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铁西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辽宁省鞍山市铁西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辽宁省鞍山市铁西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辽宁省鞍山市铁西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辽宁省鞍山市铁西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历史试卷2023年9月(历史与政治合堂分卷考试时间共100分钟,试卷满分70分)温馨提示:请每一位考生把所有的答案都答在答题卡上,否则不给分,答题要求见答题卡。一、单项选择题(共22小题,每题1.5分,共33分。)1.如果我们要研究元谋人、山顶洞人等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情况,最可信的史料来源是()A.神话传说 B.考古发掘 C.小说记载 D.史书记载【答案】B【解析】【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历史的史料来源大致有考古发掘、神话传说、学者推断、史书记载等,关于远古原始人类生产、生活的情况,如元谋人、北京人等,最真实的史料是考古发掘。远古时期没有文字记载,甚至连语言都是非常简单的,那时的历史只能靠科学家根据遗址发掘出来的化石、使用过的工具以及遗留物等进行科学研究来得知,B项正确;神话传说,是民间传说中不可思议或超自然故事的统称,排除A项;远古时期没有文字记载,小说和史书记载不符合当时的现实情况,排除CD项。故选B项。2.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以下材料可作为我国原始农业发展证据的是()A.北京人制作的石器 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C.农耕生活想象图 D.曲辕犁模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我国原始农业发展”,结合所学可知,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距今7000年的稻谷遗存,反映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B项正确;A项图片反映的是北京使用的石器,北京人会用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作工具,采用各种不同的打制方法,排除A项;想象图不能作为证据,排除C项;曲辕犁反映的是唐朝农业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3.“华夏民族,非一族形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特点是()A.发祥地是长江流域 B.创造了众多文明成就C.是炎帝和黄帝所创立 D.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结合所学可知,华夏民族并不是由单一民族发展而来的,而是上古时期的诸族在相互交融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而来的,D项正确;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深刻影响了世界,但材料没有提及这些,排除AB两项;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但题干材料没有明确提及炎帝和黄帝,排除C项。故选D项。4.林语堂在《如何理解中国人》中说:“中华民族有三座长城,第一座长城是从秦始皇开始修建的防御工事万里长城,第二座长城是指汉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黄帝时期,仓颉造字【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时期,盛行占卜。记录占卜的文字被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称为甲骨文。甲骨文主要对于我们研究商朝历史有重要作用,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B项正确;夏朝时期还没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排除A项;秦朝时期全国通用的文字是小篆,排除C项;黄帝时期,仓颉造字,不是我国文字可考历史的开始,排除D项。故选B项。5.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制作于我国哪个朝代()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答案】B【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司母戊鼎铸造于商代,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B项正确;目前,夏朝、西周、春秋的青铜器都小于司母戊鼎,排除ACD项。故选B项。6.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070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汉【答案】A【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A项正确;夏朝灭亡后,商朝建立,商朝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排除C项;秦朝灭亡后,西汉建立,西汉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7.《左传》中记载:在一个重要仪式上,司空(官名)冉季代表周天子向周武王之弟康叔分赐疆土,司徒(官名)陶叔代表周天子向康叔分赐平民、奴隶。这一仪式反映出西周实行的制度是()A.奴隶制 B.皇帝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所述的仪式反映出西周实行的制度是分封制。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C项正确;题干仪式反映了西周实行的分封制,而奴隶制贯穿于整个奴隶社会,A项表述不准确,排除A项;自从秦王嬴政建立秦朝后,为加强中央集权,规定国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此后,我国封建社会实行皇帝制度,排除B项;在我国原始社会时期,当时实行禅让制,即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尧、舜、禹依次成为联盟的首领,与题干“西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8.作为语言精华存在成语,其蕴含的历史信息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成语卧薪尝胆、围魏救赵、退避三舍、纸上谈兵等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是()A.生产力飞速发展 B.诸侯战争频繁C.封建制度的建立 D.奴隶制度瓦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吴越争雄中,产生了成语卧薪尝胆,在齐魏争雄中,产生了成语围魏救赵,在晋楚争雄中,产生成语退避三舍,在秦赵争雄中产生成语纸上谈兵,这此成语的产生,体现出战争频繁,B项正确;生产力飞速发展的表现是生产工具的改进,排除A项;封建制度建立的表现之一是地主土地所有制的确立,排除C项;奴隶制度瓦解的表现之一是分封制的瓦解,排除D项。故选B项。9.据考古报告,我国考古工作者从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数十处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发现了一批铁器实物。下图是我国考古工作者发掘的战国时期文物——鼻子套圆环的青铜牛尊和铁锄范。据此推测()A.战国时期牛耕和铁器较普遍 B.井田制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C.争霸战争推动了工具的改革 D.各国纷纷变法确立新的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从文字材料和文物“铁锄范”可知,战国时期铁器普遍推广,从戴鼻圈的牛尊推测,牛耕较普遍,A项正确;井田制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各国纷纷变法确立新的制度都是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排除BD项;争霸战争本身不能推动工具改革,排除C项。故选A项。10.