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梳理文章结构,明确悼词的写法

2.归纳马克思的丰功伟绩,向伟人学习,树立远大理想。

3.揣摩重要语句,品味语言含义,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1.梳理文章结构,归纳马克思的丰功伟绩。

2.明确悼词的基本写法,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揣摩重要语句,品味语言的含义。

教学实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1883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马克思逝世。三天后,被安葬在伦敦海格特公墓,和他的夫人燕妮·马克思葬在同一个墓穴里。他的好朋友恩格斯在葬礼上发表了这篇著名的讲话——《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文章,能归纳马克思的丰功伟绩,并梳理文章结构。

2.通过揣摩重要语句,品味语言含义,能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并学会悼词的写法。

三、新课讲解

(一)简介作者: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1895),德国人,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和领袖,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在革命斗争中,他和马克思一起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他和马克思一起领导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和德国社会民主工党。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一个人继续担任欧洲社会主义者的领导和顾问。他一生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给无产阶级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学习任务一:初读文章,理清思路

活动:本文是一篇悼词,请根据悼词的写法,速读文章,梳理文章的脉络。

补充知识:(1)悼词悼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或文章。

悼词的结构开头:介绍死者的生前身份、逝世时间、地点、原因等。

主体:追述死者的经历及一生中主要成就和贡献。

结尾: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

文章结构:1.开头(第1段)介绍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情形,表达作者的悲伤之情。

2.主体(第2-7段)详细论述马克思的贡献和成就。

3.结尾(第8-9段)表达对友人的无比崇敬之情。

(三)学习任务二:品读文章,把握情感

活动1:重点品读第1段,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在开头点明马克思逝世的具体时间?

①“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交代马克思逝世的具体时间。因为本文是在葬礼上的讲话,所以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逝世的准确时间;强调这是全世界无产阶级都应当永远铭记的时刻,表达出庄重的意味。

②“不到两分钟”,极言时间之短,既表达了作者的痛苦和惋惜之情,又表明马克思生命的每一刻对世界无产阶级都十分宝贵,饱含了作者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和赞扬之情。

(2)文章第一段交待了马克思逝世这一事件,用了哪些词语来交待的?用了怎样的手法来表现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①“停止思想”:用了讳饰的修辞手法,是为了突出马克思的伟大。

②“永远"睡着”,运用婉曲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无限悲痛。

③“在安乐椅上”,说明了马克思临终的姿态。表明这位无产阶级导师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流露出对马克思忘我工作精神的赞颂。

补充知识:讳饰

定义:说话时遇到有犯忌讳的事物,不直说这种事物,而用别的话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这种手法叫作讳饰,又叫避讳。

分类:①美饰,即因犯忌讳而改用别的话加以装饰美化;②掩饰,指遇到犯忌触讳的事改用一种模糊的说法去掩盖。

作用:运用讳饰的修辞手法,可以帮助说明具体情景,以便于表达各种思想情感。

活动2: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作为科学家,又很大贡献,请大家阅读3——6段,归纳马克思的贡献,并揣摩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马克思作为科学家的主要贡献在科学理论方面。具体表现在:①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②发现剩余价值;③在所涉及的领域都有贡献。

表达表达作者对马克思的赞美之情

活动3:重点品读第7段,概括马克思作为革命家的贡献。

①出版进步报纸和小册子表现了马克思的宣传能力;②在巴黎等地组织工作,表现了马克思的组织才能;③创立国际工人协会表现了马克思非凡的领导能力。

活动3:第8段交代了哪几种对待马克思的态度?又怎样的效果?

态度:各国政府驱逐他;敌人诽谤他,诅咒他;但革命友人尊敬他,爱戴他,悼念他。

效果:敌人的恨和战友的爱形成对比,说明马克思的贡献巨大,充分体现了马克思的阶级立场和崇高地位。

学习任务三:赏析语句,领悟含义

活动:分析下列语句的深层含义。

(1)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

“这一切”指资产阶级对他的“诽谤"和“诅咒”。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具体形象的“蛛丝"来代替抽象的“诽谤”和“诅咒”,表现了马克思的无畏气概和对政敌的极大蔑视,也表明了他把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在革命事业上。

(2)我可以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不谋私利。他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的敌人全部是因革命斗争而来。这句话热烈地赞扬了马克思把毕生精力献给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崇高精神。

(五)学习任务四:鉴赏语句,学习技巧

活动:这篇悼词语言准确严密,生动形象,内涵丰富,请举例予以分析。

①语言准确严密。准确性表现在:对马克思逝世的痛惜与悼念,对他的斗争精神和崇高人格的赞美,评价马克思的伟大历史功绩,以及对敌人的蔑视等,其遣词用句都十分确切、明白。例如“还不到两分钟”准确地写出了时间的短暂,以及作者未能在马克思生前与他见最后一面的极大遗憾。

②严密性表现在:句子中的限制和修饰,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相互承接和照应。例如第2段通过两个“对于"提出议论中心,分列贡献的两个方面——革命实践、科学理论,这就过渡到了下文。“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一句中的“不可估量"起到了限制和修饰作用,“损失”等词语说明马克思贡献巨大,无可企及。

③语言生动形象而又内涵丰富。

本文是作者对马克思一生伟大功绩的高度概括,高屋建瓴而又充满感情。

“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委婉地写出了马克思的逝世。

“永远地睡着了”既是对上文的解释说明,更是作者情感上的递进,倾注了作者对马克思逝世的无限痛惜和深切怀念之情。

再如“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一句运用比喻,“轻轻拂去”等词生动形象而又准确地表明了马克思的革命坚定性、对敌人的极端蔑视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四、总结全文:

这篇悼词从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两个方面,高度概括了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和全世界无产阶级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热情地讴歌了马克思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终身的崇高精神,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逝世的沉痛悼念。

五、当堂训练:

文章第二段“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总写马克思一生的贡献,是先实践后理论,为什么分说时又采用了先理论后实践的顺序呢?

①就文章主体部分来看,如果还是先写实践方面,后写理论方面,那么就会给人造成一种错觉:马克思在实践方面的贡献和在理论方面的建树似乎没有多大关系,而且读者也弄不清马克思为什么能在实践方面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作者必须向人们交代清楚,马克思在实践方面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是马克思在理论上的非凡建树。

②作者这样安排,不仅交代清楚了原因,也顺势交代清楚了马克思在理论上的建树以及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从而达到真正全面地评价马克思一生贡献的目的。

六、板书设计

七、作业:《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有一个180多字的长句:“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对于这个长句,有人说表达了丰富的内容,有人说太拗口,不好理解。请谈谈你的看法。

观点一:长句和短句的最大不同就在于长句便于表达丰富的内容。这个长句赞颂马克思在理论上的伟大贡献——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语句运用类比手法,把马克思的发现和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