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使用显微镜课件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练习使用显微镜课件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练习使用显微镜课件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_第3页
练习使用显微镜课件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_第4页
练习使用显微镜课件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练习使用显微镜新课导入

20世纪30年代,电子显微镜诞生。放大倍数达几十万倍。最早的显微镜是由一位荷兰眼镜商在1600年前后制造的,放大倍数只有10~30倍。属于光学显微镜。

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RobertHooke,1635~1703)研制出能够放大140倍的光学显微镜,并用它来观察软木薄片,发现了细胞。显微镜的发明、发展过程目镜(放大物象)镜筒(连接目镜与物镜)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细准焦螺旋(调节焦距)镜壁(提握镜身)镜柱(支持镜身)反光镜(使光线射入物镜)镜座(稳定镜身)压片夹(固定玻片)转换器(调换物镜)物镜(放大物象)载物台(放玻片)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通光孔(光线通过)你知道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多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取镜和安放: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住镜座,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左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观察: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到物镜接近标本。此时眼睛要注视(物)镜。然后,逆时钟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最后,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物像。清洁收镜: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取镜安放右手握,左手托。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在转动反光镜获得明亮视野时,应先用平面镜,若视野太暗再换凹面镜,这样可以避免强光刺眼。

怎样对光?注意对光观察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压片夹通光孔载物台e

转动粗准焦螺旋,顺时针旋转,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注意: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实验结束,整理实验用具取出玻片。转动转换器,把两个低倍镜头偏到两旁。转动粗转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恢复原状。把反光镜竖直放置,这样可以减少灰尘落在上面。把显微镜放入镜箱内,将镜箱放回原处。把桌上其他用品按原样摆放整齐,实验桌要保持整洁、干净。带着问题进行实验:是不是什么东西都能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为什么?玻片标本上的“e”字,在显微镜视野中怎样?这说明显微镜成像有何特点?如果要观察的标本在视野的左上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怎样移动玻片标本?P40页练习第1~6题。你知道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多少?物镜目镜10×5×放大倍数10×16×40×物体放大倍数的计算: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50×100×160×200×400×640×考考你???1、在显微镜下观察印有“F”字的装片,看到的物像是()

A、B、C、D、FFFF2、一物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