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湘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五至八单元教案_第1页
新部编湘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五至八单元教案_第2页
新部编湘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五至八单元教案_第3页
新部编湘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五至八单元教案_第4页
新部编湘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五至八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地球只有一个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课9个生字,能读写下列词语:翅膀、流淌、猎枪、博物馆、陈列、春芽。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地球只有一个”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地球只有一个”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课前准备:搜集地球相关资料,如:地球遭破坏的一些数据,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课件展示地球美丽的面貌)孩子们,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个晶莹的球体,就是我们美丽

的家园、人类唯一生存的家园——地球。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地球只有一个》,生起读

课题。

1.生初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了解字意,交流沟通,

2.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二)熟读课文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写地球可爱和容易破碎的句子读读。

3.同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明白课文内容。

(三)重点练习,品读感悟

1.让学生感悟到地球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1)“给每一双翅膀清新的空气,给每一条鱼儿洁净的银波,给每一只熊猫嫩绿的竹林,

给每一颗种子温馨的小窝。”

(2)让学生感悟地球是渺小的。

(3)教师先演示——地球在太阳系中运行的情况,让学生只觉地球的渺小,接着让学

生找出地球渺小的数据和有关的比喻,理解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最后让学生朗读课文,读

后评议。

(四)布置作业:

进一步收集有关资料•,了解我国资料和环境状况。

板书设计:

13.地球只有一个

美、小

自然资源有限

不能移居别处

精心保护地球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

同学们汇报所收集的我国资源和环境状况的资料。

(二)感悟“地球只有一个”。

(1)让学生自由读文,你明白了什么?

(2)“捧出一个绿色的地球”中的“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我们这个地球可爱又易碎,为了保护这一个地球,我们都行动起来,写写保护地球的

标语吧。(生可以独立完成,可以自由组合。)

如:精心保护地球,造福子孙后代。

还大地绿色,让天空蔚蓝。

人人齐动手,保护大地球。

为了生存,保护地球。

除了脚步印,什么也别留下。

孩子们写的宣传口号真好!很有感染力、号召力。地球妈妈听到这些话肯定会很欣慰。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布置作业:

1.同桌讨论,设计一条宣传环保的公益广告,然后全班交流。

2.画一幅环保宣传画和写一篇读后感。

17、留几个柿子在树上

一、教学要求

1、认识、会写“柿、碌、仍、鹊、栖、量、证、余、希”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学会作者告诉我们的道理。

二、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阐述的道理。

三、教学准备

幻灯片、挂图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布置同学们搜集有关冬天柿子树的资料)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

2、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为什么丰收后仍有柿子树在树上。(板书课题:留几个柿

子在树上)。

(二)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要求:

(1)通读课文,读准字音。

(2)给各自然段标明序号。

2、出示生字卡片,说说你会用什么方法记这些生字•(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1)读准字音。

(2)识记字形。

(3)理解词语

3、开火车朗读课文。(读后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4、学习课文。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思考:这一段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你又是怎么

理解的?

(2)集体交流。

第1自然段,写农民采摘过后,仍有一些又大又红的柿子留在树上。(指

导朗读)

(3)自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在书上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

①仿照“白茫茫”写“ABB”式的词语。

②说说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

幻灯片出示:

“有一年冬天,特别寒冷,大雪覆盖在田野上,白茫茫一片二

(指名读句,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一读。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三)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18、故乡的芦苇

一、教学要求

1、认识、会写“幻、尤、苇、朴、塘、狭、柴、帆、纯、辉、触、帐”12个生字;

辨析多音字“几二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怀念家乡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及含义较深的句子,体会作者抒发的思乡之情。

三、教学准备

幻灯片、挂图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裹脚前,布置同学们搜集有关芦苇的资料)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资

料。

2、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领略故乡芦苇那美丽的景色。(板书课题:故乡的芦苇)。

(二)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要求:

(1)通读课文,读准字音。

(2)给各自然段标明序号。

2、出示生字卡片,说说你会用什么方法记这些生字。(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1)读准字音。

“塘、帐”的韵母是后鼻音;“柴、纯、触、帐”的声母是翘舌音;“辉”不

要读成“同”。

“几”是多音字,可组词国吧辨析,如“几乎”的“几”读jf,“几个”的

“几”读门。

(2)识记字形。

辨析“幻”与“幼”、“尤”与“龙”;“塘”的第八画是“长横”,右边出头;

