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基础实验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1页
高中生物基础实验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2页
高中生物基础实验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3页
高中生物基础实验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4页
高中生物基础实验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届高三生物试验专题

复习基础部分第1页考纲要求:(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生物试验,包含了解试验目标、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试验包括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利用。(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能力,并能对试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3)含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能力,包含利用观察、试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4)能对一些简单试验方案做出恰当评价和修订第2页基础试验内容(必修部分,共19个)序号试验内容必修1-01观察DNA、RNA在细胞中分布必修1-02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必修1-03用显微镜观察各种多样细胞必修1-04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必修1-05经过模拟试验探究膜透性必修1-06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必修1-07探究影响酶活性原因必修1-08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必修1-09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必修1-10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必修1-11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关系第3页序号试验内容必修2-01观察细胞减数分裂必修2-02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必修2-03调查常见人类遗传病必修3-01探究植物生长调整剂对扦插枝条生根作用必修3-02模拟尿糖检测必修3-03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改变必修3-04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必修3-05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演替第4页序号课题内容7-1微生物利用选修1-01微生物分离和培养选修1-02测定某种微生物数量7-2酶应用选修1-03利用酶活力测定普通原理和方法选修1-04探讨酶在食品制造和洗涤等方面应用7-3生物技术在其它方面应用选修1-05植物组织培养选修1-06蛋白质提取和分离选修1-07PCR技术基本操作和应用6-1基因工程选修3-08DNA粗提取与判定基础试验内容(选修部分)第5页第一类:显微镜观察类试验(7个)用显微镜观察各种多样细胞(1-P7)观察DNA、RNA在细胞中分布(1-P26)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1-P47)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1-P61)观察细胞有丝分裂(1-P115)观察细胞减数分裂(2-P21)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2-P88)第6页试验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个细胞(1-P7)第7页镜筒压片夹载物台遮光器与光圈反光镜镜座镜柱镜臂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物镜目镜一、显微镜结构:第8页二、操作指导:(显微镜使用)

2、取镜安放3、对光4、放置玻片标本5、观察6、高倍显微镜使用1、显微镜结构(1)使用次序:先低倍后高倍(2)放大倍数:目镜×物镜(3)目镜、物镜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关系:(4)成像特点:倒立放大虚像低倍镜/高倍镜(5)物像移动方向与装片移动方向关系(包含顺逆时针问题)(6)视野光线亮度调整与切片颜色、厚度关系(7)污染物位置判断若在低倍镜下看不到细胞,可改用高倍物镜继续观察。第9页注意:1)正确使用低倍镜:取镜——对光——安放装片——下降镜筒——调焦。下降镜筒时,必须双眼注视物镜和装片距离,以免压坏装片和碰坏物镜。2)正确使用高倍镜:将低倍镜下看到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调整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调整细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楚。第10页试验二、观察DNA、RNA在细胞中分布(1-p26)试验原理染色剂染色颜色主要存在部位DNARNA吡罗红甲基绿红色绿色主要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含少许主要在细胞质第11页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将载玻片烘干)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先低倍镜再高倍镜/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区域)方法步骤(8%HCl,能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同时使DNA与蛋白质分离)人口腔上皮细胞DNA、RNA分布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DNA、RNA分布(蒸馏水)(0.9%NaCl)第12页试验三、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1-p47)一、试验原理1.高等绿色植物叶绿体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叶绿体普通是

色,扁平

形或

形,能够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它形态和分布。2.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活细胞染料。能够使活细胞线粒体展现

色,而细胞质几乎为无色。绿蓝绿球椭球第13页二、方法步骤与注意事项观察叶绿体装片:取材:(叶片薄且叶绿体大,数目少)制片: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将叶片放入,加上盖玻片,制成暂时装片(暂时装片随时保持有水状态)观察:先

