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阳江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_第1页
广东省阳江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_第2页
广东省阳江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_第3页
广东省阳江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_第4页
广东省阳江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卷七年级历史本试卷共8页,3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8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⒉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l.针对“豪党兼并,户口益多隐漏”的情况,隋文帝整理户籍,以增加税收。鉴于此前的币制混乱,铸造标准的五铢钱,禁用古钱和杂钱。由此可见,隋文帝致力于()A.提高行政效率 B.推行轻徭薄赋C.发展社会经济 D.削弱地方势力2.“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对某水利工程作用的赞誉。该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 B.大运河 C.灵渠 D.郑国渠3.隋朝最盛时,全国人口约有四千六百万。608年正月,隋炀帝征发河北百余万人开永济渠,男丁不足,妇女也被征发;同年七月,又征发二十余万人修筑长城。611年,隋朝出现“耕稼失时,田畴多荒”的情况。这反映了当时()A.社会矛盾激化 B.生产力被破坏C.人民安居乐业 D.妇女地位上升4.唐太宗认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下列措施最符合这一治国理念的是()A.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B.完善三省六部制度C.减轻劳役发展生产 D.整顿吏治裁减冗员5.《剑桥中国隋唐史》这样评论唐朝的某位皇帝:“他是一个悲剧中的英雄,他在执政开始时政绩显赫,但……最后以退出政务来结束他支离破碎的统治。”依据史实,可以推断这位皇帝“执政开始时政绩显赫”是()A.出现“文景之治” B.出现“贞观之治”C.出现“光武中兴” D.出现“开元盛世”6.从唐朝起,钱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而是改称“宝”。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铸造开元通宝。以后历代沿用,并常在“通宝”二字前冠以年号、朝代或国名。通宝的出现说明()A.钱币成为政府聚敛财富的工具B.金属货币不再应用于商品交易C.商品经济发展使货币影响增大D.古代货币制度出现了重大变化7.下列唐诗中的场景说明唐朝()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西域歌舞名胡旋,传入宫掖靡长安南山截竹为蜜策,此乐本自龟兹出A.长安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B.民族交往丰富了中原民众生活C.统治者奉行民族平等政策D.少数民族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8.下图是唐代郑仁泰墓出土的一件彩绘釉陶男装女立俑,该女立俑上身着红色圆领窄袖长袍,下身着红白相间条纹波斯裤。除了唐代男性的经典服饰长袍外,头戴的黑色幞头,更是唐代男装的典型标志。这说明唐代()A.审美观念多元开放 B.瓷器制作工艺精美C.城市生活丰富多彩 D.民族习俗逐渐趋同9.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造出了新风格。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隋唐书法艺术难以超越B.国家统一促进文化交流C.君主开明有助艺术繁荣D.对外开放利于艺术多元10.唐朝时期,玄奘西行天竺,带回大量佛经回到长安;鉴真六次东渡,将佛经、医药、建筑、绘画、文学等传到日本。由此可知,他们的共同贡献是()A.促进了中外交流 B.维护了国家统一C.推动了民族交融 D.实现了科技创新11.唐三彩是中国首创的,之后的新罗三彩、日本的奈良三彩都有仿烧,包括波斯三彩也深受影响,所以它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承载物。材料说明唐朝()A.文明对外影响力强B.各民族交往密切C.大运河促进南北交通D.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会12.安史之乱后,朝廷对东南地区的经济依赖大大增强,于是政府再次主持疏通大运河。但到了唐后期,江淮地区的转运道路断绝,赋税无法运抵长安。这是因为()A.东南地区海防松懈 B.北方经济遭到破坏C.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D.藩镇割据态势加重13.下图反映的五代十国时期历史基本特征是()A.国家基本统一 B.政权更迭与分立C.中外交流频繁 D.社会开放与繁荣14.皇帝的诏书,在唐代归宰相中书省拟定,皇帝亲览后经宰相出旨;到宋初,宰相对于某事提出几项意见,由皇帝决定,然后宰相再照皇帝的意见正式拟旨。这反映了唐至宋()A.中央权力机构的发生改变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C.