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师范学院祁东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_第1页
湖南省衡阳师范学院祁东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_第2页
湖南省衡阳师范学院祁东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_第3页
湖南省衡阳师范学院祁东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_第4页
湖南省衡阳师范学院祁东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衡师祁东附中2024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七年级历史时量:60分钟分值:100分命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A.巩固隋朝的统治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D.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2.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古代中国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而这一考试制度使中国的行政效率提高了,增强了稳定性。“这一考试制度”指的是()A.世袭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3.唐在西域设置的最高军政机构是()A.西域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B.西域都护府和伊犁将军府C.北庭大都护府和伊犁将军府D.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4.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叫做“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代,这种盛世景象历史上称为()A.贞观遗风B.开元盛世C.贞观之治D.开皇之治5.诗歌能真实地反映时代。下列诗歌能反映安史之乱影响的是()A.“人烟断绝,千里萧条”B.“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吟咏留千古,声名动四夷”6.文成公主庙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始建于1300多年前,系当地人民为纪念文成公主入土蕃路经此地,向当地人民传播中原文化,造福于当地而建。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①派文成公主人吐蕃的统治者是武则天②文成公主入吐蕃的最终目的地是逻些③当时吐蕃的赞普是松赞干布④文成公主入吐蕃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7.北宋在地方上具有监察职能的官员是()A.知州B.通判C.转运使D.枢密使8.2023年春晚节目中有舞蹈《敦煌飞天》。七年级一班的唐杰一家在观看这一节目时,发出了以下议论,其中错误的是()A.妈妈:她们把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演活了,真是美轮美奂。B.爸爸:敦煌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内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雕塑。C.唐杰: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塑主要是以佛教故事为主。D.爷爷:我到陕西旅游时参观过敦煌莫高窟9.岳飞在其《满江红·怒发冲冠》中写到“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这里的“匈奴”指的是()A.女真统治者B.突厥统治者C.契丹统治者D.党项统治者10.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A.都护府B.市舶司C.宣政院D.理藩院11.北宋前期,四川地区的商人购买货物时可能用的货币是()A.“交子”纸币B.“会子”纸币C.开元通宝D.光绪通宝12.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3.王安石曾在《元日》里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根据诗中的描述,推测其隐含的科技成就是()A.印刷术B.指南针C.火药D.造纸术14.《马可波罗行记》中写到:“外国剧价异物及百货之输入此地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这里的“此城”应指()A.东京B.临安C.泉州D.大都15.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全国性统一的封建政权是()A.秦朝B.隋朝C.元朝D.清朝16.历史影视作品是历史史实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史实,下列情节与历史史实不相符合的是()A.汉朝时,人们过节放鞭炮B.科举考试时用纸答题C.宋朝时,远航的船上装有指南针D.元朝时,阅读活字印刷的书籍二、非选择题17.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1)材料一中南北方的人口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导致这一变化的政治因素是什么?(4分)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宋史》(2)材料二中国家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于何处?表明了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材料三:图1秧马(摹自元代王祯《农书》)图2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商标及铜牌图3泉州出土的南宋船(3)图1中的农具发明于什么时期?图2表明手工业部门已经初步具备了什么意识?图3表明了南宋时期哪一经济领域的兴盛?(6分)(4)如果你选用以上材料进行合作探究学习,那么确定的研究主题是什么?(2分)18.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的焦点话题之一。而加强少数民族之间的和谐,则更是事关国家统一、地区发展的重大问题。下列是我国唐宋时期与少数民族关系进行的探究,请你回答相关问题。(14分)材料一:“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会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入蕃。弄赞率其兵次(到达)柏海,亲迎于河源。”——《旧唐书》.(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2)材料二表明当时实行的是什么样的民族政策?(2分)材料三阅读下列四个人物图片:人物画像A.松赞干布B.耶律阿保机C.D.完颜阿骨打他们有哪些活动?他是居住在青藏高原一带吐蕃民族的首领,他做赞普时基本上统一的各个部落,迁都逻些,建筑布达拉宫,创制藏文,迎娶唐朝文成公主。他统一契丹各部,任用汉人为官,改革习俗,建筑城郭,创制契丹文字,发展了农业和商业。916年,他称皇帝,建立契丹国。他是西北党项族首领,于1038年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他懂得蕃汉文字,任用汉人为官,根据汉文创制西夏文字,曾制定官制、军制、法律。他是女真族杰出的首领,12世纪初期,起兵抗辽,接着在会宁称帝,国号金。他还仿汉文创制女真文字。(3)根据材料三写出C人物的名字?(2分)材料四“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第岁以绢二十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续资治通鉴长编》(4)材料四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事件?(2分)材料五:“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在这首歌中,有一个少数民族是在元朝时期由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来中国后与汉、蒙、畏兀儿等民族融合的结果。(5)根据材料五,说明我国在元朝时期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哪个民族?(2分)(6)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古代的民族关系对我们当今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2分)19.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有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唐朝中央行政机构(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2分)(2)唐朝还完善了隋朝的科举制,谁创立了殿试制度?科举制的作用有哪些?(4分)材料二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3)阅读材料二你获得了什么信息?(2分)为加强管辖,元朝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2分)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大唐是中国人创造性和想象力大爆发的时代,它成就了一个魅力无穷,让后世中国人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的旷古盛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自贞观以后,……励精为理。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则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两钱。——杜佑《通典》(1)请写出年号为“贞观”的唐朝皇帝,并根据材料概述贞观年间的社会状况。(4分)(2)根据所学知识,试从中外文化交流的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历史小短文。(要求:①不能采用示例题目;②观点明确,重点突出,史论结合,条理清晰。)(8分,其中写好题目得2分,论述清楚明白得6分。)【拟题示例】唐朝与新罗的文化交流

衡师祁东附中2024年上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5:CCDBA6-10:CBDAB11-15:ACCDC16:A二、非选择题17.(1)①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不断上升,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不断下降。(意思相同即可,2分);②政治因素:南方的相对安定和政府重视经济发展(2分)(2)①主要来自于东南(2分);②表明我国的经济重心北方转移到南方(或者: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2分)。

(3)①宋代(2分);②商标、广告意识(2分);③海外贸易(2分)。(4)经济重心南移和科技的发展(2分)。18.(1)①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2分)。②影响: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友好关系(2分)。(2)开明的民族政策(2分)。(3)C:元昊(2分)。(4)澶渊之盟(2分)。(5)回族(2分)。(6)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意思即可(2分)。19.(1)三省六部制(2分)(2)①科目:武则天(2分)②作用:选拔了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能;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答一点即可)(言之有理即可)(2分)(3)①元朝疆域辽阔(2分);②行省制(2分)。20.(1)唐太宗;(2分)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政治稳定等(2分)。(2)题目: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2分)论述: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学习,当时称为“遣唐使”。跟随使节来华的,还有很多的留学生和留学僧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