倍镜找到叶片细胞后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形态和分布)(光强度改变与叶绿体位置关系)绘图:用铅笔画一个叶绿体形态和分布情况清楚叶肉细胞藓类小叶或黑藻叶或波菜叶稍带叶肉下表皮

低第14页显微镜下黑藻细胞第15页(,广东)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绿体时,可见叶绿体A.含有双层膜 B.呈绿色带状C.内部有许多基粒 D.呈绿色椭球形【线粒体观察通常可选取易取材人口腔上皮细胞】若是水绵细胞呢?第16页试验四、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1-P61)

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质壁分离;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

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因而收缩幅度大,造成质壁分离。1.试验原理紫色洋葱磷片叶(液泡大且有颜色易观察)2、试验材料及试剂0.3g/ml(30%)蔗糖溶液第17页细胞

清水蔗糖溶液(液泡)渗透渗出(低浓度)(高浓度)细胞液(较高浓度)第18页正常细胞初始质壁分离显著质壁分离第19页第20页第21页

某同学在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试验过程中,分别采取质量分数为30%和50%蔗糖溶液,1mol/LKNO3溶液和lmol/L盐酸溶液制作了4组暂时装片,并用显微镜随时观察。发觉前3组在2~3min后发生部分质壁分离,5min后质壁分离现象显著,而第4组无质壁分离现象。观察到前3组出现显著质壁分离现象后,再过5min观察,发觉1、2组无改变,而第3组自动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现象。然后对前2组装片滴加清水,用显微镜观察,发觉第1组4~5min后恢复原状,而第2组无改变,不能发生复原。请分析各组试验装片发生改变原因。思索题假如使用是一定浓度尿素或者甘油溶液,其结果呢?为何?第22页Ⅰ、试验原理

Ⅱ、方法步骤试验五: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1-p115)

(1)根尖、茎尖分生区、茎形成层、愈伤组织可观察到有丝分裂。(2)细胞核内染色体轻易被碱性染料着色(1)根尖培养(材料)(2)装片制作: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次序不能交换)(3)观察:低倍镜观察

→高倍镜观察

(4)绘图:第23页Ⅲ、注意事项①培养根尖:应天天换水(预防水中缺氧烂根)

②取材:取生长旺盛、带有分生区根尖,长度为根尖2-3mm(时间:早晨10时至下午2时最正确)③解离:目标:使组织细胞分离开,杀死并固定细胞;解离液:15%盐酸∶95%酒精溶液=1∶1;

时间:室温3-5分钟,至根尖酥软(时间短则细胞没有完全分离,长则可能使根尖烂掉)

④漂洗:用清水漂洗10min,目标是洗去组织中解离液,便于染色(预防酸碱中和)。第24页⑥压片:目标是使细胞分散开。方法(用镊子弄碎根尖,盖上盖玻片,再放上一块载玻片,压片)(压片过重过猛可能将组织压碎、压烂;过轻则细胞未充分分散开而重合。)⑦低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细胞(特点: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细胞正在分裂)⑧高倍镜观察:找各时期细胞。可见处于间期细胞最多,中期最少。不能看到某个细胞连续分裂过程,因细胞在解离时已被杀死。⑤染色:染液(0.01g/mL龙胆紫或0.02g/mL醋酸洋红);时间为3-5分钟;目标是使染色体或染色质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便于观察。第25页

回顾:(1)解离目标是什么?假如解离时间过短会造成什么后果?(2)假如漂洗不洁净会有什么结果?

(4)在分生区能不能看到细胞正在分裂?有何特点?

