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地区 下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1页
湖北省部分地区 下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2页
湖北省部分地区 下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3页
湖北省部分地区 下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4页
湖北省部分地区 下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满分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甲】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贾生数上疏,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乙】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愦闷,趣然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忱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节选自苏轼《贾谊论》)【注】①超(yuè)然:高超出俗的样子。②狷(juàn)介:廉洁耿直。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是故A非聪明睿智B不惑之主C则不能全D其用E愚F深悲G生之志H故备论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遑,闲暇,与《归去来兮辞》中“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的“遑”意思不同。B.短,诋毁,与《屈原列传》中“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的“短”字意思相同。C.举,选拔,表被动。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管夷吾举于士”的“举”字意思相同。D.穷,处境困厄。与《离骚》中“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的“穷”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谊才华过人,汉文帝非常欣赏他,一年之中破格提拔他为太中大夫。接着贾谊又提出了革新主张,但却遭到了周勃等老臣们的反对,他们攻击贾谊“专欲擅权”,汉文帝就疏远了贾谊,让他外出做了长沙王太傅。B.皇帝下令让博士们商议大臣的奏议,老臣们往往不能回答,而贾谊却全部替他们答对,人人都感到贾谊所讲的是正确的,他们对贾谊的才能既佩服又嫉妒。C.绛侯周勃亲自把天子印玺交给汉文帝,灌婴联合几十万军队来决定刘、吕两家的胜负,他们又都是汉高祖的旧将,这种君臣相知相助的情分,贾谊是不懂的,他想在一朝之间,除旧布新,所以难成功,D.苏轼提醒君主们要重用贤才,如果得到像贾谊这样的臣子,应知道他有猬洁耿介的节操,一旦不被重用,就忧伤沮丧,不能再振作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8分)(1)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4分)(2)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4分)14.贾谊才能卓越,汉文帝时曾任太中大夫,但最终怀才不遇,未得大志,英年早逝。对此结果,历代学者文人多寄予同情,认为是汉文帝不能用人,或责怪群臣忌贤进谗。苏轼却有不同看法,请结合乙文谈谈苏轼的观点。(3分)10.CEH【解析】(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11.C【解析】(举,原指高飞,这里比喻退隐。)12.B【解析】(原文意思是人人都感到贾谊所讲的正是自己所要说的,而非正确的)13.⑴贾谊已经辞别朝廷出发前往长沙,听说长沙低洼潮湿,自己想着在那里生活,寿命不会长,又考虑到自己是因为被贬谪才去的,心里很不舒服。(评分细则:译出大意给1分,考点三处3分。卑湿,地势低洼潮湿;以,因为;意,心里的想法)⑵古代的贤人,都具有可达到成功立业的才能,但最终不能运用他的万分之一,这未必都是当时君王的错,或者是他们自找的吧。(LINKOffice12.wps.Document.8"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文言文答案.docx""OLE_LINK1"\a\r评分细则:译出大意给1分,考点三处3分。负,有;致,达到、实现;万一,万分之一)14.⑴苏轼认为贤才要成就事业,除了拥有才华,还需要勇气、韧劲和豁达的胸怀。贾谊志向大但气量小,没有运用好自己的才能。⑵贾谊不知世事,也不会变通,才能有余而见识不足。他不知结交权重大臣,先获得他们的支持和朝廷的信任,慢慢推进他的革新,这样才有可能实现他的理想。