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走进科幻海底探险——《海底两万里》导读激趣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有这样一部小说,在人类还没有发明电报的时候,小说中的人物已经在用电报传递信息;在人类还没有制造出飞机的时候,小说中的人物已经驾驶直升机来往;在人类还没有着手登月工程的时候,小说中的人物已经坐在一颗大炮弹里,被发射到月球上。

你知道它是哪本小说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海底两万里》,去科学畅想,海底探秘。

二、出示导读目标:

1、初步感知全书内容,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2、初步掌握跳读的方法。

三、揭秘一种神奇的“海怪"

1866年起,出现了一件大怪事,海洋中突然出现了一个“庞然大物”,它就像飞逝的巨礁,多艘航船莫名其妙地被撞裂。

猜一猜:这个“庞然大物"到底是什么呢?

当时有人认为这是体型巨大无比的独角鲸,还有人认为这是一种体型庞大的海洋怪物。“庞然大物”导致海洋环境变得日益危险,公众坚决要求把这头“怪物"从海洋里清除掉。美国海军部派出一艘高速驱逐舰,装备精良的捕捉器具,艇长和全体海员同仇敌忾、热情高涨,对捕获“独角鲸”充满必胜的信心。结果怎样呢?

经过了千辛万苦,“怪物"未被清除,驱逐舰反被“怪物”重创,阿龙纳斯和他的仆人康赛尔以及为清除“怪物"被特意请到驱逐舰上来的捕鲸手尼德.兰,都成了“怪物”的俘虏!结果发现“怪物"是一艘尚不为世人所知的潜水艇,名“鹦鹉螺”号。

猜一猜:这三个俘虏最后被怎么处置了呢?

艇长对俘虏很优待,为了保守秘密,不许他们离开。阿龙纳斯一行别无选择,只能跟着周游各大洋。十个月后,这三个人才逃脱。生物学家才把这件海底秘密公诸于世。

这艘庞大的潜艇到底什么来历,有哪些神奇之处呢?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

四、参观一艘奇特的潜艇

(一)跳读小说第十二章和十三章,说一说:这艘潜艇有哪些奇特之处?

跳读提示:

1.用笔划出介绍潜艇的句子,快速读一读。

2.其它无关的文字快速跳过。

以下是文章摘录部分内容(白板显示):潜艇的每一个部件都是来自地球的不同地方,而且还都隐瞒了用途。龙骨是在克勒索铸造的,推进器主轴由伦敦庞尼公司铸造和加工,船体钢板由利物浦的利尔德工厂出品,螺旋桨由格拉斯哥的斯科特工厂制造……

我在大洋中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修建了自己的厂房。我的工人,也就是我现在的好伙伴们,在那里接受了我提供的培训。和我一起把我们的‘鹦鹉螺’号安装好。竣工以后,我们就放火烧毁了我们留在荒岛上的痕迹。

这个圆筒从头到尾的长度正好是70米。潜艇的横梁最宽处是8米。外部轮廓呈流线型,航行时排水方便,水不会阻碍潜艇行进。

“鹦鹉螺"号船体由里外两层船壳构成。里外两层船壳用角钢连接,因此船体非常牢固。的确多亏了这种细胞型构架,船体像一块儿实心的铁块一样坚固。由于钢板连接工艺完善,船体结构匀称,所以能经得住海上最大的狂风巨浪。

“阿龙纳斯先生,我仅仅提醒您这一点:我所有的一切全都取之于海洋——利用海洋发电,电能为“鹦鹉螺”号供热、光、动力,总之,海洋给予‘鹦鹉螺’号生命。"

通过阅读,我们知道了:

1.各大知名公司制造零件,再在小岛上秘密组装调试。——制造精良神秘

2.潜艇的长度正好是70米,横梁最宽处是8米。——体积庞大

3.双层船壳犹如钢铁一样坚固,能经得住海上最大的狂风巨浪。——构造坚固

4.从海水中提炼钠发电,为“鹦鹉螺号”提供热、光、动力。——技术先进

制造这一艘潜艇肯定是相当耗时耗力耗材的,我们记忆中的潜艇应该是长长的梭形,体积较小便于在海底穿梭,那么这艘体积庞大的潜艇内部会是什么样儿的?

