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凤山县2024届中考试题猜想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凤山县2024届中考试题猜想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凤山县2024届中考试题猜想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凤山县2024届中考试题猜想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凤山县2024届中考试题猜想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凤山县2024届中考试题猜想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1971年美国从中国进口490万美元,出口更是微乎其微;而1972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额达3230万美元,对华出口为6020万美元。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中美两国顺利建立外交关系C.中美两国关系开始得到改善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2.下表是中国古代“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表中数据变化对社会政治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提高了官员的整体素质 B.扩大了政府的统治基础C.官员录取标准不断降低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3.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1935年1月,长征途中召开的会议成为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地点位于下图中()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4.《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材料所涉的历史事件A.表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B.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捷C.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D.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5.前上海市副市长赵启正评价某一重大措施说:“(它)实现了以点带面,壮大上海,带动周边的战略效果,是经济学理论‘点轴开发模式’的典型案例。”这是指A.开放港口城市B.开辟经济开放区C.开放浦东新区D.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6.儒家思想长期以来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③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7.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勇于担当的民族。下表空白处与人物相对应的事件是民族英雄戚继光郑成功林则徐邓世昌历史事件抗击倭寇收复血战黄海A.抗击沙俄 B.虎门销烟 C.收复新疆 D.武昌起义8.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当今时代的希望和危险远远超过世界历史上的任何时代。人类还从来看到展现在他们面前如此灿烂夺目的前景,但人类同样也从未见识过潜伏在这种景象后面的蘑菇云。”材料主要反映了A.全球化背景下机遇与挑战并存B.核武器严重威胁人类社会生存C.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D.环境污染、能源危机日益严重9.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领地国家”与“税收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大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对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一定义,下列中国古代王朝中属“领地国家”的是()A.西周 B.秦朝 C.唐朝 D.清朝10.中国近现代史上,社会性质曾发生过三次变化。以下对这三次变化的表述,错误的是A.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五四运动,使中国开始由旧民主主义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使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使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11.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民主政治达到极盛,实行民主制的雅典被称为“男性公民的俱乐部”,不属于这个俱乐部成员的是A.男性外邦商人B.议员C.陪审员D.将军12.陈旭麓说:“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因在“这场战争”中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3.一位当代西方学家指出:“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材料反映出西欧共同建立的目的是A.争取美国的援助B.引进科学技术C.发展经济和寻求国家安全D.占据广阔的海外市场14.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办的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活动,经过自下而上推荐、初选、评委会评选等环节,2019年1月18日正式产生高凤林等10位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其实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一直流淌着“工匠精神”的基因,下列两件绝世青铜器体现了哪一朝代的成就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15.陈潭秋曾回忆:七月底的大会“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为党的基本任务……决定建立严密的战斗的工人政党”。这次大会的召开是在()A.1919年 B.1921年 C.1935年 D.1945年16.世界文明可分为东西方两大体系,古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伦为东方文明,古希腊、古罗马为西方文明。以下对这两种文明不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东方文明都发源于亚洲,西方文明都发源于欧洲B.东方文明实行中央集权制,西方文明是民主政治C.东方文明发明于大河流域,西方文明发源于沿海或海洋D.东方文明以农耕为主,西方文明工商业发达17.从下面的“人口迁徙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B.