(5)某同学对所取根尖细胞正确操作后却观察不到染色体,最可能原因是什么?不能,细胞排列整齐、呈正方形

假如解离时间过短,就不能使细胞之间连接分开,造成压片失败,细胞不能均匀地在装片上铺成一层。假如漂洗不洁净,沾在洋葱根尖上盐酸与酒精就会和龙胆紫反应,造成根尖细胞染色体不能染上颜色第26页A.染色体未着上颜色,无法看清B.细胞重合,看不到染色体C.染色体着上颜色,清楚可见D.染色体着色很浅,含糊不清甲观察到试验结果是乙观察到试验结果是丙观察到试验结果是

BDA第27页试验六:观察细胞减数分裂(2-p21)一、试验目标二、试验材料蝗虫精巢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等三、试验原理

减数分裂是生物在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一个特殊细胞分裂,它包含连续两次细胞分裂阶段:第一次分裂为染色体数目标减数分裂,第二次为染色体数目标等数分裂。两次分裂可依据染色体改变特点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第28页四、试验用具及药品

1.用具:显微镜、小手术剪、解剖针、小弯镊、载玻片等。2.药品:甲醇、冰乙酸、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液等。五、试验步骤

取材固定染色压片镜检第29页第30页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改变次序是 ()A.复制→分离→联会→分裂 B.联会→复制→分离→分裂C.联会→分离→复制→分裂 D.复制→联会→分离→分裂D第31页(08上海)为了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特点,试验材料选择恰当是①蚕豆雄蕊②桃花雌蕊③蝗虫精巢④小鼠卵巢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C第32页在下列图中属于次级卵母细胞继续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平均分配示意图是 ()

B第33页试验七: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2-p88)进行正常有丝分裂植物分生组织细胞,在有丝分裂_____

期,染色体_________分裂,子染色体在___________作用下,分别移向两极,最终被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用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_________形成,以至影响__________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秋水仙素类似)一、试验原理后着丝点纺锤体纺锤体染色体问题:视野中可能细胞染色体组成(以二倍体做亲代为例)第34页二、试验过程

1、材料用具洋葱或大葱、蒜(均为二倍体,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16),培养皿、滤纸、纱布、烧杯、镊子、剪刀、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冰箱、卡诺氏液、改良苯酚品红染液、体积分数为15%盐酸溶液,体积分数为95%酒精溶液。第35页2、方法步骤低温诱导:固定形态:制作装片:观察:培养洋葱根尖,待根长出约1cm左右将整个装置放入冰箱低温室内(4℃),诱导培养36小时剪取诱导处理根尖约0.5-1cm,放入卡诺氏液浸泡0.5-1小时,以固定形态,然后用体积分数95%酒精冲洗2次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同有丝分裂)第36页3、注意事项1)低温处理必须在培养出1cm左右不定根之后。如若生根前就送进冰箱,低温抑制新陈代谢也就抑制了根尖分生区形成,不会发生根尖分生区有丝分裂受低温影响过程。2)剪取根尖时间普通在中午10点左右,此时分裂旺盛,受低温影响较大,试验效果显著。3)染色时间要严格控制,不足时染色体看不清,染色过分,染色体一团糟,无法分辨。第37页第二类:物质分离、(粗)提取及判定试验(3个)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1-p18)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1-p97)DNA粗提取与判定(选1-p54)第38页试验八: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1-p18)1、试验原理: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脂肪+苏丹IV红色脂肪+苏丹III橘黄色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空白对照第39页2、试验材料还原糖: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植物组织,如苹果、梨等脂肪:选择富含脂肪种子,如花生、蓖麻种子(试验前普通需浸泡3-4小时)蛋白质:可选富含蛋白质黄豆或鸡蛋清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第40页3、试验步骤1)可溶性还原糖判定[原理:-CHO+Cu(HO)2

-COOH+Cu2O砖红色]

