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重点达标名校中考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重点达标名校中考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重点达标名校中考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重点达标名校中考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重点达标名校中考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重点达标名校中考联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毛泽东曾说:“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康熙皇帝为维护国家统一而采取的措施是①平定回部贵族叛乱②从荷兰手中收回宝岛③册封班禅额尔德尼④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侵略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2.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主要表明,宋朝A.等级森严B.商业繁荣C.重农抑商D.重文轻武3.“全球化源于何时?这实际上是个复杂的历史问题,如果从地理与历史的角度来看,15世纪应该可以看作是近现代全方位交流意义的全球化的开始。”“从地理与历史的角度”指的是A.郑和下西洋B.文艺复兴C.新航路开辟D.三角贸易4.1895年康有为的“公车上书”标志着中国官僚士大夫阶层的觉醒。这个阶层的一些人己经开始认识到整个国家出了问题,必须加以解决。材料中“整个国家”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A.北洋舰队全军覆没B.日本割等领土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5.有四位同学对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意义发表自己的见解如下,其中不正确的见解是()A.小华: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B.小红: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C.小刚:建立了土地公有制度D.小兰: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6.“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的“转折点”指的是A.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B.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7.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主题是A.中国古代商业的繁荣 B.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兴盛C.中国古代市民生活的丰富 D.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8.年代尺有助于我们形成时空观念的历史核心素养。《三国演义》的故事背景应该是在下面年代尺中的A.AB.BC.CD.D9.文成公主远涉千山入藏婚配松赞干布书写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一段佳话,下列古代奇女子中如文成公主般为民族关系和谐发展远嫁边地的扬州姑娘是:A.金城公主 B.细君公主 C.王昭君 D.黄道婆10.新航路开辟后,中国引进的美洲玉米、马铃薯、甘薯等高产作物,在不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等传统农作物的地方大量栽培,粮食产量迅速提高。1700年,清朝人口1亿,到1800年已经超过了3亿。以上变化说明A.中国历史发展离不开世界 B.新航路开辟打开中国大门C.新航路开辟有利于世界交流 D.中国开始进入世界强国之列11.通过抓住关键词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与“二战、苏德战场、转折点”这三个关键词相关的战役是()A.凡尔登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12.1979年6月,北京前门大栅栏街道办事处干部尹盛喜,在政策支持下辞职,创办了北京大碗茶青年茶社。这一史实最有助于研究我国的A.社会生活变迁B.家庭联产承包C.现代企业制度D.经济体制改革13.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共同点,这两部文献都A.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脱离了社会现实,未能实行C.反映了农民的理想追求D.受到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14.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因为他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的成功主要()A.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B.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C.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 D.加强了中央集权15.郑和七下西洋,长驶远驾,“示中国富强”。如此盛大的远航,却突如其来,悄然而去。“郑和之后,再无郑和”。其直接原因是A.明朝国力的衰退B.科学技术的落后C.西方列强的侵略D.八股取士的影响16.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新”开始于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17.九一八事变后,《生活画报》刊载了《东北义勇军喋血苦战情形》和《沦亡一年后东北情况》等图片,真实记录了日军的侵华暴行和东北军民的英勇抗战。这反映了()A.日军侵华蓄谋已久 B.日本是最早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国家C.全面抗战已经开始 D.中国是最早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18.1947年,中共的一项决议指出: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上述材料反映的是A.土地改革的必要性B.土地改革的内容C.土地改革的性质D.土地改革的影响19.比较法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日本大化改新和法兰克王国对土地分封形式的改革相比较,他们的共同之处是A.属于封建性质的改革,促进本国封建制度形成 B.实行无条件的土地分封C.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D.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20.2018年是一战结束一百周年。一战前,意大利加入同盟国集团;而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却倒向协约国集团,这反映的实质是A.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一切以利益为转移B.意大利反复无常,不讲信誉C.协约国集团一开始就稳操胜券D.协约国方面进行的是正义性质的战争21.如果给如下图漫画选择一个主题,最贴切的是A.