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中考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中考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中考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中考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中考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中考联考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一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球,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材料中“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指的是A.巴黎公社成立B.第一次世界大战C.经济大危机D.慕尼黑阴谋2.《钏影楼回忆录》中记述到“一班读书人,向来莫谈国事的,也要与闻国事,为什么人家比我强,而我们比人弱?为什么被挫于一个小小日本国呢?读书人除了八股八韵之外,还有他应该研究的学问呢!”这表明甲午战争失败:A.主要原因是读书人莫谈国事B.由于对日本轻视和盲目自大C.促进了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D.推动读书人研究学问的热潮3.李宗仁在回忆中写道:“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为抗战以来的第一快事”。“抗战以来的第一快事”指的是A.台儿庄战役B.百团大战C.长沙会战D.湘西会战4.如图是大学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用教材,其内容主要涉及A.中药辨认与中医治疗术 B.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C.历代土木工程中的智慧 D.古代著名的工匠及工艺5.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传唱着《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歌曲,这些歌曲所反映的共同时代主题是:A.歌颂祖国 B.讴歌人民 C.抨击时政 D.抗日救亡6.北京是一座有3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清朝的都城,下列侵华战争中,列强攻入北京的有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7.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说:“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他真正把中国的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D.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8.1928年,胡佛在竞选美国总统时宣称:“现在,我们美国人距最终战胜贫困是如此之近,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在这方面都无法与我们相比。”结果第二年,美国就爆发了经济大危机。美国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矛盾B.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C.资产阶级和旧贵族的冲突D.工人阶级和资本家的对立关系9.《新全球史》说:“世界开始重建,而另一场战争也开始了。曾经击败德国和日本的联盟也解体了,在很短的时间里,美国和苏联及其各自的盟国在冷战中已经摆好了作战的姿势,开始了主要在政治、经济和宣传层面的对抗。”它表明A.为反法西斯建立的联合国在战后迅速解体B.冷战主要是军事上的对抗C.二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相互对峙D.冷战目的是为了称霸世界10.如果下列图片可以归纳出一个学习主题,你会把它确定为()A.新民主主义革命 B.国共关系的变化C.人民军队的成长历程 D.毛泽东思想形成11.扬州二十四景之一的“西园曲水”中有一石坊,名曰“翔凫”,临岸贴水,状似待客游湖,其舱门题联云:“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这句诗是诵颂美景的千古名句。A.个园B.何园C.瘦西湖D.小盘谷12.根据中国现代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实行特殊的政策,其中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的共同点是A.都由中央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B.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13.在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的近代化探索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亡图存运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猛药重治”指的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14.“一个国家民族是否团结,一个国家对少数民族的权益是不是实施了真正的保护,重要就是对他的文化和历史的重视,我们就是这样做的。”我国现代史上“这样做的”具体政策是A.西部大开发战略B.民族区域自治C.土地改革D.三大改造15.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历史巨变,其主要依据是A.结束了君主专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B.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C.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16.19世纪60年代,美国成为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而继续存在,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如果美国在这一时期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材料表达的主旨是()A.美国独立战争为美国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奠定了基础B.美国南北战争为美国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奠定了基础C.美国南北战争北方赢得胜利是造成美国分裂的原因D.美国南北战争南方赢得胜利是美国成为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的基础17.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下图中的现象与下列哪些因素无关的是()A.第二次工业革命 B.工业化C.城市化出现 D.蒸汽机的发明18.“皇帝倒了,辫子割了。”少年瞿秋白用这八个字概括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下面关于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建立了中华民国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19.对于抗战时期的某事件,毛泽东、朱德回电表示:“和平是我们的基本方针,也是张杨的基本方针。但我们与张杨是“三位一体”,进则同进,退则同退,我们不能独一失去张杨。”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这一事件是一次反对日军侵华的运动B.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这一事件C.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正式形成D.“张杨”二人此时是中国共产党将领20.世纪末,某一周盟条约规定:“如意大利遭到法国进攻,德、奥两国应全力援助,如德国遭受法国侵略,意大利也担负同样的义务”。该同盟是A.三国协约B.轴心国集团C.三国同盟D.