制备组织样液:检测样液:加入2ml组织样液加入1ml新配制斐林试剂(淡蓝色)水浴煮沸2min左右观察颜色改变:(淡蓝色棕色砖红色)第41页2)脂肪检测与判定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与花生子叶切片上染色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酒精洗去浮色洗去多出酒精,再滴蒸馏水1-2滴,盖盖玻片观察:低倍镜高倍镜(橘黄色(红色)脂肪颗粒)制作切片:第42页生物组织中脂肪判定第43页3)蛋白质判定[原理:-CO-NH-(类似双缩脲H2NOC-NH-CONH2结构)与Cu2+作用形成紫色络合物—双缩脲反应]制备样液:检测与观察:取2ml样液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1ml(0.1g/mlNaOH溶液,创设碱性环境)摇匀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0.01g/mlCuSO4溶液,提供Cu2+)4滴,摇匀观察(紫色)

第44页试验九: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1-p97)第45页

1.试验原理:(1)色素提取:(2)色素分离:叶绿体中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丙酮)中,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叶绿体中色素在层析液(汽油)中溶解度不一样,溶解度高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这么,叶绿体中色素就在扩散过程中分离开来。

(纸层析法)第46页2.试验方法步骤:(1)提取色素:(2)制备滤纸条(3)色素分离——纸层析法(4)观察试验结果(5)整理、洗手称取5g新鲜绿色叶片,剪碎放入研钵中,向其中加入少许碳酸钙和二氧化硅,再加10mL无水乙醇,进行快速充分研磨,将研磨液倒入漏斗中过滤出众素液。(尼龙膜)第47页问题:

1.色素提取原理?色素分离方法是什么?2.某同学在做叶绿体中色素提取试验时,搜集到色素提取液是淡绿色,分析原因可能是()①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来②丙酮加入太多,稀释了色素提取液③丙酮加太少,色素未提取出来

④未加CaCO3粉末叶绿素分子已经被破坏

A.①②④B.①③④C.③④D.①②A

请解释:色素带不整齐、色素带异常、滤纸上无色素带、色素带只有2条(或3条)第48页3.在叶绿体色素分离试验中,要使色素带清楚又整齐,应采取办法有哪些?①定性滤纸要干燥②剪去滤纸条一端两角③滤液细线画细、直、齐④重复画线第49页

试验十:DNA粗提取与判定(选1-p54)1.试验材料(1)动物材料:如鸡血细胞(抗凝剂柠檬酸钠,蒸馏水)(2)植物材料:如洋葱细胞(切碎材料并加入一定洗涤剂和食盐)第50页2.试验原理(1)DNA溶解度伴随浓度改变而改变,在溶液中溶解度最低,而蛋白质在此时溶解度很高(2)DNA不溶于,而细胞中许多有机物质能溶于酒精,从而能够深入提纯杂质较少DNA(3)DNA和(沸水浴)反应显蓝色0.14mol/LNaClNaCl酒精二苯胺第51页第52页在“DNA粗提取与判定”试验中,将提取取得含DNA黏稠物(还含有较多杂质)分别处理以下:A.放入0.14mol/L氯化钠溶液中,搅拌后过滤,得滤液A和黏稠物a;B.放入2mol/L氯化钠溶液中,搅拌后过滤,得滤液B和黏稠物b;C.放入冷却95%酒精溶液中,搅拌后过滤,得滤液C和黏稠物c;以上过程取得滤液和黏稠物中,因含DNA少而能够丢弃是__________

