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村铜矿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铜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_第1页
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村铜矿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铜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_第2页
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村铜矿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铜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_第3页
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村铜矿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铜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_第4页
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村铜矿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铜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目名称: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村铜矿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铜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8无4地下开采、采用多平硐-盲竖井-盲斜井联合开拓,开采对象V2条平硐、三条盲竖井、1条盲斜井。箕斗+罐笼提开拓工程量m21m3121161311111138套1无无一1-23456789-二123456781234鄂矿专评采字[2016]12号《湖北省矿业联合会关于发送“〈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村铜矿矿产5鄂自然资储备字〔2020〕26号《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湖北省阳新县赤马山矿区枫树下矿段铜矿资源储量核实报6789I 1 1 2 2 7 7 15 21 23 23 25 73 73 81 82 86 126 126 134 138 139 143 143 163 170 175 175 177 183 183 197 206一开发利用图纸1图纸目录1-2矿区地形地质图11:2000346号勘探线地质剖面图11:10004矿体垂直纵投影及资源储量分布图11:10005矿区总平面布置及井上井下对照图11:10006开拓系统纵投影及通风避灾线路图11:20007+120m中段开拓平面图11:10008-100m中段开拓平面图11:10009-150m中段开拓平面图11:1000-200m中段开拓平面图11:1000-350m中段开拓平面图11:1000-400m中段开拓平面图11:1000-500m中段开拓平面图11:1000-550m中段开拓平面图11:1000浅孔留矿嗣后充填采矿方法图1-矿山地面总体布置和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图11:1000二地灾治理及土地复垦图纸1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图11:20002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预测图11:20003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部署图11:20004矿区土地利用现状图11:100005矿区土地损毁预测图11:20006矿区土地复垦规划图11:20007植被绿化示意图1见图8形变监测标墩结构图1见图附表目录附件目录县白沙镇枫树下村铜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评审意见书”的报告》阳新县赤马山矿区枫树下矿段铜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截至2019年12);1第一节项目建设背景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村铜矿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铜矿是一家内资企业),选、销售,发证机关:阳新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矿山采矿许可证号: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铜矿位于大冶有色金属公司赤马山铜矿的东部,1#盲竖井口、2#盲竖井口、新建2#平硐、新建3#盲竖井等多条开拓井巷,10月大冶天地矿产勘查咨询评估有限公司提交的《湖北省阳新县赤马山矿湖北中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交的《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村铜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在开发利用建设过程中,因实际资源储量发生较大变化,特委托湖北金都地质勘查有限公司对湖北省阳新县赤马山矿区枫树下矿段(43~50线)铜矿产资源储量进行核实工作,编制提交了《湖北省阳新县赤马山矿区枫树下矿段铜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截至2019年12月底)》(以下简称《2019核实报告》该《20192矿山资源储量发生较大变化,矿山需进行矿业权处置工作,矿山目前第二节编制目的鉴于矿山资源储量发生较大变化,矿山需根据《2019核实报告》进行行矿权延续工作,故此阳新县白沙镇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铜矿特委托湖北金都地质勘查有限公司编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为矿第三节项目主要特征建设规模:矿山生产规模由采矿许可证核准为4万吨/年,本开产品方案:铜精矿,副产金金属及银金属存在于精矿中,在冶炼阶段3矿山采出矿石外委加工,选矿工艺流程:一段闭路磨矿,一次粗选,截至2019年12月底,阳新县赤马山矿区枫树下矿段累计查明矿山为开采多年的老矿山,目前矿山矿区总平面布置已形成,矿山布矿井开拓方式及采矿方法,技术可行,高效安全。矿井开拓形式及采万元,年增值税152万元,年销售税金及附加27.2万4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铜矿建设项目尚属于投资较少,回报率尚可的投对象和危害程度,将评估区地质环境现状影响程度分为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严重区、较严重区和较轻区。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较严重区包括矿山工业场地、含水层破坏等区域,面积0.0215km分布特征及其危害性、危害对象和危害程度,将评估区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为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较严重区和较轻区。其中较严重区包括矿山工业场地、含水层破坏区、地表错动线范围等,面积0.0966km2,占评估区面积备用金直接进入成本,基本上能满足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所需的5根据开发利用方案,矿山服务年限为11.2年。本方案设计在矿山后1年内完成损毁地块的复垦工作,再加上3年的后期管护期,故土地复20.5154hm2。复垦责任区面积0.7367hm2,由办公生活区、工业场地、矿山道路、充填站等构成;办公生活区、工业场地、矿山道路、充填站为压占损毁,损毁程度为中度;复垦区土地属白沙镇枫林村集体所有。土地现状一级地类二级地类面积(hm2)各占总面积类别编码类别名称类别编码类别名称03林地031有林地4.808526.07%033其他林地2.150111.66%04草地043其他草地6.074732.93%06工矿仓储用地062采矿用地3.397718.42%其他土地裸地2.014410.92%合计18.4454100.00%一级地类二级地类面积(hm2)各占总面积类别编码类别名称类别编码类别名称06工矿仓储用地062采矿用地0.7367100.00%合计0.7367100.00%6矿山开采共将损毁土地0.7367hm2,按地类分,均为采矿用地。