商鞅变法的内容中,能够直接提高秦国军队战斗力的措施是()A.鼓励耕织 B.奖励军功 C.确立县制 D.废除井田制【答案】B【解析】【详解】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实行军功爵制,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授予官位爵位,提高了秦国将士的军队战斗力,B项正确;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鼓励耕织,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确立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排除C项;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确定封建土地所有制,排除D项。故选B项。11.以下示意图表现的是中国古代某一思想家的主张,这位思想家是()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位思想家是孔子,孔子是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在国家治理方面主张统治者为政以德,施行德政,在道德规范方面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项正确;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倡无为而治,排除A项;墨子是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兼爱非攻等,排除C项;韩非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主张依法治国等,排除D项。故选B项。

12.“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到了‘天下车同轨,书同文’之后多元文化逐渐融合而形成统一的汉文化。”“天下车同轨,书同文”最早出现的朝代是()A.秦国 B.秦朝 C.汉朝 D.唐朝【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六国后,在经济上采取的巩固措施主要有:统一车轨和度量衡、修筑驰道及统一文字,因此“车同轨,书同文”最早发生在秦朝,B项正确;秦国尚未实行大一统,排除A项;汉朝唐朝在秦朝之后,不是最早的朝代,排除CD项。故选B项。13.贾谊的《过秦论》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贾谊指出,“为政者,必须施仁政,不能反人民,否则,人民必会‘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最初是用来描述()A.国人暴动 B.陈胜、吴广起义 C.项羽起义 D.刘邦起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由于秦朝的暴政,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被后世史家形容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B项正确;国人暴动在西周而不在秦朝,项羽、刘邦起义是陈胜、吴广起义的发展,排除ACD项。故选B项。14.《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统治者实行了()A.郡县制 B.休养生息 C.推恩令 D.盐铁官营【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可知,这是说社会凋敝,为此,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促进了生产的发展,B项正确;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不是发展社会生产的措施,排除A项;推恩令是为了解决王国问题,盐铁官营是汉武帝的经济措施,排除CD项。故选B项。15.下表呈现了某一朝代统治者推行的大刀阔斧的变革措施,其中①处应为()①政治方面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思想方面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经济方面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军事方面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率领精骑出击匈奴A.秦始皇采取巩固统一措施 B.西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C.唐太宗推行经济革新措施 D.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变革措施“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统一铸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率领精骑出击匈奴。”可知,这些措施都是西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具体措施。汉武帝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B项正确;题干内容是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未涉及秦始皇巩固统一,排除A项;题干内容是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未体现唐太宗经济改革,排除C项;题干内容是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未说明宋太祖重文轻武,排除D项。故选B项。

16.黄巾起义为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揭开了序幕,同时也使得百姓流离失所,国家纲纪衰败。据此可知,黄巾起义()A.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B.消除了社会矛盾C.促使光武中兴局面出现 D.削弱了地方势力【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军阀混战、百姓流离失所、国家纲纪衰败”可知,这些均削弱、打击了东汉统治,使它走向衰亡,因此,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A项正确;黄巾起义激化了社会矛盾,不再出现光武中兴局面,地方势力崛起,排除BCD项。故选A项。17.“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这段材料概括了丝绸之路开辟的()A.影响 B.目的 C.路线 D.原因【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可知,这是说,丝绸之路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这体现了丝绸之路的作用和意义,是影响,A项正确;加强中原和西域的联系是目的,从长安到欧洲是路线,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是原因,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18.《史记》是一部历史巨著()A.编年体断代史 B.纪传体通史 C.编年体通史 D.纪传体断代史【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史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CD项。故选B项。19.下图是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的形势图。它是()A.西汉形势图 B.三国鼎立形势图 C.元朝形势图 D.明朝形势图【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魏、蜀、吴”和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三国鼎立形势图。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进入三国时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9年,孙权称帝,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B项正确;西汉、元朝、明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与“魏、蜀、吴”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20.“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内乱。”