“柴”右上部分是“匕”不是“七二

(3)理解词语

芦苇: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在水边,叶子披针形,茎中空,光滑。茎可以

编席,也可以造纸。根状茎可入药。

朴实:朴素。

摇曳:轻轻地摇动。

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

狭长:窄而长。

帆叶:船上的由。

触须:昆虫、软体动物或甲壳类动物的感觉器官之一,生在头上,一般呈丝

状。

蚊帐架:支撑起蚊帐的架子。

3、开火车朗读就是课文。(读后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4、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思考:这一段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你又是怎么

理解的?

(2)集体交流。

第1自然段,写故乡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尤其是那芦苇令人

记忆深刻。(指导朗读)

(3)自读第2-4自然段,边读边在书上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

①仿照“一片片、绿油油”写“ABB”式的词语。

②说说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

幻灯片出示:

“一片片,一簇簇,碧生生,绿油油,迎着轻风,摇曳着修长的秀枝,犹

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给村庄镶上一道美丽的风景”。

(指名读句,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用“ABB”式的词语把芦苇那美丽、

宽广、绿的特点描写得淋漓尽致,使人觉得仿佛置身于绿色的海洋一样)

(板书:芦苇,绿、多、美)

(4)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一读。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三)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自学了课文的生字新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了课文主要写

了故乡芦苇的美丽景色和故乡芦苇给我童年带来的乐趣。那么,作者是怎样从“写物”和“忆

趣”两方面来写课文的呢?

(二)学习课文第5-8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5-7自然段,然后说说你的感受。

(1)作者在这部分中写了几件童年趣事/

(第一件是用芦叶吹出鸟鸣似的歌声,第二件是用芦叶制作小船,第三件是在

芦苇丛中捉纺织娘玩)

(2)这三件事中你最喜欢哪一件?为什么?

'2、第一件事。

(1)芦苇给“我”和小伙伴们带来了欢乐,这种欢乐来自芦叶吹出的音乐。省略

号有什么作用?你能想象当时他们吹芦苇时会是什么样吗?

(板书:芦叶,吹、陶醉)

(2)你能读出他们当时那种快乐的心情吗?(指导朗读)

3、第二件事。

(1)你能依照作者的讲述,说出制作芦叶船的几个步骤吗?

(2)他们是怎样试航的?谁能来表演一下他们当时的动作?

(注意体会“小心翼翼、欢呼雀跃”。读“开船啰!开船锣”声音更欢快点。

满脸笑容地读,体会童趣)

(3)幻灯片出示:

“于是,在一片欢呼雀跃声中,绿色的‘船队’便汇合协着我们纯真的幻想,

顺流而去。”

(“船队”和“幻想”分别指的是什么?说说你的理解。板书:芦叶船,满载

幻想。指导朗读)

4、第三件事。

(1)“纺织娘”是种什么样的动物?你能画出来吗?

(2)幻灯片出示:

“然后把竹笼挂在蚊帐架上,让纺织娘的歌声伴我们进入梦乡。”

(3)为什么他们要带着纺织娘的歌声进入梦乡呢?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板

书:芦苇丛,捉纺织娘)

(三)总结

1、课文既写了家乡芦苇的美,又写了童年的快乐,那么课文主要是围绕一个什么意

思来写呢?

2、课文中哪些话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3、谈谈自己家乡的美景和在家乡的趣事。

(四)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有感情地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9小鸟和守林老人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培养爱心与环保意识。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句的喻意,体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体会小鸟信赖老人,与老人之间的纯洁友情。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句的喻意,体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复习检查

1.齐读课题。

2.根据课题,提出质疑。

(-)品读课文,理解文本。

1.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细细品读,并说出原因。

2.指名朗读第1~2自然段,师生评议.

3.讨论交流:鸟儿们对老人的初次到来有何表现?为什么会感到惊诧?(师相机板书:惊诧)

4.鸟儿们从哪些方面表现惊诧,他们在争论些什么?

过渡:鸟儿们对老人的态度仅仅只是感到惊诧吗?后来有没有发生转变呢?