为判定试验所得丝状物主要成份是DNA,将丝状物放入试管中,滴加

溶液加热,试管展现

色;与此同时应作

试验。A、b、C二苯胺蓝对照第53页第三类试验:探究类试验(7个)探究影响酶活性原因(1-p83)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1-p91)模拟探究细胞表面及与体积关系(1-p110)探究植物生长调整剂对扦插枝条生根作用(3-p51)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改变(3-p68)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3-p75)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演替(3-p112)第54页试验十一:探究影响酶活性原因(1-p83)(高效性、专一性、温度、pH)第55页(一)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1、试验原理:新鲜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和Fe3+一样,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但二者效率不一样。2、试验方法与步骤(1)取两支洁净试管并编号1号、2号,各注入2ml过氧化氢溶液(2)向1号试管内滴入2滴肝脏研磨液;向2号对照试管内滴入2滴氯化铁溶液。(3)堵住试管口,轻轻地振荡两支试管,使试管内物质混合均匀。观察并统计哪支试管产生气泡多。(4)将点燃但无火焰卫生香分别放入1、2号试管内液面上方,观察并统计哪支卫生香燃烧猛烈。(常温、高温)第56页4、注意事项①肝脏要新鲜,并要研磨(不新鲜肝脏中,过氧化氢酶活性会因为细菌破坏而降低。研磨液效果好,因为它增加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氢接触面积)②滴加氯化铁溶液和肝脏研磨液不能适用一支滴管。④过氧化氢有腐蚀性;试验注意安全。③试验时将点燃卫生香插入试管处,不要插入太深,预防受潮熄灭。3、试验结果与结论两支试管都有气泡产生,但1号试管产生得快而且多,两支卫生香均燃烧,但1号试管口更猛烈。以上一组对比试验能够证实酶高效性。第57页(二)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作用1、试验原理:淀粉和蔗糖都没有还原性,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麦芽糖则含有还原性;蔗糖水解产生葡萄糖和果糖都含有还原性,但淀粉酶不能将蔗糖水解。2、试验材料:质量分数为3%可溶性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质量分数为2%新鲜淀粉酶溶液。第58页3、试验方法与步骤(1)取两支洁净试管,编号,然后向1号管注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和2ml新鲜淀粉酶溶液。向2号管注入2ml蔗糖溶液和2ml新鲜淀粉酶溶液。(2)轻轻振荡两支试管,使试管内液体混合均匀,然后将试管下半部浸到600C左右热水中,保温5min。(控制温度1)(3)取出试管,各加入2ml斐林试剂。(4)将两支试管下半部放进盛有热水大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煮沸并保持1min(控制温度2)(5)观察并统计两支试管内改变。第59页5、注意事项(1)做好本试验关键是蔗糖纯度和新鲜程度;4、试验结果与分析1号有砖红色沉淀,2号没有颜色改变。即淀粉被淀粉酶水解,而蔗糖没有被水解。酶作用有专一性。第60页以下关于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试验叙述中正确是()A淀粉酶能否催化淀粉和蔗糖水解,是经过有没有还原糖特定颜色反应而证实B本试验有两次控制温度,目标是一样C本试验也可用碘液替换斐林试剂作用D蔗糖纯度与新鲜程度怎样并不影响试验A第61页(三)探索影响酶活性原因1、试验原理2、方法步骤(略)第62页A、温度对酶活性影响(1)取3支试管编上号,而且分别注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2)将3支试管分别放入60℃左右温水、沸水和冰块中,维持各自温度5min。(3)在3支试管中各注入1ml新鲜淀粉酶溶液,摇匀后,维持各自温度5min。(4)在3支试管中各滴入1滴碘液,然后摇匀。(5)观察并统计这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改变情况。▲酶溶液最好也先分别在特定温度下保温,确保反应一开始就是在所要求温度条件下进行。另不宜使用斐林试剂为检测试剂,也不宜用过氧化氢酶为研究对象。(相互对照)第63页B、pH对酶活性影响(1)取三支洁净试管,编号,分别注入1ml过氧化氢酶溶液(可用质量分数20%新鲜肝脏研磨液替换)(4)振荡这3支试管,使试管内液体混合均匀。用点燃但无火焰卫生香来检测氧气生成情况(2)在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盐酸、蒸馏水、5%氢氧化钠各1ml(3)在3支试管中各加入2ml质量分数3%过氧化氢溶液▲本试验最好也将过氧化氢溶液事先调至统一pH,以确保反应开始便达预设pH,另最好不要使用淀粉酶做试验第64页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试验,需要进行以下步骤: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各注入2mL淀粉溶液;②向各试管注入lmL淀粉酶溶液;③向各试管滴1滴碘液;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60℃热水、沸水和冰块中维持温度5min;⑤观察试验现象。以上步骤最合理试验次序应为√

