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法绪论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1页
历史教学法绪论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2页
历史教学法绪论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3页
历史教学法绪论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4页
历史教学法绪论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绪论江苏教育学院历史系第1页高师历史学专业基本任务,是培养中学历史师资。作为一名合格中学历史教师,除了要掌握必需史学理论、史学知识、史学方法外,还必须含有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工作业务能力。任何工作都是有规律可寻。进行中学历史教学,也要掌握基本教学理论、教学规律和教学技能,熟悉历史教学问题研究现实状况,未来遵照规律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第2页20世纪二三十年代曾有些人认为,一个人倘含有某种专长知识就能够成为教师,教学原理并无秘诀,因而认为教育科目之训练俱在可废之列。以后,经过教育界反思讨论,人们认识到“学者未必良师”。现在,国际上许多国家主张:“正如律师和医生专业课一样,凡要当教师都应首先学好教育类课程”。第3页加强历史教学研究是中学历史教学现实状况要求。中学历史教学情况当前依然不容乐观。基于考试指挥棒作用,有地方初中升高中不考历史,历史教学就自然比较马虎,甚至干脆取消历史课;有地方即使排上了历史课,但实际是应付上级检验,形同虚设;有由语文、数学等科教师附带上点历史课,高中历史教学主要瞄准高考,完全是应试教育。第4页掌握了丰富历史知识,应该怎样传授才能收到好教学效果?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有是“一学就会”,有要费很大功夫才能学到手。比如,写教案(教学设计)时怎样提炼教材、怎样组织教材,讲课时怎样提升教学语言水平,怎样灵活利用各种教学伎俩,怎样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展“活动与探究”?怎样开发利用历史学科课程资源?第5页这些问题,不花大力气,不用较长时间,是处理不好。教学研究与科学知识充实一样,绝对是没有止境。所以历史教学既是科学问题,也是艺术问题。第6页台湾清华大学张元先生认为,历史课绝对是一门很有趣课。老师讲述内容与丰彩吸引学生,四五十分钟很快就过去了,这么课必定有趣。就是说多说些故事,少点准确,又有何妨?相反,教师讲都是历史事实,准确史实,只是陈闷枯燥,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也不行。教师能够讲故事,但必须讲出故事意义,而且应该把趣味深度展现出来,因为历史趣味是一个有深度趣味。趣味加上讨论思索就比很好。第7页一.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对象1.研究对象历史教学法课程出现于清末新式教育改革中,历史课程作为中小学必修课程,亦成为师范生在校必修一门课程,为之开设“历史教授法”课程。1915年,我国引进美国历史学教授约翰生·享利《历史教授法》(TheTechingofHistory)。

第8页五四前后,陶行知时任南京高等师范教职,他主张改“教授法”为“教学法”,该提案曾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南京师范大学前身)校务会议否决,可见当初人们认识之不一致。以后东吴大学率先使用“教学法”名称,这么“教授法”才逐步为“教学法”所代替,这是一次有意义变革。第9页20世纪20年代,中国教育开始受到杜威教育思想影响,学生学习理论开始受到重视,课程名称也由“历史教授法”改为“历史教学法”。第10页二十世纪30年代末期,本门课程研究范围不停扩大,并开始注意研究历史教材。1939年教育部颁布《师范学院分系必修科目表施行关键点》中,将这门学科名称正式写为“分科教材与教法研究”。其课程名称亦改为“历史教材与教法”。第11页解放后,因受教育学教学论影响,认为本门课程性质应属于学科教学论,所以亦称为“历史教学论”。改革开放后,我国师范院校吸收了国外教师教育经验,将“历史教材与教法”课程改为学科教育学课程,所以有“历史教育学”课程名称。第12页进入新世纪,以课程改革为关键新一轮教学改革开始实施,它以“课程论”为关键,为与新课改接轨,更加好地突出课改理念,又将历史教育学名称改为“历史课程与教学论”。第13页课程定义:课程即学科或教学科目,这是狭义课程定义。广义定义还包含学习者学习经验或体验。历史教授法→历史教学法→历史教材与教法→历史教学论→历史教育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论。第14页不一样时期课程名称改变,主要是受到以下几方面原因影响:一是人才培养规格不一样要求。二是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改变。三是本门学科本身发展需要。第15页一.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对象1.研究对象本课程是把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这种特定现象作为自己研究对象①历史教学纵横发展

纵:历史教育发展史——即历史教育沿革传承横:历史比较教育——即与国外历史教育比较第16页我国历史悠久,史学发达,涌现出不少伟大史学家和史论家。司马迁写《史记》重视实际,亲自进行调查;陈寿写《三国志》主张简而明;刘知几提倡史才、史学、史识;章学诚强调史德。古代蒙学历史教育和教材编写,近代学堂历史课程与教学,近当代许多历史学家、学者对历史教学研究,等等,这些都能够批判地吸收,以利于改进历史教学工作。第17页从其沿革改变和比较对比中,探索其本质特征,把握其发展规律,汲取其经验教训,为今天历史教育提供有益借鉴。第18页②研究中学历史教学全过程教学理论→功效、目标、课程设置、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材和课程标准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教学伎俩、教学技能、教学评价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教师备课、教师说课、教师评课第19页认识历史教学全过程诸要素,把握其本质特征与规律,提升教学质量,以适应未来中学历史教学。所以,历史教学法“法”,不能狭义了解为普通方法,而含有“法则”,“规范”、“学说”之意。第20页2.