5.学习第3~8自然段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a.分析比喻句b.指导朗读,读出对老人的信赖之情。(师相机板书:信

赖)

齐读第四、五自然段,a.找出令你感动的地方b.分析比喻句c.抓住动词理解、感悟d.指导朗

读,读出对老人的敬佩之情。

分组比赛读第六、七、八自然段,a.思考•:鸟儿们对老人的态度仅仅只是信赖吗?b.分析比

喻句c.指导朗读,读出对老人的喜爱、尊敬。(师相机板书:喜爱)

过渡:老人跟鸟儿们的故事仅仅只是这些吗?

6.学习第10~14自然段

(1)齐读第10自然段,分析修辞手法以及它在文中的作用。

过渡:是啊!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可是有一天,他的孩子们来接他回家了,老人终究

是要离开鸟儿们的,他们为老人送别的场面感人吗?感动你的是哪些细节呢?

(2)默读11~14自然段,找出令你感动的细节,细细品读,写出感受。指导朗读并试着背

诵12~14自然段。(师相机板书:依恋)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学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你明白了什么?(师相机板书: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现实生活中,像守林老人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你能说说吗?

推荐读物:《老人与海鸥》。

四、板书设计:

19、小鸟和守林老人

惊诧--》信赖-->喜爱--►依恋

小鸟守林老人

20、词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忆江南》。

3.理解两首词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

4.能对两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忆江南》,理解词的意思。

2.能对《忆江南》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以前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词。(板书:3词两首)

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学生可根据“预习”或搜集到的有关词的资料自由谈。)

3.读读这两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二、学习《忆江南》

1.介绍作者。

(1)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

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吗?(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

少就说多少。)

(2)播放视频资料“白居易简介”。小结:白居易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

后世影响甚大。

2.简介时代背景

3.解题:

“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

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

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或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

4.自学

(1)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

上记号。

(3)小组内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

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4)全班汇报交流。

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诗句,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词

的意思,然后可欣赏插图。

(5)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

作者写法之妙。

三、布置作业

背诵并抄写《忆江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渔歌子》中的3个生字。

2.朗读《渔歌子》。

3.理解《渔歌子》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

4.能对《渔歌子》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检查《忆江南》背诵情况。

二、学习《渔歌子》

1.简介作者。(可以播放视频)

2.解题。渔歌子,词牌名。

3.自学。

(1)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

作上记号。

(3)小组内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4)全班交流。

①指名讲解对这首词的理解,其他同学可以问难质疑,可以补充、更正,教师给

予适当点拨。

②学生看图描绘这首词所描写的景物。

③教师小结: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白色的鹭和红色的桃花点缀其间,色彩本来

极其鲜明,而由于斜风细雨的笼罩,却又呈现出迷迷蒙蒙的意境。同柳宗元《江雪》中的''独

钓寒江雪”的孤寂与冷峭相比,这首词所表现的平和与怡悦,自然别有一番韵致。

(5)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三、学习生字

1.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读准本课生字的字音,记住字形的。

2.教师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蓑”字。

四、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能够背诵的就把两首词都背下来。

2.请你为其中的一首词配上一幅彩色画,可以画图画、水彩画、油画棒画、彩笔画,

爱好画画的同学,请用你的画来向人们展示江南的美景吧!

五、探究活动

1.自学自解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江南春》和宋代诗人苏轼的诗《惠崇春江晚景》,也

可自己选择描写春天的诗词来学习。

2.同学之间交流自学情况。

3.读一读、背一背。

21>成语故事二则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培养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

难点:难点是学生对那个掉剑的人错在哪里的理解.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读过成语故事吗?谁能给大家讲一个成语故事?每个成

语故事都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所以,多读成语故事是很有好处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

个成语故事一一《刻舟求剑》。(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用以前学过的读书方法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并记住每个生字

的读音,在课文中标明自然段。

2.检查、认读生字卡片,检查字音识记效果;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初读效考。

回答:课文讲的是什么人?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

(一个人坐船过江时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宝剑的事。)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

内容。

(三)逐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一段。(提问)

(1)课文讲的是什么?

