二十卷二百四十段,存。明天启间闵芝城潭邑黄正甫刊本。上图,下文。图上有横标题,半页十五行,大行三十四字,小行二十六字。首癸亥正月人博古生序。7/105《三国演义》作者是谁?第二、非罗贯中:六、《录鬼簿续编》有罗贯中介绍:8/105胡适看法比较可取:《三国演义》不是一个人作,乃是五百年演义家共同作品。……《三国演义》作者、修改者、最终写定者,都是平凡陋儒,不是有天才文学家,也不是高超思想家。《三国演义》序9/105罗贯中应该是本书成书过程中一个主要参加者。罗贯中生平材料极少。元末明初无名氏《续录鬼簿》云:“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罗贯中含有多方面艺术才能,除《三国》外,《水浒传》、《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平妖传》、《小秦王词话》等都署他姓名。他还写过戏曲,有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忠正孝子连环谏》等,今存《宋太祖龙虎风云会》。——文学史上这些都是枉测之辞,不可引认为据。10/105

《三国演义》三、《三国演义》成书1、再说演义:“演”是阐述、表现、介绍、发挥意思。“义”就是书内容、蕴涵思想和故事情节等等意思。“演义”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逸民列传·周党传》:伏见太原周党、东海王良、山阳王成等,蒙受厚恩,使者三聘,乃肯就车。及陛见帝廷,党不以礼屈,伏而不谒,偃蹇骄悍,同时俱逝。党等言语不能演义,武不能死君,钓采华名,庶几三公之位。《三国演义序》罗贯中氏取其书演之,更六十五篇为百二十回。合则联珠,分则辨物,实有意旨,不发跃如。其必杂以街巷之谭者,正欲愚夫愚妇共晓共畅之。

11/105《三国志》所以嘉靖本写道:晋平阳侯陈寿撰,后学罗贯中编次。2、后世史书黄正甫刊本《新刻京本按鉴考订通俗演义全像三国志传》

北宋司马光撰《资治通鉴》,将汉末到西晋统一间大事逐年排比,使三国历史条理分明,轮廓清楚,这种编年体史书对《三国》成书产生主要影响。《资治通鉴》叙三国史事,据曹魏年号编年,客观上认可曹魏正统地位。南宋朱熹《通鉴纲目》改用蜀汉编年,认可蜀汉为正统。因为南宋到元、明间特定历史条件和朱熹特殊地位,此书流传甚广,影响颇大。书中“尊刘贬曹”倾向对《三国演义》创作思想形成起了主要作用。12/105

3、三国故事在隋代就已广泛流传。李商隐《骄儿诗》:“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苏轼《志林》记载:“王彭尝云:深巷中小儿薄劣,其家厌苦,辄与钱,合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说明当初说三国故事不但艺术效果好,而且“拥刘反曹”倾向已很鲜明。

13/105现在看到《三国志通俗演义》版本有以下几个:1、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壬午(1522)刊刻,全书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还未分回,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有弘治甲寅(1494)庸愚子蒋大器序,嘉靖壬午关中修髯子(张尚德)引。学术界多认为此本最靠近原作,对确定罗贯中时代和《三国》成书时间,对准确把握罗贯中思想和创作倾向,含有主要价值。2、《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也称“李评本”,现存明建阳吴观明刊本、吴郡宝翰楼刊本、清初吴郡绿荫堂覆明本等,一百二十回,不分卷,有眉批、总批。评语系明万历、天启年间无锡人叶昼所为,假李卓吾之名。此本又称“伪李评本”。3、《笠翁评阅绘像三国志第一才子书》,简称《李渔评本三国志》,以“伪李评本”为底本,加上李渔大量眉批,同时还修订文辞,削除论、赞、评,删改诗文,是《三国演义》一个比较主要本子。14/105中国古代文学---小说类:

故事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反应了魏、蜀、吴三国兴亡,再现了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直至晋武帝太康元年吴亡为止整整一个世纪(184~280年)间发生重大历史事件。四、《三国演义》写了什么乱世15/105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主题歌16/105秦朝末年是多万人,到了汉初已经死亡了70%。