宰相的意见愈发受到重视D.中央决策实现了民主15.宋朝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甚至使用文臣统兵。当时的文官地位与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宋代实行这种政策主要是为了()A.稳定宋文教昌盛的文治局面B.防止武将专横跋扈弊端重现C.促进全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D.加强全国各地军队战斗能力16.赵普给宋太祖的治国建议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为了“制其钱谷”,宋太祖()A.派文臣主持军务 B.知州三年一换C.设置通判 D.设置转运使17.王安石变法数年间,仅河东路9州26县就治淤1.8万顷,使大量荒地变成良田;全国水利田面积大大增加,得益的灌溉民田达到3600多万亩。这表明王安石变法()A.促进了北宋农业的发展B.改变了北宋积弱的局面C.扭转了政府的财政危机D.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18.文物是解读历史的密码。观察下列图片中的货币样式,可以得出的历史结论是()A.民族政权对立冲突 B.中原文化影响边地C.对外贸易非常活跃 D.生铁铸造技术发达19.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剧,其中歌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A.宋太宗 B.宋高宗 C.宋真宗 D.宋太祖20.宋金交战中,金军攻到黄河岸边,防守黄河南岸的宋军都望风而逃。金军连续好几天渡河,没有受到任何抵抗。金军的将领感叹到:“南朝可谓无人矣,若有一二千人守河,吾辈岂能渡哉!”该历史现象反映了()A.北宋统治者腐败无能B.北宋社会动荡不安C.北宋军事上的无能D.北宋经济上的积贫积弱21.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开封,一位书生奋笔疾书“恨金邦胡虏猖獗,哀两帝身陷塞北”。该诗句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A.宋辽对抗 B.北宋灭亡 C.宋夏和议 D.南宋灭亡22.宋代所造的海船,载重量一般有数百石至五千石,最大载重量可达万石,而且设置了水密隔舱,增加了抗沉性和横向强度。这说明宋代()A.海外贸易繁荣 B.造船技术先进C.漕运事业发达 D.对外交往频繁23.北宋时期铸币量不断增多,最多时高出盛唐十余倍,但仍不能满足商业发展的需要。这从而助推()A.早市的兴起 B.夜市的产生C.交子的出现 D.城市的繁荣24.宋高宗时期,三佛齐(国家名)国王寄市舶的官书说:“近年商贩乳香(―种中药材)颇有亏损。”调查后,宋高宗认为前任市舶司袁复在任时“亏损番商”,将其降职处理,以示惩戒。宋高宗这样做有助于()A.促进外贸发展 B.消除贪污行为C.强化君主专制 D.推动民族交融25.13世纪初,一个让世界震惊的草原游牧帝国跃出历史地平线,之后横扫亚欧大陆。这个“草原游牧帝国”的缔造者是()A.铁木真 B.蒙哥 C.元昊 D.耶律阿保机26.忽必烈登上汗位后,先是将首都从哈拉和林(今属蒙古国,位于乌兰巴托以西365千米)南迁至上都(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后又进一步南迁至大都(位于今北京市区)。忽必烈屡屡迁都意在()A.满足奢侈生活的需要B.加强对农耕地区的控制C.使首都居于疆域中心D.维持蒙古游牧传统习俗27.岳飞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诗句都反映了()A.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B.英勇不屈的报国情怀C.飘逸洒脱的浪漫风格D.闲适自由的乐观精神28.在元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汉族人民遭受了残酷的屠杀和压迫,甚至使中原文明遭受了沉重打击和破坏,但它仍具有历史进步性。其主要依据是()A.开拓边疆,恢复经济 B.政策开明,推行新政C.讨伐暴政,深得民心 D.结束分裂,民族交融29.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元代的行省如此划分意在()A.方便文书传递 B.防范地方割据C.缓和民族矛盾 D.实行地方分权30.元朝宣政院具有增减改易藏族地区行政机构的职能,负责该地区的重大案件审理、军事行动与佛教事务等。这说明宣政院的设立()A.结束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B.见证了蒙古与吐蕃的联姻与会盟C.标志着元朝廷直接管辖西藏地区D.开创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32小题各14分,第33小题12分,共40分。31.隋唐、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时期,在国家治理方面都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魏晋时代,士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这不但堵塞了从民间取才,还让士族得以把持朝廷取才。隋朝在结束魏晋南北朝国家分裂局面后,百废待兴,而首先是解决国家所需的用人问题,于是科举制应运而生。——摘编自刘海峰《中国科举文化》材料二下表为两宋时期部分君臣的言论。