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地理试题评析和备考建议_第1页
2023年高考地理试题评析和备考建议_第2页
2023年高考地理试题评析和备考建议_第3页
2023年高考地理试题评析和备考建议_第4页
2023年高考地理试题评析和备考建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高考地理试题解析和备考建议----全国乙卷文综地理

2023地理高考全国乙卷试题特点◆

2023地理高考全国乙卷试题解析

2024年高考备考策略及建议◆

2023高考地理全国乙卷试题特点一、2023年高考试卷卷使用分布考卷省(区、市)命题形式全国甲卷(旧高考)云南、贵州、四川、西藏和广西5个省(区、市)六科全统一全国乙卷(旧高考)河南、山西、江西、安徽、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宁夏、新疆、陕西12个省(区、市)六科全统一新高考Ⅰ卷山东、浙江、河北、广东、江苏、湖北、湖南、福建8个省(区、市)语数外三科由教育部统一命题,理化生、政史地六科均由各省自主命题。浙江、山东是综合改革3+3地区,浙江省2023年高考是首次使用新高考一卷。河北、广东、江苏、湖北、湖南、福建六省是3+1+2地区。新高考Ⅱ卷辽宁、海南、重庆3个省(区、市)语数外三个科目,由教育部统一命题,理化生、政史地六门科目,均由各个省份自主命题。北京卷北京所有科目自主命题上海卷上海所有科目自主命题天津卷天津所有科目自主命题7卷并行风格略异难度有别二、【2023地理全国乙卷】整体特点1.稳定性。

试题“以稳为主,稳中求进、稳中有变”。

命题的原则没有变化,试题的结构、题型、内容的比重、呈现方式、试题风格等方面,基本延续往年的特点,试题的结构形式保持稳定,试题难度稳中有降,今年的试卷更贴近学生,给考生以熟悉感和亲切感。整体平稳向课标卷过渡。

2.基础性。根植必备知识,助力“双新”落实

今年地理乙卷在知识板块上基本延续传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均有考察。值得注意的是自然地理增加了多年未出现的“时差计算”,体现了“双新”背景下更加注重地理学科必备知识的考查。2023高考试题基于地理视角,选择反映国内外社会经济(生产生活)、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素材,创设情境,巧妙设问,深入发掘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试题服务于“选拔人才”的高考导向、助力于完善“立德树人”,以实现中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评价体系。凸现于对基础知识、关键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和地理观念等地理素养的考查。主要表现在:3.时代性

聚焦时代脉搏,突出育人功能

全国乙卷

37题聚焦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真实世界的地理问题。体现出试题的时代性特色。

第44题以“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为主题,考查考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考生从地理视角理解与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突出考察人地协调,紧扣时代脉搏,突出地理课程的育人功能。

4.科学性直击学科热点,展示时代前沿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主线,地理试题紧密联系现实世界,自然地理部分试题侧重全球变化研究中的热点区域,从建立与维持系统平衡的角度设计情境与问题,体现“和谐”思想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这些也无不体现地理学科特点和试题的科学性。

如:乙卷36题的情景素材中有3个属于学习探究情境,关注学科研究的前沿领域展现城镇化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如:

37题聚焦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真实世界的地理问题,关注学科动态。体现出试题的时代性、科学性特色。5.区域性和综合性

以区域认知为载体,彰显地理科学特色

地理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区域性和综合性。试题紧紧围绕区域之载体,从不同角度对区域进行考查。例如选择题当中湖南省邵东市的打火机,贵州龙里豌豆尖、新西兰南岛的南阿尔卑斯山,日本海附近的珲春、内陆的辽源,非选择题当中巴西东南沿海的库里蒂巴、夏威夷岛、敦煌、、黄河流域等等区域名词,有的是大尺度的区域、有的是小尺度的区域,但无论尺度大小,都从不同角度,针对区域内存在的问题开展了问题的设置,在问题设置中,层层递进中考查学生用地理视角对于区域问题的解决,以实现知识与理论相结合,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体现地理科学的现实性、应用性,并助推区域发展。

试题突出地理学科特点,关注人类面临的重大地学问题。试题从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区域综合的角度,强调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地理基本原理的能力。重点考查地理事象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地理学科特色鲜明。6.创新性核心素养立意,强调选拔功能2023地理试题立足主干知识,以四大地理核心素养立意,强化地理四大核心能力的考查。体现了地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并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特点,突出了高考的选拔功能。

试题聚集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考查。

试题的创新性表现在材料背景新,设问角度新,考查创新思维等方面。如:全国乙卷第36题展示巴西库里蒂巴市基于公交优先战略的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成果,为我国城市发展提供他山之石。全国乙卷第43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与自身体验,辩证地评价景区数字化对游客认知和体验旅游景观的影响等。

