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学业倦怠与自杀意念的关系_第1页
初中生学业倦怠与自杀意念的关系_第2页
初中生学业倦怠与自杀意念的关系_第3页
初中生学业倦怠与自杀意念的关系_第4页
初中生学业倦怠与自杀意念的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生学业倦怠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前言在我国优质的教育资源相对稀缺,学生要考入诸如“人大附中”、“一、三、八”、“985”、“211”等重点中学或名校,就必须取得优异的成绩,“挤过独木桥,鱼跃龙门”。因此,学习成绩成为评价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家长及老师都把学业成绩看得十分重要。初中生的竞争十分激烈,常常需要通过优异的成绩才能进入好的高中。尽管有些地区的学生可以直接升入高中继续学习,但为了抢到“名校”或“火箭班”的入场券,竞争更是异常激烈。从初一开始上晚自习,参加各种辅导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2014年4月新东方发布了《2014中国基础教育白皮书》,研究显示,50%以上的中学生认为学习压力较大,压力主要来自考试排名、父母期望、自我期望、升学压力、同学竞争等方面。如果学生没有取得优异的成绩,就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及亲人的期望,在老师、朋友面前可能没有“面子”,如果长期学业成绩不理想,学生可能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自己失去信心,出现焦虑、抑郁情绪、自杀意念,严重者甚至采取自杀行为。陈慧,邓慧华等人的研究表明,学业倦怠是我国中学生的最主要压力来源,也是造成中学生抑郁的危险因素之一,抑郁是引发自杀意念的危险因子,过大的压力会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大量研究证明,压力性事件是导致青少年焦虑的危险因子之一。胡春梅对山西省两千多名中学生的研究发现,其中79%的中学生对学业成绩存在着过度焦虑的现象。顾宇莲等人对安徽1200名初中生的学习焦虑调查认为,当前我国初中生的学习焦虑问题较为普遍。张德甫等人认为,学习焦虑是一种较普遍的心理问题。初中生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大多数时间在学校里度过,最大的压力性事件就是考试或升学的压力,为了应对考试与升学,学生就要面临激烈的竞争。研究证明,青少年的学业倦怠与自杀意念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张敏等人认为,中学生自杀意念与其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即学习成绩越差,自杀意念越高,父母的期望越大,孩子的学业倦怠就越大,子女可能就更加看重成绩,怕辜负了父母的期望、老师的培养。如果考试不理想或成绩差,学生有可能产生自杀的想法。研究发现学习困难、学习压力大、课外时间用来补习功课等因素,可以影响青少年自杀意念的产生。《2013中国卫生统计年鉴》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在15-24岁人群中,自杀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仅次于交通事故和恶性肿瘤。因此,重视初中生的学业倦怠及其与学业倦怠易感性、焦虑、抑郁、自杀意念的关系,有利于缓解因学业倦怠过大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促进初中生的健康成长。

一、概念界定(一)压力的概念HansSelye认为压力是表现出某种特殊症状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由生理系统中对剌激的反应所引发的非特定性变化所组成的。根据汉斯•薛利的观点,压力就是个体对压力源所做出的心理和生理调整,压力无处不在,几乎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有可能成为压力源。李文道等人认为,压力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个体在面对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刺激时经过主观评估之后所产生的反应。压力也可以从医学,心理学、环境三个角度来定义。从医学角度看,压力可以视为一种生理或心理上的刺激,这种刺激可能导致疾病。心理学角度认为,压力可以视为一种人与环境的关系,需要个体予以应对。站在环境的视角看,压力可被视为一种独立因子,它产生于令人不安或讨厌的环境,为个体增加负荷、提出要求。研究表明:不同的个体对压力的感受能力不同:即使同一个压力事件,不同的个体也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压力有良性和负性之分,同一个事情,青少年既能体验到积极的压力,也能感受到消极的压力。例如,参加学校举行的演讲比赛,可能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鼓励或挑战:但同时又可能是一种消极的压力,一旦失败,则可能会失去自尊。青春期的初中生可能体验到较高的压力,因为他们正处于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巨变”的阶段。青春期的学生既受到良性压力的影响,又饱受负性压力及生活琐事的困扰。前人研究表明,青春期中学生最大的压力来源于学校。大多数青少年可能已经克服或适应了这样的压力。然而,过大的压力可能对青少年的发展造成危害,这种危害可能持续到成人期。个体如果在青春期承受过大的压力,可能会导致心理冲突、学习成绩差、成人期过渡问题、自我伤害、甚至自杀行为。(二)学业倦怠的概念Verma等人将学业倦怠定义为一种精神上的困扰或痛苦,这种困扰或痛苦与学业失败、对预想到的未来或失败的可能性所带来的挫败感有关。