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扬州慢》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扬州慢》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扬州慢》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扬州慢》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页共3页课题统编版高中语文选必下《扬州慢》章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姜的生平及其作品,把握本词的写作背景。2.思维发展与提升:体味诗歌“清冷”的意境,体会作者在词中传达出的“黍离之悲”。3.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词中情景交融、虚实相济、对比、化用等写作手法的妙处。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作者蕴涵在作品中忧国伤时、抚今追昔的哀思。教学难点1.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词中情景交融、虚实相济、对比、化用等写作手法的妙处。2.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作者蕴涵在作品中忧国伤时、抚今追昔的哀思。。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二次备课老师引导学生探究文本内容导入王风秦离《诗经》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创作背景《毛诗序》称,周大夫见故都的宗庙宫室倾覆,遗址上长满了茂盛的黍子,于是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写了《黍离》一诗表达自己的忧伤。《黍离》一诗景、情、意相结合,抒发了强烈而深沉的情感,既悲西周的不可挽回,又悲东周的衰落和令人绝望。通过对人物情态动作的描摹刻画,把诗人深沉的忧国之思和亡国之痛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感慨不已。此诗成了悲悼故国、凭吊前朝的代表作。由此,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三、文题解读南宋小王朝国势危弱,长江以北的淮河一带已成为荒芜的边地。但大多数的士大夫却只顾宴饮逸乐,不思恢复。宋高宗在位期间,金兵曾两度大规模进攻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占领扬州,大肆烧杀掳掠,扬州被洗劫一空。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又大举南侵,扬州再度遭受浩劫第二次浩劫之后的15年,即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姜夔路过扬州,仍然是满目疮痍,“荠麦青青”,作者追怀丧乱,感慨今昔,写下了这篇名作。四、整体感知1.“扬州慢”是词牌名,是南宋词人、音乐家姜夔的自作调,游扬州而作,创为新调,即以词意名题,其所言即扬州之事”。“扬州慢也是题目,与词的内容密切相关。后来“扬州慢”只被用作词牌名,就与词的内容无关了。“扬州慢”是一首慢词。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一般篇幅都比较长。姜夔作词,常自谱曲而不用现成曲调,所以其词牌、词题是统一的。2.借景柠情上阕中词人通过“共麦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等词以沉郁的笔触勾画了一幅荒凉凄清的画面:野麦萋萋,废池寒水,枯木西风,暗淡斜晖,清角空城。表现了战后扬州的荒凉萧条,委婉地抒发了黍离之悲。下阕中词人通过“二十四桥”“冷月无声”“桥边红药”等词,写出如今扬州的凄凉衰败,表达了词人的抚今追昔之感,更加突显出“黍离之悲”的主题。3.以乐景写哀情“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桥边的芍药还是年复一年地绽放,可花开依旧,人事已非,名都已成空城,这样美丽的景象却无人欣赏。词人以乐景写哀情,想那春天来临,看到的不是春意盎然,不是春的姹紫嫣红,而是无限春愁无限恨。诗人借此表现出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景,以及自己感时伤乱的情怀,把伤今怀古之情推向高潮,以景作结给读者留下思考和回味。4.“芍药”意象芍药作为一种意象,最早见于《诗经》,古代男女交往,以芍药相赠表达结情之约或惜别之情魏晋南北朝时,文人将芍药喻作风情万种的美人,以至后人用“芍药笼烟”来形容美人的娇媚又因为芍药开于暮春时节,当它开始绽放时,百花已开始凋谢,有寂寞之情。因此芍药往往又成为落寞、凄凉之境的代表,令人感慨昔日美好时光不再。活动二对比鉴赏《望海潮》和《扬州慢》都以城市为描写对象,试从意象、意境:手法方面比较两首词的不同。1.从意象而言《望海潮》的主要意象:“烟柳”“画桥”“风帘”“曌幕”“云树”“怒涛”“珠玑”“罗绮”“叠”“桂子”“荷花”“羌等”“菱歌”“钓叟”“莲娃”“箫鼓”“烟霞”《扬州慢》的主要意象:“春风十里”“荠麦”“废池乔木”“二十四桥”“冷月”“清角”“红药”。2.从意境来看《望海潮》主要描写的是杭州的秀丽山川和钱塘江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词人对繁华盛世和统治阶级的赞扬。在这首词里词人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扬州慢》主要描写的是扬州的荒凉与词人内心的孤独。词人在这首词中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和愤慨,寄托了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败的哀思。