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自《春思曲》的创作与演唱研究分析研究 音乐学专业_第1页
黄自《春思曲》的创作与演唱研究分析研究 音乐学专业_第2页
黄自《春思曲》的创作与演唱研究分析研究 音乐学专业_第3页
黄自《春思曲》的创作与演唱研究分析研究 音乐学专业_第4页
黄自《春思曲》的创作与演唱研究分析研究 音乐学专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歌唱艺术是一种将语言和音乐结合起来给人以美感享受的艺术表达方式,歌唱活动是在尊重声乐作品创作者的基础上,对声乐作品的再创作活动,也是演唱者的一种情感体验和表现过程,没有情感的歌唱表演必然是空洞、枯燥,没有灵魂的。歌唱艺术中的情感体验和表现是通过歌唱诠释声乐作品的两大重要因素,是歌唱艺术的生命线,是达到艺术高境界的关键环节。本文从歌唱艺术情感的内涵和重要性出发,以黄自的作品《春思曲》的创作和演唱为例,分析了歌唱艺术中的情感体验和表现方式。关键词:歌唱艺术;情感体验;黄自;创作风格;AbstractSingingartisakindofartisticexpressionwhichcombinedlanguageandmusictogivepeopleaestheticenjoyment.Singingactivitiesisnotonlyare-creationactivityforthevocalmusicworksbasedonrespectofvocalcreator,butalsothesinger'semotionalexperienceandperformanceprocess.Singingwithoutfeelingmustbeempty,boringandsoulless.Insingingart,twoimportantfactorsareemotionexperienceandperformance,whichistheinterpretationofthevocalworks,isthelifelineoftheartofsinging,isthekeytoachievefineartrealm.Inthispaper,fromtheconnotationandimportanceoftheartofsingingemotion,withtheworksofHuangzi"HomesickandSpringNostalgia"musiccreationandsingingasanexample,theartofsingingemotionalexperienceandexpressionwasanalyzed.Keyword:Singingarts;Emotionalexperience;HUANGZI;Creationstyle

目录TOC\h\z\t"一级标题,1,二级标题,2,三级标题,3"Abstract 2目录 3引言 4一、黄自艺术创作介绍 4(一)黄自的艺术创作 41、创作背景 42、创作风格 4(二)艺术歌曲创作的分类 41、古诗词艺术歌曲 42、爱国艺术歌曲 53、抒情艺术歌曲 5二、《春思曲》音乐赏析 5(一)音乐特点 51、风格特征 52、歌曲旋律 53、音乐结构 6(二)情感表达 7三、《春思曲》演唱中的艺术把握 7(一)演唱的定位 71、音准和音量的和谐 72、音色音调的情感表现 8(二)艺术情感 81、感悟“主人公”的情感体验 82、歌唱情感收放有度 9(三)演唱技巧 9四、结语 9参考文献 10致谢 11

引言歌唱自古以来都是人类用以抒发情感和交流感情的一种最自然、最亲切、最直接的艺术形式。歌唱艺术的表演过程是歌唱者通过自己对声乐作品的理解,结合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声情并茂的演唱,准确生动地再现声乐作品的艺术形象和情感世界[1]。歌唱者要发挥最佳的演唱水平,声音的美感固然重要,却不能轻视情感的表现。情感是歌唱艺术的灵魂[2],只有将歌声与情感结合,情感与心灵结合,以情带声、以声诉情,声情并茂的歌唱,才能把声乐作品的艺术内涵和美感生动地展示给观众。本文以著名音乐教育家黄自的作品《春思曲》为例,从黄自的作品创作、歌曲风格以及演唱把握等几个方面探索歌唱艺术中的情感体验与表现形式,对如何在歌唱中把握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进行了系统阐述。