该“内乱”是指()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赤壁之战 D.官渡之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西晋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B项正确;七国之乱是西汉政治事件,与西晋无关,排除A项;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与西晋无关,排除C项;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与西晋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1.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躲避战祸南下。到东晋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流民,尤以江苏一带为多;有一部分流民继续南下,进入今天的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这一现象()A.加速三国鼎立形成 B.推动北方民族交融C.促进江南地区开发 D.导致政权更迭频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的“大批北方人民躲避战祸南下”“长江中下游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流民”“有一部分流民继续南下”,结合所学知识: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C项正确;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次年,孙权称吴王。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而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西晋和东晋都在三国鼎立之后,无法加速三国鼎立形成,排除A项;题干主要反映北方人的南迁,不能反映推动北方民族交融,排除B项;题干中北方人的南迁不是政权更迭频繁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22.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中原后,多在其统治地区选择前代中原王朝的国号以继承之(如下表)。这一现象说明了当时()匈奴羯鲜卑前赵北凉夏后赵前燕后燕南燕南凉西秦氐羌賓(cóng)汉前秦后凉后秦成汉前凉北燕西凉十六国统治者族属表A.政权更迭频繁 B.人口迁徙不断C.文明程度提高 D.民族交融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北方草原民族迁入中原,政权国号选择的一个原则是“前代中原王朝的国号以继承之”,这体现了中原汉文化的吸引力,有助于缓和当时的民族矛盾,反映了当时民族交融的增强,D项正确;政权更迭与选择前代中原王朝的国号继承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应人口迁徙,排除B项;文明程度提高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二、材料分析题(共5小题,共37分。)23.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它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伟大工程】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汴河怀古》(1)材料一中提到的隋亡原因是什么?你同意这个观点吗?【技术创新】图一图二(2)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分别写出图一、图二两种工具的名称。【民族交往】材料二: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中华上下五千年》(3)材料二中的“公主”指的是谁?。请写出这个朝代实行的民族政策。【中外交流】图三(4)写出图三中人物的主要事迹。我们应该学习他怎样的精神品质。【答案】(1)材料一中认为隋亡原因是修凿大运河。我不同意这种观点(2)曲辕犁和筒车。(3)文成公主;开明的民族政策。(4)玄奘西行天竺;坚持不懈、孜孜不倦、勇于探索等(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原因:根据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提到的隋亡原因是修凿大运河。我不同意这种观点,隋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小问2详解】工具: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曲辕犁,图二是筒车。唐朝人民发明了新的犁地工具曲辕犁,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农民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随水流自行转动,竹筒把水由低处汲到高处,便于灌溉。【小问3详解】人物:根据材料二“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主”指的是:文成公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的民族政策是:开明的民族政策。【小问4详解】事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三反映的是玄装西行。唐太宗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在玄奘身上我们学习到的精神:坚持不懈、孜孜不倦、勇于探索。24.宋元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相互融合,不断促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1)读图,宋元时期出现了多个少数民族政权,请将图中的字母进行对号入座。(按先后顺序填在答题卡上)

①西夏:;②金:;③元:。

材料二:1005年,过与议和,签订澶洲之盟。此后很长时间,宋辽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1044年,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了宋夏合约,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边界贸易的往来,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加深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了解。——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析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南宋与金“绍兴和议”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积极作用?(两点)材料三:至元十四年,始置江南行御史台于扬州,寻徙杭州,又徙江州。二十三年,迁于建康,以监临东南诸省,统制各道宪司,而总诸内台(御史台)。——(明)宋濠等:《元史卷八十六·志第三十六·百官二·行御史台》注:行御史台是御史台的派出和分设机构。(3)元朝为实现对广大疆域的管辖实行了什么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据材料三,请分析元朝设立行御史台的目的。为了管理琉球,元朝政府设置了哪个机构?【答案】(1)①E;②D;③F。(2)使中原与少数民族政权保持着和平稳定的局面,促进了边疆的贸易与开发,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3)行省制;监督地方各省;澎湖巡检司【解析】【小问1详解】政权:材料一是《中国历史纪年表》,根据图表可知:政权E建立于1038年,应是党项族建立的西夏。