按损项目区已损毁和拟损毁土地面积共0.7367hm2,经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本项目通过土地复垦后,复垦土地面积0.7367hm2,恢复有林地矿山服务年限为11.2年,本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矿山关闭后1年内完成破坏地块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作,并考虑安排3年的管护期,故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的服务年限未来若要扩大生产规模、变更矿区范围或者开采方式,应根据新的变7第一章概述第一节矿山基本情况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铜矿是一家内资企业法人分支机构(集体联营企业)的经济实体,公司于1984年07月01日注册成立,公司地址位于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村八角亭。项目名称: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村铜矿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铜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项目位置:阳新县城区西北334°方位,直距约19.5km;隶属关系: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村;项目类型:矿业权处置及矿业权延续;开采矿种:铜矿;开采方式:地下开采;1.1.2矿区位置及自然经济概况矿区位于阳新县白沙镇,地理坐标(国家2000大地坐标):东经115°06′15″~115°06′38″,北纬29°59′39″~坐标X3320330,Y38606810;中心点地理坐标:东经115°06′铁路通过的白沙镇路程约7km,至东南方向的阳新县城路程约26km,交通方便。矿区范围内只有一个采矿权人,即为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铜8矿,该矿采矿许可证规定的开采深度为+120m至-600m(见矿区交通位赤马山矿区枫树下矿段属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地貌。山脉总体走向北西西向,地势总的北高南低。北边山脉最高峰父子山海拔840m,其次山势较陡。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海拔标高约+55m。43~50线范围内矿体赋存最高标高为-50m,最低至-555m,低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区内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为典型的亚热带气候。本区矿产资源较丰富,采选业较集中。矿区临近城镇,水电供应较9经济作物为油菜和花生等。据有关资料,阳新县地区不属于地震活动区。黄石、阳新历史上未发生强震与大震,但近几年来微震与超威震常发生里氏5.7级地震;矿区受地震影响,引起地面建筑物幌动,人员有明显震动感;据了解矿山周围未发生山体崩落等现象,坑道内未见有崩落、掉块现象。根据国家标准《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域图-2001)》本区地震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动峰加速度值为0.05g;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阳新地区为地震烈度Ⅵ度区,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项目区内土壤主要为亚粘土,亚砂土夹砾石,属于第四系沉积物,该土壤呈网纹状,蠕虫状,土壤孔隙度小,PH值低,呈酸性反映。主项目区内主要树种以香樟为主,还发现有少量的枸树等;草本植物主要由白茅和狗尾巴等草本植物。项目区东部为水稻等农作物种植区。区域内没有重点保护的古树、大树及珍稀物种。矿区植被见照片2-2。至东南方向的阳新县城路程约26km,交通尚属便利。为解决矿山及周围村民的生活用水问题,矿山给村民安装了自来水管道,供水问题已解决。通往矿区的10kV高压电线路已接通,矿区内已有中国移动、电信等通讯信号覆盖,通讯条件良好。矿山现有工业场地和主要地面设施就在赤马山铜矿尾矿库上游边界上。矿山最终销售产品为铜精矿,原矿外委村办选矿厂加工,矿山不建选矿厂。矿区临近阳新县白沙镇,劳动力资源富余。矿山外部建设条件较好。1.1.4矿权设置目前赤马山矿区枫树下矿段内只有一家采矿权人: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铜矿。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铜矿位于大冶有色金属公司赤马山铜矿的东部,为一集体企业,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铜矿首次颁发采矿许可证是2001年,当时的矿界只有3个点,2004年由省厅批准的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铜矿采矿证范围由8个拐点组成,后多次延续。矿山现持有的有效采矿权具体情况见表1~1:表1-1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铜矿基本情况统计表采矿权人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村铜矿矿山名称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铜矿采矿许可证编号C4200002009053120020308采矿许可证有效期2019年7月29日~2020年12月31日发证机关湖北省自然资源厅矿区范围拐点坐标(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序号XY13319998.4038606570.3223320053.4038606540.3233320243.4038606870.3243320278.4038606880.3253320448.4038606675.3263320603.4038606695.3273320478.4038607160.3383319998.4038606910.32开采深度:+120m至-600m,矿区面积:0.1793km2,开采矿种:铜矿,开采方式:地下开采,生产规模4.0万吨/年。1.1.5矿山沿革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铜矿位于大冶有色金属公司赤马山铜矿的东部,最早颁发的采矿许可证叫八角亭铜矿,八角亭铜矿的前身是赤马山铜矿矿界内众多非法开采赤马山铜矿浅部残矿的开采单位之一。以后予以规范,划定开采范围,其中一家在赤马山铜矿东边的改为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铜矿,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铜矿首次颁发采矿许可证是2001年,当时的矿界只有3个点,2004年由省厅批准的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铜矿采矿证范围由8个拐点组成,后多次延续。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铜矿2004年以前采用平硐和斜井、(盲)竖井联个中段,这些开拓工程多在赤马山铜矿矿界内,后来已封闭。当时在+70m、+30m中段采了一些矿石,这些矿石是赤马山铜矿界内的残矿,无资料估算,2003年以前因几经易主,加上又是开采赤马山铜矿的残矿,采出量无法统计。2004年由省厅批准的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铜矿采矿证范围由8个拐点组成,并由武汉科技大设计研究院编制了《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村铜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设计采用平硐和盲竖井联合开拓,安排三个中段开采Ⅵ号矿体,设计采矿方法为浅孔留矿法,年产铜矿石2.0万2004年后关闭了在赤马山铜矿内的一些斜井、平硐工程,在批准的矿界内重新按设计采用平硐和竖井联合开拓,已掘新建2#平硐328m,拓工程尚未掘至Ⅵ号矿体,由于开拓工程量比较大,并在竖井掘进过程中在-200m中段发现了Ⅶ号矿体,就在此中段开采了一些矿石。几年主要在实施开拓工程,因此开采量远小于设计量,这几年一共才采出约3500t矿石,采出金属量29.86t,实际回采率(按金属量计算)为2009年至2012年6月矿山主要对新发现的Ⅶ号矿体进行生产探-150m中段向下放矿至-200m中段运出,共采出矿量约35kt,实际采矿1.1.6矿山开采现状矿山于2012年12月委托湖北中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了《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村铜矿开采初步设计》,之后矿山并未按照该《初步设计》进行基建。托大冶天地矿产勘查咨询评估有限公司进行了储量核实工作,于2012年10月提交了《湖北省阳新县赤马山矿区枫树下矿段铜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截至2012年6月底)》,该《核实报告》于2013年1月22日由湖北省国土资源厅文件:鄂土资储备字[2013]1号《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湖北省阳新县赤马山矿区枫树下矿段铜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截至2012年6月底)〉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的函》予以核准备案。