▲试验成功关键应是先确保反应所要求条件,然后才让酶与底物相遇第65页试验十二: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1-p91)探究基本思绪: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试验(包含选择试验材料和器具、确定试验步骤、设计试验统计表格等)实施试验分析与结论表示与交流……第66页1.试验原理(1)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属于兼性厌氧菌。(2)CO2检测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使溴麝香草酚蓝(BTB)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3)酒精检测橙色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第67页2.试验用具(略)第68页3.试验步骤(1)配制酵母菌培养液(等量标准)置于A、B锥形瓶(2)组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装置图,放置在25-35℃环境下培养8-9小时。(3)检测CO2产生(4)检测酒精产生a.取2支试管编号b.各取A、B锥形瓶酵母菌培养液滤液2毫升,注入试管c.分别滴加0.5毫升重酪酸钾--浓硫酸溶液,轻轻震荡、混匀.4.试验结果(略)第69页酵母菌广泛用于发酵,为研究酒精发酵产物,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图装置。1号、2号试管中均加入3mL蒸馏水和少许0.1%BTB溶液至蓝绿色。以下相关评价合理A.1号管能够去除或将1号管中BTB液换成澄清石灰水B.该装置无法检验CO2生成,仍需再补充其它装置C.温度偏高,造成发酵管内O2少,酵母菌繁殖速度减慢,不利于发酵D.为使发酵管中尽可能少含有O2,应先将葡萄糖液煮沸,待冷却后加入鲜酵母,再加少许石蜡油,使之浮于混合液表面E.若研究有氧呼吸,则需增加相同装置,不时通气且不覆盖油膜F.只要对有氧呼吸装置通气,1号管中BTB溶液变色将快于2号G.若利用上述装置分别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试验,试验结束时,两组酒精产量、PH、CO2/O2比值会有差异D、E、G第70页测量结果(表)琼脂块边长/cm表面积/cm2体积/cm3比值(表面积/体积)NaOH扩散深度/cm比值(NaOH扩散体积/整个琼脂块体积)354272:11.022483:11.01616:11.09:274:81:1

结论:琼脂块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伴随琼脂块增大而减小;NaOH扩散体积与整个琼脂块体积之比伴随琼脂块增大而减小。试验十三: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关系(p-110)第71页随堂练习1、生物体内细胞代谢速率与物质扩散速率相关.同种物质即使在细胞中扩散速率基本相同,但细胞大小不一样,扩散快慢会有差异.有些人设计了一个模型,用于研究这一问题:试验目标:(略)试验材料:(略)试验步骤:(1)用小刀将琼脂快(内含酚酞)切成三快边长分别为3cm,2cm和1cm立方体(2)将以上三块琼脂样品浸在0.1%NaOH溶液中,处理10分钟(3)取出琼脂块样品,吸干浮液后,分别将每一样品切成两半,观察切面,测量每一切面上NaOH扩散深度,统计结果并分析回答:①请你为此研究确定一个课题名称

。②该研究中所用细胞模型是

。③试验中在样品中加入酚酞是为了检测NaOH在琼脂块中扩散深度,原因是

。④计算得出样品相关数据如表:经过上表比值分析,你得出结论是:

,据此推测三个样品中,NaOH扩散深度依次为

。⑤通常情况下,细胞边长小于0.1cm。依据上述研究,能够对细胞大小与物质扩散之间关系做出合理解释

。琼脂块样品表面积(cm2)体积(cm3)比值(表面积:体积)1号(3cm)54272:12号(2cm)2483:13号(1cm)616:1细胞大小与物质扩散快慢之间关系研究

