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石景山区2024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4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4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4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4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4年高三统一练习语文

2024.03本试卷共11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材料一什么是文明?判断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准是什么?西方学术界比较流行的标准是“三要素”,即冶金术、文字和城市,这是根据西亚的两河流域文明和北非的埃及文明归纳出来的。但是,世界上也不乏未同时具备“三要素”的文明,如中美洲的玛雅文明被公认为文明社会,但该文明就没有制造和使用金属器;而辉煌的印加文明是没有文字的文明。可见,这“三要素”并不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标准。中国古代史籍把黄帝和炎帝时期作为中华文明的肇始,但其中关于炎黄时代的记述有不少带有神话色彩,并不能作为信史。因此,学术界一直以来都有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者。国内史学界很多人认为中华文明开始于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国外部分学者和国内个别学者则怀疑甚至否定夏朝是真正存在过的王朝,认为古代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时间只能从符合国际学术界“三要素”标准的商朝后期开始算起。要想消除学术界存在的疑问,非常重要的是依靠考古发掘获得的新资料来研究和证实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早期发展的过程。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田野考古获得一系列重大发现,如在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发现了大型宫殿,在辽西的红山文化区发现了规模宏大的坛庙冢等。加之考古学家夏鼐先生、苏秉琦先生提出了各自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思路,促使学术界进一步关注中华文明起源问题。2002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牵头,国内众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参与的“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简称“探源工程”)正式启动。探源工程以考古调查发掘为主要手段,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目前研究工作已经进入第五阶段,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一工程所揭示的中华文明的丰富内涵、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作出的重大贡献,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自信与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中华文明的长河发端于何时何地?流淌过怎样的曲折历程?这些问题牵系根脉,事关“何以中国”。(取材于王巍、施雨岑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发展水平相近的众多文明,散布在中国的四面八方,犹如满天星斗——已故的考古学界泰斗苏秉琦先生曾提出中华文明初始时期的“满天星斗”说。多年来,探源工程专家聚焦浙江余杭良渚、山西襄汾陶寺、陕西神木石峁、河南偃师二里头等都邑性遗址,以田野考古为工作重心,擦亮已经沉睡数千年的文明“星斗”,为实证5000年中华文明提供重要证据。经过多年努力,探源工程为我们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脉络。由于各个地区具有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生业基础,距今5000年前后中华大地上的各个区域发展出各具特色的区域文明,这些文明经历了不同的兴衰过程,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局面。与此同时,各个区域文明彼此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联系,相互交流,相互影响,逐渐形成了后来成为中华文明核心基因的共性因素,如以玉为贵的观点、龙的信仰、祖先崇拜、天人合一、礼仪制度、和合思想等。距今4300~3800年前,由于环境变化和社会内部变化等原因,长江流域、黄河上游和下游以及辽河流域等曾经盛极一时的区域文明相继发生衰变,而中原地区的文明兼收并蓄,吸收周边地区文明的先进因素,迅速发展,持续崛起,成为最为兴盛的文明,开启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历史格局,形成了早期中国。这种历史趋势可以概括为“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多元一体”也奠定了日后夏商周三代文明的基础,成为中华民族和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源头和远因。

值得一提的是,探源工程还提出了符合中华文明发展特征的文明判断标准,为探索世界各地文明起源作出了中国学者的贡献。探源工程的专家团队根据中国历史发展的实际,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遵循恩格斯“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这一观点,冲破了西方学术界文明“三要素”理论的桎梏,提出了进入文明社会的新标准:社会阶层严重分化,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王权和国家,具有可辨识王权和国家的物化标志,即都城或其他大型公共设施的兴建、高等级建筑(宫殿)的出现、随葬品丰富且有彰显墓主人尊贵身份的器具(礼器)的大型墓葬的出现、贵重资源和高等级物品的生产和分配为统治者所掌控、战争和暴力成为常见现象、稳定的分层级的区域社会等。新标准的核心要义是国家的产生。正是按照这一标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论证了中华5000余年文明的历史沿革和现实存在。同时,这一标准也符合世界其他原生文明的特点,具有普遍意义,是中国学者对世界文明研究作出的有益贡献。(取材于赵辉、王思北等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要论证“炎黄时期的古代中国已经进入文明社会”这一观点,下面链接材料中的记载不能作为参考依据的一项是(3分)A.诸侯相侵伐