地球生态环境危机B.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C.多极化趋势的加强D.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22.“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俄),在运用计划与市场的手段来发展经济上进行过一系列的探索,其中不成功的探索有()①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②斯大林模式③赫鲁晓夫改革④戈尔已乔夫改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3.张大爷收藏了以党代会为主题的一组纪念邮票:①中共十二大②中共十三大③中共十四大④中共十五大请你为张大爷按会议主题排列顺序()A.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中国特色﹣邓小平理论B.中国特色﹣初级阶段﹣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C.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初级阶段﹣市场经济D.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初级阶段24.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C.行省制 D.中央集权制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近代自然科学的殿堂群星璀璨。英国科学家________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发表了巨著《________》,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波兰天文学家________提出“太阳中心说”。26.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旗帜是________;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是________。27.元代妇女________将棉纺织技术由海南岛传到松江地区;________是现代土耳其国家的创造者,被称为土耳其“国父”。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某校九(1)班历史学习小组阅读某版《世界史》的有关目录,探究下列问题,请你参与,共同完成。列举19世纪末以前发生的两例推动“走向全球大一体”的重大历史事件,并说明理由。目录27章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对工业化和民主化的回应”。分析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领域发生了哪些新变化?(要求:史实准确,表述合理)该目录反映了第四部分叙述的视角是什么?29.(6分)今年,我国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风云际会,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一跃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的历史性跨越世人瞩目。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旗面为红色,长宽比例为3:2,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五颗,四颗小星环拱在一颗大星的下面,并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的中心点。1949年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这是中华民族的一次华丽转身。确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的是哪次会议?材料一中“华丽转身”的标志是什么?“华丽转身”有什么历史意义?“华丽转身”70年,我们的祖国走过了70年的风雨历程,留下了70年的光辉足迹。追寻足迹,完成下表。足迹制度篇会议篇人物篇思想篇统一篇典型事例三大改造②邓小平④⑤理由①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③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祖国统一大业迈出重要一步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依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30.(7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国王不得征收和支配税收,不得在和平时期征集和维持常备军。议会选举应当是自由的。材料二: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在权利方面是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而不可剥夺的人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材料三:……1787年9月17日,美国第一部成文宪法最终形成。联邦宪法的制定和实施,使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诞生了。——《大国崛起》“新国新梦”解说词材料一出自哪一法律文献?这部法律文献颁布的目的是什么?文献颁布后建立了什么政治制度?材料二出自哪一法律文献?概括材料二的主要主张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三权分立的权力运行机制。请根据所学知识填写空白内容:享有行政权;掌握国家的立法权;掌握国家的司法大权。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是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构成了17-18世纪的欧美社会巨变,开启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想一想,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作用是什么?结合英、法、美颁布的法律文献的内容及影响,请你概括世界近代政治文明演进的趋势。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平定回部贵族叛乱的是乾隆帝;②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的是郑成功。所以①②不符合题意,把包含①或②的选项ACD排除。故选择B。【点睛】组合选择题可使用排除法解题,提高准确率。2、D【解析】依据材料“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大致意思是所有行业都是低贱的,只有读书入仕才是正途。即读书的行为高于一切。反映了宋朝重文,重读书;“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意思是好男儿不当兵,好铁不做针。反映当时人们重文轻武,不以从军为荣。D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点睛:材料“宋朝”是时间提示,理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意思是解题的关键,说明宋朝比较重视读书,不做军人,结合所学,宋朝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装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由此可确定答案。3、C【解析】