具体可见于37题第(4)问,结合材料信息,开放性设问,要求学生自主选址并说明:能够反映全球CO2

浓度变化理由,属于高层次的认知活动。。7、图表减少、文字增加,无图考图

需要注意的是近几年全国乙卷地理试题中的文字材料有所在增多,图表有波动减少,。近3年试题的图表数量倒稳定下来了。如:

2018年全国卷Ⅱ:选择题4个题组中有3图1表。综合题36、37题各有一幅图,选做题(旅游和环境保护两道题无图),共6个图表。

2019年全国卷Ⅱ:全国2卷选择题4个题组中,第一题组有2图。综合题36、37题各有一幅图。选做题(43.旅游和44.环境保护两道题各有1图),共6个图。

2020年全国卷Ⅱ:全国2卷选择题4个题组中,每一题组有1图。综合题36、37题各有一幅图。选做题(43.旅游和44.环境保护两题无图),共6个图。

2021年全国乙卷:选择题4个题组中只有1图。综合题36、37题各有一幅图,选做题(43.旅游有一表),共4个图表。

2022年全国乙卷:选择题4个题组中有1图。综合题中的必做题36、37题各有1幅图,选做题(43.旅游和44.环境保护两题无图),共3个图表。

2023年全国乙卷:选择题4个题组中有1图1表。综合题中的必做题36、37题各有1幅图,选做题(43.旅游和44.环境保护两题无图),共4个图表。

总之,试卷中部分题组,虽然无图也成题。但主体仍以图表和文字背景材料进行命题,仍然彰显了我们地理学科的特色。题号考查内容情景材料分值1-3工业地域的形成湖南省邵东市打火机产业的发展12分4-5农业区位因素贵州龙里豌豆尖生产和销售8分6-8地质(板块构造学说)、地貌、内外力作用、地表形态的塑造新西兰南岛、南阿尔卑斯山脉12分9地方时计算珲春、辽源1月、7月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4分10-11影响气温的因素8分36工业区位因素、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交通方式的优缺点。巴西东南沿海城市库里蒂巴的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22分37CO2

排放的总体特征及成团,CO2

浓度的观测。美国夏威夷岛CO2浓度的观测站24分43景区数字化对旅游活动的影响景区数字化、数字旅游(云旅游)10分44黄河的治理和保护习近平在黄河流城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10分二、2023年全国乙卷考点分布

1、试题兼顾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

2、题型结构:仍由选择题、综合题与选考题三部分组成。

选择题:第Ⅰ卷中的选择题由四组题组成,即“3233”模式或“3323”模式,以图文材料分析为主。

综合题:第Ⅱ卷中的地理综合题,两道必做题(36、37题)、两道选做题(43、44题二选一),既注重基础知识考查,亦重分析、重思维能力考查,区分度明显。

三、试题结构和难易度3、

自然、人文比例适中,难度适中

1-5题组

考察人文地理,偏易。6-8题组

考察自然地理,难度一般,考生若地理基础扎实,通过分析可以较顺利解决。9-11题组

属于自然地理,是今年地理选择题中难度系数最大的题。对考生的基础、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综合题36题

人文地理

难度中等。综合题37题

自然地理

难度系数较大,为压轴题。选做题43和44题

难度中等。4、

近五年自然地理比重波动下降,人文地理比重波动上升。

2019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比重为44:562020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比重为56:442021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比重为54:462022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比重为40:602023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比重为42:58◆

2023年高考全国文综乙卷地理试题解析

试题讲评2000年以后,世界打火机生产中心转移到湖南省邵东市。邵东市由原来几家生产作坊快速形成打火机全产业链布局,并相继成立打火机行业协会和打火机出口监管员会。2009年,多家企业组建了一家集研发、组装、销售于一体的龙头企业。目前,邵东市每年生产的一次性打火机占世界同类打火机总产量的70%。据此完成1-3题。题组一:1~3题;第1题考察工业主要区位因素分析1.邵东打火机全产业链布局快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①打火机产业生产链短②打火机产业附加值低③当地有打火机创新技术④当地有打火机产业基础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61.邵东打火机全产业链布局快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①打火机产业生产链短②打火机产业附加值低③当地有打火机创新技术④当地有打火机产业基础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2000年以后,世界打火机生产中心转移到湖南省邵东市。邵东市由原来几家生产作坊快速形成打火机全产业链布局,并相继成立打火机行业协会和打火机出口监管员会。2009年,多家企业组建了一家集研发、组装、销售于一体的龙头企业。目前,邵东市每年生产的一次性打火机占世界同类打火机总产量的70%。据此完成1-3题。题组一:1~3题;第1题考察工业主要区位因素分析

