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重点中学5G联合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_第1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重点中学5G联合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_第2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重点中学5G联合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_第3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重点中学5G联合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_第4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重点中学5G联合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生物名校试卷PAGEPAGE1湖北省武汉重点中学5G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考试时间:2023年4月14日试卷满分:100分★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如图表示种群的数量特征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和②分别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能直接决定种群密度B.春节前后,武汉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与③和④有关C.⑤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包括三种类型D.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通过影响⑥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2.科研工作者搜集某段时间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所有大熊猫粪便,从其中提取肠道脱落细胞的DNA进行分析,确认粪便来自同一只熊猫或不同的熊猫,从而对自然保护区内的大熊猫进行计数。这种调查大熊猫种群数量的方法称为A.标记重捕法 B.记名计算法 C.逐个计数法 D.抽样检测法3.调查一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鼠,第二次捕获60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20只。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10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A.100只/公顷 B.120只/公顷 C.150只/公顷 D.300只/公顷4.环保工作者对某地区最主要的草食动物某野兔种群数量进行连年监测,得到如图所示的数量增长变化()曲线,=t年种群数量/(t-1)年种群数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野兔的种群数量在第4年末达到最大B.在第1年至第3年期间种群数量几乎不变C.在第4年初至第5年末,种群数量先增后减D.第3年末种群数量与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不相等5.我国麋鹿经历了本土野外灭绝、圈养种群复壮、放归野外等历程,成功建立野生种群。2020年,我国麋鹿分布点已从最初的2处发展至81处,数量超过8000只,基本覆盖糜鹿野外灭绝前的栖息地,展现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智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圈养复壮、放归野外的过程属于就地保护B.麋鹿种群增长速率为最大时,种内斗争最弱C.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结果是使种群呈“J型增长D.增加麋鹿的遗传多样性,有利于麋鹿适应环境6.科学家同时向两座独立岛屿分别引入数量、年龄大小几乎相同的狭颅田鼠,构成甲、乙两个种群。经过多年的调查统计,两座岛屿中狭颅田鼠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是和乙竞争处于劣势B.在t1~t2时,乙种群的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上升C.若狭颅田鼠的种群数量超过K值,非密度制约因素作用会减弱D.在t4时再次引入部分狭颅田鼠可能导致乙种群出现t3~t4的变化趋势在自然界,有些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呈现周期性的波动,如下图所示的模型。请分析该图所示二者数量变化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据此完成7,8两小题:7.以下对这种现象不合理的解释或概括是A.与种内竞争有关 B.二者总是此消彼长C.与植物种群数量有关 D.二者相互制约、互为因果8.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并不都符合该模型,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A.该猎物种群有多种捕食者 B.该捕食者种群有多种猎物C.被捕食者种群数量非常大 D.猎物逃避捕食者的能力明显提高9.四季更迭,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以下现象不属于群落的季节性的是A.鱼类洄游 B.候鸟南飞 C.赤潮现象 D.植物萌发10.某农技站运用“沼液肥田”技术并调查了沼液量施用不同的围垦麦田的土壤小动物密度,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湿避光的特性B.施用沼液可明显提高0-10cm土层中小动物的丰富度C.施用沼液对10-20cm土层中小动物的密度影响不显著D.沼液施用量的多少,不改变土壤小动物向地表附近聚集的倾向11.生物群落中各物种之间的关系主要有3类:①营养关系,一个物种以另一个物种的活体、残体或产物为食;②成境关系,一个物种(主要是植物)的生命活动使另一个物种的居住条件发生改变,植物在这方面起主要作用;③助布关系,一个物种(主要是动物)参与另一个物种的分布,动物在这方面起主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动物与植物之间只有营养关系和助布关系B.