2016年矿山筹备恢复生产,于2016年4月委托湖北中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了《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村铜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该《开发利用方案》由湖北省矿业联合会文件:鄂矿专评采字[2016]12号《湖北省矿业联合会关于发送“〈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村铜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评审意见书”的报告》予以批准,认可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铜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合理性,矿山以本《开发利用方案》为据完成了矿业权处置工作并由湖北省国土资源厅核发了新的采矿2017年10月矿山委托武汉理工大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新编制了《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村铜矿地下开采改扩建工程初步设计》,2017年底矿山由湖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颁发了新的安全生产许可证,之后矿山开始了改扩建工程基建工作。2018年11月,矿山根据实际基建情况,委托武汉理工大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对原《初步设计》进行了变更设计,提交了《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村铜矿地下开采扩建工程安全设施设计(变更)》,同期武汉理工大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对矿山充填系统进行了设计,提交了《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村铜矿地下开采工程尾砂充填方案设计》。目前矿山已经进入改扩建工程基建尾期,矿山采用平硐-盲竖井-盲斜井联合开拓方案,已经建成了两条平硐、三条盲竖井,矿山已建设有-6m、-50m中段矿石资源已经采完,除留作回风之用的回风巷道外,矿山主要已建成的开拓工程见表1-2:表1-2矿山主要已建成的开拓工程明细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序号工程名称中心坐标、标高井深或长度(m)备注XYZ(m)11#回风平硐(老平硐)3320044.4138606546.59+120m300m利旧21#盲竖井3320206.0038606813.50+120m~-200m325m利旧32#盲竖井3320229.8538606866.57-200m~-500m305m利旧4新建2#平硐3320014.4938606565.04+120m328m已竣工5新建3#盲竖井3320203.0438606848.63+120m~-200m325m已竣工矿山原+120m1#平硐(老平硐)作为为回风平硐使用,新建+120m回2#平硐作为主平硐使用;新建3#盲竖井为提升副井,用于提升人员、设备材料、同时辅助提升矿废石;原1#盲竖井变更为提井最低提升标高变为-500m;-500m~-550m开拓工程采用盲斜井开拓。-400m、-450m、-500m开拓中段以上开拓工程,除-500m~-550m盲斜井、-550m中段开拓工程外,其它工程已经竣工,盲竖井系统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待-550m开拓工程完成后,矿山即完成改扩建基建工程,进入生产阶段。矿山现有职工35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人。矿山现有工业场地和主要地面设施就在赤马山铜矿尾矿库上游边界上。设计生产规模为4万吨/年,但实际开采规模从未达到4万吨/年,矿山最终销售产品为铜该矿地表工业场地、工业厂房、设备、设施都已配套、生活福利设施也已基本形成,矿山配有完备的管理人员和施工力量。第二节编制依据1.2.1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4);3、《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241号);5、《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3);6、《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5);7、《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66号);9、《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10、《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11、《湖北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湖北省人大常委会2001年5);质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鄂财综发[2007]4213、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转发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审查及有关工作的通知》的通知;鄂土资办文[2009]104号文;14、鄂土资发[2012]108号《湖北省固体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1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2014年7月);););1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20、《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严格执行责任清单推动简政放权提高矿业权政务服务效能的通知》(鄂土资规[2016]2号);21、《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21号;22、《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推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生态复绿方案编制及评审工作的通知》(鄂土资办文[2016]22号);24、《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关于取消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的指导意见》(财建1.2.2规程、标准A.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类1、《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2、《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4);3、《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4、《矿山安全标志》(GB14161-2008);5、《破碎设备安全要求》(GB18452-2001);6、《有色金属采矿设计规范》(GB50771-2012);7、《冶金矿山采矿设计规范》(GB50830-2013);8、《金属非金属矿山排土场安全生产规则》(AQ2005-2005);9、《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0、《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1);B.生态复绿类(DZ/T0223-2016);2、《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1);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4、《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5、《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D286-2015)。C.