B.轩辕乃习用干戈C.教熊罴貔貅貙虎

D.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链接材料】轩辕(黄帝)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均为猛兽),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取材于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2.有拍摄团队策划制作纪录片《何以中国》,第一部分依历史进程共制作4集,内容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阶段成果基本吻合,展现了早期中国形成与发展的脉络。根据材料二,下列最可能成为这4集名称的一项是(3分)A.《秦汉》《星斗》《天下》《家国》B.《摇篮》《星斗》《古国》《择中》C.《家国》《星斗》《秦汉》《天下》D.《摇篮》《古国》《择中》《星斗》3.根据材料二,下列考古发现不符合判断文明社会的中国标准的一项是(3分)A.陕西神木石峁巨型城址由外城、内城和皇城台构成,内有大型宫殿建筑。B.山西陶寺遗址出土的随葬品有鼍鼓和表明持有者掌握军事权力的玉石钺。C.河南安阳小屯村出土了万余片刻有文字的甲骨,内容涉及农耕、天气等。

D.浙江良渚出土的祭祀用礼器“玉琮王”,表面有人兽合体的“神徽”图案。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探源工程是在上世纪文明起源探讨及田野考古重大发现基础上的进一步研究。B.中华文明从纵向看是继承发扬中国文化的基础,横向看是联系全球华人的纽带。C.夏鼐先生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思路与苏秉琦先生“满天星斗”说迥然不同。D.判断文明的原有标准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可见文明的发展有共性也有个性。5.与国际学术界既有的“文明三要素”相比,我国学者提出的进入文明社会的新标准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6分)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答李推官书宋·张耒李君足下:南来多事,久废读书。昨送简人还,忽辱惠及所作《病暑赋》及杂诗等,诵咏爱叹,既有以起其竭涸之思,而又喜世之学者,比来稍稍追求古人之文章,述作体制,往往已有所到也。足下之文,可谓奇矣,捐去文字常体,力为瑰奇险怪。足下之所嗜者如此,固无不善者;抑耒之所闻,所谓能文者,岂谓其能奇哉!能文者,固不能以奇为主也。夫文,何为而设也?世之能言者多矣,而文者独传。因其能文也而言益工;因其言工而理益明,是以圣人贵之。自《六经》以下,至于诸子百氏、骚人辩士论述,大抵皆将以为寓理之具也。是故理胜者,文不期工而工;理诎者,巧为粉泽而隙间百出。此犹两人持牒而讼,直者操笔不待,累累读之如破竹,横斜反覆,自中节目;曲者虽使假词于子贡,问字于扬雄,如列五味而不能调和,食之于口,无一可惬。况可使人玩味之乎?故学文之端,急于明理。如知文而不务理,求文之工,世未尝有是也。夫决水于江、河、淮、海也,水顺道而行,滔滔汩汩,日夜不止,放于江湖而纳之海。其舒为沦涟,鼓为涛波,激之为风飙,怒之为雷霆,是水之奇变也。而水初岂如此哉!是顺道而决之,因其所适而变生焉。沟渎东决而西竭,下满而上虚,日夜激之,欲见其奇,彼其所至者,蛙蛭之玩耳。江、河、淮、海之水,理达之文也,不求奇而奇至矣。激沟渎而求水之奇,此无见于理,而欲以言语句读为奇之文也。自唐以来至今,文人好奇者不一,甚者或为缺句断章,使脉理不属;又取古书训诂希于见闻者,挦扯而牵合之;或得其字,不得其句,或得其句,不得其章。反复咀嚼,卒亦无有,此最文之陋也。足下之文虽不若此,然其意靡靡似主于奇矣,故预为足下陈之,愿无以仆之言质俚而不省也。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捐去文字常体

