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的资料_第1页
将进酒的资料_第2页
将进酒的资料_第3页
将进酒的资料_第4页
将进酒的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将进酒》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目标】1、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文化2、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3、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在于反复诵读和鉴赏本诗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的语言特点,2、难点在于品味其中复杂矛盾的人物感情。【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做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学生质疑、解疑,教师给予适当的补充和中肯的评价。质疑环节可根据学生自身的素质决定是由学生独立完成,还是师生共同完成。【课时安排】一课时【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有《李太白集》。2.写作背景《将进酒》是汉乐府旧题,题意为“劝酒歌”。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3.诗意简析这首诗意在表达人寿几何,及时行乐,圣者寂寞,饮者留名的虚无消沉思想,愿在长醉中了却一切。诗的开头六句,写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奔流入海,一去不复重返,如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天生”十六句,写人生富贵不能长保,因而“千金散尽”“且为乐”。同时指出“自古圣贤皆寂寞”,只有“饮者留名”千古,并以陈王曹植为例,抒发了诗人内心的不平。“主人”六句结局,写诗人酒兴大作,“五花马”、“千金裘”都不足惜,只图一醉方休。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天生我材必有用”句,是诗人自信为人的自我价值,也流露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诗深沉浑厚,气象不凡。情极悲愤狂放,语极豪纵沉着,大起大落,奔放跌宕。诗句长短不一,参差错综;节奏快慢多变,一泻千里。4.本诗的感情基调基调,指的是一篇作品整体上的感情色彩或氛围。基调常常可以凭直观被感知,但只有经过分析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例如这首诗,初读一两遍,会觉得它豪气十足,但弄清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以后,就会看出诗人的愤激之情是占主导地位的。确切地说,豪放只是它的外壳,而内核则是愤激。5、与“酒”有关的诗句“酒”是一种文化,它与中国古代诗人似乎结上了不解之缘。他们或仗酒力助发豪兴,举杯而灵感纷来;或借酒来排遣愁绪,饮酣而笔底奔腾。无数名句佳篇都与滟滟美酒相互辉映。(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渔家傲》)(5).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6).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绝句》)(7).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8).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9).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李白《客中行》)(10).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1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1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6、作者评价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不见》还用“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来概括他的一生。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余光中《寻李白》何事文星与酒星,一时钟在李先生。高吟大醉三百首,留著人间伴月明。——郑谷《读李白集》7、解题《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请、愿之意.杜甫: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2、请找出诗的韵脚并体会其特点。二、二读品酒兴1、请找出诗歌中与"酒"有关的诗句2、试分析李白“劝友人喝酒”找了哪些理由?三、三读赏酒情(品味探究)1、诗歌开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采用了古代民歌中的什么手法?抒发了李白怎样的感叹?2、“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诗歌中还有使用这种修辞的诗句吗?这体现了李白诗歌的什么特点?请找出分析。3、李白因何要如此纵情于酒,透过这些“劝酒词”你读到了李白什么样的情感?请举诗中诗句分析李白思想感情上的变化起伏。课堂小结:全诗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狂放—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将进酒》公开课教案湖北省黄冈中学梁龙江小结(过渡):在这首诗中,诗人的情感经历了几重奏呢?(几个阶段的变化?)(5个)三、课文分析●悲伤(板书:悲伤)包括哪些句子?(前四句)诗人“悲伤”什么?(韶光易逝,人生短暂)这种“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悲伤是如何体现出来的?★黄河水的“不复回”,表现韶光易逝。