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C.中原人民大量迁往江南D.北方民族大量迁往中原18.下列事件属于禁毒英雄林则徐的英雄事迹的是A.虎门销烟 B.抗击洋枪队 C.黄海大战壮烈殉国 D.收复新疆1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列强彻底丧失了霸权地位,美国和苏联为争夺世界霸权展开了激烈的角逐。标志美苏“冷战”开始的事件是A.“北约”组织建立B.德国的分裂C.“华约”组织的建立D.杜鲁门主义的出台20.了解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以下因果关系,错误的是()A.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略从商品入侵转变为资本入侵C.甲午中日战争——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完全变成“洋人的朝廷”21.17-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东方的中国人正在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思想的牢笼“指的是()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八股取文、文字狱 D.闭关锁国22.图文结合是体现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据下列漫画我们不能得到的信息是()A.目前欧盟遇到了严重的危机B.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C.欧盟是由众多成员国组成D.英国欲脱离欧盟23.世界著名的网络公司“阿里巴巴”是马云在1999年创办的。“阿里巴巴”最初是阿拉伯一部文学著作中的人物,这部文学著作是A.《天方夜谭》B.《伊索寓言》C.《荷马史诗》D.《威尼斯商人》24.林伯渠说:“对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这段话旨在强调A.辛亥革命意义重大 B.广大民众尚未觉悟C.革命时机不够成熟 D.革命缺乏社会基础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11世纪后期,欧洲农村纷纷开展____________________土地面积逐渐扩大。26.被称为“医圣”,他的主要著作是。27.中国近现代外交经历了一个从屈辱走向辉煌的历程.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国内人民的爱国运动一1955年万隆会议上,(人物)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了会议圆满成功.1971年,第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重要标志.2001年,中国加入,这是我国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大举措.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当两种各有其特殊体制、风格和价值观念的成熟的文化相接触时,必然会发生某种冲突(鸦片战争)。使英国人同中国人相接触的是商业,鸦片战争爆发前十年,商业最重要的一环是鸦片贾易,而中国竭力想取缔这一贸易,这是战争的直接原因。——张馨保《林钦差与鸦片战争》材料中的“林钦差”指的是?你是否同意材料中的观点,并简要说明。29.(6分)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一: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率清军大举进攻,不久占领澎湖……建议朝廷“颁赦招抚”郑氏,以争取和平统一,获康熙帝同意。郑克塽投降归顺,从此成为清的一部分。统一后,施琅认为,乃要害之地,“红毛”“无时不在涎贪,亦必乘隙以图”。促成康熙帝决心留守,并于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设立府。——施宣圆《施琅“复台”和“保台”的历史功绩》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朝为收复地区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并分析府设置的背景。材料二:从1888年之后,未再增添任何新式军舰。1891年后,因海防经费被挪用修筑颐和园,连枪炮弹药也停止购买。北洋海军本来为抵御日本侵略而建……却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侵略者彻底粉碎。——李侃《中国近代史》北洋海军是中国近代哪场探索活动的产物?结合材料二分析北洋海军“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侵略者彻底粉碎”的原因。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尽管是一个低收入国家,中国仍然选择了追求高科技水平的发展战略……成立了一批精英聚集的研究机构,比如中国科学院(CAS)。六七十年代,中国在核技术、空间技术以及基因工程方面的重大进步证实了这种制度成功的一面。——(美)劳伦·勃兰特、托马斯·罗斯基编《伟大的中国经济转型》根据材料三,用史实说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在“核技术、空间技术”方面取得的典型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30.(7分)2015年9月,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中美关系已成为构筑21世纪大国关系的重要一环。2016年底,特朗普当选总统后,对中国的政策令人关注。回顾历史,两国之间的关系既紧张又缓和,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我六个阶段;……②轻视阶段(1840-1905)……④赞赏阶段(1937-1945)……⑥敌对时期(1949-▲)——摘编自袁明《略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②轻视阶段”,美国直接参与了那一次侵华战争?同一世纪20年代,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伙同其他与会国签订的关于中国问题的条约是什么?材料二1941年12月,中美关系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美国开始正视中国战场对于抗击日本的巨大作用,迫切需要中国战场牵制与消耗日本的战斗力。——张殿清《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及启示》(2)导致当时中美关系发生“转折性变化”的事件是什么?美国将1937-1945年定为对中国的“赞赏阶段”,你认为理由是什么?材料三下图(3)结合右图,请你为材料一中“⑥敌对时期(1949-▲)”填上一个结束时间,并说明理由。材料四近年来,由于美国实施重返亚太战略,在中国的钓鱼岛和南海问题上都可以看到背后美国的身影经济上美国不断实施贸易保护主义也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对外贸易,中美摩擦不断。(4)通过探究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美两国应该怎样做才能既保持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又能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C【解析】