【解析】完成全产业链布局一般需要较长时间。具体取决于产业链的复杂程度和规模。一次性打火机零部件数量少,制作工艺简单,产业链较短,有利于快速布局。邵东市原来有几家生产作坊,说明当地生产打火机有一定的产业基础,故④正确;此外打火机产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链短,因此能够快速形成,故①正确;产业附加值低不是产业快速形成的主要原因,故②排除;其中当地打火机产业在创立之初,技术并不成熟,故③排除;因此正确答案为B,故排除A、C、D,选择B。B2000年以后,世界打火机生产中心转移到湖南省邵东市。邵东市由原来几家生产作坊快速形成打火机全产业链布局,并相继成立打火机行业协会和打火机出口监管员会。2009年,多家企业组建了一家集研发、组装、销售于一体的龙头企业。目前,邵东市每年生产的一次性打火机占世界同类打火机总产量的70%。据此完成1-3题。题组一:1~3题;第2题考察龙头企业的作用2.邵东打火机产业发展过程中龙头企业的主要作用是A.控制各企业发展规模B.协调与外地生产联系C.监督产品质量与价格

D.引领产品研发和营销

18

【解析】对于一次性打火机这种低端产品,具备一定“作坊”属性,生产要素单一,产业链短。因而产业规模主要取决于产品本身质量和销售。根据题干可得,“多家企业组建了一家集研发、组装、销售于一体的龙头企业”,因此可知龙头产业的主要作用为引领产品研发和营销,故D正确,因此排除A、B、C,选择D。D2000年以后,世界打火机生产中心转移到湖南省邵东市。邵东市由原来几家生产作坊快速形成打火机全产业链布局,并相继成立打火机行业协会和打火机出口监管员会。2009年,多家企业组建了一家集研发、组装、销售于一体的龙头企业。目前,邵东市每年生产的一次性打火机占世界同类打火机总产量的70%。据此完成1-3题。题组一:1~3题;第3题考察工业的可持续发展3.除技术创新外,支撑邵东打火机产业长期发展的关键因素是①快捷的对外交通②稳定的市场需求③有效的企业组织④较高的产品价格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19

【解析】打火机生产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邵东依靠其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资源。相对便利的交通,但与东南沿海地区比较,对外交通没有比较优势,不是产业长期发展的关键因素,故①排除;但要实现长期发展必须要有稳定的市场需求必须要有稳定的市场需求,故②正确;此外还需要有效的企业组织,提升打火机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故③正确;打火机产品价格较低廉,故④排除;故B正确,因此排除A、C、D,选择B。B

【命题立意】选取湖南省邵东市打火机产业发展的典型案例,考查产业链、产业竞争力、产业附加值、区域产业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我国轻工业或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技巧方法】提取材料中关键信息,结合教材及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必备知识】产业链,即产品生产或服务提供的全过程,包括动力提供、原材料生产、技术研发、中间品制造、终端产品制造乃至流通和消费等环节。产业竞争力,亦称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某国或某一地区的某个特定产业相对于他国或地区同一产业在生产效率、满足市场需求、持续获利等方面所体现的竞争能力;产业附加值一般指高附加值产业。附加值是附加价值的简称,是在产品的原有价值的基础上,通过生产过程中的有效劳动新创造的价值,即附加在产品原有价值上的新价值。题组一:1~3题、20

豌豆尖是冬季时令蔬菜。贵州龙里豌豆尖生产历史长、品质优,然而售价低,主要供应周边市场。2016年,龙里豌豆尖被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近年来,通过与蔬菜经销商合作,利用快速冷链运输,龙里豌豆尖以较高价格畅销少数城市(图1)。据此完成4-5题。

【背景】社会:助力乡村振兴。

产品:豌豆尖是贵州龙里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其叶色翠绿、腋芽肥厚、质地柔滑、味道鲜美、微甜清香、营养丰富。:

豌豆尖是冬季时令蔬菜。贵州龙里豌豆尖生产历史长、品质优,然而售价低,主要供应周边市场。2016年,龙里豌豆尖被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近年来,通过与蔬菜经销商合作,利用快速冷链运输,龙里豌豆尖以较高价格畅销少数城市(图1)。据此完成4-5题。题组二:4~5题;第4题考察农产品高价畅销的原因4.如今龙里豌豆尖能够以较高价格畅销的关键是①提高销售价格②扩大种植规模③拓展销售渠道④保持产品新鲜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①④22

【解析】对于基础农产品来说,以较高的价值销售,主要基于高端市场认可和产品本身的质量。提高产品的销售价格不能使豌豆尖畅销,①错误;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单纯扩大种植规模不利于提高价格,②错误;根据材料,2016年之前,豌豆尖主要供应周边市场,现在通过蔬菜经销商合作,利用快速冷链运输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上海、香港、澳门等大城市,拓展了销售的渠道和范围,远距离运输也能保持产品新鲜,③④正确。故选C。C

