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首·归园田居》_第1页
《诗三首·归园田居》_第2页
《诗三首·归园田居》_第3页
《诗三首·归园田居》_第4页
《诗三首·归园田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区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归园田居陶渊明作者陶渊明,东晋时期文学家。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由于所受儒家思想和其本性的矛盾,时官时隐,举棋不定。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乱,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他是田园诗的开创者。时代背景

陶少年时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是门阀制度却于他不利。陶曾祖陶侃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到了陶渊明时,家世没落,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在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向归田的道路。晋义熙二年,亦即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后的次年,诗人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篇。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也是迎新我的颂歌。这五首诗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仅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旧故、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的归隐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朴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贯穿这一组诗的。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的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晋代的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了解山水诗和田园诗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朗读归园田居·其一气质、本性世俗的罗网,尘世,比喻官场束缚

愚拙住宅方圆四周覆盖、遮盖昏暗不明的样子

关鸟兽的笼子。比喻官场。虚空闲寂的居室

排列

思考:“归园田居”的意思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它的题眼是什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还潜藏着哪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眉目传情题眼:“归”

其中隐藏的信息:〔1〕从何而归?⑵为何而归?⑶归向何处?⑷归去如何?1、从何而归?

明确:官场。

误落尘网中:

从一个“误”字可看出,作者出于种种原因,违背自身的“本性”,走上做官的这条歧路,心中充满辛酸和悔恨。一去三十年:

视山川田园为老朋友,一别三十年,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眷恋,向往。官场生活-喻尘网樊笼情-厌恶悔恨2、为何而归?〔1〕本性爱山川田园生活。

〔2〕由于官场的黑暗,无自由,无法实现抱负,作者归隐田园为独善其身。提示:从作者自身和官场两个角度分析作为诗歌的首句,说明作者的爱憎。爱山川田园,憎官场,统领全文,定下诗歌的感情基调,同时埋下伏笔,说明诗人辞官归田的原因。思考: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明确:“羁鸟”是笼中的鸟;“池鱼”是池塘中的鱼。这二者的特点是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只会觉得痛苦。也暗示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般,失去自由。说明作者身在官场而心系田园的心情,以唤起人们对自由的向往。3、归向何处?

明确:园田。

讨论:答复1、《归园田居》(其一)里描写了农村生活的诗句是哪些?描写了哪些景象?2、诗人如何描写这田园风景的?3、为什么这些很普通、很常见的景象在作者笔下却显得美?思考:诗人如何描写园田?园田的景色有何特点?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恬静空阔幽雅朦胧。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所见:方宅、草屋,榆柳、桃李。〔亲切可即,环境幽雅美丽〕远村、炊烟。〔给人以悠长的遐思〕狗吠、鸡鸣。〔以动衬静,更显宁静、和平〕→近→远所闻:色彩声音反复吟读“开荒南野际……鸡鸣桑树颠”,体会诗中的意象,构建优美富有情趣的田园意境。小结:通过白描手法,无粉饰之言,却展现了勃勃生机,朴拙自然。层次清楚,景有远近之分,有动有静,与官场生活形成鲜明比照。诗人厌恶官场,对田园生活更增添了感情,从描写中可以感觉诗人的内心闲适、自在、喜悦,在这样的心情下写入平常的农村景物,融情入景,便和他的感情交融,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自在闲适的诗的意境。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呢?为什么这些很普通、很常见的景象在作者笔下却显得美?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衬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4.归去如何?无尘杂/有余闲/久/复思考:从中可以见出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明确:厌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所感:明确:点睛之笔,“久”是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悔恨,此时作者是在写自己摆脱官场束缚的宁静、闲适的生活状态和那种轻松、平和、喜悦之情。

陶渊明辞官的原因官场黑暗,政治上无法作为田园静美,精神上自由闲逸远离尘世,道德上抱朴守拙把握思想

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追求内心的宁静。作者的归隐并非消极避世,而是出于内心的意愿。小结:《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璞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教师寄语人的一生总是在不断的追求,当这追求如夜空中的星斗可望而不可即的时候,会有烦恼和痛苦,你要做的不在困苦中消沉,而是要学会舍得。酬张少府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注释:⑴吹解带:吹着诗人宽衣解带时的闲散心情。⑵长策:高见。⑶空:徒,白白地。⑷旧林:故居。⑸“君问”两句:这是劝张少府达观,不因穷通而有得失之患。

1、颈联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一幅画面?试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颈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鉴赏山水田园诗诗句理解"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描述了晚年唯好清静、万事皆不关心的心态,看似达观,实那么表露出诗人远大抱负无法实现的无奈情绪。"自顾无长策"道出诗人理想的破灭和思想上的矛盾、痛苦,在冷硬的现实面前,深感无能为力。既然理想无法实现,就只好另寻出路。入世不成,便只剩下出世一条路了。亦即跳出是非场,放波山水,归隐田园,"空知返旧林"。一个"空"字,理想落空,归隐何益?然而又不得不如此。表现了在诗人恬淡好静的外表下,包含着许多酸楚与感慨!理想落空的悲哀被"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的闲适所取代。摆脱了仕宦的种种压力,诗人可以迎着松林清风解带敞怀,在山间明月的伴照下独坐弹琴,自由自在,悠然自得。"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照应了"酬"字;同时,又妙在以不答作答:假设要问我穷困通达之理,我可要唱着渔歌向河浦的深处去了。末句含蓄蕴藉,耐人咀嚼,似乎在说:世事如此,还问什么穷通之理,不如跟我一块归隐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