宋太祖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众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大臣余靖自来武臣在边关,多被文臣所牵制大臣吕中我朝以儒立国,故命宰相读书,用儒臣掌刑狱,以文臣知州材料三元朝大批签发内地军民前往漠北屯田,并在一部分蒙古牧民当中传授耕作技术,在民族复杂的东北地区,设立了辽阳行省。云南行省的长官教当地民族播种,兴修水利,创建孔子庙等。巡行劝农使向他们传授内地的先进养蚕方法,“收利十倍于旧,云南之人由是益富庶”。——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朝实行科举制的历史背景。列举一例唐朝对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所作出的贡献。(6分)(2)材料二体现了宋朝的哪一项政策?简述这个政策给宋朝带来的积极影响。(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统治边疆地区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4分)32.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经济发展是中华文明不断传承发展的基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唐宋两朝南北方人口对比表时间南方北方人口/万人占全国人口比例/%人口/万人占全国人口比例/%唐朝天宝年间(742——756年)208040312060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550065.5290034.5材料二在古代,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农业发展。……南方利用间歇轮作等方式,使一年内农业丰收三次,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后来,南方修复水利,大面积增加种植,开始围水造田,进一步扩大农业生产。……在唐朝江南地区,农作物生产主要工具包括碌碡、砺、耙、犁等,土地经过犁田处理后,将土块用耙碾碎,并拔掉杂草,最后用犁将地面压平,使土地达到种植标准。后来又引进……农作种植变为先耕地,然后耙田……农作生产效率也得到了提高。(1)材料一中的数据反映了唐宋时期南北方人口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说明唐宋时期我国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及具体表现。(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4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在唐宋历史中任选一个史实(材料中出现的和示例除外),参照示例说明生产力的发展是如何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4分)[示例]在唐朝时期发明的曲辕犁结构完备,轻便省力,适合于精耕细作,提高了耕作效率,促进了唐朝农业的发展。33.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驱羊亦著锦为衣,为惜毡裘防斗时。养蚕绿茧成匹帛,那堪绕帐作旌旗。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唐]王建《凉州行》(节选)材料二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基本上会出现混乱局面。但在混乱中,各民族却相互融合。第二种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于是各民族政权之间呈现相并立之势,形成割据分裂局面。但在割据中却有不少交往,有统一的愿望、因素和趋势。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呈现统一局面下的民族大融合状况。——摘编自刘宗绪《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民族交融涉及的领域。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代民族交融的特点。(4分)(2)任选一种“中原王朝与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运用唐、宋、元任一朝代的相关史实,对该朝代是如何体现这一模式进行论述。(8分)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卷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CBBCDCBABAADBBB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DABCCBBCAABBDB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32小题各14分,第33小题12分,共40分。31.(1)历史背景:隋朝结束分裂,实现了国家统一;九品中正制人才选拔权被世家大族掌握,以门第来选拔人才,不适应统治需要,影响中央集权。(4分)贡献: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等等。(任意一点即可,2分)(2)政策:重文轻武。(1分)积极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