⑶苏轼认为政治家要实现远大理想,还必须有所等待、有所忍耐,贾谊身处逆境,一味愁闷抑郁,才造成他的悲剧结局。(任答对2点即可给满分)【参考译文】【甲】这时,贾谊才二十岁出头,在朝臣中是最年轻的。每当皇帝下令让博士们商议大臣的奏议,各位老先生往往不能答对,而贾谊却全部替他们答对,人人都感到贾谊所讲的正是自己所要说的。于是,大家都认为自己的才能赶不上贾谊。孝文帝很喜欢他,破格提升他,一年之内,就把他提拔为太中大夫。贾谊认为从汉朝兴起到孝文帝经过二十多年,天下和睦融洽,原本应当更定历法,改变服装的颜色,制订法令制度,确定官职名称,振兴礼乐,就详细草拟了那些事项的仪礼和办法。孝文帝刚即位,谦恭退让没有空闲顾及这些事。各项律令的更改确定,以及在京城的诸侯前往封国,那些主张都是贾谊提出的。因此,皇帝和大臣商议打算让贾谊到公卿的位置。绛侯周勃、颖阴侯灌婴、东阳侯张相如、御史大夫冯敬等人都嫉妒贾谊,便在皇帝面前诋毁贾谊说:“洛阳这个人,年纪轻,是个刚学习的人,只想揽权,扰乱了许多事情。”因此,皇帝后来也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建议,就让贾谊作了长沙王太傅。贾谊已经辞别朝廷出发前往长沙,听说长沙低洼潮湿,自己想着在那里生活,寿命不会长,又考虑到自己是被贬谪才去的,心里很不舒服。到渡湘江的时候,作了一首赋来凭吊屈原。做长沙太傅三年。又过了一年多,贾谊被征召到京城晋见皇帝。孝文帝就任贾谊为梁怀王刘揖的太傅。贾谊屡次上奏章,文帝不接受他的意见。过了几年后,梁怀王骑马时从马上跌下摔死了,没有后代。贾谊认为自己做老师没有当好,哭泣了一年多,也就死去了。【乙】不是才能难得,而是自己运用才能太难。可惜啊!贾谊,君王的辅佐,却不能运用好自己的才能啊。君子想成就深远,就必须有所等待,想成就大,就一定要有所忍耐。古代的贤人,都具有可致成功立业的才能,但最终不能运用他的万分之一,这未必都是当时君王的错,或者是他们自找的吧。绛侯周勃亲自握着天子印玺交给汉文帝,灌婴联合几十万军队来决定刘、吕两家的胜负,他们又都是汉高祖的旧将。这种君臣相知相助的情分,岂只是父子骨肉手足的感情?贾谊,洛阳的一青年,想在一朝之间,除旧布新,也太难了吧。作为贾谊来说,应对上争取君主,对下团结大臣,像绛侯、灌婴等人;从容地浸润,从而深深地结交他们,使天子不怀疑,大臣不猜忌,然后使全天下都只照我的主张办,不出十年,理想就可以实现。怎么会在站立谈话的瞬间就为人家痛哭流涕呢?看他经过湘江作赋文凭吊屈原时,萦回郁闷,然有退隐之意。其后又因自我感伤哭泣,以至于早死,这也是不善于与穷相处啊。建议一次不被采用,又怎知始终不被采用呢?不懂得默默等待变化,而自我摧残到这种地步!唉!贾谊志向大而气量小,才能有余而见识不足啊。古代的人,有超世的才气,定有被世俗遗弃的忧患。因此不是聪明智慧而不疑的君主,则不能充分发挥他的作用。我深深痛惜贾谊的志向,所以详细地评论他,也提醒君主们如果得到像贾谊这样的臣子,应知道他有狷洁耿介的节操,一旦不被重用,就忧伤沮丧,不能再振作了。然而作为贾谊,也要慎重地处世啊!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晋公子重耳,晋献公之子也。自少好士,有贤士五人。献公为太子时,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重耳逃,凡十九年。其后壬寅,重耳入于晋师。丁未朝于武宫,即位为晋君,是为文公。文公修政,施惠百姓。赏从亡者及功臣,大者封邑,小者尊爵。未尽行赏,周襄王以弟带难,出居郑地,来告急晋。晋初定,欲发兵,恐他乱起,是以赏从亡未至隐者介子推。推亦不言禄,禄亦不及。推曰:“献公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开之,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曰是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冒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推曰:“尤而效之,罪有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禄。”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欲隐,安用文之?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此乎?与女偕隐。”至死不复见。介子推从者怜之,乃悬书宫门曰:“龙①欲上天,五蛇②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文公出,见其书,曰:“此介子推也。吾方忧王室,未图其功。”使人召之,则亡。遂求所在,闻其入绵上山中,于是文公环绵上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号曰介山,“以记吾过,且旌善人”。从亡贱臣壶叔曰:“君三行赏,赏不及臣,敢请罪。”文公报曰:“夫导我以仁义,防我以德惠,此受上赏。辅我以行,卒以成立,此受次赏。矢石之难,汗马之劳,此复受次赏。若以力事我,而无补吾缺者,此复受次赏,三赏之后故且及子。”晋人闻之,皆说。(节选自《史记·晋世家》,有删改)材料二:以贵富有人易,以贫贱有人难。今晋文公出亡,周流天下,穷矣,贱矣,而介子推不去,有以有之也。反国有万乘,而介子推去之,无以有之也。能其难,不能其易,此文公之所以不王也。