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教材及个人知识经验了解读后感相关知识。

2.能借助教材、典型例文及个人知识经验掌握写读后感的方法。

3.能运用所学知识并结合评价量表写作、评价并修改读后感,掌握写读后感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能借助教材、典型例文及个人知识经验掌握写读后感的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并结合评价量表写作、评价并修改读后感,掌握写读后感的能力。

【教学难点】

能运用所学知识并结合评价量表写作、评价并修改读后感,掌握写读后感的方法。

一、情境激趣,导入课题

4月23日是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维加等许多著名作家或文化人士出生或逝世的日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5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世界读书日”,鼓励人们发现读书的乐趣,以节日的形式,引导人们向那种健康、高尚、纯粹的生活方式回归。

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学校语文组将举办“书香伴我成长”的主题活动,现向你征集读后感。

二、读懂文章,明确两“点"

(一)读懂文章,确定触发点

同学们,请看这五道题,特别要注意加粗的字,根据提供的课文篇目,回忆相关内容,任选一道题目回答。

(1)我觉得《》里的什么景是最美的?

(2)读了《》,我觉得里面的什么事最能勾起我童年的回忆。

(3)我最佩服《》里的哪个人,为什么?

(4)《》里主人公的什么情感最引人深思?

(5)《》里蕴含的什么哲理最启发我?

参考课文:

《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济南的冬天》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昆明的雨》

《核舟记》《再塑生命的人》《太空一日》

《背影》《秋天的怀念》

《走一步,再走一步》《愚公移山》

学生答后总结触发点

【屏显】

触发点:人、物、事、景、情、理

2.从以上参考课文中任选一篇,作为本次读后感写作的阅读材料。

(二)切合触发点,找准感动点。

《说文解字》中释:“感,动人心也。”

1.阅读下列材料,勾画出最打动你心灵的地方,并用一两句话说说你的感触或启发,用“我从感受到了"的句式表达。

材料一:

食物的圆球做成后,必须搬到适当的地方去。于是圣甲虫就开始旅行了。它用后腿抓紧了这个球,再用前腿行走,头向下俯着,臀部举起,向后退着走。它把堆在后面的物件,轮流地向左右推动。谁都以为它要拣一条平坦,或不很倾斜的路走。但并不如此!它随意走近险陡得简直不可能攀登的斜坡,而这固执的东西,偏要走这条路。这个球非常之重,一步一步艰苦地推上,万分留心,但到了相当的高度,仍不免后退。只要稍微不小心,就会前功尽弃:球滚落下,连甲虫也拖下来。再爬上去,结果再掉下来。它这样一回又一回地向上爬,只要出点小事故,就什么都完了;一枝草根能把它绊倒,一块滑石会使它失足,连球带虫一齐跌下来,搅在一起。有时经一二十次的再接再厉,才得到最后的成功。有时看到它的努力已成绝望,才肯跑回去另找平坦的路。——《昆虫记》第二章《圣甲虫》

参考:

(1)我从“它这样一回又一回地向上爬”、“有时经一二十次的再接再厉,才得到最后的成功"感受到了圣甲虫的坚持不懈。(板书:坚持不懈)

(2)我从“它随意走近险陡得简直不可能攀登的斜坡,而这固执的东西,偏要走这条路。”感受到了圣甲虫迎难而上的品质。(板书:迎难而上)

(3)我从“有时看到它的努力已成绝望,才肯跑回去另找平坦的路。"这句话中感受到了圣甲虫是懂得变通的。(板书:懂得变通)

(4)我从“谁都以为它要拣一条平坦,或不很倾斜的路走。但并不如此!它随意走近险陡得简直不可能攀登的斜坡,而这固执的东西,偏要走这条路。”我从这里感受到了圣甲虫的冒险精神。(板书:冒险精神)

……

每篇文章都只能有一个中心,那么就意味着这么多感点我们只能选一个最动人心的感点。

归纳:读懂文章,找准感点

【屏显】

感点标准:集中、深刻、新颖、健康、适合发挥。

2.根据所学知识,认真阅读所选篇目,梳理感点,思考提炼,确定一个最有价值、最适合发挥的感点。

三、探究方法,明确思路

(一)拟好题目

1.下列题目中你觉得哪些拟得比较好,请说说理由。

(1)叩问生命的力量——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后一章有感

(2)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3)一个机智勇敢的“捣蛋鬼"

(4)我最喜爱的一本书《骆驼祥子》

(5)坚持的信念——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6)海洋的秘密

明确:(2)(4)只提示读了什么书,(3)(6)只有一个题目,但不知道读了什么书,(1)(5)既有一个题目,下面还提示是写的哪本书的读后感,这样的题目是比较好的。