土地复垦1、《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试行)》(TD/T1036-2013);2、《造林技术规程》(GB/T15766-2016);3、《主要造林树种苗木》(GB6000-);4、《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9);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财综(2011)128号6、《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财综(2011)128);7、《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规定》(2012年);9、《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10、《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GB18599-2001);(TD/T1031.4-2011);13、《有色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DZ-T0320-2018)。1、企业营业执照、矿山采矿许可证等;2、《阳新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3、《黄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4、《阳新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1.2.4地质依据及开采条件1、《湖北省阳新县赤马山矿区枫树下矿段铜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2、鄂土资储备字[2013]1号《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湖北省阳新县赤马山矿区枫树下矿段铜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截至2012年6月底)〉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的函》,湖北省国土资源厅,2013年1月3、《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村铜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湖北4、鄂矿专评采字[2016]12号《湖北省矿业联合会关于发送“〈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村铜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评审意见书”的报5、《湖北省阳新县赤马山矿区枫树下矿段铜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6、鄂自然资储备字〔2020〕26号《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湖北省阳新县赤马山矿区枫树下矿段铜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截至2019年12月底)〉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湖北省自然资源厅,20207、《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村铜矿地下开采扩建工程初步设计(变更)》,武汉理工大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8年11月;8、《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村铜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湖北省鄂东南地质大队,2012年8月;9、《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村铜矿土地复垦方案》,湖北省鄂东南地质大队,二〇一二年八月;10、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铜矿提供其它技术资料。1.2.5矿山建设条件至东南方向的阳新县城路程约26km,交通尚属便利。为解决矿山及周围村民的生活用水问题,矿山给村民安装了自来水管道,供水问题已解决。经考察,矿山周边已有矿山开采多年,目前通往矿区的高压电线路已接通。矿山供电已扩容,电力有保障。矿区内已有中国移动、电信等通讯信号覆盖,通讯条件良好。矿山现有工业场地和主要地面设施就在赤马山铜矿尾矿库上游边界上。矿山最终销售产品为铜精矿,原矿外委村办选矿厂加工,矿山不矿区临近阳新县白沙镇,劳动力资源富余。矿山外部建设条件较好。第三节问题与建议1、矿山存在部分巷道年久失修、采空区待处理等安全隐患,矿山应对井下巷道进行修整恢复,并采用尾砂对采空区进行胶结充填;2、矿山企业在以后的采矿过程中,应及时充填采空区,此外应加微震监测等),实行地压预报。3、必须做好岩溶塌陷的监测预警工作,防止发生灾害。对发生的塌陷必须及时规范回填,阻止降雨和地表水灌入地下而造成矿坑突水。等问题,必须及时采取放水措施,防止矿坑发生突水事故。5、本方案中土地复垦部分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部分要相协调施工,以期能取得最大的恢复治理效果;6、本方案不能代替开采设计,矿方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开采初步设计和安全设施设计,并在安全部门评审通过后作为安全生产的技术依据指导生产施工。第二章矿产资源概况及矿山地质环境背景第一节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近十几年来,世界铜矿山产量不断增长,2016年铜精矿含铜产量已和中国(4.35%)。由于全球探明的大型、特大型铜矿不断进行开发,全矿山铜产量持续增长,再生铜回收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全球铜原料日本等铜需求量大,主要利用进口原料进行生产精炼的国家。随着铜冶炼生产向低成本地区转移,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精炼铜产量停滞不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对2017年的全球铜由于受到铜资源的限制,过去相当长时期内矿山铜产量都未见有太山产量小于冶炼,冶炼产量少于加工的局面更为突出。矿山产量自给率逐年下降,对国外原料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国内自产铜原料只能满足需以后我国铜冶炼厂规模将突破500万吨/年总的来看,国内铜矿山会有适当发展,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预计国内电解铜产量将有一定的下降,但电解铜产量依然可能超过100万铜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原材料。在电气、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日杂铜)和净进口铜材含铜量。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对铜的需求还将继续增加,而国内资源保证程度不断下降。综合各部门对中国精炼铜需求预测,2020中国精炼铜需求量在750-800万吨之间,较尽管我国的铜矿资源比较丰富,但矿床含铜品位都较低,且建设条件较差,且随着不少铜矿山的资源枯竭,为了满足国内需求,近处年来国家每年要花费大量外汇进口大量的矿山铜或金属铜。国内外市场铜矿前,金属铜价格为5万多元,矿山铜依据含铜品位不同,每吨铜金属价从国内、国际对铜的需求量来讲还是具有较大的市场。近年,铜价参考国内及黄石地区铜精矿市场行情,本方案取取近三年国内铜精矿、),考虑选矿、冶炼、回收损失及冶炼得到的贵金属市场交易价值,原),折算后每吨原矿单价增加60元,即取矿山原矿单价380元/t(含税第二节矿产资源概况矿区总体规划情况黄石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编制有《黄石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阳新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编制有《阳新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以上规划对本矿区类型的铜矿资源开铜矿为黄石市(阳新县)重要有色资源矿产,阳新县铜金属保有资新县)重要开采矿种。阳新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要求:优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保护布局,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矿产资源实现有序开发、本项目与矿区总体规划的关系该矿山符合阳新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要求。目前矿区采矿权属阳新县本项目属于《阳新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中加强深部和外围资源勘查的老矿山,属于阳新县延长矿山服务年限类型的小型属公司赤马山铜矿不存在相交重叠情况,矿权间距满足自然资源部门相2.2.2矿山开发的资源条件矿区大地构造上位于大冶凹褶断束(IV)带内中偏东南部位上。区域构造上位于殷祖复式背斜核部中东段。矿床赋存于鄂东南最大的岩体矿区出露地层除第四系外,最老为石炭系,最新为三叠系中下统嘉2、下二叠统栖霞组(P1q)出露于枫树下矿区3、下二叠统茅口组(P1m主要分布在枫树下矿区中部,出露宽度30~110m。