捐:舍弃,抛弃B.是以圣人贵之

贵:贵重,重要C.使脉理不属

属:连续,连贯D.古书训诂希于见闻者

希:稀少,罕见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力为瑰奇险怪

抑耒之所闻

故预为足下陈之

激之为风飙如列五味而不能调和

而欲以言语句读为奇之文也

如知文而不务理

愿无以仆之言质俚而不省也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巧为粉泽而隙间百出即使是巧妙的粉饰也会漏洞百出B.横斜反覆,自中节目不管横说顺说,正说反说,都能抓住问题的关键C.因其所适而变生焉这是因为它适应了外在环境而发生变化D.挦扯而牵合之率意割裂摘取(他人著作),牵强地用于自己的文章中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耒写作本文是为了回应李推官的邀约,对他所做的诗文予以肯定和宣扬。B.沟渎所激之水连青蛙蚂蟥都轻视,说明一味求奇但内容空洞的文章徒有其表。C.文章写作不能“以奇为主”,这与唐代古文运动“文以贯道”的观念内在相通。D.作者对李推官的文风有肯定之语,但更多的是对他提出善意的提醒和规劝。10.作者认为“学文之端,急于明理”,强调文章写作重在阐明道理。请具体说明第三段对此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述的。(6分)1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共10分)《红楼梦》写人突破了传统叙事文学类型化的写法,塑造人物往往“正邪两赋”、善恶相兼,充分表现出人性的丰富和复杂。(1)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判断甲、乙是《红楼梦》中的哪两个人物,将人物的名字写在后面的横线上。(2分)选文一【甲】一肚子没好气,满心里要把开门的踢几脚,及开了门,并不看真是谁,还只当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便抬腿踢在肋上。【乙】“嗳哟”了一声。【甲】还骂道:“下流东西们!我素日担待你们得了意,一点儿也不怕,越发拿我取笑儿了。”选文二【甲】笑道:“你今儿还记着呢!”【乙】道:“一百年还记着呢!比不得你,拿着我的话当耳旁风,夜里说了,早起就忘了。”【甲】见他娇嗔满面,情不可禁,便向枕边拿起一根玉簪来,一跌两段,说道:“我再不听你说,就同这个一样。”【甲】

【乙】

(2)下列表述不符合“正邪两赋”说法的一项是(3分)A.《红楼梦》的价值……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鲁迅)B.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红楼梦》第二回)

C.所谓“人各有当”也。此方是至理至情,最恨近之野史中,恶则无往不恶,美则无一不美,何不近情理之如是耶?(脂砚斋)D.其暴虐浮躁,顽劣憨痴,种种异常。只一放了学,进去见了那些女儿们,其温厚和平,聪敏文雅,竟又变了一个人了。(《红楼梦》第二回)(3)你如何理解《红楼梦》在塑造人物方面“正邪两赋”的特点?请从作品中选择一个人物(选文中涉及的人物除外),结合具体情节加以说明。(5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14题。(共12分)贺新郎·送胡邦衡谪新州张元幹【1】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2】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3】?举大白【4】,听《金缕》【5】。注释:【1】张元幹:南宋爱国词人,其友人胡邦衡因为反对与金国议和而被贬,他特作本词赠别。【2】底事:何事,表疑问。【3】恩怨相尔汝:出自韩愈诗作《听颖师弹琴》,指亲昵之语。【4】大白:酒杯。【5】《金缕》:即《金缕曲》,《贺新郎》的别称,即指本词。12.以下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梦绕”一句写词人即使在梦中,也依然牵挂尚未收复的中原故土。B.“凉生”一句回忆二人交游往事,写岸边柳枝随风飘起,凉意渐生。C.“耿斜河”三句写词人送别友人时星疏月淡,片云随风飘动的场景。D.“万里江山”两句写此别之后,很难再与友人像从前那样促膝长谈。13.以下对词作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怅秋风”三句虚实结合,实写宋军将士军容严整,虚写故都汴梁一片荒残。B.“底事昆仑”两句运用比喻,表达了对当权者贬谪友人以致九州沦陷的惆怅。C.“雁不到”一句运用典故,写友人被贬的新州路途遥远,互通书信非常困难。D.“举大白”两句以举杯畅饮、纵情宴歌的画面作结,流露出淡然闲适的心境。14.清代学者纪昀评价张元幹词作“慷慨悲凉,数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气”。请谈谈你对“抑塞磊落”的理解,并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阐释。(6分)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要求:书写规范,字迹清晰。(共8分)

(1)孔子非常重视“诗教”。在他看来,《诗》具有“兴观群怨”的社会功能,能够“

,远之事君。

”。

(2)岳阳楼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楼上不少楹联为人称诵。其中“水天一色,风月无边”一联据说是李白所写,而“