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黄自艺术的主要创作及歌曲的分类情况和风格展现;第二部分分析了《春思曲》的音乐特点和所表现出的情感色彩;第三部分对《春思曲》演唱中的艺术把握和情感表达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一、黄自艺术创作介绍(一)黄自的艺术创作1、创作背景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省川沙县人,享年34岁。他是我国著名的近现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理论家,更是中国近代作曲界第一位导师[3]。黄自的艺术歌曲风格雅,技法精湛,结构规范严谨,句法清晰,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声乐作品创作风格。黄自的作品创作大多集中在上个世纪的三、四十年代,中国传统文化同西方文化进行试探性融合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黄自的创作从中国的民族音乐特点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要求出发,大胆借鉴西方的作曲技法及和声技法,因而黄自作品的旋律曲调就呈现出了明显的民族化的特点[4],以爱国歌曲和抒情艺术歌曲题材为主,其中尤以抒情歌曲最具特色。在抒情类艺术歌曲中,《春思曲》是最具黄自特色的代表性的作品。这首歌曲创作于1932年,是黄自第一本独唱歌曲集《春思曲》里面的一首同名艺术歌曲。它是黄自学习欧洲作曲理论,与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结合方面大胆探索的成果。2、创作风格黄自倡导音乐创作走民族乐派的道路,主张探索音乐的民族风格。黄自创作的抒情艺术歌曲技法娴熟,情感细腻真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是他全部创作中最有艺术价值的部分[5],他在遵循艺术歌曲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将中国古典诗词精品和现代优秀的诗歌与他那清雅的乐韵融为一体,创作出来的歌曲具有独特的高雅、古典的气质,如《春思曲》、《花非花》、《玫瑰三愿》等,歌曲曲调优美,意境绵长,唱起来朗朗上口。黄自以古诗词为范本的艺术歌曲也非常有特色,他善于用精辟的音乐语言表现诗的境界,音乐语言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与诗歌结合的非常妥贴,如《思乡》、《点绛唇·赋登楼》等,以民族化的音乐语言、丰富的钢琴伴奏手法来体现歌曲的人物性格和身临其境的诗情画意。(二)艺术歌曲创作的分类1、古诗词艺术歌曲黄自从小就对中国古诗词艺术十分的热爱,他具有极深的文学修养。古代诗词平仄分明,意境悠长,为古诗词作曲,是将中国古代诗词的名称和内容融于音乐作品的创作,是对古代历史文化的再现型创造。依据古典诗词的意境创作的作品,如《点绛唇·赋登楼》(王灼)、《花非花》(白居易)、《峨眉山月歌》(李白)、《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等都是其作品中的优秀之作。这些作品呈现出以下共同的特征:一是歌词均选用古代名家或根据名家诗篇改编的词句,含义深邃、耐人寻味;二是歌曲旋律与歌词意境紧密结合,能表现出歌词的理念;三是规模较小,一般采用两段体形式;四是在音乐的写作上努力运用西洋的作曲技法,但不失中国古朴的音乐风格,作品旋律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做到了中西音乐的结合。黄自熟练地运用对比复调和模仿复调的写作方法,削弱了和声功能对音乐的束缚,使音乐具有清新、古朴、深邃的风格,体现出“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美学意境[10]。2、爱国艺术歌曲黄自从小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的熏陶,有不少爱国主义题材的作品,他创造了大批具有强烈爱国主义色彩的艺术歌曲,用音乐来鼓舞人民的士气。他的爱国歌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炽烈的救亡热情,代表作有《抗日歌》、《旗正飘飘》、《九一八》、《热血歌》等。