不一样大小琼脂块酚酞遇NaOH变红色边长越大,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越小3号>2号>1号当细胞和边长为0.1cm左右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较大,物质扩散发生快,细胞代谢效率高。第72页答案:1、①细胞大小与物质扩散快慢之间关系研究②不一样大小琼脂块③酚酞遇NaOH变红色④边长越大,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越小3号>2号>1号⑤当细胞和边长为0.1cm左右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较大,物质扩散发生快,细胞代谢效率高。第73页十四:探究植物生长调整剂对扦插枝条生根作用(3-p51)第74页方案设计:一.提出问题:不一样浓度生长素类似物

,促进月季(或杨等)插条生根最适浓度是多少呢?二.作出假设:

浓度

能够使插条基部薄壁组织细胞恢复分裂能力,产生愈伤组织,长出

。三.设计试验:选择生长素类似物—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母液—设置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梯度—制作插条—分组处理插条—进行试验—观察统计—分析试验结果,得出结论。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母液:5mg/ml(用蒸馏水配制,加少许无水乙醇以促进溶解)插条处理方法:浸泡法或沾蘸法NAA(或2、4-D等)适宜NAA(或2、4-D等)大量不定根第75页试验过程:一.材料用具:(略)

二.方法步骤:

1.设置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梯度:将生长素类似物母液分别配成浓度为0.2、0.4、0.6、08、1、2、3、4、5mg/ml溶液,另有清水做空白对照。

2.制作插条:枝条剪成长约5-7cm插条,插条形态学上端为平面,下端要削成斜面。

3.分组处理:将制作好插条,分成N组(每组不少于3个枝条),分别将其基部浸泡在上述不一样浓度溶液以及清水中,处理几小时至一天。

4.培养试验:设置N个相同水培装置,加入等量完全营养液,在相同外界条件下,分别培养上述处理过插条,注意保持温度为25-30℃预试验空白对照、相互对照第76页0.20.40.60.812345清水第一天123平均第二天123平均浓度生根数时间三.观察现象:定时观察每组试验材料生根情况,并统计结果。第77页误区警示:

1.在本试验中,生长素类似物功效与其促进根生长功效是一回事吗?

2.在本试验中,若在适宜浓度范围内不能生出不定根,请分析可能原因?

在本试验中,生长素类似物功效是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与其促进生长功效不是一回事。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是指刺激枝条一端生出许多不定根,而不只是刺激不定根生长。

可能是枝条质量和规格不好(如没有芽)、枝条倒插等。第78页试验十五: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改变(3-p68)[方案设计]一、提出问题培养一个酵母菌种群数量是怎样随时间改变?二、猜测假设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呈_____型增加改变。三、设计试验①全班同学分成甲、乙、丙等若干试验组。②分别用等量培养液,在相同适宜环境中培养等量酵母菌。③天天用血球计数板,采取抽样检测方法计数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数量并作统计,连续7天。④7天后,各组向全班汇报本小组7天数据,算出每一天数据全班平均值,依据平均值画出酵母菌种群数量增加曲长。S第79页[试验过程]一、材料用具菌种、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2mm×2mm×0.1mm方格)、滴管、显微镜等。二、方法步骤和统计1、取相同试管若干支,分别加入5ml肉汤培养液,塞上棉塞。2、用高压锅进行________灭菌后冷却至室温,标识甲、乙、丙等。3、将酵母菌母液分别加入试管各5ml,摇匀后用_______计数起始酵母液个数,做好统计。4、将各试管送进恒温箱,_______℃下培养7天。高压蒸汽

血球计数板

25°第80页三、现象观察天天同一时间,各组取出本组试管,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并作统计,连续观察7天。菌数 时间(2.5×104个)组别起始1234567甲乙丙………………………平均(天)第81页四、试验结论1、依据表格平均值作出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7天中改变曲线。2、培养液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呈__型增加改变。S第82页五、试验评价(略)