研究内容①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理论——即指导思想,了解为何教包含历史教育功效、目标、理念、课程设置、学习理论。尤其是历史教学目标,是历史教学关键与灵魂,即是历史教育出发点;又是历史教育归宿。第21页从传统双基要求(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到三项基本任务:即传授知识是基础,培养能力是关键,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灵魂。到今天提倡新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22页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本”,提倡人全方面发展,新旧教育理念有差异性,要研究教育理念改变原因和差异,更新理念,更加好地投身于新课程改革中去。第23页课程设置:初中是学习板块+学习主题。高中是学习模块+学习专题,高中另外还开设选修课,以培养学生兴趣,适应学生选择性学习需要。﹢第24页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此次新课程改革主要内容,学习理论是不可缺乏内容,包含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从理论到实践都要有所了解。第25页②研究中学历史教学内容——即认识教什么包含课程标准,不一样版本历史教材和与之相配套历史教师用书和学生学习用书。课程标准解析,体会国家对历史教学要求,把握历史教学内容范围和要求。第26页③研究中学历史教学方法——处理怎样教包含教学方法、伎俩、技能、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等。达尔文认为:“最有价值知识,是关于方法知识。”法国生物学家贝尔纳说:“良好方法,能使我们更加好地发挥利用天赋才能,而拙劣方法,则可能阻拦才能发挥。”第27页包含教师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法、图示法、谈话法、多媒体课件运使用方法、情境复现法、角色饰演法、问题探究法。学生学习方法:问题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教学评价:评价性质、功效、对象、内容和依据、评价方法等。第28页教学技能:导入技能、教材处理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板书设计技能、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结语技能等。教学设计:设计理念,什么是一堂好课标准,说课、备课、评课。教学反思:反思特征、策略,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影响等。第29页3.研究任务即揭示历史教学过程本质和客观规律,并研究适应这些规律最优化方法,揭示教学本质和规律,目标是为了更加好地指导历史教学实践。而对历史教学实践研究和探讨,也有利于我们深入检验和认清历史教学规律。第30页教与学是一个有目标、有意识活动,怎样表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怎样以教学内容为媒介,以教学环境为载体,处理好学生、教师、教材、教学环境四者之间辩证统一关系和规律,这就是中学历史教学法课程所要探讨中学历史教学规律。第31页而对这些规律及适应这些规律方法探讨,就是历史教学法课程所要研究任务。所谓教学法,就是促成这四者之间有机统一最优化方法。第32页4.中学历史教学法学科属性关于其学科属性,国内外尚无一致看法,当前有代表性观点有:①含有专业特点分科教学法,是教学论一个分支,属于教育科学。第33页②其内容是历史科学,教学基础是让学生掌握、了解和利用历史知识、内容决定形式,属于历史科学。③归于教育学科只重其外在形式,归于历史科学只重视其内容,二者都有其片面性。它应是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属于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第34页这门学科属性终究怎样确定?我认为:它属性应归之于教育科学,应是教育科学一个分支。国外称之为“历史教育学”,国内泛称“历史课程与教学论”,都是从这一属性出发。第35页历史教学法是以中学历史教学全过程作为自己研究对象,是教师怎样将已经有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让学生在体验和学习历史中,形成对应能力与情感,它本身应符合教育规律,重在“教史”。第36页历史教学法是在课程与教学论基础上分科课程与教学论,本身应遵照课程与教学论原理、标准和方法。第37页历史教学法课程,是以历史教学全过程为研究对象,以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为目标。它应属于应用教育科学范围,是课程与教学论在历史教学领域详细作用。第38页概言之:历史教学法课程应属于教育科学性质,它是含有历史专业特点分科教学法,是一门应用教育科学。第39页总而言之,中学历史教学法课程是从教育科学普通原理和历史科学详细内容出发,以中学历史教学全过程为研究对象,并结合中学历史教学实践,去认识其本质特征,以把握历史教学规律,提升教学质量一门科学。第40页二.中学历史教学法与其它学科关系1.与教育学关系①教育学中课程论、教学论普通原理适合用于历史教学法,起着指导作用。②教育学研究新结果和新发展对历史教学法研究起着示范、指导作用。第41页③历史教学法是课程论、教学论普通原理在历史教学中详细应用,它能够检验、证实其理论正确性和可行性。④历史教学法经过对历史教学这一特殊领域研究、探讨,其研究结果也将充实、丰富教育学理论,使之趋于愈加完善。第42页2.与教育心理学关系①教育心理学研究结果对历史教学法研究有着指导意义。②历史教学法经过对历史教学特殊教学过程中师生心理活动研究,以其结果丰富教育心理学理论。第43页3.与历史科学关系历史:从广义而言,历史指一切事物发展过程,包含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全部现象。从狭义而言,它指人类社会发展详细过程及客观规律。从纵向上,历史与人类社会相终止;从横向上考查,它包含人类社会所包括全部现象。