反法西斯同盟2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③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④在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2.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3.美国某总统在其回忆录中写到:“我也希望(藉此机会)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的这个政策通常被称为()A.罗斯福新政 B.马歇尔计划C.杜鲁门主义 D.和平演变24.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此人主张()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国家之间交往既有合作交流又有竞争博弈。二战爆发前,三个法西斯国家组成了______军事侵略集团。20世纪30年代西方大国推行______政策,放纵了法西斯侵略。1923年7月凯末尔政府签订了《______》,土耳其取得了民族独立。26.构建“学科思维导图”有助于形成“关联化知识”“理解性记忆”“结构化思考”“可视化思维”的历史学习能力。下面是某同学根据所学世界近现代史制作的有关“20世纪世界格局演变”学科思维导图。请你帮助他完成未填写的内容。A.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将对应内容分别填入序号线中)27.称赞我国许多科学家都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其中的杰出代表有“两弹元勋”________;曾担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的是________。________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________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1825年,英国人________发明的火车机车试车成功;1885年,德国人________试制汽车成功。________战役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________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________》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建立;《________》的签署,宣告了苏联的解体。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中国坚定不移的搏击全球化的浪潮。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困扰世界的很多问题,并不是经济全球化造成的。把困扰世界的问题简单归咎于经济全球化,既不符合事实,也无助于问题解决。历史地看,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人为造出来的。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资本流动、科技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当年,中国对经济全球化也有过疑虑,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有过忐忑。但是,我们认为,融入世界经济是历史大方向,中国经济要发展,就要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如果永远不敢到大海中去经风雨、见世面,总有一天会在大海中溺水而亡。所以,中国勇敢迈向了世界市场。——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据材料概括中国为何要坚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材料二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09年欧债危机加剧了底层民众生活困难,矛盾愈益突出。2016年以来,我们所熟悉的世界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美国特朗普似乎要掀反全球化浪潮,英国公投脱欧,其他欧洲国家内的疑欧势力看涨,极右翼势力纷纷抬头,不论民粹主义政党是否上台,这股力量已经导致欧洲国家的内外政策发生调整和变化,包括对移民、全球化、反恐等,西方有学者预判全球化会出现大倒退。——“从民粹思潮看欧洲政治风向之变”《光明日报》2018年1月22日材料二“脱欧”是指脱离哪个组织?这一组织的成立有何意义?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判断,全球化进程是否会出现材料二有学者预判的大倒退?请阐明理由。(无理由不得分)据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如何应对当今世界全球化的挑战?29.(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时尚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美)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之所以出现“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世界”的局面,美国所具有的有利因素?材料二:哈佛大学的专家史迪威大胆猜测,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美)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2)材料二中“当今我们生活在最和平的时期”的论断,你是否赞同?简要说明理由。材料三:不论你愿意与否,全球化进程都会不断深入地发展……甚至连反全球化也经历了一个“反全球化的全球化”过程。(3)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全球化”和“反全球化运动”的认识。30.(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情况统计时间参战国涉及人口动员军队仿亡战鲁时产战争费用财产损失1914~1918年33个15亿6540万3000多万2084亿美元3400多亿美元材料二:这次战争摧垮了德国、奥匈帝国、沙俄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削弱了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同时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在大战中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影响。材料三: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有如下两种观点:观点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观点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一定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因为,在战争中,塞尔维亚人民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而战,这是正义的斗争,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霸权的性质完全不同。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分析上述两个观点中哪个更有道理,请阐明理由。结合村料与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留给你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C【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时间1929年结合题中的国家“美国”可以判断材料中所指的事件是1929年从美国率先爆发的经济危机,C选项符合题意。巴黎公社成立是在法国,A选项不符合题意。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B选项不符合题意。慕尼黑协定于1938年,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熟悉经济大危机的产生,1929年10月下旬,美国股票突然暴跌,一场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美国以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2、C【解析】