”一联则确凿出自杜甫的诗作,这10字中虽无一“水”字,却凸显了洞庭湖水的宏阔境界。

(3)司马迁对屈原“其志洁,

;其行廉,

”的评价,可从《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

”“

,谣诼谓余以善淫”等语句中得到印证。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超市里不卖蜡烛①对一个久居城市的人来说,纯粹的黑夜是罕见的。②在市区,我从未肉眼见过漫天星光。事实上,在这人造的琉璃球里,自140年前的街头第一次亮起路灯后,这城市便日夜通电。从此上海的苍穹,被灯光烘托得绚丽多变。人们管这里叫“不夜城”,即便独处室内,关闭所有光源,窗外总还是会透进人类驯服夜晚的奥秘。③到了夜晚也拥有光亮,对在城市长大的孩子来说,就像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权利。小时候客厅电灯的开关还是拉绳,每晚亮灯,对成人来说是寻常动作,于我却是某种仪式。我比谁都盼着黄昏降临,盼着全家吃过晚饭,盼着父母收拾碗筷。我一次次看着窗外,希望太阳快点收走余晖,然后急不可耐地问——可以开灯了吗?再等一会儿吧。可以开了吗?还没有很暗呢。很暗了很暗了,我已经看不清楚了,现在可以去开了吗?老人笑着叹气,终于点头,也好像是放手,让这紧紧攥在手里的一日翻页。如今我能明白那种不自觉的拖延,成年人总是希望每天流逝得慢些再慢些,但孩子却已在后头踮脚催促了。我雀跃着伸长手,终于够到灯绳,整个房间就在光芒之中了。④夜晚的世界,和白天的一切相同又不同。粉色的柜子在黑暗中看起来是白色的,但如果开了灯,它看上去就是金色和白色的叠加。陈列在柜子上的摆设,那些无锡泥人、丽人造型的卷笔刀还有小瓷马,站在明明暗暗中,像舞台上的主角和配角。它们因为光线的不同,自然分出了忠奸,我可以看着它们脑补一出喜剧。⑤那匹小瓷马是我参加演出所得的奖励,那时我参加学校的民乐队,节庆日经常参加演出。对演出的内容我已记忆模糊,只记得带队老师在后台替我们梳头,梳得紧极了,但我们都不敢吭声。老师在我们的发辫上夹上镶嵌银色波点的蓝色蝴蝶结,给我们抹上夸张的腮红和口红。我们就像被施了咒,要去扮演另一个人。⑥穿过剧场长长的后台,我们手拉手依次从化妆室走向帷幕边候场。光线属于台前,幕后是一片宽阔的黑色平原。我们踮着脚走,不发一声,在帷幕后听台上的声响,话剧演员在说台词,舞蹈演员在跳,我们等着属于自己的登台时刻。⑦舞台上的光线和家里的光线完全不同。家庭的照明只是温存照亮那些日常,但舞台上的光线是左右千军万马的指挥棒。光线明亮,就是白昼,是主角的坦途,是宽阔的战场。光线黯淡,就是聚焦,是一个人的内心戏,是窄小的房间。被光线照到的人,就开始演出、舞动,没有被光线照到的人,即便在台上,也等于不存在。我总是在乐队后排,坐在自己的古筝前,望向黑压压的观众席,想此刻母亲在台下还能找到我吗?我在光线之外,就等于不存在,仿佛逃脱了剧场外真实的世界,也逃脱了舞台上戏剧的时间。⑧有一次演出结束,回家时太阳已落山,居委会干部摇着铃铛,通知今晚要限电几个小时。九十年代初上海每逢高温时节便饱受断电之苦,大家已经习以为常。祖父看到我进门,不慌不忙取出旧报纸包裹的白蜡烛和火柴,他点燃蜡烛后便微微倾斜烛身,让刚融化的烛油滴在垫板上,然后把蜡烛立在烛油里,等待烛油重新凝结,成为固定的底座。小小的房间里,所有人的脸被都烛光赋予新的轮廓。我们在烛光里用晚餐,餐后本来各自要忙各自的事情,但此刻都做不了,所有人都聚在小小一簇烛光边聊天。远古洞穴里的一家人,也是这样度过一个夜晚吗?我忽然感念这停电时分。⑨祖父说起小时候的故事,江南水乡的长廊、石桥与屋檐。他说在我父亲小时,一家人从上海回嘉善探亲还要走水路。入夜没有光线,船家不断划桨,却发现小船反反复复在同一片芦苇荡里打转,找不到原本熟谙的路线。