出示“鹦鹉螺"号潜艇复原图:它的内部都有哪些设施?你最想了解哪处设施?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它的内景是什么样的。

我们一起参观一下它的图书室。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谈谈你的阅读感受。

在这些藏书中间,我发现有古代和现代大师们的代表作,也就是说,全都是人类在历史学、诗歌、小说和科学方面创造出来的最优美的作品,从荷马到雨果,从色诺芬尼到米什莱,从拉伯雷到乔治.桑夫人的作品,一应俱全。不过,这里的藏书主要是科学书籍,机械、弹道、水文地理、气象、地理、地质等学科的书籍不会少于博物学方面的著作。我明白了,这些学科是艇长重点研究的学问。我在书架上看到了洪堡全集、阿拉戈全集,以及傅科、亨利·圣﹣克莱尔·德维勒、夏斯莱、米尔恩·爱德华兹、卡特法热、廷德耳、法拉第、贝特洛、塞奇司铎、彼特曼、莫里少校、阿加西等人的著作;还有科学院的论文、各地理学会的会刊等。我的两卷著作也放在了显著的位置,也许正是这两本书使我得到了尼摩艇长比较善意的接待。在约瑟夫·勃特兰的著作中,那本《天文学奠基人》的书使我得以推算出一个确切的日期:我知道这部书于1865年出版,由此可以断定,"鹦鹉螺"号的建造不会在这之前。

生一:从文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这里的图书室藏书丰富,书籍种类很多。有历史学、文学、科学方面的书籍,应有尽有。我们完全想象不到潜艇里面还可以有这么高大上的图书室。

师:但是唯独没有政治经济方面的书籍。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自由谈论)

生二:从文字中可以看出艇长学识非常渊博。

师:艇长在给阿龙纳斯讲潜艇的概况、结构、动力时,可以说是侃侃而谈,如数家珍。他在物理、化学、地质等方面非常精通,这主要得益于他广泛的阅读。

生三:可以看出艇长非常富有。

师:我们来看第11章的导读部分的文字,可以看出这艘潜艇上除了有大量的书籍,还有各种艺术珍藏品。这艘潜艇造价200万法郎,加上各种珍藏品,总价值四五百万法郎。艇长拥有的财富可以说是富可敌国。他曾亲口告诉阿龙纳斯教授说他的财富可以轻而易举地偿还法国几百亿的债务。

下面我们就去结识这位神秘的艇长。

五、结识一位神秘的艇长

“鹦鹉螺号”艇长尼摩是个不明国籍、自称“跟整个人类断绝了关系"的神秘人物,他富有同情心,知识渊博、带有浪漫、神秘色彩,逃避人类,蛰居海底,而又隐隐约约和陆地上的某些人有一种特殊联系。“尼摩”,在拉丁文里就是子虚乌有的意思。这一切都给这部小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听了我的介绍,同学们是不是越发地好奇,迫不及待地想要跟随这位艇长一起去开启一段奇幻的旅程呢?

六、开启一段奇幻的旅程

(一)读目录,画航线。

请同学们在目录中圈画出相关海域,看看他们在航海中经过了哪些地方?

根据这个目录可以看出他们的航海路线是: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南极海域——大西洋——北冰洋,大家都学了世界地理知识,对这个路线应该都很熟悉吧!这次远航穿越了世界四大洋,这是一段全长十一万公里的海底行程。

这么漫长的环球海底旅行,沿途中肯定会有各种海底奇观。

同学们一定都在电视上或者是旅行途中亲眼看见过海底世界吧,你都知道有哪些海洋生物呢?先来欣赏几幅图片,有海星水母和各种鱼类,跟你见过的海底景观一样吗?

我们再来结合小说内容进一步认识这些丰富有趣的海洋生物。

(二)丰富多彩的海洋生物

跳读第十六章《漫步海底平川》,说说文中都写到了哪些海洋生物?