根据“为什么人家比我强,而我们比人弱?为什么被挫于一个小小日本国呢?读书人除了八股八韵之外,还有他应该研究的学问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对日本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和中国内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程度,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救亡图存,掀起了戌成变法运动。因此,甲午战争对中国人产生的影响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激发了中国人的民族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救亡图存,掀起了戌成变法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3、A【解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李宗仁”、“抗战以来的第一快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展开激战,中国军队大败日军,消灭日军一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所以,“抗战以来的第一快事”指的是台儿庄战役,A项符合题意;B项是彭德怀领导的八路军主动抗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取得了重大胜利,不符合“抗战以来的第一快事”;C项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胜利,不符合“抗战以来的第一快事”;D项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由战略防御转入反攻阶段的战役,取得了胜利,不符合“抗战以来的第一快事”。由此可知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抓住信息“李宗仁”、“抗战以来的第一快事”是解题的关键,需熟悉台儿庄战役的过程和影响。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成为“抗战以来的第一快事”。4、B【解析】

依据题干“中国文学史”的信息可知,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属于文学内容,可以是题干涉及的内容,B符合题意;中药辨认与中医治疗术属于医学方面,不可能在文学史中体现,A排除;历代土木工程中的智慧和古代著名的工匠及工艺属于建筑和手工业范畴,不可能在文学史中体现,CD排除;故选B。5、D【解析】

《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歌曲都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所反映的共同时代主题是抗日救亡,故D符合题意;歌颂祖国、讴歌人民、抨击时政与《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歌曲的时代主题不符,排除ABC。故选D。6、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②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火烧了圆明园,犯下了滔天的罪行,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列强侵入北京,烧杀抢掠,犯下了滔天的罪行,②④符合题意;①鸦片战争和③甲午中日战争中列强没有攻入北京,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7、B【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项符合题意;1949年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成立,中国进入现代史。A项不合题意;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确定了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C项不合题意;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8、B【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美国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与劳动人民购买力的相对低下之间的矛盾,而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所以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9、C【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新全球史》“世界开始重建,而另一战争也开始了。…美国和苏联及其各自的盟国在冷战中已经摆好了作战的姿势,开始了主要在政治、经济和宣传层面的对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二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相互对峙,实行冷战。二战后,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其表现主要有: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便加强对西方国家的控制.针对北约组织的建立,1955年,苏联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从此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以苏联和美国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0、A【解析】

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南昌起义、百团大战、大决战都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A符合题意;五四运动没有体现国共关系的变化,B排除;五四运动没有体现人民军队的成长历程,C排除;五四运动没有涉及毛泽东思想形成,D排除。故选择A。11、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瘦西湖位于扬州市北郊,现有游览区面积100公顷左右,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和扬州园林特色的国家重点名胜区”。“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是描述瘦西湖风光的一幅著名对联。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对对联“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准确解读。12、A【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经济特区和民族自治区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是在坚持中央的领导下,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管理体制;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包括行政管理权;民族自治区享有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民族自治权。由此可知,三者相同点是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进行比较,得出三者的相同点13、C【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近代化探索的史实,近代史上的“自我疗伤”是指洋务运动;“温药慢治”是指戊戌变法;“猛药重治”是指辛亥革命。故选C。14、B【解析】

根据材料“一个国家民族是否团结,一个国家对少数民族的权益是不是实施了真正的保护”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它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故B项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15、A【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统治,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力条件,所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16、B【解析】

由题干中“美国在19世纪60年代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可以看出,美国南北战争对美国来说最大的意义是维护国家的统一。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围绕着奴隶制的存废而起,战争最终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避免了南北分裂,维护了国家统一,使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所以美国南北战争为美国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奠定了基础,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表述不正确,排除,故选B。17、D【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大机器生产成为工厂生产的主要方式,推动了工业和和城市化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了内燃机和汽车,造成了环境污染。蒸汽机的发明属于科技发明成果,解决了机器动力问题,不属于科技发明的影响。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18、D【解析】

1911年孙中山等人领导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但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故选D。19、B【解析】

依据题干“和平是我们的基本方针,也是张杨的基本方针。但我们与张杨是“三位一体”,进则同进,退则同退,我们不能独一失去张杨。”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杨”指的是张学良和杨虎城,他们二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逼蒋抗日,发动了西安事变,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这一事件,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说法均不正确;故选B。20、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霸权,形成了以德国为核心的,奥匈帝国与意大利共同组织的三国同盟;以及以英国为主导的,俄国与法国组成的三国协约,选项A不符合题意;选项BD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形成的,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21、D【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在中共十九大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所以①②③④表述正确,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22、C【解析】

材料反映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是受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列强并没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之后。故答案选C。23、C【解析】

考【详解】材料中所提到的“新的极权主义”指的是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制度。二战后为了抵制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美国提出了以杜鲁门主义为开端的“冷战政策”。而杜鲁门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谋求世界霸权的指导方针与扩张计划。故选C。24、B【解析】