⑩后来呢?后来是第二天天亮了才开船呀。再后来呢?再后来是可以通汽车去了呀。再后来呢?再后来是我们都老了,老家的长辈都去世了,所以也不必再回去了。祖父又说,最近在梦里总看见他的父亲撑着伞望向他,风雨里叫他他不应答。祖父说着,就哭了。我害怕起来,孩子在成人的眼泪前多么惶恐。⑪蜡烛烧久了,露出长长的烛芯,满屋的光线跳跃起来,将人影拉长,又赋予动感,变成黑色的舞者。众人默默不语,祖母用剪刀熟练地剪去一截烛芯,光亮的范围缩小一些,但光线立刻稳定下来。此时电力恢复,整幢楼亮起来,邻居在轻声欢呼。父母吹灭蜡烛,开始收拾碗筷,催促我去做作业和练琴,好似暂停的时钟又开始运转。我重新看清祖父,他已经平静下来,褶皱的脸上还残留一点湿润的反光。他用指甲剔掉垫板上的烛油,然后展开同一张旧报纸,沿着折痕包好蜡烛。刚刚围着烛光发生的一切以及说过的一切,好像完全没发生过。除了屋内残存的一点点蜡烛熄灭后的烟,轻轻地、轻轻地飘着。一切像我的一个梦,令人心神荡漾,意犹未尽。⑫那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城市新村生活,夏夜里偶然断电和限电的日子很快随着城市发展结束。暑假过去,我升入新的年级,不再参加民乐队。冬去春来,附近建起了一座自选商场——田林超市。自选商场在当时是全新的购物模式,再没有玻璃柜台间隔货物和顾客,孩子们推着购物车像滑冰选手那样在货架间穿梭,日用品、新鲜的蔬菜和肉,简直什么都有。“琳琅满目”成为那一周本地所有孩子作文里的高频词。但那里也不是应有尽有的,我知道。⑬偌大的超市里不卖蜡烛。⑭那些关于蜡烛的小小技巧:用烛油固定底座,剪短烛芯稳定光线,都随着新事物的到来消失了。货架上不再有蜡烛的位置。除非为了在西餐厅增加情调,我此后再没有遇见需要蜡烛照明的时刻。甚至餐厅里的“蜡烛”,有时也只是保留了烛形的充电小灯。⑮如果再有一次机会,再在纯粹的黑夜里,我擦亮火柴点亮烛光,会不会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在光线里看到我想看到的一切。⑯那个带着一脸彩妆,刚刚从舞台上下来的小女孩;那个被烛光照亮的桌面,桌子上盛放晚餐的、印有祖母工厂厂名的搪瓷碗;还有桌边的古筝、书包、橱柜上我视若珍宝的小玩意们……烛光也一定会照亮祖父的脸,会把已经去世的他的容貌和声音都带回来,带到我的眼前来,他会说他童年的水乡故事,就像我回忆自己在城市新村度过的童年一样。⑰我一定不去拉亮那根电灯的绳子开关。我一定会紧紧攥着蜡烛不放手,让烛光再亮得久一点,让黑夜和光明都不要来侵扰这光线的范围。这小小的一束光照亮的范围,让其余的时间和空间都不存在,让时光在此处暂停。我想在烛光里再次看到你的脸,直到一切真实和不真实的存在,开始随着变长的烛芯跳跃。(取材于沈轶伦的同名作品)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类驯服夜晚的奥秘

驯服:改变B.于我却是某种仪式

仪式:象征性的郑重时刻C.只是温存照亮那些日常

温存:温暖亲切D.侵扰这光线的范围

侵扰:侵害干扰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夜晚开灯后房间里景象的变化,使作者浮想联翩,并由此产生登台表演的兴趣。

