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1页
高一历史-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2页
高一历史-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3页
高一历史-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4页
高一历史-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言翻开一张张发黄陈旧照片,过去人物,逝去风尚又跳到眼前。面对过去二十世纪,我们却似中途进场电影观众,尽管片中高潮让我们看得很过瘾,但对没看到影片开头感到深深遗憾。我们爷爷奶奶,他们孩提生活、青春年华,他们衣食住行,他们兴趣,他们那个年代流行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第1页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第2页第3页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改变史实,探讨其改变原因。课标要求第4页问题生成整合单1.新式衣饰和传统华冠儒服各自表达了怎样政治理念?2.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明婚礼出现原因是什么?产生了怎样影响?

3、中国近代以来社会生活发生了如此众多改变,请以衣饰为例,结合所学知识,讨论中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改变原因有哪些?怎样认识中国近代以来社会生活改变?4、中国近当代物质生活变迁都有哪些表现,展现出什么特征?第5页(1)华冠儒服表达是礼制所规范等级制度和人与人之间不平等。(2)新式衣饰则表达出人们对平等、自由向往。1.新式衣饰和传统华冠儒服各自表达了怎样政治理念?互动释疑第6页(1)原因: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传输,受西方近代文明影响;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改革传统婚姻制度,革命派提倡婚姻自由;新一代知识分子,尤其是走向社会女青年勇于身体力行,冲破封建牢笼。(2)影响:深入宣传了“自由”、“平等”思想,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妇女解放。2.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明婚礼出现原因是什么?产生了怎样影响?互动释疑第7页3、中国近代以来社会生活发生了如此众多改变,请以衣饰为例,结合所学知识,讨论中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改变原因有哪些?怎样认识中国近代以来社会生活改变?

内因:国内历史剧变政治(环境、形势)经济(生产力提升)文化(思想观念转变)外因:国外外来文化涌入互动释疑第8页

观点一:这是一个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停发展,这时候旧文化显然是不合时宜,西方文化进入,给我们带来新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中国逐步改掉了一些传统陋习,与世界接轨。观点二:这是一个文化侵略,西方文化进入,使中国传统文化在一步步沦丧,尤其当我们过着西方圣诞节时,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已经被韩国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保护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当代青少年面对东西方文明碰撞时,应该做出怎样正确选择?认识:第9页中国近当代物质生活变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男女衣饰改变;餐饮;居室建筑与家俱陈设;习俗风尚。中国近当代物质生活,经历了由闭关自守向面向世界、由过去封建传统天下向近代化、当代化趋进。中国近当代物质生活在鸦片战争后直至民国成立,因为西方思想、生活方式传入展现出中西合璧、洋化趋势;新中国成立后,因为意识形态支配又重新趋于中化、独立化,改革开放以后,因为与世界联络愈加紧密,逐步又跟上国际时尚。4、中国近当代物质生活变迁都有哪些表现,展现出什么特征?

互动释疑第10页南京暂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革除“旧染污俗”政令,推进社会风习改良。与此同时,宋教仁,蔡元培等发起成立了社会改良会,力主“以人道主义去君权之专制,以科学知识去神权之迷信”,在章程中更把它详细化为三十六条。——陈旭麓《近代中国新陈代谢》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世变迭起,重以沧桑,由同治视嘉庆时,其见闻异矣。由今日视同治时,其见闻尤异矣。更阅数十年,人心风俗之变幻必且倍甚于今日。

——清《上海县续志·序》(1)探讨影响中国近当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主要原因?B、革命思潮推进。(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及改革开放影响)A、欧风美雨潜移默化。(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势力传入中国)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中西文化碰撞和交汇结果(2)变迁主要特征:经历了由闭关自守向面向世界、由封建传统天下向近代化、当代化趋进。合作探究第11页(3)影响:①使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各方面冲破原有封建文化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传统中国文化精华,又日趋科学合理。②促进了政治、经济、思想发展。第12页课堂小结第13页

阅读以下材料:

图一长袍马褂图二西服与旗袍图三20世纪50年 代双排扣列宁装

图四20世纪七八十年图五20世纪90年,代后女性代确实良面料和碎花衣裳业旗袍拓展延伸探究第14页请回答:(1)判断图一、图二反应时代。(2)图一、二反应时代衣饰和称呼发生了很大改变,请解释其原因。(3)观察图三,该种服装流行反应了哪些时代信息?(4)相对于图三,图四、五中衣饰发生了什么改变?为何会发生此种改变?思绪点拨

五幅图片完整地再现了由中国传统衣饰到近代衣饰直到当代衣饰改变过程,实际上勾勒了近当代中国历史变迁过程。回答下列问题时应注意结合时代背景。第15页答案

(1)图一:清朝。图二:民国。(2)清末民初西学东渐,国人模仿、崇尚西方生活习惯与衣饰样式;辛亥革命后民主平等观念深入人心,改变了清朝尊卑有别称呼陋习。(3)穿列宁装成为一个时尚时尚;建国早期中国经济十分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衣饰比较单调;建国早期中国实施“一边倒”外交政策,与苏联亲密政治、经济、文化关系深刻影响着中国人民日常生活,包含衣饰打扮、礼仪习惯。(4)衣饰开始多样化。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文化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大幅度提升。第16页1、古代中国衣饰特点:拘谨、保守、等级森严近代:方便、美观、平民化【改变中男女衣饰】第17页【改变中男女衣饰】3、中国近当代女子衣饰改变宽松肥大——旗袍——列宁装、连衣裙2、中国近当代男子衣饰改变长袍马褂——西服——中山装——列宁装衣第18页长袍马褂鸦片战争前第19页西装第20页