(2)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

(一个人坐船过江时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宝剑的事)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

要内容。

(3)结合看图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仔细观察图上人物的装束,理解“从前”指

的是古时候的意思.观察坐船人挂在腰里的剑鞘,联想“一不小心宝剑掉到江里去了”的情

景。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提问:这一段主要讲谁?他做了什么?(引导学生

先抓住这一段的主要意思。)“那个人”指谁?(引导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一点儿也不着

急”是什么意思?从哪儿看出他一点儿也不着急?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坐船人的表情和动作,把''拿出小刀”,“刻了一个记号”

联系起来,体会“一点儿也不着急”的意思,并在看图中理解“船舷”和“记号”的词义。)

指导学生体会那个人的心情,朗读这一段。

3.读第三段。

让学生弄清这一段主要讲的内容,然后再逐句理解。

(1)读第一句,思考“还不赶快捞”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快点捞吧!赶快捞吧!”)理解这句话表达的意思。

(2)读第二句,思考“……有什么用啊!”是说有用,还是说没有用?(没有用)在

理解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催促的语气和急切的心情。

4.学第四段。(重点段)

(1)朗读第四段,先把那个人不慌不忙说话的语气读出来,在朗读中理解这个词

语的意思。

(2)掉剑人不慌不忙,他是怎样想的?

(3)准能把宝剑捞上来是什么意思?(一定能把宝剑捞上来,表示很有把握。)

(4)这个人准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

使学生分析理解到:这剑是从正在行驶的船上掉到江里的。船不断向前移动,

船上的记号就随着船移动,这个记号就失去了作用。所以船靠岸后,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

下去是不可能捞到的。

(5)想一想这个人错在哪里?

(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其思想方法上的错误,学习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正确方法)

5.讨论:理解成语的含义,领悟其中的道理。

(1)“刻舟求剑”是什么意思?

(2)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使学生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要跟着

变化。)

(四)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求、宝、佥h急、号、慌、指、靠”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培养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

难点:难点是学生对那个掉剑的人错在哪里的理解。

教学步骤:

(一)分析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宝、佥h指”这三个生字都是由熟字加上偏旁组成,可以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熟

字,独立认识字形。

“求”是“球”字的一部分,以下几个字要做重点指导。

号:上下结构,上边是“口”,下边是横、竖折折钩。

慌:左右结构,左边是竖心旁,右边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边是草字头,中间是

“忙”字的右半边,下边是撇、竖、竖弯钩。

急:由“

靠:上下结构,“告、非”各占一半。

(-)指导看拼音写词语。

(三)朗读课文,指导背诵。

1.先让学生看思考题背诵。

(1)有个人去干什么,一不小心,发生了什么事?

(2)那个人心情怎样?他做了什么事?

(3)有人催他做什么?

(4)那个人先怎样?后说了什么?

2.再去掉思考题背诵,背熟一段,再背下一段。

3.最后,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全文。

(四)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认识、会写“催、准、辕、辙、醒、式、缠”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去楚国却离楚国越来越远的原

因,从而明白故事中所蕴涵的道理。

二、重点难点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明白求剑人和去楚国的人的想法与做法错在哪里。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和图片。

2.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1.同学们,我们刚读过《刻舟求剑》的故事,认识了一个固执己见、不知变化的寻剑

人。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一个自作聪明也很固执己见的坐车人。

2.(板书课程)说说从课题上你发现了什么。

3.出示马车图,释题:

(1)什么是辕?(车前驾牲口用的两根直木或曲木)

(2)什么是辙?(车轮轧过的痕迹)

(3)齐读课题,讲讲“南辕北辙”字面上的意思。

(二)读文识字,扫清障碍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生字,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

解词语。

2.检查反馈:

(1)认读生字词语。注意重点指导:“辙、式、缠”是翘舌音;“缠”不要丢掉右

上方的点,“式”不要加撇,“辙”可与“撒”相比较;理解“好把式、盘缠”的意思。

(2)和同桌赛读,看谁读得准确,流利。

(三)探究解疑,感情阅读

1.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先去了解故事的结果。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指名质疑:读完后,你有什么问题提出?(这个人为什么离楚国越来越远了?这个

人会到达楚国吗?……)

3.好,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进故事中的人物。故事中除了坐车人还有谁?(他的朋友)

朋友是怎么劝的?坐车人又是怎么说的?再回过头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4.分组合作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坐车人和他的朋友的对话,自由选择一个最想表现

的角色读,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

5.小组汇报,相机出示人物课件,理解三次劝说:

朋友()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啊?”