岩性主要为深灰色含燧石条带和燧石团块的中~粗粒灰米,主要分布在枫树下矿区最南部,地表与岩浆岩体接触,岩性主要为灰岩和白云质灰岩及白云岩,中~厚层状。与岩浆岩接触带附近灰岩多以上地层总体产状:走向近东西,向北倾斜,倾角陡,地表局部受断裂构造分三组:北东向、北西向和东西向。在枫树下矿区内北东这些断裂多为成矿前的断裂,不是成矿后的断裂,对矿体未造成破岩浆岩为阳新岩体北缘的边缘相,主要为闪长斑岩、花岗闪长斑岩和石英斑岩,其次为后期脉岩。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为长石、石英、云母,其次有少量角闪石。似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长石和石英,其次为角闪石,基质为显晶质。斑晶粒径2~5mm,基质粒径1m块状构造。岩石坚硬、完整。斑岩、花岗闪长斑岩和石英斑岩分布于矿区南部及外围低洼地带。岩浆岩主要与下三叠统大冶灰岩接触,同时也矿区内的围岩蚀变主要是热接触蚀变和热液交代蚀变及后期热液蚀钼矿化以浸染状、细脉状为主要特征,铁矿化在赤马山铜矿床43线以东本次核查的枫树下矿段内分布有VI号和Ⅶ号两个矿体,全为矽卡岩型矿体。现将枫树下矿段内两矿体分别介绍-500m三个中段中六个穿脉和一个钻孔CK452控制,矿体水平穿矿厚矽卡岩矿石为主,赋存于闪长斑岩与三叠系大理岩接触带上,上盘为大理岩,下盘为闪长斑岩,平均品位为铜0.73%,伴生金0.32g/t,伴生银据2012年10月大冶天地矿产勘查咨询评估有限公司提交《湖北省阳新县赤马山矿区枫树下矿段铜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截至2012年6月于花岗闪长斑岩与三叠系大理岩接触带上,上盘为大理岩,下盘为花岗闪长斑岩,铜品位平均为0.92%,伴生组分金平均品位为0.61g/t,伴生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榴石、透辉石、方据地勘报告资料,矿石结构主要为交代残余结构,晶骸结构,镶嵌结构。矿石构造主要为浸染状构造,网脉状构造,细脉状构造及团块状.2矿石类型和品级矿石自然类型为含铜矽卡岩型和含铜闪长斑岩型,矿石均为原生矿.3伴生有益、有害组分赤马山矿区的金、银在冶炼产品中富集利用。对铜矿产品而言,有害元素主要是砷、铅、锌等,矿区内这些元素含量都很低,在铜精矿中难以富集超标,不构成有害。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铜矿主要外委村办选矿体顶板围岩为大理岩,底板围岩为矽卡岩化花岗闪长斑岩、闪长矿石加工技术性能矿山未做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矿石特征与毗邻的赤马山铜矿类似,其回收利用性能,根据大冶有色金属公司赤马山铜矿多年生产实践,以据了解村办选矿厂,对矿山送来的原矿(铜矿石)采用浮选法单一),路磨矿,一次粗选,二次精选,二次扫选流程。实践证明一段闭路磨矿的磨矿段数。磨矿机排出的物料还要进入分级机,将细粒合格产品送入下一作业,粗粒返回球磨机再磨。在搅拌槽中加药后进入浮选作业,粗选精矿用浮选机精选两次,得到最终铜精矿。粗选尾矿再扫选两次,然年份产品名称产率%品位%回收率%2009年铜精矿4.562192.00尾矿95.440.0658.00原矿2010年铜精矿5.7822.5094.80尾矿94.220.0625.20原矿2011年铜精矿6.4022.5095.50尾矿93.60.0694.50原矿伴生有用组分主要金、银在铜精矿中,冶炼时可回收;钼因品位太.2矿石工业利用评价选矿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浮法工艺选矿,获得的选矿指标较好,当银在铜精矿中,冶炼时可回收,各精矿符合冶炼精砂质量标准,说明阳水文地质条件矿区属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地貌。山脉总体走向北西西向,地势总的矿区地表除了有一些冲沟之外,没有永久往.2含、隔水层特征矿区主要含水层为岩溶裂隙含水层、岩浆岩风化裂隙含水层、角砾岩-矽卡岩裂隙含水层及第四系砂砾石亚粘土主要分布在矿区南侧山坡坡麓及低洼地带;由亚粘土、亚砂土夹碎含水,下雨时含少量孔隙水,雨过之后即干(1)三叠系中下统嘉陵江组(T1-2j1-3)岩溶裂隙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灰白色灰岩(大理岩)和白云质灰岩(大理岩)及白云岩,中~厚层为深灰色含燧石结核条带或团块的厚层状中~粗粒灰岩,为中~弱含水岩溶裂隙不很发育,总的是中等偏弱富水性。据《赤马山铜矿地质勘探总结报告》(1959年)中的资料,含水层平均裂隙率为0.62%,溶洞率较破碎,也属裂隙属含水层,但其透水、富主要由矽卡岩、大理岩、矿体及其部分强蚀变岩浆岩等组成。接触矿区北部隔水层主要是志留系(S2f)粉南部隔水层主要是赋存于接触带的矽卡岩和深部较新鲜的岩浆岩,.3各含水层水力联系碳酸盐岩岩溶含水岩组大面积分布于矿区中部,主要包括三叠系中隙含水层、石炭系中统黄龙组岩溶裂隙含水层等,各含水层无隔水层分从各个中段地质平面图上可以看到,角砾岩、矽卡岩裂隙含水层位于岩浆体与碳酸盐岩地层接触部位,其与碳酸盐岩岩溶含水岩组之间无.4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关系矿床赋存于山麓下,矿体上方地表除了有一些冲沟之外,基本没有永久往地下渗水的地表水体。赤马山矿区外围南偏东部(枫树下矿区西南部)为赤马山尾矿库,它建在岩浆岩体上,和采区不发生水力联系。赤马山矿区外围南部有一口水库,此水库也座落于岩浆岩体上,地表水也没有渗入坑内的迹象。赤马山矿区外围西北部有一座高山泉水库,是矿山和周围农村的生活水源地。这水库和矿体之间无大的断层或破碎带.5矿区地下水补给、迳流、排泄条件本区处在南方多雨区,大气降雨是区内地下水总的补给来源。矿区中侧分布的裸露碳酸盐岩,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区,大气降雨沿岩溶裂隙渗入地下,矿区地下水迳流方向主要随地形高低由北向南运动。矿区由于地势较陡,地面径流大,部分大气降雨沿山坡汇入冲沟,流入低凹处。自然条件下,地下水位埋深一般在10~20m之间,由于矿山开采改变了原始的水文地质条件,使矿区周边地下水向矿坑汇集,因而矿床地下水位一般都低于当地最低枫树下矿段与西侧相邻的赤马山铜矿床均为接触交代型矿床,处在同一个东西向长条状以碳酸盐岩岩溶裂隙为主体的水文地质单元中。沿成矿接触构造破碎带赋存有多处铜矿床,自西向东主要有赤马山铜矿区2019年以前赤马山铜矿已开采至-350m以下,开采标高为最低,正开采高程高于赤马山铜矿,因而地下水向赤马山铜矿汇集,再通过矿山2020年起,赤马山铜矿己停产,其地下水位将会逐渐上升,枫树下.6坑道水文地质调查部,2004年以前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铜矿采用平硐和斜井、竖井联合开2004~2008年关闭了在赤马山铜矿内的一些斜井、平硐工程,在批准的矿界内重新按设计采用平硐和竖井联合开拓2012年6月底~2019年12月,2#竖井向下掘进至-500m,开拓了排水系统:矿山采用两段接力排水系统,在-200m和-500m中段2#盲竖井井底车场附近设主泵房,-200m以下坑内涌水通过2#盲竖井经采用贮排水法计算贮水容积和排水设备,并配合相应的措施。水仓总容积一般按6小时至8小时正常涌水量计算。根据《金属非金属矿山-200m、-500m泵站内各设D155-67×6型多级离心泵四台,流量电动机功率9.2kW,一台工作,一台备用,将井底积水沿竖井排至水泵排水管路由水泵房经新建3#盲竖井敷设到上一级水仓或平硐内,送(5~7月)由于地表浅部被无序开采形成了一些陷落坑,大气降水直接向地下充水,造成地下涌水量大量增加,达7000~8000m3/d(292~铜矿地区持续降大到暴雨,坑内发生了淹井事故,抽水处理三个月后才见滴水涌水现象,矽卡岩见矿地段,均非常干燥,节理裂隙间距0.5~矿坑主要充水含水层为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岩组,该岩组直接裸露地表,岩溶裂隙较为发育,能很好的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因此大气降雨是矿坑的充水因素之一。如果矿坑开采产生地面塌陷,大气降雨可能成为直接充水因素。根据调查了解,在无降雨时,坑内局部见浸水、滴水,未见线状流水,但当连续集中降雨时,地下涌水量会增大,主要矿体直接充水含水层为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矿区各含水层间造,接触构造总体走向北西西,倾向北,倾角陡。接触构造多呈凹进凸出状,它的形状控制了矽卡岩铜矿体的分布、形态和产状。断裂破碎带矿区经多年民采已形成大量的采空区,老采空区无详细资料,分布情况不清,以往的老采空区可能储有大量的老窿水,具有较大的突水来源,当巷道掘进和采矿时,以往采空区顶底板围岩遭受崩落破坏或产生三叠系大冶灰岩。枫树下矿区内接触带岩石主要为三叠系大冶灰岩,在自然状态下,矿坑直接充水因素是上盘灰岩(大理岩),矿坑间接充水.8矿坑涌水量预测(一)、《枫树下矿段铜矿资源深部水文地质勘探报告》计算的涌2018年矿山委托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南地质勘查院对赤马山矿区枫组。编写了《湖北省阳新县赤马山矿区枫树下矿段铜矿资源深部水文地现摘录《湖北省阳新县赤马山矿区枫树下矿段铜矿资源深部水文地矿床水文地质边界条件的分布形态不仅是控制矿坑充水条件和进水方式的重要因素,建立正确的矿床水文地质边界条件物理模型,也是建立正确的计算矿坑数学模型,选择涌水量计算公式的基础和必要条件。①矿区岩浆岩、志留系坟头组砂页岩起着阻碍地下水或地表水向矿区内岩浆岩主要分布在矿区南部,志留系坟头组砂岩主要分布在矿区北-300m~-550m,VII矿体赋存标高为+50~-250m,矿体均处在当地侵蚀基准面(标高+55m)之下,均为以含铜矽卡岩矿石为主的矿体。