题干中反应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以后的维新派的主张,他们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主张变法维新。ACD选项不是维新派的主张。故答案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轴心国(法西斯同盟)绥靖《洛桑条约》【解析】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1月1日,意大利法西斯独裁者墨索里尼在与纳粹德国达成协调外交政策的同盟条约,不久对此评价的一次演说:“柏林和罗马的垂直线不是壁垒,而是轴心”,因柏林和罗马在同一经度线上,因此,后人就把法西斯同盟称为称为“轴心国”军事侵略集团。(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英美法对德意日侵略者姑息、纵容,不惜牺牲他国的领土主权以至本国利益,去满足侵略者的欲望,以图苟安的政策,史称绥靖政策,放纵了法西斯侵略。(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3年7月凯末尔政府签订了《洛桑条约》,此条约确立了现代土耳其的疆域,土耳其虽然放弃了其在阿拉伯地区的领土和塞浦路斯,但保留了东色雷斯,同时取消了亚美尼亚的独立和库尔德的自治,土耳其取得了民族独立。26、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B.世界反法西斯联盟C.一超多强朝向多极化发展趋势【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一战后的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故A填凡尔骞一华盛顿体系;二战爆发后,为了应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各国组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故B填世界反法西斯联盟;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问向发展。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力量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故C填一超多强朝向多极趋势发展。27、邓稼先焦裕禄19491951史蒂芬孙卡尔·本茨萨拉托加凡尔登联合国家宣言阿拉木图宣言【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在研制两弹一星的过程中,出于保密的需要,他们隐形埋名,默默无闻的为我国的国防尖端科技事业进行攻关,被誉为两弹元勋的邓稼先就是这些科技英雄的代表,故本题答案是邓稼先。(2).根据所学知识,焦裕禄曾担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胸怀坦荡、忘我工作,当他病重住院,仍然想着兰考县除“三害”的工作,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故本题答案焦裕禄(3).根据所学知识,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北平守军将领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1月,古都北平和平解放,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故本题填1949.(4).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西藏和平解放,本题填1951年。(5).根据所学知识,1825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的“旅行者号”蒸汽机车试车成功,故本题填史蒂芬孙。(6).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利用内燃机驱动车轮,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故本题填卡尔·本茨。(7).根据所学知识,1777年10月,大陆军在萨拉托加战役中取得扭转战役的胜利,故本题填萨拉托加。(8).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时间最长的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故本题填凡尔登。(9).根据所学知识,《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建立,故本题填联合国家宣言。(10).根据所学知识,《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宣告了苏联的解体,故本题填阿拉木图宣言。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中国必须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不能逃避也无法躲避,只有在世界经济的浪潮中才能得到发展和强大。(2)欧盟(欧洲联盟);它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区域一体化进程,提高了欧盟各国的竞争力。欧盟已成为世界多极化格局中重要的一极,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3)不会。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人为造出来的。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资本流动、科技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无理由不得分)(4)①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③不断提高民族创新能力,打造民族品牌;④积极参与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⑤积极推动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等。(答两点)【解析】

(1)依据材料一“我们认为,融入世界经济是历史大方向,中国经济要发展,就要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如果永远不敢到大海中去经风雨、见世面,总有一天会在大海中溺水而亡”可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因是:中国必须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不能逃避也无法躲避,只有在世界经济的浪潮中才能得到发展和强大。(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国家众多,绝大多数是发达国家,为进一步加强联系,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成立了一个区域性国际组织欧洲联盟。2017年3月29日,英国启动为期两年的“脱欧”程序。“脱欧”是指脱离欧盟。欧盟的成立,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区域一体化进程,提高了欧盟各国的竞争力,促进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3)我认为不会。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人为造出来的。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资本流动、科技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4)面对当今世界全球化的挑战,中国应①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③不断提高民族创新能力,打造民族品牌;④积极参与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⑤积极推动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等。【点睛】此题应识记与理解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资本流动、科技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但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中国面对当前形势,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29、(1)因素:确立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通过罗斯福新政进行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世界大战中大发战争财。(答出二条即可)(2)赞同。理由:冷战结束;经济全球化发展;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等。不赞同。理由: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强权政治、霸权主义;核威胁;恐怖主义威胁等。(观点与理由要一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