坐车人()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朋友()说:“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吗?”

坐车人()说:“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朋友()说:“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啊?”

坐车人()说:“没关系,我带的盘缠多。”

(1)重点指导第一次劝告:

1朋友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假如老师就是那个坐车人,谁愿意当我的老师劝

劝我?(师生互评)

2坐车人为什么说没关系?你觉得该怎么读?想像人物表情,加上动作表演。(自

评一互评)

(2)理解第二、三次劝说,感受人物心理,填写表示不同语气的词。

(朋友:奇怪、着急、耐心……坐车人:盲目、自信、得意、固执……)

(3)找小伙伴分角色读,注意读出括号里提示的语气。

(4)推荐学生表演,学生之间评价。

(四)由事究理,拓展延伸:

1.现在,谁来谈谈这个坐车人最后能到达楚国吗?为什么?

2.假如坐车人来到我们身边,你想对他说什么?用上“只有……才……”

3.如果你的朋友发生了像这样南辕北辙的事情,他不听劝告,你会怎样帮助他?

4.小结:是啊,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无

论怎样努力,永远也达不到目的。看到自己的朋友发生了“南辕北辙”的行为,应该想办法

去帮助他,“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五)课外搜集,巩固升华:

搜集成语故事,举行“成语故事会”。

22、孔子让路

一、教学要求

1.认读“碑、楷、瓦、砌、挡、喂、误、博、倡、驱”10个生字;辨析多音字“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自主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二、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到孔子是一个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的人。

三、教学准备:课件和图片。

四、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课件录音:“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提问:

这是什么书中的语句呢?(选自我国古代蒙学教材一一《三字经》。《三字经》中有“昔仲尼,

师项”一句话,你们知道这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吗?(孔子和项))

2.简介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他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

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首创私人讲学,弟子相传有三千人。提出以“仁”为核心

的学说。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奉为圣人。著作编为《论语》。

3.揭题:项是一个七岁的小孩,孔子为什么要称项为老师呢?他向项学什么呢?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板书课题:孔子让路。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带着以上问题默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

什么事?(学生练说,师生补充、评议)

2.指名认读课文的生字词,开火车读课文,纠正读音不正确的字。注意多音字:喝一

一喝(he)水;喝(hG)彩。

(三)自主阅读,合作释疑

1.自主阅读,质疑:

(1)课文讲孔子向项学习什么?(板书:问礼)

(2)理解“问礼”。“问礼”这个词语在词典里是找不到的,但课文里有几段解释

了它的意思,画出相应自然段并标记号。

2.合作交流,释疑:

(1)合作学习,画出相应句子。

(2)汇报交流,理解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

1“孔子从车上下来,走到孩子面前说:‘孩子,给我们的车让路好吗?

a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什么?(孔子对这个孩子很礼貌,说明有礼节)

b谁来用礼貌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生评议)

2"'请问老人家,世上是车给城让路呢,还是城给车让路呢?

a这句中“车”和“城”各指什么?(马车和“城池”)

b同桌之间模仿孔子和小孩的对话,说说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又是怎

么做的。

(孔子是个长者,又是知识渊博的学者,是个倡导礼仪的人,此时他想到孩

子尽管是摆城池玩耍,但也应尊重他的想法,“城”已砌成,但车可以绕道,而且,在城面

前,车应先让路,这也是一种礼节啊!孔子明白这个礼节,所以驱车绕“城”而过)

3”三人行,必有我师!”

a指名读句子。

b你是怎样理解这个句子的?(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

指的是人各有所长,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

3.反复读第2~14自然段,边读边体会感情。

(四)深读课文,发散思维

1.思考:从这个故事中,你认为孔子是个怎样的人?学生谈各自的想法。

(孔子是个不耻下问、虚心学习的人,他也是一个爱护孩子、尊重他人想法的人)

2.面对项这个孩子,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五)课外阅读

课外搜集有关孔子的故事,准备召开“孔子故事知多少”故事会。

23、鲤鱼跳龙门

一、教学要求

1.认读“伊、坝、积、逆、砾、锦、鳞、弃、憧、憬、腾、蓄、浑、恐”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自主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到《鲤鱼跳龙门》的精神。

三、教学准备:课件和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揭题:(板书课题:鲤鱼跳龙门。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了解故事大意

1.默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

生练说,师生补充、评议)

2.指名认读课文的生字词,开火车读课文,纠正读音不正确的字。

(三)自主阅读,合作释疑

1.自主阅读,质疑:

(1)课文讲述了鲤鱼是怎样跳出龙门的?