西汉末公元2年全国人口是5959万,到了东汉初公元57年,人口只有2100万了,死亡了65%。

唐代“安史之乱”,死亡人口也快要全国人口二分之一。

明朝末年四川原有些人口1000万,伴随张献忠入川,人口不满80万。清初嘉定三屠、扬州三日直接屠杀人口过百万。国共大战沈阳战前人口50万,战后不足10万。58—60年官方公布数字是非正常死亡3000万人口。17/105从三国建安到隋朝统一:一共394年。钱穆先生在《国史纲领》中说:我们不幸而生存于这个时代,我们将何认为生?又能够以何为生?家国之痛,民族之哀,中国人说:“宁作太平犬,勿当乱世人”。我想我们最不愿生活时代就是这一个时代——因为这是一个乱世。18/105《三国演义》从乱世开始,依然结于乱世,是元末四十余年乱世给文人留下了刻骨铭心感触。是他们对于乱世反应、反思与反省。三国演义的主题19/105帝入洛阳,见宫室烧尽,街市荒凉,满目皆是蒿草,宫院中只有颓墙坏壁,命杨奉且盖小宫居住。百官朝贺,皆立于荆棘之中。诏改兴平为建安元年。是岁又大荒。洛阳居民,仅有数百家,无可为食,尽出城去剥树皮、掘草根食之。尚书郎以下,皆自出城樵采,多有死于颓墙坏壁之间者。汉末气运之衰,无甚于此。第14回(郭汜、李傕,张济与樊稠)四人各自写职衔献上,勒要如此官品,帝只好从之。(第10回)(不过他们还不满意,皇帝只好又封了二百多人)刻印不及,以锥画之,全不成体统。(第13回)李傕说:“不须多言!我两个各不许用军士,只自并输赢。赢便把皇帝取去罢了。”(第13回)

20/105董卓:“怨望作诗,杀之有名矣”

公元156年时,中国人口是5000万到了公元280年,三国时代结束与国家暂时统一时,全国人口就只剩下了1600万。曹操《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

蔡文姬《悲愤诗》:“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失意几微间,辄言‘毙降虏!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岂敢惜性命,不堪其詈骂”;“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城郭为山林,庭宇生荆艾。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

21/105雅斯贝斯提出“边缘情境”:指是当一个人面临绝境——比如死亡、失败、生离死别时一个突然觉醒,这个时候,与日常生活之间对话关系出现了突然全方面断裂,赖以生存世界瞬间瓦解,于是,人们不得不睁开眼睛重新认识这个熟识世界。

22/105孔尚任《桃花扇小引》:“场上歌舞,局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独令观者感叹零涕,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

《三国演义》也是在局外指点,“知”中华“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从而“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23/10524/10525/10526/10527/10528/10529/10530/10531/10532/10533/10534/10535/10536/10537/10538/10539/10540/105三大战役官渡之战彝陵之战赤壁之战相同点不一样点都用火攻,以弱胜强曹操袁绍7万70多万焦点:粮草

结果:袁绍大败,曹操平定了北方。曹操联军(周瑜、诸葛亮)号称80万7万多焦点:水战结果:曹军溃退,三国鼎立蜀汉(刘备)75万孙吴(陆逊)10万刘备大败,蜀汉走向衰亡。焦点:水

41/105

3、结构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矛盾斗争为根本,来组织全书结构,既写得波折多变,而又前后连贯;现有主有从,而又主从亲密配合。

4、语言精炼畅达,明白如话。

“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毛宗岗

五、艺术上的缺点1、人物性格固定化,缺乏发展改变。2、想像、夸大有时不合情理。“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鲁迅42/10543/1052,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魏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吴2,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蜀44/105主要情节45/105桃园三结义煮酒论英雄46/105白帝托孤孔明班师47/105秋风五丈原三分归晋48/105三国演义与“三”、“七”三顾茅庐、三气周瑜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七擒孟获、七路下徐州、水淹七军、七星坛诸葛祭风等“七分实事,三分虚构”49/105三国武将排座次

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

七黄八夏九姜维,曹操排在第十位.

