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活板》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1页
【初中语文】+《活板》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2页
【初中语文】+《活板》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3页
【初中语文】+《活板》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4页
【初中语文】+《活板》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5课活板第1课时沈括01了解沈括及其作品,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02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结构。课时目标导入我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汉字”是中华文明传承的载体,是中华文化最直观的符号之一,而“活字印刷术”对汉字,甚至在全人类文化传播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毋庸置疑,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活字印刷术”。知人论世链知【一】沈括(1031—1095),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代表作《梦溪笔谈》,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文艺、历史等各个方面。这部书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走近作者沈括本文选自《梦溪笔谈》卷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宋代庆历年间,毕昇首创胶泥活字版,之后又陆续用木、锡、铜和铅等制成活字印刷书籍。毕昇的活字印刷早于西方四百多年,开拓了现代印刷术的先河。探寻背景毕昇(?—约1051),蕲州蕲水直河乡(今湖北英山)人,北宋工匠、发明家,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昇事迹仅见于沈括《梦溪笔谈》。毕昇创造发明的胶泥活字、木活字排版,是中国印刷术发展中的一个根本性的改革,是对中国劳动人民长期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对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做出了伟大贡献。链接知识初读感知【二】1.读标题从体裁上看,本文是一篇________。标题“活板”交代了本文的_________,“活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板”,同“___”。说明文说明对象用活字排成的印刷版版朗读课文2.读正文朗读指导:用舒缓的语调读出活板印刷的步骤,表达出对古人智慧的赞美之情。

活板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初读感知原文

板印(1)书籍,唐人尚未盛(2)为之。自(3)冯瀛王始印五经,已(4)后典籍皆为板本。活板(1)雕版印刷。

(2)大规模。(3)从。(4)同“以”。译文: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做这种事。五代时才开始(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各种图书都是雕版印刷本。原文:

庆历(5)中,有布衣(6)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7),每字为一印,火(8)烧令坚。(5)宋仁宗赵祯年号(1041-1048)。

(6)平民。古代平民不能穿锦绣,故称“布衣”。(7)铜钱的边缘。(8)用火。译文:庆历年间有位平民毕昇,又创造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胶泥刻成字,字薄得像铜钱的边缘,每个字制成一个字印,用火来烧使它坚硬。活板原文:先设一铁板,其上以(9)松脂、蜡和(10)纸灰之类冒(11)之。欲印,则以一铁范(12)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9)用。

(10)(huò)混合。(11)覆盖。(12)模子。译文: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它。想要印刷,就拿一个铁模子放在铁板上,然后密密地排列字印,排满一铁框就作为一版,活板原文:持就火炀之(13)

,药(14)稍镕(15),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16)。(13)拿它靠近火烘烤。就,靠近。炀,烘烤。

(14)指上文说的松脂、蜡等混合物。(15)同“熔”,用高温使固态物质转变为液态。(16)(所有排在铁板上的)活字平得像磨刀石。砥,磨刀石。译文:把它拿到火上烤,松脂、蜡等物稍微熔化,就拿一块平板按压它的表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活板原文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17)布字,此印者才毕(18),则第二板已具(19),更互(20)用之,瞬息可就(21)。译文:如果只印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本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通常制作两块铁板,一块在印刷,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时间就能完成。(17)另自,另外。(18)完成。(19)准备(好了)。(20)交替,轮流。(21)完成。活板原文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22)之,每韵(23)为一帖,木格贮之。译文:每一个字都有几个字印,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字印,用来防备同一板里面有重复出现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作标记,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22)标签,用作动词。(23)指韵部,韵书中把同韵的字归在一起成为一部。活板原文

:有奇字(24)素(25)无备者,旋(26)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27)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译文:有写法特殊、或生僻、不常用的字平时没有准备的,马上把它刻出来,用草火烧烤,很快可以制成。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是木头的纹理有的稀疏有的细密,沾了水就高低不平,又同药物互相粘连,拿不下来;(24)生僻字。

(25)平时。(26)马上、立即。(27)木头的纹理。活板原文

:不若燔(28)土,用讫(29)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30)不沾污。译文:不如用火烧过的黏土字印,使用完毕再用火烤,使药物熔化,用手擦拭它,那些字印就自行脱落,根本不会被药物弄脏。(28)(fán)烧。(29)(qì)完毕。(30)根本。活板原文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31)所得,至今宝藏(32)。译文:毕昇死后,他的字印被我的堂兄弟及侄子辈得到了,到现在还珍藏着。(31)(cóng)指堂兄弟及诸子侄。(32)(cáng)珍藏。活板文章一共三段,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各段落的内容。答案第一段:雕版印刷发展情况。第二段:活字印刷情况。第三段:交代字模的下落。初读思考请在梳理全文内容的基础上,补全下面结构导图中的空缺部分。印刷制字排版活字厚度活字成型纸灰冒之密布字印按平板面理清结构基础梳理【三】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1)毕昇()