B.舞台灯光的明暗变化,为表演助力,也给儿时的作者带来亦真亦幻的奇妙感受。C.作者“忽然感念这停电时分”是因为可以暂时远离繁重的作业负担和练琴任务。D.祖父所述风雨中亲人撑伞呼唤的梦境显得非常诡异,这使“我”感到惶恐不安。18.文中画横线的两处语句都描写了祖孙对话,请简要分析其表达特色的相同之处。(6分)19.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⑬段的作用。(6分)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6分。20.语言基础运用(共6分)①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社会急救能力建设。②截至2022年底,全国红十字系统共培训救护员316万余人,已在学校、交通场站、景区等公共场所配备AED(自动体外除颤仪)超4.3万台。③与此同时,数量相对不足仍是我国急救设备配置的短板,懂得急救的人占比较低,急救硬件和软件的建设还需持续加强。④《健康中国行动》提出,鼓励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到2030年将取得急救培训证书的人员比例提高到3%以上。⑤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⑥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可定期组织职工参加急救培训,学校也可将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纳入课程计划,让急救培训成为“必修课”。(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②句中的“截至”应改为“截止”B.②句中的“316万余人”也可表述为“超过316万人”C.③句中“硬件”“软件”两词的位置可以互换D.⑥句中“有条件的”一词可以删去(2)不改变原意,对③句画横线的部分进行改写,使之与③句的后半部分结构基本一致。可适当删减词语。将改写后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3分)21.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1)“梦幻联动”指的是本来互不相干、不可能合作的双方出人意料地开展了合作,就像做梦一样,比如茶饮和运动品牌联名推出球鞋、博物院和美妆品牌联名推出口红等。你如何看待这样的现象?请写一段文字,说说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据。(2)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是高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请写一段文字,从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方面向高一的学弟学妹推荐一门你最喜欢的选修课。要求:理由充分,条理清晰。(3)请以“烛光”为标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22.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1)“有些人能感受雨,其他人则只是被淋湿。”对这句话你有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2)请以“又见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在横线处填写词语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合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1.

C(3分)

2.B(3分)

3.C(3分)

4.C(3分)5.【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中国标准”与唯物主义思想家的理论一脉相承。“中国标准”中的核心要素突出。“中国标准”中支持核心要素的物化标志丰富而明确。“中国标准”也符合世界其他原生文明的特点,具有普遍意义。(每点2分,答出三点可得6分)

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6.B(3分)

7.C(3分)

8.C(3分)

9.A(3分)10.【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三段首先明确文章的功能是把道理论述清楚,并以《六经》、诸子百家的文章为例加以印证;又以打官司类比写文章,以诉讼双方占理与否比较两种文章思想水平的优劣,突出了“理胜”之文的价值;由此进一步强调观点:写文章重要的是要明察事理、阐明道理。(每层2分,共6分)11.【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宝玉

袭人(每空1分,共2分)

(2)B(3分)(3)“正邪两赋”指丰富复杂的人性,“正邪两赋”之人善恶相兼,是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真的人物”。(1分)王熙凤的性格就具有多面性。一方面她阴险恶毒、见利忘义,如毒设相思局,几次耍弄心怀不轨的贾瑞;如弄权铁槛寺,为了3000两银子,间接逼死了金哥和长安守备之子。另一方面她又聪明能干,在秦可卿死后协理宁国府,诸事井井有条;而且人情练达、幽默风趣,如笑称贾母额上的包是“盛福寿盛满了”,不失机智和体贴。(“正”1分,“邪”1分,结合故事情节各1分。)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12.B(3分)

13.C(3分)14.【答案示例及评分标准】“抑塞磊落”的意思是虽然心情压抑(1分)但是胸怀坦荡(1分)。从上阕“怅秋风”“老易悲难诉”可见词人面对国家危亡,因壮志难酬而悲伤愤懑(2分),从下阕“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可见词人沉思宇宙人生,勉励朋友超越个人得失穷达,继续为国效力,可谓胸怀坦荡(2分)。15.【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每句1分,共8分)(1)迩之事父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2)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3)故其称物芳

故死而不容

纫秋兰以为佩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16.D(3分)

17.B

(3分)18.【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围绕同一问题的短促问句反复出现,写出孩童的兴奋、急切、富于好奇心的特点;答句语气和缓,“呢”“吧”“呀”等语气词写出老人的慈爱、耐心。生动真切的祖孙对话透露出家庭的温馨氛围。两处语句展示对话,没有使用引号,表明这不是刻意地再现场景,而是作者笔下自然流淌出的珍贵记忆,因而情感表达更加顺畅自然。(语句特点2分,人物特点2分,情感表达2分)

19.【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本段以一句话独立成段,引发读者关注(1分),强调超市不再售卖日常照明用的蜡烛这一事实(1分),与上文所写超市规模、丰富货品形成反差,呼应前文家人围坐的温情时刻,隐含着作者的失落(1分),又连缀起下文对童年生活的感念(1分),透露出对童年时朴素温馨的家庭氛围的追忆与不舍(1分)。在结构上呼应了文章的标题(1分),也暗示了主旨。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6分。20.(1)B(3分)