晋文公反国,介子推不肯受赏,自为赋诗曰:“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龙反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死於中野。”悬书公门,而伏於山下。文公闻之曰:“嘻!此必介子推也。”令士庶人曰:“有能得介子推者,爵上卿,田百万。”或遇之山中,负釜盖簦,问焉,曰:“请问介子推安在?”应之曰:夫介子推苟不欲见而欲隐吾独焉知之遂背而行终身不见。人心之不同,岂不甚哉?今世之逐利者,早朝晏退,焦唇干嗌,日夜思之,犹未之能得;今得之而务疾逃之,介子推之离俗远矣。(节选自《吕氏春秋·季冬纪》,有删改)【注】①龙:喻重耳。②五蛇:指狐偃、赵衰、魏武子、司空季子和介子推五位贤士。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夫介子推苟不欲A见B而欲隐C吾D独E焉知F之G连背H而I行J终身K不见。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施惠百姓”的“施”是施与的意思,与《孔雀东南飞》中的“徒留无所施”中的“施”含义不同。B.“周流天下”的“周”是到处的意思,与《离骚》中的“何方圜之能周兮”中的“周”含义相同。C.“此文公之所以不王也”的“王”的用法与《项脊轩志》中的“垣墙周庭”中的“垣墙”用法相同。D.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周代统治族居住在国中及国郊,称为国人。国人中的上层为卿、大夫、士,下层为庶人。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晋文公结束逃亡岁月回到晋国后,他会给予臣子们或分封城邑或授以爵位的赏赐,从回答壶叔的一番话中,也可看出晋文公论功行赏,施惠晋人。B.晋文公当上国君,并没有想到给介子推相应的俸禄,介子推的母亲极力劝说他向晋文公邀功,但介子推志向高洁,不愿用言语去获取名利,于是母子俩一起归隐,再也没有露面。C.介子推当初一路紧紧追随着晋公子重耳,后来却跑到绵上山中远离了拥有万辆兵车的晋文公,这是由于晋文公已经没有受他拥戴的德行了。D.《史记》和《吕氏春秋》对介子推的记载有不同之处,例如有关“悬书宫门”一事,司马迁认为是介子推的随从所写,而《吕氏春秋》则认为是介子推自己所赋。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尤而效之,罪有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禄。(2)今世之逐利者,早朝晏退,焦唇干嗌,日夜思之,犹未之能得。14.材料二认为“介子推之离俗远矣”,请结合两则材料,用原文的语言简要概括介子推“离俗远”的表现。(3分)10.CGJ【解析】原文如下:“夫介子推苟不欲见而欲隐,吾独焉知之?”遂背而行,终身不见。11.B【解析】《离骚》中的“周”是相合之意,两者含义不同。12.B【解析】介子推的母亲并没有极力劝说他去邀功,从原文“与女偕隐”等可看出。13.(1)我明知他们犯了错误还去效仿他们的行为,罪过就更大了。况且我已经口出怨言,绝不能再吃国君的俸禄。”(尤,犯过错;效,效仿;有甚,更大。各1分,句意通顺1分)(2)现在世上那些追逐私利的人,尽管每天早早就上朝,很晚才退朝回来,口干舌燥,日夜思虑,还是不能满足私欲。(晏,晚,很晚;犹,还是;未之能得,倒装。各1分,句意通顺1分)14.①推亦不言禄,禄亦不及。②悬书公门,而伏於山下。(遂背而行,终身不见。)③今得之而务疾逃之。(每点1分,有其他合理答案亦可。)参考译文:材料一:晋公子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重耳年轻的时候就很喜欢贤能之士,自己手下就有五位贤人。在献公还是太子的时候,他就曾经派宦官履鞮追杀重耳。重耳逃离晋国总共十九年,到了壬寅年重回晋国军队。丁未年入朝武宫,登上国君之位,这就是晋文公。晋文公修明政务,对百姓布施恩惠,赏赐随从逃亡的人员和各位有功之臣,功大的封给城邑,功小的授与爵位。文公还未来得及赏赐完毕,周襄王因弟弟王子带叛乱逃到郑国居住,于是来向晋国告急。晋国刚刚安定,想派军队去,又担心国内发生动乱,这时文公赏赐随从的逃亡者,但还未顾及到退隐的介子推。介子推也不向晋文公索要俸禄,文公赏赐的俸禄也没轮到他。介子推说:“晋献公有九个儿子,只有国君您还健在。晋惠公、怀公没有亲信,晋国内外都唾弃他们;上天还没让晋国灭亡,必定要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除了国君您还有谁呢?上天确实在助您兴起,可是他们魏无子那几个人却以为是自己的功劳,这不是很荒谬可笑吗?偷了别人的财物,这就称得上是盗贼,何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功的人呢?臣下掩盖罪过,主上赏赐奸佞,上下互相欺骗,我难以与他们相处了!”介子推的母亲说:“你为什么不也去请求赏赐呢?如果你死了怨谁?”介子推说:“我明知他们犯了错误还去效仿他们的行为,罪过就更大了。况且我已经口出怨言,绝不能再吃国君的俸禄。”母亲说:“那就让文公了解一下你的情况,怎么样?”介子推回答说:“言语是每人身上的装饰,身体都想隐藏起来了,何必再使用装饰呢?装饰是为了让自己显达。”介子推的母亲说:“你果真要像你说的这样做吗?那我和你一起隐藏起来吧。”母子俩至死没有再露面。