(2)蜡和纸灰()(3)炀之()

(4)字平如砥()(5)更互()

(6)以纸帖之()shēng(7)贮之()

(8)药稍镕()(9)燔土()

(10)用讫()(11)群从()huòyángdǐgēngtièzhùróngfánqìcóng读一读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1)唐人尚未盛为之:________(2)又为活板:______(3)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___________(4)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___(5)蜡和纸灰之类冒之:______(6)持就火炀之:______(7)则字平如砥:_______(8)一板已自布字:___________(9)则第二板已具:____________(10)更互用之:___________大规模发明铜钱的边缘使覆盖烘烤磨刀石另自,另外准备(好了)交替,轮流(11)不用,则以纸帖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______(13)有奇字素无备者:_______(14)兼与药相粘,不可取:____(15)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________(16)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___________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1)活板:________________(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_______________(3)若止印三二本:______________(4)药稍镕:_____________名词作动词,用标签标出贮存生僻字又烧/完毕擦拭/根本“板”同“版”“已”同“以”“止”同“只”“镕”同“熔”自冯瀛王始印五经:________________其印自落:____________4.一词多义。动词,印刷、刻印(1)印不以木为之者:_____________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____________(2)以瞬息可就:______持就火炀之:______(3)就名词,字模介词,用,拿连词,用来完成靠近5.词类活用。(1)板印书籍:___________________(2)火烧令坚:__________________(3)再火令药镕:__________________(4)木格贮之:___________________6.特殊句式。(1)其印为余群从所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火烧令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词作状语,用雕版名词作状语,用火名词作动词,用火烧名词作状语,用木格被动句,“为……所……”表被动。省略句,省略宾语“之”,即“火烧令之坚”。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做这种事。

如果只印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本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这些活字。有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的,马上把它刻出来,用草火烧烤,很快可以制成。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板印书籍B.已后典籍皆为板本C.则字平如砥D.药稍镕当堂检测√A项“板”同“版”;B项“已”同“以”;D项“镕”同“熔”。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B.沈括,字存中,钱塘人,南宋科学家、政治家。在天文学、物理学方面均有杰出成就。C.古代重视称呼,“公”“君”等是对男子的尊称,称呼百姓则是“布衣”“白丁”等。D.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新的智慧成果,包括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沈括是北宋人。本文详细介绍了毕昇发明活版印刷术的方法和优越性,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小结作业1.熟读课文,口头翻译。2.完成晚练1。第25课活板第2课时

沈括01理解文章内容,了解活字印刷的过程及其效能。(重点)02学习本文使用的打比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掌握说明文的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难点)课时目标03体会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素养)探究文本内容【一】1.文章题目为“活板”,开篇为什么要先介绍“板印”?答案在介绍“活板”之前,先简述雕版印刷的历史,既表明活字版印刷是对雕版印刷的继承和发展,也为下文重点介绍前所未有的活字版印刷做铺垫。2.按照“活板”的发明、制作和使用的程序等,第2段按句子划分可分为几层?答案第一层(第1句):指出活字版印刷的发明时间和发明者。第二层(2~4句):介绍活字版印刷的制作方法。第三层(5~9句):说明活字版印刷的功效和提高印刷效率的方法。第四层(第10句):说明用胶泥刻字的原因和拆版的方法。3.文中介绍活板的排版先后有六个步骤,用自己的话概括。设置铁板药物覆盖放置铁范排布字印以火炀板按平版面1.先设一铁板3.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5.持就火炀之6.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4.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2.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4.活板的特征是“活”,结合文章说说“活”体现在什么地方。答案字活:“每字为一印”。排版活:“密布字印”。印刷活:“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字印数目活:“每一字皆有数印”。做法活:“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存放活:“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拆板活:“以手拂之,其印自落”。5.结尾段中的“宝藏”一词有何作用?答案结构上:与第2段开头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内容上:珍藏这些印模,说明了人们对这项技术的重视。学习说明方法【二】分析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赏析: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活字的厚度比作“钱唇”,生动形象地说明用胶泥制出的字,其字模薄得像铜钱的边缘,突出了字模之薄的特点。2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赏析: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地突出了字印用平板按压后十分平整的特点。3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赏析: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活板能提高印刷速度的优点,印得越多越快。4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赏析: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胶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