(2)【参考答案】我国急救设备配置数量仍相对不足(3分)21.【评分标准】(10分)一类卷(8—10分),符合题意,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表达流畅,较有文采。二类卷(5—7分),

基本符合题意,内容较充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通顺。三类卷(1—4分),

偏离题意,内容空洞,结构不完整,语病较多。21.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1)“梦幻联动”指的是本来互不相干、不可能合作的双方出人意料地开展了合作,就像做梦一样,比如茶饮和运动品牌联名推出球鞋、博物院和美妆品牌联名推出口红等。你如何看待这样的现象?请写一段文字,说说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据。“梦幻联动”是当下跨界合作的一种生动体现,它打破了传统行业的界限,将不同领域的元素巧妙融合,带来了全新的消费体验和视觉冲击。我认为这种现象值得肯定,它不仅丰富了市场多样性,也展现了品牌创新和求变的勇气。同时,这种合作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满足了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当然,合作双方应确保产品品质和创意性,以实现真正的共赢。(2)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是高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请写一段文字,从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方面向高一的学弟学妹推荐一门你最喜欢的选修课。要求:理由充分,条理清晰。我向学弟学妹们推荐“诗词鉴赏”这门选修课。通过学习,我们能领略到古人智慧与情感的结晶,提升审美情操。课程以经典诗词为蓝本,通过讲解、朗诵、创作等多种形式,让我们深入感受诗词之美。学习诗词,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储备,更能陶冶性情,提升人文素养。希望大家踊跃选择,共同感受诗词的魅力!(3)请以“烛光”为标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烛光烛光摇曳,映窗纱,

静夜深沉,思绪遐。

暖黄光影,如梦如幻,

照亮心房,驱散孤寂。轻风微拂,烛光闪烁,

如诗如画,情意浓。

静听心语,感受温暖,

烛光相伴,岁月静好。愿此烛光,永不熄灭,

照亮前行,温暖相伴。

在黑暗中,点亮希望,

引领我们,走向光明。22.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1)“有些人能感受雨,其他人则只是被淋湿。”对这句话你有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审题立意分析:本题要求考生对“有些人能感受雨,其他人则只是被淋湿”这句话进行深度思考,并写一篇议论文。这句话是一个富含哲理的表述,通过对比“感受雨”和“被淋湿”这两种状态,暗示了人们在面对同一种自然现象时,因心境、态度、认知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感受。在审题时,我们首先要明确这句话的核心含义。其中,“感受雨”意味着能够敏锐地捕捉到雨的细微变化,领略到雨带来的情感、意境或启示,是一种积极主动的体验和感悟;而“被淋湿”则只是被动地接受雨的洗礼,没有更深层次的感受和思考。基于这个理解,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论述。比如,可以从人的心境与感知的关系入手,探讨为什么有些人能够感受雨,而有些人则只是被淋湿;也可以从人的态度与生活的质量的角度,分析积极主动的体验与感悟如何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还可以从认知的深度与广度层面,讨论如何通过拓宽视野、深化思考来增强我们对生活的感受力。在立意上,我们可以选择赞同或批判这句话中的某种态度,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如认为无论是“感受雨”还是“被淋湿”,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无论选择哪种立意,都需要确保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最后,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力求语言流畅、表达清晰,同时也要注意书写规范,避免出现错别字或语法错误。通过深入挖掘这句话的内涵,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我们可以写出一篇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议论文。(2)请以“又见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在横线处填写词语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合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审题立意分析:本题为半命题作文,要求以“又见”为题,写一篇记叙文。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又见”的含义,它通常指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分离或遗忘后,再次遇见或看到某物、某人或某种情景。这既可以是物理上的重逢,也可以是心灵上的再度感知。在填写横线处的词语或短语时,我们可以选择具体的名词,如“又见故乡”、“又见那片海”等,通过描述对故乡或海的再次遇见,展现时光流转中不变的情感与记忆;也可以选择抽象的概念,如“又见初心”、“又见那份执着”等,通过叙述个人成长或经历中的某种精神或情感的再次觉醒,展现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在立意上,可以围绕“重逢”或“再次感知”的主题,展现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对未来生活的期待,或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在内容上,应确保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合理,有具体的细节描写,以展现记叙文的特点。在写作时,要注意记叙文的结构和叙述方式。可以通过描述再次遇见的情景、过程以及自己的感受,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种重逢的喜悦或感慨。同时,语言要流畅,书写要清晰,避免出现错别字或语法错误。综上所述,本题要求我们通过叙述“又见”的经历,展现对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思考与感悟,体现记叙文的文体特点,展现个人对人生的独特理解与体验。