以水来表现时光短暂。(《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头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表现人生短暂。在表现“悲”的时候,运用了哪些手法呢?(夸张、比喻、对比)还有一种手法。诗人通过对黄河这一自然景物的描写,渲染出一种悲伤的气氛,寄寓了诗人的情思。这样的手法是?(起兴。《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小结:诗歌前四句,综合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对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伤。那么,诵读时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如课后诵读提示所言:前两句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故慷慨有之。但诗人这里是慷慨生悲——沉郁)(单读,点评)●欢悦(洒脱)你是怎么看出诗人并没有把对人生短暂的感伤继续下去的?明确:“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一句表现的是怎样的人生态度?明确:及时行乐。板书:欢悦(或洒脱或欢乐)“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什么意思?你认为这一句包含哪些含义?1、表现出诗人充分的自信,从“必”可以看出。2、结合当时诗人的生活背景,词句也暗示了诗人的怀才不遇。小结:但无论是自信,还是自伤怀才不遇。我想,这也许都会是李白饮酒的一个诱因吧。过渡:(教师读劝酒过程)中间是劝酒的过程,引出劝酒辞。(学生齐读劝酒辞的内容)●愤激“钟鼓馔玉”指的是什么?运用了什么手法?豪华富贵的生活。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钟鼓,指富贵人家宴会时用的乐器。馔玉:精美的饭食。)这是作者的真心话吗?这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情感?(一则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蔑视,二则是诗人有才不得用,有志不得舒的一种悲愤——本句实际上是诗人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激之词。)动摇:山河之动摇,社会的动摇。说明诗人心之“动摇”。②赏析要点:这两句写“寒宵”的所见所闻,上句紧承上文“宵”字,写黎明前听到的当地驻军的鼓角,暗示了诗人的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鼓角声”“声悲壮”与“五更”的巧妙结合显示了夔州一带的战争气氛之浓。下句写三峡美丽的夜景,因为雪过天晴,故三峡中隐星可见,群星参差,映照峡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此联的妙处在于诗人把对时局的关怀和三峡夜深美景的欣赏有机地结合起来,巧妙地将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融入深深的景色之中,“伟丽”中深蕴着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3、学生根据分析朗读③④句。⑤野哭千家闻战伐,⑥夷歌数处起渔樵。教师提问:这里的“野哭千家”和“夷歌”各指什么?如何理解?1、学生:合作、思考、交流、回答。2、教师引导、点评、补充、归纳:①注释:野:村落之荒凉。千家:死者之多,灾难之重。野哭千家:千家恸哭传彻四野,暗指军阀混战给广大人民生命财产所带来的严重损失。夷歌:少数民族的歌谣,异乡的歌谣,暗指自己衰年多病仍流落异乡。与“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用法相同。②赏析要点:“野哭”二句,写拂晓前所闻。一闻战伐之事,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恸哭,哭声传彻四野,其景多么凄惨!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夔州是民族杂居之地。杜甫客寓此间,渔夫樵子不时在夜深传来“夷歌”之声。“数处”言不只一起。这两句把偏远的夔州的典型环境刻画得很真实:“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对这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3、学生根据分析朗读⑤⑥句。⑦卧龙跃马终黄土,⑧人事音书漫寂寥。教师提问:“卧龙”、“跃马”和“人事”、“音书”分别指什么?这两句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1、学生交流、谈论、作答。2、教师引导、点评、补充、归纳:①注释:卧龙:诸葛亮——忠臣。《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跃马:公孙述——逆臣。王莽篡汉時,他自立为蜀王。述在西汉末曾乘乱据蜀,自称白帝。这里用晋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意。人事:交游,指家人、朋友。音书:书信。人事音书漫寂寥:漂泊天涯,音书断绝。②赏析要点: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及之。象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不论他是贤是愚,都同归于尽了。现实生活中,征戍、诛掠更造成广大人民天天都在死亡,我眼前这点寂寥孤独,又算得了什么呢?这话看似自遣之词,实际上却充分反映出诗人感情上的矛盾与苦恼。尾联借古人贤愚同归于尽聊以自慰,感慨深沉,更显示出内心的凄苦万状。3、学生根据分析朗读⑦⑧句。六、总括这首诗是诗人在大历元年(766)寓于夔州西阁作所。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的意思。作者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将恢弘的意象和沉郁顿挫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那上天下地、俯仰古今的悲怆之慨,表现了作者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