介子推的随从们很怜悯他,就在宫门口挂上一张牌子,上面写道:“龙想上天,需五条蛇辅佐。龙已深入云霄,四条蛇各自进了自己的殿宇。只有一条蛇独自悲怨,最终没有找到自己的去处。”文公出宫时,看见了这几句话,说:“这一定是介子推。我正为王室之事担忧,还没能考虑他的功劳。”于是,文公派人去召唤介子推,但介子推已逃走。文公就打听介子推的住所,听说他进了绵上山。于是,文公把整座绵上山封给介子推,作为他的封地称之为介推田,又起名叫介山,“以此来记载我的罪过,而且表彰贤能之人。”有一个随从文公逃亡的微贱之辈壶叔说:“您三次赏赐功臣都没有轮到我,请问我有什么罪过。”文公回答说:“用仁义教导我,用道德防备我犯错,这应受到上等赏赐。用行动辅佐我,最终使我获得成功,这应受到次等赏赐。承担被弓箭射杀的危难,给我立下汗马功劳,这应受到再次等赏赐。假如只是用苦力侍奉我,而没有弥补我的错误,这样也还可以受到再次一等的赏赐。这三次赏赐之后,就会轮到你。”晋国人听到文公这番话,都很高兴。材料二:靠富贵受人拥戴容易,靠贫贱受人拥戴很难。当时晋文公逃亡在外,遍行天下,困窘极了,卑贱极了,然而介子推一直不离开他,这是由于晋文公具有受他拥戴的德行。晋文公返回晋国后,拥有万辆兵车,然而介子推却离开了他,这是由于当时晋文公已经没有受他拥戴的德行了。困难的时候能有美好德行,在容易的时候反而丢掉了美好德行,这正是文公不能成就王业的原因啊!晋文公返回晋国后,介子推不肯接受封赏,他为自己赋诗道:“有龙飞翔,遍行天下。五蛇追随,甘当辅佐。龙返故乡,得其归所。四蛇追随,享其思泽。一蛇羞惭,枯死荒野。”他把这首诗悬挂在文公门前,自己隐居山下。文公听闻这件事后说:“啊!这一定是介子推。”于是文公向士人和百姓下令说:“有能找到介子推的,赏赐上卿爵位,田百万亩。”有人在山中遇到介子推,见他背着釜,上插一把长柄笠作为伞盖,就问他说:“请问介子推住在哪儿?”介子推回答说:“那介子推如果不想出仕而想要隐居,我怎么会知道他在哪里?”说罢就转过身走了,终生也没有出来做官。人心大有不同,难道不是十分厉害吗?现在世上那些追逐私利的人,尽管每天早早就上朝,很晚才退朝回来,口干舌燥,日夜思虑,私欲还是不能得到满足。而今介子推可以得到名利却一心想着赶快逃离它,介子推的节操超离世俗之人也太高远了。湖北省鄂州市部分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景公游于畜,闻曼子死,公乘侈舆服繁驰驱之。自以为迟,下车而趋。知不若车之速,则又乘。比至于国者,四下而趋,行哭而往。至,景公操玉加于曼子尸上而哭之,涕沾襟。章子读日:“非礼也。”公曰:“安用礼乎昔者舌与夫子游于公卓之上一日而三不听寡人今其執能然乎”吾失夫子则亡,何礼之有?夫子日夜责寡人,不遗尺寸,寡人犹且淫決而不收,怨罪重积于百姓。今天降祸于齐,不加于寡人,而加于夫子,齐国之社极危关,百姓将谁告夫?”免而哭,哀尽而去。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若出一口。公作色太息,播弓矢。弦章入,公日:“章!自舌失晏子,于今十有七年,未尝闻舌不善,今射出质,而唱善者若出一口。”弦章对日:“此诸臣之不肖也。知不足以知君之不善,勇不足以犯君之颜色,然而有一馬。臣闻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夫尺護食黄则其身黄,食苍则其身苍。君其犹有诸人言乎?”公日:“善。今日之言,章为君,我为臣。”是时海人入鱼,公以五十乘赐弦章。弦章归,鱼乘塞涂,抚其御之手日:“囊之唱善者,皆欲若鱼者也。昔者曼子辞赏以正君,故过失不掩。今诸臣诸视以干利,故出质而唱善,如出一口。今所辅于君未见于众,而受若鱼,是反曼子之义而顺诸视之欲也。”固辞鱼不受。君子日:“弦章之康,乃曼子之遗行也。”(节选自《虽子春秋》,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安用礼乎昔者舌与夫子游于公卓之上一日而三不听寡人今其執能然乎!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于今十有七年”与“犹其有四体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两句中的“有”意思不同。B.“弦章归”与“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开”(《论语》)两句中的“归”意思不同。C.御,指驾取车马的人,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御”意思不同。D.“今所辅于君未见于众”与“信而见疑”(《屈原列传》)两句中的“见”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景公在落地游玩时,听到曼子去世的消息后,便立马赶了回来,之后用被章子指出超越礼制的方式悼念曼子。B.景公认为,自己过于放纵而不知收敛的行为,使百姓积累了怨恨,但上天没有降祸于自己,却降祸给了曼子。C.景公在宴请大臣时拉弓射箭,不料箭射得脱了箭靶,而大臣们却异口同声地称赞景公,这使得景公恼羞成怒。D.弦章认为若自己接受景公的赐鱼会违背曼子的行为准则,便拒绝了景公,为此君子称赞弦章与曼子一样廉洁。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知不若车之速,则又乘。比至于国者,四下而趋,行哭而往。(2)囊之唱善者,皆欲若鱼者也。昔者曼子辞赏以正君,故过失不掩。14.