雨中的觉知:从被淋湿到感受雨的转变“有些人能感受雨,其他人则只是被淋湿。”这句富有诗意的话,仿佛揭示了一种生活的哲学。雨,这一自然现象,在每个人的体验中,却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感受。这其中的差异,不仅在于我们的感官体验,更在于我们内心的觉知与理解。感受雨的人,他们的内心是开放的,愿意接纳并理解这一自然现象。他们能从雨滴的触感中,感受到湿润与清凉;能从雨声的韵律中,听到大自然的和谐与生机。他们的感官被充分激活,与雨建立起一种亲密的联系。他们用心去听,去感受,去体验雨的存在,从而获得了更深层次的生活体验。而那些只是被淋湿的人,他们对待雨的态度则是消极的,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雨的存在,没有真正的去感受和理解。他们的内心可能是封闭的,无法接纳新的体验,也无法从中获得乐趣。雨对他们来说,只是一种妨碍,一种必须忍受的不适。然而,我们是否可以改变自己的态度,从被淋湿转变为感受雨呢?答案是肯定的。这需要我们开放内心,用心去体验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我们需要学会欣赏雨的美,感受雨的韵律,理解雨的意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感受雨,而不是仅仅被淋湿。当然,这种转变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付出努力和时间。我们需要培养自己的感官,提高自己的觉知能力,让自己更加敏感和细腻。我们也需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从被动变为主动,从消极变为积极。通过这种转变,我们可以从生活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启示。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世界,更加真实地感受生活。我们可以从雨中找到生活的节奏,从风中找到生活的气息,从阳光中找到生活的希望。总的来说,“有些人能感受雨,其他人则只是被淋湿。”这句话提醒我们,生活的质量并不在于我们经历了什么,而在于我们如何去体验和理解。只有当我们用心去感受,去理解,去体验,我们才能真正地生活,才能真正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又见那片星空岁月匆匆,流转不息。我时常回首,怀念起那片星空,那片陪伴我成长的星空。今晚,当我再次仰望夜空,那片熟悉的星空又出现在我的眼前,让我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小时候,我住在乡村的奶奶家。那里的夜晚总是格外宁静,只有虫鸣和蛙声在田野间回荡。每当夜幕降临,我总会迫不及待地跑到院子里,躺在竹椅上上,仰望那片璀璨的星空。那时的星空,仿佛是一幅无边的画卷,星星点点,熠熠生辉。我总会数着星星,幻想着那些遥远的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随着时光的流逝,我离开了乡村,来到了繁华的城市。城市的夜晚总是灯火辉煌,霓虹闪烁。我渐渐地忘记了那片星空,忘记了那份纯真的感动。直到某个夜晚,我无意间抬头仰望,发现那片星空依然在那里,只是被城市的灯光所掩盖。今晚,我又见那片星空。我站在高楼的阳台上,眺望着遥远的夜空。那片星空依旧璀璨,依旧美丽。我闭上眼睛,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童年的夜晚,躺在竹椅上上,数着星星,幻想着未来。我仔细观察着每一颗星星,它们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有的星星闪烁着明亮的光芒,仿佛在庆祝着什么;有的星星则暗淡无光,仿佛在默默承受着什么。我想起了自己的人生,也有过欢笑和泪水,有过成功和失败。但无论经历什么,那片星空始终在那里,陪伴着我,给我力量和勇气。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感受着夜晚的清凉和宁静。这片星空,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宇宙的浩瀚。我知道,无论我走到哪里,无论我经历什么,我都会记得这片星空,记得它给我带来的感动和启示。又见那片星空,让我重新找回了那份纯真的感动。我会珍惜这份感动,将它化作前行的动力,勇往直前,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22.【评分标准】(50分)第①题类别评分要求评分说明

一类卷(42—50分)符合题意、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表达得体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以46分为基准分浮动。符合一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突出的作文可得48分以上。

二类卷(33—41分)符合题意、论点明确论据较充实、论证合理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三类卷(25—32分)基本符合题意、论点基本明确论据较充实、论证基本合理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结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