豌豆尖是冬季时令蔬菜。贵州龙里豌豆尖生产历史长、品质优,然而售价低,主要供应周边市场。2016年,龙里豌豆尖被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近年来,通过与蔬菜经销商合作,利用快速冷链运输,龙里豌豆尖以较高价格畅销少数城市(图1)。据此完成4-5题。题组二:4~5题;第5题考察农产品的市场条件5.龙里豌豆尖主要供应少数城市,是因为这些城市A.人口规模大

B.消费水平高

C.飞机航班多D.冬季蔬菜少23

【解析】

根据材料,龙里豌豆尖以较高价格畅销,人口规模大不能保证人们能接受豌豆尖较高的价格,A错误;根据图示,龙里豌豆尖主要供应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上海、香港、澳门等大城市,是因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达,消费水平高,人们更容易接受豌豆尖较高的价格,有利于豌豆尖卖出好价格,提高经济收入,B正确;豌豆尖的运输不一定用飞机运输,较近的地区可以采用高速公路运输,飞机航班多不是选择在这些城市的主要原因,C错误;这些大城市冬季蔬菜不少,D错误。故选B。B题组二:4~5题;24

【命题立意】针对龙里豌豆尖的销售特点和市场特点设计问题,充分体现了传统农业、交通运输业、区域发展差异等多个地理事象间的联系。

【必备知识】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热量,光照,水分,昼夜温差)、水资源、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等。

新西兰南岛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约42°S-45°S)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呈东北一西南走向,其形态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某科研团队对该山脉东西向剖面形态进行研究,观测到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模拟研究表明未来该山脉升高速度逐渐放缓,高度将趋于稳定。据此完成6-8题。题组三:6~8题;第6题考察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6.推测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是由于A.板块挤压

B.火山不断喷发C.板块张裂D.岩浆持续侵入25

【解析】6.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山脉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受板块挤压影响,山脉高度会持续升高,A正确,C错误;从材料信息中为获取该山脉有火山持续喷发的相关信息,B错误;岩浆侵入不会对地表形态产生直接影响,D错误。所以选A。

A

新西兰南岛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约42°S-45°S)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呈东北一西南走向,其形态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某科研团队对该山脉东西向剖面形态进行研究,观测到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模拟研究表明未来该山脉升高速度逐渐放缓,高度将趋于稳定。据此完成6-8题。题组三:6~8题;第7题考察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7.假设不受内力作用,在外力作用下,该山脉A.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东移B.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C.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西移D.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

【解析】7.根据该山脉的纬度范围可知,该地外在盛行西风带,西风挟带的来自印度受洋的水汽在西坡地形抬升影响下易形成降水,极端降水量超过10000mm。假设不受内力作用的情况下,与该山山脊东侧配比,西侧受到显著的流水“溯源侵蚀”和冰川侵蚀作用,导致山脊线(分水岭)东移,A正确,B错误;东坡为盛行西风背风坡,降水较少,侵蚀作用较弱,CD错误。所以选A。A

新西兰南岛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约42°S-45°S)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呈东北一西南走向,其形态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某科研团队对该山脉东西向剖面形态进行研究,观测到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模拟研究表明未来该山脉升高速度逐渐放缓,高度将趋于稳定。据此完成6-8题。题组三:6~8题;第8题考察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8.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由于随山体升高A.板块运动逐渐加强B.板块运动逐渐减弱C.外力作用逐渐加强D.外力作用逐渐减弱27南岛附近地形图

【解析】8.地貌的演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倾向于拔高,外力倾向于夷平。内力(板块挤压)使该地山脉持续隆升,地表起伏增大,地表受(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增强。根据材料可知,目前山脉高度持续增加,说明内力作用强度大于外力作用,而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因为随着山体升高,高差增大,对盛行西风的阻挡加强,降水增多,流水作用逐渐加强,内外力作用趋于平衡,使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故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点晴】地质作用的两个变量,个是内力,使得山脉升高;一个是外力,使得山脉夷平;C题组三:6~8题;

28

【背景材料】新西兰南岛、南阿尔卑斯山脉

【命题立意】本试题以新西兰南岛的南阿尔卑斯山脉形成为情境素材,重点考查地理事象的形成和演化过程。要求学生在构造—气候—地表过程相互作用的框架下,探讨新西兰南阿尔卑斯山脉地形的塑造过程。

【技巧方法】构建“营造地表形态力量”思维模型,结合材料分析问题。

位于日本海附近的珲春与内陆的辽源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北京时间)的月均值不同(表1)。规定各日最高气温时刻与月均值相差超过1小时为偏离。据此完成9-11题。题组四:9~11题;第9题考察地方时的计算9.珲春7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滞后当地正午约A.1小时40分钟

B.2小时00分钟C.2小时40分钟

D.3小时20分钟

【解析】9.根据珲春的经度可知,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早约40分钟,珲春7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北京时间为14时40分,则当时间为:14时40分+40分=15点20,滞后当地正午约:15点20-12=3小时20分钟。