1971年美国从中国进口490万美元,出口更是微乎其微;而1972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额达3230万美元,对华出口为6020万美元。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美两国关系开始得到改善。建国初期,美国对我国采取敌对、封锁的政策,后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两国外交开始走向正常化。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解析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2、B【解析】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寒门学子凭借真才实能入朝为官,扩大了政府的统治基础,B符合题意;提高了官员的整体素质是科举制度的意义但不是政治方面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官员录取标准不断降低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与题干的表格内容无关,CD不符合题意;故选B。3、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中共在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根据图片,②处为遵义,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睛】解决本题综合性较强,除了要识记课本知识,还要掌握地理方位知识。抓住题干关键信息“1935年1月,长征途中召开的会议成为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确定为遵义会议,再根据地理方位确定遵义的位置位于②处。4、C【解析】

根据“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军队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5、C【解析】

由材料“壮大上海”结合所学可知,1990年我国开放开发上海浦东新区,实现了以点带面,壮大上海,带动周边的战略效果,故C项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6、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儒家思想能够根据不同时代特征,吸收、借鉴不同流派的理论丰富自己的内涵,例如董仲舒吸收阴阳五行和法家学说对于儒学的改造,故①符合题意。②儒家之所以能成为正统思想,政府的支持和倡导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汉武帝推祟儒学,故②符合题意。③儒家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外来思想的影响,理学就吸收了来自佛教和道教的思想,从而提高自己的影响,故③不符合题意。④汉武帝时期设太学,以儒家思想为教材内容,科举考试的题目来自儒家经典,这都能说明官办教育对儒学的宣传,故④符合题意。故①②④符合题意,③不符合题意,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7、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击沙俄的是康熙帝,故A不符合题意;1839年,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故B符合题意;收复新疆的是左宗棠,故C不符合题意;发动武昌起义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8、A【解析】

根据“当今时代的希望和危险远远超过世界历史上的任何时代,人类还从未看到展现在他们面前如此灿烂夺目的前景,但人类同样也从未见识过潜伏在这种景象后面的蘑菇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全球化背景下机遇与挑战并存,故A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核武器,B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国际经济秩序,C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环境污染,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9、A【解析】

依据题干“一部分来自国王对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为了维护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治理诸侯国,保卫国家,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国家不符合题干信息,排除;故选A。10、B【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它是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但它并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中国社会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标志是1949年10月新中国的建立。选项B表述是错误的,符合题意;选项ACD表述,符合史实,但是不符合题意,故选B。11、A【解析】

题干的关键信息是“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民主政治达到极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是西方的文明之源。古希腊最著名的城邦雅典的民主政治推动了雅典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以抽签的方式产生;公民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构;每个公民都有机会成为陪审员、议员、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国家为担任公职、参与政事的公民发放津贴。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主对奴隶专政的基础上,重要官职被贵族掌握,奴隶、妇女和外邦人都被排斥在民主政治之外。因而男性外邦商人不是这个俱乐部的成员。A选项符合题意;B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12、B【解析】

题文的战争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中,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和领土完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CD和鸦片战争无关,故此题选择答案B。13、C【解析】

依据题干“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结合所学知识,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在两极格局下,西欧各国为了发展经济并维护自身安全,走向联合自强,故C正确。故选C。14、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四羊方尊造型奇特,都是商朝具代表性的青铜器,体现商朝青铜文明的灿烂。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15、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共一大确立党的名称,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因此。“七月的大会”指的是中共一大,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16、A【解析】本题是否定式的选择题。依据课本所学,东方文明四大文明古国有古印度、故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中国、印度和巴比伦是亚洲的文明,古代埃及是发源于北非尼罗河的文明。A表述错误,符合题意;从孕育文明的自然条件来看,东方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更有利于进行农业生产,农耕文明发达;西方文明发源于海洋,属于海洋文明,工商业比较发达;东方四大文明古国,都是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西方文明的代表古代希腊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顶峰。综上所述BCD三项正确的,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17、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原人民在阶级和民族的双重压迫下,纷纷越淮渡江,相率南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北方少数民族势力壮大,开始向中原地区推进,推动了民族大融合。历史上的人口迁移,对于我国人口分布状况的形成有着巨大影响,它在客观上大大促进了我国多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交流。所以答案选择C。18、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缴获的鸦片。虎门销烟沉重的打击了英国侵略者,振奋了民族精神,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领导了禁烟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A符合题意,抗击洋枪队的是太平军;黄海大战壮烈殉国的是邓世昌;收复新疆的是左宗棠,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词是“禁毒”,四个选项中相关人物只有林则徐虎门销烟跟禁毒有关。19、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于是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冷战开始。l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要求国会拨款,援助受到共产主义“严重威胁”的希腊、土耳其。这种“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D。20、B【解析】本题为反向选择题,按题目要求应选择“错误”的选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从此列强的侵略从商品入侵转变为资本入侵。因此B项中表述的因果关系是错误的,故选B。21、C【解析】