3.从手法方面看:《望海潮》善于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极力铺排。动静结合,如“云树绕堤沙”写出了树木环绕沙堤的静态美,而“怒涛卷霜雪”则写出了钱塘江波涛汹涌的动态美。点面结合,这首词开篇即“词眼”,先总括杭州全貌,凸显了杭州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重要地位。接下来细写杭州与西湖,从湖山胜况、四时风物、昼夜笙歌等方面细数杭州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以点带面,《扬州慢》妙用今昔对比和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如上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用昔日“春风十里”的热闹来反衬今日“尽荠麦青青”的荒凉。下阙以昔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对景难排和深情难赋等凄凉。4拟人“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此句描写了战争的残酷。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目击了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它们“犹厌言兵”,更何况当地的人民呢?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表现了对扬州人民的同情.5.以动衬静“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此句以动衬静。日落黄昏之际,清越的号角声传来。以有声来反衬寂静,更显萧条。6.对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概写了昔日扬州的繁盛;而待词人“过春风十里”,则“尽荠麦青青”,昔日花团锦簇的繁华长街,已面目全非,呈现出一片荒凉景象,这里盛衰对比,何其强烈,在这种昔盛今衰的对比景物描写中,抒发了词人对国事的痛惜伤感之情。7.虚实结合词人以虚写的方式描写扬州昔日一派繁华热闹的景象。“淮左名都”,不过耳闻;“竹西佳处”,也非目见;“春风十里”,既不指当时,也不是具体景物。而今,扬州实则“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是一派破败荒凉的景象此为实写。“名都”为虚“空城”为实,词人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伤之情。8.化用词人多处化用晚唐诗人杜牧描写扬州的诗句,用杜诗中的意象及其中所蕴含的赞赏之意,来与今日在扬州的见闻感受形成对比、反衬关系,很好地抒发词人的今昔之感、“黍离之悲”化用“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是以昔日扬州的繁华兴盛与如今的“尽荠麦青青”相对照,抒发感时伤乱、今不如昔的感慨。化用“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和“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两句,是为了说明面对如今疮痍满目的扬州,纵是杜牧风流俊赏,才情过人也难有风流情怀,从而曲折地表达了词人此刻难言的忧伤化用“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两句,进一步抒写景物依日、风光不再的哀痛。化用这些诗句,借用它的意境,起到了以昔衬今、.今昔对照的作用,词人的故国之思、今日之痛,也由此曲折地表达出来。1.姜夔(1155-1221),字尧章,"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姜夔出生于一个破落的官宦之家,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名落孙山。仕途不顺的姜夔四处流寓,曾涉足过扬州、江淮一带,后来又客居湖南。此后寓居湖州达十多年。湖州弁biàn山风景优美,绍熙元年(1190)他正式卜居弁山苕溪的白石洞天,朋友潘德久遂称他为“白石道人”。他六十岁之后,还不得不为衣食奔走于金陵、扬州之间,死后靠朋友吴潜等人捐资,才勉强葬于杭州钱塘门外的西马塍,这也是他晚年居住了十多年的地方。姜夔少年孤贫,屡试不第,一生未仕,漂泊江湖,依人作客,却决不曳裾(“曳裾王门”之省称,比喻在权贵的门下做食客)侯门,谄媚逢迎。他工诗词、善书法、精音律。其词格律严密,字句雕琢,词风峭拔、清丽、典雅,立意幽远,为清代浙派词人所尊奉。姜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序、交游、酬赠等。他在词中表达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仍不忘国家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以及超凡脱俗、飘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抒发了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姜夔是南宋中期向后期过渡时期的代表词人,属约派。其词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吴文英鼎足而三,成为“清空”在南宋词坛上,美要、:辛弃疾、三词派的代表作家,在宋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诗说》《绛帖平》《续书谱》《白石道人歌曲》等书传世。课堂小结《扬州慢》紧紧围绕着一个统一的主题,即为抒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