故D正确,排除ABC;故选D。D

位于日本海附近的珲春与内陆的辽源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北京时间)的月均值不同(表1)。规定各日最高气温时刻与月均值相差超过1小时为偏离。据此完成9-11题。题组四:9~11题;第10题考察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0.珲春的最高气温时刻月均值滞后当地正午的时间长于辽源,原因是珲春A.降水多

B.受海洋影响强C.风力强D.受山地影响强30

【解析】10.本题考查海陆位置及热力性质对气温的影响,与珲春相比,辽源更靠近内陆,海陆位置不同,受海洋影响的程度不同;水体比热容大,升温较慢,珲春受海洋影响较强,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晚于辽源,B正确,D错误;最高气温时刻月均值滞后与该地降水、风力关系不大,排除AC选项。故选B。

根据信息和陆海升温规律选择B

位于日本海附近的珲春与内陆的辽源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北京时间)的月均值不同(表1)。规定各日最高气温时刻与月均值相差超过1小时为偏离。据此完成9-11题。题组四:9~11题;第11题考察天气系统与天气变化11.辽源冬季偏离天数少,说明辽源冬季多A.雨雪天气B.温带气旋

C.晴朗天气

D.冷锋过境31

【解析】11.本题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辽源冬季各日最高气温时刻与月均值偏离较少,说明此时段大气较稳定,多晴天,故C正确;受雨雪天气、温带气旋、冷锋过境影响下,天气变化较大,气温不稳定,偏离的天数较多,排除A、B、D选项。故选C。

C题组四:9-11题32

【命题立意】

本试题以珲春和辽源气象站气温数据为情境素材,通过比较分析两地间的气候差异,考查了时差计算和下垫面对气候的影响。通过新颖情境和灵活设问,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综合理解和灵活运用,引导学生摒弃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助力“双减”政策落地落实。

第二部分

综合题----全国乙卷文综地理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库里蒂巴是巴西东南沿海城市。自20世纪60年代,为解决城市快速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该城市编制了以公交为主导的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并得以实施。经过多年建设,库里蒂巴形成了5条由市中心向外辐射的基于快速交通线的发展轴,同时有多种类型的公交线与快速交通线相连。沿快速交通线两侧进行高密度开发,发展轴间为绿地。快速交通线使用大容量低排放公交车辆。目前,库里蒂巴人均小汽车拥有量位居巴西前列,但公交出行率远高于其他城市。库里蒂巴将工业区布局在郊外快速交通线附近,发展低污染工业。图5为库里蒂巴公交网络模式图。第36题

发展公共交通

*试题背景材料呈现

快速公交系统(BusRapidTransit)简称BRT,它源于上世纪70年代巴西南方城市库里蒂巴,是一种介于快速轨道交通(RapidRailTransit,简称RRT)与常规公交(NormalBusTransit,简称NBT)之间的新型公共客运系统,是一种中运量交通方式,通常也被人称作"地面上的地铁"。它是利用现代化公交技术配合智能交通和运营管理(集成调度系统),开辟公交专用道路和建造新式公交车站,实现轨道交通模式的运营服务,达到轻轨服务水准的一种独特的城市客运系统。特点:快速公交系统是一种高品质、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低成本的公共交通形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理念。快速公交系统采用先进的公交交通车辆和高品质的服务设施,通过专用道路空间来实现快捷、准时、舒适和安全的服务。组成部分:专用路权:通过设置全时段、全封闭、形式多样的公交专用道,提高快速公交的运营速度、准点率和安全性。先进的车辆:设施齐备的车站:智能化的运营管理系统:运用自动车辆定位、实时营运信息、交通信号优先、先进车辆调度,提高快速公交的营运水平。BRT的优势1、缓解城市的交通拥挤,改善混合交通情况。2、可以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并节约市民的出行时间。3、相比轨道交通可以节省巨额的投资建设费用。4、可以平衡城市交通方式的发展。5、可以提升城市的生活环境质量。6、提高改进生产力和投资环境7、改善空气质量8、节省燃料和能源消耗9、快速公交系统走廊沿线的土地会得到升值试题背景材料呈现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库里蒂巴是巴西东南沿海城市。自20世纪60年代,为解决城市快速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该城市编制了以公交为主导的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并得以实施。经过多年建设,库里蒂巴形成了5条由市中心向外辐射的基于快速交通线的发展轴,同时有多种类型的公交线与快速交通线相连。沿快速交通线两侧进行高密度开发,发展轴间为绿地。快速交通线使用大容量低排放公交车辆。目前,库里蒂巴人均小汽车拥有量位居巴西前列,但公交出行率远高于其他城市。库里蒂巴将工业区布局在郊外快速交通线附近,发展低污染工业。图5为库里蒂巴公交网络模式图。第36题,(1)考察发展公共交通对解决城市问题的作用(1)指出库里蒂巴以公交为主导的交通方式对解决城市问题的作用。(6分)【答案】(1)减少私人小汽车使用,缓解交通拥堵情况;减轻尾气排放,降低空气污染程度;便于居民出行,改善生活环境;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问题。*