17-18世纪是我国明清统治时期。明清时期我国实行思想文化的专制措施——八股取士和文字狱。八股取士将科举出题范围局限于四书五经,且不允许考生自由发挥,因此钳制了人们的思想。而文字狱则是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在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致使知识分子不敢再过问政治,也不敢表露个人思想,严重阻碍了思想和学术的发展进步。因此C正确。焚书坑儒是秦朝时期的文化专制措施,时间不符,A错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汉武帝时期文化专制措施,时间不符,B错误。闭关锁国是清朝对外政策而不是文化政策,主题不符合,D错误。综上,故选C。22、B【解析】

题干给出的两幅图片反映的都是英国脱离欧盟,从这两幅漫画中无法得出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这个信息。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本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欧盟各国将逐步使用单一货币──欧元;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成员国公民有统一的欧洲护照,不同国家的人可以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所以下列漫画我们不能得到的信息是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23、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的一部民间故事集,书中所讲的辛巴达航海、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神灯等故事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真实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境内各族人民的生活及东方古国的风土人情。所以,“阿里巴巴”最初是阿拉伯一部文学著作中的人物,这部文学著作是《天方夜谭》,A项符合题意;B项是古希腊的寓言故事集;C项是古希腊的英雄史诗;D项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由此可知BCD三项都不属于阿拉伯的著作,不符合题意。故选A。24、A【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认识。题文的“对许多末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意在强调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的伟大历史功绩。BCD和题文材料无关,故此题选择答案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垦殖运动;【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开展垦殖运动的地区也仿效自治城市,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因此填写垦殖运动。26、《伤寒杂病论》【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27、(1)五四运动.(2)周恩来.(3)1.(4)世界贸易组织(WTO).【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的消息传到北京,压抑在人们心中的怒火爆发,引发了国内人民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的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下,1955年亚非等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国际会议,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会上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面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及与会国家间的矛盾和分歧,周恩来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促进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10月25日,第1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这是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重要标志。(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其第143个成员,这是我国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大举措。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林则徐(2)认为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中英两国文化相互冲突。掩盖了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市场的根本目的。【解析】

(1)根据所学可知:鸦片贸易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2)根据所学可知:1840年左右,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开始寻求更大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林则徐销烟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贸易,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决心。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对中国的战争,以打开中国市场。因此可知英国决意打开中国市场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侵略性的。【点睛】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29、(1)措施:清军大举进攻,占领澎湖;“招抚”政策的实施。背景:战略位置重要;面临西方殖民侵略威胁,需要加强管辖。(2)活动:洋务运动;原因:清政府统治的腐朽。(3)成就: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或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国家对国防建设的重视和支持;国内外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等。【解析】

(1)根据材料一“施琅率清军大举进攻,不久占领澎湖……建议朝廷“颁赦招抚”郑氏,以争取和平统一”可知,清军大举进攻,占领澎湖;并实施“招抚”政策,根据“施琅认为,乃要害之地,“红毛”“无时不在涎贪,亦必乘隙以图”。促成康熙帝决心留守,”可知,府设置的背景是湾战略位置重要;面临西方殖民侵略威胁,需要加强管辖。(2)根据材料二“北洋海军本来为抵御日本侵略而建……却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侵略者彻底粉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洋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