国人将西装与中国传统长袍马褂进行融合,创造出一个中西合璧穿着:绸缎长袍、西服裤,头顶圆形礼帽,足上是一双乌黑油亮牛皮鞋。当然,这么装束大多是有身份、有地位大人物时尚,如一些国民党要员、大商人、大银行家等等。第21页

虽说西装依然是男人们时髦衣饰,但中山装很快就开始与西装平分天下。中山装第22页中山装关于“中山装”,《中华文化习俗辞典》记载说:“孙中山参考中国原有衣裤特点,吸收南洋华侨‘企领文装’和‘西装样式’,本着‘适于卫生,便于动作,易于经济,壮于观瞻’标准,亲自主持设计,由黄隆生裁制出一个服装式样”。中山装造型特征

立翻领,对襟,前襟五粒扣,四个贴袋,袖口三粒扣。后片不破缝。

这些形制其实是有考究,依据《易经》周代礼仪等内容寓以意义。

其一,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

其二,门禁五粒纽扣区分于西方三权分立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

其三,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第23页西装中山装马褂民国花样杂陈男装第24页宽松肥大旗袍第25页清朝满族贵妇着装第26页短衫长裙第27页改良旗袍第28页民国初年穿旗袍妇女第29页汉族女子服装西方女子服装20世纪20年代后旗袍是汉族女子在穿着吸收了西洋服装式样不停改进而定型。第30页进入30年代后,旗袍造型完美成熟,堪称经典之作。全世界家喻户晓旗袍,被称作Chinesedress旗袍,实际上正是指30年代旗袍。三十年代旗袍第31页中西合璧,表达了女性曲线美第32页50年代时尚——列宁装第33页第34页60年代流行——绿军装第35页第36页第37页70年代末时尚——碎花衣裳第38页布拉吉第39页流行时装第40页当代服装第41页第42页【并行于世中西餐】

食1、中餐:四大菜系鲁菜:以其味咸、鲜、脆嫩,风味独特、制作精细,享誉海内外。古书云:“东方之域,天地之所生也。”齐鲁大地就是依山傍海,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美好疆域,为烹饪文化发展、山东菜系形成提供了良好条件。九转大肠油闷大虾醋酥鲫鱼第43页广东菜也叫“粤菜”,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粤菜第三个特点是,重视质和味,口味比较清淡,力争清中求鲜、淡中求美。而且随季节时令改变而改变,夏秋偏重清淡,冬春偏重浓郁,追求色、香、味、型。食味考究清、鲜、嫩、爽、滑、香;调味遍布酸、甜、苦、辣、咸;此即所谓五滋六味。

粤菜是以广州、潮州、东江三地菜为代表而形成。葱油鸡松仁粉丝扬州炒饭粤菜第44页天府之国”四川以其得天独厚物产形成和发展了我国主要菜系之一——川菜。特点:(1)重视调味其一,调味品复杂多样,有特点,考究川料川味。调味品多用辣椒、花椒、胡椒、香糟、豆瓣酱、葱、姜、蒜等。其二,以多层次、递增式调味方法为见长.其三,味型多.(2)烹调手法上擅长小炒、小煎、干烧、干煸。另外,川菜考究汤制作及使用。(3)、代表菜:川菜代表菜很多,有"干煸牛肉丝"、"水煮牛肉"、"宫宝鸡丁"、"麻婆豆腐"、"酸菜鱼"等。(4)复合味型川菜

正宗川菜以四川成都、重庆两地菜肴为代表。川菜手撕鸡.宫保鸡丁麻婆豆腐第45页淮扬菜以沿江、沿淮、微洲三地域地方菜为代表组成。其特点是选料朴实、考究火工,重油重色、味道醇厚、保持原汁原味。淮扬菜麻香小象贝荠菜春笋熏樱桃.第46页2、西餐传入阅读教材,找出西餐传入时间、西餐惯用原料、经典西式食品、并将中西餐进行比较。第47页(1)时间:19世纪40年代起(鸦片战争以后)(3)经典西式食品(4)中西饮食比较: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境、礼节要求等方面有所不一样。(2)西餐中惯用原料和调味品第48页【居室建筑演进】

1.中国传统住宅样式北方四合院每院正五间,东西各三间,南五间。大门面南,在南五间之数内,尽正屋有廊,谓之四合。2.中国居室建筑逐步西化中西合璧成为经典特征:北京四合院布局设备欧化;上海石库门布局上采取欧式横向联列、高度密集模式,内部结构脱胎于中国传统四合院。3.完全欧化居室建筑20世纪30年代前后,在北京天津等出现完全欧化新式住宅,普通称为“新村”、“花园”、“别墅”、“公寓”等;居室建筑与家俱陈设失去外来特征。反应出西方生活理念完全被国人接收。住第49页第50页居室建筑演进四合院中国传统住宅北京西站中西合璧别墅完全欧化第51页60、70年代简练家居第52页第5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