【解析】本大题难度总体较低,以巴西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工业区布局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地理现象的能力,综合思维素养。

【小问(1)详解】

第(1)小题旨在回答公共交通对于解决城市问题的意义,从缓解拥堵,保护环境,方便出行等几个关键点入手即可拿分。通过建设基于快速交通线的公交网路,库里蒂巴能够是供高效,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鼓励市民或少私人汽车的使用,从而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库里蒂巴使用大容量低排放公交车辆,有助于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进而改善空气质量。公交系统的建设使得出行更加便利,利于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库里蒂巴是巴西东南沿海城市。自20世纪60年代,为解决城市快速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该城市编制了以公交为主导的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并得以实施。经过多年建设,库里蒂巴形成了5条由市中心向外辐射的基于快速交通线的发展轴,同时有多种类型的公交线与快速交通线相连。沿快速交通线两侧进行高密度开发,发展轴间为绿地。快速交通线使用大容量低排放公交车辆。目前,库里蒂巴人均小汽车拥有量位居巴西前列,但公交出行率远高于其他城市。库里蒂巴将工业区布局在郊外快速交通线附近,发展低污染工业。图5为库里蒂巴公交网络模式图。第36题,(2)考察公路运输相对于轨道运输的优点(2)指出与地铁相比,库里蒂巴建设地面快速公交的优点。(4分)【答案】(2)建设成本较低;工程施工时间短,建设速度较快,交通运输效率较高;灵活性强;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利于城市综合发展。*

【小问(2)详解】

第(2)小题分析两种交通模式,要求学生对于交通模式的使用情况,造价,运输效率等基本常识有所了解。与地铁建设相比,地面交通具有机动灵活性强、工程造价低很多、工程施工时间短,可以更快速地建设和投入使用。在高效调度的基础上,可以大大提高交通效率,可以根据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和扩展,以适应并推动城市发展,促进经济增长。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库里蒂巴是巴西东南沿海城市。自20世纪60年代,为解决城市快速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该城市编制了以公交为主导的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并得以实施。经过多年建设,库里蒂巴形成了5条由市中心向外辐射的基于快速交通线的发展轴,同时有多种类型的公交线与快速交通线相连。沿快速交通线两侧进行高密度开发,发展轴间为绿地。快速交通线使用大容量低排放公交车辆。目前,库里蒂巴人均小汽车拥有量位居巴西前列,但公交出行率远高于其他城市。库里蒂巴将工业区布局在郊外快速交通线附近,发展低污染工业。图5为库里蒂巴公交网络模式图。第36题,(3)考察交通对城镇发展的作用(3)说明沿快速交通线两侧进行高密度开发对城市发展的作用。(6分)【答案】(3)优化土地利用,充分开发城市空间;提高交通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改善城市形象,提高综合竞争力。*

【小问(3)详解】

第(3)小题注意审题,从题干的高密度开发切入,具有节约空间,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城市扩张带来的土地浪费等优点;

从沿快速交通线切入,沿着快速交通线两侧进行高密度开发,可以有提高经济效益和交通线利用率的优点;从工商住行等行业看,集聚也有集聚优势,高密度开发使得人口和就业机会集中在快速交通线附近,减少了通勤距离和时间,提高了交通效率,可以充分发挥商业,住宅和办公等功能,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从城市产业和发展的角度,可以塑造城市的形象,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库里蒂巴是巴西东南沿海城市。自20世纪60年代,为解决城市快速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该城市编制了以公交为主导的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并得以实施。经过多年建设,库里蒂巴形成了5条由市中心向外辐射的基于快速交通线的发展轴,同时有多种类型的公交线与快速交通线相连。沿快速交通线两侧进行高密度开发,发展轴间为绿地。快速交通线使用大容量低排放公交车辆。目前,库里蒂巴人均小汽车拥有量位居巴西前列,但公交出行率远高于其他城市。库里蒂巴将工业区布局在郊外快速交通线附近,发展低污染工业。图5为库里蒂巴公交网络模式图。第36题,(4)考察有污染工业布局在郊外交通线附近的优点(4)说明库里蒂巴工业区布局的优点。(6分)【答案】(4)布局在郊外,土地成本较低;有利于减少城市环境污染;有利于搭建便捷的物流线和供应链;有利于减小交通压力,提高通行效率。*

【小问(4)详解】

第(4)问考察基础工业区位。工业区布局在郊外,建设的土地成本较低。工业区布局在郊区快速交通线附近,对于城市商业和住宅干扰少,减少了工业对城市环境的污染。题干也明确强调布局低污染产业,体现发展的生态意义。工业对于物流的依赖很大,将工业在郊区组团布局且靠近快速交通线,可以减少工业区内部和周边的交通压力,能够最大限度提升物流效率(通行效率)。从整体看,工业区依托城市为中心放射组团布局,有利于分工协作和产业集群发展。