50/105“三雄”:枭雄刘备英雄孙权奸雄曹操奸雄——曹操英雄——孙权枭雄——刘备51/105“三绝”:义绝关羽、智绝诸葛、奸绝曹操

52/105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说英雄53/105155年诞生。

184年被封骑都校尉

,征讨黃巾贼

194年

之父被杀。

196年挟天子以令诸侯。

200年

官渡之战,大破袁绍。

208年赤壁之战大败于孙刘联军。

215年曹操佔汉中。

216年

进位魏王。

220年卒于许昌。

霸道之人--曹操曹操重要人物简况54/105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古往今来奸雄第一奇才”——“宁教天下人负我,休教我负天下人”,挟天子以令诸侯,奸诈多疑,骄横自负。

“治世之能臣”——驻军屯田,兴修水利;用人唯才,打破世俗门第观念,网罗地主阶级中下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法接要》等书。55/105曹操:历史上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不过,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一面又夸大了。所以,罗贯中笔下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反面人物经典。

56/105曹操煮酒论英雄

刘备寄于曹操篱下,以在后院种菜来掩人耳目。一日,曹操派人来请刘备去喝酒,坐饮畅谈。曹操问刘备天下谁是英雄。刘备答了很多人名字。曹操只是摇头。曹操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闻言吃一大惊,将匙箸掉落在地。此时雷声大作,刘备借雷声掩饰自己吃惊,也使曹操放松了警觉。57/105诗作回顾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8/105短歌行59/105刘备160年出生于涿县

184年桃园三结义,同其弟征伐黄巾194年升任徐州牧·195年吕布投靠刘备·196年投靠曹操

200年投靠袁绍207年投靠刘表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208年赤壁之战联合孙权大败曹操209年任荊州牧,与孙权联姻

214年入成都,领益州牧

215年

刘、孙分占荆州219年

进位汉中王221年

即帝位

222年兴兵伐吴223年

殁于白帝城仁德之人--刘备60/105刘备

字玄德,是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刘胜玄孙,身高7尺5寸(汉尺),双手下垂能够超出自己膝盖,眼睛能看见自己大耳。“圣君明主”——喜欢结交英雄豪杰,胸有大志而锋芒不露,机智善变,礼贤下士,知人善任,宽仁爱民。桃源三结义,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61/105三顾茅庐62/105刘备:

陈寿对刘备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继承者,因而对刘备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大,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感觉。电视剧中刘备经常以泪洗面,哭与泪即使表现了刘备“仁”,但又给人以刘备天下是哭出来印象,扭曲了刘备是“枭雄”、“人杰”真实形象。

63/105·诸葛亮181年诞生于琅邪。

207年

出山辅刘备。

208年说服孙权抵抗曹操于赤壁。

214年

被封军师将军。

221年

被封蜀国丞相。

225年讨伐南蛮,将其平定。

227年上出师表,初出祈山。

228年

街亭失守,斩马谡。

232年创造木牛流马。

234年病逝五丈原。

智慧之人--诸葛亮64/105诸葛亮

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三国时出色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千古良相”典范。身高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瓢瓢然有神仙之概。常自比管仲、乐毅,有经天纬地之才,鬼神不测之机。其手摇羽扇,运筹帷幄潇洒形象,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心中“智慧”代名词。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挥泪斩马谡,空城计,火烧新野65/105

(181~234)

三国时政治家、文学家。字孔明。早孤,后躬耕于南阳隆中)。素有大志,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草庐,请他出山共图大业。第二年,在诸葛亮谋划下,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击败曹操,形成了魏、蜀、吴三分天下局面。刘备称帝,拜他为丞相。刘禅继位后,蜀汉事无巨细,都取决于他。他曾南征,平定了诸少数民族地域,有七擒孟获等事。后又率诸军北驻汉中,六出祁出、屡次伐魏,终因兵少势单,且粮草不继,未能成功。最终病逝于军中。谥忠武侯,后世称诸葛武侯。其代表作有《出师表》(又称“前出师表”)、《建兴六年上言》(又称“后出师表”)。66/105火烧博望坡

