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受解决方案_第1页
乳糖不耐受解决方案_第2页
乳糖不耐受解决方案_第3页
乳糖不耐受解决方案_第4页
乳糖不耐受解决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生儿乳糖不耐受的解决方案

参考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4年第29卷第6期1乳糖不耐受解决方案5/8/2024一、乳糖不耐受定义二、乳糖不耐受的原因三、乳糖不耐受的危害四、乳糖不耐受的检测方法五、乳糖不耐受及乳糖吸收不良的治疗方法2乳糖不耐受解决方案5/8/20241、什么是乳糖不耐受?乳糖不耐受症是由于乳糖酶缺乏,不能完全消化分解母乳或牛乳中的乳糖所引起的一系列消化系统症状,如腹泻、呕吐、腹胀、腹痛等临床症状。乳糖是主要存在于哺乳动物乳汁中的一种双糖,母乳中乳糖含量为7.2g/100ml,牛乳中乳糖含量为4.7g/100ml。乳制品是新生儿主要的能量来源,乳糖为新生儿提供约20%的能量。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乳糖不仅在能量供给方面起重要作用,亦参与大脑的发育进程。一、乳糖不耐受定义3乳糖不耐受解决方案5/8/2024从胎龄12周起就可在肠道中检测到乳糖酶,直到胎龄34周,乳糖酶一直缓慢增加,胎龄34周时乳糖酶活性相当于足月儿的30%,足月儿乳糖酶发育基本成熟,因此早产儿比足月儿对乳糖的耐受性差。2、新生儿乳糖酶发育特点4乳糖不耐受解决方案5/8/2024从研究早产儿对配方奶中乳糖消化吸收的能力的结果得出结论:认为早期喂养可以增加早产儿乳糖酶的活性。乳糖酶活性是检测肠道发育成熟度的一个指标。随着早产儿成活率的增加,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已成为影响早产儿发育和疾病恢复的重要原因。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原因中,乳糖酶活性低和乳糖不耐受是重要因素。4、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调查显示我国新生儿乳糖吸收不良发生率约40%,占所有乳糖酶缺乏患者12%~30%;中国11~13岁儿童乳糖吸收不良发生率平均为87.8%、乳糖不耐受发生率为30.5%;亚洲人为90%~100%,而且乳糖不耐症状个体差异很大。3、早产儿乳糖酶缺乏与喂养耐受性5乳糖不耐受解决方案5/8/2024二、乳糖不耐受的原因1、先天性乳糖酶缺乏---较少见自出生时机体乳糖酶活性即低下或缺乏,是机体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所致3、继发性乳糖酶缺乏2、原发性乳糖酶缺乏---最常见

在新生儿比较常见,是由于感染性腹泻、营养不良、肠黏膜慢性炎症、全身感染、缺氧、胃肠手术、分泌乳糖酶的上皮细胞减少和丢失,以及乳糖酶分泌减少造成。近来国内学者分别对160例婴儿腹泻患儿进行尿半乳糖测定,认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也可以造成药物性继发性乳糖不耐受。乳糖酶在所有双糖酶中成熟最晚,含量最低,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肠黏膜发育不成熟,乳糖酶活性偏低,对乳糖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差,因此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发生原发性乳糖酶缺乏的几率大。6乳糖不耐受解决方案5/8/2024三、乳糖不耐受的危害乳糖酶缺乏导致乳糖吸收障碍而出现腹泻、呕吐、腹胀、腹痛等临床症状时称作乳糖不耐受(lactoseintolerance);乳糖不耐受不仅是腹泻的病因,腹泻也可引起肠黏膜细胞受损,进一步减少乳糖酶的分泌,造成恶性循环,加重病情。新生儿乳糖酶缺乏很常见,但不一定都出现临床症状。1、乳糖不耐受的临床症状7乳糖不耐受解决方案5/8/2024(2)乳糖不耐受引发的腹泻大便常呈黄或青绿色、蛋花汤样或稀糊状,夹有奶块,多有泡沫,有酸臭味,每日腹泻可达十余次,重症者可出现黏液血便及小肠坏死。(3)乳糖不耐受患儿由于长时间腹泻和呕吐,体格发育受到影响,相对正常儿来说,体重及身长均偏低,而贫血、骨质疏松等发生率较正常儿高,重症患儿会因为严重的心律失常导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以及引发病毒性心肌炎甚至危及生命。(1)

新生儿期即可发病,患儿多在吃奶后发病,常不能适应母乳喂养,摄食后出现明显的呕吐、水样腹泻,粪便酸性增加,伴有腹胀、肠鸣音亢进等症状,停止母乳喂养后,上述症状很快消失,若不改用免乳糖配方奶,患儿有生命危险。2、乳糖不耐受的危害8乳糖不耐受解决方案5/8/2024四、乳糖不耐受的检测方法未吸收的乳糖在结肠内被结肠菌群酵解生成H2