赋存于闪长斑岩、花岗闪长斑岩与三叠系大理岩接触带上,上盘为大理岩,下盘为岩浆岩。根据《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铜矿地下开采扩建工程安全设本次估算方法选择为地下水动力学法,本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的水型为完整井。故选择平等隔水边界承压转无压完整井井流公式来估算天πk[(2HM)hEQ\*jc3\*hps15\o\al(\s\up5(2),0)]πr2bR=10SH为含水带底板至静止水头高度,该含水层在剖面上向弱陡倾,枫处为含水层底板标高,其标高为-550m,故含水带底板至静止水头高度碳酸盐岩直接裸露地表,平均标高约为+380m,故本含水带厚度S:水头降深(m-550m中段时,水位降至含水层底板位置,即r为大井半径,根据矿体分布水平投影范围面积F=1000m2,概化矿估算净水位(m)大井半径r(m)动水位至含水层底板水头柱度h0矿坑中心至两隔水边界距离b(m)含水层厚度M(m)含水带底板至静止水头高度H(m)水头降深S(m)渗透系数K(m)引用影响半径R(m)-550m+78209306286080.03451129.31(4)天然条件下的负550m矿坑正常涌水量因素的矿坑涌水量。根据邻近矿山赤马山的矿坑排水资料看,正常情况),造成地下涌水量大量增加,达7000~8000m3/d可知暴雨时矿坑涌水据鄂东南地区枯水期、丰水期矿坑排水量经验系数A计算,确定本矿床矿坑涌水量为矿坑正常涌水量的2倍,得到-550m中段最大涌水量根据上述矿坑涌水量计算数学模型及相关水文地质参数,采用稳定的涌水量是模拟恢复至原始状态,未考虑周边矿山疏排水干扰的影响,应该指出,本报告预测的矿坑正常涌水量,不包括塌陷倒灌量、老随着矿坑排水水位降低的逐步增大和排水时间的持续,地下水动力根据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临近矿山的相关排水资料,据鄂东南地区枯水、丰水期矿坑排水量经验系数,确定矿坑最大涌水量的估算结果为次常水头注水试验,水头值升高大于10m,注水试验的注水流量误差、(2)矿坑正常涌水量估算所采用的渗透系数(K),是利用本次注水试验渗透系数计算结果和矿区含水层的综合渗透系数的算术平均值,空区地面变形处、塌陷处入渗或灌入的水量和较封闭的老窿、溶洞、张矿不开采或枫树下铜矿开采降落漏斗位于赤马山铜矿开采降落漏斗之因矿山目前生产中段均没有涌水,无需水泵排水,矿坑现状排水量为零。生产过程中需要的生活用水,还要从地表抽水到作业面,每天需(三)本次核实距离矿山深部水文勘探的时候非常近,因此本次核地质勘探报告》计算的涌水量,即正常矿坑涌水量为1792m3水量为3584m3/d。故本次估算矿坑涌水量为天然条件下的矿坑涌水量,即不考虑邻近多家矿山(如赤马山铜矿、韩家山铜矿)抽排水对矿坑的涌水量的影响,是模拟周边矿山不开采时,水位恢复到原始状态下的涌为解决矿山生产生活用水及周围村民的生活用水问题,矿山给村民安装了自来水管道,供水问题已解决。生产用水也采用自来水,每天需.10矿山主要水文地质问题及防治措施矿体顶板围岩为直接充水的大理岩岩溶裂隙水,主要层位分别为三碳酸盐岩与岩浆岩接触构造带中,碳酸盐岩受热液变质作用后,近接触带岩溶较发育,远接触带渐弱,矿山开采至接触带及附近时可能造成接由于以往水文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对各条断层性质尚未查明,尤其是南北走向的断层延伸到各层大理岩岩溶裂隙含水层之中并与含矿接触构造地面塌陷有岩溶塌陷及冒落塌陷两种类型,岩溶塌陷一般发育在第四系下部隐伏型碳酸盐岩(可溶岩)分布地段,其诱发因素主要是抽排地下水,另外地下水位的自然波动亦有可能引起塌陷;冒落塌陷一般发育在矿产赋存地段或地下工程分布地段,其人为诱发因素是地下采矿采空区或地下工程空区随着新采空区范围扩大,采空区顶板松动带扩及地表,可能引起地面变形,产生大量裂缝,并可能造成大气降水下渗,增来由赤马山铜矿的疏排水,现在则逐渐会由枫树下铜矿疏排,排水量会工低水平巷道时,应打超前钻探水,当遇到大的突水点时应及时建挡水墙,让涌水逐渐释放。在矿山生产过程中详细准确地记录矿坑的涌水量发生停工时,应注意观察本矿山的涌水情况和水位变动情况,时刻警惕水患情况,记录矿山疏排水数据,并及时估算矿坑最大涌水量,并做好.11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综上所述,枫树下矿段矿体分布在当地侵蚀基准面(标高为+5以下。矿区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雨补给,矿床地下水与地表水无水力联系;矿床以碳酸盐岩溶裂隙水充水为主,富水性中等;目前井下矿坑涌水量基本没有,但赤马山铜矿停产后,地下水水位会慢慢上涨,枫树下铜矿的疏排水量会逐渐增加。据《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1),本矿床水文地质勘查复杂类型以碳酸盐岩溶裂隙充水工程地质条件.1矿区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划分根据岩(土)体的成因、结构类型、坚硬程度、蚀变、风化及岩溶作用的强弱等因素将其划分为松散结构第四系粘土类、散体结构及块状.2矿区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主要分布在矿区南侧山坡坡麓及低洼地带;由亚粘土、亚砂土夹碎2、散体结构风化岩浆岩类(δπ、γδπ、γ)分布于矿区南部及外围低丘地带。岩性主要为石英斑岩、花岗闪长渐弱,原岩结构大部分被破坏,岩石风化成砂粒状、碎块状,局部成高位于矿化接触构造带中。岩性为石榴子石矽卡岩、透辉石矽卡岩及普氏系数2~6,大部分岩(矿)石较坚硬断裂构造的影响,岩石较破碎,结构松散,稳固性较差,岩体结构类型4、坚硬的块状结构岩浆岩类(δπ、γδπ、γ)构造带及断裂破碎带部位,节理裂隙发育、岩石较破碎,呈碎裂结构;该岩组分布于接触构造带以北,由三叠系中下统嘉陵江组、三叠系下统大冶灰岩、二叠系下统栖霞灰岩、二叠系下统茅口灰岩、石炭系中统黄龙灰岩组成。各层灰岩均已蚀变为大理岩,大理岩中一般溶蚀裂隙度一般为41.4~61.5MPa,普氏系数7~9,岩石坚硬,稳固性较好,岩石结构类型为Ⅱ1类。三叠系中下统嘉陵江组(T1-2j1-3)大理岩为铜矿体易风化呈碎片状,碎块状,遇水易泥化,工程地质性质较差。该岩组远.3矿体及其顶底板围岩工程地质性质主要分布在花岗闪长斑岩、闪长斑岩与碳酸盐岩地层接触带及其矽卡岩石较坚硬,岩石软硬相间;局部地段受断裂构造的影响,岩石较破碎,VI号和VII号两个矿体的顶板围岩主要为大理岩,其次为矽卡岩,裂隙不太发育,闪长岩抗压强度51.5~119.9MPa,工程地质性质较好,自稳能力较强。矿区部分大理岩矽卡岩化,大理岩,岩石抗压强度一般质性质较好。但在较浅处或矽卡岩化强烈处,受风化作用或蚀变作用的岩石名称取样位置与矿体关系含水状态极限荷载(KN)抗压强度(Mpa)岩体稳固性大理岩-300m~-500m中段顶板饱水78~11641.4~61.5好-较好矽卡岩(铜矿石)顶底板、矿体饱水47~12324.9~65.3好-较差闪长斑岩底板饱水97~22651.5~119.9好-较好.4矿区工程地质条件现状调查与评价矿段为地下开采,采用浅孔留矿方法采矿。根据现场调查及矿方介三叠系嘉陵江组、大冶组大理岩以及二叠系茅口组大理岩、石炭系闪长斑岩段,由于岩性完整坚硬,节理裂隙不发育,呈块状构造,而靠近接触构造带的闪长斑岩和矽卡岩,为层状碎裂结构,稳固性由于各岩组的工程地质性质较好,加之预防措施得当,井下未发生.5矿区工程地质条件预测评价根据已建矿井工程地质情况,预测石英斑岩、三叠系大冶组大理岩以及二叠系茅口组、石炭系黄龙组大理岩井巷段岩石稳固性比较好,不易发生冒顶、片帮、坍塌等事故。一般可以不进行支护;矽卡岩和接触构造带石英斑岩井巷段部分岩石遇水易受风化,岩石比较破碎,发生冒顶、片帮的可能性比较大;因此均应进行支护或加固;可采用锚杆喷浆支护,部分岩石严重破碎地段应该采用钢筋砼支护。岩石破碎程度较轻在采空区易发生冒顶、坍塌、片帮等现象,停采后应及时充填或设立警.6矿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防治措施建议枫树下矿段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局部地段岩体可能失稳问题,产生(一)对井下接触带部位和挤压破碎带部位的巷道及时采取喷浆或浇.7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矿床赋存在接触构造带中,岩石较破碎,有利于采用浅孔留矿法采矿。矿体顶板围岩为三叠系嘉陵江组大理岩,呈厚层状结构,岩石稳固性较好;矿体底板围岩中闪长斑岩,岩石多为块状结构,稳固性较好;局部靠近接触带地段石英斑岩及矽卡岩,构造较发育,次生构造较多,岩石裂隙比较发育,岩体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呈碎裂结构,其力学强据《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1)》划分标准,枫树矿区环境地质条件矿区位于鄂东南断块隆起新构造运动区之蒲圻-大冶平缓掀升亚区,地壳运动相对稳定;该区新构造运动的类型复杂,其中以间歇性和不均断裂、襄樊-广济断裂和阳新断裂所围限的三角区中,黄石、阳新历史上未发生强震与大震,但近几年来微震与超威震常区地震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动峰加速度值为0.05g;根据.2矿区环境地质现状评价矿区位于低山丘陵地貌单元,矿区以北为高山,地势陡峭,石灰岩岩石裸露,地表岩溶比较发育,第四系土层覆盖层较薄,矿区南部为丘陵岗地,地形起伏低缓,目前未发现矿区内有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栖霞组灰岩,石炭系黄龙组灰岩及志留系坟头组石英砂岩等。