跳读提示:

1.用笔圈画出海洋生物的名字,快速看介绍。

2.其它无关的文字快速跳过。

我们一起阅读文中的这一段:珊瑚虫和棘皮动物俯拾皆是:色彩斑斓的叉形虫,茕茕孑立的角形虫、纯洁无瑕的眼球丝虫、蘑菇状耸起的菌生虫、吸盘贴地形似花坛的海葵、星罗棋布的海星、瘤状的海盘车——真像水仙子手绣的精美花边,齿形的边饰因我们走动掀起的轻微波动而左右摇摆。把成千上万密布海底的软体动物的绝佳标本——环纹扇贝、槌贝、水叶甲、真会蹦跳的贝壳、马蹄螺、红冠螺、形似天使翅膀的风螺、叶纹贝——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海洋生物踩在脚下,令我于心不忍。但我们必须往前走!我们不断地向前走着。成群结队的僧帽水母在我们头顶浮动,它们的蓝色触须在随波飘动;有天蓝色花边点缀的望月水母乳白或粉色的伞膜,为我们遮挡阳光;更有那发光的水母,在黑暗中泛着磷光,为我们引路。

读完之后你有哪些感受?

生一:这段中写到了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有叉形虫、角形虫、眼球丝虫、菌生虫、海葵、海星、海盘车、环形扇贝、槌(chui)贝、水叶甲、真会蹦跳的贝壳、马蹄螺、红冠螺、风螺、叶纹贝、僧帽水母、望月水母、发光的水母,这些海底生物们太可爱了,是“我"平生所没有看到过的奇观。

生二:语言非常优美,每种生物前都有丰富的修饰词,而且绝不雷同。可见作者的文学功底非常深厚。读后让人仿佛置身于美丽奇幻的海底世界。

指导学生朗读。

师:其实书中还有太多奇怪的生物种类:如水草是笔直的、沿着垂直线生长;珊瑚是形态各异的;海鱼是像鹌鹑一样小,有的会飞,有的跳来跳去。海底还有大蜘蛛、章鱼、鲨鱼,还有最大的珍珠等等,让人目不暇接的同时还耳目一新。

出示图片:书的后半部分还有很多沿途奇观,如穿越海底森林、漫步珊瑚王国、发现海底隧道、挖掘海底宝藏等等,这些都等着同学们去书中一饱眼福。

很多同学可能会有疑问:写这些奇幻文字的作者是不是曾经乘坐潜水艇看到了美丽的海底世界,于是用笔把它们记录下来了呢?作者生活的那个时代造船技术是怎样的呢?这是19世纪外国的轮船。

当时人们还没有发明潜水服和可以在水下遨游的潜水艇,更别说能看到奇幻的海底景象,在小说发表25年后,人们才制造出了真实的潜水艇,与小说描写的大同小异。所以说作者凭借自己的想象如此精准地把它们预先描绘了出来,真的是太了不起了!

在漫长的海底旅行中,除了可以饱览沿途的奇观异景,肯定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险情,因为毕竟海底世界有太多的未知性,同学们可以大胆猜测下,他们都会遇到哪些险情?

(三)惊心动魄的血腥场面

请大家跳读第三十六章《抹香鲸和长须鲸》

用笔圈画出“鹦鹉螺”号与抹香鲸争斗的场面描写。其它文字全部跳过。

这是从文中节选出来的文字,我们一起来阅读:

“鹦鹉螺号"朝着抹香鲸中间冲了过去,以便把大头鲸群拦腰截断。“鹦鹉螺”号简直是尼摩艇长手中的一把神奇的鱼叉,射向那一个个肉墩,从它们中间穿行而过,随后留下两段还在抖动的身躯。洋面上热闹异常,受到惊吓的抹香鲸发出了阵阵刺耳的咆哮声和恐惧的吼叫声。有好几次,十来条抹香鲸合在一起试图用它们沉重的身躯压垮“鹦鹉螺"号。我们透过玻璃还看见它们布满牙齿的嘴巴和令人望而生畏的眼睛。我们感觉得到他们一直紧紧地缠着我们的潜艇,就如同一群狗在矮树丛里紧追一头公猪不放。“鹦鹉螺”号毫不担心她们巨大的重量和强大的压力,而是开足马力,将它们托来拽去,要不就把它们重新带回洋面。洋面上覆盖着一层残缺不全的抹香鲸尸体,即使威力无比的炸弹也不可能更强烈地把这一对对肉墩炸得如此四分五裂、体无完肤。我们身上长满疙瘩、蓝背白腹的巨大尸体之间转悠,几条受了惊吓的抹香鲸在往远处遁逃。方圆几海里的海水被染成了红色,“鹦鹉螺"号在血海中游弋。