植物为不同生物提供栖息空间是成境关系的体现C.捕食者食性广泛或单一对群落物种丰富度无影响D.群落是动植物之间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的有机整体12.南非凡波斯地区约9000种植物在一场大火中化为乌有,4天后,已经休眠了15年的垂筒花的种子从灰烬中萌发、生长,仅用2周即开花。几个月后,当其他植物的种子陆续萌发生长,使该地区焕发生机时,垂筒花已经凋谢,其种子又埋入地下,再次进入“休眠”状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凡波斯地区的物种丰富度很高,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B.该地区经历大火后再次焕发生机的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C.垂筒花的生命周期短,不利于该种群在凡波斯地区火灾后繁衍D.垂筒花只在火灾后生长开花,可以避免其生态位与其他植物发生重叠13.某农场中的能量流动过程如图所示,字母A~I代表能量,其中D和G分别为第二、第三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E和H为摄入的饲料中的能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FB.图中B代表第一营养级未利用的能量C.该图中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去向不包括流入下一营养级D.第二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于G/(D+E)×100%14.我国农业谚语和古代诗词中蕴藏着丰富的生态学知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除虫除草,一定趁早”,除虫应严防害虫种群数量达到K/2B.“种田无它巧,粪是庄稼宝”,农家肥中的物质和能量可被农作物吸收利用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D.“螟虫灭光,谷米满仓”,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15.如图为木兰草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存在三条食物链B.Ⅱ和Ⅲ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C.过程②~⑦中碳元素的传递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D.图中碳循环的路径缺少了Ⅱ、Ⅲ直接到I的箭头16.为探究湿地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某同学以带有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采用对照实验的办法,设计两组实验:甲组土壤不做处理(自然状态),乙组土壤在60℃条件下灭菌1小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组为对照组,乙组为实验组B.实验材料还需要一定数量的落叶C.设置乙组目的之一是改变土壤理化性质D.实验的自变量是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17.烟草在4~10月开花,开花需要光信息刺激。当烟草植株受到蛾幼虫攻击后,能够产生和释放信息素。信息素白天可以吸引蛾幼虫的天敌来捕食蛾幼虫,夜晚又可以驱除夜间活动的雌蛾,使它们不能停留在叶片上产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信息素吸引天敌控制蛾幼虫数量属于化学防治B.食物链“烟草→蛾幼虫→天敌”中存在负反馈调节C.生长素对烟草植株生长的调节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D.光信息刺激植物开花,体现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18.某种螺可以捕食多种藻类,但捕食喜好不同。一玻璃缸中加入相等数量的甲、乙、丙三种藻,培养一段时间后,将100只螺移入玻璃缸中,并开始统计三种藻类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实验期间螺数量不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三种藻的竞争能力为甲藻>乙藻>丙藻B.螺捕食藻类的喜好为丙藻>乙藻>甲藻C.甲、乙、丙藻和螺构成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D.图示中使乙藻数量在峰值后下降的主要种间关系是竞争19.《孟子·梁惠王上》说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不违农时,体现了生物因素对于植物种群数量的影响B.斧斤以时入山林,说明间歇性砍伐,可源源不断获得“材木”C.使用大孔渔网捕鱼,则可以保证鱼鳖不可胜食(鱼鳖吃不完)D.“食鱼谷”、“食鱼鳖”、“用林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20.生态兴则文明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B.培育良种,发展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可以提高生态承载力C.我国西北地区选用耐旱性强的植物建设防护林遵循了自生的原理D.开车与步行相比、吃肉与吃素食相比,前者均会增大人类的生态足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0分。21.有机农业是指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无公害农业是指限制外源污染物进入农业生产系统,防止生产和加工方式对环境和产品造成危害或损害,从而保障农产品质量。与常规农业相比,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对土壤生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某土壤中部分生物类群及食物关系如图所示,三种农业模式土壤生物情况如表所示。取样深度(cm)农业模式生物组分(类)食物网复杂程度(相对值)0-10常规农业151.06有机农业191.23无公害农业171.1010-20常规农业131.00有机农业181.11无公害农业161.07(1)和无公害农业相比,有机农业中腐生细菌的能量来源还包括___________。