弦章认为大臣为景公叫好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文本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10.BFI(原文标点为:安用礼乎?昔者吞与夫子游于公卓之上,一日而三不听寡人,今其勃能然乎!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11.D(A项,前者通“又”,后者是表示存在。B项,前者是“回去”的意思,后者是“称赞,称许”的意思。C项,“六艺”中的“御”指驾取马车的技能,与文中加点的“御”意思不同。D项,前者是“显现”的意思,后者表被动。)12.C(“这使得景公恼羞成怒”错,文中“公作色太息”意思是景公变了脸色叹息,不是恼羞成怒。)13.(1)(下车后)知道不如乘车快,就又登上车。等回到都城时,已经像这样上上下下反复了好几次,他边走边哭前往奔丧。(“速”“比至”“趋”各1分,句意1分)(2)之前那些叫好的人,都是想要这些鱼的人。从前曼子以拒绝赏赐来匪正君王,所以君王有什么过失从不遮掩。(“囊”“正君”“不掩”各1分,句意1分)14.①大臣不贤能,其才智不足以发现景公的过失;②大臣没有勇气冒犯景公的威严;③景公可能喜欢听奉承的话,大臣为谋求私利而奉承景公。(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文言文参考译文:景公在畜地游玩,听到曼子去世的消息,便换下华丽的服饰,驾马驱车赶回来。他觉得驾车走得太慢了,于是就下车快走。(下车后)知道不如乘车快,就又登上车。等回到都城时,已经像这样上上下下反复了好几次,他边走边哭前往奔丧。到了曼子家之后,景公将一块玉放在曼子的尸体上失声痛哭,眼泪沾湿了衣襟。章子劝读说:“(这样做)不合礼仪。”景公说:“哪里还用得着礼仪啊?从前我和先生在公卓之上闲游,先生一天中对我劝读三次而不屈从于我(的意见),现在谁还能这样做啊!我失去先生就要完了,还有什么礼仪可讲?先生日夜督促我,连很细微的事也不放过,但我还是肆意放纵不知收敛,在百姓身上积累了多少怨恨和罪过。现在上天把灾祸降给齐国,却不加在我的身上,反而嫁祸于先生,恐怕齐国很是危险了,百姓将向谁去诉说啊?”摘下帽子痛哭,极尽哀伤之后离去。曼子死了,十七年了,(有一天,)景公宴请各位大夫喝酒(并亲自射箭助兴),景公的箭射得脱了靶,厅堂上的大夫却齐声叫好,好像出自一人之口。景公变了脸色,长叹一声,抛下弓和箭(便退席了)。弦章走了进来,景公说:“弦章!自从我失去曼子,至今已有十七年了,(十七年来我)从未听到有人指出我不好的地方,今天射箭明明脱了靶,可是叫好声却好像出自一人之口。”弦章回答说:“这是众位臣子的不才。(他们的)智慧不能够察知君王的过失,(他们的)勇气不足以冒犯君王的威严,但是有这样一种情况。我听说过,君主喜欢穿的服饰,那么臣子也喜欢穿;君主喜欢吃的食物,那么臣子也喜欢吃。尺護吃黄色的东西,那么它的身体就变成黄色,它吃青黑色的东西,那么它的身体就变成了青黑色。大概君王您有时仍然爱听馅视之人说的话吧?”景公说:“说得好!凭今天这番话,你是国君,我是臣下。”当时海边渔民进献鲜鱼,景公就将五十车鱼赏赐给弦章。弦章回去时,鱼车塞满了道路,(他)拍着赶车人的手说:“之前那些叫好的人,都是想要这些鱼的人。从前曼子以拒绝赏赐来区正君王,所以君王有什么过失从不遮掩。现在这些臣子以馅媚阿视来求取利益,所以箭脱了靶反而齐声叫好,如同出自一人之口。现在我对君王的辅佑还未在众人之中显现,却要接受这些鱼,这是违背了曼子的行为准则,却迎合了阿视奉承者的欲望。”(因此他)坚决退还了鱼不接受赏赐。君子说:“弦章的康洁,是曼子的遗风啊。”湖北省武汉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G联合体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晋文公问于狐偃曰:“寡人甘肥周于堂,卮酒豆肉集于宫,壶酒不清,生肉不布,杀一牛遍于国中,一岁之功尽以衣士卒,其足以战民乎?”狐子曰:“不足。”文公曰,“吾弛关市之征而缓刑罚,其足以战民乎?”狐子曰:“不足。”文公曰:“吾民之有丧资者,寡人亲使郎中视事,有罪者赦之,贫穷不足者与之,其足以战民乎?”狐子对曰:“不足。此皆所以慎产也;而战之者,杀之也。民之从公也为慎产也公因而迎杀之失所以为从公矣。”曰:“然则何如足以战民乎?”狐子对曰:“令无得不战。”公曰:“无得不战奈何?”狐子对曰:“信赏必罚,其足以战。”公曰:“刑罚之极安至?”对曰:“不辟亲贵,法行所爱。”文公曰:“善。”明日,令田于圃陆,期以日中为期,后期者行军法焉。于是公有所爱者曰颠颉,后期,吏请其罪,文公陨涕而忧。吏曰:“请用事焉。”遂斩颠颉之脊以徇百姓,以明法之信也。(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材料二: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此为治,岂不悲哉?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若此论,则无过务矣。(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民之从A公也B为C慎产也D公因而迎E杀之F失G所以为H从公矣。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甘肥,指美味的食物,与《齐桓晋文之事》“为肥甘不足于口与”中的“肥甘”意思相同。