岩层倾向矿山开采范围内曾产生5处地面塌陷(具体年份不详),位于井口东北方向270m~300m处,其性质属于采空冒落塌陷,该采空区据调查本次野外现场调查,现矿山近几年开采形成的废石提供给当地群众修路,没有形成大的废石堆。仅在邻近矿界的赤马山铜矿原民采堆放有在以后大规模开采后,将会产生大量废渣。废渣不仅侵占土地,改变了矿体顶板大理岩是矿区主要含水岩体,由于目前赤马山铜矿已开采前有股泉水4溢出,长年不断,是上部石炭系黄龙灰岩岩溶裂隙水在下渗过程中遇到泥质砂岩隔水层后,以泉水方式流出地表。据了解其流量2018年对矿区进行水工环勘查时,分别对生活用水和矿坑水采取了分析项目生活用水矿坑排水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2006)(mg/l)数据(mg/l)是否达标数据(mg/l)是否达标溶解性固体达标237达标硫酸盐达标38.8达标250硝酸盐27.0超标超标亚硝酸盐0.25达标0.26达标1氯化物2.64达标2.46达标250总硬度达标214达标450PH值9.01超标8.57超标6.5~8.5游离CO2<0.41--<0.41--无耗氧量0.19达标0.25达标3Cr0.0010--0.0010--无Fe0.040达标0.019达标0.30.070--0.25--无Cr6+<0.010达标<0.010达标<0.05Cr3+0.0010--0.0010--无Zn93.2(μg/l)达标3.76(μg/l)达标分析项目生活用水矿坑排水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2006)(mg/l)数据(mg/l)是否达标数据(mg/l)是否达标Cu3.33(μg/l)达标3.49(μg/l)达标Co0.12(μg/l)--0.16(μg/l)--无Ni2.90(μg/l)达标4.74(μg/l)达标0.02Li4.34--0.13--无Cd0.87(μg/l)达标0.39(μg/l)达标<0.005Mn4.01(μg/l)达标1.67(μg/l)达标0.1Ba11.4(μg/l)达标23.8(μg/l)达标0.70Pb1.96(μg/l)达标0.34(μg/l)达标0.01As<10.0(μg/l)达标<10.0(μg/l)达标<0.01Hg<1.00(μg/l)达标3.60(μg/l)超标0.001<0.050(μg/l)达标0.05(μg/l)达标0.01F-0.060达标0.15达标从上表可知,生活用水及矿坑排水中,按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超过生活饮用水标准(10),另外矿坑排水汞超标为3.6μg/l,超过.3矿区环境地质预测评价预测矿井突水主要会发生在大理岩岩溶发育地段及含矿接触破碎带矿体顶板围岩为直接充水的大理岩岩溶裂隙水,主要层位分别为三产在碳酸盐岩与岩浆岩接触构造带中,碳酸盐岩受热液变质作用后,近接触带岩溶较发育,远接触带渐弱,矿山开采至接触带及附近时可能造由于以往水文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对各条断层性质尚未查明,尤其是南北走向的断层延伸到各层大理岩岩溶裂隙含水层之中并与含矿接触构造矿区经多年民采已形成大量的采空区,老采空区无详细资料,分布情况不清,以往的老采空区可能储有大量的老窿水,具有较大的突水来源,当巷道掘进和采矿时,以往采空区顶底板围岩遭受崩落破坏或产生地面塌陷有岩溶塌陷及冒落塌陷两种类型,岩溶塌陷一般发育在第四系下部隐伏型碳酸盐岩(可溶岩)分布地段,其诱发因素主要是抽排地下水,另外地下水位的自然波动亦有可能引起塌陷;冒落塌陷一般发育在矿产赋存地段或地下工程分布地段,其人为诱发因素是地下采矿采采空区冒落塌陷和地面变形:矿区以往个体矿主由于无序开采形成的老采空区分布位置、规模不清;当各老采空区顶底板岩层厚度、崩落厚度不够时,有可能引起老采空区地面变形及冒落塌陷;新近形成的采空区顶板岩体在自重作用向下产生压力;随着采空区扩大,当采空区上部岩体崩落厚度不够,采空区与老采空区顶底板厚度较小时,有形成冒落可能性;随着新采空区范围扩大,采空区顶板松动带扩及地表,可能引起地面变形,产生大量裂缝,危及地面人员和设施的安全;并可能造成大气降水下渗,增加井下矿坑排水量。据此圈定采空区冒落塌陷与地矿段矿体顶盘分别为三叠系大冶组大理岩,二叠系茅口组大理岩、石炭系黄龙组大理岩,为层状或厚层状结构,岩石稳固性较好,井巷均可以不支护;底板为块状结构岩浆岩,井巷一般可以不支护;靠近接触构造带井段的石英斑岩和矽卡岩井段以及志留系坟头组石英砂岩、泥质砂岩井段,岩石较破碎,稳定性较差,有可能发生冒顶,片帮现象。井巷应加以支护。地下矿房采空区发生冒落、片帮可能性比较大,应及时原民采形成的废石堆已种植树,稳定性较好。矿山今后开采形成的废石应合理堆放,堆放过高后,暴雨时有可能形成滑坡或泥石流,应建矿段的矿体顶板大理岩岩溶含水层是矿区主要含水岩层,矿山向深部矿床开采排水后,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向四周扩展,引起地下水位下),枫树下铜矿床地下开采,长期疏排地下水,加剧了区域含水层地下水位的下降。预测未来矿山长期疏干排水将会对区域地下水均衡产生一大量的废石。废石不仅侵占土地,还可能对土壤造成沙化污染。该矿开采铜矿,矿山产生的污水主要是湿式作业后的废水及淋滤水,废水和淋滤水对周边水体的影响建议在今后生产过程中,矿山进行取样化验,分.4矿区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建议层大理岩岩溶发育地段和接触构造带以及断层破碎带地段,应先打超前探水钻孔或探泥钻孔后采掘,遇高压水流应先放水后再施工,对查明后的隔水层地段设置防水闸门和防水墙,以便在突水时及时封闭巷道和采互对应,及时分析各中段采空区及地表的空间对应关系。采空区地表及周边应设置变形监测墩,定期监测;一旦发现采空区顶部有异常现象、存在冒落怔状时,应迅速撤离采场施工人员,对采空区进行封堵,防止示标志,并及时回填。回填时下部用块石和采矿废石,上部用粘土进行以及志留系坟头组石英砂岩、泥质砂岩破碎地段时,发生冒顶、片帮的可能性比较大,应采取用坑木、挂网喷浆、锚杆喷浆、钢筋混凝土等措矿段矿山规模为小型矿山,采用地下开采,采矿废石对地表土壤和植被层占压面积小,破坏程度轻;废石堆占用一部分土地,并造成部分土壤砂石化;废石堆有产生滑坡、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大;矿山地下开采形成采空区,产生地面塌陷的可能性比较大;井巷围岩中少部分岩石破碎地段稳固性较差;矿山建设生产厂房、办公生活设施,规模不大,占用土地面积不大。对土地资源的破坏比较轻微,造成水土流失程度小。综上所述:根据《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1)》划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小结长条状水文地质单元中;矿坑直接充水含水层为岩溶裂隙含水层:主要有三叠系中下统嘉陵江组岩溶裂隙含水层,二叠系下统茅口组岩溶裂隙含水层、石炭系中统黄龙组裂隙岩溶含水层。其富水性中等。志留系中统坟头组泥质砂岩、石英砂岩及石英斑岩、花岗闪长岩为矿区隔水层(体);矿床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雨。大理岩裂隙岩溶水、接触构造带裂隙水以及断层破碎带裂隙水、老窿积水,可能成为矿坑突水的主要来源。据《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1),枫树下铜矿下一步拟向深部延深开采,根据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向深部的延深开采还将处于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和裂隙含水层中,本恢复至原始状态,未考虑周边矿山疏排水干扰的影响。可作为矿山建设规划设计的参考依据。即枫树下铜矿-550m中段矿坑正常涌水量为随着矿坑排水水位降低的逐步增大和排水时间的持续,地下水动力作用将愈来愈强,排水漏斗愈来愈大亦将由此增大地面积水越流补给范围。因此,矿坑涌水量可能超过上述矿坑正常涌水量。据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临近赤马山铜矿有关资料及鄂东南地区枯水期、丰水期矿坑排水系下统茅口组大理岩及石炭系中统黄龙组大理岩,岩石坚硬,稳固性较好;块状结构岩浆岩类,岩石比较完整,稳固性较好;靠近接触构造带的石英斑岩及矽卡岩裂隙比较发育,呈碎裂状结构,岩石稳固性稍差。据《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1),本矿区工程地办公生活设施,规模较小,占用土地面积不大。对土地资源的破坏比较轻微,造成水土流失程度较小。矿区今后开采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是:废石堆有产生滑坡、泥石流的可能性;井巷围岩中少部分岩石破碎地段稳固性较差,有发生冒顶、片帮的可能性;地下采空区顶部岩层有矿山井下排水可能破坏区域地下水均衡;据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与发展趋势和《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1),矿区地质环本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中等,矿山地质环境质量中等。据《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的标准划分:枫树下铜矿开采技术条件属复合问题中等类型的矿床(Ⅱ-4)。2.2.4设计利用矿产资源储量《2019核实报告》与2001年赤马山铜矿闭坑地质报告、03年检测坑采硫化矿石边界品位(质量分数)%0.2最低工业品位(质量分数)%0.4矿床平均品位(质量分数)%0.7最小可采厚度m0.8夹石剔除厚度m2经评审备案的矿产资源储量共、伴生矿产情况本矿床伴生矿产有金、银和钼。