(2)取样深度不同,土壤中生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由表中数据可知,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最高的农业模式为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3)土壤中的线虫类群丰富,是土壤食物网的关键组分。若一块土壤被镉污染,一段时间后测定该土壤中各种线虫体内的镉含量,远远大于其他生物类群的是____________,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__。22.入侵植物水葫芦曾经在我省多地泛滥成灾。研究人员对某水域水葫芦入侵前后的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如表:调查时段物种数植物类型优势种入侵前I100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龙须眼子菜等多种入侵后Ⅱ22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水葫芦、龙须眼子菜Ⅲ10浮水植物水葫芦(1)I时段,该水域群落中龙须眼子菜的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从种群的数量特征角度分析,其原因为____________。(2)Ⅱ时段,沉水植物逐渐减少,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3)水葫芦入侵后种群数量迅速增加,直至最终几乎覆盖整个水域为止,达到其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是指____________。(4)一个物种按生理要求及所需资源占领的生态位称为基本生态位,由于物种相互作用而实际占领的生态位称为实际生态位。据此分析,入侵之后龙须眼子菜基本生态位与实际生态位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5)他感作用是指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特殊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为了探究水葫芦是否通过他感作用来抑制龙须眼子菜的生长,请利用以下材料设计实验,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实验材料:若干长势良好的水葫芦、龙须眼子菜、完全培养液。(不考虑完全培养液中营养物质含量变化对结果的影响)23.今年3月24日晚八点,武汉市交通广播《法在身边》栏目以“长江大保护”为背景,向市民朋友们介绍了生活中的非法捕捞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水产资源保护区内从事捕捞活动;禁止使用炸鱼、毒鱼、电鱼等破坏渔业资源的方式进行捕捞;禁止在禁渔区、禁渔期内进行捕捞;禁止使用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渔网进行捕捞;禁止捕捞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水生动物苗种。请回答相关问题:(1)每年3月1日到6月30日为禁渔期,这段时间水生动物会集中产卵,幼鱼会快速生长。导致这一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至少写两个)。若在此期间使用密网进行捕捞,就会影响种群的____________,进而影响种群密度。(2)禁渔不等于禁止垂钓。垂钓爱好者以娱乐为目的进行近水垂钓是允许的,但以获得渔获物为目的的生产性垂钓被禁止。请推断合理保护渔业资源的休闲垂钓方式为____________(填字母)。A.一杆一线一钩垂钓 B.两杆以上垂钓C.一杆长线多钩垂钓 D.多线多钩垂钓(3)某四位村民使用“螺耙”工具(如图1)在长江支流非法捕捞螺蛳(底栖动物)1400多斤,这种捕捞工具严重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对长江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破坏,涉案人员被依法处罚。请结合图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发生变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使用螺耙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_______(至少答两点)。(4)非法捕捞若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修复方式一般采用增殖放流的方式。上述村民在作案后被执法部门责令在捕捞水域放流成鱼47.84公斤、幼鱼2758尾。人工方式向公共水域流放水生生物时,不能随意放养,需要考虑流放生物对该生态系统中的环境和其他生物的____________;同时避免造成____________,进一步破坏生态平衡。24.今年三月,武汉首个矿山公园-江夏灵山村正式开园,成为了新晋网红打卡地。灵山矿区建于1959年,由于长年开山采石,灵山方圆2000亩内山体塌滑、危岩耸立、矿坑深陷、水土流失,土地植被严重破坏,地质安全隐患和生态环境问题突出。2018年4月,江夏区委区政府决定实施灵山工矿废弃地修复项目,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水则水”的原则,采用山体修复、地质灾害治理和土地复垦“三合一”措施,打造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从采石场到生态公园,从灰尘漫天、满目疮痍到绿水青山、花香遍野,现如今老旧矿山面貌一新。请回答相关问题:(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灵山生态修复的关键是要提高灵山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能力。(2)灵山生态修复首先是要复绿,而复绿的关键是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土壤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是____________。土壤微生物、土壤小动物和植物根系共同具有改良土壤的重要作用,调查矿区生态系统恢复中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不采用样方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3)四月的灵山村花香阵阵,递____________信息吸引蜜蜂采蜜。