B.“其足以战民乎”中“战”的用法与《孔雀东南飞》“君既若见录”中“见”的用法相同,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C.“期以日中为期”中加点的“期”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不期而遇”的“期”的意义和用法相同。D.“以徇百姓”中的“徇”为“示众”的意思,与成语“私枉法”的“徇”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狐偃认为晋文公虽然采取了一系列适合民众生存要求的措施,但这不足以成为要求民众为他去打仗送死的理由。B.狐偃认为要想让民众为君主打仗,就必须让他们不得不去打仗,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赏罚分明,“不辟亲贵”。C.为显示晋国刑罚不避亲贵,晋文公命令手下第二天在圃陆打猎,约定以中午为期限,迟到的人按军法处置,最终让他所宠爱的颠颉受到了惩罚。D.楚国人想要偷袭宋国,在水设立标记。澭水突然上涨,他们还顺着原标记在夜间渡河,结果被淹死的有一千多人。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吾弛关市之征而缓刑罚,其足以战民乎?(2)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14.两则材料都谈到法律制度,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材料对我们今天的“立法”和“执法”提供了什么启示?(3分)10.[答案]BDF(每处1分)[解析](“从公”为动宾短语,中间不能断开;“为慎产也”语意完整,中间不应断开;两个“也”皆为句末语气词,其后应断开;“迎杀”犹“迎战”,中间不能断开;“之”作“迎杀”的宾语,其后应断开;“失所以为从公矣”句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综上,应在B、D、F处断开。原文加上标点为:民之从公也,为慎产也,公因而迎杀之,失所以为从公矣。)11.B[解析](A.解说正确。B.“战”动词的使动用法,意思为“使民为我而战”;“见”表动作的对象,“见录”是“记得我”的意思。C.两个“期”为动词,“约定”义。D.“徇私枉法”的“徇”意思为“顺从、曲从”。)12.C[解析](“颠颉受到了惩罚”并非晋文公所愿,故选C。)13(1)我放松城关和集市的税收并且放宽刑罚,这样做能够使民众为我打仗了吧?[解析](关键词“弛”“征”“战”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1分。)13(2)楚国人还是顺着(原来的)标记引导渡河,这就是他们失败的原因。[解析](关键词“尚”“循表”“所以”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1分。)14.立法:法律制度要随着时代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并顺从国家发展需要。执法:赏罚分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解析](材料二中说“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即法度要随着社会的变化、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关注“世”和“时”两个方面。材料一以法律制度引导人民为国家战斗,是为顺从国家发展需要。执法方面,抓住“信赏必罚,其足以战”和“不辟亲贵,法行所爱”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晋文公向狐偃询问道:“我把美味的东西遍赐给朝廷里的人,只有少量的酒肉放在宫内,酒酿成后不等澄清就给大家饮,鲜肉不经存放就煮给大家吃,杀一头牛也遍分给国人,一年织成的布都给士兵做衣服穿,这样做能够使民众为我打仗了吧?”狐偃说:“不能。”晋文公说:“我放松城关和集市的税收并且放宽刑罚,这样做能够使民众为我打仗了吧?”狐偃说:“不能。”晋文公说:“我的民众有丧失财产的,我亲自派郎中去察看处理,对有罪的人免除刑罚,对贫穷不富足的人布施恩惠,这样做能使民众为我打仗了吧?”狐偃回答说:“不能。这些都是适合民众生存要求的做法;而使他们打仗,等于是要杀死他们。民众追随您,是为了顺顺当当地活着,您接受(他们的追随)却违反他们的要求杀掉他们,这样民众就失去了跟从您的理由。”晋文公问:“既然这样,那么怎么做才能让民众为我打仗呢?”狐偃回答说:“使他们不得不去打仗。”晋文公问:“怎样做才能让他们不得不去打仗?”狐偃回答说:“有功必加奖赏,有罪必加惩罚,这样就能使他们为您打仗了。”晋文公问:“刑罚的最高原则怎样实现呢?”狐偃回答说:“刑罚不避开亲近和显贵的人,法令实施到您所宠幸的人。”晋文公说:“好。”第二天,下令在圃陆围猎,约定以中午为期限,迟到的人按军法处置。当时晋文公所爱重的一个叫颠颉的人迟到了,官吏请君主定他的罪,晋文公伤心得落下眼泪。官吏说:“请用刑吧。”于是砍断颠颉的脊梁,以此来昭示民众,来表明实行法令的信用。材料二:楚国人想要偷袭宋国,派人先在澭水设立渡河的标记。