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秦统一中国》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1页
初中历史《秦统一中国》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2页
初中历史《秦统一中国》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3页
初中历史《秦统一中国》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4页
初中历史《秦统一中国》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历史《秦统一中国》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课程名称:《秦统一中国》姓名教师姓名任教学科历史学校学校名称教龄9年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1、分析秦统一的原因,知道秦统一的过程及意义。2、了解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3、知道秦始皇并能够正确评价,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能力。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史料和识读《秦朝形势图》、《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统一汉字》《统一货币》等图片材料,学习和运用搜集与利用历史信息的方法。2、通过历史剧《秦囧》的表演,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及创新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秦统一全国及其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难点:中央集权制度;正确评价秦始皇。学科核心素养分析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知道史料是认识历史的唯一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重构历史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与现实问题。学生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参与,因此本课抓住七年级学生的此特点,根据西安当地历史文化利用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的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编练历史剧《秦囧》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由于七年级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大多数来自于影视作品,思维以感性思维为主,缺乏一定的史料解读能力,本课用丰富的图片和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史料呈现鲜活的历史,符合学生认知的学习方式,有助于他们积极参与探究学习。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温故知新。提问1、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复习本课相关的知识。导入新课——以秦始皇兵马俑我们身边的历史文化遗迹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师生共同认定学习目标。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习任务。三、达成目标、检查预习。(一)、秦灭六国1、秦国为什么能够统一全国呢阅读课文P42,结合材料归纳秦统一六国的原因。材料一:战国七雄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严重破坏和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自然人心厌战,安定统一成为时代的呼声。材料二: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变法,经过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材料三:在统一全国前夕,嬴政招募并任用了李斯、尉缭、蒙恬、王翦等一大批杰出的文臣武将。尤为难得的是,他用人不疑,勇于认错纠错,表现出政治家的博大胸怀和气度。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分析材料得出秦统一的历史条件:A、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B、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C、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善用人才,远交近攻,长平之战)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材料分析能力以及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2、秦统一时间及过程。出示秦灭六国动态图,使学生对秦统一的过程有个清晰地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历史识图能力。3、秦疆域图。通过历史地图,使学生掌握秦定都咸阳,以及疆域四至。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阴山一代,南到南海。4、秦统一全国有什么意义分组讨论得出结果。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1、皇帝制度的建立材料1:“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史记·秦始皇本纪》出示秦始皇图片及文字“我统一天下,德盖三皇,功过五帝”。材料2:“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皇权至上材料3:“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皇权专制2、中央政权机构的建立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3、地方上—废分封,立郡县材料阅读: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置诸侯不便。”——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通过相关的史料使学生对皇帝制度的建立有了充分的了解,同时通过《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性、创新性,以及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影响。(三)、巩固统一措施出示材料:“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说文解字》了解秦巩固统一措施的必要性。四、回扣目标——以结构式板书进行课堂小结。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五、检测目标——巩固练习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A夏B商C秦D汉2、秦始皇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不包括()A加强皇权B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C焚书坑儒D实行分封制3、秦朝开创了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的()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4、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是()A地方设县B修筑长城C用圆形方孔钱D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5、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象征。秦修筑长城主要是为了()A统一六国B抵御匈奴C开发北部D旅游观光6、下列关于灵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B由李冰主持开凿C解决运输问题D利于开发南方地区六、布置作业:通过历史剧《秦囧》了解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情境一旁白:公元前221年,一个原秦国人驾着马车、带上了足够多的钱,踏上了周游全国的旅途。然而他一直梦寐以求的旅程结果却……我们拭目以待吧!秦人:唉!又累又饿,我要休息会!我从咸阳出发,走到韩国区域。因为我的车比韩国的大,韩国的道路太窄,车过不去,我只好步行。1、交通上: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驰道出示秦直道的图片,秦朝道路图,得出作用:加强了各地的交通往来。情境二旁白:秦人路过一家布店,于是兴致勃勃地去订做了一条长裙,做好了穿在身上,却发现是条短裙,他很生气。情境三秦人:我的旅行啊,还怎么继续,既然如此,付钱吧……做衣服的:我不收秦国货币,我收赵国货币旁白:一车的钱秦人根本没地方用。没办法,他只好把身上的玉佩抵押给了他。2、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出示秦统一货币图,度量衡图,了解其作用: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与发展。情境四:卖衣服的人让秦人写个抵押玉佩的字据,可是他写的字卖家都看不懂,秦人对他的旅行失望极了。3、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出示秦统一文字图,得出作用: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4、军事上:北筑长城,南修灵渠臣自追随吾皇以来,备受重用,奉命统率30万大军镇守北疆。今北方匈奴不断侵扰,百姓苦不堪言。臣以为应早早提防。请皇上下旨定夺。——蒙恬得出秦修长城的目的——抵御匈奴南下。出示秦疆域图,了解秦长城。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5、思想上:焚书坑儒廷尉李斯议曰:“……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以上材料反映的事件是什么如何评价“焚书坑儒”——分组讨论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中央集权但长远看,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6、谈谈秦始皇。“始皇暴虐,至子而亡”——《贞观政要》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裂),掀翻一个世界。——(明)李贽“千古一帝”秦始皇背后的故事统一全国后,每天确定阅览120斤文书的日定额,不完成定额,不能休息。他先后6次大规模巡游,进行实地考察,病逝于第六次巡游途中。(1)、抛去对个人功利的追求,结合秦始皇的身份,请你谈谈是什么促使秦始皇做出如何丰功伟绩作为统治者,对国家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2)、正确评价秦始皇——分组讨论1、知道秦始皇并能够正确评价,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能力。/2、通过历史剧《秦囧》的表演,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及创新意识。板书设计一、西方小国扫六国1、原因:天下趋势、秦国、个人2、时间: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3、结果:秦朝建立(建立时间:公元前221年;都城:建立者:)4、意义:二、百代尤得秦政法三、统一措施泽后世1、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2、文化:统一文字;3、交通:统一车轨和道路宽窄;修驰道4、军事:北击匈奴修长城南征百越凿灵渠教学反思整体而言,为了让学生可以学得条理清晰又印象深刻,我设计了思维导图,搜集了大量的图片、视频,自己制作了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