三国前期,曹操势力非常强大,统一了北方,接下来就是南下,进攻刘备。此时刘备投靠刘表,驻在新野。曹操派大将夏侯敦进攻新野。这时刘备已经请出了诸葛亮。诸葛亮在新野设下埋伏,令赵云去诱敌深入,然后火攻。夏侯敦果然中计,大败而归,这是孔明出山后打第一仗。

67/105火烧新野

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快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

68/105舌战群儒

三国中前期,刘备势力还很小,被曹操赶得走投无路。想去投靠东吴,就是孙权。派诸葛亮去做说客。不过东吴谋臣处处刁难诸葛亮,诸葛亮凭着他满腹经纶舌战群儒说得他们个个哑口无言。以后经鲁肃帮助,说服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69/105草船借箭

孙刘联军和曹操在赤壁对峙。周瑜嫉妒诸葛亮才智想除掉诸葛亮,于是刁难诸葛亮要他在十日之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料定过几天有大雾,于是便答应,而且期限还自己降低到三天。周瑜认为诸葛亮是自寻死路。一天两天过去了,诸葛亮都没动静。到了第三天夜里。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一些船只船上放满草人,一字排开向曹操营寨驶去。江面上雾很大,曹操不清楚敌军虚实。于是叫将士疯狂放箭。箭射满了草船。诸葛亮满载而归!!

70/105七擒孟获

三国中期,蜀国占据西蜀一带,这时南方孟获作乱。诸葛亮出征南蛮孟获,为了收买人心,七次俘获孟获而又其次将其释放。第七次释放孟获时候,孟获终于归顺蜀国,诸葛亮平定了南方。

71/105空城计

三国中后期,诸葛亮出兵讨伐魏国,因为要地街亭失手,造成满盘皆输。诸葛亮被迫撤兵,司马懿大军追至,这时孔明手下将领士兵基本都分配军务调完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于是他命令偃旗息鼓,大开城门,独自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疑心有伏兵。调头就撤兵。诸葛亮躲过一劫!

72/105白帝城托孤

关羽失荆州被杀后,刘备悲愤不已,举大军伐吴。誓要“踏平东吴”。不料被东吴陆逊“火烧连营”,大败,逃往白帝城,忧郁成疾,危在旦夕。召大臣吩咐后事。将太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73/105忠诚经典治国贤臣智慧化身用军奇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复兴汉室”为己任“匡扶好皇帝,治国平天下”神机妙算神出鬼没74/105关羽163年

诞生于河东解县。

184年桃园三结义,讨伐黃巾军立功。

200年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

214年

刘备入蜀,镇守荆州。

219年

攻下襄阳。水淹七軍,降于禁、斬庞德。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

信义英雄--关羽75/105关羽

字云长,面如重枣,唇如涂脂,单风眼,卧蚕眉。手持青龙偃月刀,武艺超群、忠义耿直,刚强勇烈。温酒斩华雄、单刀赴会,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刮骨疗毒而笑谈自如;最重情义,身在曹营心在汉,华容道义释曹操。因性情高傲,败走麦城。以忠贞、守义、勇猛和武艺高强称著于世。成为历史上最受崇敬神圣偶像之一,以致与孔夫子齐名,并称“文武二圣”。76/105作为历史人物,他是三国时蜀汉五虎上将之首,南征北战,忠义仁智,威震华夏;作为文学艺术经典,他更是集中国传统美德之大成,成为无瑕疵完美超人;作为一位被世俗尊奉神,他被迷信为降妖护国、平寇破贼、除瘟攘灾、助人发财等等全能华夏之神。把这三者归纳起来,关羽实际上表达了一个中国传统道德精神:

忠诚、信义、仁智、勇武。对联: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丧胆单刀会鲁肃江南文武寒心77/105