归纳:主副标题,体现感点

2.好题欣赏

(1)陪伴,是最明亮的温情

——读《傅雷家书》有感

(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3)心存希望,永不言弃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4)飞鸟依风徜徉,奔赴万里星河

——读《飞鸟集》有感

(5)人间烟火,友谊最暖

——《夏洛的网》读后感

(6)英雄,不会远去

——观《长津湖》有感

(二)开篇定点

开篇方法:开门见山法,引用书中名言法,呈现人物形象法、设问法等。

示例:

假日里,我读了一本书叫《昆虫记》。书中详细描写了很多昆虫的动作、习惯等。这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书中,我最喜欢的昆虫是圣甲虫。(开门见山)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别想使我屈服。”读完《贝多芬传》这本书,这句话久久在我心头徘徊,它让我热血沸腾。(引用书中名言)

一个额头有闪电状疤痕,架着圆眼镜,骑着飞行扫帚的黑发男孩,手持一根神奇的魔杖,轻轻一挥,便能带我们进入梦幻般的魔法世界。他就是我们善良、勇敢的小巫师——哈利·波特!(呈现人物形象)

你能在一个荒无人烟,没有生活用品,唯有住所,只有一片大海和一片树林的孤岛上生存吗?你能在一艘只有一丁点食物,吸取枪弹和一些并无多大用处的物品的废船上,营造自己的更好堡垒吗?(设问)

(三)适当引述

1,研读教材,了解引述的类型,探究“适当引述"的含义。

教材P.66

适当引述:要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对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直接引述,也可以对原文加以概括,间接引述。

写读后感,要以“感”为主,“感"是作文的重点。写读后感时,容易犯引述原文过多的毛病,“感”的内容单薄,被淹没在引述当中。这是要注意避免的。

明确:引述原文——直接引述,间接引述

引述原则——围绕感点,简明扼要

【屏显】判断下面引述的类型,找出作者的感点。

反复阅读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尤觉文中描写“潭中鱼"的那段文字最美:"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为何能够把这常见之景致描写得如此之美呢?我想这得益于作者的细致观察,以及全身心的投入,正可谓"细察静赏美景多”!

——读《小石潭记》有感

今天读了《核舟记》,我惊叹不已。王叔远真不愧是“奇巧"人,竟能用那么小的一个桃核,雕刻出如此精美绝伦的工艺品,让人叹为观止。___——读《核舟记》有感

2.比较下面三个句子,看哪一句作为引述更合适?

我从中,感受到了圣甲虫的坚持不懈。

A这个球非常之重,一步一步艰苦地推上,万分留心,但到了相当的高度,仍不免后退。只要稍微不小心,就会前功尽弃:球滚落下,连甲虫也拖下来。再爬上去,结果再掉下来。它这样一回又一回地向上爬,只要出点小事故,就什么都完了;一枝草根能把它绊倒,一块滑石会使它失足,连球带虫一齐跌下来,搅在一起。有时经一二十次的再接再厉,才得到最后的成功。

B这个球非常之重,圣甲虫一步一步艰苦地推上,稍微不小心就和球一起滚落下来,但它一回又一回地向上爬,有时经一二十次的再接再厉,才得到最后的成功。

C圣甲虫放着平坦或不很倾斜的路不走,偏要走险陡得简直不可能攀登的斜坡。

明确:B选项最合适,因为A句太长了,全部写下来就显得很啰嗦。读后感重在“感”,所以引述的内容要尽可能简洁,而C选项没有表现出圣甲虫的坚持不懈,而是表现了圣甲虫固执,不能体现感点。

归纳:简明引述,围绕感点

(四)深入分析

1.研读教材,探究“感受力求深入"的具体要求。

感受力求深入:读完原文后,或许你会产生很丰富的联想,但比较平常、浅显,直接写下来,可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式的。这就要反复思考、提炼,把自己的感受明晰化、条理化。写作式,还可以从多个角度或层次来思考与表述。

明确:思考提炼、表达清晰

2.根据下列文字,思考:我们可以如何分析感点?