蜜蜂在采蜜的过程中,为虫媒花植物进行了传粉,说明蜜蜂和虫媒花植物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4)草→兔→鹰是该公园中常见的1条食物链,计算三种生物的同化量,发现鹰与兔的同化量比值明显不在10~20%的范围内,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ACBADDBDC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CABDCBAA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0分。21、〖答案〗(14分,除批注外一空2分)(1)人为投入的有机肥中的能量(2)垂直有机农业不同取样深度下,有机农业模式均比另外两种农业模式生物组分多(2分),食物网复杂程度高(2分)(本空共4分)(3)捕食性线虫生物富集22、〖答案〗(18分,除批注外一空3分)(1)龙须眼子菜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2)水葫芦入侵后在水面遮挡阳光,导致沉水植物缺乏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3)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4)龙须眼子菜的实际生态位比基本生态位要小(5)方案一:将长势相同的龙须眼子菜随机均分成两组,向其中一组直接加入适量完全培养液(2分),另一组加入等量培养过水葫芦的完全培养液(2分),培养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龙须眼子菜的长势(2分)。方案二:设置两组等量完全培养液,一组中加入适量水葫芦和龙须眼子菜混合培养(2分),另一组中将与第一组等量的水葫芦和龙须眼子菜分区培养(滤网隔开培养)(2分),培养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龙须眼子菜的长势(2分)。(本空共6分,说明:①对照设置合理即可;②多设置一组单独培养龙须眼子菜的空白对照不扣分;③只要求思路,“等量原则”等细节不做要求。)23、〖答案〗(14分,除批注外一空2分)(1)阳光、温度和溶解氧等年龄结构/出生率(2)A(3)使用螺耙时金属结构会刮取底泥层,导致部分生产者(沉水植物)死亡(2分),进而影响水体中非生物的物质含量(如溶解氧等)(2分);使用螺耙会导致分解者在底泥层中的分布发生变化(2分);使用螺耙除了会减少螺蛳数量,还可能对其他水层的消费者造成伤害(2分)。(本空共4分,见上述四点中的两点即给全分)(4)适应性生态入侵/物种入侵24、〖答案〗(14分,每空2分)(1)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自我调节(2)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3)化学原始合作(互惠)(4)该地区还存在其它食物链(第二营养级不止有兔,第三营养级不止有鹰)湖北省武汉重点中学5G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考试时间:2023年4月14日试卷满分:100分★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如图表示种群的数量特征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和②分别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能直接决定种群密度B.春节前后,武汉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与③和④有关C.⑤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包括三种类型D.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通过影响⑥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2.科研工作者搜集某段时间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所有大熊猫粪便,从其中提取肠道脱落细胞的DNA进行分析,确认粪便来自同一只熊猫或不同的熊猫,从而对自然保护区内的大熊猫进行计数。这种调查大熊猫种群数量的方法称为A.标记重捕法 B.记名计算法 C.逐个计数法 D.抽样检测法3.调查一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鼠,第二次捕获60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20只。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10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A.100只/公顷 B.120只/公顷 C.150只/公顷 D.300只/公顷4.环保工作者对某地区最主要的草食动物某野兔种群数量进行连年监测,得到如图所示的数量增长变化()曲线,=t年种群数量/(t-1)年种群数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野兔的种群数量在第4年末达到最大B.在第1年至第3年期间种群数量几乎不变C.在第4年初至第5年末,种群数量先增后减D.第3年末种群数量与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不相等5.我国麋鹿经历了本土野外灭绝、圈养种群复壮、放归野外等历程,成功建立野生种群。2020年,我国麋鹿分布点已从最初的2处发展至81处,数量超过8000只,基本覆盖糜鹿野外灭绝前的栖息地,展现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智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圈养复壮、放归野外的过程属于就地保护B.麋鹿种群增长速率为最大时,种内斗争最弱C.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结果是使种群呈“J型增长D.增加麋鹿的遗传多样性,有利于麋鹿适应环境6.科学家同时向两座独立岛屿分别引入数量、年龄大小几乎相同的狭颅田鼠,构成甲、乙两个种群。经过多年的调查统计,两座岛屿中狭颅田鼠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是和乙竞争处于劣势B.在t1~t2时,乙种群的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上升C.若狭颅田鼠的种群数量超过K值,非密度制约因素作用会减弱D.在t4时再次引入部分狭颅田鼠可能导致乙种群出现t3~t4的变化趋势在自然界,有些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呈现周期性的波动,如下图所示的模型。请分析该图所示二者数量变化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据此完成7,8两小题:7.以下对这种现象不合理的解释或概括是A.