等气体,使呼气中H2

水平增加,呼出H2水平可间接反映乳糖的消化吸收状况。优点:为非侵入性试验,灵敏、准确、简便,此方法为成人最可靠的的诊断方法缺点:需用气相色谱仪,试验时间持续4h之久;检出率与应用乳糖负荷量密切相关,不适于婴儿;

当结肠内没有产氢气的菌株,约2%人群不产氢气,如用抗生素治疗或结肠内PH降低等可发生假阴性。而睡眠状态,吸烟及进食纤维素食品可增加氢气的产生出现假阳性难以在基层单位推广1、呼氢气试验9乳糖不耐受解决方案5/8/20242、

粪便pH+还原糖测定原理:未消化的乳糖在结肠中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使大便呈酸性,pH<5.5;当乳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时,部分乳糖经大便排出体外,使粪中还原糖增加。还原糖测定主要适用于新生儿醋酸铅氢氧化铵法(姚福宝教授提出):红色沉淀班氏试剂法:与醛或醛(酮)糖反应生成Cu2O砖红色沉淀优点:无创、简单、便宜缺点:需要新鲜便标本,由于大便中还原糖主要在粪液中,所以留取标本时粪液不能渗到尿布,因此标本留取困难,受肠道细菌等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且判读结果时可能因标本颜色出现误差。10乳糖不耐受解决方案5/8/20243、乳糖耐量试验血糖可受多种因素影响,结果需结合临床才有意义,且本试验需多次抽血,不适用于新生儿,近年来已少用。优点:灵敏度高、特异度高

缺点:受胃排空、肠蠕动、营养状况和葡萄糖代谢情况的影响4、基因检测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现已发现的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G-22018A和C-13910T进行筛查。优点:直接快捷缺点:准确性不高11乳糖不耐受解决方案5/8/20245、快速乳糖测定优点:最直接、最可靠缺点:操作难度大,

可行性差,临床应用受很大限制,不宜于婴幼儿通过内镜取小肠上皮黏膜细胞进行快速乳糖测定。6、尿半乳糖测定原理:乳糖进入机体后,在小肠上皮细胞刷状缘所分泌的乳糖酶(1actose)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半乳糖可由红细胞代谢或随尿排出,人体中的半乳糖唯一来源是乳糖,采用半乳糖氧化酶或半乳糖脱氢酶测定半乳糖含量可以间接反映乳糖消化吸收状况,在国外广泛应用。结果:<1mmol/L乳糖不耐受,≥1mmol/L乳糖耐受优点:具有采样简单、操作简便、特异性和灵敏度较高等优势,适用于新生儿乳糖酶缺乏的诊断,值得推广应用。12乳糖不耐受解决方案5/8/2024五、乳糖不耐受的治疗方法1、饮食治疗根据临床症状轻重选择去乳糖配方或低乳糖配方奶粉,去乳糖配方奶粉常用麦芽糊精或玉米粉替代乳糖,保留原有的营养成分,但应用疗程一般不宜超过两周,因其热量偏低。新生儿应首选去乳糖配方,症状多在1~2天后缓解。之后选低乳糖配方,可以少量多次的摄入乳制品以增强肠道对乳糖的耐受性,对乳糖耐受性增强后再逐渐恢复成母乳或普通配方奶。13乳糖不耐受解决方案5/8/20242、益生菌益生菌:通过摄入活的酸奶培养物能改善乳糖酶缺乏者对乳糖的消化,由于酸奶中活菌β-半乳糖苷酶的作用。发酵过程中25%~50%乳糖被β-半乳糖苷酶分解,乳糖水平降低,缓解乳糖对肠道的刺激。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能酵解乳糖,在酵解乳糖时只产酸不产气,不增加渗透压,同时增加肠道短链脂肪酸的吸收,有利于减轻乳糖不耐受症状。

曾经报道在不停母乳的情况下使用双歧杆菌和酪酸梭菌制剂治疗婴幼儿继发性乳糖不耐受,也取得较好效果。14乳糖不耐受解决方案5/8/20243、补充乳糖酶补充乳糖酶:乳糖不耐受症最重要的病理改变是乳糖酶缺乏或活性低下,理论上补充乳糖酶是最佳选择。国内已有一些医院开始应用乳糖酶治疗急性腹泻继发乳糖不耐受的婴幼儿,在喂奶同时给予乳糖酶,取得较好治疗效果。此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继续原有喂养的喂养方式而不需停母乳,并能较好改善腹泻症状。15乳糖不耐受解决方案5/8/2024早产儿喂养添加乳糖酶的意义