【屏显】

这个球非常之重,圣甲虫一步一步艰苦地推上,稍微不小心就和球一起滚落下来,但它一回又一回地向上爬,有时经一二十次的再接再厉,才得到最后的成功。(引述)

我不禁感叹:这只虫子竟能这般屡败屡战,坚持不懈!(感点)

为何它如此弱小的躯体,能咬牙推着球坚持一二十次?它的一举一动在我们看来是那么的有趣甚至可笑。但圣甲虫知道,这个球是它活下去的基础,推球是它生存的本能。对它而言,没有想不想做,只有必须去做。或许正是因为这种决不妥协的坚持,永不言败的顽强,才使他最终到达了目的地。(分析)

明确:从第三段的关键词可以看出这段文字分析了圣甲虫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生存,而生存是一种本能,像这样追问原因,可以让我们的目光看得更深,我们从圣甲虫小小身体坚持的背后,看到了物竞天择的残酷,看到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倔强。这种分析方法叫做因果分析法。

3.选择一个感点,进行深入分析。

参考1:

这小小的圣甲虫为何能做到迎难而上呢因为它别无选择,只有咬牙坚持把这球推到目的地,他才能活下去。这是它的任务,更是它无法推卸的责任。正是因为它这种迎难而上的精神,才能让它们的家族在这物竞天择的环境中生存下去。

参考2:

困难从不对谁仁慈。然而圣甲虫面对困难,不曾退缩。巨球当前,道阻且长,圣甲虫一次又一次的被拉回原点。这只小虫子竟能忍受这种身心的重创,毫无怯意,勇往直前,直达顶峰。如果这不是坚持者的骄傲,那又是什么呢?

归纳:深入分析,提炼感点

(五)联想拓展

一个感点,几句引述,些许分析,显然还不能够打动别人吗,那如何生发感点,引起读者共鸣呢?

屏显:

默读材料二,思考:这篇读后感的第⑤、⑥段分别是从什么角度生发的感点?

材料二:

坚持,最快的脚步

①假日里,我读了一本书叫《昆虫记》。书中详细描写了很多昆虫的动作、习惯等。这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书中,我最喜欢的昆虫是圣甲虫。(开篇)

②书上这样写道:这个球非常之重,圣甲虫一步一步艰苦地推上,稍微不小心就和球一起滚落下来,但它一回又一回地向上爬,有时经一二十次的再接再厉,才得到最后的成功。(引述)

③我不禁感叹:这只虫子竟能这般屡败屡战,坚持不懈!(感点)

④为何它如此弱小的躯体,能咬牙推着球坚持一二十次?它的一举一动在我们看来是那么的有趣甚至可笑。但圣甲虫知道,这个球是它活下去的基础,推球是它生存的本能。对它而言,没有想不想做,只有必须去做。或许正是因为这种决不妥协的坚持,永不言败的顽强,才使他最终到达了目的地。(分析)

⑤这让我想到了,这是在写虫,又何尝不是在写人呢?居里夫人在简陋的棚屋里,忍受环境的艰苦和身体的疲惫,虽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最终在黑暗的夜里发现了略带蓝色荧光的镭。袁隆平爷爷毕其一生,躬耕田畴,坚守初心,意志坚定,成功培育高产杂交稻。还有那些奋斗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不断追求着开拓创新的人们,哪一位不是将“坚持”二字铭刻在自己的骨血中?

⑥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困难就退缩,遭遇失败就气馁。一次考试失利,就一蹶不振;一场比赛失败,就放弃爱好;一场家庭变故,就迷失自我。我想说,“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那些不急不躁、朝着既定目标砥砺奋进的人,才能在日积月累中抵达梦想的彼岸。

明确:第⑤段联系了作者所读到的感点相同的作品,由此文到彼文,既丰富了读后感,也回应了感点。第⑥自然段是在联系实际生活。生活是写作的土壤,读后感与生活体验对接,才更具有现实意义。所以,我们在联系部分,可以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实际生活中那些相似、相关、相反的内容。

归纳:广泛联想,印证感点

【屏显】

联想拓展

勾连阅读积累相似或相关

妙用生活遐思相反

你是否想到了某本书、某些名言、某首诗、某篇文章,是否也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人、某些事呢?那就请用“这让我想到了”的句式,将你的读后感生发开去。

【屏显】

请用“这让我想到了"的句式,将你的读后感生发开去。

(六)总结升华

最后我们还应对全文进行总结,对感点进行升华。力求照应开头,照应主标题,或发号召,或寄希望,或提警策。可以引用警句,起到强化和升华主题的作用。

归纳:总结全文,升华感点

方法点拨:

1.首尾照应法。

结尾与开头相互呼应,点明和升华主题,是常见的一种读后感结尾手法。

2.总结升华法。

结尾概括总结,适当升华和升华主题,做到结尾简洁、有力。

3.评价议论法。

在结尾处对书中的人或事物进行一个总体评价,明确表达出你的看法和观点。

4.名言警句结尾法。

补上结尾:

“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而是徘徊;最快的脚步不是冲刺,而是坚持。”青春路上,让我们像圣甲虫一样不畏困难,坚持向上,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绽放出属于我们青春的光芒!

四、凝练总结,学以致用

(一)凝练总结,梳理归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