3、抒情艺术歌曲黄自的抒情艺术歌曲,在他所创作的作品当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他运用新体诗作为歌词,注重抒情性和艺术性的结合,十分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旋律上优美流畅,对歌曲自身的内涵也十分重视。作于1932年的《思乡》、《春思曲》和《玫瑰三愿》三首作品,均为黄自抒情歌曲的代表作[6-8]。《思乡》通过对早春景色的描写,借景抒情表现出作者内心忧伤的离愁别情,歌曲清新淡雅、韵味无穷。全曲采用二段曲式,第一段写景,第二段抒情,在最后一句“问落花随渺渺烟波是否向南流”是全曲高潮。《春思曲》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位少妇在“潇潇夜雨”中思念丈夫的孤寂情景,曲调一会儿清晰明快一会儿却又虚无缥缈,用音乐的色彩性转调描写春光,更衬托了现实生活的孤寂与悲凉。《玫瑰三愿》以玫瑰花为描写对象,以拟人语气表达了玫瑰花的愿望,实际是抒发个人的所思所想。歌曲采用钢琴伴奏、小提琴组奏和人声演唱的方法,伴奏的效果更加细腻,小提琴声部旋律柔和多变,和演唱旋律有机结合,形成鲜明对比而又互相支持,宛如两位美丽的少女在进行对话,把玫瑰的寂寞、凋落、不幸与寄托表现出来,歌曲借玫瑰花的三个愿望表露人们内心的独白与觉悟,寄托了当时一个民族渴望得到自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9]。客观上讲,抒情艺术歌曲是黄自先生全部创作中最有艺术价值的部分,而《春思曲》是黄自最具代表性的抒情艺术歌曲之一,无论从创作思路、曲调风格还是旋律结构方面都是抒情艺术歌曲的典范。韦瀚章的长短句歌词清丽典雅,富于韵味,黄自谱的曲生动流畅、优美含蓄,两者珠联璧合、堪称一绝。二、《春思曲》音乐赏析(一)音乐特点1、风格特征黄自艺术歌曲给人的最深印象,莫过于其中所流动的优雅、含蓄的美,舒缓平和的旋律,精美别致的伴奏。它没有歌剧咏叹调那种具有强烈矛盾冲突、起伏跌宕的旋律。就像我国古代著名音乐家阮籍的音乐美学思想,即“乾坤易简,故雅而不烦”。创作于1932年的《春思曲》是中西结合的风格,由西方调式中的大小调加上中国古诗词酝酿而成。黄自在歌曲中倾注了自己的感情,隽永精致、含蓄清淡,继承了传统的以悲为美的音乐美学思想,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春雨绵绵,大地回春,而主人公内心孤苦无盼,凄凉伤感,盼望恋人归来的悲凄画面。歌词为抒发细腻的个人情感,比较诗意和理想化。整首曲子形象鲜明,感情细腻,意境含蓄优美,词与曲、旋律与伴奏的结合有艺术上的独到之处。2、歌曲旋律旋律是歌曲的灵魂,是首先映入听众眼帘和耳朵的情绪表现。旋律的表现性,与中国的书法、绘画等艺术作品相似,非常注重音乐的横向进行;而在艺术风格上,旋律的韵味处理,强调形散神而不散。黄自的《春思曲》打破了原有的作曲技巧,采用下行的旋律的特征,抑扬顿挫地表露出了女主人公的悲伤、凄凉、低落情绪。音乐的跨度不算很大、跳动也不大。整个曲调流畅朴实,感情细腻真挚,形式简洁而特具文人特色,以非常鲜明的旋律表达出主人公对恋人真挚深厚的感情。旋律进入主题后,紧张、急促的情绪贯穿于整首曲子中,此外曲子中多处运用三连音、切分音、和弦分解齐弹、八度加低音、空拍和休止符,拍子的变化也比较丰富,震音的运用更加突出强调了歌曲的高潮和情感。3、音乐结构依据古诗词的涵义和韵味,《春思曲》采用不常见的12/8拍,小柔板速度,曲式结构是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其中多处作者运用了独具匠心的艺术处理[12]。全曲在形式上可分为AB两个乐段,A段以“潇潇夜雨”为背景,采用轻柔缓慢的伴奏与抒情旋律相结合描写夜雨来表达“潇潇微雨闻孤馆”的意境。在歌曲的前奏部分,钢琴用造型手法与和声手法传达出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一开始右手是由连续不断的12/8拍音程叠置重复进入,匀速的弹奏用以模拟春雨的淅沥声,展现“潇潇夜雨”的细腻景致。音乐的调式是d自然小调和d和声小调的混合,钢琴前奏音乐开始用右手轻柔、缓慢的三连音伴奏和弦,把人们带进了淅淅沥沥的春夜雨为歌曲主题的背景,随后全曲开始以E为主音的连续下行,表现了主人公低落而哀伤的情绪。钢琴伴奏部分反复出现固定的节奏型,而主题在左手传奏部分部低以低八度形式同时出现,在艺术上造成一个感人至深的美境,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主人公那种思念亲人,孤苦无盼的悲切。旋律变化如图2.1所示:图2.1A乐段部分旋律结构B段从“小楼独倚”开始,曲式打破了之前的稳定性,出现了调性色彩的转移。