(2)复述鲤鱼跳出龙门的过程,重点讲述鲤鱼为跳出龙门克服了哪些艰难困苦。

2.合作交流,释疑:

(1)合作学习,画出相应句子.

(2)汇报交流,理解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

1”第二天,小鲤鱼逆流而上,没游多远,就被水流冲了回来。第三天,竟被打

水冲到了河滩上,沙砾擦掉了它的几片锦鳞。”(指名读,生评议)

2"鲤鱼天天游到龙门下,一次次蹦上去,一次次跌下来。”

3"啊,没有了平日那种沉重感,只觉得腾腾水雾把自己轻轻托着,徐徐飞升

(四)深读课文,发散思维

1.思考:从这个故事中,你学习到鲤鱼身上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学生谈各自的想法。

(学习到鲤鱼跳龙门身上不畏困苦,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五)课外阅读

课外搜集具有不畏困苦,积极向上的历史故事。

24母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2.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3.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教学重、难点

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课前准备

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有关母鸡的趣事(农村的学生可通过实地观察了解,城市的学生可通

过阅读、上网、请教他人、利用音像资料等方法进行7解)。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

教学过程

一、交流见闻,导入新课

1.交流课前收集整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

2.导入新课: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在热爱生活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

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一篇文章《母

鸡》

二、自读自悟

L师生共同制定读阅读目标。

A.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b.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正确、读流利。

C.理清文章条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d.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

(不同之处:《猫》一文中流露的自始至终是喜爱的情感,而本文体现的是由厌恶到喜爱

的情感变化。)

2.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

三、汇报交流

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1.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a.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语句有哪些?

(如:“我一向讨厌母鸡。”“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B.作者分别通过哪些事例具体写母鸡的讨厌与不讨厌?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

(如:随处乱叫欺软怕硬发狂炫耀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C.联系上文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d.句子辨析: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

2.全班交流。

3.同桌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分辨褒贬,积累语言

1.思考讨论:

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变化的过程中,遣词造句的感情色彩也发生

了变化,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2.分类摘抄词语。

把自己所欣赏的词句按褒与贬两类,摘抄在“采蜜本”上。

五、反复回味,走近老舍

1.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导学生初步学

习赏析名篇的方法。

2.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阅读体会。

25那只松鼠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在朗读中体会作者和小松鼠的情感,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重点句子的能力。

3.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情趣。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和小松鼠的情感。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勾出生字、词,标出段落序号;查阅有关松鼠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质疑

1.大家喜欢松鼠吗?为什么?有一个人捕捉到了一只可爱的小松鼠。那只松鼠命运如何呢?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一一那只松鼠(板书)。

2.齐读课文题目,引导质疑: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直到把课文读通、读顺。

2.指名读课文,相机纠正读音或读得不好的地方,师生共同评议。

3.你记住了哪些字词?怎么记的?(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4.再读课文,想想刚才的那些词和词组在文中该怎样理解,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指名回

答。)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习第1〜3段。

①读读文中写“我”捉松鼠的段落,勾出描写“我”神态、动作的词以及松鼠四处逃窜的句

子,你能体会到什么?

②指导朗读第3段。

③如果你是这些四处逃窜的小松鼠中的一只,你会想些什么?

2.学习第4段。

①假如你是被捕捉的那只小松鼠,你会想什么?会有什么反应?(指名说或表演。)

②指导朗读,自由读,想想你能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作者当时复杂的心情?

3.学习第5、6段。

①从“触电般地缩回"、“望”中,你体会到什么?“我”为什么如此惊讶?