[误区警示]1、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时,应将试管_____几次,方便使酵母菌均匀分布,提升计数代表性和准确性。2、对于压在小方格界限上酵母菌应计数___两边上菌体数,另两边不计数。振荡同侧相邻第83页课后思索题1、假如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该采取怎样办法?2、本探究需要设置对照吗?假如需要,请讨论说明怎样设计;如不需要,请说明理由。摇匀试管取1ml酵母菌培养液稀释几倍后,再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所得数值乘以稀释倍数。

不需要。本试验目标意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在一定条件下种群数量改变,只要分组重复试验,取得平均数值,求得准确即可。第84页试验十六: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3-p75)第85页方案设计提出问题:你所提出问题是土壤中

丰富度。猜测假设:你假设是土壤中

非常多,

较多,

少。设计试验:采集动物----观察数量-----统计数量------验证结论鼠妇蚂蚁鼠妇蚯蚓蚂蚁蚯蚓第86页试验过程材料用具:取样器、花铲、塑料袋、瓷盆、解剖针、放大镜、镊子、吸虫器、显微镜、体积分数为70%酒精、纱布、硬质饮料罐、剪刀、笔、标签第87页方法步骤及结果统计:制作取样器:可选择直径为

cm硬金属饮料罐,在高度为

cm处剪断,这么取样器容积约100ml。取样:

将表土上落叶轻轻拨开,用手

罐子,将其按入土中,按压到罐底与地表

,用花铲将罐内土和罐子

挖出,并倒入塑料袋中。在塑料袋上标明取样时间、地点和姓名。采集小动物:

将取到土壤样品放在

内,用

拨找小动物,同时用

观察,发觉体型较大小动物,可用包着纱布

取出来,体型较小则能够用

采集。采集小动物放入体积分数为

酒精溶液中。5

5

往返旋转几乎齐平一起瓷盘解剖针放大镜镊子吸虫器70%第88页误区警示本探究注意事项:1.取样时应注意随机取样,防止人为心理作用,以防止结果偏差较大。2.动物类群因所取地段不一样,可能差异较大。3.取样时尽可能不要破坏环境,同时注意安全。问题:本探究中只取一次样本,结论与实际是否有偏差?如有,请你设计一个方案来提升试验准确度?同时同地取一样样本,取其平均值。第89页(06江苏)土壤动物含有趋暗、趋湿、避高温习性,下列图A、B、C、D4种土壤微型节肢动物分离搜集装置中,最合理是D土样筛网土壤动物搜集瓶A土样筛网土壤动物搜集瓶热光源B土样筛网土壤动物搜集瓶冷光源C土样筛网土壤动物搜集瓶电热板A第90页试验十七: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演替(3-p112)(略)1.试验原理:在有限空间内,依据生态系统原理,将生态系统含有基本成份进行组织,构建一个人工微生态系统是可能。但同时,这个人工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有条件,也可能是短暂,它会发生群落演替。2.试验目标:设计一个生态缸,观察这一人工生态系统中群落演替情况。第91页3.试验步骤:(1)按100cm×70cm×50cm标准制作生态缸框架。

(2)在生态缸内底部铺垫沙土和花土,花土在下,一边高,一边低;沙土城上,沙土层厚5-10cm。在缸内低处倒进水。将搜集或购置动物和植物放在生态缸中,其中浮萍、水草与小乌龟放在水中,仙人掌或仙人球移植到沙土上,蕨类植物和杂草移植到花土上,蚯蚓与蜗牛也放置在花土上。

(3)封上生态缸盖。将生态缸放置于光线良好地方,但要防止阳光直接照射。

(4)每一天观察一次生态缸内生物种类与数量改变,而且进行统计,连续观察一星期。第92页第四类试验:调查、模拟及其它试验(3个)经过模拟试验探究膜透性(略)调查常见人类遗传病模拟尿糖检测(略)第93页试验十八经过模拟试验探究膜透性1.试验原理:一些半透膜(如动物膀胱膜、肠衣等),能够让一些物质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或者(玻璃纸)水分子能够透过,而蔗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