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县第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1页
湖南省长沙县第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2页
湖南省长沙县第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3页
湖南省长沙县第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4页
湖南省长沙县第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沙县九中高二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总分:100分时长:90分钟)考号:班级:姓名: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种“争”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B.“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C.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D.教育从“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2.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里,我们能够看到()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②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终结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自然经济的鼎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北宋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反映出理学一开始就追求()A.慎思明辨、格物致知B.存天理、灭人欲C.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D.君子气节、道德自觉4.万历十二年(1584年),王阳明被朝廷认可为正宗,强调自我、摒弃权威的心学从此取代程朱理学,成为社会思想的主流。这一变化客观上()A.与专制皇权的强化相伴随B.削弱了儒学的正统地位C.与新兴的市民意识相合拍D.推动了伦理价值观的转向5.洋务运动时期,两广总督的张树声曾写道:“西人立国,自有本末……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此其体也。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据材料可知当时()A.“中体西用”得到所有人的认同B.有人对“中体西用”式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怀疑C.“中体西用”已经被否定D.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6.1517年,为反对教皇借颁发赎罪券盘剥百姓,路德贴出了《九十五条论纲》。当时社会各阶层都对《论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可以说《论纲》点燃了第一次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即宗教改革的火焰。这说明()A.神学禁锢了人们的头脑B.罗马教皇是欧洲封建主C.当时社会矛盾相当尖锐D.《论纲》充分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要求7.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看,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点是()①生产技术的革新都与科学研究成果的关系极为密切②都是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③都促进了世界范围内“南”、“北”差异的扩大④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8.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所具有的突出特点是()A.与工人运动密切相结合B.由先进的知识分子传播C.由俄国传入中国D.为无产阶级所接受9.柏拉图解释某一命题时说:“事物对于你自己,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据此判断该命题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B.美德即知识C.理念论D.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10.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惟独禁人的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主要依据是()A.启蒙思想;民贵君轻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C.信仰得救;致良知D.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11.某文学青年喜欢自诩尊重史实,酷爱续写武侠名著。下列续写情节符合历史常识的是()①续写《寻秦记》:(战国)赵盘怀疑《九章算术》中隐藏着武功秘籍②续写《神雕侠侣》:(南宋)杨过和小龙女行侠仗义,救了理学大师程颐③续写《大唐双龙传》:(隋唐)寇仲率领战舰从水路攻打扬州④续写《七剑下天山》:(清初)韩志邦很欣赏顾炎武的“经世致用”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2.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这里的“时代倾向”最可能是指A.俾斯麦“铁血”统一德国B.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C.美国独立战争和内战D.第二次工业革命13.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趋势。这种变化趋势反映了()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②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③城市经济的繁荣④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4.下面表格是对美国一些大科学家所作调查的结果,对此认识恰当的是()A.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相信神的存在B.科学对许多现象依然无法解释C.科学与宗教的斗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D.科学最终将消灭宗教神学15.从牛顿经典力学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发展,说明了()①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的②科学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③科学成就往往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发展④人类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微观世界认识客观规律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1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17.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18.右面是宋末元初的画家郑思肖的《墨兰图》,他画兰不画土,以画露根兰寄寓他的无土亡国之痛。此画()A.可用于研究南宋灭亡的原因B.体现了文人画的艺术特色C.反映了绘画艺术的商品化D.意在揭露元代的民族压迫19.《海国图志》问世16年后,兵部侍郎王茂荫上书咸丰皇帝,要求“亲王大臣、八旗子弟”学习《海国图志》,但这个建议如石沉大海,波澜不惊。这主要是因为()A.《海国图志》并非官方编修B.满汉贵族的极力反对C.清政府固守“天朝上国”思想D.清政府固守锁国政策20.1889年,英美在华基督教组织广学会复刊了《万国公报》,从18891898年不到十年里,发表了上百篇鼓吹维新变法的文章,成为当时影响中国人最成功的媒介。这反映出()A.维新变法得到舆论界支持B.《万国公报》助推了维新思想传播C.维新变法走出了舆论困境D.《万国公报》已成为维新派的机关报21.巴金在《家》中写道:“觉新和他的两个弟弟觉民、觉慧在成都商场附近的书店‘华洋书报流通处’差点就没有买到仅余一册的《新青年》。”该情节折射出()A.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是文学革命B.成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C.新文化运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22.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明确规定: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管理关税权以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利侵害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这一规定体现了孙中山的()A.民族革命思想B.社会革命思想C.政治革命思想D.民权主义思想23.毛泽东的某部著作将列宁提出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这一论点,创造性地运用到国内的具体情况中,但却抛弃了中国革命“以城市为中心”的论调。这部著作是()A.《论人民民主专政》B.《新民主主义论》C.《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D.《论十大关系》24.