海伦D.伊拉兹马斯,理科学士、研发;海蒂M.路德维格-奥兹,理科硕士、临床医学学士;菲利斯G.帕特森,博士;孙冬梅,理科硕士;KoravangattuSankaran,皇家内科医师学会会员

《儿科学杂志》(TheJournalofPediatrics)16乳糖不耐受解决方案5/8/2024乳糖酶处理食物促进早产儿生长和喂养耐受性

在早新生儿期间从肠外营养成功转为全肠内喂养可使早产儿生长改善。乳糖酶是早产儿最晚产生的重要二糖酶。由于乳糖酶活性不够,早产儿无法消化乳糖。乳糖酶制剂有可能用于水解婴儿食品和乳汁中的乳糖,减少新生儿乳糖吸收障碍。17乳糖不耐受解决方案5/8/2024(1)孕10周开始分泌(2)孕28-34周达到足月儿的30%(3)足月儿达最高峰(4)出生后数周开始下降乳糖酶的发育特点18乳糖不耐受解决方案5/8/2024(1).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乳+母乳增强剂(1:1)。(2).配方奶喂养的婴儿:接受特制早产儿配方奶。(3).同时接受强化母乳和早产儿配方奶。食物类型对照组

乳糖酶组

强化母乳(1)25.0%(16)21.2%(14)

早产儿配方奶(2)32.8%(21)39.4%(26)

组合(1+2)42.2%(27)39.4%(26)分组19乳糖不耐受解决方案5/8/2024结果

对照组VS乳糖酶组

在研究的第10天,

乳糖酶组体重增长明显高于对照组,热量摄入、身长、头围无明显差异。

对照组乳糖酶组增重(g/天)7天12.9±1.917.4±1.910天15.5±1.620.4±1.8*14天18.6±1.421.3±1.6

研究结束23.0±1.225.2±1.1热量摄入(kcal/kg/天)7天109.7±1.9111.9±3.110天111.8±2.0113.4±3.114天113.2±2.2112.5±2.2

研究结束113.7±1.8117.5±2.7身长增长※(cm/周)0.7±0.11.0±0.2头围增长※(cm/周)0.7±0.10.8±0.1数值为:平均值±SEM*表示通过非配对t检验,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5)※在研究的第1和第14天或研究结束时测量,如果研究提前结束20乳糖不耐受解决方案5/8/2024结果

对照组VS乳糖酶组

在研究的第14天,

乳糖酶组血清白蛋29.3±0.6g/L高于对照组的27.1±0.4g/L。

研究第1天研究第14天*

对照组乳糖酶组对照组乳糖酶组血清白蛋白(g/L)27.9±0.629.7±0.627.1±0.429.3±0.6※血清总蛋白(g/L)50.3±0.951.5±0.947.9±0.649.8±0.8血清钠(mmol/L)139.3±0.5139.2±0.5136.0±0.4136.2±0.5血清钾(mmol/L)5.2±0.15.3±0.15.3±0.15.3±0.1数值为:平均值±SEM一名么*或在研究结束时,如果提前结束※表示通过非配对t检验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01)21乳糖不耐受解决方案5/8/2024结论在婴儿乳糖酶活性功能低时,喂养添加乳糖酶的食物可以提高体重增长。这种治疗方式对喂养耐受性没有不良影响。22乳糖不耐受解决方案5/8/2024讨论(1).未消化的乳糖会导致喂养不耐受,而喂养不耐受会抑制食物消化吸收,给增重带来负面影响。在研究的第7、10天乳糖酶组增重显著,研究结束时不再明显。这种治疗的安全性已经被证实,所以乳糖酶处理过的启动食物可以更早地用于早产儿不成熟的肠道。23乳糖不耐受解决方案5/8/2024讨论(2).体重的差异可以归因为碳水化合物和整体营养吸收的提高,因为它们的吸收提高可能会避免乳糖吸收不良从而防止腹泻和吸收不良之间的循环。研究第7、10天平均胎龄33周,乳糖酶活性仅为足月儿的30%,乳糖酶组体重增高表明乳糖吸收良好。研究14天时平均胎龄为35周,此时增重率的相似性反应出所有婴儿乳糖酶活性功能的提高。且肠道接触乳糖诱导乳糖酶活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减少增重率的差异。24乳糖不耐受解决方案5/8/2024讨论(3).在研究的第14天乳糖酶组血清白蛋白浓度很高,这并不是临床最需要关注的指标。因为两组食物类型和数量很相似,所以血清白蛋白浓度差异不可能是由蛋白质摄入量差异导致的。最重要的是乳糖酶组的高增重率和高血清白蛋白浓度可表明营养吸收状况的提高。(4).乳糖已经被证明可以促进钙的吸收。乳糖对钙吸收的有益作用可能因此被保留甚至在乳糖酶的存在下被增强。25乳糖不耐受解决方案5/8/2024查到一项征集130名孕后年龄26-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