②从“咬咬牙”、“放”中,你体会到什么?我为什么不舍?(联系上下文。)

③指导朗读第5、6段。

4.你怎样理解“我说不出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我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句话?“说不出”:

因为从情理上讲,好不容易捉到的松鼠,又是我非常喜欢的,没有理由放。“非这样做不可”:

因为我实在不忍心让小松鼠从此孤单、忧郁地生活。

5.学习第8、9段。

①说说你对这个女儿的看法,并从文中找出依据。

②指导朗读写女儿的句子。

③在“我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了”这句话中,“我心里的一块石头”是什么?“落地”说明

了什么?(小组讨论、汇报。)

四、总结全文

文中的“我”和“女儿”是怎样的人?

五、指导积累

抄写、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六、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

板书设计

逮松鼠一一非尽气力

那只松鼠放松鼠一一轻松愧疚

惦松鼠一一关爱动物

26、蚁球漂流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L认识、会写“猛、撕、堤、波、抹、糊、涂、迅、速、峰、漆、剥”12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3.体会到只要团结协作,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和灾难。

二、重点难点:

1.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一一了解蚁球是怎样漂流靠岸的。

2.领悟故事蕴涵的深刻道理。

三、教学准备:

1.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2.带生字的词语课件(或卡片)。

四、教学过程:

(-)紧扣话题,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漂流”吗?(板书:漂流)

2.你们看到过“蚁球”吗?想像一下它会是什么样的?(板书:蚁球)

3.“蚁球漂流”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含有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进行“领读一抢读一开火车读”竞赛。

重点指导:“撕、速”的声母是平舌音;“猛、峰”的韵母是eng,不要读成

ong;“蚁”不要读成yi;“堤”不要读成ti。熟读的新词有:猛兽、波峰、凝望、糊涂、迅

速、密匝匝、油漆、剥离、惊心动魄、秩序井然。

(2)“剥离”的“剥”还可以怎么组词?当它和“皮”组成词时读什么呢?(出示:

剥皮)你还能给“剥bdo”组几个词吗?

(3)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他(她)的字音读准了吗?句子读通顺

了吗?

(4)集体评议,纠正字音。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同桌互相说说,指名说)

(三)巩固识字,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按结构归为一类读,可以分平舌音或翘舌

音读,也可以组词读)

2.交流识记难字或易错字的方法。

(“抹”字右半部分是“末”,不是“未&将“堤、波、涂”的部首换成另一个部

首,变成另一个字)

3.指导书写。

(本课生字以左右结构和半包围结构为主,让学生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

点指导:“撕、糊”各部分应写得窄一点,中间部分的下端都要比左右部分的下端略高;“迅、

速”的最后一笔是“平捺”,要写得略长,以托住里边部分)

4.学生练写难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注意写字姿势。

(四)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到只要团结协作,就没有克服不了的

困难和灾难。

二、重点难点:

1.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一一了解蚁球是怎样漂流靠岸的。

2.领悟故事蕴涵的深刻道理。

三、教学准备:

1.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2.带生字的词语课件(或卡片)。

四、教学过程:

(-)听写字词,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猛兽、撕开、堤岸、波峰、糊涂、迅速、油漆、剥离、秩序井然。

2.读题,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习第1自然段,了解洪水。

(1)自由读第1自然段,用“一一”画出描写洪水来临的句子,并想想你从中体

会到了什么?

(2)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扣住“像猛兽”、“撕”来体会洪水来势凶猛,大而急,

把江堤冲出了一道口子。相机板书:洪水来临、像猛兽、一片汪洋)

(3)出示句子:“洪水像猛兽撕开了江堤,垸内一片汪洋。”谁能照样子说几个形

象的比喻句?用“……像……”的句式练习说话。

(4)指导朗读。(“撕”字应重读,后半句语速稍慢。指导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猛)

(5)此时此刻,人们是怎样做的,又会怎样想?(联系课文中“凝望着水中的家

园”想像人们的心情)

2.学习第2〜7自然段,感知蚁球漂流。

(1)洪水来势如此的凶猛,弱小的蚂蚁是怎样自救的呢?蚂蚁的顽强勇敢。(相机

板书:蚁球漂流,跳着、滚着)

(2)指导朗读。(表示蚁球漂流动作的词“紧紧抱”、“跳着”、“滚着”应重读)