Putwain将学业压力定义为学生知觉的一种忧虑,这种忧虑与未来学业表现的结果或后果有关。陈旭认为,学业倦怠就是学习者对超出其应对能力或可能威胁到自身学业的内外环境要求的反映或感受。本文采用陈旭教授提出的学业倦怠的概念。(三)自杀意念的概念何兆雄将自杀意念定义为个体偶然或有时感知到的自杀行为动机或念头,胡思乱想或打算自杀,但没有采取实际行动或达到这一目的的外显行为。自杀意念是自杀企图的游离因子,自杀意念是个体想结束自己生命的一种想法。美国学者将自杀过程细分为:自杀意念、自杀未遂和自杀死亡。自杀未遂是指个体采取了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但这一行为并未造成个体的死亡。自杀死亡是指个体采用有意或故意伤害或毁灭的行为,其行为结果是造成个体死亡。许多学者认为,自杀意念是预测自杀未遂的主要危险因子之一,它是自杀未遂的前兆,同时也是自杀未遂行为和自杀行为的危险因子,因此,研究学业倦怠与初中生的自杀意念的关系,可以了解中学生自杀的原因,有效预防和缓解初中生因学业倦怠过大导致的自杀未遂和自杀行为的发生。

二、初中生学业倦怠与自杀意念的现状(一)初中生学业倦怠的现状2015年11月,“阿凡题”发布了基于两千万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调查》报告:我国学生平均每天写作业所要花费的时间是全球均数的两倍,每天睡眠时间却减少了90分钟。做作业到深夜11点入睡的学生中,初中高达46%。2014新东方《中国基础教育白皮书》调查显示,当前我国中学生的压力普遍存在,绝大部分中学生能感受到学习上的压力,其中50%以上的学生表示学习压力较大。《2013年全国中小学生自杀问题调查》的作者程平源认为,中小学生的自杀并不是单纯的心理脆弱,而是高度的学习压力导致的普遍心理崩溃。对北京、上海、兰州、成都、广州五个城市的2500名中小学生调查发现,由于在校时间长和来自父母期望带来的压力,中小学生普遍认为没时间玩,不开心。2007年,中国日报一报道显示,我国学生的在校平均时间8.6小时以上,甚至有些学生在教室里学习的时间长达12小时,大多数孩子在校时间都长于其父母上班的时间。基于前人的研究发现,我国初中生的学业倦怠较大,主要表现为在校时间长、课业负担重、作业多、考试压力大、竞争激烈等。(二)自杀意念的现状王金燕的研究表明中学生年自杀意念检出率为10.7%;张敏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自杀意念的检出率为18.4%,且女生的自杀意念检出率显著高于男生;梁军林等人的调查表明中学生的自杀意念报告率为20%;董永海采用元分析方法研究的结果表明,中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为17.7%。从上述文献中可以看出自杀意念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学生的自杀意念检出率较高可能与其学业倦怠有密切的关系,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主要的压力也来自学习。初中的学习与小学明显不同,科目增多、难度增加、个体学习方式更加主动、同学之间的竞争明显激烈、同时还要处理好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原本沉重的学习负担,再加上青春期个体生理、心理方面的特殊性,使个体常常对学习力不从心,表现出一系列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如,焦虑、抑郁、自杀意念、逃课、吸烟、饮酒、沉迷于网络游戏、打架斗殴。由于受到我国“唯有读书高”的文化传统的影响:大多父母都尽最大的能力给子女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上好幼儿园、读重点小学、上名牌中学,为的是让子女能考上“985”,“211”。家长过高的期望给孩子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孩子唯一能“回报”父母的就是好好学习、考取优异的成绩,但这种期望往往超过了孩子能力承受的范围,给孩子带来较大的学习负担。如果考试不理想、考试排名靠后,个体就会感到内疚、羞愧、考试焦虑、长期的学习表现不良可能是个体产生消极的情绪,降低学生的自尊水平,甚至出现自杀意念、打架斗殴、盗窃及自杀行为等危险行为。

三、初中生学业倦怠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一)初中生学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研究表明,青春期学生的压力与心理冲突、学业不良、成人期过渡问题、自我伤害和自杀等有一定关系。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早期,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其成就主要表现在学业方面。由于受到来自自我期望,老师的期望和父母“望子成龙”等各方面的压力,使他们表现出更多的成就定向的特征,初中生主要是通过学习成绩(考试分数)来评价自己能力的高低,成绩好就可以得到老师的认可、同伴的接受、父母的高兴:成绩不理想,就感觉到丢了“面子”、辜负了父母的养育、对不起老师的培养,感觉到自卑。长期的学习成绩不良、考试排名靠后,可能给个体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导致经常性的情绪低落,进而表现出抑郁。陈海燕等人的研究发现,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有中等强度的正相关。过大的学业倦怠可能导致抑郁,抑郁不但影响个体健康,而且与高破坏性行为、焦虑、药物滥用、打架斗殴等行为有密切联系。Dixon和RobinsonKurpius的研究证明,具有抑郁症状的青少年体验到的学业成就较低,与同辈的人际关系较差。青少年的抑郁与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行为具有较强的关系。