与种内竞争有关 B.二者总是此消彼长C.与植物种群数量有关 D.二者相互制约、互为因果8.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并不都符合该模型,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A.该猎物种群有多种捕食者 B.该捕食者种群有多种猎物C.被捕食者种群数量非常大 D.猎物逃避捕食者的能力明显提高9.四季更迭,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以下现象不属于群落的季节性的是A.鱼类洄游 B.候鸟南飞 C.赤潮现象 D.植物萌发10.某农技站运用“沼液肥田”技术并调查了沼液量施用不同的围垦麦田的土壤小动物密度,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湿避光的特性B.施用沼液可明显提高0-10cm土层中小动物的丰富度C.施用沼液对10-20cm土层中小动物的密度影响不显著D.沼液施用量的多少,不改变土壤小动物向地表附近聚集的倾向11.生物群落中各物种之间的关系主要有3类:①营养关系,一个物种以另一个物种的活体、残体或产物为食;②成境关系,一个物种(主要是植物)的生命活动使另一个物种的居住条件发生改变,植物在这方面起主要作用;③助布关系,一个物种(主要是动物)参与另一个物种的分布,动物在这方面起主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动物与植物之间只有营养关系和助布关系B.植物为不同生物提供栖息空间是成境关系的体现C.捕食者食性广泛或单一对群落物种丰富度无影响D.群落是动植物之间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的有机整体12.南非凡波斯地区约9000种植物在一场大火中化为乌有,4天后,已经休眠了15年的垂筒花的种子从灰烬中萌发、生长,仅用2周即开花。几个月后,当其他植物的种子陆续萌发生长,使该地区焕发生机时,垂筒花已经凋谢,其种子又埋入地下,再次进入“休眠”状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凡波斯地区的物种丰富度很高,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B.该地区经历大火后再次焕发生机的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C.垂筒花的生命周期短,不利于该种群在凡波斯地区火灾后繁衍D.垂筒花只在火灾后生长开花,可以避免其生态位与其他植物发生重叠13.某农场中的能量流动过程如图所示,字母A~I代表能量,其中D和G分别为第二、第三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E和H为摄入的饲料中的能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FB.图中B代表第一营养级未利用的能量C.该图中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去向不包括流入下一营养级D.第二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于G/(D+E)×100%14.我国农业谚语和古代诗词中蕴藏着丰富的生态学知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除虫除草,一定趁早”,除虫应严防害虫种群数量达到K/2B.“种田无它巧,粪是庄稼宝”,农家肥中的物质和能量可被农作物吸收利用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D.“螟虫灭光,谷米满仓”,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15.如图为木兰草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存在三条食物链B.Ⅱ和Ⅲ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C.过程②~⑦中碳元素的传递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D.图中碳循环的路径缺少了Ⅱ、Ⅲ直接到I的箭头16.为探究湿地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某同学以带有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采用对照实验的办法,设计两组实验:甲组土壤不做处理(自然状态),乙组土壤在60℃条件下灭菌1小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组为对照组,乙组为实验组B.实验材料还需要一定数量的落叶C.设置乙组目的之一是改变土壤理化性质D.实验的自变量是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17.烟草在4~10月开花,开花需要光信息刺激。当烟草植株受到蛾幼虫攻击后,能够产生和释放信息素。信息素白天可以吸引蛾幼虫的天敌来捕食蛾幼虫,夜晚又可以驱除夜间活动的雌蛾,使它们不能停留在叶片上产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信息素吸引天敌控制蛾幼虫数量属于化学防治B.食物链“烟草→蛾幼虫→天敌”中存在负反馈调节C.生长素对烟草植株生长的调节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D.光信息刺激植物开花,体现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18.某种螺可以捕食多种藻类,但捕食喜好不同。一玻璃缸中加入相等数量的甲、乙、丙三种藻,培养一段时间后,将100只螺移入玻璃缸中,并开始统计三种藻类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实验期间螺数量不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三种藻的竞争能力为甲藻>乙藻>丙藻B.螺捕食藻类的喜好为丙藻>乙藻>甲藻C.甲、乙、丙藻和螺构成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D.图示中使乙藻数量在峰值后下降的主要种间关系是竞争19.《孟子·梁惠王上》说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不违农时,体现了生物因素对于植物种群数量的影响B.斧斤以时入山林,说明间歇性砍伐,可源源不断获得“材木”C.使用大孔渔网捕鱼,则可以保证鱼鳖不可胜食(鱼鳖吃不完)D.“食鱼谷”、“食鱼鳖”、“用林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20.生态兴则文明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B.