澭水突然上涨,楚国人不知道,还是顺着(原来的)标记在夜间渡河,(结果被)淹死的有一千多人,军队惊乱的状况如同城市里的房屋倒塌一样。当初他们事先设立标记的时候,是可以(顺着标记)渡河的,现在河水已经发生变化,水涨了很多,楚国人还是顺着(原来的)标记渡河,这就是他们失败的原因。现在的君主要效法古代帝王的法度,就有些像这种情况。他所处的时代已经与古代帝王的法度不适应了,却还说这是古代帝王的法度,因而效法它,用这种办法来治理国家,难道不可悲吗?所以治理国家没有法度就会出现混乱,死守法度不加改变就会发生谬误,出现谬误和混乱,是不能治理好国家的。社会变化了,时代发展了,改变法度是应该的了。这就像高明的医生一样,病症千变万化,下药也要千变万化。病症变了药却不变,原来可以长寿的人,如今就会成为短命的人了。所以凡是做事情一定要依照法度去行动,变法的人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没有错误的事了。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汉自中平黄巾之乱,天下震扰,士大夫莫不择所从,以为全身远害之计,然非豪杰不能也。荀彧少时,以颍川四战之地,劝父老亟避之,乡人多怀土不能去。彧独率宗族往冀州,袁绍待以上宾之礼。彧度绍终不能定大业,去而从曹操。其乡人留者,多为贼所杀。曹操牧兖州,陈留太守张邈与之亲友。高柔独以为邈必乘间为变,众皆以曹、张相亲,不然其言。柔举家适河北,邈果叛操。郭嘉初见袁绍,谓其谋臣辛评等曰:“智者审于量主,袁公好谋无决,难与共济大难,吾将更举以求主,子盍去乎?”评等曰:“袁氏今最强,去将何之?”嘉不复言,遂去依曹操。操召见,与论天下事。出曰:“真吾主也。”杜袭、赵俨、繁钦避乱荆州,钦数见奇于表,袭曰:“所以俱来者欲全身以待时耳子若见能不已非吾徒也。”及天子都许,俨曰:“曹镇东必能济华夏,吾知归矣。”遂诣操。孙策定丹阳,吕范请暂领都督,策曰:“子衡已有大众,岂宜复屈小职!”范曰:“今舍本土而托将军者,欲济世务也,譬犹同舟涉海,一事不牢,即俱受其败,此亦范计,非但将军也。”策从之。周瑜闻策声问,便推结分好,及策卒权立,瑜谓权可与共成大业,遂委心服事焉。诸葛亮在襄阳,刘表不能起,一见刘备,事之不疑。此诸人识见如是,安得困于乱世哉!(选自《容斋随笔》卷十二·汉士择所从)材料二臣道如何而后可?曰: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吾以天下万民起见,非其道,即君以形声强我,未之敢从也,况于无形无声乎!非其道,即立身于其朝,未之敢许也,况于杀其身乎!(节选自黄宗羲《原臣》)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所以A俱来者B欲全身C以待D时耳E子若见F能不已G非H吾徒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亲友,用作动词,指亲近友爱,与现在的常用义“亲戚朋友”并不相同。B.适,指往、到,与《孔雀东南飞》“始适还家门”中的“适”词义相同。C.见,通“现”,与《答司马谏议书》“冀君实或见恕”中的“见”用法不同。D.诣,指到,造访,与《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中的“诣”词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荀彧年轻时率族人离开易受攻击的颍川前往冀州,受到袁绍优待,但因同乡大多被袁绍杀害,所以投奔曹操。B.郭嘉初见袁绍时就对辛评等人说,袁绍好谋无断,难以共渡大难,打算另觅主公并劝辛评一起离开,但辛评并未跟从。后来郭嘉依附了曹操。C.孙策平定丹阳,吕范请求暂兼都督,孙策认为他已拥有大批人马,不宜担任小官:吕范表示两人同舟共济,一损俱损,这样做也是为自己着想。D.周瑜先是结交孙策,孙策死后,认为孙权可成大业,遂事奉孙权;诸葛亮在襄阳时,不为刘表所用,但他一见到刘备就毫不迟疑地为其效力。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高柔独以为邈必乘间为变,众皆以曹、张相亲,不然其言。(2)非其道,即立身于其朝,未之敢许也,况于杀其身乎!14.关于君臣关系,两则材料的观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3分)10.BEG11.BA.正确。现在“亲友”是名词。句意:陈留太守张邈跟他亲近友爱。/亲戚朋友。B.错误。往、到。/嫁。句意:高柔全家到了河北。/才嫁出去就被休回家中。C.正确。通“现”,表现。/指代副词,我。句意:繁钦多次在刘表面前表现出奇特之处。/希望你或许能够原谅我。D.正确。句意:于是投奔了曹操。/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故选B。12.A“但因同乡大多被袁绍杀害,所以投奔曹操”不正确。原文说“彧度绍终不能定大业,去而从曹操。其乡人留者,多为贼所杀。”故选A。13.(1)唯独高柔认为张邈一定会趁机发动叛变,众人都认为曹操和张邈相互亲近,不认为他的话正确。)(“乘间”,趁机;“相亲”,相互亲近;“然”,认为正确。)(2)如果不合乎道义,即使在朝为官,我也不会答应他,何况要牺牲自己生命呢!(“非其道”,不合乎道义;“即”,即使;“未之敢许”,宾语前置句,“未敢许之”;“杀”,牺牲。)14.①材料一认为,在乱世中臣子要善于选择君主,从而保全自己远离祸患;②材料二认为,臣子是为了天下、万民而出仕,而非为了某一姓君主。