有学者明确指出:无论是在对邓小平生平思想的研究中,还是在对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研究中,“南方谈话”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该学者做出上述论断的主要依据是,“南方谈话”()A.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B.体现了中国发展道路的新构想25.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的科技奖励大会上指出30多年来,伴随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我国科学技术取得了历史性发展。下列各项能为温总理的讲话提供佐证的是()①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②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飞船③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2号④成功研制“银河”巨型计算机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④简答题及材料分析题(共50分)26(10分).中国古代科技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而近代却远远落后于西方,现代中国则奋起直追,使中国符号不断诞生,充分显示了中国的科技实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宋元时期,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进入黄金时代。指出中国在这一时期获得发展完善并推动欧洲社会转型的科技成就有哪些?(3分)列举19世纪西方科技重大成就两例并就其中一例分析其影响。(3分)近代前期(18401919年),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指出中国在引进西方科技和先进思想方面的两件重大事件。(2分)(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成就举世瞩目。请列举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航空航天、农业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2分)27(1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康有为的“经世之学”是以“托古改制”为形式的,“是对儒家经典意义的延伸而非否定。西方的影响使他的经解绝对的、非正统”,但绝不是‘非儒’”。这种既不抛弃传统又势在器物层面上实行西化的要求决定了康有为不得不用西方资产阶级的学术来重新解释传统的儒家经典,以使传统的儒学适应现实的需要。……康有为在潜意识上无疑还是“蕴含着对西方近代文明深刻的疑忌,强烈的不满乃至发自内心的痛恶。”可以认为,康有为的思想反映了在“中国农业社会与西方工业社会的矛盾时代”,中国知识分子试图挽救“中国思想之殃落”,并努力“种下新思想的种子”这样一种挽救民族危亡的举动的必然产物。——-摘编自郑军《康有为对传统儒学的改造与维新变法理论的构建》材料二:作为思想启蒙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为封建统治者服务且有碍于社会发展的成分,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统治者意识形态出现的儒家学说。但必须注意,这种批判是在民族危亡时进行的,它不是纯学理意义上的一般学术批判,而是以文化为切入点,以实现民众启蒙、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为目的的社会运动。这就决定了这种批判不可避免地带有强烈的偏激色彩和以偏概全的倾向,但这种倾向恰恰是五四知识分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政治责任感和自觉担当意识。——沈永刚《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传承》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康有为思想所体现的“时代矛盾”,并分析其原因。(6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由此说明应如何正确评价新文化运动。(5分)维新思想和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均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但二者对待儒学的态度截然不同,试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原因。(6分)28.(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南北朝时期占统治地位的骈文,一味追求声律、词藻、用典,文风萎靡,形式僵化,内容空洞,已成为表达思想的障碍,严重束缚了文学的发展。随着唐朝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势力日益占据优势,士族地主势力迅速衰弱,唐代出现了韩愈等人倡导的古文运动。所谓古文运动,名义上是恢复周秦两汉的古代散文体,好像是一个复古运动,实际上却是要在继承古代散文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以自由质朴,注重内容的新散文体来代替骈文,是一个试图使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适应时代要求的革新。——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二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来,是欧洲思想文化人士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运动。在他们心目中,古代希腊、罗马是欧洲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代欧洲文化达到高度繁荣和高度完美的境界,但是在中世纪却衰弱下来甚至湮灭了,中世纪的欧洲几乎成了文化沙漠。因此他们怀有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求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这是“文艺复兴”一词的由来。——齐世荣《世界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唐代古文运动与文艺复兴的社会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古文运动与文艺复兴社会价值的共通之处及启示(4分)。29(13分).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用我们三民主义的口号和法国革命的口号来比较……平等和我们的民权主义相同,因为民权主义是提倡人民在政治之地位都是平等的,要打破君权,使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说民权是和平等相对待的。——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材料二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材料三邓小平同志部分讲话的时间和名称讲话名称发表日期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6月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1985年10月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2月——《邓小平文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民权认识的变化。联系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5分)(2)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作出了哪些重大贡献?(2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践成果。(4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三大思想理论的认识。(2分)高二上期第三次月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25题,共50分)12345678910CADCBCBAAD11121314151617181920BDDCBBDBCB2122232425CACBC二、简答及材料题(50分)26(10分)(1)科技成就: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火药及火药武器推广。(3分)(2)达尔文创立进化论。打破了神学的禁锢,把生物学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蒸汽时代到来(解决机器动力,推动工业革命发展)。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研制奠定理论基础(为人类步入电气时代奠定基础)。(成就任两例,影响任一例即可。如答出其它科技成就及其影响,只要合理即可)(3分)(3)事件: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2分)(4)成就: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或南优2号)。(2分)27(17分)(1)(6分)时代矛盾:托古改制对传统儒学的发展而非否定;把中国儒学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结合;内心充满对西方文明的疑忌。原因:民族危机加深;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农业社会与西方工业社会的矛盾;传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等。(2)(5分)态度:批判传统文化中为统治者服务,有碍于社会发展的成分。评价:积极: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有利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有利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