题干中把15世纪看作全球化的开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92年哥伦布到达古巴、海地等地,发现了美洲,新航路的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全球化的开始”的事件是新航路的开辟,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4、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甲午战争后,1895年康有为等发起的“公车上书”,没有达到目的,但是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救亡图存而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就此拉开了序幕,资产阶级维新派认为只有变法维新,才能自强保种。故材料中的官僚士大夫阶层即资产阶级维新派觉醒,认识到“整个国家”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D符合题意;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A不符合题意;日本割等领土,属于《马关条约》的内容,是“公车上书”的背景,B不符合题意;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属于《马关条约》的内容,是“公车上书”的背景,C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C都不符合题意,故选D。5、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的性质仍然是私有制,不是公有制,选项C表述错误。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土地剥削制度,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也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使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ABD项表述均正确,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土地改革后我国的土地性质仍然是私有制,三大改造完成以后,土地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6、C【解析】

据题干“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结合所学可知,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二十六届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得到恢复,这是中国、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以及在这个问题上主持正义的其它国家经过长期斗争而取得的巨大胜利,是中国外交工作一次重大突破。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7、A【解析】

由图片知道,隋唐大运河促进了南北交通和经济文化的交流;宋朝《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市民生活的繁荣,特别是商业的繁荣;广州十三行是清朝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也反映了商业的发展和繁荣,A符合题意;BCD项与隋唐大运河不符,排除。故选择A。8、D【解析】

东汉未年,经过赤壁之战,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第二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司马炎于公元265年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新政权,国号为晋,定都于洛阳,公元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9、B【解析】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细君公主是中国西汉时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元封六年(前105年),汉武帝封细君为公主,下嫁乌孙国王昆莫猎骄靡,以和乌孙结为兄弟之邦,共制匈奴,细君公主为西汉和乌孙建立友好的民族关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选项B符合题意;唐中宗时,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与唐和亲,迎娶了金城公主。他上书唐朝皇帝说,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选项A不符合题意;王昭君是汉元帝时期宫女,后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传,选项C不符合题意;黄道婆是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纺织家、技术改革家。由于传授先进的纺织技术以及推广先进的纺织工具,而受到百姓的敬仰,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10、A【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被引入中国,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粮食总产量大幅度增加,缓解了人地矛盾,促进了农业生产商品化,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因此以上变化说明中国历史发展离不开世界,A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CD三项均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故选A。11、B【解析】

依据题干关键词“二战、苏德战场、转折点”可知,此内容与斯大林格勒战役有关。1942年7月,德军开始集中力量进攻斯大林格勒,举世闻名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由此开始,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会战以苏军的胜利宣告结束。从此,苏军开始了全线反攻,这次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故B符合题意;凡尔登战役是一战中最惨烈的战役,故A不合题意;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与苏德无关,故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12、D【解析】依据题干“在政策支持下辞职,创办了北京大碗茶青年茶社。”即国家干部下海经商了。结合课本所学,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改革我国经济体制,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从前的“铁饭碗”逐渐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人们开始下海经商,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13、B【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脱离了社会现实,未能实行,前者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具有空想性和落后性,后者符合时代潮流,却缺乏实施的社会基础,故B符合题意。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对应《资政新篇》,而《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战争的产物,没有提出资本主义的方案;《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废除封建剥削、获得土地的理想追求,而《资政新篇》没有涉及农民的土地问题;受到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的是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故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14、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恢复美国人民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故C符合题意;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不是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的成功,故AB不符合题意;加强了中央集权是美国1787年宪法的影响,与罗斯福新政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5、A【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但是随着明朝国力的衰退,明代没有再出现大的远航,故A符合题意;科学技术的落后、西方列强的侵略、八股取士的影响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16、A【解析】

“甲午战争后”是解题的关键,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认识到仅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不能救国,因此开始向政治制度转变。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洋务运动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开始于戊戌变法,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故选A。17、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日本占领了东北三省,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题干内容反映了中国是最早反抗法西斯侵掠的国家,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18、A【解析】

由“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可知,地主、富农占有大部分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贫农、中农和雇农占有少量土地,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的剥削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这是说这种土地制度必须废除,是土地改革的必要性,故A符合题意。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制度,这是土地改革的内容;土地改革是反封建,是新民主主义的任务之一,这是土地改革的性质;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巩固了人民政权,为工业化准备了条件,这是土地改革的影响;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9、A【解析】