参考译文:材料一:汉朝自中平年间黄巾军之乱起,天下动荡不宁,士大夫没有人不选择跟随的对象的,以此作为保全自身远避祸害的策略,然而不是英豪俊杰不能做到这一点。荀彧年轻的时候,认为颍川是四面开阔易受攻击的地方,劝乡中父老赶快避开此地,乡里的人多怀念故土不能离去,荀彧独自带领同族的人前往冀州,袁绍以对待上等宾客的礼节对待他。荀彧思量袁绍最终不能成就大业,就离开他而跟随了曹操。荀彧的同乡人留下来的,多被乱军杀了。曹操在兖州为兖州牧时,陈留太守张邈跟他亲近友爱。高柔却认为张邈一定会趁机会发动叛乱,众人都认为曹操和张邈相互亲近,对他的话不以为然。高柔全家到了河北,张邈果然反叛曹操。郭嘉初次见到袁绍,对他的谋臣辛评等人说:“聪明的人对衡量他的主人是慎重的,袁绍喜欢图谋,却不能决断,很难跟他一起度过大难,我打算再次行动另找主人,你们怎么不离去呢?”辛评等人说:“袁氏现在是最强大的,离开他将往哪儿去呢?”郭嘉不再说话,于是离开,依附了曹操。曹操召见了他,跟他谈论天下大事。郭嘉出来后说:“这才真正是我的主子。”杜袭、赵俨和繁钦在荆州躲避战乱,繁钦多次在刘表面前表现出奇特之处,杜袭说:“我们一起来的原因,是想保全自身好等待时机而已,您如果不停地表现才能,就不是我们这一类人。”等到天子在许昌定都,赵俨说:“曹操一定能成就天下大事,我知道归顺谁了。”于是投奔了曹操。孙策平定了丹阳,吕范请求暂时兼任都督,孙策说;“您已经有了大批人马,哪能再让您屈任小职位呢!”吕范说:“我现在舍弃故土而投靠您的原因,是想济助社会。就如同同乘一条船渡海,有一件事不牢靠,就会共同受到它的破坏,这也是为了我自己打算,不仅仅是为了您。”孙策听从了他。周瑜听说孙策的名望,就以诚结交;等到孙策死后孙权即位,周瑜认为孙权是可以跟他共同成就大业的人,就一心为他服务了。诸葛亮在襄阳时,刘表不能够起用他,但他一见到刘备,就毫不迟疑地为他效劳。这些人有这样的卓识远见,怎么会在乱世中遭到困厄呢?材料二:为臣之道究竟要怎样才算可以了呢?答:由于天下太大了,一个人是无法进行治理的,只能由百官们分担着治理。因此,我之所以出来当官,是为了天下,而不是为了国君;是为了万民,而不是为了某一姓之人。我是为天下和万民的缘故才当官的,如果不是为了这个目的,即使国君以明确的方式强迫我,我也不能服从,更何况没有明确表示呢!如果不合乎道义,即使在朝为官,我也不会答应他,何况要牺牲自己生命呢!湖北省仙桃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郭守敬字若思,顺德邢台人。大父荣,通五经,精于算数、水利。时刘秉忠、张文谦同学于州西紫金山,荣使守敬从秉忠学。中统三年,文谦荐守敬习水利,巧思绝人。世祖召见,面陈水利六事。每奏一事,世祖叹日:“任事者如此,人不为素餐矣。”授提举诸路河渠。至元元年,从张文谦行省西夏。先是,古渠在中兴者,一名唐来,一名汉延。兵乱以来,废坏淤浅。守敬更立闸堰,皆复其旧。初,秉忠以《大明历》自辽、金承用二百余年,浸以后天,议欲修正而卒。十三年,江左既平,帝思用其言。遂以守敬与王恂,率南北日官①,分掌测验推步②于下。守敬首言:“今司天浑仪,宋皇祐中汴京所造,不与此处天度相符;表石年深,亦复欹侧。”守敬乃尽考其失而移置之。创作简仪、高表,用相比覆。又作候极仪、浑天象、玲珑仪等。又作《仰规覆矩图》《异方浑盖图》《日出入永短图》,与上诸仪互相参考。十七年,新历告成。二十八年,朝廷遣守敬相视,滦河既不可行,泸沟舟亦不通,守敬因陈水利十有一事。帝览奏,喜曰:“当速行之。”于是复置都水监,俾守敬领之。帝命丞相以下皆亲操畚锸倡工,待守敬指授而后行事。先是,通州至大都,陆运官粮,岁若干万石,方秋霖雨,驴畜死者不可胜计,至是皆罢之。三十年,帝还自上都,过积水潭,见舳舻敝水,大悦,名曰通惠河,赐守敬钞万二千五百贯,仍以旧职兼提调通惠河漕运事。大德二年,召守敬至上都,议开铁幡竿渠,守敬奏:“山水频年暴下,非大为渠堰,广五七十步不可。”执政吝于工费,以其言为过,缩其广三之一。明年大雨,山水注下,渠不能容,漂没人畜庐帐,几犯行殿。七年诏内外官年及七十并听致仕独守敬不许其请。延祐三年卒,年八十六。(选自《元史》,有删改)【注】①日官:古代掌天象历数之官。②推步:推算日月星辰的运行。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七年A诏内B外官年C及七十D并听E致仕F独守敬G不H许其请。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行省,一般指地方行政区划,也指古代中央政府派省官出使地方,文中为第二种意思。B.江左,古人在地理方位上以左为西,以右为东,故也叫“江西”,后来逐渐被“江南”取代。C.文中“滦河既不可行”与“当速行之”两句中的“行”含义不同,前者指通行,后者指实施。D.行殿,也叫行宫,指京城以外供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殿,也指帝王出京后临时寓居的官署或住宅。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郭守敬精于水利,得到世祖赞扬。他曾经当面向世祖陈述水利事务,世祖感叹说管理事务的人如果都像他这样,百姓就可以丰衣足食了。B.郭守敬重修闸堰,造福地方百姓。在跟从张文谦行省西夏期间,他重新修建水闸堤堰,使战乱以来废弃的古渠重新发挥灌溉作用。C.郭守敬兴修水利,免除陆运之苦。通州至大都的官粮原来从陆地运输,累死很多牲畜,自从郭守敬修建完水利工程,就停止了陆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