【命题立意】本试题以巴西库里巴蒂基于公交优先战略的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成果为情境素材,考查了交通运输方式优缺点、城市化问题及其解决措施、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工业布局等知识点。通过新颖情境和灵活设问,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综合理解和灵活运用,引导学生摒弃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助力“双减”政策落地落实。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夏威夷岛人口密度低,以第三产业为主。该岛海拔2400米以上区域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1800米以下区城受信风控制。1958年以来,科学家在夏威夷岛上的观测站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开展观测,是全球最早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持续观测的站点。观测得到的数据被普遍认为能够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变化,为科学认识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图6示意夏威夷岛位置与地形。第37题,(1)考察地理事物特征分析题(1)指出夏威夷岛人为二氧化碳排放的总体特征。(4分)*【答案】(1)排放总量小;不同时期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变化幅度小;以第三产业(交通运输和旅游)排放为主,工业排放少;【分析】本题以夏威夷岛二氧化碳浓度观测站为材料,涉及人为二氧化碳排放的总体特征及原因、二氧化碳浓度的观测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

【详解】第(1)小题难度适中,依据人口密度,人口总量、产业格局和所处的气候特点来分析回答碳排放的特征。

据材料,夏威岛的人口密度低,而且以第三产业为主,相对于重工业等能源消耗大的产业,该岛的人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相对较少;地处热带气候,季节变化不明显,人类活动的干扰较小,不同时期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变化幅度较小。产业以旅游等第三产业为主,工业所占比例较小,故夏威夷岛人为二氧化碳以第三产业(交通运输和旅游)排放为主,工业排放少。拓展延伸1为什么夏威夷人口密度小?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夏威夷岛人口密度低,以第三产业为主。该岛海拔2400米以上区域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1800米以下区域受信风控制。1958年以来,科学家在夏威夷岛上的观测站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开展观测,是全球最早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持续观测的站点。观测得到的数据被普遍认为能够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变化,为科学认识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图6示意夏威夷岛位置与地形。第37题,(2)考察气压带、风带、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人为排放二氧化碳的影响(2)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该岛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对观测数据未构成明显干扰的原因。(8分)【答案】(2)低海拔地区信风来自海洋,持续携带海洋的空气进入夏威夷岛,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容易被吹散;高海拔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大气较稳定;多数聚落临海布局,受海陆风影响大,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易扩散。*

【详解】

第(2)小题偏难。结合图示夏威夷岛所处的纬度、村镇分布信息和题干提供的显性信息进行分析,1800米以下区城受信风控制,夏威夷信风来自海洋,持续携带海洋的空气进入夏威夷岛,将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带走;海拔2400米以上高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大气较稳定;根据图示,村镇等聚落多数临海布局,受海陆风影响大,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易扩散,不会对观测站的二氧化碳对观测数据构成明显干扰。拓展延伸2

夏威夷岛海拔2400米以上区域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1800米以下区城受信风控制?世界大气Co2浓度

主要观测网点夏威夷莫纳罗亚阿拉斯加巴罗美属萨摩亚南极洲南极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夏威夷岛人口密度低,以第三产业为主。该岛海拔2400米以上区域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1800米以下区城受信风控制。1958年以来,科学家在夏威夷岛上的观测站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开展观测,是全球最早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持续观测的站点。观测得到的数据被普遍认为能够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变化,为科学认识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图6示意夏威夷岛位置与地形。第37题,(3)考察原因分析题型(结合图文材料进行分析)(3)说明该站观测的数据能够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变化的原因。(8分)【答案】(3)地理位置独特,位于太平洋腹地,远离大陆,受某一大陆排放的干扰小,对全球平均浓度的反映准;建站时间早,统计资料时间长,数据丰富;二氧化碳在大气中不易降解,停留时间长;人口密度低,人类活动干扰较小。*