伴生的金、银组分主要存在于精矿组分MoAuAg备注质量分数%0.01质量分数g/t0.112、2012年核实报告结果中Ⅶ号矿体矿石累计查明量与消耗量加保见矿工程向外平推,外推矿体位置全部在矿权内,因此证外未占用资源生钼平均含量0.0395%为“81年报告”成果,该成果为赤马山矿区所有矿《2019核实报告》核查的主要矿体为Ⅵ号矿体,通过近几年新开拓保有的资源储量为分布于-50m~-250m的VII号矿体和-300m~-550m的资源储量范围矿体号资源储量矿种查明资源储量(矿石量:kt,铜、钼金属量:t;金,银金属量:kg)备注类别采矿权人类型累计其中消耗其中保有其中增减增减增减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铜矿Ⅵ资源储量范围矿体号资源储量矿种查明资源储量(矿石量:kt,铜、钼金属量:t;金,银金属量:kg)备注类别采矿权人类型累计其中消耗其中保有其中增减增减增减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铜矿Ⅶ资源储量范围矿体号资源储量矿种查明资源储量(矿石量:kt,铜、钼金属量:t;金,银金属量:kg)备注类别采矿权人类型累计其中消耗其中保有其中增减增减增减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铜矿Ⅵ+Ⅶ占用小计未占用Ⅵ赤马山矿区枫树下矿段合计资源储量范围矿体号资源储量矿种查明资源储量(矿石量:kt,铜、钼金属量:t;金,银金属量:kg)备注类别采矿权人类型累计其中消耗其中保有其中增减增减增减赤马山矿区枫树下矿段合计表2-8枫树下矿段资源储量对比变化表矿石量:kt;矿体号资源储量类型“12年核实报告”累计查明本次核实累计查明对比增加量(±)(矿石量kt)矿石量铜金属量伴生钼伴生金伴生银矿石量铜金属量伴生钼伴生金伴生银矿石量铜金属量伴生钼伴生金伴生银VI64428644283333925422406232742784522378小计39254224063202331384028120773434Ⅶ2002172200217233350485296135048529613小计2502305278525023052785累计289255931915704636328610428120773434对地质勘探报告的评述由湖北金都地质勘查有限公司编制的《湖北省阳新县赤马山矿区枫树下矿段铜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截至2019年12月底)》,在以往的地质报告的基础上,对矿区开采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对井下坑道工程点进行该《2019核实报告》选用的的估算资源储量方法适合,估算参数的确定及资源储量类型的划分较为合理,资源储量估算较准确。计算出的矿石《2019核实报告》阐述了矿区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含(隔)水层的特性,富水特性,分析了矿床主要充水因素,并对矿山未来的矿坑涌水量进行了估算。阐述了矿区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分析预测了未来开采可能产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和主要环境问题,简要提出了未来矿山开采应采取的防治措施。并综合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确定矿区开采技术条件属于开采技术条件为复合问题中等类型的矿床(Ⅱ-4),类该《2019核实报告》选取的工业指标满足规范要求,采用的储量估算方法合理,由此计算保有资源储量较为准确可靠,可满足开发利用方案储量计算的需要。该《2019核实报告》的地质资料及附图资料齐全,可满足综上所述,该《储量核实报告》提交的资料和数据能够满足本次开发第三章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第一节开采方案3.1.1开采范围及开采对象设计的开采范围及开采对象为采矿权范围+50m~-550m标高区间内的232kt;VII号矿体保有(122b+333)铜矿石量设计利用储量本方案对界内保有的资源储量全部予以开发利用,2019核实报告采用现有的探矿坑道进行的资源核查,提交的资源储量数据可信度较高,故本设计利用储量=288+282×0.7=4设计可采储量设计回采率85%,贫化率10%,由此计算矿山的可采储量,其中VII矿体-200m~-250m范围内矿石资源很少,且为333类资源,因为矿山现有开拓工程难以对其进行回收利用,新建盲斜井进行开采投资过大,效益不采出储量和资源利用率VI号、VII号矿体在标高及平面上均不重叠,按开采标高及矿体号进矿体可采储量(万t)赋存标高开采标高采出储量(万t)开采规模(万t/a)服务年限备注VII-50~-250-50~-1005.744贫化率10%4-150~-2007.2742.0-200~-250损失1.2万tVII矿体小计-50~-2505.3VI21.28-300~-550-300~-3502.7740.8贫化率10%-350~-4005.074-400~-4505.014-450~-5005.564-500~-5502.8640.8斜井尾采VI矿体小计-300~-55021.2845.9合计48.54-50~-550-50~-55040.424设计利用储量48.54万t设计可采储量40.42万t开采损失8.12万t资源利用率83.27%资源损失率16.73%回采率85%贫化率10%矿体号矿种资源类型资源量(kt)金属量备注单位数据单位数据VI1、保有资源储量铜%0.73t644333232%0.73t伴生金g/t0.32kg28333232g/t0.32kg74伴生银g/tkg333232g/tkg27842、设计利用储量铜333可信系数0.7250.4%0.73t1824.90伴生金g/t0.32kg79.80伴生银g/tkg3004.803、设计可采储量铜回采率85%212.84%0.73t1551.17伴生金g/t0.32kg67.83伴生银g/tkg2554.08VII1、保有资源储量铜200%0.91t33350%0.91t485伴生金200g/t0.61kg33350g/t0.59kg29伴生银200g/tkg217233350g/tkg6132、设计利用储量铜333可信系数0.7235%0.92t2159.50伴生金g/t0.61kg143.30伴生银g/tkg2601.103、设计可采储量铜回采率85%191.35%0.92t1759.50伴生金g/t0.61kg伴生银g/tkg2161.38VI+VII设计可采储量铜回采率85%%0.82t伴生金g/t0.46kg伴生银g/tkg矿体-200m~-250m范围内矿石资源很少,为333类资源,因为矿山现有开拓工程难以对其进行回收利用,新建盲斜井进行开采投资过大,效益不明采出矿石中含有伴生金和伴生银,伴生金和伴生银可采金属量及采出伴生金属种类可采金属量(kg)开采标高采出金属量年采出量(kg/a)吨矿石含量(g/t)备注伴生金184.68-50~-550156.980.35伴生银4715.46-50~-5504008.14356.998.92序号名称指标备注1采出矿石资源利用率83.27%相对可利用储量2回采率85%3设计损失率4设计贫化率5采出矿石平均品位0.75%8资源损失率16.73%相对设计利用储量本次开发利用方案选取的“三率指标”符合《铜(铁)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最低指标要求(试行)》中要求的同类地下矿山开采回采建设规模、服务年限、产品方案及矿山工作制度根据《矿山生产建设规模标准》要求,铜矿采矿权申请人的地下矿山根据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铜矿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矿山的产品方案确.4矿山工作制度矿床的开采方式选择本方案的开采对象位于地下,且埋藏较深,矿山采矿许可证核准的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矿山采用地下开采,故方案维开拓运输系统目前矿山已经进入改扩建工程基建尾期,已经建成了两条平硐、三条+70m、+30m、-6m、-50m中段巷道均予以封闭不再使用,今后开采-50m序号工程名称中心坐标、标高井深或长度备注XYZ(m)11#回风平硐(老平硐)3320044.4138606546.59+120m300m利旧21#盲竖井3320206.0038606813.50+120m~-200m325m利旧32#盲竖井3320229.8538606866.57-200m~-500m305m利旧4新建2#平硐3320014.4938606565.04+120m328m5新建3#盲竖井3320203.0438606848.63+120m~-200m325m矿山设计有新建+120m~-200m3#盲竖井、+120m~-200m1#盲竖井、盲斜井尚待建设以外,其它提升井均已竣工),绳保护器,井筒内设置全封闭梯子间、管缆间,),):):新建3#盲竖井、1#盲竖井、2#盲竖井采用圆形断面,断面直径转矿用电瓶车经+120m平硐出坑,在井口矿场堆放。废石由新建3#盲竖井开拓工程布置-300~-550m,VII号矿体赋存标高-50~-250m,两个矿体在空间及这些巷道不再使用,并一律予以封闭,详细封闭位置详见各水平中段平面各中段采出矿石经新建3#盲竖井提升至地表,堆放于地表矿石场,同设计开拓-300m、-350m、-400m、-450m、-500m开拓巷道,-550m由安全通道布置工作人员由+120m2#新建平硐进入坑内后,通过新建3#盲竖井→2#盲坑内各采场工作面可通向两侧的人行天井,并由天井可下通中段运输第二节厂址方案矿山生产系统为:坑口车间、地面辅助工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