第44页历史学:凡研究人类社会活动诸方面,并经过有目标、有意识将其用文字加以记载,后人凭借史料认识历史活动,可视为历史学。历史科学:凡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去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并得出其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这就是历史科学。第45页历史教学:是指历史教师依据历史科学知识,有目标、有意识在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进行培养和教育,传承人类历史,发挥史学功效,培育学生人文素养一个教育活动。第46页二者关系为:历史科学理论和内容是历史教学法研究依据主要内容载体;历史科学研究新结果是历史教学法所不停汲取;历史教学法专门研究历史科学在教育方面规律,并对历史科学知识普及起着主要作用。第47页史学社会功效: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功效人文素养培养功效历史知识传输普及功效历史经验借鉴功效道德情感、审美情趣培养功效史学应用性功效第48页历史教育功效历史教育功效和价值不是显性、功利和单一,而是更多地表现为隐性、本质和全方面特点。所以,历史学科是最大一门基础性学科。历史教育含有极其丰富和不可替换育人功效,主要表现在:第49页(1)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培养;(2)理性标准确实立;(3)伦理道德升华;(4)健康审美情趣陶冶;(5)历史意识形成;(6)科学思维能力训练;(7)理性爱国主义情感形成。第50页4.与逻辑学关系①逻辑学理论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其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能力作用甚大,有利于历史教学目标实现。②历史教学经过研究学生在历史知识学习中怎样形成概念及概念体系,以提升其逻辑思维能力。第51页三.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方法1.观察法指被观察对象处于自然状态下,由研究者经过眼看、耳听、手记、录音、录像等直接观察对象言语、动作、表情等外部表现来搜集材料方法,它是有目标、有计划、有中心观察活动。第52页2.调查法指研究者有计划地经过亲身接触和广泛了解,比较充分地掌握相关教育、教学实际历史、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并在大量掌握第一手资料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找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结论,以指导今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一个基本方法。第53页3.试验法是研究者依据研究目标,人为地改变或创设一定教育、教学环境和条件,让一个或几个教育、教学原因发挥作用,使之产生某种教育、教学现象。并经过对这些现象观察、统计、分析,揭示出原因和规律,得出事物之间必定联络一个研究方法。第54页4.个案研究法是对个别经典人或事进行深入详细研究一个方法,它能够经过若干个个案研究,从中进行比较,找出规律性东西,以指导今后教育、教学实践工作。第55页理论与实践结合一个主要方法就是试验,前苏联马卡连科、凯洛夫、赞可夫、苏霍姆林斯基,美国布鲁纳、威廉

韦伯等著名教育学者几乎都亲自从事教学理论试验,有人甚至担任一个学校或一个班级教学工作,有试验长达二十多年,使教学理论在实践中不停得到修正和充实。第56页四.学习中学历史教学法课程几点提议1.要认真学习、研究当前国内外新兴教育科学理论,尤其是新课程改革所提供理论,更新教学理念。2.要重视研究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理论。第57页3.要主动广泛地汲取历史教学界所取得结果,了解当前历史改革现实状况和趋势。4.要广泛深入中学历史教学实践,理论联络实际,加速理论应用化转变,提升动手实践能力。5.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为指导。第58页附录: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一、基本理念(一)学生为本尊重中学生权益,以中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学生主动性;遵照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教育,促进中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高兴成长,全方面而有个性发展。第59页(二)师德为先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含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关键价值体系,推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中学生,尊重中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中学生,做中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第60页(三)能力为重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中学生,遵照中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停提升专业能力。第61页(四)终生学习学习先进中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升文化素养;含有终生学习与连续发展意识和能力,做终生学习典范。第62页二.基本内容一.专业理念和师德(一)职业了解与认识

1.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恪守教育法律法规。2.了解中学教育工作意义,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含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第63页3.认同中学教师专业性和独特征,重视本身专业发展。4.含有良好职业道德涵养,为人师表。5.含有团体合作精神,主动开展协作与交流。第64页(二)对学生态度与行为6.关爱中学生,重视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中学生生命安全。7.尊重中学生独立人格,维护中学生正当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中学生。不讽刺、讽刺、歧视中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中学生。第65页8.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中学生不一样需要。9.