三国前期,曹操发起联军讨伐董卓。董卓先锋是华雄,华雄是三国第一高手吕布手下,也是非常勇猛,一连杀了联军好几个大将。联军正愁无人能敌华雄之时,关羽按耐不住请战。可是刘备这时没什么地位,关羽军衔也小得可怜。于是联军盟主袁绍反对,怕被敌人耻笑军中无人。不过曹操见识过关羽能力,很赞赏他,于是为他斟酒。关羽说等斩了华雄回来喝也不迟。于是飞身上马冲入敌营,不一会儿就提着华雄人头回来了,这时候酒还是热。这就是温酒斩华雄!

温酒斩华雄78/105

徐州之战刘备战败。关羽经张辽劝说,约法三章暂时投降了曹操,为曹操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后得知刘备在袁绍处便想去找刘备。曹操为了挽留关羽便挂避客牌对其避而不见,关羽只能不辞而别。沿路上经过了五个关口,守将都不放行,关羽一一杀之,一共六个。最终与刘备会合。这就是著名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过五关斩六将79/105单刀赴会

赤壁之战之后。三国鼎立逐步形成。刘备留关羽镇守荆州,主力向西扩张。荆州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本属东吴。东吴一直想找机会讨回。鲁肃又献上一计:骗关羽过江赴宴,在宴席上埋伏刀斧手,掷杯为号冲出杀之,便遣请关羽赴宴。关羽明知是计坦然答应!只带了周仓随身为他提刀。席间鲁肃提起索回荆州之事,关羽却绝口不谈,说酒席之间不谈国事。鲁肃再三纠缠,周仓插嘴,关羽借机故作生气状夺过周仓手中大刀,喝退周仓,周仓会意,退出去。关羽假醉,一手提大刀,一手挽住鲁肃手将鲁肃扯到江边。东吴将士怕误伤鲁肃,又摄于关公武力,不敢动手。关云长上船乘风而去。

80/105刮骨疗毒

水淹七军之后,关羽进攻樊城,在樊城下败阵。曹仁命令弓箭手射箭,关羽右臂中箭,回兵。箭头有毒,毒已入骨。于是请来了曾经为周泰疗伤名医华佗。华佗说要割开皮肉,把骨头上毒刮去,这会极其疼痛,请关羽把手臂套住绑紧,把头蒙住。关羽却说不用。一边和马良下棋,一边伸手刮骨,谈笑中没有丝毫痛苦神色。事毕,两人相互惊叹,关羽称赞华佗医术,华佗赞叹关羽勇气毅力。

81/105华容道放曹82/105义释曹操

赤壁之战曹军遭遇火攻,死伤惨重。曹操大败逃跑,沿路遭遇了张飞赵云等人截杀,身边只剩下几百人马。经过华容道,关羽已经在这里埋伏多时。原来诸葛亮早已经料定曹操会从华容道逃跑,就让关羽带兵埋伏在这。此时曹操已经走投无路,便请求关羽看在往日情份上放他一马。关羽是个很重情义人,想起了往日借居在曹操那里时曹操对他恩义,心一软,就放了曹操。

83/105关羽:

历史上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马超投降刘备后,封为平西将军。时关羽督荆州,修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诸葛亮答信时,称马超虽为一世之杰,但不如关羽“绝伦逸群”,关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这是经典有勇少谋武将性格。84/105

但在《三国演义》中,他被塑造成“义”化身。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刘备,只是有感于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离曹归刘前为曹操杀了袁绍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不过《三国演义》中写关羽下邳投降时相约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厚礼待他等却是子虚乌有。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扭曲了。