(3)蚊球在波峰上跳着,在波谷里滚着,那是多么扣人心弦的一幕啊!请同学们

闭上眼睛,把自己想像成一只只蚂蚊。洪水来了,我们密匝匝的紧紧抱在一起。洪水越来越

猛,浪头越来越高,我们会遇到什么样的危险呢?(学生展开想像,自由描述)

(4)出示句子:“小团蚂蚁被浪头打开,像铁器上的油漆片儿剥离开去。”生自由

朗读,联系生活实际想像铁栏杆、篮球架等油漆片儿剥落的情景,思考•:小团蚂蚁像油漆片

儿一样被洪水剥离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扣住“像油漆片儿”理解蚂蚁是成片成片的牺牲,

从中体会蚂蚁在洪水中求生的努力,感悟它们的英勇无惧)

(5)小小的蚂蚁与洪水做着顽强的斗争,它们多么团结,多么勇敢。你们能把这

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师生评议,再指名读)

3.学习第8自然段,领悟团结就是力量。

(1)弱小的蚂蚁与狂暴的洪水进行了顽强的斗争,结果怎么样了呢?请同学们自

由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并想想你为什么感动?

(2)把最令你感动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说说感动的原因。(学生说到哪一句,教

师就相机点拨)

1“蚁球靠岸了,蚂蚁一层层散开,迅速而秩序井然地冲上堤岸。”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秩序井然”的意思,并指导说话。

教师质疑:如果蚂蚁们争先恐后地离去,结果会怎么样呢?让学生感悟小

小的蚂蚁不仅团结,而且纪律严明)

2"岸边水中仍然留下了不小的一团蚂蚁……但它们仍然紧紧地抱在一起

紧抱在一起的底层牺牲者用生命换来了绝大多数蚂蚁的平安和胜利。指导

朗读应语气低沉,语速稍慢)

(3)教师小结:团结就是力量,弱小的蚂蚁通过团结协作,绝大部分得救了。(板

书:蚂蚁得救,迅速、秩序井然)

(三)拓展延伸,升华感悟

L看着这一切,聚在堤岸上的人们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

2.向家人复述蚁球漂流的经过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7、精彩的大象表演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认识、会写“泰、享、确、虚、扇、献、聪、试、吊、柱”12个生字;辨析多音

字“的、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4.激发对大象的喜爱之情,培养观察和想像能力。

二、重点难点:.学习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具体的。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过动物表演吗?谁来说说?

大象的表演是怎样精彩的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第24课。(板书课题,齐读

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通过指名读、轮读、分组读等方式检查学生读书的情况。

3.默读,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自主学词,巩固识字:

1.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然后交流、积累。

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然后讨论交流。

(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体会理解词语。如“前俯后仰”可用表

演的方式理解;“若无其事、粗壮如柱”可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有写词语与课文内

容联系非常紧密,可放在理解课文内容是理解)

3.出示生字,说说读准字音应注意什么?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4.课文中出现了几个多音字,请找一找,并根据读音组词。

5.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分类,教师再进行指导并范写。

(如6个左右结构的字,可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各个字的左右比例,哪些字左窄

右宽,哪些字左右相等,然后练写。特别要提醒学生:“泰”字最后一笔为“点”,不要写成

“捺:"绕”字右上部分不要多加一点;“试”字右半部分不要多一撇、少一点)

6.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细读课文,加深理解

1.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课文第1自然段点明了观看大象表演的地点是在泰国,并概括写看表演的总

体感受是“令人欢乐开怀”的“美妙享受"。怎样令人欢乐开怀的?可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

兴趣。板书:欢乐开怀、美妙享受)

(2)指导朗读。

2.学习第2〜5自然段。

(1)找中心句,体会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第2〜5自然段,找一找中心句,并画上横线。

2为什么说大象的表演非常精彩?请用你找到的中心句来回答。

3齐读这四个中心句,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在思考交流中明白,这四句话是各个自然段的中心句,也是总起句,

其他句子是围绕这一句来写的。抓住中心句,能使读者很快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

(2)细读、品读,体会大象表演的精彩。

1你最喜欢大象表演的哪个节目?找到那一段,并读好那一段。读后,可以和

同桌或小组的同学说说喜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