信任中学生,主动创造条件,促进中学生自主发展。第66页(三)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10.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理念,将中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中学生全方面发展。11.尊重教育规律和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中学生提供适合教育。第67页12.激发中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中学生学习兴趣和兴趣,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气氛。13.引导中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培养良好思维习惯和适应社会能力。第68页(四)个人涵养与行为14.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15.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16.善于自我调整情绪,保持平和心态。17.勤于学习,不停进取。18.衣着整齐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第69页二.专业知识(五)教育知识19.掌握中学教育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20.掌握班集体建设与班级管理策略与方法。21.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普通规律与特点。第70页22.了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过程及其教育方法。23.了解中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发展过程与特点。24.了解中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第71页(六)学科知识25.了解所教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26.掌握所教学科内容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27.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联络。28.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联络。第72页(七)学科教学知识29.掌握所教学科课程标准。30.掌握所教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主要方法与策略。31.了解中学生在学习详细学科内容时认知特点。32.掌握针对详细学科内容进行教学方法与策略。第73页(八)通识性知识33.含有对应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34.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35.含有对应艺术观赏与表现知识。36.含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伎俩和方法当代化信息技术知识。第74页三.专业能力(九)教学设计37.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38.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39.引导和帮助中学生设计个性化学习计划。第75页(十)教学实施40.营造良好学习环境与气氛,激发与保护中学生学习兴趣。41.经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加式等各种方式,有效实施教学。第76页42.有效调控教学过程。43.引发中学生独立思索和主动探究,发展学生创新能力。44.将当代教育技术伎俩渗透应用到教学中。第77页(十一)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45.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同伴关系。46.重视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47.依据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德育活动。第78页48.针对中学生青春期生理和心剪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有益身心健康发展教育活动。49.指导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发展。50.有效管理和开展班级活动。第79页(十二)教育教学评价52.利用评价工具,掌握多元评价方法,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53.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54.自我评价教育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第80页(十三)沟通与合作55.了解中学生,平等地与中学生进行沟通交流。56.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57.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中学生发展。58.帮助中学与小区建立合作互助良好关系。第81页(十四)反思与发展59.主动搜集分析相关信息,不停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60.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61.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不停提升本身专业素质第82页2.教师职业个人品质:(前苏联,夫恩、果诺波材)了解学生能力;通俗易懂讲授教材能力;劝说他人能力;组织能力;教育分寸感;第83页创造性工作能力;快速地反应教育情境并在其中保持举止灵活能力;胜任所教学科能力;引发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