【详解】

第(3)小题和第(2)小题关系紧密,难度中等偏上。第(2)小题的设问本身是第(3)小题的切入点,即人类活动影响小。再结合海陆位置可以答出第二点,即环境干扰小。太平洋是最大的大洋,其中二氧化碳吞吐高度稳定。第三点从所处气压带和风带切入,即副热带高压是全球尺度的环流,汇集二氧化碳数据具有全球意义。第四点从经济人文角度切入,美国是传统发达国家,科技底蕴浓厚,夏威夷观测站拥有较为完备的科技储备和气候分析能力,气象设备和资料丰富。根据图示,夏威夷岛位于太平洋腹地,受不同方向气流远距离输送影响,远离大陆,受某一大陆排放的干扰小,对全球平均浓度的反映准;该观测站自1958年开始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观测,是全球最早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持续观测的站点。建站时间早,统计资料时间长,数据丰富;二氧化碳在大气中不易降解,停留时间长;夏威岛的人口密度低,人类活动干扰较小。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夏威夷岛人口密度低,以第三产业为主。该岛海拔2400米以上区域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1800米以下区城受信风控制。1958年以来,科学家在夏威夷岛上的观测站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开展观测,是全球最早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持续观测的站点。观测得到的数据被普遍认为能够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变化,为科学认识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图6示意夏威夷岛位置与地形。第37题,(4)考察图文材料信息的解读和知识的应用能力,结合(3)作答(4)若要在亚欧大陆建设一座能够反映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观测站,请提出合适的站址并说明理由。(4分)【答案】(4)西伯利亚地区高海拔地带。理由:远离主要污染源;陆地范围广阔,人口密度相对较低;海拔变化较大,可以设置多个站点。*

【详解】

第(4)小题

要在亚欧大陆建设一座能够反映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观测站,应该选择具备干净的大气环境、远离主要污染源的地区,这可以减少人为排放二氧化碳对观测数据的干扰。结合生活常识可知,西伯利亚地区的高海拔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较少。同时海拔变化较大,这可以设置多个观测点,以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数据。

【命题立意】本题以夏威夷二氧化碳观测站为情境素材,围绕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变化这一科学问题,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排放特征、大气环流等方面思考气流与二氧化碳扩散过程。重点考查地理事象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体现地理科学的育人功能。要有家国情怀、具备国际视野。人地协调观念。

【必备知识】大气环流、人口容量、环境承载量、产业结构、人类经济活动大气的组成等。4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景区数字化极大地丰富了旅游活动的形式与内容。例如,“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项目,通过“一站式”游览、电子导览、直播“云游”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旅游者提供了对旅游景观不同的认知与体验。第43题,考察评价景区数字化旅游活动的影响(有利、不利两方面)评价景区数字化对游客认知和体验旅游景观的影响。【答案】利:为欣赏风景提供相对安全的场地;上佳的欣赏角度;合适的距离;更好(快速)领略风景,直接欣赏风景(拍摄)照片(视频);节省旅游时间;获取旅游满足感(收获感)。

不利:限制(剥夺)旅游者赏阅(探求)的视角(范围、空间、自由度);降低(减少、缩减)主观发现(欣赏、观察);降低兴趣(体验、满意度);人员拥挤;破坏景区景观(环境)。*

【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难度中等。试题以景区数字化为材料,涉及景区数字化对旅游活动影响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开放性试题43题答题核心切入点是数字化。从游客分析;数字化增加体验效果,降低旅游成本和体力支出,更精确更全面旅游。从景区分析,数字化游览降低景区载荷负担,有利于景点和旅游资源保护,也便于开发更多旅游项目,更能丰富文化内涵。但是数字化的弊端也很明显,最大的弊端就是不能身临其境和交互体验。

【详解】

有利影响:景区数字化能够使得游客在相对安全的场地或位置欣赏风景,减少旅游中风险的发生;景区数字化能够选取最佳的欣赏角度,欣赏旅游景观最秀丽的风采;景区数字化能够选取最合适的距离观赏旅游景点的风采;能够使游客更快的欣赏和领略旅游景区风景;能够节省游客在旅游活动中的时间;提高游客的旅游满足感(获得感)等。

不利影响:游客只能被动接受景区数字化的视频或者图片的拍摄角度,限制了游客欣赏景区的自由度;减少了游客在旅游活动中自己主动发现和探索景观的乐趣,降低了游客的参与感;景区数字化可能会导致采取数字化旅游的游客数量较多,出现人员拥挤问题;景区数字化可能会破坏景区的环境和景观等。第43题,考察评价景区数字化旅游活动的影响(有利、不利两方面)*

【命题立意】本题以景区数字化为情境素材,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与自身体验,辩证地评价景区数字化对游客认知和体验旅游景观的影响。注重辩证思维考查,着力创新精神培养。

【必备知识】旅游区位分析

旅游活动评价

旅游资源评价【答案】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加强黄河上游荒漠化、中游水土流失及下游地上河的治理,在上游设立自然保护区,中游进行水土保持工作,下游修堤筑坝,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等。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推动黄河流城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城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摘自习近平在黄河流城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19年9月18日)第44题,考察黄河的保护和治理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地理知识,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角度,提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合理化建议。(要求:结合黄河上中下游地区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提出建议;建言有理有据,逻辑清晰,表达准确。)*

【解析】44题以习近平在黄河流城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为背景材料设置试题,考察黄河的生态保护和治理,区域分析。分析核心是从区域内的“水,沙,土地,林,粮”等地理事物的综合权宜发展入手,答案同样开放。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和相关知识的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在作答的时候可以结合所学案例分析,难度不大。

【详解】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黄河的保护与治理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