描写雨滴的伴奏音型从此消失,出现了描写杨柳随风飘荡的新的音型。从此时起,孤独的雨夜一变而成为陌生的春景,调性也变得明朗起来,由f小调转入F大调,并出现清新可喜的五声音调,音乐用色彩性的转调描写春光。伴奏织体采用分解和弦衬托着旋律,并结合切分节奏的多次运用,表现了主人公激动而进发的热情。B段的旋律变化如图2.2所示:图2.2B乐段部分旋律结构(二)情感表达《春思曲》用半文言的语气描写了妻子对远在他乡丈夫的思念。《春思曲》不仅歌词清新婉丽、典雅含蓄、富有韵味,而且它的旋律也非常精致、优美,富有意境,和歌词搭配得相得益彰,表现了一位少妇对多年未见的丈夫的深切思念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歌曲的前半部分:“潇潇夜雨滴阶前,寒衾孤枕未成眠,今朝揽镜,应是梨涡浅,绿云慵掠、懒贴花钿。”[11]描述了绵绵的春雨下了一夜,孤独的少妇一夜无眠,早晨醒来消瘦无神,懒得梳头和打扮。寥寥几笔,便在人们面前描绘出了一幅丝丝清雨滤过的春夜后,佳人对镜自怜,日夜思念郎君无心妆扮的动人画卷。反复多次听了不同版本的《春思曲》音乐和歌曲,乐曲演奏中最能打动我的就是中央芭蕾舞交响乐团的《春思曲》。曲中开头和中间反复出现的、看似简单的钢琴伴奏用小三度同音重复12拍描绘出丝丝小雨的意境,有仿佛分飞的劳燕在天空中徘徊,主人公那种哀怨、纠结的心情表现得含蓄而缠绵。厚重的大提琴表现了主人公复杂而悠远的思绪,在表面平缓的节奏下感受到主人公的那种难以言表的思念。第二段中间出现了稍微明朗欢快的乐段,但马上又回归到之前的节奏上,表现了女子目睹杨柳吐新、双燕欢语而生出无限惆怅和迷惘空忽的心绪。春天散发的生机与主人公幽怨的心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位哀怨、伤感的女子形象跃然眼前。《春思曲》的演唱中,陈淑芳的演唱我最为欣赏,她的歌声情真意切,悠长动听,唱出来了主人公的那种内心的郁郁寡欢和睹物思人的悠悠思绪,让人百听不厌。三、《春思曲》演唱中的艺术把握(一)演唱的定位1、音准和音量的和谐在《春思曲》中充分体现了调式调性转换、临时变化音、临时移调等,以增强乐曲的色彩变化而常用的创作手法。调式转换、临时变化音的出现势必会增加歌曲音准的难度。要知道,音准不仅仅是试唱上的问题,对于歌唱者来说,往往是体现歌唱基本功过不过硬的问题。有些人试唱时可以把曲调唱的很准,可是一旦面对观众放声高歌时就走音了,甚至于不该走音的地方也把握不住了,这就是发声的方法影响了音准,心理因素影响了音准;还有的人放声高歌时不走音,而当要求声音控制音量时或是控制音色时,音准就不行了。所以,音准的问题对于歌唱者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尤其是演唱艺术歌曲时,在如此这般精致典雅的作品中,忽然间一个不协和的高音出现,实在是太煞风景了。2、音色音调的情感表现《春思曲》整首歌曲的演唱是具有一定难度的,音域从中央C到小字二组的g音,虽只有十二度之宽,但音程跳跃大,变化音多,调性色彩变化多,因此,演唱者必须具有较强的音色调节能力,才能较好的把握作品,表达出其中细腻的情感变化。要注意处理好字、声关系,要做到“声中无字,字中有声”[14]。歌曲开始的第一个“潇”字在小字二组的f上起音,我通常提前做好充分准备,使声音有控制的、轻柔飘逸的唱出。此时,音色不宜太亮,采用柔和略暗而集中的音色来刻画少妇内心的失落与孤独。从“应是梨涡浅”的“浅”字起调性转向f小调和F大调,这里用降半音和减七和弦配合“浅”字,表现春光的宛然。“绿云慵掠,懒贴花钿”一句在调性上包含了小调的因素,这旋律则断断续续,表现出娇柔无力的形象。“懒贴花钿”一句从属十一和弦进入到主和弦,在实际演唱时,下行的大三度是用滑音滑下来的,好像一声长叹,表现出低徊无限之感。此乐段的音域跨度虽不大,但音程起伏跳跃较大,变化音多,较难以掌握[15]。歌者在演唱时需用轻柔有控制的声音表现如诗般的离愁雨夜,乐曲中的大跳音程及旋律要唱得平稳、圆滑、连贯自如。从“小楼独倚”起是第二乐段,“陌头杨柳分色上帘边,双燕吱吱语过画栏前”的转调顺序是:F大调—f小调—E大调—C小调—F大调。“前”字利用升E=F的等音关系进入F大调。从“忆个郎”起,节奏逐渐紧张起来,并出现一系列的强音,少妇以热烈的情绪唱出了自己的心事。最后,钢琴伴奏又出现了“潇潇夜雨滴阶前”的主题,说明“化成杜宇,换他快整归鞭”只是一种幻想,现实生活还是孤独与寂寞的。《春思曲》的变化音较多,但并不难抓准,歌者要清晰地找到音与音之间的关系,用自然转调的概念唱好它。整个曲子演唱时要掌握好层次段落,准确地把握感情,恰当地运用音色,合理地安排节奏,在统一的基调下,把人物的性格细致而准确地揭示出来,使这首歌曲完美的艺术价值得以充分地体现,打动人们的心灵。