政权D建立于1115年,与南宋和西夏并立,应是女真族建立的金。政权F建立于1206年,1206年蒙古族铁木真建立蒙古政权,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元。【小问2详解】作用:根据材料二“1005年,过与议和,签订澶洲之盟。此后很长时间,宋辽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1044年,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了宋夏合约,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边界贸易的往来,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加深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了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南宋与金“绍兴和议”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的积极作用:使中原与少数民族政权保持着和平稳定的局面,促进了边疆的贸易与开发,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小问3详解】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为实现对广大疆域的管辖,实行了行省制度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根据材料三“至元十四年,始置江南行御史台于扬州,寻徙杭州,又徙江州。二十三年,迁于建康,以监临东南诸省,统制各道宪司,而总诸内台(御史台)。”可知,元朝设立行御史台的目的:监督地方各省。为了管理琉球(今台湾),元朝政府设置的机构是澎湖巡检司,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在台湾设置府县,加强管理。向高山族人民传播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加速了台湾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他收复和经营台湾,一直受到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崇敬,台湾同胞尊称他为“开台圣王”。——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1)材料一中的“开台圣王”是谁?他打败了哪个国家的殖民者收复了台湾?材料二清朝统治下的中国达到了封建制度的顶峰。虽然清朝的文字狱等政策贻害无穷,但是清朝并非毫无优点,这个朝代对边疆的控制,比如西藏、新疆等地要远超前代。清朝对于西藏地区的控制,与明朝相比也有着巨大进步。——摘自《清朝对西藏的统治相比于明朝相有极大的进步》(2)材料二中“清朝对于西藏地区的控制,与明朝相比也有着巨大进步”。举例说明清朝如何管理西藏的?(一点即可)清朝设置什么机构管理新疆的?材料三它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3)材料三中的“它”指的是什么机构?这是哪位皇帝设立的?材料四“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帝时的一位文人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4)材料四中的文人招来杀身之祸与清朝的哪一政策有关?为加强思想控制,明朝采取什么措施?谈谈思想专制带来的影响。【答案】(1)“开台圣王”:郑成功。殖民者:荷兰(2)举例: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或金瓶掣签制度。(一点即可)机构:伊犁将军(3)机构:军机处。皇帝:雍正帝(4)政策:文字狱。措施:八股取士影响:禁锢了思想言论,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进步【解析】【小问1详解】人物:根据材料一“他收复和经营台湾。”可知,材料一中的“开台圣王”是郑成功。国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趁明朝国势衰败之机,出兵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在台湾实行殖民统治。清初,在福建沿海坚持抗清的郑成功,决心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领25000名将士,乘坐400艘战舰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抵达台湾岛南部,登陆后受到当地居民的热烈欢迎。荷兰军队分水陆两路反攻。郑成功指挥军队迎击,在海上击沉荷兰战舰,在陆路迅速占据重要渡口,把敌人包围在赤崁城和台湾城两个孤立的据点中。赤崁城的荷军看到坚守无望,向郑成功投降。随后,郑成功对台湾城采取长期围困的战略,并多次打败荷兰的海上援军。1662年2月,经过8个月的围攻,郑成功发动总攻,荷兰殖民长官被迫投降。至此,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小问2详解】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请朝管理西藏的措施:顺治皇帝隆重接见五世达赖,1653年正式赐予他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时,清军入藏平定扰乱地方的准噶尔蒙古势力,稳定了西藏的局势。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制定金瓶掣签制。机构:根据所学可知,清朝设置的管理新疆的机构: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在新疆各地驻扎军队,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小问3详解】机构:根据材料三“它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三中的“它”指的是军机处。雍正帝年间,设立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小问4详解】政策:根据材料四“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为加强思想控制推行文字狱,导致了进士招来杀身之祸文字狱。措施:为加强思想控制,明朝实行八股取士,禁锢思想,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影响:根据所学可知,思想专制带来的影响是禁锢了思想言论,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进步。26.围绕“唐–宋–明–清”时期农业、科技、文学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农业发展】(1)宋朝时,由于朝廷的大力提倡哪种农作物的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2)明朝时,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经验、技术革新和农学创新研究成果的农业科学巨著是什么?【科技进步】(3)科技的发展需要弘扬工匠精神,唐、宋、明时期出现了很多具有工匠精神的杰出人物。北宋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工匠是谁?举出一部体现明朝医学科技成果的代表作。【文学繁荣】(4)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一直大放异彩。除我们熟悉的唐朝诗人外,你知道北宋豪放派词人的杰出代表是谁吗?明代中期最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是哪位文化名人的汗水结晶?【感悟成果】(5)综合上述成果探究,你有哪些认识?【答案】(1)水稻(2)《农政全书》(3)毕昇《本草纲目》(4)苏轼;吴承恩(5)创新推动社会发展;科技推动社会进步;正确的政策推动社会发展;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要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等。(符合题意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作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由于朝廷的大力提倡水稻的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小问2详解】著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经验、技术革新和农学创新研究成果的农业科学巨著是《农政全书》。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小问3详解】人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总结前人经验,历时27年编成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约190万字,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其中374种是新增加的药物。收录药方11000多个,并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本草纲目》总结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