(二)初中生学业倦怠的影响因素1979年,布朗芬布伦纳提出了生态系统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初中生的发展离不开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系统和宏观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例如:在微系统里,初中生既要应对进入青春期后生理、心理方面的变化,又要面对与小学不同的相对独立的初中学习生活,特别是学习方面。初中生学习的科目增多、学习难度增加,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要求较高,学业倦怠也随之而来。中间系统,初中学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处理与父母、班主任、代课老师、同学的关系,这一切都围绕着学习,学习是他们的主要任务,也是进入高中继续学习的主要方式。学习表现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他们与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系。例如,父母可以成为子女模仿或学习的榜样。家长对子女的学业表现过度关注可能导致孩子出现严重的心理困扰。父母的过度关注可能给孩子带来较大的压力,面对家长的期望,子女就会更加注重学业表现,更加关注成绩的高低,成绩差的初中生就会感到内疚、自责、辜负了父母与老师的期望。长此以往,个体可能会产生自卑、考试焦虑、抑郁情绪,严重的可能出现打架斗殴、沉迷网络游戏、逃避现实等一系列心理、行为问题。外系统包括父母工作的单位、居住的社区、大众传媒等方面,虽然这些因素不会直接影响个体的发展,但会间接影响个体的发展。例如,在高校工作的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与要求较高,孩子感受到的压力也较大。宏观系统,这一系统包括文化、亚文化、价值观、风俗习惯、法律法规、社会环境等因素。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学生孝敬父母的最好方式就是好好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考上理想的高中,然后考上“211”、“985”等名校来回报父母。父母“望子成龙”的期望给孩子带来学习动力的同时,更多的是给孩子带来了较大的心理负担,担心考试成绩不理想就会辜负父母的期望。(三)学业倦怠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国外学者的一项研究发现,学习困难、学习压力大、课外辅导等因素,可能会影响青少年自杀意念的产生,Gloria等人认为学业倦怠和自杀意念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在我国,优质的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和稀缺,例如学生要考入“xx附中”、“XX名校”,就必须取得优异的成绩,“挤过独木桥,鱼跃龙门”。学业成绩是评价学生的重要手段,学生、家长及老师都把学业成绩看得十分重要。如果学生没有取得优异的成绩,就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及亲人的期望,在老师、朋友面前没有“面子”。如果长期学业成绩不理想,学生可能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自己失去信心,自尊心受到伤害,出现抑郁情绪、自杀意念,严重者甚至采取自杀未遂及自杀行为。在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中,个体对他人的评价变得十分敏感,特别是家长、老师的评价、可能导致学生出现更多的目标定向型倾向,Yeh等人的研究证明了这一说法。国外一项对护理专业大学生的研究发现,一半以上的学生感到学业倦怠较大,这一情况与我国初中生的学业倦怠情况大体一致,大部分初中学生感到学业倦怠较大,他们对此感到焦虑,这一现象也得到了Ikram等人的证实,学业倦怠与焦虑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焦虑是一种生理、心理状态,常常伴随着一定的情绪、行为表现、认知活动。适当的焦虑可以“唤醒”个体,提高行为动机,以利于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但过大的焦虑状态可能给个体带来心理问题,造成焦虑症,甚至引发抑郁、自杀意念、自杀未遂及自杀行为。一些研究表明焦虑障碍和焦虑症状会增加自杀未遂行为的风险。焦虑对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一项元分析研究表明,除强迫症之外的任何类型的焦虑症患者的自杀率都较高。Juon等人对韩国9866名青少年研究发现,那些感觉学业倦怠大的学生,更有可能出现自杀意念。在新加坡也得到类似的结论,学习困难的青少年中,有11%的人曾经试图自杀。Andrews等人认为,抑郁是青少年自杀意念的主要危险因子。抑郁的个体常表现出孤独、绝望、焦虑、无助、失望、自卑,缺乏价值感,自尊水平低等负面心理问题。如,初中生既要面对沉重的学习负担,又要应对青春期生理及心理方面的特殊变化,再加上父母期望、老师的要求、同学间的竞争、对他们来说每一次考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成绩差的同学可能压力更大,常常感到自卑与无助,这些心理都有可能引起自杀意念。Thompson等人研究发现,个体对生活的绝望与自杀未遂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自尊水平低的个体,其自杀意念水平较高。因此在预防初中生自杀行为时,既要关注个体的抑郁水平,又要帮助个体提高自尊水平,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价值感。多开展集体活动,让同学们融入集体,尽可能地减少因学业倦怠带来的孤独感,同时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业倦怠大的学生建立个人档案,及时评估他们的焦虑、抑郁水平,建立起互帮互学的学习小组。积极关注留守学生,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