培育良种,发展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可以提高生态承载力C.我国西北地区选用耐旱性强的植物建设防护林遵循了自生的原理D.开车与步行相比、吃肉与吃素食相比,前者均会增大人类的生态足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0分。21.有机农业是指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无公害农业是指限制外源污染物进入农业生产系统,防止生产和加工方式对环境和产品造成危害或损害,从而保障农产品质量。与常规农业相比,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对土壤生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某土壤中部分生物类群及食物关系如图所示,三种农业模式土壤生物情况如表所示。取样深度(cm)农业模式生物组分(类)食物网复杂程度(相对值)0-10常规农业151.06有机农业191.23无公害农业171.1010-20常规农业131.00有机农业181.11无公害农业161.07(1)和无公害农业相比,有机农业中腐生细菌的能量来源还包括___________。(2)取样深度不同,土壤中生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由表中数据可知,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最高的农业模式为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3)土壤中的线虫类群丰富,是土壤食物网的关键组分。若一块土壤被镉污染,一段时间后测定该土壤中各种线虫体内的镉含量,远远大于其他生物类群的是____________,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__。22.入侵植物水葫芦曾经在我省多地泛滥成灾。研究人员对某水域水葫芦入侵前后的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如表:调查时段物种数植物类型优势种入侵前I100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龙须眼子菜等多种入侵后Ⅱ22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水葫芦、龙须眼子菜Ⅲ10浮水植物水葫芦(1)I时段,该水域群落中龙须眼子菜的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从种群的数量特征角度分析,其原因为____________。(2)Ⅱ时段,沉水植物逐渐减少,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3)水葫芦入侵后种群数量迅速增加,直至最终几乎覆盖整个水域为止,达到其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是指____________。(4)一个物种按生理要求及所需资源占领的生态位称为基本生态位,由于物种相互作用而实际占领的生态位称为实际生态位。据此分析,入侵之后龙须眼子菜基本生态位与实际生态位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5)他感作用是指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特殊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为了探究水葫芦是否通过他感作用来抑制龙须眼子菜的生长,请利用以下材料设计实验,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实验材料:若干长势良好的水葫芦、龙须眼子菜、完全培养液。(不考虑完全培养液中营养物质含量变化对结果的影响)23.今年3月24日晚八点,武汉市交通广播《法在身边》栏目以“长江大保护”为背景,向市民朋友们介绍了生活中的非法捕捞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水产资源保护区内从事捕捞活动;禁止使用炸鱼、毒鱼、电鱼等破坏渔业资源的方式进行捕捞;禁止在禁渔区、禁渔期内进行捕捞;禁止使用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渔网进行捕捞;禁止捕捞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水生动物苗种。请回答相关问题:(1)每年3月1日到6月30日为禁渔期,这段时间水生动物会集中产卵,幼鱼会快速生长。导致这一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至少写两个)。若在此期间使用密网进行捕捞,就会影响种群的____________,进而影响种群密度。(2)禁渔不等于禁止垂钓。垂钓爱好者以娱乐为目的进行近水垂钓是允许的,但以获得渔获物为目的的生产性垂钓被禁止。请推断合理保护渔业资源的休闲垂钓方式为____________(填字母)。A.一杆一线一钩垂钓 B.两杆以上垂钓C.一杆长线多钩垂钓 D.多线多钩垂钓(3)某四位村民使用“螺耙”工具(如图1)在长江支流非法捕捞螺蛳(底栖动物)1400多斤,这种捕捞工具严重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对长江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破坏,涉案人员被依法处罚。请结合图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发生变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使用螺耙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_______(至少答两点)。(4)非法捕捞若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修复方式一般采用增殖放流的方式。上述村民在作案后被执法部门责令在捕捞水域放流成鱼47.84公斤、幼鱼2758尾。人工方式向公共水域流放水生生物时,不能随意放养,需要考虑流放生物对该生态系统中的环境和其他生物的____________;同时避免造成____________,进一步破坏生态平衡。24.今年三月,武汉首个矿山公园-江夏灵山村正式开园,成为了新晋网红打卡地。灵山矿区建于1959年,由于长年开山采石,灵山方圆2000亩内山体塌滑、危岩耸立、矿坑深陷、水土流失,土地植被严重破坏,地质安全隐患和生态环境问题突出。2018年4月,江夏区委区政府决定实施灵山工矿废弃地修复项目,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水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