因为抹香鲸残杀长须鲸,“鹦鹉螺号”为了保护长须鲸,杀死了成群的抹香鲸,读了这段文字,你脑海中会涌现出哪些词来准确描述这个场景?你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确实是一场惊心动魄、血腥残忍、惊险刺激的生死决斗。

(四)险象迭生的遇险经历:

其实书中还有很多险象迭生的遇险经历,我们一起来看章节导读:第二十二章尼摩艇长的闪电导读:巴布亚的土著人发现了我们,他们追赶到沙滩,后来还划来独木舟围住"鹦鹉螺"号,企图向我们发起进攻。尼摩艇长将电通到艇外壳,土著人触电后吓得魂飞魄散退走了。"鹦鹉螺"号被涨起来的海潮托起,离开了珊瑚石床,时间正如艇长所预料的分毫不差。

第三十七章价值千万的珍珠导读:"鹦鹉螺"号被厚厚的冰墙围困,我们面临两种死法:被压死,或窒息而死。尼摩艇长镇定自若地指挥大家轮班开凿冰墙,舱内氧气越来越少,但是人们毫不畏惧,坚持凿冰。随着氧气将要用尽,尼摩艇长想出了用排沸水阻止结冰的方法。艇内已经极度缺氧了,关键时刻,尼摩艇长指挥"鹦鹉螺"号终于冲出冰墙,冲破冰原,让人们重新呼吸到了新鲜空气。

第四十章缺氧导读:尼摩艇长带我们观看一颗大如椰子的珍珠。突然一头大角鲨袭击了一个采珠人,尼摩艇长勇敢地冲上去,与巨鲨展开殊死搏斗。正当艇长危在旦夕时,尼德·兰一叉刺中鲨鱼要害,杀死了大角鲨,解救了尼摩艇长,也解救了采珠人。尼摩艇长把采珠人救到小船上,并赠送一袋小珍珠,"我"由此看到了尼摩艇长不为人知的光闪闪的另一面。

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出以上三个章节分别遇到了哪些险情。

受到过巴布亚土著的袭击,同鲨鱼搏斗、在南极被厚厚的冰层困住,艇内缺氧,艇上的人几乎不能生还。但是,凭着潜艇的精良构造和艇长的超人智慧,种种险境,均被化解,潜艇可以安然无恙地奔驰在危机四伏的海底。

(五)小结:

海底旅行不只有绚丽的风景,更是险象迭生的大冒险。书中这些遇险经历带给我们的是全新的感受,让我们体验到了另类、刺激的人生。整本书情节跌宕起伏,悬念丛生,场面描写惊险紧张,波澜起伏,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奇幻瑰丽的海底世界。书中还包含了大量地理、历史、生物、物理、地质、气候方面的知识,读者在阅读引人入胜的历险故事时,还能够轻松地获取科学知识。这部书就是科学性与幻想性的巧妙结合。

这本内容丰富、奇幻瑰丽的文学巨著到底是谁写的呢?现在我们一起去拜访这位传奇作家!

七、敬仰一位传奇的作家

儒勒·凡尔纳(1828年-1905年),法国小说家,科幻小说的开创者之一。他一生写了六十多部大大小小的科幻小说,总题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漫游》。他以其大量著作和突出贡献,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曾写过《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气球上的五星期》、《环游世界八十天》等著名书籍。

《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它于1869年开始在法国《教育与娱乐》杂志连载,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仍能以多种文字的各种版本风行世界,其文学魅力可见一斑。

法国院士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