(二)艺术情感歌唱是依靠声音作为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什么样的作品就应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如果说歌剧是擅长表现史诗般壮丽或情感冲突激烈的内容的话,那么艺术歌曲则比较小巧,更善于表现细微的、相对单纯独立的情感情景。1、感悟“主人公”的情感体验演唱者只有与作曲者达到一种精神和思想上的共鸣唱出作品的“神”,才能真正达到演唱作品的最高境界[13]。因此,在演唱时,不仅要认真领会其伴奏的每一细节,而且要深入理解词曲的含意和音韵,达到对现实世界超越的心境,和作品里的主人公共生息、同忧郁,在自己的心里产生强烈的情绪,获得与主人公同样的情绪,达到心境共鸣。《春思曲》这首曲子主要表现了在春雨潇潇中一位痴情女子对远方的心上人的思念情怀,给人一种孤独、惆怅、向往和期待的感觉,因而整个曲子的基调是柔弱、舒缓和忧伤的。每次在演唱这首歌曲之前,我总会在内心默默朗诵两遍歌词,力图从中感受主人公忧伤和思念的情怀,并且在一开始演唱时应采用弱声的方式,来表现主人公的一种睹物思人的悠悠思绪,并注意保持气息的缓缓流动与意念的连贯性。在演唱“寒衾孤枕未成眠”时,我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柔弱女子独坐孤灯前的悲凉画面,并将自己置身于画面中充分理解主人公痛苦忧郁的心情,用柔和而略带颤抖的声音唱出其中欲哭无泪的哀怨,演唱休止符时做到声断而情不断,表达出一种气塞咽喉的悲伤情怀。在唱“忆个郎远别已经年”时,我在唱到“郎”字的时候借助气息的增强来放大音量,借以表现主人公内心的那种愤懑之情,但有收有放,把握好分寸,仍要保持全曲的基本风格,增强声音的流动感。最后一句“不化成杜宇,唤他快整归鞭”在演唱时我借助通过高音和强音来表现出痴情女子哀怨、急切的思念之情,将主人公平静外表下内心思绪的澎湃和跌宕表现出来。2、歌唱情感收放有度《春思曲》属于抒情性的艺术歌曲,更需要细腻准确和精美。因为这首作品属于古典诗词,清新隽永,那么就应该表现出与歌词相呼应的典雅大方、优美自然,声音就不能太阳刚。这首曲子主要是抒发情怀,演唱时就要求声音相对柔和些,音色要求圆润平和,不需要很强的戏剧性;气息控制要适当,不能过分猛,韧性要强,声音出来要有弹性,喉咙间保持的力度也要适中,中间有些地方音区跨度较大的,注意中低音要结实,高音要通透,声音要滋润而有弹性。另外,变音在《思春曲》中是其点睛之处,且数量较多,不仅要唱准,而且相对于主音要稍弱一些,把重音及延长音强调在主干音上。这样不仅能更好地诠释古典诗词的古韵与雅致,而且可以形成对比与统一,从而达到音乐的和谐。歌曲的演绎除了对作品整体、局部准确的把握,对歌曲的速度变化、力度变化也有要求。比如演唱时速度快慢的处理,要根据作品自身的内容、情绪和风格的不同做具体的处理,由于感情表达的需要,在节奏上有渐慢处理,把握这种变化时就要求动中求稳,稳中有动。(三)演唱技巧在把握歌曲情感基调、体会音乐作品的语言魅力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演唱的技巧,可以使演唱效果锦上添花。通常情况下,我会首先通过朗诵的方式加深对歌曲内容的理解,体验歌词里相对写实的内容进发出来的感情。同时朗诵对于消除演出前的紧张情绪,集中注意力非常有效。其次,在演唱《春思曲》的时候,要特别注重音色和音调的把握,以及整首歌曲的音色的一致和连贯性,收放自如。结合伴奏,不露痕迹地寻找最佳时机调整气息,通过音调的变换来表达情感,让演唱达到“柔而不弱,声断而情留”。四、结语《春思曲》是我国艺术歌曲大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对这类优秀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和研究,对我国传统优秀艺术歌曲的传承和发扬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系统阐述了黄自先生的创作背景、创作风格,重点介绍了《春思曲》的音乐风格和特点,及其所表达的情感意境,在此基础上对《春思曲》的歌唱艺术的掌握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与“主人公”的情感共鸣以及通过音色音调的控制来表现歌曲的情感意境等方法。综上所述,歌唱艺术作为一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