总结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早期,生理和心理发展都处于人生发展的特殊阶段,面临着各种压力与考验。能否积极应对这些压力与挑战,不仅影响到个体同一性发展及心理健康的程度,而且关系到国家人才的培养及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极大改善,教育质量也得到明显的提高。特别是作为当前初中生家长主体的“70后”,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经济条件较好,他们对子女的教育投入和要求相对较高,希望子女可以受到优质的教育,取得较好的学业成就。这样一方面给教育部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使其子女感到学业倦怠较大。尽管大部分的初中生都能就近考入高中继续求学,但家长为了让孩子读好的中学,甚至不惜代价让孩子读重点初中,比如自己辞掉工作陪读,父母陪读现象在一些一、二线城市相当普遍。父母“望子成龙”的期望给孩子带来了较大的学业倦怠,适当的压力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动机,但是父母的期望往往过高,超过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可能孩子引发一系列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如出现厌学情绪、考试焦虑、抑郁、失眠、打架、饮酒、沉迷网络、甚至是自杀意念、自杀行为或一些违法犯罪行为。初中生学业倦怠较重的现象在我国相当普遍。根据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在微系统层面,初中生既要应对自我同一性发展带来的压力,又要处理好学习的压力,完成学业任务,为高中的学习或职业学习打下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另一方面,个体要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特别是要积极与父母进行交流,及时沟通,同时,也要处理好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和谐积极的师生关系可以缓解学业倦怠,良好的同伴关系利于个体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活跃学习气氛,减轻学习压力。在中系统层面,父母应该与学校、老师、孩子的同学及时交流,了解孩子的情况,及时缓解孩子的学业倦怠。在外系统层面,父母可能受到单位同事或媒体的影响,不切实际的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给孩子造成过大的学习负担。在宏观层面上,家长可能受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给子女尽可能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选名校、读重点”,但父母期望过高,超过了孩子的承受能力,就会给孩子带来较大的学习负担,造成心理压力。参考文献[1]陈慧,邓慧华,等.青少年早期的抑郁与生活事件的交叉滞后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01:80-83.[2]AllenJL,RapeeRM,SandbergS.SevereLifeEventsandChronicAdversitiesasAntecedentstoAnxietyinChildren:AMatchedControlStudy[J].JournalofAbnormalChildPsychology,2008,36(7):1047-1056.[3]SuzanneB,CarolN,DoddHF,etal.Longitudinalinvestigationoftheroleoftemperamentandstressfullifeeventsinchildhoodanxiety.[J].Development&Psychopathology,2014,26(2):1-13.[4]MclaughlinKA,HatzenbuehlerML.Stressfullifeevents,anxietysensitivity,andinternalizingsymptomsinadolescents[J].JournalofAbnormalPsychology,2009,118(3):659-669.[5]胡春梅.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7(4):57-58.[6]顾宇莲.初中生感觉寻求、学习焦虑及其相关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2.[7]张德甫,吴敏,胡巧云,等.学习焦虑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1,17(6):553-553.[8]GloriaAM,HoTA(2003)Environmental,social,andpsychologicalexperiencesofAsian-Americanundergraduates:examiningissuesofacademicpersistence.JCounselDev81:93-106[9]SueS,OkazakiS(1990)Asian-Americaneducationalachievements:aphenomenoninsearchofanexplanation.AmPsychol45:913-920[10]张敏,王礼桂,邢艳菲.中学生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