日本的大化改新和法兰克王国的土地分封制都促进了本国封建制度的形成,A正确;法兰克王国对土地分封的条件是以军事义务为条件,B排除;C适用于日本,排除;D符合大化改新的内容,排除。故选A。20、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同盟国成员意大利加入到协约国集团一方作战,这反映了实质问题是帝国主义国家的利益原则,“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一切以利益为转移。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21、B【解析】

依据漫画中的文字“有尺度没刻度,长短随我说”,反映了“他”定了世界的规则,世界他说算。反映了推行霸权主义,美国现今依然在全球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凭借军事经济实力的优势向外扩张,推行炮舰政策及霸权政策,强行干涉、控制小国、弱国的内政外交,在世界或地区称霸。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22、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相关知识点。1921年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把社会主义经济和市场联系起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所以新经济政策是成功的探索,题文要求选出不成功的探索,可排除①,故选D.【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23、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1982年召开的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二大上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1987年十三大召开,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召开,大会通过了江泽民作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综上所述张大爷按会议主题排序是十二大上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共十五大召开,大会通过了江泽民作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B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B。24、D【解析】

题文信息中提到的四位皇帝都在加强中央集权制度方面非常有建树,如:秦始皇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了大一统,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解除武将的兵权,还解除地方节度使的兵权,清圣祖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他们的这些做法都加强中央集权,因此,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中央集权制。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应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牛顿《物种起源》哥白尼【解析】

(1)依据所学可知,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牛顿在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系统阐述了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概括了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从而建立起经典力学的完整体系--牛顿力学。牛顿开创了物理学的一个新时代,对后来人类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2)依据所学可知,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思想。书中提出了自然界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即生物进化论的观点;《物种起源》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3)依据所学可知,波兰著名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日心说”沉重打击了宗教神学宇宙观,使天文学从教会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自然科学从此获得新生。26、三民主义邓小平理论【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旗帜.1997年中共十五大召开,会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27、黄道婆凯末尔【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元代妇女黄道婆将棉纺织技术由海南岛传到松江地区;凯末尔是现代土耳其国家的创造者,被称为土耳其“国父”。黄道婆将先进技术广为传播,她的故乡松江地区的棉纺织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逐渐上升为江南棉纺织业中心。黄道婆在人们心目中已经成为“衣被苍生”的棉神的化身。凯末尔革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民主革命的一次胜利。它巩固了国家独立,结束了落后的封建统治,使土耳其走上了民族复兴的道路。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任写2例即可,其他符合题意也可)理由:①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世界各大陆之间的联系,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②工业革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③第二次工业革命: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选择2个事例展开说明即可)(2)经济:封建经济解体,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学习西方,进行洋务运动,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与发展;政治: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资产阶级先后发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学习西方制度;社会生活:民主、平等观念深入人心;交通通讯、大众传媒、社会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3)全球化视角【解析】

(1)根据所学可知:①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密切了世界各大陆之间的联系,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世界观念从此逐步确立起来。②工业革命:促成了生产力的大发展,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③第二次工业革命: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根据所学可知:1840年后,中国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封建经济解体,资本主义从中国掠夺原料销售商品,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学习西方,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进行洋务运动,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与发展。政治: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年---1895年甲午战争、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并最终形成;资产阶级先后发动1898年的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1911年的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社会生活:民主、平等观念深入人心;火车、铁路、轮船传入中国,出现了近代交通;报纸等新闻媒体出现,西方食品和服饰传播开来。【点睛】掌握全球大一体的关键步骤: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29、(1)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2)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或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十一届三中全会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⑤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或港澳回归(3)原因: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解析】

(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确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1949年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这是中华民族的一次华丽转身”可知,“华丽转身”的标志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