85/105一个中国式英雄毁灭

——《三国演义》中关羽形象一、忠贞神勇、义薄云天

关羽这一人物形象所含有“义”,既不一样于儒家“仁义”,也不一样于庸俗“义气”,而是一个含有高尚、正义、神勇、刚直意义“义气”——正义之气

86/1051、豪气冲天、一身正气

关羽一出场便显出英姿勃勃、豪气冲天之威。“身长九尺三寸,髯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唇若抹朱,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他之所以逃难江湖,是因为仗义为民除害,杀了倚势欺人豪霸。这正是一个忠义神勇大将军形貌。在相关关羽情节中,凡有可能,都要描写他威武形貌,把他身著绿袍、坐下赤兔马、手持青龙刀,作为一个整体屡次描绘,并塑造出一个富有我们民族审美特征英雄形象。87/1052、忠贞不二、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关羽被历代视为“重言诺、讲信义”典范,“一言九鼎”化身。主要在于他对刘备忠贞不二,处世处事知恩图报,可谓义薄云天。这点在“下邳被围”和“千里寻兄”中得到了极大渲染和深刻表现。88/1053、神勇无敌,尽显英雄本色

非凡超群武艺是组成关羽这一英雄形象主要组成部分,书中对关羽武功也备加推崇,虽不能说是天下第一,但绝对是超一流,关羽神勇主要表现在神速迅猛和智勇兼备两方面。小说突出描写关羽神勇,围绕着塑造关羽形象,组成了许多惊心动魄情节。89/105二、刚愎自用,因小失大

作为封建时代英雄,关羽亦非完美无缺。伴随时间推移,地位提升,他缺点逐步显露出来。作品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他自高自大,刚愎自用个人英雄主义心理活动和行为。正因为他骁勇善战、智勇双全、义薄云天,使之威震华夏。也所以而使他居功自傲,刚愎自用。最终造成他因小失大,给蜀汉事业造成了不可填补损失。对内居功自傲,争强好胜,不善于与周围人处好关系。对外缺乏久远战略眼光,优柔寡断,甚至粗暴无礼。释敌酋,失盟友,丢了身家性命,害了一兄一弟,败了蜀汉帝业。可见他虽忠勇无双,但却无深谋远略,只能是以其忠义勇传世,而不能含有政治家、战略家之远见卓识。

90/105三、总论关羽形象

作为一个文学形象,作为封建时代英雄,关羽性格是十分复杂而鲜明突出。我们应该用发展眼光来看关羽这一文学形象,不能用简单一个事物两个方面或两个侧面来对待关羽这一人物形象性格复杂性。他先前是一位义薄云天豪杰,英勇善战英雄。不过伴随时间推移,故事发展,关羽由一个普通马弓手已经成长为勇冠三军,功高卓著“五虎上将”之首。他个人英雄主义思想快速地膨胀,变得刚愎自用。

91/105他违反诸葛亮制订立国之本——“北拒曹操,南和孙权”外交路线,私自专行,拒绝东吴使者友好,破坏了联合战线。他蔑视陆逊,认为孙权见识短浅,用孺子为将,终于上了陆逊当,失荆州走麦城;关羽性格发展,正是他个人悲剧命运直接原因,也给蜀汉事业带来了莫大损失。不过作者如此刻化,不但不影响关羽英雄形象壮美,反而愈加真实可信,使广大读者确认——关羽是人而不是神。92/105周瑜

生于公元175年,死于公元210年,东吴大将。字公瑾,庐江舒(今安徽访庐江东南)人。出身官宦之家,仪表英俊,聪明过人,多谋略,人称周郎。孙策死后与张昭共同辅佐孙权,任大都督。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诸葛亮帮助下,吴蜀联合,火烧赤壁,大破曹军,名传华夏。后进取南郡时,被曹仁伏兵射伤。为人器量狭小,阴狠刻毒,见诸葛亮比自己高明,便处处加以暗算。后被诸葛亮三次激怒,箭疮发作而死。93/105独当大任年轻都督周瑜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94/105周瑜:

历史上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垫底人物。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所以,《三国演义》中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周瑜“雄姿英发”,是“千古风流人物”。

95/105成语、俗语:万事具备,只欠东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诫子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诗文名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96/105孙权181年诞生于吴郡。

200年接管兄长孙策之位。

208年联合刘备,大破曹操

于赤壁。

209年将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